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幼儿园的成语故事
幼儿园成语故事大全

幼儿园成语故事大全幼儿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
在汉语教学中,成语不仅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由于幼儿园阶段学生的年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常规的成语教学方法可能并不适合幼儿园的学生。
因此,在幼儿园中,成语故事往往是一种更为有效和生动的成语教学方式。
以下是一些适合幼儿园学生的成语故事。
1. 掩耳盗铃从前有一个人家,他们家里很富有,家里有一个很重的铜钟,他们很自豪地炫耀着这个铜钟。
有一天,这个人觉得铜钟不能在家里放着了,怕有人偷。
于是,他想出一个主意,把它藏到床下面去。
可是他觉得铁床板太硬,一定会有声响,人家会听到的,于是他又想出了一个坏主意,用草垫在铁床板上,这样人家听不到铜钟的声音了。
没想到,他的女儿看到她爸爸藏铜钟的时候,傻傻地问爸爸这是啊,他爸爸很得意地告诉女儿他藏铜钟的地方。
结果铜钟被偷了,他们家损失惨重,正因为他自己的蠢笨和鲁莽而导致家里的重要财产被盗。
这就是“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由来。
2. 因噎废食从前,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糖果,每次只要开口就喊着要吃糖。
有一天他吃了很多糖果,结果噎住了,不但没能吃下去,也没办法再吃其他东西。
但他仍然咬牙坚持着,直到肚子饿得咕咕作响了,才发现自己因为过于贪婪而导致了饿肚子的尴尬情况。
这就是“因噎废食”这个成语的由来。
3. 亡羊补牢一位牧羊人有一天在放羊时不小心把几只羊丢了,一时之间他非常不知所措。
随后他想了一个办法,赶紧把剩下的羊赶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跑回来找那些丢失的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很幸运地找回了那些丢失的羊,回到家里之后他修好了所有的围栏,再也没有丢掉过一只羊了。
从此他明白了“亡羊补牢”的道理。
4. 祸从口出从前,有一个孩子因为订货的事情跟妈妈闹了矛盾。
他非常懊悔,这时他的爷爷来看他了。
他躲在爷爷怀里哭了一会儿,然后又把整件事告诉了爷爷。
爷爷告诉他:“你的妈妈非常爱你,她担心你想吃什么,她订货是为你着想,但是你却不理解她,反而让她很难过。
幼儿园经典成语故事五篇

【导语】成语是语⾔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类智慧的结晶。
下⾯是分享的幼⼉园经典成语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幼⼉园经典成语故事 惊⼸之鸟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箭⼿,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双。
有⼀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群鸿雁。
更赢很⾃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
更赢见了,就张着⼸,扣着弦,砰的⼀声,直⼊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悲⽽哀,因为它离了群。
⾝伤⼼碎,突然发出⼸弦的声⾳使它⼼跳加速,极⼒上冲,但受伤的两翼却⽆⼒上升,体重失去平衡,坠落下来。
正如⼈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落地的情况⼀样⾃然⽽平常。
” 后⼈根据上⾯的故事,做成了“惊⼸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2.幼⼉园经典成语故事 愚公移⼭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座叫太⾏⼭,⼀座叫王屋⼭。
那⾥的北⼭住着⼀位⽼⼈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阻隔,要绕很⼤的圈⼦,才能到南⽅去。
⼀天,他把全家⼈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起,⽤毕⽣的精⼒来搬掉太⾏⼭和王屋⼭,修⼀条通向南⽅的⼤道。
你们说好吗!” ⼤家都表⽰赞成,但愚公的⽼伴提出了⼀个问题:“我们⼤家的⼒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座⼩⼭,⼜怎能把太⾏、王屋两座⼤⼭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和⽯块放到哪⾥去呢?” 讨论下来⼤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和⽯块扔到东⽅的海边和北⽅最远的地⽅。
第⼆天⼀早,愚公带着⼉孙们开始挖⼭。
虽然⼀家⼈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怎能把这两座⼭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太顽固了,简直⽆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在这⾥。
幼儿园简单成语故事5篇

幼儿园简单成语故事5篇一、点石成金从前有个小男孩叫小明,他非常喜欢玩泥巴。
有一天,他在院子里捏了一个小土人。
小土人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没有,看起来很不完整。
小明不甘心,他想给小土人加上五官,让它变得更完美。
正巧,小明在一旁看到一块漂亮的石头,他便拿起石头,轻轻地戳了一下小土人的眼睛。
谁知道,这一戳过后,小土人的眼睛真的一下就变成了金子眼。
小明高兴极了,于是他又戳了一下小土人的鼻子、嘴巴,结果鼻子和嘴巴也都变成了金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只需要一点点的努力,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就像点石成金一样。
二、守株待兔有一天,小兔子回家路上突然看见了一根大胡萝卜。
它高兴地跳了起来,决定把胡萝卜挖出来。
小兔子使劲地挖了半天,但是怎么也挖不动那根胡萝卜。
小兔子灰心丧气地坐在一旁,突然看见远处有只大胡萝卜滚了过来。
小兔子想,这根大胡萝卜肯定比刚才那根要好吃得多。
于是,它不再挖胡萝卜,而是静静地等待大胡萝卜滚到自己面前。
然而,长时间的等待并没有使小兔子等来心心念念的大胡萝卜,反而错过了挖胡萝卜的最佳时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是坐等机会,而是应该通过努力和行动来争取更好的结果。
三、画龙点睛一天,小明在幼儿园上绘画课,他拿起画笔,开始认真地画一幅画。
可是画了一段时间后,小明觉得画里还差了一点什么,但是他又说不上来是什么。
老师看出了小明的困惑,走过来问他有什么问题。
小明说他的画里缺少了点什么,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师微笑着告诉小明:“你可以试试画上一条龙,它会点亮你的画。
”小明照着老师的建议,画上了一条飞龙,果然画里的一切顿时生动起来,非常完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只需要加上一点点细节,就能让一件事情变得完美。
四、关门大吉某一天,小明的爷爷在给小明讲故事时说:“从前,有个人嫌自家门口的小河水太脏了,他决定把小河的水挖干净。
于是,他拿起一把铁锹,准备开始挖河。
”小明很好奇,问爷爷:“爷爷,那个人能挖干净整条小河吗?”爷爷笑着摇摇头说:“当然不可能啦,小明。
幼儿园的成语故事

幼儿园的成语故事幼儿园是孩子们入学的第一步,作为一个激发孩子兴趣和培养他们基本知识的场所,幼儿园也可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来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成语是汉语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固定词组,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智慧。
在幼儿园中讲述成语故事能够在幼儿的认知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适合幼儿园的成语故事,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成语的意义,并且激发他们的兴趣。
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前有个老人,他有一匹价值连城的马。
突然有一天,马逃跑了。
邻居听说这个消息都很遗憾,但老人却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看着不顺眼的事情也许是好事)。
后来,这匹马带了一匹野马回来,邻居们都羡慕老人的运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似不好的事情也可能是好事,人们不能过度悲观,要保持乐观的态度。
2. 守株待兔:古时候有个农夫,他每天在田地里辛勤劳作,但却一直没有收获。
有一天,他看到一只兔子撞到了树上的株木上而死去。
农夫非常高兴,因为他在这里等待的时候,终于捕到了一只兔子,他得到了不劳而获的收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依赖运气,要努力工作,自己去创造机会。
3. 笨鸟先飞:从前有一只小鸟,它笨笨地飞行,总是飞得比其他鸟慢。
其他鸟儿总是笑它笨。
但是有一天,其他鸟儿被捕鸟网困住了,只有这只小鸟逃脱了。
它聪明地避开陷阱,救了其他的鸟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不够聪明或者技能不够,但只要努力,也可以取得成功。
4. 井底之蛙:从前有一只蛙住在一个井里,它只能看到井口的天空和少许的阳光。
有一天,一只大青蛙经过这口井,告诉井底蛙世界之外的美妙景色。
井底蛙不相信他,认为自己所见就是全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该拓宽视野,不要被狭小的环境所限制,要勇敢地探索世界之外的事物。
5. 杯弓蛇影:有个人在喝酒的时候,看到杯子里的倒影,以为是一条毒蛇,非常害怕。
他慌忙跳起来,打破了杯子。
后来他才发现,原来只是倒影,并没有毒蛇。
幼儿园经典成语故事【十篇】

【导语】孩⼦们在学习语⽂的过程中,肯定会学习到成语,成语就是⽤最简短的语⾔,表达最深刻的意思。
下⾯是©⽆忧考⽹分享的幼⼉园经典成语故事【⼗篇】。
欢迎阅读参考!1.幼⼉园经典成语故事 对⽜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的⾳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吹到他的⾯前,让他⼼情⾮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头⼤公⽜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演奏⼀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弹奏了⼀⾸⾼雅的《清⾓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常悦⽿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却根本不理会那⾼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因为公⽜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但是并不能理解曲⼦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乐的⽜,⾮常⽆奈。
过了⼀会⼉,他⼜想出了⼀个办法。
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段段奇怪杂乱的声⾳,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犊(dú)发出的叫声。
这时候这头⼤公⽜才像突然明⽩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朵,听了起来。
后来,⼈们就⽤“对⽜弹琴”来⽐喻对愚蠢的⼈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说内⾏话,⽩⽩浪费时间;现在也⽤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
2.幼⼉园经典成语故事 锲⽽不舍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相当活跃,名家辈出。
当时有⼀位哲学家、教育学家荀⼦,其博⼤的学问、深刻的见解,令后⼈敬佩不已。
他写有许多散⽂,《劝学》称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在《劝学》篇中,提出不懈地学习可以增长⼈的才⼲、改变⼈的⽓质。
他特别指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废。
荀⼦说:“只要你不断地堆积泥⼟,就能最终堆成⾼⼭,风⾬就会从⼭⾥产⽣出来;只要你不断地积聚少量的⽔,就⼀定会形成深渊,那⾥就会有蛟龙来潜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定会养成⼀种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备圣贤的思想品质也就不难办到了。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篇)

【导语】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下⾯是整理分享的⼉童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童成语故事:孟母三迁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称“亚圣”。
他三岁那年,⽗亲去世了。
开始,母⼦俩住在墓地附近,常看到出殡的场⾯,孟母怕影响他学习,把家搬迁到集市附近。
在集市常看到杀猪卖⾁也不⾏,⼜搬到⼀所学堂附近。
孟⼦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就喜欢读书了。
于是,他们才住了下来,不再搬家了。
[注释]迁:迁移。
[提⽰]⽐喻注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2.⼉童成语故事:⽬不识丁 唐朝时,张弘靖⼿下有两个部将,他们没有什么⽂化,经常聚在⼀起喝酒发牢骚。
每当喝多了酒,他们就责骂⼠兵:“现在天下太平,不需要打仗了,你们空有拉开硬⼸的⼒⽓,有什么⽤?还不如认识⼀个字。
”后来被误传为“识⼀丁字”。
[注释]丁:指简单的字。
[提⽰]形容没有⽂化,⼀个字也不认识。
3.⼉童成语故事:鹏程万⾥ 传说远古的时候,北海⾥有⼀只叫鹏的⼤鸟。
它的背就像泰⼭那么⾼;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的云层。
它在海⾯上击⽔⽽⾏,⼀去就是三千⾥。
它向⾼空飞去,卷起⼀股暴风,⼀下⼦就能飞出九万⾥。
[注释]鹏:传说中的⼤鸟。
[提⽰]⽐喻前程远⼤。
4.⼉童成语故事:杞⼈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个⼈,常常看着天空发愣,吃饭不⾹,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
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朋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
他⼜担⼼太阳、⽉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注释]杞:地名。
[提⽰]⽐喻不必要或⽆根据的忧虑和担⼼。
5.⼉童成语故事:⼈杰地灵 唐朝诗⼈王勃应邀参加滕王阁落成的宴会,有⼈倡议为滕王阁做序,宾客纷纷推却。
王勃沉思之后,挥毫即书。
起初众⼈都⼀笑置之,但写到“物华天宝,龙光射⽜⽃之墟;⼈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时,众⼈皆拍⼿叫好,夸赞他为当今的才⼦。
适合幼儿园讲的成语故事

适合幼儿园讲的成语故事1、[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人脱掉衣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里,现在船走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舟”是“船”,“求”是“寻找”。
有的人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舟求剑。
2、[盲人摸象]大街上有人牵过一头大象。
四个瞎子听见了,都想知道这奇怪的野兽是个什么样儿。
可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
有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长牙齿。
他说:“我知道了,原来大象就跟又粗又长的萝卜一个样儿。
”另一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大耳朵。
他说:“不,大象就跟大簸箕一个样儿。
”第三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腿。
他说:“不像簸箕,也不像萝卜,大象就跟舂[chōng]米的木棒一个样儿,不过粗一点儿罢了。
”第四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尾巴。
他说:“你们都错了,大象就像一根绳儿。
”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呢?四个瞎子争了半天,结果还没弄清楚。
“盲人摸象”和“瞎子摸象”都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有人观察事物,只看到了事物的一小部分,就自以为看到了整个事物,可以说他是“盲人摸象”或“瞎子摸象”。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 简短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简短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简短指的是适合幼儿园小朋友听和理解的简短成语故事。
这些故事通常都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幼儿园成语小故事的示例:
1.掩耳盗铃:讲述的是一个小偷掩住自己的耳朵盗取铃铛,认为自己掩住耳
朵就不会被人发现,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行为。
2.叶公好龙:讲述的是一个人非常喜欢龙,但当真正的龙出现时,他却害怕
得要命。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表面上爱好某样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或接受它。
3.对牛弹琴:讲述的是一位音乐家对着牛弹琴,牛毫无反应,认为对方弹的
是“哑巴琴”。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
4.井底之蛙:讲述的是一只青蛙生活在井底,认为整个世界就只有这个井口
这么大。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见识狭窄的人。
这些简短的成语故事都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可以帮助幼儿园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应用。
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基本的道理和价值观,比如诚实、勇气、谦虚等等。
同时,这些故事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
它每天都要捕食其它动物,动物们都非常怕它。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
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
它一本正经地大声对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
”
老虎一听愣住了。
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
”
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
老虎看着动物们都逃跑了,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
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狐假虎威”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别人。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
有个多事的人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厉害,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驴叫的声音很特别,很恐怖。
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
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
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腾扑过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脖子,把驴给吃掉了。
这个故事说明,驴子看上去躯体高大,好像很厉害;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
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
不值得畏惧。
亡羊补牢
从前,有人养了许多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大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
去。
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劝襄王不要成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长此以往,楚国就要亡国了。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
”
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
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便借机给他讲了这个亡羊补牢的故事。
庄辛又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
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