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00个实词共20页

合集下载

文言文高频实词汇总打印

文言文高频实词汇总打印

文言文高频实词汇总打印一、名词。

1. 君(jūn)-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

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

君王。

君上。

国君。

君权。

君临。

君侧。

- 古代的封号:商君。

平原君。

信陵君。

长安君。

- 对对方的尊称:张君。

诸君。

2. 臣(chén)-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

臣子。

臣服。

君臣。

-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古人谦称自己。

3. 民(mín)-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

民主。

民国。

民法。

公民。

国民。

- 指人或人群:居民。

民族。

-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

民歌。

民谚。

民俗。

民风。

4. 国(gu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

国土。

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

国号。

国度(指国家)。

国策。

国情。

国法。

国力。

国防。

国威。

国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

国格。

国魂。

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国”)。

- 特指中国的:国产。

国货。

国粹。

国乐(yuè)。

国药。

5. 山(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山崖。

山峦。

山川。

山路。

山头。

山明水秀。

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

亦称“房山”)。

- 形容大声:山响。

山呼万岁。

6. 水(shuǐ)-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

水滴石穿。

水泄不通。

- 河流:汉水。

湘水。

- 江河湖海的通称。

水库。

水利。

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

水可载舟。

跋山涉水。

依山傍水。

- 液汁:水笔。

墨水。

-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

外水。

肥水。

二、动词。

1. 行(xíng/háng)- 读xíng时:- 走:行走。

步行。

旅行。

行踪。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

高考常见的100个文言实词

高考常见的100个文言实词

常见的100个文言实词一些实词另有虚词的用法,为方便表述起见,本清单将其一并解释。

1.爱①喜爱,宠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②吝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③珍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④爱护: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⑤通“”,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2.安①安定: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②养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④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怎么: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⑥哪里: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3.按①放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②握着,拿着: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③压住,止住:按兵不动(《吕氏春秋》)④按照,依照:按图索骥(《汉书·梅福传》)⑤追究,查办: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4.拔①攻下: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高峻,挺拔: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雁荡山》)③超出: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5.报①答复: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报告: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③报复: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报答: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崤之战》)6.被①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②覆盖: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③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④介词,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⑤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⑥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⑦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7.备①充数: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毛遂自荐》)②准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③事先的准备:事异则备变(《五蠹》)④防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8.本①草木的茎或根: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芙蕖》)②底稿: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③根本: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④府本,版本: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⑤推究: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⑥本来: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9.鄙①偏远的地方: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②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轻贱: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10.兵①士兵: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②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③战争: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④作战:故兵法忌之(《三国志》)11.拜①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就职,就任: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③古代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拜访,拜谢:三年将拜君赐(《崤之战》)12.病①疾病: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②弊病,毛病: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③担心,忧虑:仅凿斗大一池……又时病其漏(《芙蕖》)④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⑤诋毁: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训俭示康》)⑥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13.比①等到、及: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赤壁之战》)②挨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比较: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④并列,等同于: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荆轲刺秦王》)⑤追征:宰严限追比(《促织》)14.察①观察: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②洁净的样子: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③明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④考察后加以推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15.长(1)长(cháng)①与“短”相对:长余佩之陆离(《离骚》)②长度: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③经常:茅檐长扫净无苔(《书湖阴先生壁》)④长处: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2)长(zhǎng)①年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②生长: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采草药》)③做……的长官: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16.朝(1)朝(cháo)①朝见: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②朝廷: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齐桓晋文之事》)③上朝: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对,向:坐北朝南(2)朝(zhāo)早晨:朝服衣冠,窥镜(《邹忌讽齐王纳谏》)17.乘(1)乘(chéng)①乘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②乘坐: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③冒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④驾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2)乘(shèng)①量词,一车四马叫乘: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四: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崤之战》)18.除①(被)授官: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②治、整理: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③台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④去掉,除去: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19.传(1)传(chuán)①传递: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流传: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③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传(zhuàn)①解释经书的著作: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②传记: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0.辞①言辞: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指南录>后序》)②命令: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③推辞: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托词、借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⑤拒绝:公辞焉。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100个文言实词 精心整理

100个文言实词  精心整理

51、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翻译: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困厄,不得志
52、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 翻译: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53、勉顺时政,劝督农桑。 暂代官职
翻译: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54、议者皆然固奏
翻译: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55、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翻译: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翻译: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 他没有不知道的。 造访,探望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翻译: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 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怨恨
31、 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32、 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33、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 34、 尝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35、 其简开解年少(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欲遣 就师。 36、 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37、 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38、(吴起便)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 远者。 39、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40、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翻译: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 的好处。 感激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翻译: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 的职权管得了的。 当即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翻译:(贾黄忠)一共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 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主管 18、祢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61、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翻译: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坐地 更加恭谨。 端坐 62、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翻译:(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 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如果没有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100组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100组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100组1.爱相关成语:爱屋及乌爱莫能助经典例句:(1)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兼爱》)(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与妻书》)(3)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种树郭橐驼传》)(4)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6)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例句释义:(1)惠爱,仁爱(2) 特指男女间相互爱慕亲热的行为(3)爱护,照料(4)舍不得,吝惜(5)爱惜(6)隐蔽、躲藏(7)喜爱,宠爱2.被相关成语:被坚执锐被褐怀玉经典例句:(1)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4)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司马迁《屈原列传》)例句释义:(1)覆盖遮盖(2)同“披”,穿(3)遭受(4)同“披”,披散3.兵相关成语:短兵相接兵临城下厉兵秣马经典例句:(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苏洵《六国论》)(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4)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例句释义:(1)兵器(2)军队(3)战争,战事(4)士兵4.朝相关成语:朝三暮四改朝换代朝秦暮楚经典例句:(1)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2)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李密《陈情表》)(4)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5)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归有光《项脊轩志》)例句释义:(1)使……朝见、朝拜(2)朝代(3)朝廷(4)早晨(5)上朝5.乘相关成语:乘人之危因利乘便经典例句:(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2)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3)乘彼垝垣(《氓》)(4)聊乘化以归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5)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6)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姚鼐《登泰山记》)例句释义:(1)趁着,凭借(2)骑,坐(3)登上(4)顺随(5)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6)冒着6.除相关成语: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经典例句:(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班固《苏武传》)(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4)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例句释义:(1)殿阶(2)清除,去掉(3)授官(4)清除,去掉7.从相关成语:从长计议从善如流弃笔从戎经典例句:(1)张良是时从沛公(司马迁《鸿门宴》)(2)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孔雀东南飞并序》)(3)弟走从军阿姨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5)樊哙从良坐(司马迁《鸿门宴》)(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例句释义:(1)跟随,跟从(2)依顺,听从(3)参加(4)读zònɡ,同“纵”,合纵(5)靠着,挨着(6)介词,自、由(7)使跟随8.当相关成语:锐不可当当仁不让首当其冲安步当车经典例句:(1)木兰当户织(《木兰诗》)(2)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3)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4)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鸿门宴》)(5)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归有光《项脊轩志》)(6)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7)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贾谊《过秦论》)(8)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孔雀东南飞并序》)(9)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0)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11) 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1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例句释义:(1)对着,面对(2)担当,担任(3)假使,如果(4)对等,比得上(5)遮挡,遮蔽(6)占据,把守(7)值,在,正在(8)将(9)掌握,主持(10)适合(11)在,处在(某处)(12)在,逢(某时)9.道相关成语:道听途说道不拾遗安贫乐道津津乐道经典例句:(1) 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姚鼐《登泰山记》)(2) 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3) 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6)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齐桓晋文之事》)(7)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8)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9)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例句释义:(1)道路(2)正确的方法(3)道义(4)道理,规律(5)取道(6)说,讲(7)风尚(8)主张,学说(9)同“导”,引导10.得相关成语:怡然自得得陇望蜀相得益彰经典例句:(1)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苏洵《六国论》)(2)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3)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归有光《项脊轩志》)(5) 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6) 吾得兄事之(司马迁《鸿门宴》)(7)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8)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例句释义:(1)取得,获得(2)获得(3)同“德”,感恩,感激(4)能够,可以(5)适宜、得当(6)应该应当(7)实现,达到(8)心得,收获11.负相关成语:忘恩负义负荆请罪负隅顽抗不负众望经典例句:(1)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五代史伶官传序》)(2)见犯乃死,重负国(班固《苏武传》)(3)律前负汉归匈奴(班固《苏武传》)(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苏洵《六国论》)(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7)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例句释义:(1)背东西,以背载物(2)对不起,辜负 (3)违背,背弃(4)失败(5)承载,支撑(6)凭借,凭仗(7)蒙受,遭受12.故相关成语:明知故犯故步自封革故鼎新平白无故经典例句:(1) 前以降及物故(班固《苏武传》)(2)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3) 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 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5)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6) 故遣将守关者(司马迁《鸿门宴》)(7) 轩东故尝为厨(归有光《项脊轩志》)(8)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并序》)(9)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例句释义:(1)死亡(2)旧,与“新”相对(3)衰老 (4)交情(5)原因,缘故(6)故意,特意(7)过去,从前(8)仍旧,仍然(9)所以13.固相关成语:固若金汤根深蒂固经典例句:(1)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2)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贾谊《过秦论》)(3) 少年固强之(蒲松龄《促织》)(4)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6)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五石之瓠》(7)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例句释义:(1)巩固,安定(2)险要的地势(3)坚持、一定(4)顽固,固执(5)本来,确实(6)实在,确实(7)使之固,巩固14.顾相关成语:顾此失彼顾名思义顾盼生姿顾影自怜经典例句:(1)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2)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归有光《项脊轩志》)(3)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4) 虽放流,眷顾楚国(司马迁《屈原列传》)(5) 大行不顾细谨(司马迁《鸿门宴》)(6)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五代史伶官传序》)(7)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促织》)例句释义:(1)照看(2)回顾(3)拜访,探望(4)顾惜,顾念(5)考虑(6)视,看(7)副词,但;却;反而15.度相关成语:审时度势风度翩翩挥霍无度度长絜大经典例句:(1)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3)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5)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6)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贾谊《过秦论》)(7)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8)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9)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10)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例句释义:(1)同“渡”,渡过,越过(2)制度,法度(3)度过(4)推测,估计(5)计划(6)衡量(7)标准,限度(8)计划,打算(9)谱写,作曲(10)次,回16.或相关成语:不可或缺经典例句:(1) 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2)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3)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李白《蜀道难》)(4)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例句释义:(1)有的(2)或许(3)倘若(4)有时17.疾相关成语:疾恶如仇积劳成疾痛心疾首奋笔疾书经典例句:(1)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兼爱》)(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司马迁《屈原列传》)(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5)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齐桓晋文之事》)(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例句释义:(1)疾病(2)痛心(3)强,这里指声音宏大(4)厌恶(5)憎恨(6)快;迅速18.及相关成语:望尘莫及触手可及鞭长莫及迫不及待经典例句:(1)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及其所之既倦(王羲之《兰亭集序》)(3)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4)前以降及物故(班固《苏武传》)(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例句释义:(1)到(2)等到(3)比得上(4)连词,和(5)推广,推及19.假相关成语:狐假虎威假公济私不假思索弄虚作假经典例句:(1)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并序》)(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3) 假令仆伏法受诛(司马迁《报任安书》)(4)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蒲松龄《狼》)(5)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班固《苏武传》)例句释义:(1)假期(2)凭借,借助(3)假设,假使(4)假的,假装(5)临时委任20.间相关成语:挑拨离间间不容发伯仲之间经典例句:(1)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2)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屈原列传》)(3)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4)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6) 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7)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例句释义:(1)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2)离间(3)参与(4)间或,断断续续地(5)从小路 (6)隔离(7)间隙,缝隙21.见相关成语:真知灼见见微知著相形见绌瑕瑜互见经典例句:(1)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解牛》)(2)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3)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并序》)(4)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屈原列传》)(5)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6) 移船相近邀相见(白居易《琵琶行并序》)(7)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司马迁《屈原列传》)(8)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例句释义:(1)看见 (2)拜见,会见 (3)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4)表示被动,相当于“被”(5)同“现”,表现 (6)见面 (7)知道(8)指自己22.就相关成语:功成名就避实就虚将计就计删繁就简经典例句:(1) 金就砺则利(《劝学》)(2)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李密《陈情表》)(3)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4) 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例句释义:(1)接近,靠近(2)赴任(3)成就(4)走向23.举相关成语:举案齐眉举贤任能举一反三纲举目张经典例句:(1) 戍卒叫,函谷举(杜牧《阿房宫赋》)(2) 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3)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司马迁《陈涉世家》)(4) 杀人如不能举(司马迁《鸿门宴》)(5)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孔雀东南飞并序》)(6) 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并序》)(7)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司马迁《鸿门宴》)(8)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蒲松龄《促织》)例句释义:(1)攻取,占领(2)举出,提出(3)发动,举行(4)尽(5)行为,行动(6)成功(7)举动,抬动(8)全24.绝相关成语:韦编三绝络绎不绝惨绝人寰深恶痛绝经典例句:(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2) 楚诚能绝齐(司马迁《屈原列传》)(3)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逍遥游》)(4)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5) 冰泉冷涩弦凝绝(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例句释义:(1)隔绝的 (2)断绝(3)直上穿过(4)横渡(5)停止25.克相关成语:克敌制胜克勤克俭攻无不克相生相克经典例句:(1) 能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2)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3)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十二章》)例句释义:能够(2)战胜(3)克制,约束26.病相关成语:病入膏肓无病呻吟同病相怜经典例句:(1) 三岁余,王病(班固《苏武传》)(2)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3)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4)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例句释义:(1)生病(2)担心,忧虑(3)感到痛苦(4)疲劳,困苦27.察相关成语: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而不察经典例句:(1)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兼爱》)(2)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节选)》)(3)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与妻书》)(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李密《陈情表》)(5)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苏轼《石钟山记》)(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司马迁《屈原列传》)例句释义:(1)考察,审察(2)体察(3)了解,明白 (4)考察后予以推荐(5) 仔细看,观察 (6)洁净的样子28.曾相关成语:似曾相识曾经沧海曾几何时经典例句:(1)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陈情表》)(2)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例句释义:(1)曾经(2)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29.诚相关成语:诚惶诚恐开诚布公心悦诚服经典例句:(1)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林觉民《与妻书》)(2)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3)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司马光《赤壁之战》)例句释义:(1)诚心,诚意(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30.殆相关成语:百战不殆殆无虚日经典例句:(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2)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苏洵《六国论》)(3) 殆有甚焉(《齐桓晋文之事》)例句释义:(1)疑惑 (2)近于,几乎 (3)恐怕,可能31.非相关成语:大是大非文过饰非经典例句:(1)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3) 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5)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屈原列传》)例句释义:(1)不,没有 (2)不是 (3)不对的,错误的(4)责难,认为不对(5)除了32.复相关成语:周而复始无以复加万劫不复经典例句:(1)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2)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3) 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4) 勿复重纷纭(《孔雀东南飞并序》)(5)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并序》)(6) 复前行,欲穷其林(陶渊明《桃花源记》)例句释义:(1)恢复(2)双层(3)重复,重叠(4)又,再(5)答复(6)继续33.盖相关成语:盖世奇功盖棺论定欲盖弥彰经典例句:(1)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并序》)(2)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3) 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4) 能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例句释义:(1)遮盖,掩盖,覆盖(2)同“盍”,何,怎样(3)古称“伞”(4)副词,大概,一般34.归相关成语:返璞归真殊途同归宾至如归铩羽而归经典句子:(1) 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有光《项脊轩志》)(2)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3)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班固《苏武传》)(4)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司马光《赤壁之战》)(5)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例句释义:(1)女子出嫁(2)返回,回来(3)送还 (4)归附,归向(5)归顺,归附35.过相关成语:过犹不及闻过则喜白驹过隙矫枉过正经典句子:(1)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2)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司马迁《鸿门宴》)(3) 日过午已昏(归有光《项脊轩志》)(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5)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司马迁《鸿门宴》)(6) 一日,大母过余曰(归有光《项脊轩志》)(7)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李密《陈情表》)例句释义:(1)经过,通过(2)超过(3)时间过去(4)错误,过失(5)责备(6)探望(7)过分,过于36.恨相关成语:报仇雪恨相见恨晚抱恨终身悔恨莫及经典句子:(1)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2)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并序》)(3)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例句释义:(1)遗憾,后悔 (2)抱恨 (3)仇恨,怨恨37.患相关成语:患得患失内忧外患患难之交防患未然经典句子:(1) 诸侯之所大患(苏洵《六国论》)(2)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3)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司马光《赤壁之战》)例句释义:(1)忧虑,担心(2)祸患(3)忌讳,顾忌38.即相关成语:可望而不可即若即若离一拍即合经典句子:(1) 项伯即入见沛公(司马迁《鸿门宴》)(2)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司马迁《鸿门宴》)(3)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班固《苏武传》)(4)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例句释义:(1)立即,马上(2)当(3)登上(4)走近,靠近39.堪相关成语:不堪回首苦不堪言经典句子:(1) 妾不堪驱使(《孔雀东南飞并序》)(2)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3)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并序》)例句释义:(1)经得起,忍受 (2)能够,可以 (3)胜任40.类相关成语:物以类聚触类旁通画虎类犬不伦不类经典句子:(1) 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2) 则明通而类(《荀子·不苟》)(3)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归有光《项脊轩志》)(4)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例句释义:(1)事例(2)类推(3)像,类似(4)种类,类别41.怜相关成语:怜香惜玉顾影自怜同病相怜摇尾乞怜经典句子:(1)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并序》)(2)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例句释义:(1)可爱 (2)同情,怜悯42.弥相关成语:欲盖弥彰老而弥坚经典句子:(1)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班固《苏武传》)(2)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例句释义:(1)满,遍 (2)越,更加43.莫相关成语:莫衷一是莫逆之交讳莫如深经典句子:(1)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2) 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并序》)(3) 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4) 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例句释义:(1)没有谁,没有什么(2)不,不能(3)没有(4)同“暮”,晚44.明相关成语:明日黄花明察秋毫经典句子:(1)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2)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3)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司马迁《屈原列传》)(4)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苏洵《六国论》)(5)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例句释义:(1)明亮,光明 (2)贤明,明智 (3)照明,阐明(4)今之次,第二 (5)视力45.内相关成语:内外夹攻五内俱焚色厉内荏经典句子:(1) 内外多置小门墙(归有光《项脊轩志》)(2)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司马迁《屈原列传》)(3) 距关,毋内诸侯(司马迁《鸿门宴》)(4)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二章》)例句释义:(1)里面,跟“外”相对 (2)内部,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 (3)同“纳”,接纳 (4)内心,心里46.期相关成语:不期而遇遥遥无期经典句子:(1) 备极护爱,留待限期(蒲松龄《促织》)(2)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3)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4)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5)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例句释义:(1)日期,期限 (2)及,至(3)一周年(4)穿一年孝服的亲族 (5)期求47.奇相关成语:奇闻逸事奇文共赏不足为奇经典句子:(1)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苏洵《六国论》)(2)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文言文100实词

文言文100实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正:主管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文言文实词120个

文言文实词120个

文言文实词120个学习文言文,实词是基础中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实词,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至关重要。

以下就为您介绍 120 个常见的文言文实词。

“爱”,有喜爱、爱护、吝惜等意思。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中的“爱”就是喜爱。

“安”,意为安定、安全、怎么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里是安身的意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则表示怎么。

“被”,读“bèi”时有遭受、覆盖的意思,“被发行吟泽畔”就是披着头发的意思;读“pī”时,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倍”,有加倍、通“背”背叛的含义。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就是背叛。

“本”,指草木的根、根本、本来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本”是根。

“鄙”,有边疆、庸俗、轻视等意思。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鄙”就是庸俗。

“兵”,常见的有兵器、军队、战争等意思。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是兵器。

“病”,可表示疾病、困苦、毛病。

“君之病在肠胃”是疾病。

“察”,有观察、清楚、考察等含义。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是考察。

“朝”,早晨、朝见、朝廷等。

“朝服衣冠”是早晨。

“曾”,读“céng”时,有曾经的意思;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也有增加的意思。

“乘”,读“chéng”,有乘车、趁着、凭借等意;读“shèng”,指古代一车四马。

“诚”,有真心、确实、如果等意思。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是如果。

“除”,有台阶、清除、任命等含义。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台阶。

“辞”,言辞、辞别、推辞等。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推辞。

“从”,跟随、听从、参与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是带领。

“殆”,危险、几乎、大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危险。

“当”,对着、在、应当等。

“当窗理云鬓”是对着。

“道”,道路、道理、方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道理。

“得”,得到、能够、得意。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是能够。

100个小学语文常考文言文实词,赶紧打印

100个小学语文常考文言文实词,赶紧打印

100个小学语文常考文言文实词,赶紧打印小升初文言文常考实词1、值:遇到、正好、价值2、去:离开、距离、除去3、引:牵,拉、伸长4、执:拿着、掌管、固执5、走:跑6、益:好处、更加、增加7、是:这、判断动词、正确8、若:如果、好像、你9、悉:全、都10、佯:假装11、徐:慢慢地12、颔:下巴、点头13、尝:曾经14、危:高、危险、端正15、举:选拔、全、发动16、居:停留、处在、居住17、比:等到、靠近18、鲜:少,鲜艳19、诸:几个、兼词20、向:从前、先前21、已:停止、罢了、通“以”22、讫:完结23、并:一起24、予:给予、我25、负:背、违背、凭借26、莫:没有、不要27、再:两次,第二次28、但:只是29、孰:谁、哪个、通“熟”30、盖:大概是、原来是31、田:田地、通“畋”打猎、通“佃”耕种32、顾:看、回头看、拜访、难道33、斋:屋舍、祭祀前清心洁身、素食34、子:子女、对人尊称、你35、闻:听说 (使、听到) 、听闻、用鼻子嗅味道36、既:已经(之后)、既然、既、、又37、谢:道歉、推辞、凋谢、感激38、固:原来、坚决、巩固、顽固、固守、固然39、亡:逃跑、丢失、灭亡、死亡、通“无“,没有40、及:到、等到、赶得上、以及41、就:靠近,接近、欣赏、完成、从事42、许:答应,赞同、地方、拟生词、表约数,相当于来43、具:器具、具有、准备、通“俱”全、都;详细44、胡:古代少数民族通称、为什么45、徒:光,空、白白地、只是46、方:刚好、正好;才、当、、的时候、方圆、方正47、善:好、好处、擅长、善于48、贾:商人、买卖、通“价”价值49、直:与“竖”相对、只、仅仅,一直、通“值”价值50、因:于是、就,凭借、顺着、按照、因为、通过51、竟日:一整天52、市:集市、买53、戚然:悲伤的样子54、明年:第二年55、次第:依次56、诚:如果、确实57、遂:于是,就、终于58、中道:半路上59、谒:拜访60、书:写、信、字条61、逮:到、捉拿62、未尝:不曾63、地方:土地方圆64、俟:等待65、少时:年轻时66、妻子:妻子儿女67、加冠:男子成年68、厌:满足、厌恶69、身=躬:亲自70、王:君王、称王71、语:话,谈论、告诉72、遗:留下来的,给予73、矢:箭头74、岂:难道(是否、何况)75、事:侍奉76、特:只是77、自:从(在)、如果78、肖:相似、像79、易:交换、改变,容易80、譬:譬喻、打比方81、见:看见,通“现” “被”82、习:复习、温习83、堪:忍受84、肆:放纵、陈列、店铺85、除=拜:任命官职;除去86、适:到、往,刚才、正好87、由是=以是=:因此、通过这种88、奚为:什么,怎么样89、白:白色、空的、陈诉、说;明白90、使:出使、使者、派遣、假使91、熙:光明,兴盛,通“嬉”嬉戏,开玩笑92、遽:就、立刻、马上、急忙93、会:适逢、正赶上、相会、聚会,一定94、驽:劣马(比喻才能平庸、愚笨)95、明:明亮、明白、次 (年、月)96、素:白色的、为加装饰的、向来97、以为:认为、把、、当作98、虽然:即使这样、虽然这样99、可以:可以、、把(凭借)、能够100、谏:含蓄规劝君主或长辈,进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