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积累试题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积累试题

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积累试题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先知。

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积累活动试题(一、古诗词精彩回放(30分)(一)你一定能把下面的名诗句补充完整。

(20分)1、洛阳亲友如相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绿树村边和, __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 青泉石山流。

6、 __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

7、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 。

8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白雪却嫌春色晚, ___________________ 。

10、 ___________________ 潭面无风镜未磨。

11、 __________________ 百般红紫斗芳菲。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 晴空一鹤排云上,。

13、 __________________ 家书抵万金。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童相见不相识,。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车坐爱枫林晚,。

16、 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话桑麻。

17、谁言寸草心, ________________ 。

18、天阶夜色凉如水, __________________ 。

19、 __________________ 凌寒独自开。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 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在括号中填上动物名:(5分)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蛱蝶飞。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013,5)3、牧童骑(),歌声振林樾。

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三八填上表示颜色的词(5分)1、江碧鸟逾(),山()花欲燃。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看天空的珍藏——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

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作者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描写天空的。

()A. 时间B. 方位C. 事情发展(2)天空如同多彩的调色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由此你想到的四字词语有哪些?(3)作者依次描写了天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的余晖、________等景物,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天空的________。

(4)文段中有多处比喻句,给我们带来妙不可言的美感。

请你用“________”画出其中一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天空中还有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了美?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1)A(2)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3)太阳;云彩;雨点;群星;奇妙(4)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作者把“水洼”比作“镜子”,形象地表现出水洼明亮的特点。

(5)空中那花花绿绿的风筝,真像一朵朵绽开的花朵,风筝后面的两条彩带像两片衬托的叶子。

那漫天飞舞的风筝,把天空装扮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格外美丽。

【解析】【分析】(1)考查写作顺序。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清晨、一天结束了、黑夜降临了”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黄山日出的。

(2)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三年级语文积累运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三年级语文积累运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三年级语文积累运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根据诗意写诗句。

(1)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上波光粼粼,晴天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好,山色空蒙,雨中景致也很奇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解析】略2.按课文内容填空。

(8分)(1)走上冰面,可以看到()的冰,有的像(),有的像(),有的盛开的花朵……(2)我们按()顺序参观了中华世纪坛的()、()、(),沿着回廊,我们进入()。

【解析】略3.语文名词术语语音音高音强音长音质乐音噪音音品音标音素音位元音母音辅音塞音声母韵母儿韵声调语调四声阳平上声去声轻声拼音文字汉字六书象形互训指事会意形声转注【解析】略4.按课文内容填空。

(1)葡萄叶用整个夏天,酿造()和()。

从阳光里()糖,向秋风中()醉。

都沿着叶脉,变成()果实的肥。

香甜是人们唯一的()。

(2)天似穹庐,()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3)欲把西湖比西子,()总相宜。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解析】略5.我会背,我会填。

( 14分)⑴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⑵,柳暗花明又一村。

⑶欲把西湖比西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感悟。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1)找出上文中,你认为想象有趣的词语,说说理由。

(2)“呀,我变成了一棵树!”拟声词和感叹号,表达了“我”______之情。

A. 快乐B. 惊喜C. 难过(3)文段中的省略号,起到________作用,还可能有________等形状。

【答案】(1)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2)B(3)列举的省略;心形、星形、梯形、六角星……【解析】【分析】(1)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3)省略号的作用:①表明省略的话②列举的省略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

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故答案为:(1)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2)B;(3)列举的省略;心形、星形梯形六角星……【点评】(1)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荷花(节选)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找出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动植物,目的是为了衬托孩子们读书的声音________。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做了哪些活动?【答案】(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很好听(3)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这段话描写了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这几种动植物,目的是为了衬托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很好听。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故答案为:(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很好听。

(3)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含课内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含课内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类文阅读。

_____________在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蜜蜂,有的小朋友马上就想到蜜蜂会蜇人。

其实,蜜蜂一般不轻易蜇人,蜇人是它进行的自卫,是它维护生命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

当蜜蜂遇到侵害时,它就会把尾部的毒针刺入对方的身上,并放出毒液。

蜜蜂尾端的毒针是自卫的武器,它连着身体里的毒腺,蜜蜂在使用它的毒针之后身体会被撕毁而死去。

其实,蜜蜂是一种可爱的小精灵,以它的勤劳赢得人们的喜爱。

蜜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分工明确而精细。

工蜂负责采蜜,每天忙碌地出去寻找蜜源,采到蜜后送回来,再出去。

它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

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蜜蜂在采蜜时,眼睛起了关键作用。

蜜蜂生长着许多复眼,大约有500万只。

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但是由于它的身体较小,眼睛就显得更微小了。

看来蜜蜂虽然体型微小,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却一点也不小,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下面的这句话,你觉得放到短文的哪个位置上比较合适?所谓复眼就是由很多微小的眼睛组成的,每只小眼睛都能看清一个小范围,再把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物体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范围。

(3)工蜂是如何判断风向的?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

(4)读了短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蜜蜂?【答案】(1)例:可爱的小蜜蜂(2)这句话放在第三自然段“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这句的后面(或“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这句话前面)。

(3)工蜂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

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4)工蜂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

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

三年级下册《伊索寓言》语文阅读考核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下册《伊索寓言》语文阅读考核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下册《伊索寓言》语文阅读考核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 题目:狼来了答案:狼来了2. 题目:乌鸦和狐狸答案:乌鸦和狐狸3. 题目:牧羊人和狼答案:牧羊人和狼4. 题目:乌鸦和脚手架答案:乌鸦和脚手架5. 题目:螃蟹和鹤答案:螃蟹和鹤6. 题目:大树和小树答案:大树和小树7. 题目:猴子捞月答案:猴子捞月8. 题目:乌鸦和玉米答案:乌鸦和玉米9. 题目:公鸡和蛋答案:公鸡和蛋10. 题目:小猫和大象答案:小猫和大象第二部分:词语运用(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1. 题目:猴子捞月中,“捞”字的意思是:答案:用手或器具取出物体2. 题目:寓言中的动物主要是用来扮演什么角色?答案:象征人类的各种品质和行为3. 题目:词语“倒霉”的意思是:答案:运气不好,遭遇不如意的事情4. 题目:词语“贪婪”的意思是:答案:对财物、权力等不满足,贪得无厌5. 题目:词语“笨拙”的意思是:答案:动作不灵活,不灵巧第三部分:判断正误(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1. 题目:《伊索寓言》是一本诗集。

()答案:错误2. 题目:《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都能说话。

()答案:错误3. 题目:《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大多数都有寓意。

()答案:正确4. 题目:寓言是一种以虚构故事告诫人们的文学形式。

()答案:正确5. 题目:《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一般都有快乐的结局。

()答案:正确第四部分:简答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30分)1. 题目:为什么《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都能说话?答案:《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都是人类的化身,通过动物之间的对话和行为来传达寓意和教育人们。

2. 题目:请简述《伊索寓言》的教育意义。

答案:《伊索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以动物为主角,向读者传递了关于道德、智慧、勇敢、诚实等方面的教育意义,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3. 题目:你最喜欢《伊索寓言》中的哪个故事?为什么?答案:答案因人而异。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 ?口的说明方法.(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表达这一方法的词语是f口0【答案】(1)长、还有长廊沱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2)列数字;作比拟(3)进了;绕过【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拟;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沱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拟;(3)进了、绕过【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米斯是一位年仅11岁的意大利少年.他被穷苦的父母卖给了一个马戏团.()受不了那种非人的折磨,( )他逃了出来,乘船回家.在船上,三个游客乘着酒兴,对遍体鳞伤的米斯产生了怜悯,给了他少许的银币和大把的铜币.那三个人继续喝酒,最后竟露骨地攻击米斯的祖国. 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冰雹一样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个旅客大声吼道:拿回去!我不要说我祖国坏话的人的东西!〞(1)选择一组适宜的关联词填到文中的括号里.只要•…就.... 由于•…所以..... . ••就.....(2)给带点字选择适宜的解释.乘:①坐②就着③一种计算方法A.他乘船回家.B.乘着洒意,他诗兴大发.(3)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现米斯非常气愤的句子.(4)填空.米斯当时遍体鳞伤,他肯定需要 ,但当他听到 ,立即把钱币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这说明了米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孩子.(5)给文章加上一个适宜的题目.【答案】(1)由于;所以(2)①;②(3)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冰雹一样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f旅客大声吼道(4)钱;有人攻击自己的祖国;爱国,有尊严(5)勇敢的米斯【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旬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应选由于•…•所以……;(2)这是一道工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此题,需要回忆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旬(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5)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故答案为:(1)由于;所以(2) A① B®(3)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冰雹一样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个旅客大声吼道(4) 1、钱2、有人攻击自己的祖国3、爱国,有尊严(5)勇敢的米斯【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2)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根底上仔细揣摩.(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水平.3.课内阅读.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有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忽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2)这段话写了: ? :、和________ 几种动物.(3)在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远程一忽然一旅游一■般一(4)你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请你简要地写下来.【答案】(1)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2)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3)长途;忽然;旅行;普通(4)旗鱼的背上长着一块长长的翅,就像一面旗.旗鱼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唯一的一种游动不是靠弯曲身体来产生动力的鱼!【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央句的方法.中央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央旬〞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央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央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央旬在段首.(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此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水平.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此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4)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故答案为:(1)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2)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3)长途;忽然;旅行;普通;(4)旗鱼的背上长着一块长长的翅,就像一面旗.旗鱼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唯一的一种游动不是靠弯曲身体来产生动力的鱼!【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央句的方法并运用.(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4)此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相关知识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增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4.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2自然段,完成练习.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1)用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央句.(2)文中提到了? ? ? ?摊贩、官吏和读书人,文中〞…•表示.(3)从好几百个〞三百六十行〞这些词中,可以看出画上张择端下了很大的功夫.【答案】(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2)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医生;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3)人物众多【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央句的方法.中央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央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央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央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央句在段首.(2)考查对语段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语段,就能找到答案.(3)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央效劳.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2)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医生;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3)人物众多【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央句的方法并运用.(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3)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5.课文内容精彩回放.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虾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幼虫吗?(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①指通畅顺当,没有阻拦.①指缝隙严密闭合(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3)读了这段文字我知道了,瓢虫有两种,一种吃财虫,是二种吃马铃薯嫩叶,是.(4)文中划线的句子是请将它改为陈述句:【答案】(1)顺顺溜溜;严丝合缝(2)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3)益虫;害虫(4)反问句;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应该改改口味,也吃虾虫.【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2)此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到达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 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4)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答复,也就是明知故问,这是反问.反问句改为陈述旬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方: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认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认.故答案为:(1)①顺顺溜溜;②严丝合缝;(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 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3)益虫;害虫;(4)反问句;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应该改改口味,也吃虾虫.【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4)掌握反问旬改陈述旬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水平.6.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在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蜜蜂,有的小朋友马上就想到蜜蜂会萤人.其实,蜜蜂一般不轻易萤人,萤人是它进行的自卫,是它维护生命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响.当蜜蜂遇到侵害时,它就会把尾部的毒针刺入对方的身上,并放出毒液.蜜蜂尾端的毒针是自卫的武器,它连着身体里的毒腺,蜜蜂在使用它的毒针之后身体会被撕毁而死去.其实,蜜蜂是一种可爱的小精灵,以它的勤劳赢得人们的喜爱.蜜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分工明确而精细.工蜂负责采蜜,每天忙碌地出去寻找蜜源,采到蜜后送回来,再出去.它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管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蜜蜂在采蜜时,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蜜蜂生长着许多复眼,大约有500万只.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但是由于它的身体较小,眼睛就显得更微小了.看来蜜蜂虽然体型微小,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和奉献却一点也不小,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2)下面的这句话,你觉得放到短文的哪个位置上比拟适宜?所谓复眼就是由很多微小的眼睛组成的,每只小眼睛都能看清一个小范围,再把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物体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范围.(3)工蜂是如何判断风向的?用“___________ 在短文中画出.(4)读了短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蜜蜂?【答案】(1)可爱的小蜜蜂(2)这句话放在第三自然段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这句的后面(或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这句话前面).(3)工蜂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管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4)我们应该保护小蜜蜂,不能随便伤害它.【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2)填充题,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谈自己的看法,答复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熟悉.故答案为:(1)可爱的小蜜蜂(2)这句话放在第三自然段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这句的后面(或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这句话前面).(3)工蜂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管它们飞多远,者B能找到家.(4)我们应该保护小蜜蜂,不能随便伤害它.【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水平.(2)此题考察了关键词语和情节的填充.(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旬顺即可.7.阅读下面的成语故事,然后答复以下问题.三人成虎战国时,魏国大臣庞恭要陪魏王的儿子去赵国都城邯郸作人质.庞恭深知魏王容易偏听偏信,担忧自己一走,国内那些反对他的人会制造流言莹语.于是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如果有人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正在吃人,您相信吗?〞魏王说:我不相信.〞庞恭又问:如果第二个人也这么说呢?〞魏王说:两个人都这么说,我就会将信将疑了. 〞庞恭再问:如果第三个人也这么说呢?〞魏王说:大家都这么说,我只好相信了. 〞庞恭感慨道:邯郸离魏国比王宫离大街要远得多,只怕日后议论我的还不止三人,请大王仔细考察才是.〞魏王点头道:寡人心里有数,你放心去吧.〞(1)先猜猜以下生字的读音,再查字典验证.①“蜚〞字的读音是②“庞〞字的读音是0(2)先猜猜以下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或词典验证.①寡人: ______________②流言蜚语:(3)请根据文章的内容选一选.①“三人成虎〞这个成语的寓意是().A.三人同心协力就会擒住老虎B.谣言或错误的话重复屡次,就会让人信以为真②庞恭向魏王讲主人成虎〞这个故事的用意是()A.希望魏王不要偏听偏信B.希望魏王能够深入民间,了解民间的疾苦,发奋有为8.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婆家,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只见满山坡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黄色的花朵, 好看极了.野菊花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常以为它们是一棵棵小草.可到了秋天,一旦开花,它们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们没有迷人的芬芳,更没有华丽华贵的姿色.但它们的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 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腿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顿时觉得清清凉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 野菊花有消炎止血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前穷人家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外伤,可管用了.外婆又说,野菊花还是一种中药,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居然这么有用.我回北方上学之前,一下子摘了不少野菊花带回家.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喝过红枣茶、绿茶,可从来没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它们平凡、朴素,却又那么顽强.人不也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1)认真读短文,给短文加上适宜的题目.(2)写出它们的近义词.喜爱盛开——顽弓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4)读了短文,你知道野菊花有哪些用途了吗?(5)人们需要学习野菊花的什么精神?9.【答案】(1)瞪、跺、指、跑、画.(2)小瑶;小军(3)值周组的同学来了,给一班、二班的卫生都扣了分(4)语言;动作(5)不对.我会把纸团捡起来.【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表示小瑶动作的词即可.(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描写方法概括为: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结合短文分析即可.(5)谈自己的看法,答复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熟悉.故答案为:(1)瞪、跺、指、跑、画.(2)小瑶、小军(3)值周组的同学来了,给一班、二班的卫生都扣了分.〔4〕语言、动作〔5〕不对.我会把纸团捡起来.【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动词的掌握水平.〔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4〕此题主要考查对常用描写方法的掌握水平.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旬顺即可.10.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曾子杀猪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着要和曾妻一块儿去.于是曾妻骗孩子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回来给你杀猪吃. 〞黄昏,曾妻回来了,看到曾子在猪圈里举着菜刀,曾妻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答复:杀猪〞.曾妻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的杀什么猪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容许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吗?既然容许了就应该做到.〞曾妻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曾妻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那么.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人所尊敬.〔1〕判断正误.①曾子杀猪是为了教育孩子学会诚信.②曾子的妻子说给孩子杀猪吃,是为了不让孩子跟着去集市.③曾子被后人所尊敬是由于他是一个老实守信的人.④曾子教育妻子做人要老实守信,所以中午就让孩子吃到了猪肉.〔2〕从哪里可以看出曾子是在教育妻子做人要诚信,用“________________ 倒出来.〔3〕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有哪些,试着写下来.【答案】〔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2〕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拟判断正误. 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曾子教育妻子做人要老实守信,所以中午就杀猪让孩子吃到了猪肉.〔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此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央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2〕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3〕【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水平.〔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旬顺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积累活动试题(2013,5)一、古诗词精彩回放(30分)
(一)你一定能把下面的名诗句补充完整。

(20分)
1、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树村边和,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山流。

6、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7、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

8、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

9、白雪却嫌春色晚,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11、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1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14、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

15、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17、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

18、天阶夜色凉如水,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凌寒独自开。

20、___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在括号中填上动物名:(5分)
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蛱蝶飞。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牧童骑(),歌声振林樾。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先知。

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三)、填上表示颜色的词(5分)
1、江碧鸟逾(),山()花欲燃。

2、()莺鸣翠柳,()燕剪春风。

3、()日依山尽,()河入海流。

4、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5、野径云俱(),江船火独明。

二、成语集锦(20分)。

1、填字成词,看这些比喻是不是生动。

(8分)
游人如( ) 挥汗如( ) 日月如( ) 骨瘦如( ) 胆小如( ) 细雨如( ) 铁证如( ) 文思如( )
2、按要求写成语。

(9分)
(1)带有数字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带有反义词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ABAC形式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成语有很多是从古代诗词中来的,认真读下面的诗句,请你将其中的成语找出来,填入括号内。

(3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三、博览群书(40分)
(一)、选择题。

(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0分)
1、下列童话故事选自《格林童话》的是()。

A、《海的女儿》
B、《丑小鸭》
C、《灰姑娘》
D、《小木偶奇遇记》
2、《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 )。

A.齐天大圣 B.孙悟空 C.美猴王
3、王子是靠()找到灰姑娘的。

A、漂亮的衣服
B、帽子
C、水晶鞋
4、人们为什么叫灰姑娘为“灰姑娘”,因为()。

A、她身上沾满了灰
B、她皮肤是灰色的
C、她姓灰,所以人们叫她灰姑娘
5、新皇后最后一次想用()害死白雪公主。

A、毒酒
B、毒苹果
C、毒梳子
6、()没有在《白雪公主》这个故事中出现。

A.七个小矮人
B.魔镜
C.水晶鞋
7、《海的女儿》中的小公主最后化成了()
A.泡沫
B. 海水
C.小精灵
8、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
A.仙女
B. 天鹅
C.鸭妈妈
9、“皇上什么也没有穿”是()说
A. 一个小孩
B.大臣
C.围观的人
10、在《渔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中,渔夫的妻子是一个()。

A.善良的人
B.贪心的人
C.力气很大的人
(二)、填空题(20分)
1、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交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阴似箭,_________________。

3、幼时的它是孤独、可怜的,常受小动物们的欺负,可是,它经过一次次的磨
难,终于有了让人羡慕,让自己惊讶的结果。

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4、少壮不努力,()。

5、绳在细处断,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四大发明是()、()、()、()。

7、我国文学上的三苏是指()、()()。

8、《草房子》的作者是(),他写的长篇小说还有《》、《_______________ 》等。

9、补充歇后语:姜太公钓鱼——()
孙悟空大闹天宫——()
10、我还知道中国古代的许多神话故事,如()、()、()等。

(三)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0分)
1、穿花蛱蝶深深见,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壑树参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岁寒知松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亲身下河知深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花盆里长不出苍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夜里星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久晴大雾必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拓展阅读,完成文后题目(10分)
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

夏天,太阳把大地烤的火热。

人们来到草地
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为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pí)劳。

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予过她什么,甘愿为人们作出贡献。

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第二年春天来了。

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一句恰当的诗。

(2)
2、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小草的。

(2)
3、从文中找出“严寒”的反义词。

(2)
()()
4、文中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画上“_______”。

(2)
5、你喜欢春天的小草还是夏天的小草呢?为什么?写一写吧!(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