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研究

经济学中的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研究近年来,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研究在经济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实验经济学是一种以实验方法为手段、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经济学中的假设和理论进行实验验证,以揭示经济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规律。
下面将从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理解它们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实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实验经济学是通过在实验室中进行控制实验,来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制定的科学方法。
它主要通过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做出的选择,来揭示经济行为的规律和机制。
在实验经济学中,研究者会设计实验的游戏规则和参与者的奖励机制,以模拟真实的经济活动,并观察参与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决策行为。
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验证和调整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从而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通过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优化经济政策和市场机制的设计。
二、行为研究的理论和应用行为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主要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旨在揭示人们的行为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
在经济学中,行为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消费者行为、企业决策和金融市场等领域。
通过行为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们在购买决策中的认知偏差和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预测和解释市场的行为变化。
此外,行为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如员工的激励机制和团队协作等,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三、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研究的结合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研究通常是相互结合的,二者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经济学的发展。
实验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实验环境来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而行为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结果背后的心理机制。
通过结合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研究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解释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从而为经济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例如,在制定税收政策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参与者对不同税收方案的反应,进而调整和优化税收制度。
实验经济学_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实验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逐渐崭露头角。
实验经济学通过设计特定的实验环境,模拟现实经济行为,为研究经济学理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讨实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验证相关经济学理论。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实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验证相关经济学理论在实验环境下的适用性;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选取了以下三个实验内容:1. 公共物品供给实验;2. 双方讨价还价实验;3. 博弈论实验。
(一)公共物品供给实验1. 实验背景公共物品是指一种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即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即无法阻止他人消费。
本实验旨在探讨个体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决策行为。
2. 实验设计实验分为两组,每组10名参与者。
实验开始时,每位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一个小组。
实验中,每个小组拥有100个货币单位,用于购买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价格为每个货币单位0.5元,且每位参与者最多购买200个公共物品。
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参与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量均高于200个,说明个体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搭便车”现象。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与参与者人数呈正相关。
(二)双方讨价还价实验1. 实验背景双方讨价还价是现实经济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本实验旨在探讨个体在讨价还价过程中的决策行为。
2. 实验设计实验分为两组,每组5名参与者。
实验开始时,每位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一个小组。
实验中,每个小组拥有一件物品,其价值为100元。
参与者需通过讨价还价确定物品的价格,最终成交价格由两名参与者共同决定。
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双方讨价还价过程中,参与者倾向于寻求公平的价格。
当双方差距较小时,成交价格较高;当双方差距较大时,成交价格较低。
(三)博弈论实验1. 实验背景博弈论是研究个体在策略互动中的决策行为的学科。
实验中的经济学和管理学

实验中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在当今的经济和商业领域,实验经济学和实验管理学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两个领域以实验为基础,使用科学方法和数据分析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各种方面。
这篇文章将探讨实验中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它们对实践的意义。
一、实验经济学实验经济学是一种科学方法,通过在实验室或控制环境中对人类行为和决策进行测试和观察,以了解经济现象和市场行为。
实验经济学可以用来探索各种假设,例如公共产品的提供,竞争的影响,价格设置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合同等。
实验经济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是博弈论。
博弈论是一种数学方法,用来推理在多方面的决策中各个参与者行动的效果。
实验者可以针对博弈论中的某些假设添加一些条件,例如,为了探究市场上价格波动性,可以让一组参与者在不同时间设定价格,然后观察结果。
这些实验可以生成数据,作为进一步实践的依据。
实验经济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市场行为。
例如,经济学家和市场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实验来比较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价格和质量,或者研究消费者行为和购买习惯。
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商业管理人员更好地制定合适的产品策略和市场战略。
二、实验管理学实验管理学是研究组织行为、决策和管理的领域,它也使用实验方法来验证和测试不同的假设。
实验管理学中的实验包括实验场景、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等。
这些实验通常旨在了解员工对某些管理决策的看法或反应,从而找到更好的方法来管理团队和组织。
实验管理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是领导力和激励。
领导力和激励是组织行为中的核心问题,如何正确地领导和激励团队成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实验者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员工对某些特定激励方式的反应,或者哪种领导方式会促进更好的绩效。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改善员工满意度和组织绩效。
实验管理学的另一个研究领域是组织设计和操作。
在实验中,可以研究组织设计和操作的不同方面,例如工作分配、决策过程、协作关系等,以寻求最佳管理实践模式。
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组织动态和改进业务流程。
实验经济学实验报告

实验经济学实验报告实验经济学实验报告引言:实验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学科,通过实验方法来模拟和观察人们在经济环境中的决策行为。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项关于市场竞争的实验,通过对参与者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来探讨市场竞争对个体决策和整体市场效果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了标准的双边市场模型,参与者分为买方和卖方两个角色。
实验设置了不同的市场条件,包括市场竞争程度、信息透明度等因素的变化,以观察这些因素对市场价格、交易量和个体决策的影响。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为买方或卖方,并获得一定数量的虚拟货币作为交易媒介。
买方和卖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策略,自由决定买卖的数量和价格。
在实验的不同阶段,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市场条件。
首先,我们设定了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所有参与者都可以看到所有其他参与者的出价和需求。
接着,我们引入了不完全信息的条件,只有买方可以看到卖方的出价,而卖方无法看到买方的需求。
最后,我们设定了一个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方存在,而买方无法选择其他卖方。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首先,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买方和卖方的出价和需求趋向于接近市场均衡价格,交易量也相对较高。
这表明市场竞争可以促使参与者更加理性和谨慎地做出决策,以达到最优解。
然而,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市场价格和交易量都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性,买方往往会根据卖方的出价做出决策,而卖方则无法准确把握买方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往往偏离均衡价格,交易量也相对较低。
在垄断市场中,卖方拥有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价格和交易量。
买方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只能接受卖方的条件。
结果显示,垄断市场下的价格往往高于均衡价格,交易量相对较低。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市场竞争的结论。
完全竞争市场下,市场价格和交易量趋向于均衡,参与者的决策更加理性和谨慎。
实验经济学综述

实验经济学综述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实验经济学的基础概念、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我们将依次探讨实验经济学的基础、实验方法与技术、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解读与评估、实验应用场景以及实验室与实地实验比较等方面。
1.实验经济学基础实验经济学是一种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方法。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经济学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其理论基础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理论、博弈论和决策理论等。
2.实验方法与技术在实验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等。
问卷调查是通过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
实地实验是将研究对象置于真实的环境中,以观察其行为和反应的一种实验方法。
计算机模拟则是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经济系统的运行,以便分析其性能和行为。
3.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经济学中的设计阶段是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来确定实验方案的过程。
实施阶段则是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
具体来说,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实验对象、实验刺激和实验控制等因素。
实验实施需要确保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并注意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4.实验数据分析在实验经济学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Excel、SPSS、R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5.实验结论解读与评估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估是实验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解读结论时,需要关注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并考虑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外部有效性。
评估结论时,可以从实证角度和规范角度出发,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以修正误差,提高结论的准确性。
6.实验应用场景实验经济学在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实验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实验经济学是何物?让我们开始探究这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
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旨在通过实验检验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以理解经济行为。
尽管经济学家在博弈论和市场设计方面使用实验的概念比较普遍,但实验经济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主要是由于新奥尔良大学经济学教授Vernon Smith的贡献。
实验经济学将实验室中的被试者放到特定情境中,通过对其行为的分析和解释,产生的数据和先前的理论模型进行比对,有机会为研究者提供洞察普遍经济现象的实证支持或阐述。
实验经济学的范围广泛,涉及从物品市场到金融市场的许多领域。
例如,在第一支国家抗疫来临之前的一年里,一些实验经济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了人们在危机时期是否会购买更多的家庭用品。
他们让被试者在购物任务中面对高价格和低质量的选择,以理解消费者在不确定时期的市场行为。
在另一个实验中,被试者面对类似于投资者的选择环境,可以选择在不同风险和收益水平下投资一些现金。
这种实验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的行为和决策。
此外,实验经济学可在社会福利、公共政策等领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人们在公共物品提供中的合作与对抗与实验中的相似性比对,来检验公共经济学中的理论模型。
实验经济学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例如,如何为实验室参与者设计一个正式的议员作用,确保实验是可重复的,以及如何在实验等多元情况下保持一致性。
然而,这些问题已经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使现在的实验经济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研究经济学问题。
但有一些批评者认为实验经济学的局限性非常大。
他们认为,实验室环境是无法复制现实的经济环境的。
例如,公共物品游戏涉及的通常是一小部分人,而现实中的改变通常需要更大的人群或更复杂的情境。
实验经济学也并非没有争议性。
例如,虽然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者已经理解到,由于性别和种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其他学者认为实验经济学的实验样本无法与真实人群的各种差异相提并论。
《实验经济学简介》课件

商品市场实验通常涉及生产者、消费者、中间商等参与者的行为研究,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观察和分 析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水平、交易量等指标的变化,进而解释和预测真实商品市场的运行规律 。
公共政策实验
总结词
公共政策实验是实验经济学在公共政策 制定和评估方面的应用,通过模拟政策 实施的环境和效果,评估政策的可行性 和有效性。
VS
详细描述
公共政策实验通常涉及政策制定者、利益 相关方和公众参与者的行为研究,通过控 制实验条件来观察和分析政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后的效 果指标,如政策覆盖范围、实施成本、社 会效益等,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04 实验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 前景
实验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实验设计难度
实验经济学需要精心设计实验,以模拟真实经济环境,这需要大 量的时间和资源投入。
实地实验
在现实世界中进行的实验,通常涉及真实的 市场和参与者。
公共政策实验
通过模拟政策环境来评估政策效果和影响, 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02 实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设计原理
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的目标和研究问题,确保实验设计有 针对性。
控制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随机抽样
详细描述
例如,研究工资谈判和工资决定因素 ,通过实验模拟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谈 判过程,观察谈判行为和工资决定因 素,分析市场均衡和效率。
商品市场实验案例
总结词
商品市场实验案例主要研究商品市场的价格形成和供需关系,通过实验模拟商品市场的 交易来揭示市场规律。
详细描述
例如,研究商品价格变动和消费者行为,通过实验模拟商品市场的交易过程,观察价格 变动和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市场均衡和效率。
实验经济学实验报告

实验经济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通过模拟市场环境,探究价格歧视、供需关系、市场均衡等经济学原理,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实证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实验基于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包括价格歧视、供需关系、市场均衡等。
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根据消费者需求弹性不同,对同一产品制定不同价格的行为;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求相交的点,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三、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准备实验所需物品,包括实验材料、实验设备等。
2. 实验操作阶段:根据实验指导书或实验程序,逐步完成实验操作。
3. 数据记录阶段: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指标。
4. 数据分析阶段: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5. 总结与反思阶段: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四、数据分析与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1. 在实行价格歧视的市场中,对需求弹性较小的消费者制定较高价格,而对需求弹性较大的消费者制定较低价格。
这有助于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2. 供需关系对市场均衡具有决定性影响。
当市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下降;反之,当需求量大于供应量时,价格上升。
在市场均衡时,供需相等,价格稳定。
3. 引入外部因素如政策干预、技术创新等会影响市场均衡。
例如,政府对某些产品的限价措施会导致市场均衡数量减少。
基于以上发现,我们得出结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歧视是一种常见的营销策略;供需关系是决定市场均衡的关键因素;外部因素会对市场均衡产生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经济学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提高了实证分析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市场经济的动态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偏好逆转(Preference Reversal)
• 实验结果显示:问题一中,被试者的偏好显示出 P ≻ $,但问题二中,被试着愿意为$-bet支付更 多的钱。 • 这一实验最早有Lichtenstein和Slovic(1971) 设计,后来被Grether和Plott(1979)的重复实 验进一步证实。 • 这种选择不一致的情况被称为“偏好逆转” • 偏好逆转现象违背了期望效用理论,也违背了关 于偏好的所有公理(Tversky,Thaler,1990)。
2009
实验经济学 • Smith(1994)将实验经济学定义为:在有显 性或者隐含规则的背景下应用实验方法来 研究人类相互作用的决策行为。 • 实验经济学是在可控制的实验环境下,针 对某一理论或者经济现象,通过控制某些 条件、观察决策者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 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并为政策决 策提供依据。
2009
参考点 • 卡尼曼与特沃斯基的著名实验 • 假定美国正在为预防一种罕见疾病的爆发 做准备,预计这种疾病会使600人死亡。现 在有两种方案,
– X方案:可以救200 人; – Y方案:有三分之一的概率救600人,三分之二 的概率一个也救不了
2009
参考点 • 另一种情况
– X方案:使400人死亡 – Y方案:1/3 的概率无人死亡,2/3的概率600人 全部死亡。
2009
实验经济学的发展
• 五六十年代的实验经济学主要局限在市场理论和 博弈论领域 •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实验方法越来越广泛应用 于公共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诸 多经济领域。 • 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Vernon Smith和 Daniel Kahneman, 标志着实验经济学作为一个 独立的学科已步入主流经济学的舞台。
2009
实验经济学的方法 • 3.行为分析和心理研究
– 一是运用行为理论来完善和改进实验。 – 二是运用行为理论来解释实验结果。
2009
实验经济学四方面的作用 • • • • 1. 检验理论 2.发现新的经验规则 3.制度设计——风洞试验 4.教学手段
2009
个人选择实验Ⅰ
• 第一组
– 赌局A:100%的概率赢得100万 – 赌局B:10%的概率赢得500万,89%的概率赢得100 万元,1%的概率什么都得不到
2009
传统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局限性 • 2. 数据来源 • 传统经济学的三个数据来源:
– 实地数据(field data) – 计算机模拟数据(computer simulations data) – 调查问卷数据(survey data)
2009
实地数据存在的问题 • 产生实地数据的特定历史环境是不能重复 的 • 实地数据产生的环境通常被一系列相互混 淆的外在因素所包围,缺乏可控制性。 • 目前的数据多大为政府、企业目的而搜集, 经济学家在使用时,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 准确性十分困难。
2009
风险理论演变的三个阶段 • 期望值理论(expected value theory)
• 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 •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2009
专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实验经济学
主讲人:佟琼
2009
教材 • 主讲教材:《实验经济学教程》,张耀辉 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07
2009
参考教材
• 1. Camera, Colin, George Loewenstein, Matthew Rabin (2004) “Advances in Behavioral Econom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2. Kagel J. & A. Roth (1995) “The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 Princeton • 3. Gravetter and Forzano (2003)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 4. Experimental Business Research, 2002,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第1章
导论
2009
实验 • 是指在确定的条件下,如实验室中,检验 某种科学结论或者假设的活动 • 实验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经历了较长 的演变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9
实验
• 20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甚至物理学都被 视为不可实验的科学。 • 大约400多年前,以伽利略为代表的开创者在物 理学中建立了可控条件下进行科学的方法。 • 随后,实验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也逐步展开 • 19世纪孟德尔、巴斯德等生物学家在生物学研究 中引入了实验技术 • 20世纪,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心理学已经体现 出明显实验特征
2009
传统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局限性
假设Ⅰ 制度、环境(约束条件) 假设Ⅱ 行为(追求目标函数最大化) 数 学 推 导
从自然市场中收集数据
检 验
理论结果
2009
传统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局限性 • 1.行为假设
– 实验经济学家Rubinstein(2001)曾指出,经济 理论模型建立在经济学家的直觉上,经济学家 靠直觉来判断人们是如何推理的。
2009
学时安排
• • • • • • • • 导论 市场的供求,征税对均衡的影响 掠夺与容纳定价实验 囚徒困境和协调博弈实验 拍卖实验 外部性实验和搭便车实验 自愿贡献实验 学生实验设计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009
专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2009
实验经济学的方法 • 经济理论的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一样包 含实验设计、选择实验设备和实验步骤、 分析数据以及报告结果等环节。 • 由于实验对象是社会中的人,需要验证的 是行为命题,因此实验经济学运用的方法 有别于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有:
2009
实验经济学的方法
• 1.模拟和仿真
– 查尔斯· 普洛特认为:“实验室建立的经济与现实经济 相比可能特别简单,但是却一样地真实。真实的人被 真实的金钱所驱动,因为真实的天赋和真实的局限, 作出真实的决策和真实的错误,并为其行为后果而真 实地悲喜”。 – 弗农· 史密斯采用只有三个网络节点的模型来模拟电力 系统,其实验结果基本上能反映现实电力系统运行中 发电企业和电力交易商的行为类型和特征
2009
参考点(reference point) • 是消费者作出决策时所处的状态。 • 损失和获得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 • 参考点不同,决策不同
2009
参考点 • 某公司面临两个投资决策:
– 方案A:肯定盈利200万; – 方案B:50%的概率盈利300万,50%的可能 盈利100万。
• 当公司的赢利目标定为100万时 • 当公司的赢利目标定为300万时
2009
考核方法
• 1.考勤、讨论和平时成绩 (40%)
• 考勤 (10%) • 讨论 (10%) • 平时成绩,以课堂实验完成情况数量而定(20%)
• 2.小组为单位的实验设计书 • 4.注意:
(60%)
• 凡上课无故未到次数占总点名次数1/3,将取消考试资格。 • 凡不参加大作业的同学将取消考试成绩
2009
个人选择实验Ⅱ
• 假设有两种彩票进行选择,
–彩票A:赢得4美元的概率是99%,一无所获的概率为1 %。(P-bet,机会赌局) –彩票B:赢得16美元的概率为33%,一无所获的概率为 67%。($-bet,金钱赌局)
• 问题1:如果让你购买,你愿意选择哪一种? • 问题2:彩票最值得买,或者说哪张有最高的保留 价格或最高的出售价格 ?
2009
实验经济学的兴起
• 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的产业经济学家张伯伦 (Chamberlain)首先在课堂上进行进行经济学实 验,检验竞争性市场均衡,却得出了否定的结论。 • 几年之后,弗农· 史密斯(Vernon Smith)在普 渡大学十一个班级进行了长达六年的实验,验证 了竞争均衡理论。 • 他据此实验所撰写的论文《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 研究》在1962年的《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标 志着实验经济学的诞生。
2009
计算机模拟数据 • 是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方法,模拟经济 行为主体进行决策。 • 更准确地说只能是一种理论结果,而不是 实证结果。
2009
调查问卷数据 • 除非回答问题与经济动机有关,否则难以 反映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
2009
传统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局限性 • Smith认为,以往经济学理论都是没有经过 实验的理论,大部分理论可以适当地称为 “教士的理论”,它被接受或拒绝的基础 是权威、习惯,或对于假设的看法,而不 是基于概括一个可以重演的严格证明或证 伪的过程。
2009
另一个例子:萨勒提出的问题
• 假设你得了一种病,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低于 美国年均车祸的死亡率)会突然死亡,现在有一 种药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零,那么 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种药呢? • 假定你身体很健康,如果说现在医药公司想找一 些人测试他们新研制的一种药品,这种药服用后 会使你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突然死亡,那么你要 求医药公司花多少钱来补偿你呢?
2009
个人选择实验Ⅲ • 第一组
– A: 肯定赢1000 – B: 50%的概率赢2000,50%什么也得不到
• 第二组
– C: 肯定损失1000 – D: 50%的概率损失2000,50%不损失
2009
前景理论 •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 家卡尼曼( Kahneman )提出 • 人在面临获得(gain)时,是风险厌恶的;而 在面对损失(loss)时,是风险偏好的。这就 是卡尼曼“前景理论”的两大“定律”之 一。 • “前景理论”的另一重要“定律”是:人 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 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