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铁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关于钢铁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关于钢铁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关于钢铁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学习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几点体会

2003年质量工作会议

2003年12月4日

武汉

一 钢铁工业快速增长的合理性

当前经济既不是总体过热,又不是局部过热,也不是没有新特点的正常发展,而是中国的工业化已进入以重工业重新大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新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日)

有一种观点认为:

美国钢产量到了一亿吨后开始下降,

日本钢产量到了一亿吨后开始下降,

前苏联钢产量到了一亿多吨后开始下降,

中国钢产量到两亿吨了,已经到了峰值或接近峰值,也该下降了。

的确,美国、日本、前苏联钢产量达到一亿多吨后开始下降,但是德国钢产量的峰值在5323万吨(1974年)

而英国、法国、比利时钢产量峰值均在2700-2800万吨(1970-1974),瑞典甚至597万吨就是钢产量的峰值。可是韩国钢产量4570万吨、印度2700万吨也没有达到峰值,巴西(1660万吨)、墨西哥(1560万吨)阿根廷(447万吨)没有进入饱和期。

不是钢材消费达到某一数量(比如一亿吨)就到了峰值,就开始下降,要看工业化进程完成没有。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

金属矿产人均消费量与人均GDP 呈“S”形有序变化,

反映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后工业经济矿产资源消费的基本特征。

0200004000060000

80000

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

200000186018661872187818841890189619021908191419201926193219381944195019561962196819741980198619921998千吨

美国俄国/苏联日本

中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以一批新的高增长产业的出现和持续强劲增长为标志,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周期。

处于领头地位的高增长主导产业是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带动了一批投资性质的产业(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化工等。)

以上两方面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产业的增长。

韩国的启示:韩国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达四十年之久。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相继出现一轮又一轮的高增长产业群,或者被称为主导产业群。韩国产业十年后谁“当家”2003.08.22在汉城青瓦台总统府召开了“下一代成长动力产业促进报告大会”,确定了未来10年作为韩国经济增长引擎的“十大新增长动力产业”,数字电视和广播、液晶显示器、智能机器人、未来型汽车、新一代半导体、新一代移动通讯、智能型家庭网络系统、数控软件、新一代电池、生物新药及人工脏器等十大领域

1962年至1972年,高增长产业群是轻纺工业(纺织、服装、制鞋、家具、食品,烟草等),其中纤维业连续10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三星、大宇、鲜京等大财团都是从纤维工业起家的。1965年至1970年,纤维工业增长3倍。

1973年至1981年,高增长产业群是重化学工业,将钢铁、有色金属、造船、机械、电子、化工工业作为“六大战略工业”,并确定1981年的重化工业产品的比率由1971年19%提高到60% 1969年颁布《电子工业振兴法》,七十年代电子工业以平均40%的速度发展,其中1972-1977年,年增长速度高达63%。

1982年至1991年,建立三个互相协调发展的产业群。第一个产业群包括纺织、水泥、石化、钢铁、家用电器、汽车、造船等工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国产化率;第二个产业群包括精密化学、精密机械、精密材料、计算机、电子、航空等,尚处于引进、吸收阶段,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第三个产业群包括新能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新兴技术产业,属于韩国的“未来产业”。

预测结论:

考虑到:与钢材消费密切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今年1-6月增长31.1%,全年可突破5万亿元,30%以上的高增长可能不会持续,但今后几年投资会适度高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今年上半年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7.35万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1.93万亿元。上半年除房地产开发、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外的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长70.5%,可见今后两年钢材需求走势仍会旺盛。

我们认为:从市场拉动的角度分析,预测2005年全国钢材实际需求(即扣除重复材)2.5~

2.6亿吨(表观消费2.7-2.75亿吨);2010年钢材实际消费

3.1亿吨(表观消费3.35亿吨)左右。

折合成钢需求:2005年为 2.7亿吨,2010年为 3.3亿吨

2005年2.5亿吨钢材消费中,长材占55.48%,板带需求占43.46%,比2003年提高3.52个百分点。

二 要居安思危,钢铁行业有那些“危”要“思”?

要增强忧患意识,钢铁行业有那些“隐患”要“忧”?

2.1 在建规模过大,冶金投资增长108.9%;存在盲目投资

科技园区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擅自越权批准钢铁建设项目,有的以开发区名义批复,

有的为了钻进口鼓励目录的空子,将不锈钢冶炼热轧项目,按废钢加工项目批复。假合资企业违法出让、转让土地,越权出台优惠政策(0地价),随意圈占大量耕地(1) 2003~2005年两年间,高炉炼铁能力增加9400万吨 2003年全国钢铁企业拥有高炉487座,总容积21.6万立方米,年产生铁能力2.186亿吨;其中协会会员单位拥有高炉347座,总容积19.1万立方米,年产能力1.79亿吨。

2005年全国钢铁企业将有高炉599座,容积30.0万立方米,年产生铁能力3.13亿吨;其中协会会员单位有高炉403座,总容积25.54万立方米,年产能力2.42亿吨。

2010年全国钢铁企业按照部分企业目前的规划,将有高炉652座,总容积35.9万立方米,年产生铁能力3.91亿吨;其中协会会员单位有高炉434座,总容积30.1万立方米,年产能力2.98亿吨。 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0200400

6008001000

1200

140016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亿元

2)高炉炼铁能力将更分散强劲的市场需求给钢铁工业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人们期盼钢铁工业能“在总量扩张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发展总量”,在炼铁高炉建设上,现实与要求有距离。

2003~2005年两年间,全国高炉炼铁能力增长43%,规模大的会员企业增长35%,而非会员企业增长78%,高出会员企业43个百分点。这样,两年后,高炉炼铁能力将更加分散,会员企业占总能力的比重将从2003年的82%下降到77%,降低5个百分点。

钢铁工业的轮岗

(3)炼钢能力集中度分析2003~2005年两年间,全国炼钢能力增长48%,企业规模大的会员企业增长35%,而非会员企业增长122%,高出会员企业87个百分点。这样,两年后,炼钢能力将更将分散,会员企业占总能力的比重将从2003年的84.9%下降到77.4%,降低7.5

个百分点。2010年会员企业占总能力比例再降低2.2个百分点。

(4)全国高炉按容积分析产能变化

2003~2005年全国钢铁企业增加生铁产能9400万吨,我们按高炉容积大小分析其结构:增量中最多的是300~500立方米的高炉,增加产能3114万吨,占总增量的33.12%,1000~2000立方米高炉增加产能2545万吨,占27%;2000~3000立方米高炉增加产能1540万吨,占16.4%。

2005~2010年全国钢铁企业增加生铁产能7800万吨,我们按高炉容积大小分析其结构:增量中最多的是2000~3000立方米的高炉,增加产能3385万吨,占总增量的43.2%,1000~2000立方米高炉增加产能2128万吨,占27.2%。

2003~2005年两年间,炼钢炉壳能力增加11900万吨2003年全国钢铁企业炼钢能力(转炉+电炉)2.47亿吨;其中协会会员单位2.1亿吨,非会员企业3700万吨;

2005年全国钢铁企业炼钢能力(转炉+电炉)3.66亿吨;其中协会会员单位2.83亿吨,非会员企业8300万吨;

2010年全国钢铁企业炼钢能力(转炉+电炉)4.45亿吨;其中协会会员单位3.4亿吨,非会员企业1.06亿吨。

(5)转炉炼钢能力按炉容结构分析2003~2005年全国钢铁企业增加转炉产能1.14亿吨,按炉容大小分析其结构:增量中最多的是100~200吨转炉,增加产能4335万吨,占总增量的38%,50~100吨转炉增加产能2880万吨,占25.3%;30~50吨转炉增加产能2620万吨,占23%。2005~2010年全国钢铁企业增加转炉炼钢能力7695万吨,按炉积大小分析其结构:增量中最多的是100~200吨转炉,增加产能4394万吨,占总增量的57%。

1 2005年、2010年国内炼铁建设项目规模调研

2 2005年、2010年国内炼钢建设项目规模调研

3 2005年按铁钢平衡后的炼铁、炼钢规模

节奏失衡2005年钢产能达到3.3亿吨,多了还是少了?要是2010年不多,但2005年就多了;即:3.3亿吨钢不是不需要,但不是2005年就需要,是2010年需要的数。

这说明,当年的市场并不需要这样大的建设规模;第三部分支撑条件调研表明,当年铁矿石资源也支撑不了这样大的建设规模。所以说:2003~2005年在炼铁、炼钢领域存在一定的盲目投资倾向。

结构失衡板带材产需矛盾突出。板带材消费占钢材消费的比例从2001年的38.31%提高到2002年的39.94%、2003年1~9月的42.48%,分别提高了1.63%、1.54%;而板带材产量占钢材总产量的比例同期仅提高了0.83%、0.3%;致使板带材进口猛增,板带材进口量的比例从2001年的86.44%提高到2003年1~9月的89.91%。分析其原因,一是板带投资滞后;二是板带市场发育快。 2.2 资源、能源、环境制约

风险还体现在五个制约:

1 国内铁矿资源的制约矿石产量。

截至到2001年底,全国有采矿权的铁矿山5712家,其中重点矿山44座,地方矿山5668家。

2005年原矿产量29000万吨,

折合成品矿14356万吨。

可支撑生铁产量9260万吨。

2010年原矿产量33000万t,折合成品矿16340万吨。

可支撑生铁产量10540万吨。

自1981年宝钢投产起,我国钢铁工业开始大量利用国外铁矿资源,23年来,累计进口铁矿石7.5亿吨。

2002年进口铁矿石1.1575亿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铁矿进口国。

进入21世纪的三年间,我国进口铁矿石每年以20%以上幅度增长,预测2003年进口量达到1.4亿吨以上,相当于2000年进口量的一倍。

进口铁矿石保障程度分析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量2002年:4.7亿t

扣除长期合同和合资办矿的贸易量,国际铁矿的自由贸易量约为2.4亿吨/年。

2 港口接运能力与铁路疏运能力不平衡

将制约影响进口矿石量一、长江流域进口铁矿石运输

我国较早开始利用进口铁矿石的是长江流域的钢铁企业,该地区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是目前进口铁矿石运输条件最好的区域。

2002年,区域内共接卸及二程转运进口铁矿石4100.3万吨,占全国进口总量的35.4%。2002年,区域内共有22家钢铁企业使用进口铁矿石,总需求量为3927.8万吨。

二、长江以北区域进口铁矿石运输

长江以北区域共有10家港口接卸进口铁矿石,

2002年进口5476.2万吨,占全国总进口量的47.3%,

共有约63家钢铁企业使用进口铁矿石。

区域内有沈阳、北京、济南铁路局承担进口铁矿石的铁路运输。

700-1000

三、长江以南区域内进口铁矿石运输

长江以南区域内共有6家港口接卸进口铁矿石,

2002年进口1998.4万吨,占全国总进口量的17.3%,

共有19家钢铁企业使用进口铁矿石。

区域内有上海、广州、柳州铁路局承担进口铁矿石的铁路疏运。

3 主焦煤和肥煤供应将供不应求,制约炼焦行业发展从炼焦煤配煤结构分析,两个需求量最大的煤种――主焦煤和肥煤(约占炼焦煤的50%~60%)缺口很大。预计到2005年缺口约2000万吨~4000万吨.

4 位于不同区域的钢铁企业面临的水资源的制约程度不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不同。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m3,按其自然和地理特点可以大致分为四类地区:

根据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和分析结果,当一个地区内水资源利用率超过40%时,就会出现税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从水资源角度,水资源利用率已不宜提高,可供水量应基本维持现状。

5 两控区内SO2排放量总量控制

将制约两控区钢铁企业产能扩张“两控区”是指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包括4个直辖市、

21个省会城市、175个地级以上城市和地区,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1.4%,占全国总人口的3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在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我国重点规模以上钢铁企业除酒钢少数企业外,大部分布在两控区内,2002年钢铁协会会员企业钢产量的83%在两控区内。

2002年重点钢铁企业排放占控制总量5.17%.

钢铁工业投资领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资源短缺将制约钢铁行业高速增长

2 环境容量限制钢铁行业规模扩张

3 布局盲目削弱了钢铁行业竞争能力

4 节奏失衡将引发钢铁行业无序竞争

5 投资分散降低钢铁行业集中程度一个企业竞争力强,首先就强在它对资源及市场的占有能力和调动能力上。近几年,钢铁企业重视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但对资源占有率重视不够。当前世界铁矿石进出口贸易量基本平衡在4.3~4.7亿吨。要想扩大2亿吨产能,需要资金和时间去国外合作开矿、扩大运输能力和港口装船能力,两年是难以实现的,或者干脆说是不可行的。铁矿石资源制约了这种发展速度,随着这一轮投资形成的高炉炼铁能力的形成,原料争夺将更加激烈。一批企业很可能是被“饿”死而出局。

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竞争中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绿色技术壁垒的做法,值得中国钢铁企业重视。

获得低成本原料能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第一要素。

一些企业建厂选址,既不靠近资源、又不靠近市场,哪里给的政策优惠,地价便宜,就在那里建厂,使得钢铁企业布局产生新的扭曲,也使得投资效益大打折扣,削弱了钢铁企业的竞争力。

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有些企业把眼光盯到沿海,有头脑,但无实力,受资金和决策水平的限制,以最便宜的投资,最快的速度,不先进的设备,不合理的规模,把最具竞争力的沿海资源条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西服料子作成了裤衩,企业和地方得到利益的同时,中国钢铁工业丧失了难得的布局调整的历史机遇。

钢铁企业在市场强劲需求的诱导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出现了无秩序建设,在一段时间内,对钢铁集中投资建设,在同一时期建成投产,投产之日就是阶段性供给过剩之时,这种产能增长和市场需求增长节奏失衡,是钢铁行业面临的风险。

中国的市场是需要3.3亿吨钢,但那是2010年的事。可我们2005年就把产能搞到位了。不是不需要,是没到要的时候。

市场经济有其自己不能解决的缺陷,即个人的理性选择的综合效果可能导致整个经济的灾难,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合成谬误”。这几年,市场有需求,企业去投资,投资是可行的,但十个同样的“可行”叠加在一起,就是不“可行”的。节奏失衡的一个原因就是:只知道市场需求在增长,不知道别人在行动。赌徒,竞争对手(带刀上场)

国内不少行业的经验表明,阶段性严重供大于求,必然导致价格大战,使行业进入死亡漩涡。在无序竞争中,是没有胜利者的。无序竞争是消灭生产力的,即使是竞争力强的企业也会在无序竞争中受到不应有的损伤。

小企业丛生所形成的市场结构,虽然可以维持充分竞争,但由于企业规模过小,数量过多,往往形成过度竞争,对产业发展造成损害。

钢铁工业产业集中度下降也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品种结构调整,规模小的企业很难涉足高质量的板带生产领域。

较低的决策层次和近似的生产结构造成对市场热点的同步追逐,容易形成产业发展的较大波动。同样由于产业集中度低,无法形成能引领和主导市场的规模能量,不适应当代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市场格局,降低了市场组织化程度,大大增加了产业宏观调控和协调发展的难度,钢铁市场难以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发展的问题,不能靠不发展解决(不能急刹车)

市场的问题,不能靠回到恢复审批来解决。

防止出现限大放小。

遏制盲目建设的7条

●发挥规划和产业政策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

●建立和完善行业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产品供求、现有产能、行业投资、在建规模等方面的信息,引导投资方向。对那些严重违规的典型案例,要严肃查处,公开暴光。

●严格市场准入。完善并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标准。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在建的,要进行清理整顿;已经建成的,要限期改造、达标。

●加强用地管理。对不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用地。继续清理整顿开发区,暂停审批新设和扩大各类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确需建设的,需报国务院审批。

●严肃税制。禁止擅自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一些地方擅自出台的对高能耗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要坚决纠正。

●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要与金融机构加强沟通和协调,商业银行要增强风险意识,对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问题比较突出,不符合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贷款。

●要扶优扶强,推动企业实施联合重组,支持效益好的企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

1建或易地改造项目的装备必须达到以下水平:烧结机使用面积必须达到180m2以上、焦炉碳化室高度必须达到4.3m以上,高炉有效容积必须达到1000m3以上、转炉必须达到100吨及以上、电炉必须达到70吨及以上。

2 沿海地区新建的钢铁企业规模要在1000万吨以上,高炉要在3000立方米以上,转炉要在200吨以上,企业现有规模要在500万吨以上。

3 新建、扩建或大修改造的高炉必须同步配套建设高炉余压发电装置和煤粉喷吹装置;焦炉必须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置和焦炉煤气脱硫装置;转炉必须同步配套建设转炉煤气回收装置、回收量要达到90公斤以上;电炉必须配套烟尘回收装置。

4 新建钢铁企业(含老厂外延搬迁等),必须达到以下技术经济指标:吨钢综合能耗低于0.7吨标煤,吨钢耗新水低于8吨,水循环利用率95%以上,环保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要求。

2.3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谁来分享?

西气东输工程:钢172.5万吨西起新疆轮南,东至上海市白鹤镇.干线线路总长约4000KM。穿越吕梁山、太岳山、太行山,穿(跨)越黄河3次、淮河1次、长江1次。输气量达到120亿立方米/年.管径1016mm,壁厚14.6mm~26.2mm,需要钢级X70的钢板172.5万吨,

奥运场馆建设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H2O】3

2003年底动工,2006年底建成。

B04方案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奥雅纳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营体参赛设计)

建筑虽然采用了“传统的火柴盒式”,但其结构有新意:在理解水分子结构的基础上,用多面体的空间组成形成了墙和屋顶的整体结构。

占地62950平米,8亿元投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美国Sasaki Associates,Inc/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公司。

奥运公园占地1135公顷,其中森林公园680公顷,奥体中心291公顷,原亚运会体育中心及预留地114公顷,其他50公顷。

奥体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14个体育场馆,会展中心、文化娱乐设施,奥运村等。国家体育场,鸟巢

开启式鸟巢建筑方案(B11方案),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

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投资35亿元,

外部骨架用钢6万吨,内部看台用钢4万吨。

n供需见面

n互动交流

n探索合作

n寻求共赢

n1993~2002年连续11年集装箱产量销量世界第一。

n2002年出口160万标箱,换汇23.8亿美元,比造船(19.6亿美元)还多。

n2003年1-7月出口87万箱(118万标箱),19亿美元,预计全年180万标箱

n干货箱占出口比例90%,需要耐候钢(Corten)

n冷藏,保温箱需要不锈钢,年需10万吨

n年徐薄百250-260万吨(其中不锈钢10)

n全世界集装箱保有量6000万标箱,

n发达国家集装箱占运输总量60-70%

n2002年国产占有率38%(有争议)(见下页)

nn规格:50%1.6,2

40“1.6mm25%;2.0mm22%

一是统一对经济形势的认识。

二是要统一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认识。

三是要统一对经济工作重点的认识,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增长。

四是要统一对树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性的认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选取中国钢铁行业三大主要产品粗钢、生铁、钢材,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利用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证明并研究了钢铁行业与我国GDP增长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以一稳定增速缓慢发展,产量变化接近线性增长;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标签: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1引言 韩晶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中国28家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傅强和汪俊生采用V AR模型,对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八大行业股市收盘价波动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次贷危机期间,钢铁行业收盘价的波动对大多数行业收盘价的波动有单项因果关系,与少数行业收盘价波动有双向因果关系。 目前对钢铁行业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缺乏精确的数据说明;宏观研究多于微观分析,更多地是在整体上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对钢铁行业主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利用我国最近几年钢铁行业相关数据对钢铁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2)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数量描述。 2方法思路 本文采用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钢铁主要产品粗钢(CG)、生铁(ST)和钢材(GC)月产量数据来描述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用我国GDP 数据来描述。在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时,我们选取三个代表性指标CG、ST和GC,对其月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钢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时,利用钢材(GGC)与GDP建立V 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钢铁行业与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这种联系,最后利用钢材综合价格、钢材产量、GDP数据等统计分析钢材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估计和预测钢铁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多大推动作用。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tata11.2。 3实证分析 3.1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描述性统计。

关于钢铁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关于钢铁工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学习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几点体会 2003年质量工作会议 2003年12月4日 武汉 一 钢铁工业快速增长的合理性 当前经济既不是总体过热,又不是局部过热,也不是没有新特点的正常发展,而是中国的工业化已进入以重工业重新大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新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日) 有一种观点认为: 美国钢产量到了一亿吨后开始下降, 日本钢产量到了一亿吨后开始下降, 前苏联钢产量到了一亿多吨后开始下降, 中国钢产量到两亿吨了,已经到了峰值或接近峰值,也该下降了。 的确,美国、日本、前苏联钢产量达到一亿多吨后开始下降,但是德国钢产量的峰值在5323万吨(1974年) 而英国、法国、比利时钢产量峰值均在2700-2800万吨(1970-1974),瑞典甚至597万吨就是钢产量的峰值。可是韩国钢产量4570万吨、印度2700万吨也没有达到峰值,巴西(1660万吨)、墨西哥(1560万吨)阿根廷(447万吨)没有进入饱和期。 不是钢材消费达到某一数量(比如一亿吨)就到了峰值,就开始下降,要看工业化进程完成没有。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 金属矿产人均消费量与人均GDP 呈“S”形有序变化, 反映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后工业经济矿产资源消费的基本特征。 0200004000060000 80000 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 200000186018661872187818841890189619021908191419201926193219381944195019561962196819741980198619921998千吨 美国俄国/苏联日本 中国

新时期我国工业发展谋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分析

我国钢铁生产历史悠久,明代钢铁产量就居世界首位。1890年我国创办汉阳钢铁厂。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建立了庞大的钢铁生产体系,钢铁产量急剧增加。从粗钢产量来看,1978年为3180万吨,1990年为6635万吨,1995年为9536万吨,2000年为12850万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钢铁工业进入全盛发展时期,2001年全国生产粗钢15163万吨,2002年为18237万吨,2003年达22234万吨,2004年更达27280万吨。2005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实际产量达34936万吨,比2004年增加28.1%。1978年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5位,从1996年起居世界第1位。2005年我国钢铁产量要占到全世界的30%,相当于美国、日本、俄罗斯钢铁产量的总和。 从钢铁工业来看,在发达国家被视为“夕阳工业”,表现出长期的不景气。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和中期,社会钢铁需求是稳步增长的;但到工业化后期,对钢铁的需求会逐渐趋于稳定。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对于钢铁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并且此种需求将维持比较长的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主要是由于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房地产、汽车、机械等部门的强劲拉动作用。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对于钢铁我国将一直保持旺盛的需求。 钢铁工业关联面广,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消耗的焦煤、电力和运力都相当可观,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钢铁工业的发展要有“全国一盘棋”的观点,必须服从国家的统一布局和宏观调控制。 我国钢铁产业的迅猛发展,将对世界钢铁工业产生深刻影响。专家预

测,到2010年,欧美钢铁企业会进一步减少,我国钢铁企业有半数可能被淘汰,但剩下的将成为具有雄厚实力的特大型企业。 我国铁矿资源严重不足,矿石品位偏低,结果导致国内钢铁工业不得不大量进口铁矿。我国铁矿储量400多亿吨,可开采量仅200多亿吨,其中大部分属于贫矿。2003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5亿吨,原料比重为47%;2004年进口铁矿石1.8亿吨,原料比重上升到52%;2005年进口铁矿石2.6亿吨,对外依存度达53%;2005年钢铁工业粉尘年排放量12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14%。由于进口铁矿石价格暴涨,导致我国外汇大量流失,并直接影响到钢铁行业的经济效益。与2004年相比,尽管产量有大幅度的增加,但我国钢铁行业利润要减少1/10左右。 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由于我国铁矿资源越来越少,并且品位欠佳,国内钢铁工业对于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日益上升,2/3的铁矿石不得不依赖进口。这就决定了我国新建的大钢厂必须选址在沿海,以便于远洋运输,也利于今后的出口。在钢铁业已呈现大进大出的态势之下,临近港口可以降低成本,更接近国内消费市场,同时也缩短了与国际市场间的距离。 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一则,由于我国全面推进工业化为期不久,社会钢铁累计存量不多,废钢回收量比较少,导致电炉钢比重偏低,钢铁生产以铁矿、焦炭作为主要原燃料。但我国铁矿资源不足,对进口铁矿的依存度不断提高。二则,我国焦煤资源不足,焦炭生产能力难以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 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 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 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 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二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

世界钢铁历史发展概况.doc

世界钢铁历史发展概况 字体大小:大|中|小 钢铁工业是工业基础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部门与地域结构的变动。常以钢铁的产量、消费量、特别是人均钢铁数量来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 现代钢铁工业始建于19世经初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钢铁产量仍很有限,生产国也不多,且分布十分集中。1937年总产量1.1亿多吨,多分布在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的美国和西欧,该两地合占世界总产量的3/4,再加上前苏联则达87.5%。这是战前世界三大钢铁生产基地。形成原因:西欧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源地,开发较早;美国起步迟,但进展迅速;苏联十月革命后,由于经济和国防的需要,大大加快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各国丰富的煤铁资源,有利的经济技术和方便的运输条件都给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战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产量倍增,钢铁工业地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纵观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与布局,有以下几个特点。 钢铁产量与钢铁生产国明显增加,钢铁工业地域东移50~70年代是世界钢铁产量迅猛发展时期,1950年只产1.89亿吨,1968.1972.1974年分别超过5亿吨、6亿吨、7亿吨,到1979年达到7.4亿吨(历史最高记录),其间净增加5.5亿多吨,年平均增长1900万吨。同期,钢铁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国家由4个增加到16个,并出现了设备能力超过1亿吨的国家。分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首先是世界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向重化学化发展,造船、汽车及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扩大了钢铁的需求量,钢铁工业成为许多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另一些国家为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战败国要恢复发展经济;西方老钢铁生产国要维持其垄断地位;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都相继扩大生产设备规模。其次,当时国际市场上的铁矿石、煤炭、石油等原料、燃料不仅供给充足,且价格低廉,大大加快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步伐。还有生产技术的变革,如顶吹转炉与电炉炼钢的广泛应用等都是引起钢铁产量激增的重要因素。 进入8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市场萎缩,能源供给紧张,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等等,钢铁工业开工不足,产量停滞和下降。现产量维持在7亿吨左右,1990年7.7亿吨。

新常态下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五大突出问题

新常态下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五大突出问题 2015年钢材供过于求的现状难以好转、出口将略有降低、钢材价格仍将低位徘徊、钢厂盈利状况难言乐观,钢材市场将依然弱势运行。 工信部网站2月5日发布题为《2014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和2015年展望》的报告,作出上述表示。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钢铁行业也随之发生新变化。2014年,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初见成效,企业效益有所好转,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同时,由于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企业资金紧张凸显等,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报告称。 “银行抽贷、融资贵”突出 报告提到了新常态下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的五大突出问题。 一、产能依然过剩,企业效益两极分化。截至2014年底,粗钢产能已达11.6亿吨,仍处于较高水平。从企业效益看,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实现利润前20名企业总体盈利280亿元,占行业利润总额的92%;亏损企业19家,累计亏损116亿元,企业盈利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二、企业财务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银行抽贷、融资贵问题突出。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8.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但与行业效益最好的2007年相比高出11个百分点。受银行系统严控产能过剩行业和钢贸企业信贷规模影响,银行提高了钢铁行业贷款利率,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共计938.3亿元,同比增长20.6%,是企业实现利润的3倍多。部分银行对企业采取了大额抽贷、压贷,已有钢铁企业因此出现停产甚至破产情况。 三、产业集中度降低,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向高端产品蔓延。2014年,粗钢产量前10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6.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大型钢铁企业精品板材项目多为汽车板、电工钢等高端产品,已出现过剩迹象,低牌号取向电工钢、无取向电工钢及普通质量汽车板市场压力进一步加大,高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加剧。 四、出口产品大幅增加,引发贸易摩擦冲突加剧。2014年,我国出口钢材占全球钢铁贸易量的32.2%,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含硼钢前11个月累计出口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式发展所积累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高端产品不足、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过低、区域分布不合理、环保问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钢铁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我国的钢铁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一、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行业集中度低,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尚不能达到规模经济。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以及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我国钢铁产品生产率低、成本高。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钢铁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目前,国内钢铁联合企业大都是“万能型”工厂,专业分工不明确,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然而,钢铁产业的产业集中度是关系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提高产业集中度是跟我国钢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由于房地产热的带动,国内钢材价格飞涨,受利益驱使,导致国内钢铁生产出现结构性过剩,钢铁企业普遍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竞争十分激烈。目前,国内中小型材、低档次产品的生产能力处于相对过剩状态,而高附加值产品的自给率较低,大部分依赖进口,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国产钢材面临进口钢材的冲击增大。

(3)、中国钢铁企业平均技术装备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任务十分艰巨。 (4)、钢材产品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就我国的钢铁产品结构而言,一方面,国内钢铁企业的主导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难度的品种有的国内不能生产,有的虽能生产但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产品供不应求,国家每年需要大量进口。 二、我国的钢铁企业分析 (1)、从市场容量方面分析,由于我国目前仍然是工业化国家,我国的工业在飞速发展,包括汽车等金属行业也在腾飞。同时钢铁行业门槛较低,利润回报率高,所以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的加入。但是由于核心技术问题,中小企业没有高新技术,所以钢铁的质量较差,同时中下企业的加入使得钢铁行业的集中度降低。 (2)、从经济规模分析,国的钢铁行业,近年发展迅速,几家国有钢铁公司规模壮大,同时许多中小企业蓬勃发展.面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和产量的迅速提高,可见,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规模不经济.因此,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改革已经启动,且势在必行。 (3)、从产品差异化分析,由于我国钢铁的统一生产标准规定和行业自身特点,使得我国大部分企业所产钢的质量差别较小,无法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产品差异化也是一个阻碍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重要因素。 (4)、从进入障碍和退出壁垒方面分析,进入障碍和退出壁垒是又

《钢铁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工信部规〔2016〕3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促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我部制定了《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10月28日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长期以来,钢铁工业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的开局阶段,也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制定并落实好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对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建成世界钢铁强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编制,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行业现状 “十二五”时期,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提供了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钢铁材料,产品实物质量日趋稳定,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1.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在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粗钢产量由2010年的6.3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8亿吨,年均增长5%,并在2014年达到8.2亿吨的历史峰值。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9%,基本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钢材的需求。2015年,钢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万亿元,利税2416亿元,为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2.品种丰富质量提升。“十二五”期间,关键钢材品种生产取得突破,以百万千瓦级核电用钢、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第三代高强汽车板、高性能海洋平

新中国钢铁工业60年发展历程及成就回顾

新中国钢铁工业60年发展历程及成就回顾 -------------------------------------------------------------------------------- 2009-11-09 15:31:23 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访问次数: 7371 世界钢铁大国梦想照进现实 ——新中国钢铁工业60年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整整60年了。在60年中,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在战争废墟上艰苦创业,既有顺利发展的机遇,也有探索前进的挑战;有过三年“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的沉痛教训,也遭遇过10年“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和挫折。尽管如此,中国钢铁工业仍克服重重困难,艰难前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后中国钢铁工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钢铁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满足下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在钢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强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不断改善品种质量,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作为基础原材料工业,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前人的跻身于世界钢铁大国的梦想。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5亿吨,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粗钢产量的3164倍,钢产量占到全球的38.2%。 一、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程 回顾新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崛起、壮大,大体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1993~2000年)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2001年以来)四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949~1978年) 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两个黄金发展期”、“三次基本建设高潮”和“一段坎坷、曲折路”。 1.一次重大转变 从建国初期到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是在前苏联大力支援下开展的,几乎全盘照搬苏联的模式。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之后,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在认真总结学习苏联经验教训基础上,转变到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走大、中、小相结合之路。这一转变,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06年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新华社信息3月30日由英国《金属导报》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远东钢铁会议暨2006年中国铁矿石会议,3月27日在举行。此次会议,与会国外专家各抒已见,其中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马忠普就中国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做了专题报告,其中主要容包括二大方面:一是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今后几年国钢材消费需求增幅的演变趋势。 一、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1国近两年钢材市场消费增幅已经回落到14%左右。2001-2003年期间我国受投资拉动,钢的消费增幅分别为22.61%、21.99%和25.75%。2004年以后,我国控制投资增长和进出口态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钢消费增长已连续两年回落在14-15%左右。 2003年进出口钢坯、钢材折合净进口钢3624.5万吨。当年国钢产量22116万吨。国资源总量25740.5万吨。 2004年进出口钢材、钢坯折合净进口钢1361万吨钢。当年国钢产量28048万吨,资源总量29409万吨。2004年表观消费同比增长14.25%。

2005年全国累计生产钢34936万吨。同比增长24.56%。进口钢材2581万吨、钢坯131.41万吨;出口钢材2052.26万吨、钢坯706.85万吨,折合成粗钢进口、出口相抵后全年净出口粗钢12.3万吨。 根据钢协数据,2005年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2005年国消费钢资源总量为33524万吨。与2004年国消费钢资源总量29409万吨相比表观消费资源总量增加了14%。 换一种研究思路看看,2004-2005年中国钢材消费增长水平是多少?按2003年净进口钢3624.5万吨计算。2004年的净进口1361万吨,相当于减少国资源2263.5万吨。2005年净出口123万吨,与2003年相比,相当于减少3636.8万吨两年合计减少钢资源5900.3万吨。按两年国钢产量63287万吨计算,相当于平均每年消化国钢的资源增幅9.32个百分点。 从全国12个主要城市钢材市场线材社会库存统计看,虽然它不能反映全国的库存量,但采集点的变化趋势却能反映库存的变化情况。从调查地区库存情况看,虽然月度库存不断变化,但2005年12月同2004年12月的库存水平是接近的。这种情况表明,我国2005年度钢材社会库存虽然出现下降趋势,但考虑同时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因素,消费水平比较符合实际。这表明受投资总量控制,我国钢材需求增幅的围已经从前3年连续增长20%以上回落到2004-2005年期间14-15%左右。

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工信部: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及2016年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2015年,我国钢铁消费与产量双双进入峰值弧顶区并呈下降态势,钢铁主业从微利经营进入整体亏损,行业发展进入“严冬”期。同时,中央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出台的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财税金融政策也为钢铁行业彻底摆脱困境提供了历史机遇。 一、2015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一)生产消费量双下降。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同比下降2.3%,近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国内粗钢表观消费7亿吨,同比下降5.4%,连续两年出现下降,降幅扩大1.4个百分点。钢材(含重复材)产量11.2亿吨,同比增长0.6%,增幅下降3.9个百分点。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比重为49.54%。 (二)钢材价格持续下跌。我国钢材价格已连续4年下降,2015年跌幅加大。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年初的81.91点下跌到56.37点,下降25.54点,降幅31.1%。从品种上看,板材下降幅度大于长材,其中板材价格指数由83.99降至56.79点,降幅32.4%,长材价格指数由81.38降至56.92点,降幅30.1%。 (三)经济效益大幅下降。2015年钢铁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890亿元,同比下降19.05%;实现利税-13亿元、利润-645亿元,由盈转亏。亏损面50.5%,同比上升33.67个百分点。7月份后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并且亏损额逐步扩大。 (四)钢材出口继续增长。2015年我国出口钢材11240万吨,同比增长19.9%;进口钢材1278万吨,下降11.4%;折合净出口粗钢10338万吨,同比增长25.6%,占我国粗钢总产量的12.8%。出口不断增长,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增加,2015年针对我钢铁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多达37起。 (五)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2015年,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5623亿元,同比下降12.8%。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4257亿元,下降1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1366亿元,下降17.8%。钢铁行业投资整体进入萎缩状态。 二、钢铁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2015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钢铁行业多年高速发展累积的问题和矛盾越发凸显,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市场无序竞争不断加剧。 (一)产能过剩加剧企业恶性竞争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目前已降至70%左右,远低于合理水平。特别是2015年企业普遍出现亏损,部分企业为保持现金流和市场份额,过度进行低价竞争,甚至低于成本价倾销,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二)企业退出渠道不畅导致僵尸企业大幅增加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21世纪初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每个钢铁企业和整个钢铁行业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下,获得快速发展,钢铁工业的装备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产品结构调整也取得实效,钢铁行业在世界钢铁界的地位大大提升。回顾过去的五年,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的高增长和对钢材的旺盛需求,得益于投资的拉动。 “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的投资规模之大,史无前例。2001—2005年“十五”期间,钢铁工业总投资6865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32%,是“一五”到“九五”48年钢铁总投资的1.3倍,其中引进国外设备2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2亿元左右,占钢铁总固定资产投资的25%左右。这些投资形成的新产能是2.65亿吨炼铁新产能、2.64亿吨炼钢新产能和2.68亿吨轧钢新产能。通过“十五”的大规模引进设备,我国钢铁工业已有一批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铁、炼钢和轧钢装备。但是应该看到,并未完全达到我们的初衷——彻底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钢材品种依靠进口问题,还有相当数量的高附加值、高性能的产品至今不能自给,还需要进口。这告诉我们:高新技术是靠钱买不来的,特别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这些技术被发达国家视为传家宝,绝对不会外传。世界经济的发展已充分说明:当今社会谁拥有高新技术,谁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谁就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今后几十年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是国内市场对钢铁的巨大需求和国内原料严重不足的困惑,在这种条件下,中国钢铁工业的出路是什么?答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决不能再走过去那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粗放式经营之路。加快钢铁行业的战略调整是当务之急。历史的经验可鉴,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生存成败不仅取决于战术决策的正确与否,最根本的是取决于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战术错误是可以弥补的,战略的错误是无法挽救的。在历史关键时刻的决策就更为重要。 一、21世纪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钢铁行业作为材料和基础工业,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高速发展所需的钢铁材料的重任。根据我国的总体发展战略:在2020年要完成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到2050年我国要进入世界中等发展国家的行列。根据这一发展目标,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应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提高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钢铁产品在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需要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挥我国钢铁工业的优势,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MARKETING RESEARCH 摘要:钢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钢铁业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材料对外依存度高、行业集中度低等顽疾,为了实现钢铁业的良好发展,有必要在产能、产品结构、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做出调整。 关键词:钢铁行业;发展对策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向上可以延伸至铁矿石、焦炭、有色金属等行业,向下可以延伸至房地产、汽车、船舶、家电、机械、铁路等行业。钢铁工业发展好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我国钢铁业发展现状 自1996年钢产量超过1亿吨以来,我国长期保持着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地位,钢铁产量更是节节攀升。至2011年我国铁、钢、材产量分别为62969万吨、68327万吨和88131万吨,2012年上半年铁、钢、材产量分别33403万吨、35720万吨和46744万吨,全年粗钢产量将达7亿吨以上,仍呈小幅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钢材价格剧烈波动,下行趋势明显。CSPI 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2008年6月的最高峰161.47点跌至2009年4月的95.56点, 之后虽然经过几次调整,但CSPI 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始终低于2008年平均水平。尤其是2011年8月以来CSPI 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135.23点直线下滑,跌至2012年9月仅为99.25点,整体下行趋势明显。 伴随着钢材价格下跌,我国钢铁行业陷入利润低谷。2009~2011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利润率由2008年的7%左右跌到3%左右, 其中2011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利润率更是只有2.42%,而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7%,钢铁行业利润率远远低于全国工业平均利润率。二、我国钢铁业存在的问题 1.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 根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2011年年末我国粗钢产能达到8.5亿吨左右, 而当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仅为6.5亿吨左右,产能已严重过剩。更为严重的是,前几年新建项目如山钢集团喀什钢铁、八钢南疆钢铁基地等项目今年投入使用,预计到2012年末我国粗钢产能将超过9亿吨,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而且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如热轧卷板、钢坯等,而高端产品如性能要求严格的高洁净度、高强度、高塑性变形、高抗腐蚀性能的钢材和深加工高附加值钢材每年仍然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 2.原料需大量进口,生产成本高位运行, 我国铁矿石资源品位总体较低,每年都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铁矿石。2011年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6.86亿吨,同比增长10.9%, 对外依存度上升至68.1%。除铁矿石外,我国焦煤也从过去净出口变为净进口,近几年我国每年进口焦煤4000~5000万吨。同时, 我国每年还大量进口锰、铬等合金矿以及铁合金、废钢等钢铁生产原料。2010年以来,包括原料成本、能源成本、人工成本、财务成本在内,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全面上升。以2011年进口铁矿石为例,全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为163.84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4.85美元/吨,同比上升27.02%, 以全年累计进口铁矿石6.86亿吨计算,钢铁行业累计增加支出239亿美元。 3.行业集中度过低,业内竞争加剧 目前我国约有生铁生产企业1000家左右,粗钢生产企业近500家,钢材生产企业接近2500家,其中绝大多数企业为中小型企业,呈现出大产业、小企业的格局,行业集中度较低,一方面导致中国钢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整体抗风险能力偏弱,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钢铁企业相互间竞争不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问题 及对策分析 ◇严文庆王秋荣燕春友 行业研究 20

《钢铁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长期以来,钢铁工业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的开局阶段,也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制定并落实好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对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建成世界钢铁强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编制,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行业现状 “十二五”时期,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提供了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钢铁材料,产品实物质量日趋稳定,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1.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在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粗钢产量由2010年的6.3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8亿吨,年均增长5%,并在2014年达到8.2亿吨的历史峰值。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9%,基本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钢材的需求。2015年,钢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万亿元,利税2416亿元,为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2.品种丰富质量提升。“十二五”期间,关键钢材品种生产取得突破,以百万千瓦级核电用钢、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第三代高强汽车板、高性能海洋平台用钢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用钢实现产业化。量大面广的建筑用钢实现升级换代,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400兆帕(Ⅲ级)及以上高强钢筋生产比例高达99.6%,达到“十二五”规划“80%以上”的目标。钢材质量大幅提升,达到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的钢材产品497项,产量占全部品种的40%。 3.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我国钢铁企业主体装备总体

钢铁行业的发展概述

目录 第一篇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概述 第一章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 第一节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3) 第二节我国钢铁行业现状 (3) 第二章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及展望 (9) 第一节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9) 第二节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篇钢铁企业的纯粹风险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风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风险管理 (22) 第二章钢铁企业纯粹风险分析 (28) 第一节我国钢铁工业风险特征 (28) 第二节我国钢铁企业纯粹风险分析 (29) 第三篇钢铁企业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及工程风险 第一章铁矿采选系统及风险 (45) 第一节铁矿采选工艺流程 (45) 第二节铁矿采选设备 (50) 第三节铁矿采选系统的风险 (58)

第二章焦化生产系统及风险 (66) 第一节焦化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66) 第二节焦化生产设备 (68) 第三节焦化生产系统的风险 (70) 第三章烧结及球团生产系统及风险 (75) 第一节烧结及球团生产工艺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烧结及球团生产设备 (86) 第三节烧结及球团生产系统的风险 (97) 第四章高炉炼铁系统及风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高炉炼铁工艺流程 (100) 第二节高炉炼铁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高炉炼铁系统的风险 (143) 第五章炼钢系统及风险 (153) 第一节铁水及废钢预处理工艺流程 (153) 第二节铁水及废钢预处理设备 (158) 第三节铁水及废钢预处理系统的风险 (161) 第四节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162) 第五节转炉设备 (172) 第六节电炉炼钢工艺流程 (180) 第七节电炉炼钢设备 (187)

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doc 5页)

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doc 5页)

首届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战略-欧洲会议于2003年12月1日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会议为期两天。40多名代表在大会上做了发言,很多人介绍了本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近况与未来发展情况。大会就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1. 世界钢铁工业已进入“金属原材料时代”。2003年底,由于世界范围内的金属原材料的短缺,钢铁工业的生产已经受到限制。对于中国钢铁工业而言,低价购买国内铁精矿和炼焦煤的时代已经过去。由于原燃料的供给能力无法再满足国内钢铁生产的需要,今后中国钢产量的增长将受制于原燃料的供给能力。 废钢运达远东的价格已从2001年的每吨110美元上涨到目前的215美元。美国汽车废钢运达钢铁企业的价格也从每吨120美元上升到203美元。 中国焦炭出口FOB价格从2002年初的每吨60美元上升到目前的180美元。而2004年出口数量将从2003年的1400万吨下降到900万吨。日本对美国的焦炭出口也将从140万吨下降到40万吨。美国国内将出现严重的焦炭短缺危机。 国际市场铁矿石的供给已经出现短缺状况。主要是由于2003年中国钢铁工业进口铁矿数量从2002年的1.11亿吨,一跃上升到1.5亿吨左右,提高了4000万吨。而2004年其需求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到1.8亿吨。

运抵日本的生铁价格已从2001年末的每吨115美元上升到240美元;而板坯价格则从每吨145美元上升到270美元。 2. 世界大型散装货轮海运能力将严重短缺,新增产能的原料运输困难。煤炭和铁矿主要由15万吨级大型干散货轮运输。两年来,由于大型干散货轮能力短缺,每吨铁矿从巴西到中国的运费已从8元上升到目前的33美元,而巴西铁矿的离岸价格只有20美元。 目前国际大型干散和混装货轮的总数量约为500艘,2003-2005年间新交付使用的最多只有75艘,再考虑部分船只的退役,其运输能力的增长最高只能15%。如果2004年,中国钢铁工业需要增加铁矿进口3000万吨,并增加一定的主焦煤进口量的话,就将占用25-30艘。此外,由于港口装卸能力紧张,很多船只会在港口增加滞留时间,因而,也会损失约10%的运力。总的看运力已经出现严重不足。 目前, 国际造船行业订单已满,大部分能力用于建造边际利润丰厚的油轮。因而,要增加大型干散货轮的订单难度极大,其能力难以在2006年以前快速提高。 美国和欧洲钢铁企业普遍认为,如果中国钢铁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世界将无法为其提供足够的铁矿、焦煤和运输能力。 3. 钢铁生产原燃料供给短缺导致价格上扬,已经拉动钢材价格的上扬。在美国,板材市场价格在不断上升,12月初的出口FOB价格已经达

论述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论述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姓名: 班级: 学号:

是工业基础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部门与地域结构的变动。常以的产量、量、特别是人均钢铁数量来衡量其经济发展平。但由于钢铁企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正确预估,钢铁行业出现了畸形发展,产能过剩的问题不断加重。 现代钢铁工业始于19世经初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真正得到大规模发展的是20世纪。1900年全世界钢总产量仅2850万吨,1937年突破1亿吨,达到亿多吨,到2000年达到82960万吨。在100年间,钢产量增长了30倍,年平均增长%,累计产钢达300亿吨以上。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以来,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突破性的发展,钢铁工业的产品品种、质量、工艺技术、装备、技术经济指标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和质的飞跃。 [1]回顾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历程,大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01年到1951年,是第一代钢铁技术推动现代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钢铁工业在基数较低的基础上起步,由于以高炉、平炉、模铸造、初轧开坯、横列式轧机为主的第一代钢铁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有史以来钢铁领域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产量迅速扩张。美国因其远离战场的优势和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钢铁生产国分布十分集中,大多分布在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的美国和西欧(以西德为主)以及前苏联,高达全世界钢铁产量的%,成为战前世界三大钢铁生产基地。1951年,美国钢产量达到9544万吨,占全世界钢产量的%,在世界钢铁工业中占据了霸主地位。 第二阶段,从1952年到1974年,是第二代钢铁技术推动世界钢铁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

青岛钢铁案例分析 1 、数据信息报告 1.1 钢铁行业历史回顾 九十年代前期,我国钢铁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的时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的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钢产量1991年为7100万吨,到1996年就超过了亿吨,居世界钢产量首位。 自1991年以来,我国钢材供需形势发生的较大变化,主要与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1991、1992年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过大,1993年经济出现过热,国家实行了宏观经济调控,1994年至今属于平稳调整时期,国内钢材消费量也就经历了快速增长、达到顶峰、回落调整的变化。 中国钢材供应和需求的主要矛盾已从数量转向品种质量。虽然我国已是世界上的钢铁大国,但并不是钢铁强国,产品的结构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所以,在总量上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后,品种质量的矛盾就比较突出。目前,国内生产不能满足需求、属短缺的品种主要有石油专用管、H型钢、宽板面造船板、高压锅炉板、高压锅炉管、冷轧薄板、搪瓷板、彩涂板、不锈钢板、冷轧变压器硅

钢片等,这些品种每年供需缺口约在600万--700万吨,主出自于....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要依靠进口解决。近年来钢铁行业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强化了投资结构的调整,由过去的以基本建设投资为主,改变为以更新改造投资为主,90年代以来,钢铁行业历年更新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平均为55.38%,最高的1994年的这一比重达到62.47%,这种投资结构的变化已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钢材价格发生了较大变化。以1993年为一个重要分界线。在这一年93%的钢材产品价格全部放开,取消了钢材价格双轨制,加上经济过热,钢材需求膨胀,钢材价格也从1991年上涨以来达到最高点,而1994、1995年则出现了平稳的回落。造成了进入市场调节以后,钢材价格经历了一条暴涨暴跌的驼峰式曲线。以线材(Φ6.5mm)每吨平均价为例,1992年3月仅为1750元,1992年7月上涨到2500元,1993年初上涨到3500元以上,比一年前上涨了一倍以上,1994年初下降到了3000元,到1995年1月,又跌到2358元,比最高峰下降了33%以上,目前价格稳定在2800元出自于....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左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