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幼儿简单的成语故事
幼儿园简单成语故事5篇

幼儿园简单成语故事5篇一、点石成金从前有个小男孩叫小明,他非常喜欢玩泥巴。
有一天,他在院子里捏了一个小土人。
小土人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没有,看起来很不完整。
小明不甘心,他想给小土人加上五官,让它变得更完美。
正巧,小明在一旁看到一块漂亮的石头,他便拿起石头,轻轻地戳了一下小土人的眼睛。
谁知道,这一戳过后,小土人的眼睛真的一下就变成了金子眼。
小明高兴极了,于是他又戳了一下小土人的鼻子、嘴巴,结果鼻子和嘴巴也都变成了金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只需要一点点的努力,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就像点石成金一样。
二、守株待兔有一天,小兔子回家路上突然看见了一根大胡萝卜。
它高兴地跳了起来,决定把胡萝卜挖出来。
小兔子使劲地挖了半天,但是怎么也挖不动那根胡萝卜。
小兔子灰心丧气地坐在一旁,突然看见远处有只大胡萝卜滚了过来。
小兔子想,这根大胡萝卜肯定比刚才那根要好吃得多。
于是,它不再挖胡萝卜,而是静静地等待大胡萝卜滚到自己面前。
然而,长时间的等待并没有使小兔子等来心心念念的大胡萝卜,反而错过了挖胡萝卜的最佳时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是坐等机会,而是应该通过努力和行动来争取更好的结果。
三、画龙点睛一天,小明在幼儿园上绘画课,他拿起画笔,开始认真地画一幅画。
可是画了一段时间后,小明觉得画里还差了一点什么,但是他又说不上来是什么。
老师看出了小明的困惑,走过来问他有什么问题。
小明说他的画里缺少了点什么,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师微笑着告诉小明:“你可以试试画上一条龙,它会点亮你的画。
”小明照着老师的建议,画上了一条飞龙,果然画里的一切顿时生动起来,非常完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只需要加上一点点细节,就能让一件事情变得完美。
四、关门大吉某一天,小明的爷爷在给小明讲故事时说:“从前,有个人嫌自家门口的小河水太脏了,他决定把小河的水挖干净。
于是,他拿起一把铁锹,准备开始挖河。
”小明很好奇,问爷爷:“爷爷,那个人能挖干净整条小河吗?”爷爷笑着摇摇头说:“当然不可能啦,小明。
简单的幼儿成语故事【5篇】

简单的幼儿成语故事【5篇】1.简单的幼儿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战国时期, 有个杰出的弓箭手, 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 他和魏王并肩站着, 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 “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 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
更赢见了, 就张着弓, 扣着弦, 砰的一声, 直入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 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 “那孤雁飞得低且慢, 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 因为它离了群。
身伤心碎, 突然发出弓弦的声音使它心跳加速, 极力上冲, 但受伤的两翼却无力上升, 体重失去平衡, 坠落下来。
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 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 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 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 就吓得魂飞魄散, 惊惶失措, 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2.简单的幼儿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 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 他就举起他的盾, 向大家夸口说: “我的盾, 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 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 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 大言不惭地夸起来: “我的矛, 是世界上最尖利的, 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 只要一碰上, 嘿嘿, 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 便又大声吆喝起来: “快来看呀, 快来买呀, 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 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 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 “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 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 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 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 呆了半天,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最后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客有鬻矛与盾者, 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物无不陷也。
成语故事 儿童

成语故事儿童1. 狐假虎威:故事小屋: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凶猛的老虎和一只狡猾的狐狸。
有一天,老虎抓住了狐狸,准备大快朵颐。
狐狸急中生智,对老虎说:“我是森林之王,是天帝派来巡视的使者,你若敢吃我,天帝会降罪于你!”老虎半信半疑,狐狸见状,进一步说:“你若不信,可以跟我走走看,其他动物见了我都会害怕。
”于是,老虎跟在狐狸身后,果然,小动物们看到老虎都吓得四处逃窜。
狐狸得意洋洋,老虎却信以为真,放走了狐狸。
智慧启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仗势欺人,也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谎言。
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内心的强大和智慧,而不是借助外力来炫耀自己。
2. 画蛇添足:故事小屋:古时候,有几个人比赛画蛇,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其中一个人画得很快,当他画完蛇的身体和尾巴时,发现其他人还在忙碌。
他得意洋洋,心想:“我再给蛇画几只脚吧,这样就更完美了。
”结果,他刚画完脚,其他人已经画好了蛇,并且宣布他输了,因为蛇本来是没有脚的。
智慧启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度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失去原有的意义。
3. 井底之蛙:故事小屋:有一只青蛙住在一口井里,它每天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小的一片天空。
有一天,一只海龟来到井边喝水,青蛙便向海龟炫耀自己的井如何舒适、安全。
海龟听了,邀请青蛙到海里去看看。
青蛙跟着海龟来到海边,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和蔚蓝的天空,才意识到自己原来的见识是多么狭隘。
智慧启迪: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否则就会像井底之蛙一样,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4. 亡羊补牢:故事小屋:从前,有一个牧羊人,他每天都会带着一群羊去放牧。
有一天,他发现羊圈里少了几只羊,原来是羊圈的篱笆破了,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们得知后,都劝他赶紧把羊圈的篱笆修补好,但他觉得羊已经丢了,修补篱笆也于事无补。
然而,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圈里又少了几只羊。
这次,他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动手修补了篱笆。
简单的幼儿园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极富特⾊的组成部分。
下⾯是分享的简单的幼⼉园成语故事【5篇】。
欢迎阅读参考!1.简单的幼⼉园成语故事 画蛇添⾜ 在很久以前,楚国有⼀家⼈,祭完祖之后,他们准备把⼀壶祭祀⽤的酒,赏给帮忙办事的⼈喝。
由于帮忙办事的⼈较多,这壶酒不够这么多⼈喝,若是让⼀个⼈喝,那能喝得有余。
这⼀壶酒究竟要怎么分呢? ⼤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提出建议:每个⼈在地上画⼀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给他喝。
⼤家都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法,都同意这样做。
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画得很快,⼀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就要开始喝酒。
但他回头看看别⼈,还都没有画好呢。
⼼⾥就想:他们画得真慢。
他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提着酒壶,右⼿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边给蛇画脚,⼀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个⼈已经画好了。
那个⼈马上把酒壶从他⼿⾥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个画好蛇的⼈不是你,⽽是我了!" 那个⼈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只能看着他喝完酒了,这个时候懊悔也没有⽤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举,反⽽得不偿失的⼈。
后以“画蛇添⾜”⽐喻做多余的事有害⽆益。
也⽐喻虚构事实,⽆中⽣有。
2.简单的幼⼉园成语故事 叶公好龙 鲁哀公经常向别⼈说⾃⼰是多么地渴望⼈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的⼈。
有个叫⼦张的⼈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张在鲁国⼀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
原来鲁哀公说⾃⼰喜欢有知识的⼈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已,对前来求见的⼦张根本没当⼀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张很是失望,也⼗分⽣⽓。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幼儿成语故事大全3-6岁简短

幼儿成语故事大全3-6岁简短以下是25个适合3-6岁幼儿的成语故事:1.画蛇添足:有一个人画了一条蛇,但他觉得画得不够好,就在蛇的脚上加了一只脚。
结果,这条蛇变得很奇怪,失去了原来的美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事要有分寸,不要过度。
2.狐假虎威:有只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
但最后被发现真相,失去了信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欺骗别人,否则会失去信任。
3.井底之蛙:有只蛤蟆住在井里,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但当它看到其他蛤蟆时,才发现自己的见识太狭窄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开阔眼界,不要被狭隘的思想所限制。
4.守株待兔:有个农夫守在一棵树下,等待兔子撞上来。
但最后什么也没捕到,只是浪费了时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5.杯弓蛇影:有个人在喝酒时,看到杯子里的倒影,以为是蛇,吓得不敢喝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想象所迷惑,要理性思考。
6.掩耳盗铃:有个人想偷铃铛,但他掩住耳朵,以为别人听不到。
结果被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欺欺人,要面对现实。
7.画龙点睛:有个人画了一条龙,但觉得还不够好,就在龙的眼睛上点了一下。
结果,龙就活了过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只需要一点点的改变,就可以让事情变得完美。
8.青蛙托腮:有只青蛙一边蹲在水里,一边托着腮帮子,看起来很自以为是。
但当它被其他动物嘲笑时,才发现自己的可笑之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学习。
9.亡羊补牢:有个人的羊跑了,他没有及时追回来。
但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修补了羊圈,以后就再也没有羊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纠正错误,不要等到事情变得更糟。
10.一箭双雕:有个人射箭,一箭射中了两只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举两得,可以事半功倍。
11.鸟语花香:小女孩在花园里听鸟叫,闻花香,感到非常愉快。
12.狗急跳墙:有只小狗被大狗追赶,它跳上了围墙,但却跳不下来了。
13.狐朋狗友:有只狐狸和一些狗成为了朋友,但最后狐狸发现这些狗并不真心对待它,就离开了它们。
幼儿成语故事大全3-6岁 -回复

幼儿成语故事大全3-6岁以下是适合3-6岁幼儿的20个成语故事,帮助他们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1.井底之蛙故事梗概:从小生活在井底的小青蛙只能看到一点天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一天,它听到其他动物讲述了大自然的美景,于是决定爬上井口,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寓意:比喻眼界狭窄,缺乏见识。
2.守株待兔故事梗概:农夫种菜时,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于是决定每天守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次出现,结果却一无所获。
寓意:比喻只靠等待运气而不积极努力是得不到成功的。
3.狐假虎威故事梗概:狐狸遇到老虎时,装作很凶狠的样子吓唬它,老虎被吓跑了。
狐狸因此学会了借势欺骗其他动物。
寓意: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威胁欺骗他人。
4.画蛇添足故事梗概:有个人画了一条很好看的蛇,但觉得还不够完美,于是又在蛇身上画了几只脚,结果毁掉了原本美丽的画蛇。
寓意: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故事梗概:螳螂抓住了蝉,正准备吃掉,却不知道黄雀已经在它后面等待着,一口吃掉了螳螂。
寓意:比喻不留神被别人趁机捉住。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故事梗概:塞翁养马,有一天马跑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件坏事。
但没想到,马带回了一匹更好的马,给塞翁带来了好运。
寓意:不要因为一时的坏事而过分悲观,因为它可能会带来好的结果。
7.杯弓蛇影故事梗概:有个人喝醉了,看到杯子里的弓和蛇,以为是真的,吓得不敢动弹。
寓意:比喻因为杞人忧天而想象出的虚幻恐惧。
8.掩耳盗铃故事梗概:有个人偷东西时,用手掩住耳朵,以为别人听不见铃声,结果反而被发现了。
寓意:比喻欺骗自己,不肯面对真实情况。
9.守株待兔故事梗概:有个农夫每天都坐在田地里等着兔子撞到他种的树上,结果却始终没有捕到兔子。
寓意:比喻只靠等待运气而不积极努力是得不到成功的。
10.蚂蚁搬家故事梗概:一只蚂蚁发现原来的家陷入了水洼,它发动了其他蚂蚁一起合作,将家搬到了安全的地方。
寓意:比喻通过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困难。
幼儿简单成语故事【五篇】

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分享的幼儿简单成语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幼儿简单成语故事孟母三迁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
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
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
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
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
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
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
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
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
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
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
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2.幼儿简单成语故事温故知新昭公19年,孔子拜师襄子为师,请教有关弹琴的学问。
师襄子先弹奏了一曲,带他弹完便将孔子引入后轩中,让孔子习琴。
孔子一连三日练习师襄子所教的曲子,没有再学习新的内容,师襄子听孔子曲调已经弹熟便说,词曲你已弹熟可以学新曲了。
适合幼儿读的成语故事

适合幼儿园读的成语故事1、井底之蛙【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内容】:一只青蛙,住一口井里。
它高兴时,在井里跳来跳去,天热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觉得很快活:我是井里的主人,多么逍遥自在!它正在自得其乐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叫它。
它抬起头向井口一看,只见一只大海龟的头几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丬天。
只听见大海龟问它:青蛙老弟,你见过大海吗?青蛙说:大海有我的井大吗?海龟老兄,欢迎你下井来作客。
大海龟被它说动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
可是,它左腿还没跨进井去,右腿的膝盖已被井栏绊住了。
于是,大海龟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诉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广。
青蛙这才知道,井外还有这么大的天地。
它又惊奇又惭愧,感到自己的见识太渺小了。
2、九牛一毛【解释】: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
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内容】:西汉时代有个很有名的大将军名叫李陵,他奉汉武帝的命令,率领军队去攻打匈奴。
后来,因为兵力不足而战败投降。
武帝听到这件事以后非常生气,他觉得李陵不但不能立下大功,反而轻易对敌人投降,其它的大臣们也纷纷指责李陵的不忠。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打抱不平,他仗义直言说道:李陵将军孤军夺战,每一次出兵攻打敌方都有很好的成绩。
而这一次,他没有得到李广利(担任正面主攻任务的将军)的协助,五千人的步兵虽然被八万匈奴兵团团围住,但是仍然冒死对抗,而且连续打了十几天的仗,还杀伤敌兵一万多人,直到粮草都用尽了,才不得不假装投降,这样的战绩大概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李陵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将领啊!至少他的功劳能够抵他的罪过吧!汉武帝听到司马迁不但为李陵辩解,而且还讽刺他的亲戚李广利,顿时火冒三丈,立即下令把司马迁打入死牢,接着又判了司马迁当时最残酷、最耻辱的宫刑。
司马迁遭受到如此大的打击,受到这种侮辱,好几次都想自杀一死了之,可是他想到自已这种情形即使死了,在大家眼中也不过就像是九牛之一毛,不但得不到任何人的一丝同情,还会受到大家的嘲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岁幼儿简单的成语故事
【篇一】匹夫之勇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敬爱您就象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
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仇,臣子要替君主报仇。
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一死战。
”
勾践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战要求,把军土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
我不希望你们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敢,而希望你们步调一致,同进同退。
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
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
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
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
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篇二】井底之蛙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
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篇三】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匡衡家穷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想要晚上读,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多了,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