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林分享:在最深的红尘里,诗意地栖居
诗意栖居,不负大地深情

诗意栖居,不负大地深情人生漫长,每个人都在追寻一种心灵的安宁与舒适。
有人选择在喧嚣的城市中奔波,追逐梦想的脚步;有人却偏爱静谧的乡村,追逐心灵的宁静。
诗意的栖居,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一种沉浸在自然之中的美好体验。
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城市的喧嚣和压力让人们感到疲惫不堪。
而诗意栖居,恰如其分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到了心的停靠点。
置身山水之间,远离尘嚣,听风听雨,与花草相伴,感受大地的深情厚意。
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人心灵得到了净化,身体得到了放松,内心也变得宁静而从容。
诗意栖居的人们,往往是内心深处有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的人。
他们喜欢观察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喜欢感受四季轮回带来的变化,喜欢与大自然相融相通。
他们用心灵去感悟自然界的美好,用文字去表达对大地的眷恋,用行动去守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不负大地深情,诗意栖居的人们以独特的方式与大自然相互拥抱、相互尊重。
他们喜欢捧一本书,在树荫下品味文字的馨香;喜欢握一杯茶,在涓涓流水旁聆听心灵的声音;喜欢漫步在田园小路上,感受时间的静美。
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们发现了生活的真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并且在这种生活状态中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意栖居,并非要与现代社会完全割裂开来,而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到一片自由、一处惬意的净土。
这里没有浮躁,没有功利,只有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里,人们品味着大自然的馈赠,感悟着生命的意义,体验着诗意栖居带来的深情体验。
诗意栖居,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宁静与从容。
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种身心合一的状态,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满足。
不负大地深情,诗意栖居的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活出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
荷尔德林诗意的栖居 原诗

荷尔德林诗意的栖居原诗托翼于山林深处,
我从心底深处熠熠生辉。
我自然地栖居在这里,
在这些石头和树木之间。
我和野兽、鸟类和花朵
交相辉映,共同展开生命之歌。
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里,
我闻到了自由的芬芳。
我遇见了灵魂的伴侣,
在她的眼中,我看到了恍若新生的世界。
通过她,我探索生命的深处,
在诗意的铺陈中,我领略心灵的美妙。
这里是我的家园,是我一生的归宿,
我将始终保持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
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栖息之所,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荷尔德林诗意的栖居。
- 1 -。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高分优秀作文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这句名言,仿佛是一声来自远方的呼唤,在这个快节奏、功利化的时代,轻轻地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何为诗意地栖居?它并非仅仅指吟诗作赋、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而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与美好的能力。
当我们清晨醒来,推开窗户,感受到第一缕阳光的温暖,听到鸟儿清脆的啼鸣,这便是诗意;当我们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欣赏着花朵的娇艳,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这便是诗意;当我们在夜晚仰望星空,为那浩瀚宇宙的神秘而感叹,为那点点繁星的璀璨而陶醉,这也是诗意。
然而,现实中的我们,往往在忙碌与喧嚣中迷失了方向。
为了功名利禄,我们日夜奔波,身心俱疲;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我们戴上厚厚的面具,失去了真实的自我;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我们忽略了身边的美好,忘记了内心的渴望。
我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穿梭,却忘记了大自然的芬芳;我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沉迷,却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
要实现诗意地栖居,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读一本好书,让心灵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听一首好歌,让情感在旋律的起伏中释放;与家人朋友相聚,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感受亲情友情的温暖。
我们还可以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山川的壮丽,去聆听溪流的低语,去触摸大地的脉搏。
同时,诗意地栖居也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和不友善的人,但如果我们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以善良的行为去回应,便能在喧嚣中营造出一片宁静的港湾。
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感受世界,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诗意。
让我们在这片大地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诗意的天空,让心灵在宁静与美好中得到滋养,让生命在诗意的光辉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诗意的栖居

诗意的栖居诗意的栖居,是一种向往和追求,是一种精神的境界。
它不是简单地追求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安逸,更不是物质的堆砌和奢华。
诗意的栖居,是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和营造一种与自然、历史、文化相融合的居住方式。
它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意的栖居,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这种美好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用心灵去体会的。
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去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去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
这些美好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养,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放松,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
诗意的栖居,需要我们用情感去营造一种与自然、历史、文化相融合的氛围。
这种氛围不是简单的装饰和美化,更不是一味的复古和怀旧。
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去营造一种与自然、历史、文化相融合的氛围。
这种氛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寄托,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诗意的栖居,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寻找和创造一种与自然、科技相融合的居住方式。
这种居住方式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更不是一味的追求高科技和智能化。
它是我们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去寻找和创造一种与自然、科技相融合的居住方式。
这种居住方式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健康和愉悦。
在诗意的栖居中,我们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与自然、历史、文化相互关联的整体。
我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去营造与自然、历史、文化相融合的氛围和居住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诗意的栖居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追求。
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用心去感受、用情感去营造、用智慧去寻找和创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诗意的栖居。
诗意的栖居 海德格尔原文

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原文
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原文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大概是这样,在世间兜兜转转,然后悄然离开,便自有了几分诗意。
而真实的情况是,走在光阴之上,人们往往习惯于寻找厚重,几乎遗忘和舍却了轻描淡写的美好。
诗意并非只有风花雪月,还有围炉煮酒,还有野渡舟横。
其实,在这个喧闹得几近狰狞的年代,诗仍是存在的。
只不过,在大多数人追逐宝马香车、华屋美服的时候,诗人们只得躲在角落里,借着月光默然落笔。
他们和他们笔下的文字,极少因其清雅写意而被推崇。
至于箪食瓢饮陋巷,更是被人们嗤之以鼻。
可以说,诗意缺失,无论对于哪个时代,都是悲哀。
为了打捞诗意,我们必须去到那个遥远的地方。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于岁月长河,是流光溢彩的刹那;于我们,是念念不忘的小楼烟雨。
无疑,那是个诗意纵横的年代,有着唯美的情怀和韵味。
石正林分享:一静下来就想你

凝固了的夜像死,浓缩了的黑没有底,宇宙像哭泣。
睁开眼却看不见五指,只感到心脏跳动的无声无息,我已穷的只剩下记忆,如果天不会再亮我不会再起,记忆总是残垣断壁,没有距离,爱情总是辜负被爱情意,想起你在心底,忘记你是自欺,生命虽短暂,还是不知道短暂在何时,谁说人生是一场游戏,爱情总是像人间你我在捉迷,幸福消失的措手不及,痛苦真实的无法回避一静下来就想起你。
相知是一种记忆,其实没有生命的东西,人生就是,没有往日哪有今夕,时间是一座城市,人流拥挤,却一个面孔也记不起,酒店林立,饥肠辘辘,没有一张币,就没得吃,只有和你走进透风的租房里,相拥入眠才忘记了这座水泥,我懂得人生除了生死都是闲事,但只有生死人生狗屁,想起你,就想起,我们抱着穷欢乐的努力,辗转的那张破床在叹息,只要静下来我就想起你。
现在你在哪张怀里,不知道你是悲是喜,一想起你就想起清照姐的那首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地!是否所有爱情都只是我的想象而已,是否所有快乐都只是一场幻觉而已,我拥有的只剩回忆,一切交给时间处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一静下来就想起你。
石正林分享:三塔情思

三塔情思太阳初升,古老的三塔披着一身朝霞,静静地伫立在京杭大运河之畔,秀丽而端庄。
运河水无声地流淌着,微风轻拂,波光粼粼。
河岸边矗立着的二根石柱上,深深浅浅的磨痕依稀可见,仿佛印证着当年纤夫们的足迹。
三塔的清晨,空气清新,树林里不时传来声声鸟鸣,晨练的人们走过嵌在草丛中弯曲的石板路上,岁月静好。
静静地站在三塔边,望着一条马路之隔的越秀花园,亭台楼阁,四季花开,小区里的居民们安逸地生活着。
透过岁月的纱帘,仿佛看到当年“五七”干校威严的大门,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父亲和叔叔阿姨们衣着朴素的身影闪现在眼前,当年的场景一幕幕扑面而来。
文革时的三塔,地处当时的城郊,很是荒凉,机关的“五七”干校就设在三塔旁,那是对“走资派”进行劳动改造的地方,被打成“走资派”的父亲被强制在这里劳动,进行教育改造。
那时,学校停课闹革命,无课可上,一次去给爸爸送生活用品,执意要留在干校陪爸爸,也许是心爱的女儿在身边,是爸爸心头的慰藉,也许是我的坚持让爸爸败了阵,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环境里,我竟然得以留了下来,成了干校里唯一的一个小学生学员。
清晨,当起床的钟声敲响,断壁残垣的三塔顶上扑愣愣飞出许多鸟儿,盘旋盘旋,然后向着天空自由飞翔,这幅场景和残破的三塔旧影像,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了抺不去的记忆。
干校宿舍前的一小块广场,成了干校学员们每天必跳忠字舞的地方。
小小年纪的我,便成了改造中的“走资派”们的领舞教练。
高音喇叭下,叔叔阿姨们跳舞的身姿笨拙却又认真,怀着由衷的虔诚,却是文革风浪中无法驾驭自己的一叶小舟。
父亲是位抗日老战士,革命胜利后留在江南,一直在地方上工作。
是一位对党有着坚定信念的革命者,工作作风沿袭部队传统,雷厉风行果断干练。
可是,文革期间和许多老干部一样,他也被打成走资派靠边站了。
干校的劳动改造和无休止的政治学习,剥夺了父亲正常工作的权力,折磨着他的神经,经常看到父亲一个人若有所思。
劳动结束后,父亲常常带着我去三塔边的河沿,清洗腿脚的泥浆和满脸的汗水。
石正林分享:只记花开不记年

只记花开不记年秋夜,月洒微凉,捧一杯热茶端坐于窗前,静看风拂树梢,看那知秋的树叶摇动着点点岁月的痕迹。
于我不过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子,红尘浸染中,寻一份属于自己清欢,任指尖划落伶仃,当往事如烟散去,不惊不扰,径自携一份淡泊,指尖偶尔划过旧日点滴情怀,或深或浅,或怀念,就算是留恋花季繁华里的一场青春盛宴吧。
独自清欢于尘世,宁静处,岁月静好,在心中浅画流年,涂鸦四季轮回的风景。
――题记(一)于亲情清秋微寒,每当风起时一缕揪心的痛便念及于心,秋凉时总少不了父亲慈爱的叮咛:天冷了多穿点衣服,你身体不好,注意保暖。
这种声音好像随着父亲的飘然逝去而越发强烈,每每此时,都会触动我那脆弱的痛神经,多少对父亲的不舍都哽咽在喉。
经年岁月在一季季风雨中轮回,渐行渐远的人生路途,沉淀了父亲忙碌岁月里的苦楚,也有我们一路放歌的澎湃与快乐,就这样把人生的行囊,塞得满满的。
回拂那一季季轮回里的风雨,回念那一捧满怀的往事,亦是心生馨香,随着那似箭光阴,弥散在如烟的岁月里。
春雨带走寒冬,带不走父亲慈爱的关怀,夏花笑绽热情,也盛开着父亲殷切的希望,秋枫映红旷野,也映满父亲深深地祈盼,唯念儿安,冬雪覆盖记忆,难掩父亲对女儿最真的守望。
落寞的时光里,常常梦呓与您在逝去时光里的喜怒哀乐,俏俊风华。
有您的日子里,有爱牵伴,浅笑安然,满足原来如此简单。
长大后偶尔欣然念起,如望一段小桥流水,点点滴滴,都深情着对您的不倦的情愫,煮一壶云水相拥,时光缱眷,吟一句亲情细语,温暖荡漾。
父亲,我们虽阴阳之隔,可念起时如您在侧,就像您从未走远过。
父亲,此时的夜遍洒清辉,可是您慈祥的眸光,仍如此深情的凝望着女儿,若心有灵犀,若心灵驿动,那就甜甜不语吧。
秋漫枫红,念您,写满执手徜徉的柔肠,感恩您,就算是冬雪飘飘,依旧温馨,依旧回荡您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念久,纵使相见无期,因为挚爱亲情于心,因为爱您所以庆幸此生做您的女儿。
皓月当空,熄不灭女儿灵魂的深深思念,站在红尘渡口,倾听雨的心声,任心底的呼唤打湿眼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最深的红尘里,诗意地栖居
周末的时候,倘若未去闽西的山乡里自驾游历,便总会去岛外一家装修得清静雅致的名叫陌上人家的餐厅,就着临街的位置,坐着,静静的,为自己煮上一壶明前的绿茶,然后,看着街面上的车来车去。
一个人坐着,或许,心绪亦是惬意的。
厦门的天空,在11月入冬的季节里,依然有着灿烂的日头,阳光很好,偶尔会有风,细微着,透过街边凤凰木的绿枝,轻轻地洒落,柔和宁静,一任清白的天光在枝上、叶上、路上洒下淡淡的光影……
就着临街的位置,坐着,心是宁静的。
在流淌如逝水的韶光中,也会偶然的想起你,着暗纹青衣的身影,在灿烂的阳光下,或许,依然是俏丽着的。
淡淡的年华,永远是会枯瘦着老去的,我想,你也会是的。
蓦然地,想起不知是谁说的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有时候,一个人的世界是低温着的,没有时间与年龄,身份,乃至生老病死的概念,独守在自己的寂静一隅,煮茶养花、读书听曲、写字修行,借一支瘦笔,为光阴结绳作记,为看过的书铭心的人句读遣词,让心素如简,在每一个低温的岁月里和婉了心境,写诗为文,就着文字的余温取暖,做文字里的伶人,这何尝不是一种真性情!
在最深的红尘里,诗意地栖居!
久居于繁华都市里,于我来说,是很不惯的。
是故,于闲暇时,一个人总是喜欢去一些山村小镇里行走,看那些小桥流水人家的平凡日常,也体味山乡里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的清寂的风景。
时时的,一个人走得远了,也偶尔会遇见“松下清流浅,白云水畔生。
花月何曾夜,溪小自缠绵”的山村意境的。
当此时,溪流潺潺的音色,可陶冶有时浮躁的内心,让自己别去遗忘了,那岁月悠悠的红尘深处的香气四溢,以及四季荣枯香雪落梅的缤纷结局。
走着,走在生命的过程中,在四季的荣枯里飞度,终是会感受到人间的冷暖,体悟到每一程风景的诗意。
是的,人间的诗意,与心境无关,关乎入世的深情。
在这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活着而深情地爱着,那么,在芸芸众生的红尘里,诗意风雅,美丽便无处不在,正如秋高风急,满地的黄花离离,若气短萧索的人,看见的便是季节的衰微,而意气风发的人却看见了岁月的丰盈,如此,你或者我,选择怎样的生活与意趣,终究在于活着的姿态是否是一往情深。
喜欢那个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活着的雪小禅,喜欢那个从宋词里南渡而来的荷塘女子,也喜欢那个大漠琵琶声声催而风骨俏丽的蔡文姬,在散淡中,在碎语中,在春花秋月的日常里,在自己清明天地的一隅,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欢喜瓜菜米香的寻常,钟意青衣素面的打扮,不高调,也不刻意,清清凉凉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记得,白落梅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想,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一场相遇!
于是,一个人,我清浅着,我散淡着,随性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不关注世情,不关注光阴,诗意地栖居在城市边缘的某个乡村小镇,只是想着,你终是会来的,因为,同道的人,终会相见。
如此,很多时候,便可以落落大方地放下城市的繁华,只与山水草木结缘,与旧书新茶作伴,在山村小镇里独守一个人的清宁,让路过的人,经过的事,通通融进这一方一俗的生活美学里,与浮华拉开一些界限,不理艳世的纷嚣,不耽声色的奢靡,不必作奇人,更不必作妙人,只喜是一个芸芸大千的俗人,闲时去游历在芸芸众生中,也偶尔混迹于阡陌红尘的最深处,心系大千,亦爱己及人,如此,让心在最深的诗意里,栖居!也如此,让我在最浅的禅意里,等你!
喜欢自己的低温岁月,清寂着的时光,总是静冷得让人心疼。
时时的,一个人,一部车,一支笔,徐行在天地之间,转山转水转千里,如此可以,去看厦门海滩开满的三角梅花,听古田陌上的风声萧条,闻南靖山泉的清音流转;如此也可以,去看北方的雪北方的你,与贝加尔湖促膝私语,悠游花香清逸的普罗旺斯……
草木葳蕤,花香盈盈,一处风景有人懂得,它便美若画卷!
有种深情,你读懂了,你便不会输给时间;有种诗意,你读懂了,你便会是灵魂的初见。
于是,深情地活着,活在芸芸的众生中,不让生活太过喧嚣,也没有太多功利化的迁就,随性地活着,活成一本文字温淡、意境闲适的书,里面没有盛大繁丽的烟火气息,只有寻常日子里的二三琐细,平常有一二知己,能够在文字中彼此映照,见心明性,让清寂的日子盛开成一朵朴素的花,把人生活得如一幅古意的画,一首旧唐的诗,在最深的红尘里,诗意地
栖居,在最浅的禅意里,等你,如此,足矣!
我想,你终是会来的了,在芸芸众生中,若你是那个唯一的女子,有着如莲的脾性,有一颗柔软的心,与我似的,是很多时候以文字为道场的,过着见素抱朴的日子,深情地活着,那么,你便是栖居于我灵魂里最深的诗意。
我在这世间,忙碌着一些为生活而生活的琐事,与友人聊吃食、文物、书籍、诗礼、茶道,在简而又简的寻常日子里,扬弃了浮世的清欢,独自悠然于心。
于无声处聆听风声的熹微,浅唱一朵花开的宋词,让诗意一样的你,栖居在我最深的红尘里,让生命拥有一件奢侈品,人生从而变得厚实!
冬风又起,萧瑟的冷意,蹉跎了千里的关山,云卷云去,而季节依旧以一首诗的姿势,终究是姗姗来迟。
而你,在岁月深处,或许,便是那个清凉的女子,在最深的红尘里,诗意地栖居,而我,便活在清凉的众生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