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图片合集-重点精华版

合集下载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原文作者:高山初中物理优质课创新实验汇总(共41个)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初中10个趣味物理小实验

初中10个趣味物理小实验

初中10个趣味物理小实验初中10个趣味物理小实验实验一:观察扩散现象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

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实验二:感受大气压取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固定并将铁丝拧成柄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数十秒,迅速(持铁丝柄)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此时易拉罐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扁且发出巨大的响声,实验者应有思想准备,以防惊惶中碰到其它实验仪器而被烫伤甚至引起火灾。

本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实验三:振幅交换准备两个摆长一样的摆(摆锤质量要大些)和一根细尼龙绳,将尼龙绳两端分别固定在高度上,把两个摆的上端系于尼龙线的中部,悬点相距不超过10厘米,(固定时要检查摆长是否一样)。

使一摆处于竖直位置,将另一摆沿垂直于尼龙绳方向拉开到某一位置(不一定要有五度角限制)放手让其在垂直于尼龙绳方向上振动,观察二摆的振幅变化(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所需时间与装置有关)。

可以看到,两摆的振幅会不断地交换。

实验四:尝试一下静电触电的滋味把塑料飞盘用洗衣粉洗刷、冲净、晒干;再准备一块圆形铁片,大小比飞盘略小,在其中打一小孔,用20厘米长的丝线穿过小孔将它拴住,用一块干燥的毛皮用力摩擦圆盘的内侧,然后迅速拿开,再用手提着丝线的一端(这是为了不使手与铁片接触),将铁片放入圆盘内,这样圆盘上的电荷将聚集到铁片上,用手指去靠近铁片时,会有微麻的感觉,同时还可看到电火花和听见放电响声(这是因为电压高而产生放电,但因电量少,电流持续时间短暂,虽有微麻的感觉,但并不危及人体的生命与健康)注意,本实验的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而言在干燥的天气比在空气潮湿时容易成功,晴天在人少的室内比在人多的室内容易成功;在室外通风处比在室内容易成功。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声学- 1 -声1:发声体在振动器材: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钢尺)过程:把硬塑料格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力拨动尺端,观察现象。

现象:尺发声时在振动。

结论: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声2:发声体在振动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一组音叉。

过程: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3:发声体在振动器材:一盆水、一组音叉。

过程: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并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2 -声4:会跳舞的小人器材:扬声器、圆柱形塑料小瓶、毛刷、电路过程:把毛刷的棕毛粘在小瓶的底部,当做小人(可以装饰一下),扬声器接在有录音机的电路中,小人放在扬声器纸盆上,打开录音机放音乐即可。

现象:小人在纸盆上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注:小人也可以用纸折成。

声5:声音的传播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

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保温杯(双层)、胶塞、手机(或小扬声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保温杯中(透明更好),并盖上杯盖。

如用扬声器,就要把导线穿过胶塞,把扬声器放入杯中,塞紧杯口,再接在外面的播放电路中。

现象:声音变小。

- 3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7: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罩、抽气筒(或大注射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逐渐变小。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适合初中生做的物理实验

适合初中生做的物理实验

适合初中生做的物理实验
一、通电和短路实验
1.通电后,再把灯泡的一端用电线连接起来,另一端通上电源,灯泡就亮了。

2.将一根导线固定在电灯泡的头部,把一端接在灯泡上,另一端接在电源的正极上。

3.用力拉导线,如果灯泡不亮,就说明是导线的长度不够。

二、电压的作用
1.电压可以使电器工作。

2.在电路中,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大。

3.在电路中,电阻是起到阻碍作用的。

4.电阻和电压成反比。

5.同一电阻上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一、浮力和浮力大小的关系
1.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无关。

2.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排开水或空气的重量。

二、压强、大气压强和压强作用效果。

1.大气压强是指物体所受压力大于自身重力时产生的效果。

—— 1 —1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实验(共27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实验(共27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四、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因素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图2甲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图中的乙、丙两个实验 ,通过观察图2-乙、丙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 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 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2-丁所示,通过对图2-乙、丁的比较又得出“压力 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请你根据已学 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3)某小组同学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上 不同数量的钩码,同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
杆平衡,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_错___误______。
(4)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3
6
6
3
2
5
5
2
4
2
2
4
3
6
9
2
3
4
2
6
4
4
2
8
甲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乙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臀=阻力×阻力

两个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那么你认为他们中正确的应
该是__乙________同学。原因是___甲_______同学的结论部分仅从部分实验数据
分析得到,不是所有实验数据都满足他总结的结论。

初二物理综合实验报告大全附照片18页(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表面张力、色散彩虹等)

初二物理综合实验报告大全附照片18页(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表面张力、色散彩虹等)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大全(大气压、密度、浮力、压强、水的表面张力、折射色散彩虹等)一、大气压原理(认识空气中的大气压)【实验目的】通过装满水的杯子和外界空气的压力差来证明空气中有大气压。

【实验器材】一盆染了颜色的水、一个空杯子、一个盖子(或一张纸)、一盆清水。

【实验步骤】(1)将空杯子灌满染了颜色的水,再将盖子(或一张纸)盖在水面上。

快速翻转杯子(使杯子底朝上)。

(2)将盖着盖子(或一张纸)的杯子放入清水中,撤掉盖子(或纸),把塑料杯提起来一点(但不要接触空气)。

(3)使杯子里的水接触一点空气。

【实验现象】(1)快速翻转杯子(使杯子底朝上),我们可以发现盖子(或一张纸)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漏出来;(2)将盖着盖子的杯子放入清水中,撤掉盖子,把塑料杯提起来一点(但不要接触空气),可以发现水依然不会漏出去;(3)使杯子里的水接触一点空气,水就会立即全部漏出。

【实验结论】空气中有大气压,是杯子内外的压力差使一开始扣在杯子上的盖子(或纸)和水不会漏出来。

二、吹吸管使管内液体上升(了解大气压差和压强差)【实验目的】了解空气中的大气压和压强差。

【实验器材】一个空塑料杯、两根吸管(吸管1和吸管2)、水。

【实验步骤及现象】1、将水倒入空杯中,将吸管1插入杯中,发现吸管1中的水面和杯中的液面平齐。

2、将吸管2对准吸管1的上端开口处,并轻轻吹气,发现吸管1中的水面会上升,并高出杯中的液面。

3、继续通过吸管2用力吹气,吸管1中的水面会再次上升,甚至会喷出。

【实验分析】1、往吸管2中吹气,吸管1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吸管1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所以液面上升。

2、如果用力吹气,吸管1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更快,压强更小,吸管1内的液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强差更大,液面上升的高度更高,甚至会喷出。

【实验结论】1、空气中确实存在大气压及压强差。

2、流体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

三、液体内部压强测试(不同深度压强的不同)【实验目的】了解液体在矿泉水瓶中的不同位置是否有不同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分布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分布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分布图1. 第七章力1.1. 第1节力1.1.1. 演示:小铁球收到磁铁的作用1.2. 第2节弹力1.2.1. 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1.3. 第3节重力1.3.1. 实验: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2. 第八章运动和力2.1.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2.1.1. 演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2. 第2节二力平衡2.2.1.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3. 第3节摩擦力2.3.1. 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2.3.2. 实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 第九章压强3.1. 第1节压强3.1.1. 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2. 第2节液体的压强3.2.1. 演示: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3.3. 第3节大气压强3.3.1. 演示(录像):大气压的测量3.4.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4.1. 实验:两张纸中间吹气4. 第十章浮力4.1. 第1节浮力4.1.1. 演示: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4.1.2.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4.2.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4.2.1.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4.3.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5.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5.1. 第1节功5.2. 第2节功率5.3. 第3节动能和势能5.3.1. 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那些因素有关5.4.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6.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6.1. 第1节杠杆6.1.1.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6.2. 第2节滑轮6.2.1. 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6.3. 第3节机械效率6.3.1. 演示: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6.3.2.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声学- 1 -- 2 - 声1:发声体在振动器材: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钢尺)过程:把硬塑料格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力拨动尺端,观察现象。

现象:尺发声时在振动。

结论: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声2:发声体在振动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一组音叉。

过程: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3:发声体在振动器材:一盆水、一组音叉。

过程: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并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4:会跳舞的小人器材:扬声器、圆柱形塑料小瓶、毛刷、电路过程:把毛刷的棕毛粘在小瓶的底部,当做小人(可以装饰一下),扬声器接在有录音机的电路中,小人放在扬声器纸盆上,打开录音机放音乐即可。

现象:小人在纸盆上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注:小人也可以用纸折成。

声5:声音的传播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

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保温杯(双层)、胶塞、手机(或小扬声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保温杯中(透明更好),并盖上杯盖。

如用扬声器,就要把导线穿过胶塞,把扬声器放入杯中,塞紧杯口,再接在外面的播放电路中。

现象:声音变小。

- 3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7: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罩、抽气筒(或大注射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逐渐变小。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