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地铁车辆基础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知识点总结

城轨复习资料1.城轨类型:地铁,轻轨,独轨,有轨电车,磁悬浮,市郊铁路2.产生思想:地铁的产生源于将列车引入城市中心的思想。
1843年,英国人皮尔逊提出了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
1863-1-10,世界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蒸汽机车牵引。
1890-12-18,伦敦建成首条电力机车牵引线路,首次采用盾构法施工。
3.地铁与轻轨的区别:划分两者的依据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
4.车站功能:1.置的场所;5.车站类型:按车站站台形式分(1)岛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之间,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岛式站台。
岛式站台的优点:车方向比较方便;车站结构紧凑;设备利用率高,一般设于客流量较大的车站。
岛式站台缺点: 车站两端产生喇叭口,运行的状态差;改扩建困难。
(2)侧式站台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两侧,这种站台布置形式称为侧式站台。
侧式站台优点: 造价低,改建容易。
侧式站台缺点:站台面积利用率低,站台空间不及岛式站台宽阔。
侧式站台多用于两个方向客流量较均匀的车站。
(3)混合式站台将岛式站台和侧式站台同设在一个车站内,具有这种站台形式的车站称为混合式站台(4)按其在线路中的位置和担负的运营功能分:(1)端点站(2)中间站(3)换乘站(4)大型换乘中心站6.标识系统:城轨车站标识系统是为了让人们在城轨交通中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而将各种类型的标识按一定关系组织、以“导航”为目的视觉信息系统。
(标识系统组成): 1. 确认标识:用以标明某设施或场所的标识。
2. 导向标识:用以向乘客提供某设施或场所方向指示的标识。
3. 综合信息标识:用以表达乘客需要了解的与轨道交通系统相关信息的标识。
4. 安全标识:提示乘客注意相应警告、禁止的信息,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的标识类别。
7.城轨徽标:“地铁”在全球大多数国家中都叫做“metro”,所以地铁标志多数和“metro”中的“m”有关,大多以字母“M”和地铁横切面为原型来设计。
8. 进站乘客行为方式分类:(1)自主行为:对环境熟悉的乘客,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程序活动,当导向标识发生变更的时候,他们有可能注意不到,继续按自己的程序活动。
地铁车辆的基本组成及原理

1.城轨车辆类型
依据是所选用列车的规格。按照国际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可 分为A、B、C三种型号,分别对应3米、2.8米、2.6米的列车宽度。
凡是选用A型或B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地铁,采用5~8节编 组列车。
选用C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轻轨(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除 外),采用2~4节编组列车,列车的车型和编组决定了车轴重量 和站台长度。
63
抗侧滚装置
地铁车辆还在车体和转向架之间设置抗侧滚装 置,每个转向架设有一套抗侧滚装置。
其功能是限制车体由于通过曲线时的离心力或 侧向风产生的侧滚运动,严格控制车体相对于 转向架构架的侧滚,使车辆运行在包络线的允 许范围内,提高车辆的倾覆安全性。
64
65
电气牵引系统
66
67
受流装置
城轨车辆受流装置分为受电弓和集电靴两种;
68
受电弓与集电靴的技术参数比较
69
70
71
电气辅助系统
72
辅助系统包括逆变器及充电机箱(低压电源)、辅助高 压箱、扩展供电箱、接地开关箱等设备。
辅助逆变器是将母线DC1500V网压逆变成三相AC380V的 电压输出的设备,提供地铁列车上的AC220V用电设备及 AC380V用电设备使用。
噪音,衰减垂向振动 二系悬挂系统须保证车辆的平稳性、舒适性和曲线通
过能力,减小车辆的横向振动和垂向振动 两系悬挂系统的综合匹配,必须确保车辆运行平稳,
减小车辆运行中的振动,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曲线通 过能力
58
59
一系悬挂及轴箱
60
二系悬挂
61
62
牵引装置
牵引装置负责 车体和转向架 之间的纵向作 用力的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基础

04
能指出世界不同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 特点。
第一章 1.1 城轨交通的基本概念 1.2 城轨交通历史发展概述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
1、城市轨道交通概念与特点
定义
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 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
优点:①运量大;②速度快;
1.2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历史发展概述
(3)世界各国城轨交通发展的现状与特色
1)俄罗斯的莫斯科地铁。
莫斯科地铁
1.2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历史发展概述
(3)世界各国城轨交通发展的现状与特色
1)俄罗斯的莫斯科地铁。
莫斯科--基辅站
1.2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历史发展概述
(3)世界各国城轨交通发展的现状与特色
成本低、 车身矮、 噪声低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
3、各种城市轨道交通形势的基本概念
(8)自动导向交通系统
系统中利用导轨导向、自动控制运行的新型轨道 交通系统。
自动化 程度高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 4、各个城市轨道交通形式的技术特征
1.2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历史发展概述
1、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与发展
收心!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
目
1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历史
录
2
城轨交通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3
城轨交通系统构成——轨道、 车站与车站设备、 车辆与车辆段、 供电与牵引、 信号与通信系统、 安全防护管理、 客运组织管理、 行车调度
学习目标
01
能复述城轨交通的定义,了解城轨交通特点。
02 03
能描述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和特征, 并能有效区分。
城轨交通概论讲义1-9章

城轨交通概论讲义1-9章城轨交通概论绪论⼀、城市轨道交通的意义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能改善和缓解城市⼈们出⾏的交通压⼒,还能减少城市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引领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轨道交通⼀般出于以下⽬的:●解决城市⾯临的交通现状。
●引领城市规划,以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满⾜⼈们出⾏的舒适要求。
●节约资源,减少能源。
●拉动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
●战备防空、突发事件的避难场所。
●城市公共轨道交通⼀般包括:●地铁、轻铁、⾼架铁路、市郊铁路。
⼆、城市中轨道交通的特点1.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交通相⽐有以下特点:●安全●快捷●准时●舒适●运量⼤●⽆污染(或少污染):●占地少2. 城市轨道交通的局限性●建设投资⼤,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线路建成后不易调整●运营成本⾼、经济效益有限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设备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由许多设备系统所组成,不同的设备系统完成着轨道交通的不同功能。
地铁设备系统:⼀般分为车辆(RST)及车辆段设备(WSH);供电设备(⼜分为交流⾼中压(HMV)、牵引供电(TPS)、接触⽹(OCS)、电⼒监控(SCA)设备);线路(轨道)设备;通信(TEL)、信号(SIG)设备;车站设备:包括监控(BAS),防灾报警(FAS),⽓体灭⽕系统(GFS),环控系统(ECS),电、扶梯(ESC),屏蔽门(PSD),⾃动售检票系统(AFC)等。
五、部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简介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条地铁路,轨道交通的发展是⾮常迅速的,⾄今全世界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140多座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
1965年开始,在我国北京率先建设第⼀条地铁线路。
第⼀章地铁线路及设施概述第⼀节概述地铁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分为正线、辅助线、车场线等。
地下铁道的线路在城市中⼼地区宜设在地下,在其他地区,条件许可时可设在⾼架桥或地⾯上。
地铁正线载客运营线路,设计为双线且列车单向右侧⾏车。
由于⾏车速度⾼、密度⼤,对线路标准要求⾼,要求以60kg/m以上类型钢轨铺设。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单元3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13
7.地板面高度 这是指车辆地板面与钢轨顶面之间的距离。地板面高度与车钩高 一样,指新造或修竣后空车的数值。
14
任务二
城市轨道车Leabharlann 车体及车门【任务目标】1.掌握车体制造材料的种类。
2.掌握车体的结构特点。 3.掌握车门的结构及常见故障。
【任务分析】
重点:车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和车门的结构。 难点:根据车门的结构特点分析查找故障。
8
一、车辆性能参数 1.自重、载重、容积 自重指车辆整备状态下的本身结构及设备组成的全部质量,载重 指正常情况下车辆允许的最大装载质量,均以吨(t)为单位。容积以 m为单位。 2.构造速度 这是指车辆设计时按照安全及结构强度等条件所决定的车辆最高 行驶速度。车辆实际运行速度一般不允许超过构造速度。 3.轴重 这是指按车轴形式及在某个运行速度范围内,车轴允许负担(包 括轮对自身的质量)的最大质量。轴重的选择与线路、桥梁及车辆走 行部的设计有关。
3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根据各城市的运输环境及要求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其运行形式来分,常见的有钢轮钢轨式车辆、独轨车辆、直线电机 车辆、磁悬浮车辆。常规钢轮钢轨制式车辆技术成熟可靠,应用最为广 泛;直线电机车辆和磁悬浮车辆属于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具有较好 发展前景。此外,城市轨道车辆还有独轨车辆,独轨车辆又分为悬挂式 独轨和跨座式独轨,其运行特点为载客量少、运行速度慢及线路短。
3
9
4.通过最小曲线半径 这是指配用某种形式转向架的车辆在站场或厂、段内调车时所能 安全通过的最小曲线半径。当车辆在此曲线区段上行驶时不得出现脱
轨、倾覆等危及行车安全的事故,也不允许转向架与车体底架或车下其 他悬挂物相碰撞。
5.轴配臵或轴列式 这是指用数字或字母表示车辆走行部结构特点的方式。例如4轴 动车,两台动力转向架,则轴配臵记为B—B;6轴单铰轻轨车辆的两端 为动力转向架,中间为非动力铰接转向架,其轴配臵记为B—2—B。
城轨轨道车辆知识点总结

1.分类一:地铁(用A或B型车,5-8节编组列车);轻轨(用C 型车,2-4节编组列车);地面轨道交通;磁浮轨道交通2.分类二:胶轮——高强度混凝土梁为单轨;钢轮——钢轨;磁浮轨道3.车型:A型车长22m宽3m;B型车长19m宽2.8m;C型车长19m宽2.6m。
4.轨距1435mm,轮对内侧距1353±3mm,轮辐宽度为135mm。
5.在平直轨道与圆曲线轨道之间应该有缓和曲线(当曲线半径小于2000m时用),缓和曲线的曲率半径和外轨超高都在逐渐变化。
6.地铁车辆与大铁路车辆的通风、空调不一样且没有厕所,并且采用整体承载结构,材料为不锈钢或中空铝型材或整体浇注7.制动作用:使列车减速或让停止的列车不溜逸,一般采用电空联合制动,有粘着制动【踏面制动,盘型制动(包括轮盘制动和轴盘制动),动力制动(包括电阻制动和再生制动)】和非粘着制动【磁轨制动,线性涡流制动,减速伞】8.车端链接装置:车钩(目前我国地铁车辆普遍用密接式车钩,属于刚性自动车钩,钩舌中心线距轨面高度为880±10mm)、缓冲器、风挡9. 转向架中心距一般为12.6m,固定轴为2.2m,最高运行速度低(一般为80km/h),轴重小(小于14t,B型车一般为13t),无摇枕转向架结构。
车辆定距指前后转向架中心线距离一般小于20m,转向架固定轴距指同一转向架中前后轴中心线的距离一般小于2m,新造客车转向架定距为2.5m。
10. 限界:机车车辆最大结构限界、动态限界、建筑限界。
11.重型轨道(正线主流)特点:最高限速120km/h,轨重60kg/m,轨枕(混凝土)1760根/m,或木枕1840根/m。
次重型:限速120km/h,轨重50kg/m,轨枕(混凝土)1760—1680根/m,或木枕1840—1760根/m。
木枕三个档1840、1760、1680,混凝土轨枕四个档1840、1760、1680、1600,曲线半径小于600m时再加80。
单元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知识

2.8
2.6
3.8/3.6
3.7/3.25
3.8
3.8
3.7
3.9~5.6
1.1 15.7 2.2~2.5
2.10~2.15
0.95
12.6
11
7道车辆的基本知识
序 号
项目名称
8
车轮直径(mm)
9
车门数(每侧)(个)
10
车门宽度(m)
11
车门高度(m)
第一章 城市轨道车辆的基本知识
企业名称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 限公司(定点企业) http://www.crrcgc.c c/ckgf
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 司(定点企业)
企业简介
前身长春客车厂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重点 建设项目之一。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公司已经成 长为我国最大的铁路客车、动车组和城轨客车研发、 制造和出口基地。自主研制生产了国内第一辆地铁车 、第一辆25型车、第一辆单轨车、第一辆磁悬浮列车 和第一列动车组。
(4)高速发展阶段(1970年-至今):世界各国城市化易导致人口集中,这 要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以适应日益增加的客流运输,而各种技术的发 展也为轨道交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 城市轨道车辆的基本知识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在上世纪60年代起步,根据所采 用的电气牵引系统的不同,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发展历经 凸轮调阻车、斩波调压车和调频调压车3个阶段; 前2个阶段均采用直流电机,而第3阶段采用交流电机。
课题二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类型和组成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类型
1、按照车体的宽度分类 A:3.0m B:2.8m C:2.6m
通常,高运量—单向运能5-7万人次/h选择A型车, 大运量—单向运能3-5万人次/h选择B型或A型车;中 运量—单向运能1-3 万人次/h选择C型或B型车。
城轨车辆考试知识点

城轨车辆考试知识点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城轨车辆的安全性和操作要求至关重要。
无论是从事城轨车辆驾驶工作的人员,还是对城轨车辆有一定了解的人群,都应该了解城轨车辆考试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城轨车辆考试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城轨车辆的相关内容。
1. 城轨车辆类型:城轨车辆可以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城轨车辆在结构和运行方面有一些差异,因此在考试中需要了解各种类型的城轨车辆特点和操作要求。
2. 车辆安全技术:城轨车辆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城轨车辆驾驶人员需要了解各种安全技术。
这包括应急制动系统、紧急停车按钮、火灾报警系统等车辆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求。
3. 车辆行驶规则:城轨车辆的行驶规则对保证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驾驶人员需要了解城轨车辆的速度限制、信号灯的含义、到站提示和发车提示等规则要求。
此外,驾驶人员还需要注意行车过程中的交通信号、道路标志和标线,确保行驶符合交通规则。
4. 车辆紧急情况处理:城轨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紧急情况,如乘客突发疾病、车辆故障等。
驾驶人员需要了解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包括及时报警、处理乘客疏散等应急措施。
5. 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城轨车辆的安全运营需要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
驾驶人员需要了解车辆的日常检查项目,如车辆的外观、底盘和悬挂系统等检查。
此外,驾驶人员还需要了解车辆的维护要求,如定期更换油液、检查制动系统等。
6. 应急处置技能:在城轨车辆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置技能。
例如,当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驾驶人员需要冷静并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如及时发出停车信号、联系运行控制中心等。
7. 安全意识和责任心:驾驶城轨车辆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驾驶人员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车辆操作要求,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
此外,驾驶人员还应具备团队意识,并积极与其他工作人员合作,共同维护城轨车辆的安全运营。
总结:城轨车辆考试知识点涵盖了车辆类型、安全技术、行驶规则、紧急情况处理、日常检查和维护、应急处置技能以及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电弓最大工作高度
受流器端部车体横向中 心距离 受流器中心距走行轨面 工作高度 2012-5-10
1473 140
1440 256
注: 地铁客车车种 一般按功能分动车、拖车、控制车等。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3
A、B车型图片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4
车辆基本术语
车辆纵向——车辆位于平直线路时,沿车辆前后的连接牵引方向。 车辆横向——与车辆纵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 车端——车辆上,沿车辆纵向的前后两端部分。 一位端——车辆上,装手制动机的或制动缸活塞杆伸出的一端。(当 ( 上述含义不适用时,由设计部门自行规定。) 上述含义不适用时,由设计部门自行规定。) 二位端——车辆上,与一位端相反的另一端。 一位侧——观察者位于一位端,面向车辆站立时,观察者左边的车辆 一侧。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6
地板面高度——空车时,底架地板(或木地板)上至 轨面的垂直距离(不包括木地板覆盖物,例如:地板布、 地毯等的厚度)。 车辆定距——车体支承在两走行部之间的距离(带转 向架的车辆,车辆定距又叫“转向架中心距”)。 构造速度——安全及结构强度等条件限定的,能够以 该速度持续稳定运行的最高行驶速度。 定员——每辆车上规定容纳乘客的人数。
2012-5-10 13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转向架
每辆车有两台两轴转向架,在动车转向架的每根轴 上由一台交流牵引电动机驱动。 转向架型式:无摇枕转向架。 承载方式:中心牵引装置和空气弹簧。 构架型式:钢板焊接结构,H型构架。 轴箱型式:迷宫式轴箱,滚柱轴承。 车轮型式:整体辗钢轮,LM型磨耗型踏面。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12
车体的强度
车体强度执行的标准: 车体强度执行的标准,取决于标书中用户的需求。例如: ——200km/h动车组,车体强度按UIC 566和EN 12663标准进行设计 (其中气密强度按±600Pa与垂直载荷合成考虑)。 车体承载结构包括底架、侧墙、车顶、端墙以及司机室结构。 ——25G、25T型客车技术规范中规定:车辆强度应符合TB1335的 要求。 ——地铁客车,从1996年伊朗地铁车开始,车辆强度按EN 12663中 Ⅲ型车的要求,按JIS E 7105的规定进行强度试验。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28
二、主要部件 (1)车体结构; (2)车体内装; (3)转向架(动车和拖车); (4)传动装置 (5)基础制动装置; (6)制动控制装置 (7)防滑装置; (8)客室侧门; (8.1)车门驱动装置; (8.2)车门控制单元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29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14
转向架组成
转
1. 架
向 架 组 成
4. 5. 牵引、传动装置(动力转向架) 2. 3.
2012-5-10
组
15
图片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16
制动装置
制动
制
制动
动
制动
系 统
制动
2012-5-10
17
制动机原理图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25
司机室
列车司机室主要由列车控制柜、列车电子柜、左右 侧屏、司机台、逃生装置、司机座椅以及其它内饰 等组成。其中司机台是司机操纵和控制列车的平台。
图片
2012-5-10 26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司机室图片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27
列车主要系统和主要部件分类清单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18
车钩缓冲装置
全自动车钩;
车 钩 种
自动车钩;
类
;
2012-5-10
19
车钩图片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20
全自动车钩
特点:
自动机械连接; 自动气路连接; 自动电路连接; 可在司机室操作,自动气动解钩; 设有可复原能量吸收装置(缓冲器) 对中装置 为吸收能量设可压溃筒体。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7
车头图片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8
车辆内部图片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9
车辆组成
车 体
车
走行部分(转向架)
辆 组 成
车 部
2012-5-10
部
组
10
车体
车体结构: 车体结构: 车体是车辆运输的载体,是轨道车辆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无论普通客车,还是地铁、轻轨、磁浮、低地板、电动车 组,车体都可以分为车顶、侧墙、端墙和底架4个部分。 车体的作用: 车体的作用: 车体,要承受各种静载荷、动载荷、振动,满足构造速 度运行的要求,保证车辆运输的安全。除此之外,还要 满足密封、减振、隔热、防火性能要求,考虑在各种条 件下的架车、起吊、高空作业安全、救援、调车、连挂、 多车编组回送、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措施。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11
车体材料
车体用主要结构材料 : 有三种:碳钢、不锈钢和铝合金。 已生产车型: 碳钢车体:25G、25T、25K、伊朗双客、伊朗地铁、北 京地铁13号线; 不锈钢车体:北京地铁5号线、10号线、2号线、沈阳地 铁1号线; 铝合金车体:200KM、300KM、深圳地铁1号线、北京 机场线、天津地铁、重庆单轨。
一、主要系统 (1)主电路系统; (2)辅助电路系统; (3)有接点控制电路系统; (4)无接点控制电路系统(电子控制/微机控制); (5)列车自动运行控制系统(ATC与车辆的控制接口); (6)列车状态检测、故障诊断、信息显示系统; (7)通信系统; (8)旅客信息系统(包括列车安防系统); (9)空气管路及制动系统;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23
客室内部设置
包括以下内容:
地板 座椅 墙板(端墙、侧墙) 顶板(中顶板、侧顶板) 、格栅、扶手 贯通道 风道 灯具 门、窗 客室内设备小件(灭火器、安全锤、紧急解锁、广播系统)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24
客室内饰图片
2012-5-10
(9)受电弓; (10)制动电阻; (11)辅助逆变器 (12)牵引电机; (13)牵引逆变器; (13.1)控制单元 (13.2)门极驱动单元 (14)微机控制装置; (14.1)各控制插件或独立控制单元 (15)空调装置; (15.1)制冷单元 (15.2)控制单元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30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5
二位侧——车辆上,与一位侧相反的另一侧。
车辆长度(车辆全长)——车辆不受纵向外力影响时, 车辆两端钩舌内侧面的距离。 车体长度——车辆两外端端板(非压筋处)外表面间的 水平距离。 车体宽度——车体两侧墙板(非压筋处)外表面间的水 平距离。
2012-5-10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21
半自动车钩
特点:
自动机械连挂; 自动气路连挂; 电路连挂; 应能在车站、车场以手动(气动)解钩; 通过弹性缓冲器实现能量吸收功能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22
半永久车钩
特点:
车与车连接的牵引杆,不具备自动机械解钩功能; 设有人工气路连挂; 设有人工电路连挂; 解钩作业需在车辆段内进行,采用非气动方法; 通过弹性缓冲器实现可复原能量吸收功能; 如有必要,在A和B车2位端设可压溃筒体实现能量 吸收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2
地铁客车车型和基本参数表
B型 车型 参数 上部受流 计算车辆长度 车辆最大宽度 车辆高度 车辆定距 转向架固定轴距 地板面距走行轨面高度 受电弓落弓高度 22100 3000 3800 15700 2500 1130 3810 5410 下部受流 19000 2800 3800 12600 2300(2200) 1100 3810 5410 A型 B1型 B2
城轨车辆培训
许 兴 强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1
(一)城轨车辆简介
城轨车辆种类分为:
地铁、轻轨、单轨(跨座式、悬挂式)、有轨电车、 磁浮列车等。根据国产和进口车型,规定了A、B两种 车型,A型车参数来自上海地铁1、2号线和广州地铁1 号线等先进的大型地铁车 ,B型车参数来自我公司提供 的资料 。 A、B两种车型的区别是:
(16)高速断路器; (17)车钩及缓冲器; (18)贯通道; (19)蓄电池充电器; (20)空气压缩机; (21)司机控制器; (22)旅客信息控制装置。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31
谢 谢!
2012-5-10
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处技术组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