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膜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26例临床诊治分析

伪膜性肠炎26例临床诊治分析目的:分析伪膜性肠炎(pseudomenbraneouscolitis PME)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05年2月-2010年7月收治的26例PM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内镜结果及治疗情况汇总分析。
结果:26例患者大多数在使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的过程中出现腹泻、腹痛及发热等表现,少部分发生在外科手术、恶性肿瘤的患者。
结论:PME多在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发病,体质衰弱、外科重大手术、恶性肿瘤患者等为易感人群。
根据抗生素应用史、易患人群、典型临床表现、内镜下典型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停用原来应用的抗生素,给予甲硝唑、万古霉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多可获得满意效果。
标签:伪膜性肠炎;广谱抗生素;内镜;左半结肠;万古霉素;甲硝唑伪膜性肠炎(pseudomenbraneouscolitis PME)是主要发生在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
多是在应用抗菌药物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1]。
由于本病易误诊、漏诊,且本病并非少见疾病,为提高认识、更好地诊治该病、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将2005年2月-2010年7月本科收治的26例PM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6例PME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30~55岁,病程7~18 d,入院后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做全面体格检查,记录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2 诊断标准(1)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或停用抗生素后短期内突然出现无细胞的粘液腹泻;(2)腹部手术后病情反而恶化,并出现腹泻;(3)粪便细菌特殊条件下培养,发现有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生长;粪内细胞毒素检测有确诊价值,1∶100以上有诊断意义;(4)肠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2]。
伪膜性肠炎的临床研究

( 图 1; 见 ) 中度 4例 , 在分 布 的黄 白色假 膜 , 膜 散 假 略 隆起 于黏 膜表 面 , 边 红 晕 , 间 黏 膜 充血 水 肿 , 周 灶
血 管纹 理 不 清 ( 图 2 ; 度 2例 , 膜 充血 糜 烂 , 见 )重 黏
质脆 , 白色假 膜 密 集 分 布 , 用 活 检 钳 难 以 清 除 黄 应 ( 图 3 。6例取 病 理 , 纤 维 素 样 物 , 黏膜 见炎 见 ) 见 肠
5~ 1 d。 0
1 3 临床 表 现 .
本组 患 者 均 在 使 用 抗 生 素 过 程 中或 之 后 出 现
不 同程度 的 腹 泻 , 便 次 数 6 2 大 ~ O次 / d不等 , 中 其
黄 色水 样 便 9例 , 液 便 5例 , 便 中 见 膜 样 物 3 黏 大 例 。1 4例患 者 均 有食 欲 逐 渐 减 退 、 胀 , 腹 2例 伴 有 轻度 腹痛 , 全腹 均无 明显 压痛 , 5例 出现 严 重低 蛋 白
性 细胞 浸润 , 理 报告 为肠 黏膜 慢性 炎症 。 病
较 长 、 弱 的患者 , 亡率较 高 。现结 合 本 院近 5年 瘦 死
间收治 的 1 4例患 者 , 其 临床表 现及 结 肠镜下 特 征 对
表 现进 行探 讨 。
1 临床 资 料 1 1 一 般 资 料 .
本组 1 4例 , 1 男 , 2例 , 龄 6 ~9 2例 女 年 8 2岁 ,
2 结 果
幽3
1 4例患 者经诊 断 , 2例 因肺 内感染 需 继 续 应 用
抗 生 素 , 为窄 谱 抗 生 素 , 1 改 另 2例 停 用 抗 生 素 。均
作 者 单 位 : 1 0 5 中 国 医科 大 学 附 属第 四 医 院 和 平 院 区 10 0 消化 内科 ( 丰 ) 崇 山 院 区 消 化 内 科 ( 淑 华 ) 中 国 医 科 大 苗 , 房 , 学 8 期 本 硕班 ( 智 峰 ) 8 苗
伪膜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其他症状
可能伴有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等。
03
伪膜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1 2
临床表现
伪膜性肠炎患者常出现腹泻、腹痛、发热、恶 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大便多为水样,带泡 沫,有时还伴有血液。
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发生。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抗生素滥用现象的 发生。
07
研究展望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伪膜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仍需深入探讨,以进一步明确 其病因和病理过程。
伪膜性肠炎的耐药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加强耐药性 监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需要研究伪膜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其发病和 传播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建议加强伪膜性肠炎患者样本的收集和分析,深 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建议重视伪膜性肠炎耐药性问题,加强耐药性监 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建议开展伪膜性肠炎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发病 和传播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建议加强伪膜性肠炎患者的长期随访和康复研究 ,了解其预后和转归情况,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提供依据。
结肠镜检
结肠镜检是诊断伪膜性肠炎的金标准,可观察 到结肠黏膜充血水肿,伴有黄白色伪膜。
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大便 常规检查可见红、白细胞;大便培养可发现难 辨梭状芽胞杆菌生长。
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
伪膜性肠炎应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细菌性痢疾患者的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红细胞 ,结肠镜检可见炎症和溃疡。
01
目前,伪膜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一定难度,但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深 入了解和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效果已有明显改善。
伪膜性肠炎讲课PPT课件

经验总结与启示
伪膜性肠炎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经验
预防与康复的指导原则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伪膜性肠炎的药物治疗现状 当前药物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新药研发的进展与突破 临床试验的必要性与挑战
治疗方法优化与创新
针对不同病患 情况,制定个 性化治疗方案。
深入研究伪膜 性肠炎的发病 机制,寻找更 有效的药物靶
病例分析与讨论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伪膜性肠炎病例,以便更好地说明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法。
病例描述:详细介绍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治 疗现状。
病例讨论:针对病例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病例总结:总结病例的特点和治疗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推动疾病治疗水平 的提高。
注意事项:注意饮 食卫生,避免食用 不洁、变质、过期 食物,保持餐具清 洁,避免与患者共 用餐具。
预防措施:加强个 人卫生,勤洗手, 避免接触患者及其 分泌物、排泄物等 。
病情观察:注意观 察患者症状,如出 现腹泻、发热等症 状应及时就医。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因长期服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伪膜性肠炎。通过调整抗生素种类和使 用益生菌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病例2:老年患者因肠道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易感染伪膜性肠炎。采用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 疗,同时配合护理措施,病情逐渐好转。
病例3:患者因肠道手术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引发伪膜性肠炎。经过抗感染和修复肠道黏膜的治 疗,病情得到缓解。
病例4:儿童患者因先天性免疫缺陷,易感染伪膜性肠炎。采用抗感染和免疫调节治疗,同时注 意饮食卫生和加强护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伪膜性肠炎15例诊治分析

临床分析 [ ] 中外 医疗 ,0 1 3 ( 9 :0— 0 J. 2 1 ,0 1 ) 8 8 .
[] 陈 洁 , 3 吴秀英. 内镜下取上消化道异 物的注意事项 [ ] 实用 医 J.
学杂 志 ,02,8 4 :4 . 2 0 1 ( ) 34
[ ] 王桂芳. 4 内镜下 取 上 消化 道 异物 的 配 合 [ ] 中外 医学 研 究 , J.
发 症 的情 况之 下才 可 以进行 内镜 治疗 , 据 患 者 内镜 治疗 根
行 , 取 出。如果 吞 入 的异 物较 为 锋 利 就需 要 在其 外 面 方便
置外 套管 以减少 并发 症 。
总之 , 对于 内镜下 取 异 物 要坚 信 异 物 能 被 吞 进 就 可 能 被取 出 的理 念 , 于 复杂 的异物 , 中应 该认 真 探 查 , 据 对 术 依 异物及 周 围组织 的情 况 适 当处 理 , 可 能取 得 患 者 的理 解 尽 和配合 , 随时调 整操作 技巧 是 内镜 成 功取 出异 物 的关 键 , 避
伪 膜 性 肠 炎 1 5例 诊 治 分 析
唐 尚伟 唐 国传 谢 昆 华
5 82 ) 30 1 ( 广西 防城港 市 防城 区人 民医 院 内科 , 防城 港市
【 摘要】 目的 分析 因使 用抗 生素所致 的伪膜性 肠 炎( MC 的诊 断及 治疗 , 高对 P C的 ̄ T及诊 治水平。 P ) 提 M Ai ,
治水平 , 者对 我 院近 5年来诊 治 的 1 例 P 笔 5 MC患者 的临 床
资料 进行 了 回顾 性分 析 , 将结 果报 告如下 。 现
伪膜性 肠炎 ( MC 是抗 生 素 相关 性 肠 炎 , 列 入 医 院 P ) 被 内感染性 疾病 。 由一 种 由难 辨 梭状 芽孢 杆 菌 ( D) c 引起 的 ,
伪膜性肠炎

病理
伪膜呈黄绿色或棕色,质软而脆,剥离后裸露出溃疡 面。未融合的伪膜之间还可见到正常水肿之粘膜,肠 腔扩张,腔内液体增多。镜下见伪膜为纤维素、中性 粒细胞、单核细胞、粘蛋白以及坏死细胞碎片所组成。 粘膜固有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腺体因粘液排泄受阻而扩张并充满粘液,有的甚至破 裂。粘膜下层因炎症和粘液出而增厚,伴有血管扩张、 充血及血栓形成。坏死一般限于粘膜层,有的向粘膜 下伸展,偶有波及肠壁全层而导致肠穿孔。 本病在存活者的病例中所见,肠病变易恢复,其后仅 留有小疤痕,罕见有肠萎缩而致肠狭窄者。
病因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本病患者的大便中分离到另一种 梭状芽胞杆菌一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tium difficile),并证实其能产生一种可使肠粘膜坏死的外 霉素,这种霉素可使动物致病,并在污泥梭状芽胞杆 菌的霉素中有交叉反应,故能被它的抗霉素所中和。 广谱抗生素,特别是氯洁霉素等的应用抑制了正常的 肠道菌群,不知道什么原因,抗生素的应用可使梭状 芽胞杆菌逃逊抑制,反而促进其裂殖和合成致病; 相反,万古霉素和不吸收的磺胺类药能有效地抑制梭 状芽胞杆菌。动物实验应用万古霉素可预防或治疗洁 霉素和氯洁霉素所致的伪膜性肠炎,这更证明了难辨 菌所产生的霉素可能是本病的真正致病因素。
病因
但另一方面,伪膜性肠炎还可发生于从未用过抗生素 的患者,因机体的免疫一抗病机能低下,如肠道缺血、 肠道菌群失调或术后及肠梗阻、白血病、糖尿病、慢 性肺心病的患者,抵抗力下降使细菌易于繁殖生长并 产生霉素而致病。 也有人认为与肠道局部的Schwartzman反应有关,病 变可发生于肠道的任何部位,以结肠和小肠炎主,病 变广泛而严重,呈节段性同时受累。由于细菌霉素在 肠粘膜上产生局部反应造成小血管内凝血、血栓形成、 血管壁坏死,从而导致肠粘膜的缺乏性损害。 外霉素还刺激粘膜上皮细胞的CAMP系统而使水钠分 泌增加,加重腹泻。霉素刺激粘膜分泌增加,混同炎 性细胞、粘蛋白及纤维素等病痊愈。轻症患 者,有的可以自愈。极个别患者经治疗 有好转,但可再度发生腹泻。重症者尤 其是高龄肠手术后患者,死亡率可达 50%~70%。近年来由于及时诊断和治 疗,死亡率已降到30%以下。
4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

4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一、伪膜性肠炎概述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以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并在黏膜表面形成伪膜为特征的急性肠道感染性疾病。
该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抗生素使用、感染、炎症性肠病等。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腹泻、发热等。
治疗伪膜性肠炎需综合考虑病因、病程、患者体质等因素,采用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手段。
二、病例分享1. 病例 1患者,男,65 岁,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发热”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1 周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2. 病例 2患者,女,50 岁,因“反复腹痛、腹泻、发热”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环丙沙星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2 周后,患者症状消失。
3. 病例 3患者,男,35 岁,因“抗生素治疗后出现伪膜性肠炎”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3 周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4. 病例 46患者,女,72 岁,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痛、腹泻”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4 周后,患者症状消失。
三、治疗体会1. 及时停用可能导致伪膜性肠炎的抗生素,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2. 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甲硝唑、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3. 针对患者病情,给予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如补充电解质、维持水盐平衡、纠正贫血等。
4. 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5. 加强对伪膜性肠炎的预防,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滥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治疗经验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伪膜性肠炎的诊治规范

(c e ccli,C。 C是 指 由于 闭塞性或 非 闭塞 i hmi oisI) I s t 性 动脉 供 血不 足 或 静脉 回流受 阻所致 的结肠 缺血 损 伤 。I 缺血 性肠 炎 中最 常见 ,保 守 治疗是 有 C在 效, 预后 最好 , 文将讨 论 I o 本 C
4 鉴 别诊 断
些广 谱抗 生素 、 化疗 、 症 疾病 或 大手 术后 的住 院 重 患者 。 MC是常见 的 医院 内感 染性 疾病 , P 也是 抗生 素相 关性腹 泻 的特 殊类 型 。如不 及 时诊 断和 合理
治疗 , 病死率 可达 1% ̄ 4 5 2 %。
2 主 要临床表 现
2
苏 州 医学 》 0 1 第 3 2l年 4糟 第 1 期
合 生元 和益 生元也 有相 同或类 似作 用 。 5 止 泻药 的应用 当病 因未 明 或病 因 明确而治 . 4
可 为黏 液血 便 ,典 型 的患 者粪 便 中可见 漂浮膜 状 物, 可伴 有 不 同程度 的下腹 痛 、 胀 , 腹 可有 发热 、 乏 力、 低血 压 和休 克 等症 状 。 除有严 重 的腹 泻 、 痛 腹 外, 患者 可 有 下腹 部 压 痛 、 鸣 音亢 进 、 肠 脱水 征 和 低 血 压 等 , 分 患者 出现 局 部 肌 卫 、 跳 痛 , 部 反 可伴 有 肠麻 痹 和肠 扩张 , 发生 中毒 性 巨结 肠 、 肠梗 阻 以
P ) MC 是难 辨 梭 状 芽 孢 杆 菌 (ls iim dfc e c tdu iii ) or fl 引起 的结肠 黏膜 急性 渗 出性 炎 症 ,病 变 以散 在 的 斑片状 伪膜 形成 为 特征 。 常见 于较 长 时 间使 用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伪膜性肠炎的治疗
• 临床诊断PMC 后应立即停用引发CD 感 •染的抗生素,根椐药敏试验,改用对原发病原
•因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较轻者停用抗生 •素后肠道微循环可逐渐恢复,严重者需药物
•治疗 。
治疗CD 所致PMC 相应的一线用药 是甲硝唑,甲硝唑为硝基咪唑衍生物, 抗菌谱广,包括脆弱类杆菌和其他类杆 菌属、梭形杆菌、产气芽孢杆菌、真 杆菌、消化球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等 。
也有文献报道无法耐受万古霉素口服者可经灌肠给药。
微生态制剂治疗
应用微生态制剂直接或间接补充生理菌,纠 正菌群失调。
荟萃分析[18~26 ] 表明保拉迪酵母和乳杆 菌等益生菌能有效预防抗生素相关腹泻 (Antibiotics Associated Diarrhea ,AAD) ,能 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症状,缩短住院天 数,对CD 导致的AAD 能减少万古霉素或甲 硝唑的用量、减少复发、减少住院费用。
预防
防治措施主要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用药 要有明确指征(适应证) 。必须使用抗 生素时,首先要选用窄谱抗生素,慎用广 谱抗生素。
疗效评价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正常,肠 镜复查肠黏膜恢复正常。
好转: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大便正 常,尤其是肠黏膜大部分正常。
黄德旺等对42 例伪膜性肠炎患者进行分析,经停用原 用抗生素,使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及微生态制剂综合治 疗后,患者临床痊愈,大便检查正常,未见复发,并认为万 古霉素是治疗PMC 最有效的药物。
Tabaqchali等认为万古霉素治疗CD 感染比甲硝唑效 果更好。、
Shetler等认为由于甲硝唑的广泛应用,其治疗CD 的疗 效已减退,最有效的药物是万古霉素,0. 5g ,2 次P天,7 天 ~14 天。
一般用法为200mg~ 400mg ,每天3 次~4 次,餐 后服用(胃管或肠管注入) ,7 天~10 天,95 %的PMC 病 例治疗反应良好。重症频 繁呕吐者可静脉给药,但疗 效明显低于口服用药。
治疗CD 最有效的药物是万古霉素,万 古霉素对多数病原微生物具有杀菌作 用;可抑制CD 生长;抑制细菌细胞壁的 合成,与细菌细胞壁前体的D - 丙氨酰D - 丙氨酸部分紧密结合,导致细菌细 胞溶解;而且可改变细菌细胞膜渗透性, 并选择性地抑制RNA 的合成。由于万 古霉素胃肠道吸收差,在粪便中浓度高, 故万古霉素治疗CD 感染所致PMC ,以 口服为宜。
•(一)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多在应用抗生素的4 ~10天内,或在停药后的1~2周内,或于手术后5 ~20天发生。腹泻程度和次数不一,轻型病例,大 便每日2~3次,可在停用抗生素后自愈。重者有大 量腹泻,大便每日可30余次之多,有时腹泻可持续 4~5周,少数病例可排出斑块状伪膜,血粪少见。 •(二)腹痛为较多见的症状。有时很剧烈,可伴 腹胀、恶心、呕吐,以致可被误诊为急腹症、手术 吻合口漏等。
伪膜性肠炎
PMC 于1983 年由Finny 首先 描述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 可累及小肠黏膜的急性渗出性 、坏死性炎症,因可在坏死黏膜 上形成伪膜而得名。
•伪膜性肠炎的发展发生
•肠粘膜坏死
•是人类肠道正常 菌群,并且对大多
数抗生素耐药•艰难梭菌 Nhomakorabea•A 毒素(肠 •毒素)
•主要的致病因子 •引起局部黏膜血管通
死菌制剂常用的有乳酸菌素和乐 托尔,含高温消毒的乳酸菌及其代 谢产物,可抑制肠道致病菌生长及 促进有益的酸性菌生长,调整菌群 平衡。并能降低血中内毒素,增强 肠黏膜免疫功能。因不受抗生素 的影响,可与抗生素一起服用。
一般治疗
有脱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者,应及时静 脉补充足量的液体和钾盐等。补液量应根据 失水程度决定,或口服葡萄糖盐水补偿氯化 钠的丢失,纠正电解质失衡及代谢性酸中毒; 出现休克症状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可输入 血浆、白蛋白或全血。如有低血压,可在补 充血容量基础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 皮质激素可短期小量应用,以改善毒血症症 状。
•(三)毒血症表现包括心动过速、发热、谵妄, 以及定向障碍等表现。重者常发生低血压、休克、
严重脱水、电解质失平衡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少尿 ,甚至急性肾功能不全。
内镜检查是诊断PMC 快速而可靠的方 法
PMC 主要发生在大肠(高发在直肠、乙状结肠, 呈连续性分布,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 ,偶见于小 肠等部位。病变肠黏膜的结肠镜下观察,可见病 变肠段黏膜早期充血、水肿、糜烂,继之表现阿 弗他溃疡,周围有红晕,不久便形成典型的假膜, 开始假膜呈黄白色或黄绿色,圆形或卵圆形,类 似口腔鹅口疮样病变,病变间黏膜正常或充血, 假膜附着较紧,强行剥脱可见其下黏膜凹陷、充 血、出血。病变进展时假膜可由点状融合成不 规则片状,严重时可出现剥脱性改变及渗血。假 膜具有特征性和确诊性
一般用法: 0. 25g~0. 5g ,4 次P天,疗程 7 天~10 天,一般治疗48 小时起效,4 天~10 天内应恢复正常,但严重的病例 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可用到14天. 病情重、有腹膜炎者口服万古霉素加 静滴甲硝唑0. 5 g, 2次/d
关于甲硝唑与万古霉素疗效的比较
Bartlett 等提出二者疗效相当,有效率为90 %~97 % ,但甲硝唑比万古霉素价格便宜,故治疗PMC 首选甲硝 唑。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细胞白增多, •10,000~20,000/mm3以上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平片可显示肠麻痹或轻、中度肠扩张。
•粪中细胞毒素测定阳性
诊断要点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或停用抗生素后短期 内,特别是在应用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 后,突然出现无红细胞的粘液腹泻或腹部 手术后病情反而恶化,并出现腹泻时,
•透性增加,黏液分 •泌,炎性细胞浸润 •出血及绒毛损害,
•甚至黏膜坏死
•B 毒素(细胞 •毒素)
•对组织培养细胞 都有很强的毒性
抗生素,特别是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 素类、克林霉素等的应用,抑制了肠道 内的正常菌群,使CD 得以迅速繁殖并 产生毒素而致病。抗生素对肠道正常 菌群有很大影响,其中口服广谱抗生素 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可以 诱发CD 相关的腹泻,相对危险性与抗 生素的使用频率、强度和使用时间有 关
如整肠生(地衣芽孢无毒株活菌制剂) 、酪酸菌( 米雅BM颗粒、宫入菌) 、促菌生(蜡样芽孢杆菌 活菌制剂) ;另一类直接用厌氧菌,如丽珠肠乐(双 歧杆菌活菌制剂) 、培菲康(含肠道双歧杆菌、 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 、妈咪爱(含乳酸活菌 、粪链球菌、枯草杆菌) 金双歧(保加利亚乳杆 菌、长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 等。活菌制剂 用药量一般为2 粒/ 次,3 次/ 天,原则上不与抗生 素合用以免影响疗效。上述制剂也可用适量稀 释液或生理盐水溶解后,保留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