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练习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合集下载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课后习题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课后习题

叶圣陶先生两三事课后习题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习目标科学知识技能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过程方法领会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文中所表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结构图解课文注解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段落第1段第2段第3-5段第6-8段第9段中心思想写下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深感可悲。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通过几件具体内容的事件,说明叶圣陶先生“待人薄”的高尚品质。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写作者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1.如何认知“双层的可悲”? 在旧历年的除夕,在这样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叶圣陶先生却靠近人世而回去。

在嘈杂的环境的衬托下,这样的消息无疑可以并使人的忧伤大增。

2.第2段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之高的? 先写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印象:品德高;再将叶圣陶先生与“我”熟悉的一些前辈作比,说明叶圣陶先生的品德确实高,“总当排在最前列”;然后引用论语上的两处名言,证明叶圣陶先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达到了连孔老夫子都不能企及的高度,进一步表明叶圣陶先生的品德高尚,令人敬仰。

3.第3段就是如何整体表现叶老待人薄的品德的? 这段话就是通过他人的讲诉,作者自已的亲身经历,对叶老语言、犯罪行为的描绘,去整体表现叶老待人薄的品德的。

文段拍来吕叔湘先生之口,写叶老描他文章的标点的事,然后又通过作者同叶老一起修润文字的事,具体表现了叶老待人谦逊、谦逊的品德。

4.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单概括。

(1)Zambales文幸的标点;(2)修润课本的文字;(3)秉持亲自迎送;(4)给作者回佑,关心作者,为作者的处境而恋伤。

点拔:结合第3-5段的内容概括作答。

5.第6段第一、二句话在文中的促进作用就是什么? 这就是过渡阶段句,起至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练习题1.叶圣陶,原名,江苏苏州人,家、家、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童话集等。

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代表作有随笔集等。

3. ,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

4. 记载春秋历史的史学名著,儒家经典之一。

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实际成书时间在战国中期。

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语出。

意思是,。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语出。

意思是,。

7.课文中“丁卯年”是纪年法的表述。

天干有:,地支有:。

8.字词训练:() zhuó() pì丁卯.年商()修润.()如 rú huì tuǒ()雅()人不倦()当() jū gōng diān pèi打拱.()()()()流离()() huì sè累赘.冗.长()()()自顾不暇.9.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字词。

10.本文记述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11.叶圣陶先生认为写文章应怎样?参考答案:1.2.3.4.略5.《论语·述而》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6.《论语·雍也》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7.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8.略9.10.待人厚,律已严。

待人厚:第3自然段“修改文章”;第4段:送客。

第5段:复信律已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11.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课后练习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B.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是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D.张中行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也多在共同从事的教材编写工作中,对文风存在的问题,两人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触动到)B.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圆润)C.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商量斟酌)D.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B.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C.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

D.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知道自己身为编课本的领导,要处处以身作则....。

B.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要诲人不倦....地向老师请教。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答案:1. D应该是两人有一致的看法。

2. B修润:修改润色。

3. D D项中的“得”是“得到”的意思,是动词,A、B、C三项中的加点词都是助词。

4. B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用在该句中,不合句意。

拓展阅读(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肖复兴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解析)公开课资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习题(含答案解析)公开课资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测试习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生shū拖tà恳qiè累赘.别扭.商酌.2.形近字组词。

碎粹酌灼冗沉躬躲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繁碎:沾溉:冗长:著作等身:4.结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填空。

(1)本文作者是,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出版散文集《》、《》等。

叶圣陶(1894﹣1988),名,字,江苏苏州人,著名家、著名家。

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网络不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更牵涉着国家安全。

B.这个医生表示,戒烟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C.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D.通过开展“校园书香节”,使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分析】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解答】答案:疏;沓;切;zhuì;niǔ;zhuó【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

2.【分析】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的区别,我们结合字的偏旁进行区别。

【解答】答案:琐碎、纯粹酌情、灼热冗长、沉重【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汉字的书写组词能力,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组词。

3.【分析】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解答】答案:繁碎:繁杂琐碎。

沾溉:浸润浇灌。

比喻使人受益。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练习)(解析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别.扭(biè) 商酌.(zhuó) 丁卯.(mǒu)B.冗.长(chén) 慎.重(shèn) 打拱.(gǒng)C.累赘.(zhui) 悔.恨(huǐ) 躬.行(gōng)D.拖沓.(tà) 草率.(shuài) 譬.如(bì)【答案】C【解析】A项“卯”应读mǎo;C项“冗”应读rǒng;D项“譬”应读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妥贴躬行君子南腔北调B.恳切一以贯之颠沛流离C.生疏感慨系之鞠躬尽悴D.修润学而不厌悔人不倦【答案】B【解析】】 A项“妥贴”应为“妥帖”;C项“鞠躬尽悴”应为“鞠躬尽瘁”;D项“悔人不倦”应为“诲人不倦”。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李璐同学学习很认真,发现问题后及时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

B.在班级里,张华作为班长,处处以身作则....,为大家做好榜样。

C.对于外界的流言蜚语,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答案】A【解析】“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答案】B【解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后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训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训练
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
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⑨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所蕴含的认
真,质朴之中所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落日的余晖悄悄染
红了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
师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
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当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
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
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
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
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
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
③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首先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④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
恳切地与“我”商量。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 附加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一、填空题1.叶圣陶,又名_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_ 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3.《流年碎影》的作者是_________,《顺生论》的作者是_________。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_________。

5.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7.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8.仁者见仁,_________。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二、选择题10.叶圣陶先生是_________的发起组织者之一a.新月社b.未名社c.创造社d.文学研究会11.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a.《顺生论》b.《倪焕之》c.《流年碎影》d.《佛教与中国文学》1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a.宽厚b.礼让c.律己严d.谦虚13.本文选自()a.《流年碎影》b.《顺生论》c.《文言与白话》d.《谈文论语集》三、解词题14.高文典册1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6.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9.己欲立而立人,己于达而达人20.著作等身21沾溉后人的。

22.不愧于屋漏23.不即不离的文就会发荣滋长24.余然之四、简答题25.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26.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27.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28.试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29.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五、阅读分析题30.阅读本文第五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题有答案)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01 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罩)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疏),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改润色)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商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p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解析:D项中“顺口”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解析:A项中不合逻辑,应将“纠正”和“指出”互换位置;B项中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否”;C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生词,积累精辟的语句。

2.把握行文思路,品析选材特点。

3.理解表现手法,分析对比的作用。

4.学习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以律己的品德。

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
【基础存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rùn()课本的文字开始。

(2)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zhuó()性的意见。

(3)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huì()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4)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cuì(),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芳是个好学的人,她不耻下问
....,常常在课后去老师办公室向老师请教。

B.你是班长,应以身作则
....,给同学们做个榜样。

C.老黄离开家乡后,过了十年颠沛流离
....的生活。

D.我幼时常逃学,不肯读书,结果没学到一点本领,现在无计谋生,真是自作自
...受.。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做到因材施教,培养每个孩子的潜能。

(将“培养”改为
“激发”)
B.解决快递垃圾污染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完善快递行业的制度标准,细化相关规定。

(删去“的”)
C.“天舟一号”完成任务,意味着我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

(在句末添加“的能力”)
D.《朗读者》图书总策划肖丽媛介绍,为了尽快与读者见面,《朗读者》从出版到筹备,只用了72天的时间。

(“出版”与“筹备”对调位置)
4.结合语境,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有了远大的理想,生命旅程中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远大的理想,生命旅程中的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是作家、编辑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倪焕之》《稻草人》是其代表作。

B.作者张中行在本文中叙述了与叶圣陶先生相交、相知、相识的过程。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的礼让。

D.文章通过孔老夫子和叶圣陶先生的对比,突出了叶圣陶先生的为人师表的崇高形象。

【阅读经纬】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6.作者以“品德”二字领起全文,有何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7.作者选取出门送客和举手打拱的细节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8.“__________”与“__________”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两个不同方面,这样构成了他完美的人格。

9.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叶圣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拓展迁移
【拓展阅读】
老舍先生
汪曾祺
①北京东城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

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

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

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他的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

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

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

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

”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

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

叶浅予曾用白描手法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上,微仰着头,意态悠远。

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


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

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

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

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
的,他与人握手时动作很轻,但
....
是很亲切。

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

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

你可以看看花。

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

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

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

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

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

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

老舍先生极其敬重齐白石,谈起来总是充满感情。

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

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

“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

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

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

”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⑤北京过去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

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

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

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出了一次。

老舍先生亲自主持,做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

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

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
句尾的和声用喉舌做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

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

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⑥1954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

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1.第②段中,加点成语“彬彬有礼”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解答过程中,我们要增强语境意识,分析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本文记叙的是老舍的事迹,却在第④段却写了齐白石老人的逸事,这运用的是________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解答的时候,我们要在通晓表现手法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锁定答题区间第④段,然后进行分析,语言要通畅连贯)
3.阅读选文第①~③段,完成下表。

(温馨提示:此题考查提取和概括能力。

解答的时候,我们要紧扣“生活情趣”进行分析概括)
4.阅读第⑤段,你如何看待老舍先生提议并组织盲艺人演出的事情?
(温馨提示:此题考查评价能力。

解答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全面、准确、客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自主学习
【基础存盘】
1.(1)润(2)酌(3)诲(4)瘁
2.C(“不耻下问”的意思是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认为是耻辱。

不合语境)
3.B(删去“能否”)
4.示例:有了远大的理想,生命旅程中的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园的鲜花
5.C(不是“礼让”,而是“律己严”)
【阅读经纬】
6.这是领起全文的关键词,表明文章主要从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方面回忆有关他做人的点滴小事。

7.选取这两个细节是为了突出叶圣陶先生宽厚仁爱、平等待人的特点。

8.宽厚待人严以律己
9.叶圣陶先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把做人的修养品德放在第一位,而且是一个真正做到了完美的人,他宽厚待人,严以律己,为大家做出了榜样。

【拓展阅读】
1.形容老舍文雅有礼貌地与客人握手、亲自为客人倒茶。

2.侧面烘托说明了老舍先生对齐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和敬重,表现了老舍先生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使老舍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

3.①爱花成性(爱花);②热情好客(亲自为客人倒茶);③摆杏闻香;④喜好藏画。

4.老舍先生提议并组织盲艺人演出,一是为了盲艺人的生活有出路,二是不让盲艺人的“玩意儿”绝了。

这既表现了老舍先
生的善良,富有爱心;又体现了他自觉保护民间技艺的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