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终极版本 (2)

合集下载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终极版本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终极版本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洪水调节设计网选班级:2班学号:2012101204姓名:黄辉指导老师:徐刚2015年1月11日目录一、设计目的 (2)二、设计基本资料 (2)三、设计任务及步骤 (3)四、设计计过程 (4)(一)洪水标准的确定 (4)(二)特性曲线的绘制 (4)五、列表试算法运用 (5)(一)方案I设计洪水标准计算 (5)(二)方案I校核洪水标准计算 (8)(三)方案II设计洪水标准计算 (11)(四)方案II校核洪水标准计算 (14)六、计算成果选择以及课程总结 (16)(一)调洪计算成果表以及方案选择 (16)(二)课程设计总结 (16)七、附录:原始资料表格及附表 (17)(一)、堰顶溢流公式 (17)(二)、水位-库容曲线 (17)八、参考文献 (17)洪水调节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1、洪水调节目的:定量地找出入库洪水、下泄洪水、拦蓄洪水的库容、水库水位的变化、泄洪建筑物型式和尺寸间的关系,为确定水库的有关参数和泄洪建筑型式选择、尺寸确定提供依据;2、掌握列表试算法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及各自的特点;3、了解工程设计所需洪水调节计算要解决的课题;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某水库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发电、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水库承雨面积450km2,水库总库容2.408亿m3。

挡水建筑物为粘土心墙代料坝,最大坝高38.26m。

溢洪道为开敞式宽顶堰,溢洪道堰顶高程102.70m,采用3孔8m×6m(宽×高)的弧形门控制。

水库正常蓄水位107.00m。

洪水调度自正常蓄水位起调,当设计洪水小于正常蓄水位所对应的最大下泄流量时,控制闸门开度,使下泄流量与来水流量相等;当等于、大于这一下泄流量时,则闸门全开。

洪峰过后,水位回落至正常蓄水位,则下闸控制,维持正常蓄水位不变。

由于该水库需进行除险加固方案设计,现对2个不同溢洪道改建方案进行方案比选。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设计 (2)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设计 (2)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设计背景介绍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水资源的认识和评估、水资源利用的技术和方法、水资源管理的实践和实例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

课程设计要求设计目标•认识水资源及其特征,掌握水资源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水资源利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了解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管理实践和实例。

设计大纲第一章:水资源概述1.1 水资源定义和分类 1.2 水资源特征和分布 1.3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现状第二章:水资源评估2.1 水资源评估的基本理论 2.2 水资源评估的技术方法 2.3 水资源评估实践案例第三章:水资源利用3.1 水资源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2 水资源利用的技术和管理 3.3 水资源利用实例第四章:水资源管理4.1 水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 4.2 水资源管理实践案例 4.3 水资源管理技术和工具设计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为主,辅以实验和现场考察。

课程设计实施计划时间安排本课程设计为期3周,共15个工作日。

课程安排如下:•第1-3天:第一章水资源概述•第4-6天:第二章水资源评估•第7-9天:第三章水资源利用•第10-12天:第四章水资源管理•第13-15天:案例分析和总结教学环节本课程设计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环节:•理论讲授和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和演示•实验和现场考察•案例分析和总结评价方法本课程设计评价方法采用教师、学生和同行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来评估学生,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生。

同时,学生通过课后评估和同行评估的方式来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 (2)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 (2)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1. 背景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需要进行科学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

2. 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水资源规划和利用的研究,深入了解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掌握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3. 内容3.1. 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分析通过对全球和国内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发展方向。

3.2. 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通过对水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介绍,学习水资源的分析和评估技术,掌握水资源规划、保护和利用的途径和方式。

3.3. 水资源的利用通过对各种水资源利用方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了解不同水资源利用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熟悉农业、工业和城市等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技术和管理方法。

3.4.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问题,深刻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严峻挑战和紧迫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途径。

4.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评估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综合考评的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出勤和参与度等,期末考试成绩包括闭卷笔试和开卷论文两个环节。

6. 教学资源本课程设计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源包括课本、教学PPT、案例分析资料、实验室设备和实习场地等。

7. 参考文献1.《水资源概论》(作者:刘开全)2.《水资源管理与规划》(作者:刘宪群)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者:杨建英)4.《水环境系统分析与模拟》(作者:王道久)8. 结语水资源规划和利用是当前和未来的重大课题,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教学大纲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教学大纲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教学大纲英文名称: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课程编码:081120049总学时:24 实验学时:0 学分:1.5适用对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水力学、工程水文学、水利工程经济学、测量学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课程主要是介绍从事水资源工程开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为此,该课程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同时,也是水力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管理等专业所必需的选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全过程教学,所学者在掌握水资源规划基础知识后,对防洪规划、灌溉规划、水能规划以及河流综合利用规划、以及其它专项规划等计算原理和应用微机进行计算、分析、绘图等具有综合应用能力。

对中、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初步方案的建立、比较和选择具有分析和协调能力,对水库运用中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 水资源的涵义和特点1-2 水利建设及水资源综合利用1-3 我国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1-4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和展望1-5 本课程的任务和主要内容重点:了解水资源的概念以及特性,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可持续发展水利概论,水资源应用技术等。

难点:第2章水资源评价授课学时:1基本要求:2-1 概述2-2 地表水资源计算与评价2-3 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2-4 水质评价2-5 水资源综合评价重点:地表水资源计算与评价难点:第3章水资源开发利用授课学时:1基本要求:3-1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3-2 水资源综合规划3-3 水资源需求分析3-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重点:认识计划与规划的关系,了解水资源规划的任务、作用等。

难点:第4章综合利用水库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4-1 水库特性4-2 水库的兴利调节4-3 兴利调节计算的时历列表法4-4 兴利调节计算的时历图解法4-5 兴利调节计算的数理统计法重点:掌握水库的面积和容积特性,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及相关库容,水库的水量损失,库区的淹没、浸没和淤积等。

水资源优化配置课程设计

水资源优化配置课程设计

水资源优化配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概念,掌握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能了解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和常用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流等。

3. 学生能掌握水资源优化配置在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对水资源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配置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学生能关注我国水资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地理与数学学科的交叉课程,旨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探索实际问题,但可能缺乏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系统了解。

教学要求:1. 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水资源问题。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及意义- 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与方法-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常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线性规划、网络流等3. 水资源优化配置应用案例- 农业领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工业领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城市领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4. 数学模型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模型求解与优化方案设计5. 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 设计水资源优化配置实践活动- 分析具体案例,提出优化方案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及意义第二课时: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与方法第三课时:水资源优化配置应用案例第四课时:数学模型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第五课时: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水资源优化配置概述第二章: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与方法第三章: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应用第四章:数学模型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第五章: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进度安排:1. 前两课时:基础知识学习2.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与应用3. 第四课时:数学模型学习与上机实践4.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与成果展示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 对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

1 流域概况苍南县位于浙江南部沿海,与福建省交界,属浙中、南山区与沿海丘陵、平原的交叉地区。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区群山盘结,山涧峡谷陡峭;东部地势平坦辽阔,河网纵横交织,池塘星罗棋布。

海域辽阔,海岸曲折,多港湾。

沿浦河流域为苍南县东南部沿海一个独立入海水系,沿浦河发源于鹤顶山西麓,经十八孔水库下泄至马站溪下游与支流横路坑汇合,贯穿马站平原,经沿浦水闸排入大海。

云遮水库坝址位于沿浦河十八孔水库上游,坝址以上集雨面积8.03 km2,河长3.2km,河道坡降110‰。

坝址以上流域属中、低山丘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形递降,山峰高程大都在620m~990m,坡降大,溪流湍急。

流域水系见图1。

2 水文气象流域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全年季节变化明显,以温和、湿润、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

春末夏初(4月16日~7月15日)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与北方南下冷空气交綏,静止锋徘徊,形成连绵阴雨天气,称梅汛期;夏秋季(7月16日~10月15日)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热带风暴或台风活动频繁,经常发生大暴雨,称台汛期;10月16日~翌年4月15日称非汛期,除出现少数雨雪天气外,基本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

根据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8.1℃,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h,平均无霜期达300d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442.5mm,实测最大年降雨量为2527.3mm(1990年),最小年降雨量为770.9mm(1967年)。

文案大全图1 流域水系图3 径流量根据降水径流计算得到的云遮水库坝址1962年~2009年共48年径流系列,经P- Ⅲ型曲线适线,变差系数Cv=0.43,偏态系数Cs=2.5Cv,适线成果见表1、图2。

表1 云遮水库设计年径流计算成果表文案大全图2-2 云遮水库年平均流量频率曲线图99.9999.999.899.59998959080706050403020105210.50.20.10.050.01频 率(%)4 工程任务云遮水库工程是以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及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水利工程。

水资源规划与课程设计

水资源规划与课程设计

水资源规划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与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2. 让学生掌握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3. 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管理政策及其实施情况,认识到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分析水资源数据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水资源规划原理,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分析等方式解决实际水资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水资源管理。

3. 培养学生树立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水资源问题有一定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分析和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地理知识,运用水资源规划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基本知识:介绍我国水资源现状、分布特点,以及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地理》教科书第四章“水资源与水环境”第一节“水资源概述”。

2. 水资源规划原理:讲解水资源规划的内涵、目标与原则,以及水资源规划的基本方法。

教材章节:《地理》教科书第四章第二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分析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介绍水资源保护措施及先进技术。

教材章节:《地理》教科书第四章第三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4. 水资源管理政策:解读我国水资源管理政策,了解政策实施情况及效果。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课程设计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课程设计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主题本课程设计的主题是水资源规划及管理。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自然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各国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课程将主要介绍水资源规划的相关知识、方法和工具,以及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实践案例。

二、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水资源的相关概念、分类、分布和变化规律;2.理解水资源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应用领域;3.学习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模式和实践技术;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案例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水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与变化;2.水资源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应用领域;3.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模式和实践技术;4.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

下面分别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3.1 水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与变化本部分将主要介绍水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变化规律。

包括:水资源的定义和概念;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和变化趋势。

3.2 水资源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应用领域本部分将主要介绍水资源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应用领域。

包括:水资源规划的定义和概念;水资源规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水资源规划的方法和步骤;水资源规划的应用领域和效果。

3.3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模式和实践技术本部分将主要介绍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模式和实践技术。

包括: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目标;水资源管理的模式和体系;水资源管理的实践技术和方法;水资源管理的评价和监测。

3.4 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本部分将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案例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程设计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课堂讲授:介绍理论知识和方法,并组织讨论和演示;2.群体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4.综合实践:学生分组开展水资源规划和管理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并撰写调研、评估和规划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段内 水量变 化 ΔV (万 m3)
(8)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41.5 207.2 459.6 676.4 795.1 801.4 717.4 578.5 416.3 254.5 107.6 -17.4 -118.1 -195.4
1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1、 洪水调节目的:定量地找出入库洪水、下泄洪水、拦蓄洪水的库容、水 库水位的变化、 泄洪建筑物型式和尺寸间的关系,为确定水库的有关参数 和泄洪建筑型式选择、尺寸确定提供依据; 2、 掌握列表试算法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及各自的特点; 3、 了解工程设计所需洪水调节计算要解决的课题;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库水 位
Z (m)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V(万m3)
图表 5 某水库下泄流量与库容
q-V 曲线
4
五、列表试算法的运用
(一)、方案 I 设计洪水标准计算 表一 水库调洪计算表 入库流 量
Q (m /s)
3
时间 t (h)
时段平 均入库 流量
时段入 库水量
下泄流 量
q (m /s)
3
时段平 均下泄 流量
时段 下泄 水量
Q
(m /s)
3
Q Δt
图表 3 某水库下泄流量与库容
Z(m)
q-Z曲线
114 112 110 108 106 104 102 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q(m3/s)
图表 4
某水库下泄流量与水位关系 q-Z 曲线
q-V曲线
q(m3/s)
3200 2800 2400 2000 1600 1200 800 400 0 8000 12000 16000 20000 24000 28000 32000
V(万m3)
图表 1
某水库容积特性曲线
2、绘制下泄流量与水库水位关系的 q-Z 曲线以及与容积关系的 q-V 曲线。 a、方案 I:堰顶高程 102.7m,5 孔 8m×6m(宽×高)
Z(m)
q-Z曲线
116 114 112 110 108 106 104 102 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2
c)
将计算结果绘成曲线:Q~t、q~t 在一张图上,Z~t 曲线绘制在下方。
3、 对不同改建方案做对比分析并给出方案比选建议:
四、设计过程
(一)、洪水标准的确定 由基本资料信息得,取该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 500 年一遇,即选择 P=0.2% 的典型洪水过程线;取水库的校核洪水标准为 2000 年一遇,即选择 P=0.05%的 典型洪水过程线; (典型洪水过程线见附录) 。 (二)、特性曲线的绘制 运用水力学公式: q nb m 2 g H 0
3/ 2
(详细见附录)计算不同水位 Z 对
应的最大下泄流量 q 并绘制相关曲线。 1、根据已给的数据绘制水库水位容积曲线 V-Z 如下:
Z-V曲线
116 114 112 110 108 106 104 102 100 98 5000
Z(m)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七、附录:原始资料表格及附表 .....................................................................................18 (一) 、堰顶溢流公式 ......................................................................................................... 18 (二) 、水位-库容曲线 .................................................................................................... 18 八、参考文献 ........................................................................................................................18
水库存 水量 V (万 m3)
(9)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173.0 16214.5 16421.7 16881.3 17557.7 18352.8 19154.2 19871.6 20450.1 20866.4 21121.0 21228.5 21211.2 21093.1 20897.7
六、计算成果选择以及课程总结 .....................................................................................17 (一) (二) 调洪计算成果表以及方案选择 ....................................................................17 课程设计总结...................................................................................................17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网选班级: 学 姓 号: 名:
洪水调节设计 2班 2012101204 黄辉 徐刚
指导老师:
2015 年 1 月 11 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2 二、设计基本资料 .................................................................................................................2 三、设计任务及步骤.............................................................................................................3 四、设计计过程 .....................................................................................................................4 (一) 洪水标准的确定 ..................................................................................................4 (二) 特性曲线的绘制 ..................................................................................................4 五、列表试算法运用.............................................................................................................5 (一) (二) (三) (四) 方案 I 设计洪水标准计算 ...............................................................................5 方案 I 校核洪水标准计算 ...............................................................................8 方案 II 设计洪水标准计算...........................................................................11 方案 II 校核洪水标准计算...........................................................................14
二、设计基本资料
某水库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发电、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 利水电枢纽工程,水库承雨面积 450km2,水库总库容 2.408 亿 m3。挡水建筑物为 粘土心墙代料坝,最大坝高 38.26m。溢洪道为开敞式宽顶堰,溢洪道堰顶高程 102.70m, 采用 3 孔 8m×6m (宽×高) 的弧形门控制。 水库正常蓄水位 107.00m。 洪水调度自正常蓄水位起调, 当设计洪水小于正常蓄水位所对应的最大下泄 流量时,控制闸门开度,使下泄流量与来水流量相等;当等于、大于这一下泄流 量时,则闸门全开。洪峰过后,水位回落至正常蓄水位,则下闸控制,维持正常 蓄水位不变。 由于该水库需进行除险加固方案设计, 现对 2 个不同溢洪道改建方案进行方 案比选。 方案 I:保持溢洪道堰顶高程和单孔宽度不变,由现在的 3 孔改为 5 孔; 方案 II: 降低溢洪道堰顶高程至 Xm, 扩大单孔宽度至 12m, 保持孔数不变; (注:X=101.00+学号最后 1 位/10,即 101.00m-101.90m) ,下游无防汛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