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三要素–目标、任务、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对这个事件的认知水平。就是可以看到的用户的具体操作,专业点的叫“用例”,现在先这么叫做“行为”吧。这三个对于做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来讲至关重要,决定了后边的交互工作是否有效,是方向性的。

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目标和任务容易混淆。不过这也正常,因为有三个概念,数量有点多。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基本上就是二元的,比如“对-错”“好-坏”“美-丑”“想-做”等等,老D猜想,人类最熟悉的事物莫过于人类自身,我们的身体看起来就是个总体对称的物体,左手右手、左耳朵右耳朵,所以人们对于两个东西是最熟悉的,一旦超过了这个就稍微有点难以理解了,怎么区分呢?很简单:

目标–Why,为什么做

任务–What,要做什么

行为–How,怎么做

打个好玩的比方,大象关进冰箱的故事。把大象关进冰箱里,这其实是个任务;第一把门打开,第二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把门关上,这就是行为,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是为了阻止大象去参加动物园的联欢会,这才是目标。

当然,目标是可以不断抽象的,比如回家过年是为了什么?目标是跟亲人团聚。那跟亲人团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得到亲情和爱,上升到这个高度了就不要再上升了,不要问老D得到亲情和爱是为了什么,老D回答不上来了,只能说,这是人性,不要绕进“究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个死胡同了。

此外,任务是可以不断细分的,比如说大象的故事里那三个步骤也可以说是任务,不过没有什么意义了,开门、关门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是很明确的操作了,没有必要再细化为伸出手-抓住扶手–拉开–这么细节的动作了。操作就是普通用户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的事,任务就是需要分解之后才能具体操作的事。

界定任务和行为,我们可以抛一个问题:这个事要怎么做?

如果不能立即做那就是任务,如果能够立即做那就是行为。通常情况下,目标和任务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一层次的目标可能就是上一个层次的任务,是不是有点难以理解?

比如“订票”是过年回家这个目标的任务,但是却是12306注册登录、搜索车票、预定、支付任务的目标。

这三要素跟之前的五个层次有什么关系呢?之前学了用户体验框架的五个层次,可以用来分析、分解产品,是从商业角度和用户维度一起来综合分析的,是一个大框架,交互设计的工作主要影响到结构层、框架层,对范围层、表现层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会比较少的影响到战略层,因为战略层基本是个长期稳定的东西,如果是个错误的战略,很快就被市场和用户抛弃了,并且战略层的制定通常由公司所有者来确定,交互设计师的确担负不了那么重的责任。

不过,有意思的是战略层的制定者通常关注商业方面–也就是公司想要什么,对于用户想要什么关注的并不是很够,所以有格局的交互设计师会从战略层关注用户想要什么—-用户的目标,这个可以作为交互设计师和用户体验从业人员的一个至高追求。

交互设计师在支撑用户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能做些什么呢?就是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交互设计师通过对用户目标的理解,分析出来用户的需求,然后给出能满足用户目标的功能(当然很多产品经理也在做这个事情,没关系,那就一起做),然后根据用户的任务将这些有功能的单元做合理的组织,将信息做合理的呈现,这阶段主要是用户使用路径的规划(用户的任务可以分为哪些子任务,需要哪些步骤),信息架构的搭建(页面的分类),然后再确定路径上每个节点的细节功能或是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到这里为止,交互设计师做的东西都是不为用户直接感知到的,之后再根据上一个环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