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积载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自然第十册 第五课 小车载重教案 教科版

小学自然第十册 第五课 小车载重教案 教科版

小学自然第十册第五课小车载重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进一步体验通过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知道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小车载重减少,运动速度变快。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4、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学重点】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知道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小车载重减少,运动速度变快。

【教学难点】1、进一步体验通过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1、每组学生: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夹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

2、教师准备:汽车超载发生交通事故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质疑引入小车载重。

1、出示一辆小车,并在小车上放上重物。

2、质疑:小车放上重物后,你有什么问题?3、引出研究问题: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加快还是会减慢?二、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学生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加快还是会减慢?请学生对以下内容进行判断。

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加快。

()小车载重后,它的速度会减慢。

()小车载重与它的运动速度没有关系。

()2、实验设计引导:在这个实验研究中,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用垫圈拉)小车载重你认为应该怎么安排,为什么?(先拉重的,再拉轻的,因为每次的拉力要相同,如果先拉轻的,后面重的就可能拉不动了,前面的几次实验数据也就没用了)3、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4、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提出实验改进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了前面几课的基础,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提出来,特别是对对比实验的一些要求。

如:实验时除了载重量不同,其余条件都要相同,如要使用同一辆小车,每次把小车放在同一起跑线上,每次实验使用的拉力要相等等。

实验顺序应该从重到轻。

载重量用重物的个数表示,每次实验,载重量要有较大的差别。

教科版科学五下《小车载重》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小车载重》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小车载重》word教案浦口区石桥小学刘茂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设计对比实验、认真严谨地进行操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

2.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那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能够拒绝乘超载车辆或对有些超载现象进行劝阻。

3.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阻碍。

教学重点:明白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阻碍。

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预备:长条形的桌子、小车8、垫圈(未知)、夹子8、钩码(50克)16个,线8,小木条8、秒表8、托盘8、粉笔(做记号)。

油画棒、铅画纸课件、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动画出来两辆货车(空车和满载的)质疑:今天刘老师明白要来东山小学和大伙儿一起学习内心专门快乐!瞧,这两辆礼品派送车也来凑喧闹了!争着来我们东山小学给上课爱动脑的学生送奖品来了!两车同时动身,那么谁先到达我们东山小学呢?什么缘故这么认为?学生推测:……(动力载重、路面……)师:图中看出这是两辆同样的车型,因此我们能够排除哪些因素的阻碍?(动力、路面……)排除因素后,谁先到?(蓝色车)缘故?(载重量……)2. 引出研究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车载重后(出示课题),它的速度会加快依旧会减慢?(课件出示问题)3’二、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 过渡:明显你们认为“载重量与速度是有关系的”(板书:载重量速度),对不对?2. 实验设计引导:师:载重量大,速度如何样?(板书:载重量大速度慢)师:我呀在那个意见上面划一个大问号?(因为这只是我们的推测、猜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应该如何办?(生:实验证明.)师:如何样做那个实验能够证明我们的方法是对的?教室里我们只能模拟实验(出示一个小车)我们用小车模拟载重汽车,没有动力如何模拟?每个人单独内心想想如何做?(多媒体出示问题)师:小组围绕以下的“友情提示问题”小组商量商量,那个实验具体如何做?(出示)问题小提示:①什么模拟拉力大小?(借重物重力→出示螺帽、夹子→介绍定滑轮装置应用为了减小摩擦阻碍)②什么模拟载重量?(钩码)③实验中比什么?如何比?(比速度;相同路程内比时刻→定起点线(画线)、终点线(挡板))④实验中需要改变什么?保持不变的是什么?(变:载重量;不变:拉力、路程……)2、分组讨论:设计如何样的实验进行研究?3、交流汇报,集体修正研究方案。

车辆积载与配送服务

车辆积载与配送服务
总结词
降低配送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详细描述
降低配送成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优化配送路线、提高车辆装载率、降低油耗和人力成本等。 同时,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如无人配送、智能仓储等,可以进一步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 。此外,合理安排仓储和库存,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也是降低配送成本的重要措施。
增强企业竞争力
优质的配送服务能够吸引 更多客户,增加市场份额 ,提高企业竞争力。
配送服务的类型
按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
按配送模式
快递、零担、整车、仓储配送和共同配送等。
按服务对象
B2B、B2C、C2C等。
03
车辆积载与配送服务的关联
车辆积载对配送服务的影响
提高配送效率
合理的车辆积载能够减少 运输次数和空驶率,从而 提高配送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便于装卸作业
优化配送路线
合理安排货物的摆放位置和堆码高度,以 便于装卸作业的进行,提高装卸效率。
根据货物的配送需求和运输路线,合理安 排货物的装载顺序和摆放位置,以优化配 送路线,降低运输成本。
车辆积载的流程
制定积载计划
根据车辆的载重能力、货物的 性质和数量,制定合理的积载 计划。
检查与核对
在装车作业完成后,对货物进 行清点和核对,确保货物的数 量和品种与计划相符。
02
车辆积载是物流配送中的重要环 节,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 到运输效率、成本和货物安全。
车辆积载的原则
充分利用车辆载重能力
保证货物安全
根据货物的重量和体积,合理搭配不同货 物,确保车辆满载,提高运输效率。
在积载过程中,要确保货物稳固、防震、 防水、防潮等措施到位,以保障货物在运 输过程中的安全。

车辆积载教案

车辆积载教案

一、授课内容第十四章第三节车辆积载二、授课时间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第1、2节三、授课学时2个学时四、授课类型理论课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吨位利用率的计算方法;理解车辆亏载的原因;掌握提高车辆积载的办法以及车辆积载的原则。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大胆创新精神。

六、教学重点提高车辆运输生产率,提高车辆吨位利用率,就必须理解和掌握影响车辆亏载原因以及积载的具体方法。

七、教学难点提高吨位利用率,选择合理的积载方法需要考虑车厢尺寸、货物性质及包装规格等因素,积载方法的选择、利用具有一定难度。

所以掌握车辆积载的具体方法是本节难点。

八、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等教学方法。

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一)导入新课大家平常出去旅游或者假期回家,都得整理行李,使行李箱能够整齐地装纳行李。

其实把行李装进行李箱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课程----积载,只不过我们讲的是车辆积载,但是道理都是一样。

大家请翻到课本第332页第三节车辆积载。

我们先看几个图片直观地了解一下----积载。

积载是指对货物在运输工具上的配置与堆装方式作出合理安排。

(二)教学内容1.车辆运载特性(1)车辆运输市场率车辆运输生产率是车辆在运输生产活动中的效率,它是综合反映车辆在时间、速度、里程、载质量和拖挂等5个方面利用情况的指标。

(时间利用程度、速度利用程度、里程利用程度、载质量利用程度、拖挂利用程度)所以说车辆运输生产率一个综合性指标,是一系列效率指标的综合表现。

我们在上节课车辆调度中讲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行程利用率,今天要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吨位利用率,即载质量利用程度。

如果车辆按核定吨位满载运行时,就表示车辆的载运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即吨位利用率得到百分之百。

为了提高运输生产率,使车辆容量得到充分利用,配送运输车辆的吨位利用率应该保持在100%,即按照车辆核定吨位装足货物。

教科版科学五下《小车载重》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小车载重》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小车载重》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车载重》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课题,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小车在不同路面对载重能力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车在不同路面对载重能力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小车在不同路面对载重能力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了解小车在不同路面对载重能力的影响。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讲授法:老师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环节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不同路面的模型、载重物、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实验步骤、数据分析、相关知识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路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路面上行驶,会对载重能力产生影响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不同的路面进行测试。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巩固(10分钟)实验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车在不同路面上行驶,对载重能力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5.拓展(10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如何提高小车的载重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车辆积载的操作介绍.ppt

车辆积载的操作介绍.ppt

70X40厘米 20箱 10.5千克/箱 210千克
1.25千克/瓶 80箱 8.5千克/箱 680千克
250克/袋
10箱 8.5千克/袋 850千克
1.25千克/瓶 80箱 8.5千克/箱 680千克
需求时间
2月16日 上午11点

2月16日 上午12点

车辆积载的操作
车辆积载
车辆积载是在具体装车时,为充分利用 车厢载重量、容积而采用的方法,是根 据所配送货物的性质和包装来确定堆积 的行、列和层数及码放的规律。
车辆积载公示
车辆的载重能力和车箱容积都被充分利用,即提高吨位利用率的方法如下:
WA+WB=W WA × RA+WB× RB=V
其中两种货物的积载重量为WA、 WB,单箱体积分别为RA、RA。
车辆积载模拟训练
道具 货车箱 矿泉水 茶叶
长 2.6m
0.4m
0.8m
宽 1.4m
V=5.4 0.3m
RA=0.06 0.5m
X=10 Y=20
车辆的载重能力和车厢容积 都被充分利用
技能训练
课堂训练:
需配送两种货物,A类货物容重为10公斤/ M3,A类货 物单件体积为2 M3/件;B类货物容重7公斤/ M3,B类货 物单件体积为3M3/件;车辆载重量为103公斤,车最大 容积为13 M3,计算最佳配装方案,各装多少件?
技能训练
RB=0.24
高 1.5m
0.5m
0.6m
注:道具尺寸根据真实体积等比例缩小
载重/重量 W=0.5T
18kg/箱 16kg/箱
车辆积载模拟训练
设:矿泉水的装载量为X箱,茶叶的装载量为Y箱
WA+WB=W WA × RA+WB× RB=V

配送车辆积载方案设计

配送车辆积载方案设计

配送车辆积载方案设计随着电商、物流等业务的发展壮大,配送车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合理地安排配送车辆的积载方案,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成为了配送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和效果评估三个方面,针对配送车辆积载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需求分析在积载方案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车辆载重和体积配送车辆的载重和体积是决定配送量的主要因素。

在设计积载方案时,需要根据车辆的载重和体积,合理安排货物的数量和尺寸。

同时,也需要考虑道路限载和车辆尺寸限制等因素,确保积载方案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货物特性不同类型的货物有着不同的特性,比如体积大小、重量差异、易碎性、易腐性等等,这些特性都会对积载方案产生影响。

比如易碎或易腐的货物需要单独放置、定位,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而重量较大的货物则需要根据车辆的承载能力,安排合适的位置和数量。

路线和时间在积载方案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配送路线和时间,制定合理的积载方案。

比如在交通拥堵的时间段,需要考虑更为紧凑的积载方案,以提高配送效率;而在远距离配送时,则需要考虑在车上加装挂篮或隔板等设备,以保证货物在途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方案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配送车辆积载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货物分类根据不同的货物特性和需求,将货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易碎品、易腐品、体积较大的货物等等。

可以将易碎品和易腐品单独处理,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而体积较大的货物则需要与其他货物组合,以达到更好的空间利用率。

车载设备根据具体需求,将车载设备加装在配送车辆上,以改善配送效率和安全性。

比如挂篮可以增加载重和体积,隔板可以分区存放货物;而摄像头、气味监测器等设备则可以帮助监控货物状况,确保货物的安全性。

货物存放根据不同的货物特性和需求,合理地安排货物在车内存放的位置和方式。

比如易碎品和易腐品需要单独处理;而重量较大的货物则需要放在车辆的中央或重心位置,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而轻便的货物则可以放在车辆的高处,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车辆积载教案

车辆积载教案

车辆积载教案一、教案背景简介车辆积载是指在道路运输中,根据车辆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要求,合理安排和控制货物的装载数量、位置和方式,确保车辆运输的安全和高效。

良好的车辆积载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益,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事故风险,保障货物的安全和完整。

二、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员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了解车辆积载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车辆积载的计算方法和技巧;3. 理解车辆积载对运输效益和安全的重要性;4. 学会制定合理的车辆积载方案。

三、教案内容1. 车辆积载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1 车辆积载的定义车辆积载是指在车辆运输中,按照车辆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要求,在合理范围内装载和固定货物的过程。

1.2 车辆积载的原则- 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不超过车辆的额定载重;- 合理分配货物的重量,确保车辆的平衡;- 货物的位置和固定方式要符合安全要求;- 考虑道路的行驶状况和运输线路的特点。

2. 车辆积载的计算方法和技巧2.1 车辆的承载能力计算车辆的承载能力包括车辆整车重量和额定载重两个指标。

根据车辆的类型和规格,可以通过查询车辆的技术参数和载重表来计算其承载能力。

2.2 车辆积载平衡原则车辆积载的平衡性对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车辆积载时,应尽量使车辆的前后重量分布均衡,左右重量分布均衡,以确保车辆的稳定性。

2.3 货物的装载方式和位置选择根据货物的性质和形状,选择合适的装载方式和位置,例如采用叠放、捆绑、分层等方式,将货物紧密固定在车辆上,避免货物滑动和碰撞。

3. 车辆积载的重要性3.1 对运输效益的影响合理的车辆积载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车辆的承载能力,提高运输效益,降低运输成本。

3.2 对运输安全的影响合理的车辆积载方案可以保障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减少事故风险,保护货物的安全和完整。

4. 制定合理的车辆积载方案4.1 分析运输需求和货物特性根据具体的运输需求和货物特性,分析货物的重量、形状、稳定性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车辆积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授课内容
第十四章第三节车辆积载
二、授课时间
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第1、2节
三、授课学时
2个学时
四、授课类型
理论课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吨位利用率的计算方法;理解车辆亏载的原因;掌握提高车辆积载的办法以及车辆积载的原则。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大胆创新精神。

六、教学重点
提高车辆运输生产率,提高车辆吨位利用率,就必须理解和掌握影响车辆亏载原因以及积载的具体方法。

七、教学难点
提高吨位利用率,选择合理的积载方法需要考虑车厢尺寸、货物性质及包装规格等因素,积载方法的选择、利用具有一定难度。

所以掌握车辆积载的具体方法是本节难点。

八、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等教学方法。

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大家平常出去旅游或者假期回家,都得整理行李,使行李箱能够整齐地装纳行李。

其实把行李装进行李箱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课程----积载,只不过我们讲的是车辆积载,但是道理都是一样。

大家请翻到课本第332页第三节车辆积载。

我们先看几个图片直观地了解一下----积载。

积载是指对货物在运输工具上的配置与堆装方式作出合理安排。

(二)教学内容
1.车辆运载特性
(1)车辆运输市场率
车辆运输生产率是车辆在运输生产活动中的效率,它是综合反映车辆在时间、速度、里程、载质量和拖挂等5个方面利用情况的指标。

(时间利用程度、速度利用程度、里程
利用程度、载质量利用程度、拖挂利用程度)
所以说车辆运输生产率一个综合性指标,是一系列效率指标的综合表现。

我们在上节课车辆调度中讲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行程利用率,今天要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吨位利用率,即载质量利用程度。

如果车辆按核定吨位满载运行时,就表示车辆的载运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即吨位利用率得到百分之百。

为了提高运输生产率,使车辆容量得到充分利用,配送运输车辆的吨位利用率应该保持在100%,即按照车辆核定吨位装足货物。

既不要亏载,造成载重能力浪费,也不要超载或超限。

超载一方面会加速车辆的磨损,减短车辆寿命,另一方面容易使车辆发生事故,可能给企业、货主造成重大损失。

(所以我们不主张图片中的超载,我们只是借鉴其中的积载方法)
吨位利用率=
载运行程载质量= (总行程×核定吨位)
是指载重运行的全部车辆在满载时能够完成的运输工作量(吨公里)
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理解吨位利用率的计算公式
九月份,A 车(核定吨位为5吨),总行程为6400公里,
实际完成周转量
载运行程载质量 ×100%
共完成货物周转量22160吨公里;B车(核定吨位为5 吨),总行程为6300公里,共完成货物周转量18160吨公里;C 车(核定吨位为10吨),总行程为6000公里,共完成货物周转量36000吨公里。

计算A、B、C以及总的吨位利用率。

A车九月份的载运行程载质量=6400×5=32000(吨公里)
A车九月份的吨位利用率=22160/32000=69.25%
同理: B车九月份的吨位利用率=18160/6300×5=57.65%
C车九月份的吨位利用率=36000/6000×10=60%
A、B、C三车九月份货物周转量=22160+18160+36000=76320(吨公里)
A、B、C三车九月份总载运行程载质量=6400×5+6300×5+6000×10=123500(吨公里)。

A 、B、C三车九月份吨位利用率=76320/123500=61.8%
A、B、C三车九月分的吨位利用率都低于100%,说明亏载,载运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提升的空间
(2)配送运输车辆亏载的原因(影响车辆积载的因素)(我们说配送车辆的吨位利用率应保持100%,按车辆的核定吨位积载,但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亏载的现象,现在同学们讨论一下车辆亏载的原因有哪些)
①货物特性因素
如轻泡货物,由于车辆容积的限制和运行限制(主要是
超高),而无法满足吨位,造成吨位利用率降低。

②货物包装情况
如车厢尺寸不与货物包装容器的尺寸成整倍数关系,则无法装满车厢。

如货物宽度80cm,车厢宽度220cm,将会剩余60cm。

(画图更易于理解)
③不能拼装运输
应尽量选派核定吨位与所配送的货物数量接近的车辆进行运输,或按有关规定而必须减载运行,比如有些危险品必须减载运送才能保证安全。

(比如化学物品、食品就不能拼装,渗透、串味等)
④由于装载技术的原因,造成不能装足吨位。

(3)提高车辆装载效率的具体办法(提高吨位利用率的方法)
(我们继续探讨能有什么方法使车辆尽量不要亏载,提高车辆的吨位利用率,发挥我们大家的集体思维,或者我们根据亏载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办法)
①研究各类车厢的装载标准,根据不同货物和不同包装体积的要求,合理安排装载顺序,努力提高装载技术和操作水平,力求装足车辆核定吨位。

②根据客户所需要的货物品种和数量,调派适宜的车型承运,这就要求配送中心根据经营商品的特性,配备合适的车型结构。

③凡是可以拼装运输的,尽可能拼装运输,但要注意防止差错。

(注意货物之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配送线路)
(我们在拼装、搭载货物时,如何使车辆的载重量和车厢容积均被充分利用,现在讲一种具体方法)
车辆配载的计算方法(装车时既要考虑车辆的载重量,又要考虑车辆的容积)
箱式货车有确定的车厢容积,车辆的载货容积为确定值。

设车厢容积为V,车辆载重量为W。

现要装载质量体积为Ra、Rb的两种货物,使得车辆的载重量和车厢容积均被充分利用。

设:两种货物的配装重量为Wa、Wb
例:某仓库某次需运送水泥和玻璃两种货物,水泥质量体积为0.9m3/t,玻璃是1.6 m3/t,计划使用的车辆的载重
量为11t,车厢容积为15m3。

试问如何装载使车辆的载重量能力和车厢容积都被充分利用?
设:水泥的装载量为Wa,玻璃的装载量为Wb
其中:V=15m3,W=11t,Ra=0.9m3/t,Rb=1.6 m3/t
该车装载水泥3.71t,玻璃7.29t时车辆达到满载。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两种货物的搭配使车辆载重能力和车厢容积都得到充分利用。

但是其前提条件需是:车厢的容积系数(容积/载质量)介于所要配载货物的容重比之间。

如所需要装载货物的质量体积都大于或小于车厢容积系数,则只能是车厢容积不满或者不能满足载重量。

当存在多种货物时,可以将货物比重与车辆容积系数相近的货物先配装,剩下两种最重和最轻的货物进行搭配配装。

或者对需要保证数量的货物先足量配装,再对不定量配送的货物进行配装。

(容积系数=容积/载重量=15 /11≈1.364,0.9﹤1.364 ﹤1.6)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载的时候,我们潜意识当中都遵循了什么原则,大家好好想一想)
2.车辆积载的原则
(1)轻重搭配的原则
车辆装货时,必须将重货置于底部,轻货置于上部,避免重货压坏轻货,并使货物重心下移,从而保证运输安全。

(2)大小搭配的原则
货物包装的尺寸有大有小,为了充分利用车厢的内容积,可在同一层或上下层合理搭配不同尺寸的货物,以减少箱内的空隙。

(3)货物性质搭配原则
拼装在一个车厢内的货物,其化学性质、物理属性不能互相抵触。

如不能将散发臭味的货物与具有吸臭性的食品混装;不将散发粉尘的货物与清洁货物混装。

(4)到达同一地点的适合配装的货物应尽可能一次积载。

(在配送到同一物流线路的不同节点)
(5)确定合理的堆码层次及方法
可根据车厢的尺寸、容积,货物外包装的尺寸来确定。

(6)积载时不允许超过车辆所允许的最大载重量。

(7)积载时车厢内货物质量应均匀分布。

(8)应防止车厢内货物之间碰撞、相互玷污。

配送车辆的载重能力和容积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与货物的包装规格有很大关系,但是还与积载方法有关。

所以说恰当的积载方法能使车厢内部的高度、长度、宽度得到充分的
利用。

(三)课程总结
本次课主要讲了吨位利用率及其计算方法,车辆亏载的原因,提高车辆积载的方法以及车辆积载的原则。

(四)布置作业
需配送两种货物,A类货物容重为10公斤/ M3,A类货物单件体积为2 M3/件;B类货物容重7公斤/ M3,B类货物单件体积为3M3/件;车辆载重量为103公斤,车最大容积为13 M3,计算最佳配装方案,各装多少件?
设A类货物装X件,B类货物装Y件
则:2X+3Y≤13
2×10×X+3×7×Y≤103 Y=3,X=2 (103/13=7.92,2﹤7.92﹤10)
十、板书设计
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计算等形成于板书。

十一、教学反思和课后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