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膜性肠炎20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伪膜性肠炎26例临床诊治分析

伪膜性肠炎26例临床诊治分析

伪膜性肠炎26例临床诊治分析目的:分析伪膜性肠炎(pseudomenbraneouscolitis PME)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05年2月-2010年7月收治的26例PM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内镜结果及治疗情况汇总分析。

结果:26例患者大多数在使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的过程中出现腹泻、腹痛及发热等表现,少部分发生在外科手术、恶性肿瘤的患者。

结论:PME多在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发病,体质衰弱、外科重大手术、恶性肿瘤患者等为易感人群。

根据抗生素应用史、易患人群、典型临床表现、内镜下典型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停用原来应用的抗生素,给予甲硝唑、万古霉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多可获得满意效果。

标签:伪膜性肠炎;广谱抗生素;内镜;左半结肠;万古霉素;甲硝唑伪膜性肠炎(pseudomenbraneouscolitis PME)是主要发生在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

多是在应用抗菌药物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1]。

由于本病易误诊、漏诊,且本病并非少见疾病,为提高认识、更好地诊治该病、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将2005年2月-2010年7月本科收治的26例PM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6例PME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30~55岁,病程7~18 d,入院后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做全面体格检查,记录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2 诊断标准(1)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或停用抗生素后短期内突然出现无细胞的粘液腹泻;(2)腹部手术后病情反而恶化,并出现腹泻;(3)粪便细菌特殊条件下培养,发现有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生长;粪内细胞毒素检测有确诊价值,1∶100以上有诊断意义;(4)肠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2]。

伪膜性肠炎18例临床特点分析

伪膜性肠炎18例临床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 [ ] G g A,B utJ 1 aeA a s .Meh ns ft s e ijr n ca i ms o i u n y i s u cy s rey[ ] r o i o y 1 9 , 7 1 1 8 . rou g r J .C y b l , 9 8 3 :7 —1 6 og
冷 冻 治 疗 可 分 为 冻 切 和 冻 融 两 部 分 。 冻 切 指 在 冷 冻 状 态 下 将 探 头 及 其 黏 附 的 病 变 组 织 取 出 。 冻 融 指 在 病 变 区 域 持 续 冷 冻 I mi, 病 灶 较 大 , 设 定 几 个 冷 冻 点 , 每 一 点 反 复 ~3 n 如 可 在 冻融 1 ~3次 冻 融 循 环 , 融 区 域 的 组 织 被 冷 冻 至 一6 ℃ ~ 一 冻 O 7 ℃ 。缺 血 性 损 伤 在 冷 冻 治 疗 后 的 几 天 中 导 致 细 胞 坏 死 或 凋 O 亡 , 生 延 迟 效 应 和 冷 冻 免 疫 反 应 n. 。 产 2 ] 我 国 结 核 病 疫 情 严 重 ,0 ~ 4 % 的肺 结 核 合 并 气 管 支 气 1% 0 管 结 核 , 导 致 部 分 肺 结 核 难 治 及 出 现 肺 毁 损 并 发 症 的重 要 原 是 因 之 一 。 气 管 支 气 管 结 核 由 于 黏 膜 本 身 的 结 核 慢 性 炎 症 , 及 以
相 应 的支 气 管 狭 窄 导 致 的支 气 管 分 泌 物 引 流 不 通 畅 , 期 的 炎 长 症 刺 激 导 致 气 管 支 气 管 瘢 痕 挛 缩 狭 窄 , 重 的 引 起 单 侧 肺 自截 严 和 呼 吸 衰 竭 。 在 国 内 , 致 良性 气 道 狭 窄 最 常 见 的原 因 是 气 管 导
7 8.

伪膜性肠炎49例临床分析

伪膜性肠炎49例临床分析
1 2 抗 生 素 应 用 史 .
本组 4 9例 自腹 泻到 确诊 P MC时 间为 3 , ~8d 平 均 4 8d . 。腹 泻 后 3d内确 诊 3 O例 。误 诊 1 9例
本组 病例 腹泻 前 均 有 使 用 抗 生 素 史 , 中头 孢 其
类 3 5例 , 喹诺 酮类 2 2例 , 霉 素类 1 例 , 环 内酯 青 9 大
摘 要 :目的 总结 伪膜性 肠炎 (MC 临床诊 疗经 验教 训 , 高诊治 水平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余干 县人 民 医院 P ) 提
20 0 2年 1 一2 0 年 6 4 月 09 月 9例 P MC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 结 果 确 诊 的 4 9例 P C经 停 用 相 关 抗 生 素 , 用 甲 硝 M 应
唑 、 古 霉 素抗 梭状 芽 胞 杆 菌 ( D)调 整肠 道 菌 群 以 及 积 极 的 对 症 支 持 治 疗 后 , 愈 4 万 c , 痊 6例 , 亡 3例 , 为 年 老 体 死 均
弱 、 诊 时 间 长 的 重 症 患 者 。结 论 误 抗生 素不合理 应用 是 引发 P MC 主 要 原 因 , 慢 性 消 耗 疾 病 、 性 肿 瘤 、 术 而 恶 手 后 、 老体 弱 等 为 P 年 MC危 险 因 素 , 出现 腹 泻 首 先 考 虑 P 若 MC可 能 。早 期 诊 疗 是 决 定 预 后 的关 键 , 镜 检 查 和 粪 连 肠 续 涂 片 查 杆 / 菌 比例 , 诊 断 P 球 是 MC 简便 可 靠 的 重 要 方 法 。
例初 期肠 呜 音亢 进 , 随着 病 情 加 重 , 呜 音 减 弱 , 肠 有
急 腹 症 表 现 7例 。 1 4 实 验 室 检 查 .
训 , 高 临床诊 治水 平 , 将 余 干 县人 民 医 院 2 0 提 现 02

伪膜性肠炎临床及内镜分析

伪膜性肠炎临床及内镜分析

伪膜性肠炎临床及内镜分析
尹平;李炜;袁双珍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11(33)14
【摘要】@@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结肠、小肠的急性纤维渗出性炎症.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共诊断PMC 16例,将其临床、内镜特征分析如下.rn1 资料与方法rn1.1 一般资料 rn本组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6~87岁;均为住院患者.其中肺癌3例,胰腺癌2例,胃癌术后2例,结肠癌术后5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肺结核1例,尿毒症1例.腹泻前使用抗生素为头孢类10 例,青霉素类 1 例,喹诺酮类1例,大环内酯类2例,克林霉素2例.其中用一种抗生素3例,两种以上13例.腹泻前抗生素应用时间2 d~1个月.
【总页数】2页(P2166-2167)
【作者】尹平;李炜;袁双珍
【作者单位】053000,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胃镜室;053000,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胃镜室;053000,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胃镜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6.1
【相关文献】
1.18例伪膜性肠炎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 [J], 吴利娟;赵勇洁;董彩红;乔娜娜
2.伪膜性肠炎的内镜检查与临床资料分析 [J], 李蕾;张艳红;刘春龙;宋吉波
3.伪膜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内镜分析 [J], 庄涵虚;黄伟平;许勇
4.28例伪膜性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 [J], 王海红;盛剑秋;付蕾;王昕;史久健;郭花;范如英;谢惠;李爱琴;李娜
5.伪膜性肠炎21例内镜与临床分析 [J], 董权; 张宝阳; 李伟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8例伪膜性肠炎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38例伪膜性肠炎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种抗 生素以上 1 例 ( 89 % ) 1 2 . 5 。抗 生素开始应 用时间距腹 泻出现时 间最短 2d ,最长 3 ,平 均 ( .4±4 6 )d 3d 98 .1 。
其 中 单 用 克林 霉 素 者 6例 ( 5 7 % ) 1 .9 ,单 独 使 用 第 三 、 四
间 ,在 中 山 大 学 附 属 第 六 医 院 及佛 山市 中 医 院 2家 医 院 治 疗 的 住 院 患 者 ,同 时 经 结 肠 镜 确 诊 的 患 者 。采 用 回 顾 性 分 析 ,利 用 消 化 内镜 计 算 机 管 理 系 统 检 索 及 病 案 室 管 理 系 统 , 输 入 “ MC ,二 者 同时 入 组 者 为 研 究 对 象 ,查 阅 患 者一 般 P ”
广



2 1 第 4 卷 第 6期 0 0年 l

2 ・ 5
3 8例 伪 膜性 肠 炎 临床 特 点 的 回顾 性 分析
郅 敏 关 伟 李初俊 邓健敏 陈建林 陈锦锋
1 中 山大 学 附属 第 六 医院消 化 内科 ( 1 6 5 ;2 广 东 省佛 山市 中医院消 化 内科 ( 2 0 0 50 5 ) 5 80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研 究 对 象 :全 部 患 者 为 2 0 . 0 3年 1月 — 2 0年 7月 期 _叭
甲硝唑 、氨基 糖 甙 类 等 等。其 中单 一 使 用抗 生 素 者 9例
( 36 % ) 2 . 8 ,合 用 两 者 抗 生 素 者 1 4例 ( 6 8 % ) 3 .4 ,使 用 3
资料 、临床 表现 、便培养 、结肠 镜 下表 现 、治疗 用药 及 预
后情况。
脓血便 6例 ( 5 7 % ) 1 .9 ;蛋 花样 便 8例 ( 2 .5 ) 占 10 % ;大 便中可 见 漂 浮 的 白 色 假 膜 2 例 ( .6 ) 8例 (占 52 % 。2

伪膜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伪膜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Deate tf iet enen l dc eo B in Mu iaH atyP ae sil 00 4 prm n o Dg sv It aMein f e ig mc l e h a c Hopt 10 5 i r i j p l l a
【 sr c】 Ab ta t
Obet e os d nte noc pc n nc a rs f suo mbao s ois P jci :T u y d s ia d i f t e e dme rn u l ( MC) v t o he o di a e u o p l c t i .
【 ywod】 Ke r s
Ps u o mb a o s o t ; l n s o y P t o o y e d me r n u U s Co o o c p ; a l g c i h
伪 膜性结 肠炎 (su o e b a o sC li, MC 性 肿瘤 2 ,肝硬 化 2 ,糖尿 病 3 ,9 合并 呼吸道 Pe d m m rn u o t P ) is 例 例 例 例
rtop cieya ay e . er s r wa r iare adad miaca s t at uigbo dset m a t it sOf e1 css9 sl A lai ts ee s e su d t yd rh n b o n rmp ec f r s e a l . e n ra cr n i o c. t 4 ae ( p u b i h me n d5w me . v rg a e 44y as l, a g 4 - 8y as l) 1 we o e 6 e r o a e L s n o P na o n a ea e g 7 . er od r e 3 8 e r od , 3 r v 0y as f g . ei s f MCwee s n e r o r mo t

伪膜性肠炎15例诊治分析

伪膜性肠炎15例诊治分析

临床分析 [ ] 中外 医疗 ,0 1 3 ( 9 :0— 0 J. 2 1 ,0 1 ) 8 8 .
[] 陈 洁 , 3 吴秀英. 内镜下取上消化道异 物的注意事项 [ ] 实用 医 J.
学杂 志 ,02,8 4 :4 . 2 0 1 ( ) 34
[ ] 王桂芳. 4 内镜下 取 上 消化 道 异物 的 配 合 [ ] 中外 医学 研 究 , J.
发 症 的情 况之 下才 可 以进行 内镜 治疗 , 据 患 者 内镜 治疗 根
行 , 取 出。如果 吞 入 的异 物较 为 锋 利 就需 要 在其 外 面 方便
置外 套管 以减少 并发 症 。
总之 , 对于 内镜下 取 异 物 要坚 信 异 物 能 被 吞 进 就 可 能 被取 出 的理 念 , 于 复杂 的异物 , 中应 该认 真 探 查 , 据 对 术 依 异物及 周 围组织 的情 况 适 当处 理 , 可 能取 得 患 者 的理 解 尽 和配合 , 随时调 整操作 技巧 是 内镜 成 功取 出异 物 的关 键 , 避
伪 膜 性 肠 炎 1 5例 诊 治 分 析
唐 尚伟 唐 国传 谢 昆 华
5 82 ) 30 1 ( 广西 防城港 市 防城 区人 民医 院 内科 , 防城 港市
【 摘要】 目的 分析 因使 用抗 生素所致 的伪膜性 肠 炎( MC 的诊 断及 治疗 , 高对 P C的 ̄ T及诊 治水平。 P ) 提 M Ai ,
治水平 , 者对 我 院近 5年来诊 治 的 1 例 P 笔 5 MC患者 的临 床
资料 进行 了 回顾 性分 析 , 将结 果报 告如下 。 现
伪膜性 肠炎 ( MC 是抗 生 素 相关 性 肠 炎 , 列 入 医 院 P ) 被 内感染性 疾病 。 由一 种 由难 辨 梭状 芽孢 杆 菌 ( D) c 引起 的 ,

4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

4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

4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一、伪膜性肠炎概述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以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并在黏膜表面形成伪膜为特征的急性肠道感染性疾病。

该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抗生素使用、感染、炎症性肠病等。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腹泻、发热等。

治疗伪膜性肠炎需综合考虑病因、病程、患者体质等因素,采用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手段。

二、病例分享1. 病例 1患者,男,65 岁,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发热”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1 周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2. 病例 2患者,女,50 岁,因“反复腹痛、腹泻、发热”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环丙沙星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2 周后,患者症状消失。

3. 病例 3患者,男,35 岁,因“抗生素治疗后出现伪膜性肠炎”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3 周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4. 病例 46患者,女,72 岁,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痛、腹泻”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4 周后,患者症状消失。

三、治疗体会1. 及时停用可能导致伪膜性肠炎的抗生素,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2. 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甲硝唑、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3. 针对患者病情,给予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如补充电解质、维持水盐平衡、纠正贫血等。

4. 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5. 加强对伪膜性肠炎的预防,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滥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治疗经验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伪膜性肠炎20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伪膜性肠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摘要]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PMC)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20例PMC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0例在发生PMC 之前均有多种抗生素应用史,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表现。

20例均做粪厌氧菌培养,有14例培养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9例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PMC。

结论:PMC多发生于抗生素应用之后,老年人、多种疾病联合、胃肠疾病或手术干预等是发生PMC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具有危险因素者,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出现腹泻、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时应高度怀疑此病。

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伪膜性肠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在临床屡见不鲜,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由于重症PMC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故探讨其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共收治PMC2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2岁~84岁,平均62岁。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PMC诊断标准[1]。

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4例,脑梗死2例,糖尿病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原发性肝癌1例,外科腹部手术后6例。

1.2 抗生素应用史 20例在发生PMC之前均有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应用史,抗生素种类:林可霉素16例,氨苄西林10例,氧氟沙星12例,头孢噻肟钠8例,头孢曲松钠4例,庆大霉素2例。

抗生素应用时间4 d~20 d,平均10 d。

腹泻在应用抗生素平均7 d 后发生,最短发生于抗生素用后4 d,1例在停用抗生素后2周内发生。

1.3 临床表现 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腹泻。

腹痛以中下腹明显,5例有阵发性腹部绞痛。

20例患者每天腹泻6次~20次,其中呈蛋花样或黄绿色水样便者16例,多带有黏液,呈暗红色血便者4例。

粪便中发现膜状漂浮物者12例。

全部病例均伴有发热,其中8例伴有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休克2例。

1.4 实验室检查 20例血常规均有白细胞升高,其中白细胞>15
×109/L者16例。

20例粪常规均有红细胞、白细胞,但粪常规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20例均采用环丝氨酸甲氧头孢霉素果糖琼脂平板培养基(cycloserine cefoxitin fructose agar,CCFA)做粪厌氧菌培养,其中14例培养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CD)。

经纤维结肠镜检查9例,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均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其中5例见小的散在浅表溃疡及星点状黄色伪膜,3例见典型的灰白色或黄色伪膜,略高出黏膜表面,直径约 3 mm~10 mm,不易剔除。

1例在直肠及乙状结肠见黏膜广泛剥脱性改变伴渗血,肠管肿胀显著。

1.5 治疗与结果全部病例于确诊后立即停用抗生素,口服乳酸菌素片、促菌生,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对症治疗,对休克患者积极抗休克治疗。

对8例伴有严重全身感染症状者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每次口服0.5 g,每日4次。

其余12例采用甲硝唑静脉滴注,每次0.5 g,每日2次。

结果治愈19例,死亡1例。

2 讨论
PMC于1983年由Finny首先描述[2],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黏膜的急性渗出性、坏死性炎症,因可在坏死的黏膜上形成伪膜,故由此而得名。

现已证实PMC的致病菌主要为CD。

CD是人类肠道中数量不多的一种正常菌群,且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

由于临床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对肠道菌群有强大的杀伤作用,破坏了肠道的生态平衡,耐药CD乘机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加之患者免疫力低下,故而引起本
病。

目前已知CD可产生多种毒素,其中最重要的是A毒素和B毒素,可使肠壁出血、坏死,液体蓄积;后者为细胞毒素,直接损伤肠壁细胞,从而形成PMC。

重症PMC病情凶险,可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本组20例腹泻发生后3 d内确诊者16例,其余4例腹泻发生1周后方可确诊,误诊率达20%。

误诊病例多发生在手术科室,提示与手术科室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够有关。

目前认为[3]老年人、多种疾病联合、胃肠疾病或手术干预、住院时间长等是发生PMC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20例的原发基础病也符合上述情况。

笔者认为要提高PMC的早期诊断率,关键是要加强对本病的警惕性。

对具有危险因素者,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或停用抗生素后2周内出现腹泻,大便呈蛋花样或黄绿色水样便,伴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时应高度怀疑此病。

在CCFA培养基中培养出CD是确诊本病的依据,但因培养需严格的厌氧环境,基层医院常因条件限制难以完成,加之培养需一定时间,故早期诊断仍需依靠细致的临床观察。

本组有5例就是先在粪便中发现膜状漂浮物,进而及时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而获早期诊断,在培养结果未出来之前即开始治疗,结果全部治愈。

以后出来的培养结果也证实了此5例的诊断,提示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纤维结肠镜检查具有简便、迅速、准确之优点,且镜下取材有助于提高CD培养的阳性率,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但需指出的是纤维结肠镜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操作中需动作
轻柔,一般见到典型病变即止。

PMC确诊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立即停用抗生素,一般病人可采用甲硝唑,重症病人需用万古霉素抗CD治疗。

此外,加强支持对症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PMC的发生与抗生素的应用密切相关,且多种抗生素联用发生本病的机会更大,本组20例即是如此,故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针、疗程,坚决摒弃滥用抗生素的不良习惯是预防本病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俊,陆凤翔.实用内科诊疗常规[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4.
[2]郑芝田.伪膜性肠炎胃肠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39843.
[3]池肇春.难辨梭菌感染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12(5):494496.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