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本科学家对应内容(按课本顺序)

合集下载

附录四: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

附录四: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

附录四: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kx)弹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2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

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

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

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基本物理学史实死记硬背不是高考倡导的方向,但对于物理学史上的一些重要史实,近年高考均有涉及。

下面罗列的是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物理史实,同学们应对照课本了解相关的内容。

1.亚里士多德(国: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胡克(英国: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3.伽利略(意大利: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 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

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首先研究了惯性运动(理想斜面实验和落体运动的规律,做了理想斜面实验和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开创物理学研究的新纪元。

伽利略研制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①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②伽利略的通过斜面理想实验和牛顿逻辑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③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周期只与摆的长度有关,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摆钟。

4.牛顿(英国: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认为光是一种粒子;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光的微粒说。

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5.哥白尼(波兰:《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创立者。

6.开普勒(丹麦:根据第谷·布拉赫观察的大量数据,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高中物理中主要科学家及有关事迹

高中物理中主要科学家及有关事迹

高中物理中主要科学家及相关事迹1.牛顿:(1)成立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2)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成立了万有引力定律(3)第一发现并达成了“光的色散”实验,提出了光的微粒说2.卡文迪许用扭秤测定了万有引力恒量G3.焦耳第一测定了热功当量J=焦/卡4.玻意耳用实验得出了气体等温变化规律PV=C5.查理用实验得出了气体等容变化规律P/T=C6.盖吕萨克用实验得出了气体等压变化规律V/T=C7.库仑扭秤测得了静电力恒量K=9*10^9N*m^2/c^28.麦克斯韦(1)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2)他最早预知电磁波的存在,提出了光的电磁说(3)成立了电磁波谱(按波长由长到短摆列)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X射线),r射线9.赫兹(1)初次用实考证明电磁波的存在(2)第一用实验发现光电效应现象10.惠更斯提出光的颠簸说:光是某种振动产生的波11.爱因斯坦(1)总结了光电效应的四大规律,成立了光子说(2)成立了光电效应方程(3)成立了质能方程12.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13.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质量及电子电量,确立了电子的荷质比14.卢瑟福(1)提出了原子核式构造学说(利用了a粒子散射实验)(2)利用a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3)预知了种子的存在15.贝克勒尔第一发现天然放射现象16.查德威克利用a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17.波尔为认识释源自觉光现象,提出了四点假定(1)原子的能级看法(2)定态理论(3)电子轨道量子化(4)能级跃迁18.普朗克提出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能辐射能量,且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并测出了一个恒量称为普朗克恒量,后被爱因斯坦用于光电效应方程中19.托里拆利第一测定了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强20.马德堡半球实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21.亚里士多德说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22.伽利略第一否认了亚里士多德的看法(理想斜面实验)。

高中物理教材里出现的人名及贡献

高中物理教材里出现的人名及贡献

高中物理教材里出现的人名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①发现摆的等时性②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质量无关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试验将是言语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④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历史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经典题目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历史实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利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行下去。

对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使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

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经典题目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 J=4.2 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 e 。

高中物理涉及科学家及其成就

高中物理涉及科学家及其成就

高中物理涉及科学家及其成就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

发现摆震动的等时性;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高中教科书中的物理科学家及其贡献

高中教科书中的物理科学家及其贡献

高中教科书中的物理科学家及其贡献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①错误的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些.②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伽利略:①对落体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②伽利略将实验与逻辑思维相了解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开辟了一条科学研究之路(利用光滑铜球沿倾斜直槽滑下,斜面倾角逐渐增大,s∝t2仍然成立,只是s/t2的比值增大了,由此推到倾角为90º转为自由落体运动).③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推出——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④伽利略的针和单摆实验——再一次体现了实验与逻辑思维相了解的科学研究思想.同时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英国科学家胡克:提出胡克定律.4.牛顿:①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②牛顿是17世纪光的微粒说的代表——光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的介质中一定的速度传播.③万有引力定律.5.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球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6.荷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7.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三定律).8.经典物理学体系的科学家及主要成绩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发展了观察实验、科学思维逻辑思维与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惯性定律、落体定律和力学相对性原理,奠定了力学基础.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完整地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全面细致地解决了完全弹性碰撞问题.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三定律).牛顿: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了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从此物理学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9.汤姆生:①汤姆生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电子②提出原子的果冻布丁模型10.法拉第:①提出分别用电场线、磁感线来描述电场和磁场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1.富兰克林:①第一个提出了电荷守恒的思想②把天电与地电统一在了一起③发明了避雷针12.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元电荷电量13.库仑定律:提出了库仑定律(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并通过库仑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1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15.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可以产生磁场).注意:以上为理科基础班的同学必须掌握的(可结合教科书阅读一下相关的知识内容)16.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①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提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②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阵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是新的波阵面)③提出了光的波动说17.麦克斯韦(电磁学领域中的牛顿):①提出了电磁场理论②预言有电磁波存在③光是一种电磁波④1859年,麦克斯韦就从理论上导出了气体分子按速率分布的规律,60年后麦克斯韦的理论研究成果第一次得到实验证实.18.赫兹:赫兹在麦克斯韦预言有电磁波存在的20年后,在实验室里捕捉到了电磁波,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19.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测量出光对被照射的物体有压力.20.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了红外线21.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了紫外线22.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23.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24.爱因斯坦:①质能方程E=mc2②20世纪初受普朗克量子说的启发,提出光子说,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③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25.玻尔兹曼:在麦克斯韦的基础上,得出了气体分子按能量的分布规律.26.物理学家劳埃:利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研究,证实晶体内部粒子有规则排列的假设是正确的.27.德国物理学家莱曼:发现固体向液体转化的中间态液体具有和晶体相似的性质,称为液晶.28.英国科学家玻意耳和法国科学家马略特:各自通过实验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的等温变化规律.29.法国物理学家查理:通过实验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的等容变化规律.30.法国物理学家盖•吕萨克通过实验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的等压变化规律.31.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最早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或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32.英国物理学开尔文: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33.卢瑟福:①发现了质子(粒子轰击氮14产生质子和氧17)②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结论(推翻了汤姆生的原子枣糕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34.查德威克(卢瑟福的学生):发现了中子(粒子轰击铍9产生中子和碳12)35.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线现象(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36.玻尔:提出了原子理论37.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物理学对黑体辐射现象解释上的困难,,提出了大胆的假说——物体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是一个“能量子”.这个假说不仅解决了黑体辐射的理论上的困难,还奠定了量子论的基础.38.美国物理学康普顿:发现了康普顿效应——X射线在照射物体时,散射出来的X射线的波长变长.39.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的理论——任何一个实物粒子都和一个波相对应.40.氢原子光谱:氢原子发光产生的光谱是氢原子光谱.①莱蔓系(在紫外区):氢原子从n=2,3,4,…等能级向n=1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属于莱蔓系.②巴耳末系(n=2的能级跃迁,③帕邢系(谱属于帕邢系.④布喇开系(谱属于布喇开系.⑤普丰德系(谱属于普丰德系.(可结合教科书阅读一下相关的知识内容)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中物理课本中出现过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高中物理课本中出现过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高中物理课本中出现过哪些科学家的名字学习过高中物理的人都知道,其中提到过很多科学家。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查阅,我对对这课本中出现过的科学家人名进行了整理。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自由落体运动,1638年《两种新科学的对话》1P39。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直运动下去,1P45。

亚里士多德(前384-32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才会运动下去。

1P45牛顿(1643-1727)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万有引力定律,1P45。

第谷(丹)(1546-1601)行星观测,1P103。

开普勒(1571-1630)开普勒三定律。

笛卡儿(法)(1596-1605)1P104。

胡克、哈雷卡文迪许(英)(1731-1810)卡文迪许扭秤→引力常数,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麦哲伦,麦哲伦云焦耳、瓦特、赫兹加加林(前苏联)1961年4月,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胡克,胡克定律,2P22。

惠更斯(荷)(1629-1695)T=2π(l/g)(1/2次方)。

多普勒(奥)(1803-1853)多普勒效应,2P6。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万物-微粒,2P69。

葛宾尼、罗雷尔,1982年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1986年获诺贝尔物理奖,2P69。

阿伏加德罗,阿伏加德罗常数,2P70。

布朗(英)(1773-1858)1827年,布朗运动。

伯努力,伯努力方程,2P105。

库仑,库仑扭秤实验,2P120年,库仑定律。

昂尼斯(1853-1926)1911年,超导现象。

奥斯特(丹)(1777-1851)1820年,电流能产生磁场。

富兰克林,1751年,莱顿瓶放电,针被磁化。

安培(1775-183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2P173。

洛伦兹(1853-1928)提出运动电荷产生磁场,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2P178。

阿斯顿,汤姆生学生,设计质普仪,2P181。

劳伦斯(美),1932年发明回旋加速器。

法拉第(英)(1791-1867)物理、化学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高中物理史主要人物及其简介

高中物理史主要人物及其简介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

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69
卢瑟福预言原子核内存在着质量跟质子差不多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称之为中子,
后来他的学生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
P69
P56
1971年,苏联发射了“礼炮1号”空间站
P56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是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P56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全面细致地解决了完全弹性碰撞问题
P100
选修3-1
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泰斯勒发现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体
P76
牛顿总结出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P77
P89
P64
必修二
内容
页码
公元前31年,我国西汉时期就应用平向水轮通过滑轮和皮带推动风箱,用于炼铁炉的鼓风
P27
1782年,瓦特研制成功了具有连杆、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双向蒸汽机
P27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大胆提出了“日心说”,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序幕
P46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火星在做椭圆运动
P47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数G
P49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进入了航天时代
P56
1961年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带着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环绕地球一周
P56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
弗雷德里克莱因斯检测到中微子
P11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假说
P25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假说,可以解释光电效应
P25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P25
康普顿效应证明了爱恩斯坦光子假说的正确性,证明了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P35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P48
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里发现了阴极射线
P9
1905年,爱因斯坦才从理论上解释了布朗运动(要理解其实质)
P9
英国科学家玻意耳和法国科学家马略特各自通过实验,得出玻意耳定律
P48
最早提出并沿用至今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是1850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的
P74
选修3-5
最早发现有关碰撞问题研究成果的是布拉格大校长,
P2
物理学家教授马尔西伦恩,在他的论文中叙述了弹性碰撞的规律,他的结果是正确的,只是没有给出证明
高中物理课本科学家对应内容
必修一
内容
页码
伽利略对落体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
P26
英国物理学家胡克总结出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弱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X成正比:F=kX
P50
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力是等效的
P56
伽得略的理想实验可以推断出: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阿斯顿发明质谱仪
P91
1903年劳伦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P91
选修3-2
1822年法拉第在日记里记下了“由电产生磁,由磁产生电”的设想
P3
1831年法拉第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了整个实验情况,并把这种现象正式命名为“电磁感应”
P3
选修3-3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水中悬浮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这就是布朗运动
P48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他的助手进行了 粒子散射实验
P52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原子能级表达式
P61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享利贝克勒发现佩和含佩的矿物都能发出看不见的射线
P68
玛丽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很强的新元素钋和镭
P68
1919年,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了质子
P2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从实验中总结出库仑定律
P6
法拉第提出用电场线的方法来表示电场
P12
1958美国杰克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
P63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产生磁场
P73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P73
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于1895年发表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P85
P5
瓦利斯,陈述了非弹性碰撞的一些基本规律后,更进一步地论述了弹性和非弹性的原理,得到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的结论,并用公式表示
P5
动量守恒定律是最早发现的一条守恒定律,是笛卡儿提出的。
P8
弗兰克和赫兹通过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证实了原子中能量的量子化
P11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P11
马丁佩尔发现轻子
P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