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载试验检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正式版

合集下载

实验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检测工作顺利进行,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实验室主任对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对实验室安全设施、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实验室全体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自觉履行安全责任。

3. 实验室各课题组负责人对本课题组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确保本课题组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规范。

三、安全设施与设备1.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急救箱、防护眼镜、防毒面具等。

2.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 实验室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四、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了解实验操作的安全要求。

2. 实验操作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3.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实验方案。

4.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意外情况,应立即停止实验,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实验室主任。

5. 实验结束后,应清理实验现场,关闭电源、水源,确保实验室安全。

五、危险品管理1. 实验室应建立危险品管理制度,明确危险品的分类、储存、使用、废弃等环节的安全要求。

2. 实验室应配备专用危险品储存柜,分类存放危险品。

3. 实验人员应熟悉危险品的性质,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4. 使用危险品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六、安全检查与事故处理1.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 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 事故发生后,应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4.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加强对全体人员的安全教育。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实验室主任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检验检测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检验检测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检验检测机构的安全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生产责任
1. 机构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机构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对所属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负责。

3. 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三、安全生产管理
1. 机构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2. 机构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机构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4. 机构应定期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5. 机构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6. 机构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

7. 机构应加强用电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用电安全操作规程。

8. 机构应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四、事故报告与处理
1.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

2. 事故发生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3. 事故发生单位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如实提供事故有关情况。

4. 事故发生单位应吸取事故教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附则
1. 本制度由机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检测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检测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检测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机构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决策和监督。

2.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

4. 全体员工均为安全生产责任人,共同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 安全生产责任制(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全机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2)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3)全体员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2. 安全教育培训(1)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3)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技能。

3.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零容忍”;(3)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4. 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1)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2)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并定期检查、更换;(3)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确保其有效使用。

5. 应急预案与演练(1)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2)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3)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6. 安全生产投入与资金保障(1)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安全生产所需资金;(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规定,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四、奖惩与考核1.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或隐患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3. 定期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检测中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检测中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检测中心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检测中心负责人对本中心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3. 检测中心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安全生产环境。

三、安全生产措施1. 设备设施安全(1)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对易燃易爆、腐蚀性等危险物品进行严格管理,存放于专用仓库,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3)确保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安全可靠,定期进行绝缘测试,防止漏电事故发生。

2. 人员安全(1)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2)禁止酒后上岗、疲劳作业,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3)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禁止违章操作。

3. 环境安全(1)保持检测中心环境整洁,消除安全隐患。

(2)设置安全通道、疏散指示标志,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

(3)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四、安全生产检查1. 检测中心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安全生产检查,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自查。

2. 安全生产检查应包括设备设施、人员、环境等方面,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

3. 安全生产检查结果应及时上报检测中心负责人,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应立即停产整改。

五、事故处理1.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积极配合调查处理。

3. 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检测中心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检测单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检测单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检测单位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检测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检测单位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

第三条检测单位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第四条检测单位应当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制度。

第五条检测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第六条检测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确保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

三、安全生产措施第七条检测单位应当根据检测工作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要求和操作规程。

第八条检测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九条检测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条检测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器材,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十一条检测单位在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检测作业时,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并报上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审批。

四、职业健康第十二条检测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健康的规定,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权益。

第十三条检测单位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第十四条检测单位应当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

五、环境保护第十五条检测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第十六条检测单位应当加强环保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第十七条检测单位应当定期进行环保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环保隐患。

六、事故处理第十八条检测单位应当建立事故处理制度,对发生的事故及时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

有关静载试验安全规定(3篇)

有关静载试验安全规定(3篇)

第1篇静载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地基基础、桩基、边坡等领域的工程实践中。

为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以下静载试验安全规定。

一、试验前的安全准备1. 人员培训与资质:试验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且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试验负责人应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

2. 试验设备检查:试验设备应经过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试验前,应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其符合试验要求。

3. 场地布置:试验场地应平整、坚实,且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

试验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 应急预案:试验前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救援程序和联系方式。

二、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 人员安全:a. 试验人员应穿戴符合规定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

b. 试验过程中,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靠近试验设备或高坠区域。

c. 试验过程中,严禁操作人员饮酒、疲劳作业,确保人员精神状态良好。

2. 设备安全:a. 试验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严禁带病作业。

b. 试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查。

c. 试验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3. 环境安全:a. 试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环境变化,如发现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b. 试验场地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试验人员呼吸新鲜空气。

c. 试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如遇恶劣天气,应暂停试验。

三、试验后的安全措施1. 试验数据整理: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整理试验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2. 试验报告编制:根据试验数据,编制试验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3. 设备维护与保养:试验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4. 试验场地清理:试验结束后,应对试验场地进行清理,恢复原状。

静载试验检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静载试验检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静载试验检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人员、设备进退场根据现场试验荷载要求,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合理安排运输队伍和堆载设备安装人员。

注意检查试验环境条件:检查场地道路是否能行走吊车或平板车。

设备上下车必须有专人指挥,保证设备上下车及道路运输时的行车安全。

检查加载架是否按最大加载量的要求配置,加载架的安全性是否满足试桩要求;检查堆载队伍是否熟练,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

2、场地准备保证试验场地平整,桩头完好,必要时应开挖操作坑道,坑道要求稳固、不塌方。

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操作空间,检查操作坑道的开挖情况和稳固性。

桩帽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0mm,试坑地面宜与桩承台底设计标高一致。

保证操作人员工作安全。

3、桩头处理(1)灌注桩应凿除桩顶浮浆,捣制砼桩帽,桩帽顶面应水平、平整、并与原桩身对中。

桩帽的砼强度宜大于原桩身强度1-2级,且不宜低于C30,达到强度____%以上才能进行试验。

(2)预应力管桩顶部应填砼芯1—____米,可掺早强剂以缩短龄期。

对试验荷载较小的预应力管桩,且桩的顶部有法兰盘可不做混凝土填芯处理。

桩头应用夹具箍着,防止压破桩头。

4、设备安装(1)安装支承墩支承墩的宽度应根据支承墩底部的地基土承载力和最大试验荷载综合确定,一般不应小于0.5m,必要时应对地基土承载力进行验算。

支承墩与试桩的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2)安装加载装置①加载装置的安装应严格按照从主梁→次梁→加载架的顺序进行,架设时应由检测负责人现场指挥,经检查认可后进行下一工序。

②各项定位、对中、水平等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

③各工序操作过程应由专人负责安全(包括支撑系统),最后由检测负责人检查认可。

静载试验检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静载试验是对建筑物、桥梁、塔架等重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

静载试验的目的是评估结构在设计荷载下的变形、位移、应力等情况,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在进行静载试验时,需要遵守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保障试验的顺利进行和参与人员的安全。

检验检测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检验检测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检验检测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2.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安全生产的具体工作。

3. 各部门、车间、班组要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安全生产责任1.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 各部门、车间、班组负责人对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直接负责。

3. 员工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四、安全生产管理措施1. 安全生产教育(1)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安全生产知识。

(2)对在岗员工进行定期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技能比武等活动,增强员工安全技能。

2. 安全生产检查(1)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

(3)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反馈和整改。

3. 安全生产设备管理(1)确保生产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2)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故障及时维修。

(3)加强特种设备管理,确保其安全运行。

4. 安全生产应急处理(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2)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理。

(3)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安全生产投入(1)确保安全生产经费投入,用于购置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防护用品等。

(2)加强对安全生产经费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五、安全生产考核1. 对各部门、车间、班组及员工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

2. 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静载试验检测安全生产管
理制度正式版
静载试验检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正式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人员、设备进退场
根据现场试验荷载要求,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合理安排运输队伍和堆载设备安装人员。

注意检查试验环境条件:检查场地道路是否能行走吊车或平板车。

设备上下车必须有专人指挥,保证设备上下车及道路运输时的行车安全。

检查加载架是否按最大加载量的要求配置,加载架的安全性是否满足试桩要求;检查堆载队伍是否熟练,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

2、场地准备
保证试验场地平整,桩头完好,必要时应开挖操作坑道,坑道要求稳固、不塌方。

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操作空间,检查操作坑道的开挖情况和稳固性。

桩帽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0mm,试坑地面宜与桩承台底设计标高一致。

保证操作人员工作安全。

3、桩头处理
(1)灌注桩应凿除桩顶浮浆,捣制砼桩帽,桩帽顶面应水平、平整、并与原桩身对中。

桩帽的砼强度宜大于原桩身强度1-2级,且不宜低于C30,达到强度90%以上才能进行试验。

(2)预应力管桩顶部应填砼芯1—2米,可掺早强剂以缩短龄期。

对试验荷载
较小的预应力管桩,且桩的顶部有法兰盘可不做混凝土填芯处理。

桩头应用夹具箍着,防止压破桩头。

4、设备安装
(1)安装支承墩
支承墩的宽度应根据支承墩底部的地基土承载力和最大试验荷载综合确定,一般不应小于0.5m,必要时应对地基土承载力进行验算。

支承墩与试桩的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2)安装加载装置
①加载装置的安装应严格按照从主梁→次梁→加载架的顺序进行,架设时应由检测负责人现场指挥,经检查认可后进行下一工序。

②各项定位、对中、水平等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

③各工序操作过程应由专人负责安全(包括支撑系统),最后由检测负责人检查认可。

(3)安装基准梁
①打设基准桩,试桩与基准桩的距离大于等于4d且不小于2m,基准桩与支承墩的距离大于等于4d且不小于2m
(≥4d,≮2m)。

②基准梁的安装要求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基准梁安装完毕后要保护好,不得碰撞。

(4)安装载重物
载重物堆放时应保持整齐、平稳、防止倾斜及滑落,堆载量应一次性堆载到最
大试验荷载的1.2倍。

重物(砂包或混凝土块)堆载时必须有专人指挥。

(5)仪器安装
①千斤顶的安装: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千斤顶中心必须与桩、主梁对中,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千斤顶的合力应与桩轴线重合,试验用千斤顶、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②百分表的安装:百分表应固定于磁卡座、磁卡座与基准梁的连接必须牢靠,指针与沉降观测平面垂直,当指针行程不够时,应加垫玻璃。

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

③压力表的安装:应根据千斤顶的配置和最大试验荷载要求选择油压表,最大试验荷载对应的油压不宜小于压力表量程的1/4,不宜大于压力表量程的2/3,油压表与油泵、油管、千斤顶的连接要保证密封不漏油。

6、其它
①应检查试验场地的电源是否满足试验要求,应明确圈出测试区域范围,悬挂警示标牌。

②整个系统安装完毕后,由检测项目负责人最后检查确认正常才可开始试验。

③其它仪器设备的操作及注意事项见相应的操作规程。

④检测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专门培
训,并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上岗作业。

⑤检测人员必须带安全帽进场;加载及卸载观测时,必须有两个人以上在场,必须下基坑观测时,基坑外必须有专人照应,且基坑内停留时间不能太长。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