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炮制及功用

白芍的炮制及功用
摘要:


关键词:白芍;炮制;功用

白芍为《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品种,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1.的干燥根。其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以根粗长、匀直、质地坚实、皮色光洁,断面粉白色、粉性足、无白心或断裂者为佳。因其产地及炮制方法不同,在处方中用名也有区别。如原药材拣去杂质,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至内外湿润一致时,切片入药的生用饮片简称白芍。其产于浙江东阳县一带的叫东芍,产于杭州的叫杭芍,这两个产地的白芍质地比较优良,可生用、酒炒或醋炒。
芍药苷是白芍中比较明确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临床上已被用于治疗冠心病,也是多种药物制剂控制的主要有效成分。白芍常用的炮制品有生品、酒炙品、醋炙品和清炒品等。白芍临床常用品种(《中国药典》2005[炮制]项下)为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三种,但白芍的各种炮制工艺缺乏确切的技术参数,尤其是醋炙白芍研究报道甚少,故本文对醋炙白芍进行了炮制工艺的筛选,以期确定醋炙白芍的最佳炮制工艺。文献的研究表明,炮制方法不同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也不同,大多研究报告炮制后的白芍其中的芍药苷含量均显著降低。但白芍经炮制后镇痛、抗炎作用普遍增强,充分说明了白芍炮制具有意义,如镇痛实验结果表明,炮制品的镇痛作用较生品明显。
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苷(paeoni.florin)、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氧化芍药苷(oxy.paeoninorin)、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norin)等,它们被通称为芍药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具有镇静、镇痛、抗炎、保肝等活性。
一般而言,在含量测定过程中人们常常采用有机溶媒来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然后对提取液进行含量测定,这与临床上的传统用药方法相悖。为了解决白芍炮制后芍药苷的含量和临床疗效之间的量效关系问题,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常规的水煎煮法,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芍药总苷的含量,以此来筛选醋炙白芍的佳炮制工艺。

麸炒白芍的最佳炮制工艺

摘要:目的优化麸炒白芍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麸炒白芍炮制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取生白芍片在190~C、炒制10 min、用麸量10%为最佳炮制工艺。结论采用优选的炮制工艺能有效保证麸炒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为制定其饮片的质量标准以及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正交试验;白芍;芍药苷;炮制

白芍为《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品

种,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
a Pal1.的干燥根。其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以根粗长、匀直、质地坚实、皮色光洁,断面粉白色、粉性足、无白心或断裂者为佳。因其产地及炮制方法不同,在处方中用名也有区别。芍药苷是白芍中比较明确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临床上已被用于治疗冠心病,也是多种药物制剂控制的主要有效成分。白芍常用的炮制品有生品、酒炙品、醋炙品和清炒品等。白芍临床常用品种(《中国药典》2005[炮制]项下)为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三种.白芍临床常用品种(《中国药典》2005[炮制]项下)为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三种,临床常使用麸炒白芍;其功效为健脾柔肝止痛。试验证明麸炒白芍芍药苷的含量高于炒白芍和酒白芍 J,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对可能影响麸炒白芍质量的3个因素(炒制时间、温度、辅料用量)
进行工艺优选。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 600 Controller高效液相色谱仪;赛多利斯BP211D电子天平(精密度十万分之一);Waters 2487检测器;80—2型离心机;SK3200H型超声仪。甲醇为色谱纯(20040403),水为双重蒸溜水,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芍药苷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检定所,HPLC归一化法测定纯度99.52% (批号为0736—200117)。白芍购自安徽省六安市神农药业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经本院药品检验室鉴定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etiflora Pal1)的干燥根。
2 方法与结果
2.1 正交实验设计根据炮制工艺,选择可能影响麸炒白芍饮片质量的三个因素,麸皮用量、炒制时间、炒制温度,采用三因素三水平,选用Lq(3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安排见表1。各组分分取净白芍片,实验安排表依照《安徽省中药炮制规范》1980版麸炒白芍项下炮制.即取不同量麸皮,撒在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药材,迅速翻动,分别炒8、10、12 min,控制温度在160oC、190℃ 、210oC,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2.2 麸炒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色谱柱:Nova—PakC18柱(3.9 mm x 150mm,Water公司);流动相:甲醇一水溶液(30:7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为25 oC;进样量:10 ,理论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塔板数为不少于2 800。
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在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器中干燥36 h芍药苷对照品0.00501 g至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5 ml作为对照品溶液 。
2.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平行取正交试验安排表炮制的麸炒白芍饮片分别粉碎,过40目筛,60~C干燥至恒重后,分别精密称取0.5 g置20 ml容量瓶加

甲醇约18 ml,浸泡4 h,超声处理(功率150 W,频率20 kH )30 min后取出放冷,加甲醇定
容至刻度,摇匀取溶液至10ml离心管,离心15 min(300转?min ),取上清液,经0.45 Izm微孔滤膜滤过;分别取0.5
ml置1 ml容量瓶中,加甲醇0.5 ml定容至1 ml摇匀,即得供含量测定用供试品溶液。
2.2.4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线性范围的考察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30、40、50、60、70 ml加蒸馏水定容至1 ml,浓度分别为30、40、50、60、70 mg?L~。按上述色谱条件取10 】对照品进样测定芍药苷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芍药苷溶液1mg?L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进行回归处理,得回归方程为:Y=38658X+345148,相关系数r=0.999 6(n=5)。
2.2.5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芍药苷对照品溶液(60 mg?L ),依次重复进样5次,每次10 l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芍药苷峰面积积分值分别为263449、2636929、2637844、
2650549,测定结果RSD=0.24% ,表明本法精密度较好。2.2.6 稳定性试验取供试品溶液,每隔1 h进样10 Ixl,测定各峰面积值,共测定5次,测定结果RSD为0.19% 。
2.2.7 重现性试验取本品同一供试样品进行5次平行试验,测定芍药苷含量,每次进样量为10 l,测定结果RSD为0.18% 。
2.2.8 加样试验取本品供试样品5份,分别添加芍药苷对照品0.1 mg,按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依法测定含量计算,平均回收率为99.49% ,RSD=0.46% ,实验表明本法准确性较好,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以芍药苷加入量计符合要求。
表2 加样回收率试验
2.2.9 样品含量测定 取各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分离条件,进样10 l,测定峰面积,计算含量,结果见表3。对表3进行分析可知,极差(R)最大的为c因素,其次为B因素,A因素;A因素无影响,B因素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C因素呈高度显著(P<0.01),即对麸炒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影响最大的为炒制时间,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芍药苷含量呈显著下降,其次分别为炒制温度、麸皮用量,依次为C>B>A。根据实验结果和生产实际从节省时间和能源角度考虑确定最佳炮制工艺方案为A:B:C:,即取净生白芍片,10% 的用麸量,在190oC炒制10 min。
表3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2.3 中试验证实验取净生白芍片按最佳炮制工艺条件A:B:C 炒制,按芍药苷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6269、2.7689、2.5953、2.6869、2.7701、2.7678、2.7411、2.7655 mg?g~,说明达到优选的目的。
3 讨论
从正交试验结果可知:麸炒白芍在不同条件下炮制其芍药苷含量相差很大,以190~C、炒制10 min、用麸量为10% 的炮制工艺芍药苷含量

最高,且成品色泽均匀,呈金黄色。《中
国药典))2oo5版白芍含量测定项下规定白芍按干燥品计算,含芍药苷不得少于1.6% 。白
芍饮片不同的炮制法其有效成份芍药苷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芍药苷含量生品(4.12%)
>麸制品(2.67%)>炒制品(1.76%)>酒制品(1.67%) 。正交设计试验说明本试验为临床选用麸炒白芍及制定麸炒白芍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方法。优选的
麸炒白芍炮制工艺简便实用,易于掌握和控制,其产品质量稳定。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8.
[2] 张家富,孟楣,邢安之,等.HPLC法测定白芍不同饮片中芍药苷的含量[J].安徽医药,2005,9(8):588.
(收稿日期:2006—05—17)

中药的炮制
中药炮制,又称炮炙。是指中药材按照其不同的药性和医疗要求所进行的多种加工方法的总称,也就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之前的加工过程。 由于中药大都是生药,有的因具有毒性或烈性而不能直接服用;有的因易于变质而不便久存,有的需除去非药用部分或恶劣气味才能入药;还有的须经过特定方法的处理才能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因此,中药在应用前或制剂前,都须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进行不同的整理加工或专门的技术处理,才能充分发挥药物效能,保证用药安全和符合医疗的需要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的目的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消除或减轻某些药物的毒性、刺激和副作用:如川乌、草乌具有毒性,通过炮制可除去其毒性成分;甘遂有毒,经醋煮后可使毒性降低;半夏经生姜、明矾或甘草等制后,可减低毒性,不致刺激咽喉;巴豆泻下峻烈,经去油用霜则作用较缓;常山涌吐,用酒炒后,可去其催吐的副作用等。
(二)增强药物的疗效:有些药物经炮制后,能增强原有效能。如延胡索经醋制后能增强其止痛作用;款冬花用蜜炙后可增强其润肺止咳功能;白术土炒可提高其补脾止泻之效;柴胡醋炙能增强其舒肝解郁之功效等。
(三)改善药物的性能:有些药物因生熟而作用不同,经制后可改变原有功效。如生地黄生用性寒而凉血,制熟后性微温而补血;大黄生用泻下力强,制熟后则泻下力缓;蒲黄生用能行血破瘀,炒碳后则可止血等。
(四)便于制剂、煎服和儲藏:一般植物类药材, 用水浸润后则便于切片。 矿物类、贝壳类药材,质地坚硬,经煅、淬后则易于粉碎。如煅磁石、煅龙骨、醋淬龟板与鳖甲等。药材经过切片或粉碎后,既便于制剂,又

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有些生药,采集后,必须焙烘,以使其充分干燥,便于儲藏。
(五)清除杂质、腥味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便于服用:如一般根茎类药材都应
洗去泥沙。有些植物药还需去皮、心核、芦,矿物药去砂土杂质;动物药去头、翅、足等非药用部分;有些海产品和某些动物类药物,又需通过漂洗或经蜜、酒、醋、麸等炒制,以去除咸、腥、臭味,才使药物洁净,便于服用。总之,药物炮制是为了增进药物的性能,加强疗效,降低毒性和副作用,便于使用和儲藏。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配合辅料炮制,其作用又有如下记载:酒制升提制寒,姜制温散豁痰,蜜制甘缓润燥益元,盐制走肾下行软坚,醋制注肝收敛止痛,土制健脾益胃和中,米制去燥性而养胃,麸制抑酷性不伤脾,黑豆、甘草汤渍,解毒致令平和,羊酥、猪脂涂烧,渗骨容易脆断,以及蒸熟取其味厚,炒香取其入脾(胃),炒炭取其止血等。这些理论虽然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然而它对指导炮制药物的实践和临床应用,至今仍有使用价值。如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机理,找出其科学根据
,将为创造我国新药学增添新的内容。全息肿瘤康复液中的许多药材都必须经过特别的炮制。如:黄芪必须是经过蜜制、而且火侯要过一些、所用蜂蜜的量要大一些、保证质量。赭石必须是要锻过的。牡蛎也必须使用锻牡蛎。


1 生白芍
用于养血柔肝、平肝滋阴,传统中医处方中其性较寒凉,如治疗肝阴不足之手足拘挛、肝脾失和之腹中挛急痛。生白芍(30~90 g)伍以炙甘草(10~20 g),即为《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与木香、槟榔、黄连、黄芩等同用,可治疗湿热下利、里急后重。《医学衷中参西录》建翎汤,生白芍伍以生地、生怀山药、生郝石、生龙骨、柏子仁等,用于镇肝熄风、滋阴安神,治疗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胀痛、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
2 炙白芍
将生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或用麸皮拌炒,取出凉后入药,即称炙白芍,功能养血和络、缓脾止痛,用于脾虚或肝脾不和之泄泻腹痛者。《药品化义》云:“炒用制去其性,脾气散能收之,胃气热能敛之。”如《景岳全书》中的痛泻要方就用到了炙白芍。
3 土炒白芍
用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芍片,炒至外面有土色时取出,筛去土,放凉入药。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中云:“安脾止泻,用土炒白芍,临床多用于脾胃虚弱而见脘腹疼痛、泄泻、呕逆者”。
4 酒炒白芍
用白芍片拌黄酒,稍润,放置锅内以文火微炒,取出放凉入药。酒

炒后可减其寒性,缓其酸收,取补中、行散之意。《丹溪心法》云:“冬月必用酒炒,凡腹痛多是血脉凝涩,亦必酒炒”。临床每遇血虚兼见血淤,或血虚兼见寒凝者,当以选用本品为妥。
5 醋炒白芍
用米醋喷洒均匀
,稍润,以文火或微火炒,取出放凉入药。醋炒后的白芍主要用于缓肝、柔肝、止痛、敛血,常与养血补肝或止血药同用,以治妇人肝急失柔、冲任不固而致崩漏、月经过多、经行腹痛等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