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学设计
《麻雀》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麻雀》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麻雀》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2、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体验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但在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一只麻雀却战胜了庞大的猎狗,更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麻雀》这篇课文。
二、学习新课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__讲了一件什么事?(__讲了“我”打猎回来,我的猎狗看见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想吃掉它,老麻雀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的事)教师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三感悟全文,体验母爱1、师:我们快速地读课文,找出描写小麻雀的语句,并写写自己的体会。
(学生读、找、写)(1)从“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说明它很弱小)师:为了突出小麻雀的弱小要把“嫩黄、绒毛”读稍重些(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从“我顺着林阴路望———————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体会到可怜)师:为了突出它的没办法在读“呆呆的、无可奈何”时要拖长一些。
(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那么,这么可怜的小麻雀是怎么掉下来的呢?让学生抓住“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说明是风太大把小麻雀刮下来的。
(4)师:如果你此时面对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你会怎样做?(找学生回答)教师评价:你是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孩子!的确我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
《麻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麻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麻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麻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麻雀》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的内容,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爱的伟大,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爱的力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三)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着重理解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教师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始。
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突然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我在这时,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
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是猎狗,所以,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自然会对野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为学生理解后面的课文中猎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础。
(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
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教师可以补充解释嗅,一般习惯用在动物身上。
比如,狗、猫等。
3、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笔在书上画下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上册《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共2篇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一)一、教材分析《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散文。
课文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课文通过“猎狗”“小麻雀”“老麻雀”和“我”四者的交锋,串联起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热情地赞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目标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
三、教学重难点1.知道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麻雀对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
它没有漂亮的羽毛,没有动听的歌喉,更不被人们关注。
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麻雀身上,却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
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麻雀身上的感人故事。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麻雀》这篇课文,一起来欣赏作家笔下的麻雀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分析记忆字形。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3.理解词义。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搏”,第六笔是横折,无钩)(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人物关系是怎样的?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板书:猎狗老麻雀小麻雀)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我”走在林荫路上发生了什么事?(2)猎狗想怎么样?(3)老麻雀是怎么应对的?3.根据刚才的讨论,把相关重点句用“”画出来。
4.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起因:猎狗发现小麻雀。
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
结果:猎狗退缩,“我”唤回猎狗。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不但知道了文中发生的故事,而且还认识了猎狗、小麻雀和老麻雀,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大家的收获真不小呀!希望大家课后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小学语文《麻雀》教学设计精品3篇

感悟老麻雀的勇敢无畏,体会爱的伟大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 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二、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 批判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特点,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 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 的那种精神的伟大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贴图“大树、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猎狗”等,设置悬念: “当凶猛的猎狗张开大嘴,就要吞食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时,你能想象可能 出现的情形吗?”学生情绪很高涨,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 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利用学生 的阅读期待,使其去和文本对话,主动地去读书,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 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导入课文之后,指导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先自读自悟:读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结果怎样。 【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教师在导入 激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便会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 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望。】 三、潜心会读,领悟情感 1、 感受可怜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麻雀的勇敢和母爱。
3.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描写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2.教学难点:学习描写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麻雀的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麻雀的印象。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精读课文
(1)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老麻雀在面对危险时的表现,体会其勇敢和母爱。
(3)学习作者对老麻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方法。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瞬间。
(2)引导学生感恩父母。
5.书写指导
(1)观察“嗅、呆”等字的结构和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图片导入让学生对麻雀有了直观的感受,但在学习描写方法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在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小短文。
《麻雀》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麻雀》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麻雀》;(2)理解诗歌《麻雀》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3)学会生词和词组,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麻雀》的意境和主题;(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内容1. 诗歌《麻雀》的朗读和背诵;2. 诗歌《麻雀》的内容分析和文化背景介绍;3. 生词和词组的学习与应用;4. 小组合作活动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麻雀》的朗读和背诵,生词和词组的学习与应用,小组合作活动和写作练习;2. 教学难点:诗歌《麻雀》的意境和主题的深入理解,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诗歌《麻雀》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行背诵;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4. 生词学习:讲解诗歌中的生词和词组,让学生通过实际语境理解其含义;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完成相关的任务,如编写故事、表演短剧等;6. 写作练习:根据诗歌《麻雀》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7.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内容、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麻雀》教学设计 (3)

《麻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麻雀》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这个故事因猎狗与小麻雀的相遇而展开。
事情的起因是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明白。
作者观察细致,捕捉到很多细节,既看到了猎狗露出锋利牙齿的凶恶、小麻雀拍打翅膀的可怜、老麻雀挖挲起羽毛的紧张,又听到了老麻雀嘶哑而绝望的尘叫声并加上了自己的想象。
作者把这些内容写下来,清晰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情形。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虽然神话故事与生活中的真实事情有所不同,但它们在表达顺序和文章结构上有共性。
教学时,可以像前一个单元讲述故事那样,先按顺序说说课文围绕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进一步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明白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然后,找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场景,勾画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细读并感受当时的情形。
知道要写清楚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教学目标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荫、嗅”等16个字,会写“打猎、林荫路等16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内容。
明白母爱的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难点: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内容。
五、教学策略教法:问题引领法师生互动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交流: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课件出示)这就是屠格涅夫,快速浏览。
这是他写的书,我们的这篇课文就是选自这本书。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通用8篇)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学习、理解“摇撼”“扎煞”“无可奈何”等词语,练习抓住故事中的角色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描写老麻雀及描写猎狗的重点词句感悟老麻雀强烈的护子之爱,体会母(父)爱的力量。
3、品味描写老麻雀、小麻雀及猎狗样子、神态的语言,初步感受屠格涅夫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作者对猎狗、老麻雀样子的描写,体会文中各角色的品质特点,真切感受爱的力量,感悟语言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引出课文请小朋友们看到这句名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用幻灯片出示)请大家读读。
听过吗?知道这句名言的意思吗?也许里面的“俱全”一词不知道什么意思是吧?俱——都的意思;全——齐全的意思。
这句名言讲的是麻雀虽然个儿小,但它的心、肝、脾、肺、肾这五样内脏却样样齐全;比喻某样事物虽然小,但什么也不缺,该有的东西都具备。
明白了吗?请大家记住这句名言,有一天你会用上它的。
由这句名言,你感受到麻雀个儿怎样呀?认识麻雀吗?(交流)(相机出示麻雀图)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麻雀,留给人们印象不怎么特别的小麻雀,却有一个特别的故事,震撼过一位俄国大作家的心,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麻雀》。
【设计意图】将一些经典语言“植入”学生的大脑,是语文教学的使命之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一句在人们口头上广为流传、在许多著作中常被引用的经典名言。
在这节描写麻雀的语文课之初谈起这句名言,对名言的学习来讲,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对课文学习的铺垫——了解麻雀来讲,又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学生通过名言中的信息很快感知到麻雀个儿小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坛市省级实验小学阅
读教学评比一等奖教案
《麻雀》教学设计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俞惠珍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大的猎狗的搏斗,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及保护弱小、反抗强暴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诱导预读
1、出示课题《麻雀》,学生齐读。
2、看了课题,你有何问题?
3、这些问题你想如何解决?
4、同学们自己预习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音(有拼音的看拼音,划下来)。
(2)边读课文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质疑
课文中还有不生字吗?(绒)这个字认识吗?
1、会读的同学领读。
2、将这个字所在的词划下来,连读。
三、引导细读,指导议读
1、再读课文,弄清文中有几个角色,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2、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麻雀》的第一课时,谁能看图来说说在老麻雀、猎狗、小麻雀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图)
二、新授
1、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老麻雀在猎狗面前是如何表现的?
(1)听老师读课文,请大家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2)老师范读(配音)
(3)请同学们各自读出你划出来的句子。
(4)读完了,谁来说说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
出示(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5)跟他有同样看法的请举手。
四人小组讨论:这里为什么令你感动?联系前面的内容说。
(老麻雀在这样凶残的猎狗面前是多么地弱小,又没有任何保护自己、保护孩子的武器,所以它十分愤怒,但决不害怕,因此,它呆立着不动,准备“搏斗”它是多么勇敢啊?)
出示(二):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指导学生读。
(1)这两段话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读?
(2)指名说、读。
(3)齐读。
3、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学生说后。
出示(三):在它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
3、为什么令你感动?小组讨论后回答。
4、学生能联系到前面,就直接出示(四):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
树上飞下来,……绝望地尖叫着。
如果不能联系到前面,就提示:正因为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所以课文中用以一个什么比喻来形容老麻雀飞下来的样子的,等学生找出来,再出示(四)
(1)你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词,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两段话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读?
(3)指名说、读。
(4)齐读。
5、部分的内容写得是那样真实、具体、感人。
(1)谁再来读这两小节?(2)我们一齐来跟着音乐读4、5两小节。
(3)我们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请大家自由地试着背一背,同桌之间也可以互相背一背。
6、故事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小节,读完后问: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小结
这样的结局让我们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有哪些想法?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
(1)学生写。
(2)指名说。
(3)总结: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能让每一位同学都把想法说出来,希望大家回去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并把你的想法也告诉他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