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伪膜性肠炎

合集下载

伪膜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
◆ 患者严重低钾,予加强补钾。
编辑ppt
20
护理诊断
◆ 舒适的改变 与腹痛有关 ◆ 感染 与免疫抑制、衰弱状况有关 ◆ 电解质紊乱 与腹泻,电解质丢失有关 ◆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腹泻,卧床有关 ◆ 营养失调 与机体丢失及吸收障碍有关 ◆ 焦虑 与病程较长有关 ◆ 知识的缺乏 缺乏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充血水肿、凝固性坏死,并附有大小不一、散在的斑点状 黄白色伪膜,严重者可融合成片,可见到伪膜脱落的大小 裸露区。 ◆ 显微镜下:伪膜为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粘蛋 白以及坏死细胞碎片所组成。粘膜固有层内有中性粒细胞、 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腺体因粘液排泄受阻而扩张并充 满粘液,有的甚至破裂。粘膜下层因炎症和粘液出而增厚, 伴有血管扩张、充血及血栓形成。
编辑ppt
17
◆ 盆腔CT示部分直肠壁显示稍厚,盆腔少量积液,骨盆诸骨多发斑片状 高密度灶。
◆ 上腹部CT示肝内胆管小结石或肝脏小钙化灶,双肾多发低密度灶,提 示囊肿。
◆ 心电图示ST段异常。 ◆ 胸部CT示两肺多发小结节灶,两肺轻度炎症,心包少量积液,胸腰椎
多发结节状高密度灶,T12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腰椎摄片示T12椎体 压缩性骨折,T11、L1椎体楔状变,考虑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可能,腰、 骶椎及骨盆可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灶,腰椎退行性改变。 ◆ 7.15肠镜示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弥漫性黄白色、 直径约5-6mm浅隆起及脓性分泌物,考虑伪膜性肠炎
编辑ppt
8
◆ 轻者仅可见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呈非特异性肠炎表现; ◆ 稍重者可见黏膜散在浅表糜烂,伪膜呈斑点状分布或口疮样分布,周边充血; ◆ 严重病例伪膜呈斑片状或地图状,伪膜不易脱落,部分脱落区可见溃疡形成。

《伪膜性肠炎》课件

《伪膜性肠炎》课件

伴随着腹泻,患者还会出现发热 的症状。
腹痛
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疼痛和 腹部胀气,导致身体不适。
医疗干预措施
停用抗生素
伪膜性肠炎的治疗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抗生素的使用。在 病情严重时,需要停用抗生 素。
补充水分
给予足量的水、电解质是治 疗伪膜性肠炎的一个重要环 节。
接受手术治疗
如果伴有一定程度的侵袭性 肠道炎症或患者血糖无法控 制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 疗。
疾病的并发症与预后
1 侵袭性肠道炎症
部分严重的伪膜性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侵袭性肠道炎症,导致肠道穿孔等并发症。
2 长期肠病
未能有效治疗的伪膜性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期的肠道炎症和排泄不适等问题。
3 预后好坏不等
疾病的预后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身体状况、医疗干预的及时性等 等。
结论和总结
《伪膜性肠炎》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参加这个PPT课程,我们来一起学习伪膜性肠炎这个常见的疾病。
疾病介绍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由难治性肠道感染引发的炎症性疾病。该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难处 理的厌氧梭菌。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抗生素使用
伪膜性肠炎的发生与抗生素滥用有很大关系。抗生素使用过多会破坏肠道内菌群, 让难处理的厌氧梭菌得以滋生。
2
肠道微生态失衡
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导致伪膜性肠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肠道内正常菌群数量减 少,就会导致厌氧菌增多。
3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也是伪膜性肠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免疫力较差的人群,肠道 内侵略性菌可以更容易导致感染。
临床表现与诊断
腹泻
发热
伪膜性肠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 患者会排出带有黏液和血液的腹 泻物。

伪膜性肠炎临床及内镜分析

伪膜性肠炎临床及内镜分析

伪膜性肠炎临床及内镜分析
尹平;李炜;袁双珍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11(33)14
【摘要】@@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结肠、小肠的急性纤维渗出性炎症.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共诊断PMC 16例,将其临床、内镜特征分析如下.rn1 资料与方法rn1.1 一般资料 rn本组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6~87岁;均为住院患者.其中肺癌3例,胰腺癌2例,胃癌术后2例,结肠癌术后5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肺结核1例,尿毒症1例.腹泻前使用抗生素为头孢类10 例,青霉素类 1 例,喹诺酮类1例,大环内酯类2例,克林霉素2例.其中用一种抗生素3例,两种以上13例.腹泻前抗生素应用时间2 d~1个月.
【总页数】2页(P2166-2167)
【作者】尹平;李炜;袁双珍
【作者单位】053000,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胃镜室;053000,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胃镜室;053000,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胃镜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6.1
【相关文献】
1.18例伪膜性肠炎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 [J], 吴利娟;赵勇洁;董彩红;乔娜娜
2.伪膜性肠炎的内镜检查与临床资料分析 [J], 李蕾;张艳红;刘春龙;宋吉波
3.伪膜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内镜分析 [J], 庄涵虚;黄伟平;许勇
4.28例伪膜性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 [J], 王海红;盛剑秋;付蕾;王昕;史久健;郭花;范如英;谢惠;李爱琴;李娜
5.伪膜性肠炎21例内镜与临床分析 [J], 董权; 张宝阳; 李伟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伪膜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伪膜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可能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其他症状
可能伴有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等。
03
伪膜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1 2
临床表现
伪膜性肠炎患者常出现腹泻、腹痛、发热、恶 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大便多为水样,带泡 沫,有时还伴有血液。
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发生。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抗生素滥用现象的 发生。
07
研究展望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伪膜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仍需深入探讨,以进一步明确 其病因和病理过程。
伪膜性肠炎的耐药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加强耐药性 监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需要研究伪膜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其发病和 传播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建议加强伪膜性肠炎患者样本的收集和分析,深 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建议重视伪膜性肠炎耐药性问题,加强耐药性监 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建议开展伪膜性肠炎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发病 和传播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建议加强伪膜性肠炎患者的长期随访和康复研究 ,了解其预后和转归情况,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提供依据。
结肠镜检
结肠镜检是诊断伪膜性肠炎的金标准,可观察 到结肠黏膜充血水肿,伴有黄白色伪膜。
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大便 常规检查可见红、白细胞;大便培养可发现难 辨梭状芽胞杆菌生长。
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
伪膜性肠炎应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细菌性痢疾患者的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红细胞 ,结肠镜检可见炎症和溃疡。
01
目前,伪膜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一定难度,但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深 入了解和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效果已有明显改善。

伪膜性肠炎讲课PPT课件

伪膜性肠炎讲课PPT课件

经验总结与启示
伪膜性肠炎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经验
预防与康复的指导原则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伪膜性肠炎的药物治疗现状 当前药物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新药研发的进展与突破 临床试验的必要性与挑战
治疗方法优化与创新
针对不同病患 情况,制定个 性化治疗方案。
深入研究伪膜 性肠炎的发病 机制,寻找更 有效的药物靶
病例分析与讨论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伪膜性肠炎病例,以便更好地说明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法。
病例描述:详细介绍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治 疗现状。
病例讨论:针对病例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病例总结:总结病例的特点和治疗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推动疾病治疗水平 的提高。
注意事项:注意饮 食卫生,避免食用 不洁、变质、过期 食物,保持餐具清 洁,避免与患者共 用餐具。
预防措施:加强个 人卫生,勤洗手, 避免接触患者及其 分泌物、排泄物等 。
病情观察:注意观 察患者症状,如出 现腹泻、发热等症 状应及时就医。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因长期服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伪膜性肠炎。通过调整抗生素种类和使 用益生菌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病例2:老年患者因肠道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易感染伪膜性肠炎。采用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 疗,同时配合护理措施,病情逐渐好转。
病例3:患者因肠道手术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引发伪膜性肠炎。经过抗感染和修复肠道黏膜的治 疗,病情得到缓解。
病例4:儿童患者因先天性免疫缺陷,易感染伪膜性肠炎。采用抗感染和免疫调节治疗,同时注 意饮食卫生和加强护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病理学伪膜性炎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伪膜性炎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伪膜性炎的名词解释病理学伪膜性炎是指一种由菌群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黏膜表面形成黏稠的膜状物。

伪膜性炎常见于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等黏膜部位,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溃疡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治疗等方面阐述病理学伪膜性炎的详细解释。

1. 病因病理学伪膜性炎的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肠道耐药菌(C. difficile)、白色念珠菌等。

这些菌因抑制正常黏膜菌群的生长,导致黏膜表面紊乱,并分泌毒素破坏黏膜屏障。

此外,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滥用和与医疗设施相关的感染(如手术、插管等)也是伪膜性炎的重要病因。

2. 临床表现病理学伪膜性炎的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和病情轻重而不同。

轻度炎症可表现为轻微腹泻、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中度炎症可出现黏膜表面的膜状物,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重度炎症则可引发严重的腹泻、剧烈腹痛、高热等病症。

有时,严重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和全身感染等也会发生。

3. 病理变化病理学伪膜性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黏膜表面形成黏稠的伪膜结构。

这种伪膜由坏死的上皮细胞、纤维蛋白、血栓和炎性细胞组成。

在镜下观察中,伪膜形成导致黏膜破坏,炎症细胞浸润和出血现象,同时伴有黏膜下组织的水肿和炎症反应。

4. 治疗病理学伪膜性炎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首先,停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抗生素对正常菌群的杀伤,尽量恢复黏膜菌群平衡。

其次,根据致病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目前,甲硝唑、万古霉素等常被用于伪膜性炎的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行手术切除或经鼻胃管给予新型粪菌移植等措施。

总之,病理学伪膜性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黏膜表面形成黏稠的伪膜结构。

病变部位不同和病情轻重导致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

病理变化主要包括伪膜形成、黏膜破坏和炎症反应等。

治疗方面,应综合考虑病因和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或手术治疗。

由于其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生命威胁,全面而及时的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伪膜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

病理
伪膜呈黄绿色或棕色,质软而脆,剥离后裸露出溃疡 面。未融合的伪膜之间还可见到正常水肿之粘膜,肠 腔扩张,腔内液体增多。镜下见伪膜为纤维素、中性 粒细胞、单核细胞、粘蛋白以及坏死细胞碎片所组成。 粘膜固有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腺体因粘液排泄受阻而扩张并充满粘液,有的甚至破 裂。粘膜下层因炎症和粘液出而增厚,伴有血管扩张、 充血及血栓形成。坏死一般限于粘膜层,有的向粘膜 下伸展,偶有波及肠壁全层而导致肠穿孔。 本病在存活者的病例中所见,肠病变易恢复,其后仅 留有小疤痕,罕见有肠萎缩而致肠狭窄者。
病因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本病患者的大便中分离到另一种 梭状芽胞杆菌一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tium difficile),并证实其能产生一种可使肠粘膜坏死的外 霉素,这种霉素可使动物致病,并在污泥梭状芽胞杆 菌的霉素中有交叉反应,故能被它的抗霉素所中和。 广谱抗生素,特别是氯洁霉素等的应用抑制了正常的 肠道菌群,不知道什么原因,抗生素的应用可使梭状 芽胞杆菌逃逊抑制,反而促进其裂殖和合成致病; 相反,万古霉素和不吸收的磺胺类药能有效地抑制梭 状芽胞杆菌。动物实验应用万古霉素可预防或治疗洁 霉素和氯洁霉素所致的伪膜性肠炎,这更证明了难辨 菌所产生的霉素可能是本病的真正致病因素。
病因
但另一方面,伪膜性肠炎还可发生于从未用过抗生素 的患者,因机体的免疫一抗病机能低下,如肠道缺血、 肠道菌群失调或术后及肠梗阻、白血病、糖尿病、慢 性肺心病的患者,抵抗力下降使细菌易于繁殖生长并 产生霉素而致病。 也有人认为与肠道局部的Schwartzman反应有关,病 变可发生于肠道的任何部位,以结肠和小肠炎主,病 变广泛而严重,呈节段性同时受累。由于细菌霉素在 肠粘膜上产生局部反应造成小血管内凝血、血栓形成、 血管壁坏死,从而导致肠粘膜的缺乏性损害。 外霉素还刺激粘膜上皮细胞的CAMP系统而使水钠分 泌增加,加重腹泻。霉素刺激粘膜分泌增加,混同炎 性细胞、粘蛋白及纤维素等病痊愈。轻症患 者,有的可以自愈。极个别患者经治疗 有好转,但可再度发生腹泻。重症者尤 其是高龄肠手术后患者,死亡率可达 50%~70%。近年来由于及时诊断和治 疗,死亡率已降到30%以下。

4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

4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

4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一、伪膜性肠炎概述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以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并在黏膜表面形成伪膜为特征的急性肠道感染性疾病。

该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抗生素使用、感染、炎症性肠病等。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腹泻、发热等。

治疗伪膜性肠炎需综合考虑病因、病程、患者体质等因素,采用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手段。

二、病例分享1. 病例 1患者,男,65 岁,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发热”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1 周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2. 病例 2患者,女,50 岁,因“反复腹痛、腹泻、发热”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环丙沙星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2 周后,患者症状消失。

3. 病例 3患者,男,35 岁,因“抗生素治疗后出现伪膜性肠炎”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3 周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4. 病例 46患者,女,72 岁,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痛、腹泻”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4 周后,患者症状消失。

三、治疗体会1. 及时停用可能导致伪膜性肠炎的抗生素,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2. 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甲硝唑、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3. 针对患者病情,给予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如补充电解质、维持水盐平衡、纠正贫血等。

4. 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5. 加强对伪膜性肠炎的预防,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滥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治疗经验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伪膜性肠炎
*导读:伪膜性肠炎为抗生素疗法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
达44%。

幸运的是儿科病例较少。

最容易引起伪膜性肠炎的抗生素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

实际上所有口服抗生素均可引起伪膜性肠炎,因此有“与抗生素有关的结肠炎”的提法。

抗生素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而耐药的难辨梭状芽胞杆菌乘机繁殖,并可产生肠毒素,使结肠粘膜发生坏死和形成伪膜。

伪膜是由纤维素,坏死细胞和少量炎症细胞构成的。

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发生肠穿孔及中毒性休克。

……
伪膜性肠炎为抗生素疗法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达44%。

幸运的是儿科病例较少。

最容易引起伪膜性肠炎的抗生素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

实际上所有口服抗生素均可引起伪膜性肠炎,因此有“与抗生素有关的结肠炎”的提法。

抗生素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而耐药的难辨梭状芽胞杆菌乘机繁殖,并可产生肠毒素,使结肠粘膜发生坏死和形成伪膜。

伪膜是由纤维素,坏死细胞和少量炎症细胞构成的。

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发生肠穿孔及中毒性休克。

常见症状有腹泻、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和呕吐。

腹泻常在抗生素疗程中的第2~9天发生,大便水样或粘液样,可带血液,常排出伪膜。

大便涂片和大便厌氧培养可发现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轻症病人停用抗生素后5~8天症状消失,重症病人可发生脱水
和丢失大量白蛋白,形成低白蛋白血症,产生腹水、胸膜渗液和四肢末端水肿。

如果剧烈腹泻未引起医生重视,继续使用抗生素,可发展成中毒性巨结肠、腹膜炎和败血症。

也有极少数病人用抗生素的时候未发生腹泻,但在停用抗生素2~3周后发生伪膜性肠炎。

诊断伪膜性肠炎必须根据乙状结肠镜的检查结果,病变结肠粘膜发红、水肿和多发性黄白色隆起斑点。

如怀疑此病,必须停用有关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