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精选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附详细答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附详细答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2题)1、关于分子、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的质量比分子小B .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没有C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事实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A.数量很多 B.体积很小 C.不停地运动 D.有间隙3、建立宏观和微观间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汽油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 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 ,是因为分子变小了C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D .冰水属于纯净物,从微观上看是因为只含有一种分子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 .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C .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数目一定变化5、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暗香浮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热胀冷缩——温度改变,分子体积发生变化C .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 × 10 21 个水分子—一分子很小D .碘和碘蒸气都能跟淀粉显示出蓝色——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B .氯化钠是由分子构成的C .水结成冰后,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7、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C .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D .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8、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为核外电子排布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B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因为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 .氧气(O2 ) 与臭氧(O3) 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9、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 .保持汞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汞分子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 .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 .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10、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碳原子和氧原子 B.碳原子和氧分子C.二氧化碳分子 D.碳单质和氧单质11、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1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分子的角度看,糖水和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多种分子,后者只含一种分子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都是碳B .金刚石、石墨、 C60原子C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D .二氧化硫、液氧、液氮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氦气、铁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则是由离子构成的二、填空题(共6题)1、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_____ ;( 2 )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_____ ;( 3 )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会变淡 _____ ;( 4 )在一只装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红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由此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_____ ;如果再向小烧杯中放一些活性炭,并用玻璃棒搅拌,稍等片刻后过滤,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 ,这说明活性炭具有 _____ 作用。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6•营口)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这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2016•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3.(2016•南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A.分子间的间隔变化B.分子的质量变化C.分子的体积变化D.分子的种类变化4.(2016•邵阳)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5.(2016•临沂)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6.(2016•西宁)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7.(2016•绥化)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D.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8.(2016•凉山州)下列古诗蕴藏着分子运动的是()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解答题(共3小题)9.(2016•邻水县模拟)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16•大连模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其体积变小.11.(2015•大庆模拟)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已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1)实验I: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烧杯A中的液体_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烧杯B中的液体_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该现象小组同学推断氨水确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刘红同学认为也可能是蒸馏水使酚酞变红,于是设计实验Ⅱ(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你认为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是因为香茅精油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解答】解:A.碘酒中的溶质是碘,碘由碘分子构成,酒精是溶剂,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正确;B.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错误;D.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变化,大小也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隔,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3.【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的质量、体积、种类不变;故答案:A.【点评】明确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记住它们的基本性质,能用来解决常见的粒子题型.4.【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总在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冰中的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故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所占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C、根据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进行解答;D、根据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C错误;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及有关原子、分子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微粒观.7.【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A、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水的体积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是不变的,故叙述错误;B、降温时,水分子失去能量,水分子运动变慢,故叙述正确;C、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由液体变成气体.故叙述正确;D、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了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叙述正确.故选A【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8.【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暗香来是人们闻到了花香,可以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解答】解: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梅花的浓郁香味,是因为梅花的浓郁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花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二、解答题(共3小题)9.【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胶头滴管的用途分析;(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这说明了分子在运动;【解答】解:(1)仪器A是胶头滴管,其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2)由于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又因为氨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所以将会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这说明了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2)酚酞由试管口到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或氨分子比酚酞分子运动得快或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理解微粒观点的应用.10.【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回答.【解答】由于分子间有间隔,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的间隔变小,所以,其体积变小.故答为:分子间有间隔,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的间隔变小.【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回答,利用比较得出结论;(2)根据实验乙作为对比实验的目的与实验甲的作用来分析有无必要;(3)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不变红;变红;氨分子微粒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3)甲实验中B烧杯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红,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没有必要设计实验乙做对比;故填:没有;B烧杯的酚酞试液中乙含有水;(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丙装置是在密闭的状态下进行,且Y形管需要的药品少,所以主要优点是保护环境且节约药品.故填:保护环境(或节约药品).【点评】本题考查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探究,学生应学会利用观察和对比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注意微观粒子的性质在解答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 课时练 含答案01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 课时练 含答案01

3.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1.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闻到花香的原因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D.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2.相同质量的固态氮和气态氮所占的体积不同,原因是因为它们A.分子间隔不同B.分子体积不同C.分子数量不同D.分子质量不同3.酒精易挥发,酒精灯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灯帽,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分子的构成②分子的运动速率③分子间的排列方式④分子的质量⑤分子的化学性质⑥分子之间的间隔A.②③⑥B.①④⑤C.①②④⑤D.③④⑤⑥4.在加压条件下,25m3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由原子构成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5.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变小了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6.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D.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7.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8.下列表示物质组成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是A.B.C.D.9.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碳酸钙C.氯化钠D.干冰10.下列图示中,不能表示纯净物的是A.B.C.D.11.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走过花圃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运动B O2和O3性质存在差异分子的构成不同C水银温度计指示温度原子的间隔改变D吹氢气球,气球胀大分子的体积变大A.A B.B C.C D.D 12.下列关于“化学之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B.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故原子不带电14.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 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2、讲授新课:[实验3-2] 品红溶于水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

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

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测试)学校:___________ 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对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于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答案】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单个的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则由阴阳离子共同保持其化学性质。

2.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B.分子质量变小C.分子体积变大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答案】A【解析】氧气由气态变成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质量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运动速率很慢。

故选A.3.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答案】C【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错误;分子、原子间均有间隔,B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在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原子不能再分,D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B.氯化钠C.镁D.金刚石【答案】A【解析】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停运动C 气体热胀冷缩分子可变大可变小D 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 分子很小【答案】C【解析】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比较大;能够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千克,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九年级化学(分子、原子、离子)练习 试题

九年级化学(分子、原子、离子)练习 试题

介父从州今凶分市天水学校澄西九年级化学<分子、原子、离子>习题1.以下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2.以下关于右图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装置内为纯洁物 B.该变化是物理变化C.该变化是化合反响D.本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3.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响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用普通水制蒸馏水 B.用二氧化碳气体制干冰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D.用液态空气制氧气4.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5.以下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6.关于Na和Na+,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D.它们的质量相差很大7.以HY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10吨的贫铀弹,不少当地人因此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

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那么核外电子数为。

8.碘元素符号为I ,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列图:〔1〕该原子在化学反响中容易得到还是失去电子?________;〔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你学过的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__〔填一种化学元素符号即可〕(3) 我们炒菜时,加这种盐应该在菜出锅时放盐,这说明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9.A、B两种原子的质量分别为aKg和bKg,那么A、B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10.某粒子R3+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那么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请你填写构成以下物质的具体微粒的名称。

⑴体温计中的水银是由_______构成的。

⑵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3.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4.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5.将密封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分子()A.体积增大B.质量变大C.个数增多D.间隔增大6.你能闻到苹果散发出的香味,由此可以说明的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7.将40mL水与4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80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间隔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8.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原因是()A.分子间的间隔增大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10.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1)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2)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____________________(3)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v11.通过微观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14.(2023·河北唐山·统考二模)以下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柳絮轻扬——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水通电后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互相压紧后会粘在一起——原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A 【详解】A、柳絮轻扬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柳絮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故 A解释不正确;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 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B解释正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故C解释正确;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铅原子间有引力,故D解释正确; 故选A。
11.(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劝学》中有“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名句。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 B.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 C.水结冰出现的冰水混合状态还是纯净物 D.“冰寒于水”是因为冰和水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 【答案】D 【详解】A、水结成冰,冰是固态的水,水和冰均是由水分子构成,故分 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B、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水结冰出现的冰水混合状态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 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均是由水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3·广东广州·执信中学校考二模)如图所示,当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时,若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反应, 则会在导管中出现倒流现象。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精选九年级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精选
自主学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2•气体压强增大,体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 压强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B.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减小
C.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隙减小
D.压强增大,分子的质量减小答案:C
3•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的是()
A.氨水挥发
B.空气液化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石蜡受热融化
答案:C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D
5•图3-2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
C.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
D. 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氢、氧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CD
基础巩固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
B.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C. 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混合而成的,所以是混合物
D.物质受热膨胀,是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
答案:CD
7•下列物质中,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海水、雨水
B.新鲜空气、硫粉
C.氧气、优质矿泉水
D.氧化镁、氧气
答案:C
8•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3-3所示•图中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图3-3
答案:A
9•有些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 ■勾成的,如氧气、二氧化硫等.有些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 接构成的,如汞、氦气.
答案:分子原子
图3-4
10. 如图3-4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五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
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氢气的密度
能力提高
11. 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粒子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
答案: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及其区别:①分子和原子
均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其化学性质,物质若由原子直接构成,则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A错.②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反应的实质也就是构成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B错.③如果构成某分子的原子与该分子比较,分子的体积和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的都要大,否则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质量不好比较,如铁原子的质量和体积比氢分子的大,所以,笼统地说分子的大小和质量都比原子大”不确切.D错.
1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有()
A.相同的物理性质
B.不同的物理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C
13. _ 年底重庆____ (省、市、区、县)天然气井喷导致周围人员大量中毒死亡,空气受到严重污染,这主要说明了()
A.分子很小
B.分子有质量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有间隔
答案:C
14. 下列有关混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有固定组成
B.混合物中各成分不能发生化学变化
C.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D•红磷和白磷混在一起形成的是混合物
答案:CD
15. 下列物质中不含氧分子的是()
A.液态氧
B.空气
C.氯酸钾D高锰酸钾受热产生的气体
答案:C
16. 下列各种原子各1g,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
答案:C
17. 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 “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
答案:A B CD
18.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B•运动形式和间隔的远近
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答案:D
19. 在化学的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的近代科学家有:①阿佛伽德罗;②汤姆生;③道尔顿;④拉瓦锡.用序号填空:研究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 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 指出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和联系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 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
学家是_______________ .
答案:④②①③
20. 为了证明粒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教材中安排了下述实验;取100mL酒精和100mL水,在量程为200mL的量筒中混合试回答下列问题:
(1) 预测结果可能是怎样的?实验结果又如何?
(2) 若仍用10mL酒精和10mL水在量程为200mL的量筒中混合,实验结果是否准确?
答案:⑴结果小于200mL. (2)不准确.
中考链接
21. (2010,南宁)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答案:C
22. (2010,荷泽)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
A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隙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
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
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