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劳动技术课教案汇总

合集下载

劳动技术课教案[汇总]

劳动技术课教案[汇总]

劳动技术课教案[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劳动技术》教材第五章“家居维修与美化”,具体内容为第三节“墙面刷漆技巧”。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墙面刷漆的基本步骤、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墙面刷漆的整个流程,掌握刷漆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墙面刷漆任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家居维修与美化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美化家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墙面刷漆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难点:如何掌握刷漆的力度和速度,使墙面刷漆效果均匀、美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墙面刷漆工具(如刷子、滚筒、漆托等)、涂料、手套、口罩、围裙等。

学具:每组一套墙面刷漆工具、涂料、手套、口罩、围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居维修与美化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墙面刷漆的基本步骤、技巧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a. 教师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墙面刷漆的整个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b. 学生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墙面刷漆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学生互相评价对方刷漆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墙面刷漆技巧2. 内容:a. 墙面刷漆基本步骤b. 刷漆技巧c.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2. 答案:参照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墙面刷漆的基本技巧,但部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技能应用到家庭生活中,帮助家人完成家居维修与美化任务,提高生活品质。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家居维修与美化竞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墙面刷漆的基本步骤和技巧2. 实践操作中的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实践3. 注意事项的强调4.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拓展性一、墙面刷漆的基本步骤和技巧1. 清理墙面:用砂纸打磨墙面,清除原有漆膜、污渍和灰尘。

劳动课的教案(通用17篇)

劳动课的教案(通用17篇)

劳动课的教案(通用17篇)劳动课的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胆向老师表达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知道有便意时及时入厕,养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湿裤子、不随地小便的习惯。

3、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故事挂图、课间、图片。

2、表格、哭脸笑脸标志。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1、讲述故事《小刚的裤子湿了》。

2、集体讨论:(1)故事里的小刚怎么啦?他为什么会尿湿裤子?(2)你尿过裤子吗?尿在裤子里会有什么感觉?3、引导幼儿体验尿湿裤子的感受:(1)出示体验。

(2)请幼儿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现在是冬天,天气很冷,有了小便不及时告诉老师尿在裤子里,就会像刚才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样,冰冰凉凉、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裤子里会很脏、很臭。

4、引导幼儿说说有了小便该怎么做。

二、引导幼儿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在活动中能胆表达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课件一:蒙氏自主活动中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2、课件二:集体活动中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3、课件三:做操时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4、课件四:户外活动时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小结:你喜欢刚才的小朋友吗?为什么?三、熟悉幼儿入厕环境,培养幼儿不随地小便的习惯。

1、图片一:厕所里外环境--简单介绍入厕方法2、图片二:厕所男女标志--区分男女厕所3、图片三:男、女孩入厕--正确入厕4、图片四:清洁员清理厕所--提醒幼儿要将小便便到便槽里。

四、判断对错1、介绍表格及哭脸笑脸标志2、引导幼儿根据图中幼儿表现判断对错,并贴到表格中合适的位置。

五、组织幼儿集体入厕活动延伸:1、学习正润小便方法。

便后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强幼儿入厕能力的培养。

劳动课的教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劳技课的教案(优秀8篇)

劳技课的教案(优秀8篇)

劳技课的教案(优秀8篇)劳动技术课教案篇一一、提出问题1、你见过什么样的小木桌?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如果准备用木材做一个小木桌,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式的?二、技术探究与操作1、与小组一起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2、讨论:小木桌分为哪几个部分?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3、学生讨论,教师小结(1)下料:截取两块边长105毫米,宽65毫米的长方形木板做桌面。

(2)参照14页,画出木桌腿的样式和尺寸,然后按照画线一步一步的完成小木桌的'腿的割据工作。

4、按照设计尺寸,锯割材料,并进行修饰,然后粘结组装。

5、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践教师提示:支架的弧形部分可以分多次直线割据的方法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展示评议1、展示自己制作的课程表架,征求大家意见,能改进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改进。

2、在小组内进行评议,选出最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3、鼓励有缺点的同学的作品进行修改。

4、完成评价表。

四、课后延伸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搜集各种小木桌的样式,并把他们设计制作出来。

劳动技术教案篇二第一章水稻教学目标:了解水稻的基本知识学习水稻的种子处理、浸种催芽、早中晚稻软盘旱育秧、抛秧移栽、防治病虫害等知识第一课时:第一节种子处理水稻的基本种植情况在我省的粮食生产中,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首位。

稻米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我省人民的主要食物,也是我省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稻草、米糠不仅是饲养家畜、家禽的饲料,也是医药、化工和轻工行业的重要原料;稻壳是生产天花板等建筑材料的原料。

因此,学习水稻的主要栽培技术,对于改善人民生活。

加速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种子处理水稻种子在浸种催芽前,必须先对种子进行处理。

种子处理的目的是: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清除种子中的杂质,选出健壮饱满的种子。

搞好种子处理工作,要求了解晒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消毒等种子处理技术,初步学会盐水选种的技术。

劳动技术教案(5篇)

劳动技术教案(5篇)

劳动技术教案(5篇)第一篇:劳动技术教案玉兰花一、教学目标:1、选择柔韧性较强的绉纸,学习绉纸折花的方法;2、掌握圆形卷、椭圆纸花剪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折绉技术;3、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他人,并对他人作品的特点进行评价。

二、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纸花的造型;了解纸材料的特性。

2、老师制作一个纸花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1、出示纸花课件: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花。

它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2、提出学习任务:你想做哪个纸花造型?(二)设计引导:请学生在底板纸上设计(画)好自己要做的纸花的造型(三)技术学习1、请学生看书上的“金点子”栏目,了解绉纸的用法。

2、学生自己尝试卷、折。

3、技术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卷”的质量。

提出改进方法。

(四)了解制作的材料、工具:1、学生讨论:做各种纸花用什么纸材比较好。

(绉纸)2、需要哪些工具?(五)合作操作:学生个人或小组分工合作操作。

(老师巡视)老师巡视关注点:● 学生技术要点的掌握情况。

● 学生技术创新的情况:卷、粘● 学生合作的效果。

(六)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做好的作品。

2、师生互相评价作品的优点,提出改进的意见(七)拓展学习:1、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使作品更精致。

2、尝试制作其他的动物。

3、把作品作为礼物送人或义卖教学小记:学生制作时,一节课时间虽然学生合作,但还是来不及,制作的卷、粘技能学生都能掌握。

而且兴趣很大,部分学生制作的作品效果很好。

风筝一、项目的设计意图:风筝是我国古老的民间玩具,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项航天科技作品。

学生放风筝是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春季户外体育活动,也是一项运用数学、物理、美工知识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

学生通过研究风筝,了解风筝的历史、了解风筝的演变、了解风筝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设计风筝、制作风筝、创造新风筝的基本任务。

本项目是以制作风筝为主线,加强学生手工技能的培养,通过“研究风筝”培养学生查阅资料、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在手工技能上让学生学会画线、折叠、定位,学会扎线、剪纸、粘贴等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劳动技术课教案汇总

劳动技术课教案汇总

劳动技术课教案汇总一、教案名称:认识劳动工具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劳动工具及其用途。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姿势和操作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劳动工具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各种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学会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 各种劳动工具的实物或图片。

2. 劳动工具的使用说明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劳动工具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工具的名称,简要介绍工具的用途。

二、学习劳动工具的用途(10分钟)1. 教师分别展示各种劳动工具,如锤子、钳子、螺丝刀等,并讲解其用途。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下每种工具的用途。

三、学习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10分钟)1. 教师示范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如怎样用锤子敲打、怎样用钳子夹住物品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劳动工具。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用劳动工具完成简单的任务。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劳动工具?它们的用途是什么?二、深入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重点讲解一些使用方法复杂的劳动工具。

2. 学生通过观看示范,学会更熟练地使用劳动工具。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劳动工具?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给予指导。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说出各种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劳动工具,完成实践操作任务。

劳动教育技术教案(精选7篇)

劳动教育技术教案(精选7篇)

劳动教育技术教案劳动教育技术教案(精选7篇)劳动教育技术教案篇1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热爱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辛苦的情感。

2.进而懂得家人的付出及家人的辛苦。

3.让孩子体会亲自动手的乐趣。

4.让孩子真正懂得劳动的可贵。

活动准备小毛巾若干小凳子若干洗衣粉一袋水盆10个。

活动过程我先是以儿歌引出活动的主角“凳子”,我发现孩子们都很聪明,兴致也很高,没几遍就能自己哼出儿歌来,我还要求每个孩子对自己坐的凳子说一句话,我本想让孩子们说一声谢谢,或者你辛苦了之类感恩的话,可刚开始,孩子们都不明白老师的意图,所以说不出来.于是我就先示范,示范后孩子们能跟着我的思路扩散开来了。

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来了解凳子的各个部位,虽然孩子们经常看到凳子,天天坐凳子,但真正能说清楚凳子各个部位名称的孩子还很少,所以先来认识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认识完后我就从小朋友每天要洗澡引伸出凳子也要洗澡,并让孩子们来帮忙洗。

孩子们可激动了。

当我问孩子们给凳子洗澡需要些什么东西呢,孩子们纷纷联想到自己洗澡时的东西,如毛巾、肥皂、沐浴露、水盆等说了很多,我强调:给凳子洗澡是用洗衣粉,它与我们小朋友洗澡是不一样的。

在第一次活动时,我把该怎么洗,洗凳子的步骤示范了一遍,然后再让孩子们洗;而我们不能单一的把自己的方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剥夺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自主性,所以在第二次活动时我就让孩子们自己去洗,洗完后再相互交流“你是怎么洗的?”,并比比谁洗得干净,并给予鼓励;孩子们给凳子洗澡的方法五花八门,而好多孩子都洗得非常干净。

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劳动中获得了快乐,懂得了劳动的可贵。

在第一次活动后,我发现,由于对孩子们使用毛巾在水里清洗后要拧干的要求没有特别提出,因此就导致了有的孩子把水拧到了别的小朋友身上、鞋子上,还把地面弄得非常湿,所以在进行第二次活动的时候我就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提醒:洗毛巾、拧毛巾一定要蹲下;没拧干的一定要尽力拧干,人多就多等一会儿;不能乱占位置,乱抢位置。

劳技教案(精选5篇

劳技教案(精选5篇
四、教学效果方面
1.学生对简单工具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掌握程度如何?
2.课后作业和实践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简单工具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各种简单工具(如螺丝刀、扳手、钳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简单工具、实践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工具,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使用简单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案。
2.答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题意的实践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简单工具,了解其使用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开展家庭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解析
作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对作业设计的详细说明:
1.实践方案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使用简单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案。
2.家庭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家庭生活中,完成家庭实践作业。
3.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实践方案的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
劳技教案(精选5篇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第五单元“生活小助手”,具体包括以下章节和内容:第一章“身边的工具”,第二节“简单工具的使用与维护”。

劳动技术课教案【汇编三篇】

劳动技术课教案【汇编三篇】

劳动技术课教案【汇编三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今日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劳动技术课教案【汇编三篇】,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劳动技术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制作1-2件作品,培育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

2、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包括废旧物品,设计制作一件有使用价值或有欣赏价值的作品,培育同学创新力量,树立环保意识,知道生活中到处有学问。

3、学会使用常用手工工具,规范操作,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预备:1、防风衣架和垃圾桶两种手工作品。

2、制作四件手工作品的"材料工具。

3、构思一件作品,预备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1、用实物投影出示文中4张图片,说出图中制品所用的材料。

2、分组争论,这些作品能否改用其他材料,让同学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材料,甚至是废旧物品,都可拿来制作成作品。

(二)仿照制作1、通过同学自由阅读仿照制作中的图片和文字说明,找到自己感爱好的手工作品,了解其制作方法,步骤。

2、依据同学的爱好和力量分组合作,仿照制作,要求每一小组选1-2件作品合作完成。

留意:分组人员一般不超过6人,使用工具留意平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完整理桌椅。

3、展现作品,评价作品。

(三)设计制作1、同学在仿照制作的基础上,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分号小组,同学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作品,由小组成员争论制作的作品。

2、收集材料,预备工具,依据分工动手制作。

3、设计作品中没有支配评价栏目。

让同学说说自己的小制作,体验劳动的欢乐。

劳动技术课教案2一、指导思想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和劳动实际,提高同学对劳动意义的熟悉逐步培育并把握一些简洁的劳动学问和技能,提高同学的素养,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向学校生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劳动课,劳动课的教学方式敏捷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做到学问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技术课教案
课题第一课插花艺术
课型:综合技能课
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
集体协作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插花的知识:花名、花语、插花的工具、插花
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自己设计并制作插
花。

教学重点:插花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插花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鲜花、人造花、干花、剪刀、花泥、花器等.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言: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礼物:鲜花。

同学们喜欢吗?下面再请
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看一看鲜花装点的城市、居室。

欣赏录像:鲜花不但装点了我们的城市,净化了空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而且
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居室一种高雅的礼品。

鲜花有这么大的作用。

那么
怎样才能使鲜花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呢,这就使我们想到了插花,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如何插花。

出示课题:插花艺术
二、新授:
1、插花:就是将花朵、叶片、果实、枝条等植物材料经
过构思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在世界上两种插花形
式,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式插花。

2、请大家欣赏插花作品。

大家所看到的是实用性插花,也叫礼仪插花,还有一种是商业插花。

3、花语:人们爱花、赏花,把花人格化,所产生了一种花的语言叫花语。

请同学们回家收集一些常见花的花语,现在请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花语。

学生说:玫瑰:纯洁的爱情,在希醋神话中,爱神为了救它的情人急速奔跑,手,腿被玫瑰花的刺划破了,鲜血滴在花辨上,白色变成了红色,红玫瑰成了爱情的象征。

百合:纯洁、庄严、事业顺利,象征吉祥如意。

我国取其百合的寓意,意为百年好合。

康乃馨:象征母爱、慈爱、健康、层层叠叠忧如母亲对儿女绵绵不断的爱护和关怀。

向日葵:憧憬、光辉、敬慕。

教师:了解了花语,才能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4、我们来认识一下插花的工具材料:
利刀、剪刀、花泥等。

花泥:是一种化学制品,它吸水性强,可以保持水分的供给。

按花材的性质分为鲜花、绢花和干花。

我们常见的种类是鲜花和绢花。

它们的插花方法:⑶确定花插的形状或大小,也叫打底。

⑷根据造型选用确定插入焦点花材,要选择鲜艳、富有神采形状的花材。

我选当前盛开的鲜花。

另外要意高低的搭配,要具有合谐性。

⑸添充花插的空间,使线条和焦点和谐融为一体。

我选用康乃馨和玫瑰,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师:下一步应添入什么呢?
生:一些配草、配叶,除有衬托作用外还可起到遮盖的作用。

师:大家说的很好,最后还要加一些装饰性花材,如满天星等。

你喜欢教师的插花吗?相信大家一定很想试一试。

5、演示插花步骤:
⑴立意构思: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先要确定意图。

并且要确定插花类型:瓶花、手把花或是花篮等。

我要做一个盆花,送给我的好朋友,愿我们的友谊更深。

⑵根据需要确定插花的造型:扇形、三角形、圆形或任意形状。

我以扇形为例。

6、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小组制作插花:3—5人都可以,人数不限。

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的花想送给谁或想摆放在哪里?你们想选择什么
花材?
在大家插花之前,请给作品起出名字,请大家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进行你们的创
作吧。

7、作品展评:请大家把作品放到前面。

你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请说一下你
的创意吧。

三、小结: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插花,不是单纯的花草组合,
也不是简单的造型,它是融艺术、生活与一体的艺术活动。

同学们通过花与草的
构筑一定会将我们的生活创造的更加美满富有情调 . 课后记: 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自己设计并制作插花。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集体协作精神。

裴菊
课题:第二课择洗青菜
设计者:裴菊颖
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青菜必须经过选择和洗净后才能煮
的道理。

2、学会择洗青菜,培养学生承担家务劳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选择青菜。

教学难点:如何把青菜洗干净。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被青菜虫和蚜虫伤害过的青菜(大白菜、菠菜)各
两棵,清水一盆。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了解学生对择洗青菜的认识。

二、结合实物讲解择洗青菜的必要性。

强调洗菜前必须先把
青菜放在清水里泡10多分钟,去调残留在青菜中的农
药。

三、让学生看看沾有泥土的大白菜,带有腐叶的菠菜,
带有蚜虫的白菜心,菜叶,告诉学生,从菜市买回来或从地里摘回来的青菜都不干净,直接食用对身体有害。

因此,青菜必须择洗后才能煮食。

四、讲解如何择洗青菜时,可结合操作进行。

五、检查菜叶是否有蚜虫,最好让学生看看有蚜虫的菜
叶,让学生认识蚜虫。

六、让学生练习择洗青菜,并进行评议,表扬在劳动中
认真、细心操作的学生。

七、让学生充分理解择洗前长时间浸泡青菜是纺织食物中
毒的重要方法之一。

八、教学完这一课之后,让学生回家巩固练习择洗青菜,
由家长给予评定是否择得好,是否洗得干净,教师抽查后作小结课堂小结:师生共结
课后记:培养学生承担家务劳动的能力。

使学生懂得青菜必须经过选择和洗净后才能煮的道理。

课题:第三课锅贴饺子的制作
课型:理论实践课
教法:讲授法,实践演示发
教学方式:启发式;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锅贴饺子的制作程序和方法,提高动手
能力,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包制方法
教学难点:制皮
复习提问面点制作分中点和西点
导言:锅贴饺子也是锅烙,它具有馅鲜,皮香色美等特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过程一、出示交待工具,材料。

及内容:二、制作程序与方法
(一)制皮
(二)混合材料饧面揉面搓面条
切面剂擀面皮。

(二)制馅
摘洗青菜汤菜碎馅拌馅
(三)包制方法:
放馅折皮捏拢放置
(四)煎制:
涂油摆饺加火闷煎出锅装

三、品尝
板书设计
锅贴饺子的制作
制作程序与方法:
制皮:混合材料饧面搓条切面剂擀面皮
制馅:摘洗菜烫菜碎馅拌馅
包制:放馅折皮捏拢放置
煎制; 涂油摆饺加火闷煎出锅装盘
小结; 师生同结,学生总结实际操作过程及经验。

作业:自己动手给家人做一次锅贴饺子。

课后记:教学设计合理,知识交待无欠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课题:第四课面包制作程序与方法
课型:理论实践课
教法:讲授法,实践演示发
教学方式:启发式;多媒体视频
教学目标; 1.了解制作面包需要的原料和设备。

2.了解面包的制作过程,知道发酵粉的作用。

3.通过自制面包,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录有面包制作过程的录像带。

教学重点:烤前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烘烤
复习提问面点制作分中点和西点。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你们知道面包的制作程序与方法吗?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2.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看一看制作面包的录像。

二、引导学生了解面包的制作过程
1.完整看一遍录像,引导学生说说制作面包需要哪些原料,做面包时需要什么机器。

(搅拌机、发酵箱、烤箱。


①看录像的第一段,引导学生说说制作面包需要哪些原料,做面包时需要什么机器。

(搅拌机、发酵箱、烤箱。


②看录像的第一段,引导学生回忆并讲述制作面包的步骤:
搅拌原料(面粉、发酵粉、糖、盐、鸡蛋等)
第一次发酵第二次发酵成形放人烤箱烘制。

三、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发酵粉的作用
1.出示两个一样大的面团(其中一个已和入发酵粉并经过两次发酵)。

请观察这两个面团是否一样大。

2.将这两个一样的面团放入烤箱,请观察面团发生了什么变化。

3.约6分钟后,从烤箱中拿出面包,请说说两个面包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一样大的面团烤出来的面包大小不同呢?
5.小结:放过发酵粉的面包又大又膨松,没放过发酵粉的面包又小又硬.这是因为发酵粉的面包又小又硬。

这是因为发酵粉里有一种酵母,它会让面团变大、变松、变软。

识特点。

在面包的制作过程中,既有微生物技术,又有传动原理及电能的运用。

以此为题,让学生从感性层面上了解到发酵粉能使面包松软可口,用机器可以轻松、均匀地搅拌原料,把面包烤熟
四、组织谈话:培养孩子乐于与人分享食物,关心他人的品质
五、观察微波炉烘烤点心的过程分享劳动的快乐。

小结; 师生同结,学生总结实际操作过程及经验。

课后记:教学设计合理,知识交待无欠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