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精选5篇】人类的行为正在不断实践其对生命的伟大承诺,人类不会放弃对生命的挽救行动。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进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篇1今天上午我在初四五班上物理课订正一道物理试题,有关比较浮力大小的习题,题目是一个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铁球放在水中那个球受到的浮力大?好多同学不知道用那个公式来分析,在我讲解完后,脑海里突然想到若条件在改变一下看同学们如何解答。
于是我就说若不是说水而是水银呢,情况又如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都在认真的思考,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我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接着我又改变了条件,若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铁球都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又怎样呢?这是学生给出的答案就不统一了,各说各的理由,这是我及时给予点拨,很快同学们就给出了正确答案,学生们的脸上有一种自豪感。
正想翘尾巴的.时候,我突然接着问水桶在水中用力拉着它不动拉力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学生们有进入了思考,很快又给出了正确答案。
我看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很高,接着我就发了一份试题检测浮力有关的内容。
这节课我感到很成功,通过一道题的引伸,学生们掌握了好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心里暗暗下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总结,将知识系统化,提高课堂效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来鞭策自己。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篇2在八年级刚刚学习完《透镜》一节内容后不久,有一天我所教班的班主任,跟我说起他们班一位学习较差的男孩子,用一个放大镜把前面一位女同学的衣服烧了一个洞,班主任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非常生气,而在一旁的我却有点内心沾沾自喜,尽管在班主任看来这是学生的恶作剧,但在我眼里学生在顽皮中用到了物理知识,对于物理老师来说我心里多少还有点自豪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杠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一些应用(3)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绘制杠杆的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应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重点:杠杆的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支点、力臂●教具:剪刀、钳子、木棍等●教学过程:通过日常生活中简单机械的例子,引入杠杆概念。
一.杠杆:(概念)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二.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或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得出结论。
(可能有:F 1l 1=F 2l 2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1221l l F F =即动力臂阻力臂阻力动力=等)三.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四、杠杆分类: 五.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L 1>L 2,钢丝钳、开瓶器、指甲刀、起子等。
2.费力杠杆:L 1<L 2,钓鱼杆、理发剪、火钳、筷子等。
3.等臂杠杆:L 1=L 2,天平。
六.作业:P 68 3、4 七.教学后记:第二节 滑轮●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4)了解其他简单机械(轮轴、斜面等)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内容,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斜面等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讲解:讲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机械在工作中的作用。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简单机械1. 杠杆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特点: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应用:撬棍、剪刀、钳子等2. 滑轮分类:动滑轮、定滑轮特点:改变力的方向、省力应用:吊车、滑轮组等3. 斜面特点:省力、费距离应用:斜坡、盘山公路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略2. 题目:判断下列生活中的机械属于哪种简单机械,并说明理由。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但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复杂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如齿轮、蜗轮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a.完成课本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后的习题,巩固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效率等知识点。
b.结合生活实例,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并计算出其平衡条件,画出力臂示意图。
c.总结本章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5.合作学习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策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6.课后实践与反思:布置与杠杆相关的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并进行反思总结。
教学策略:课后实践、反思日记、家校互动。
7.针对重难点的巩固与提高: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加强对重难点的巩固与提高。
教学策略: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评价激励。
8.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教学策略:差异化教学、个性化指导、情感关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如撬棍、剪刀、钳子、跷跷板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的共同特点。
4.掌握杠杆效率的概念,理解机械优势与劣势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发学生对杠杆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提问引导。
2.知识讲解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在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时,结合实验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二章简洁机械12.1.1 杠杆五要素【学习目标】1.熟记杠杆定义。
2.理解杠杆的五要素。
3.会画杠杆受力图。
重点难点:力臂的定义及画法。
学习内容:杠杆五要素及其画法。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76至P77文字内容和插图,杠杆概念,五要素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_固定点_转动,这种硬棒就是_杠杆_,该硬棒围绕转动的点叫_支点_,用字母O_表示。
2.请依据几何学问画出下面点O到直线AB的距离。
3.填写杠杆五要素定义。
支点(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力(F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力(F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力臂(L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力臂(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教师巡察催促指导1.尝试在以下列图中画出各力的力臂:2.关于力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D)A.力臂必需在杠杆上B.动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叫动力臂C.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叫阻力臂D.力臂过交点与力的作用线垂直【展示沟通】教师驾驭状况【精讲点拨】1.杠杆定义中的“硬棒”的“硬”是指杠杆不易发生形变。
2.画力臂口诀:找支点,画力线(力的作用线),从点(支点)向线(力的作用线)引垂线,力臂就是此垂线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复习目标(1)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对杠杆进行分类。
(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知道滑轮组的特点。
(3)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理解并能计算机械效率。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难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有用功、额外功;机械效率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进行分类。
2. 定滑轮和动滑轮概念及作用;滑轮组的特点。
3.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关系;机械效率。
(二)题型、方法归纳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典例精讲例1、(2016•遂宁)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A.不变 B.变小C.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解析】在杠杆缓慢由A到B的过程中,动力臂OA的长度没有变化,阻力G的大小没有变化,而阻力臂L却逐渐增大;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OA=G•L,当OA、G不变时,L越大,那么F越大;因此拉力F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大.故选C.例2、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滑轮组都具备既省力又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B.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动滑轮的个数C.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D.任何滑轮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优点【解析】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结合在一起使用时组成滑轮组,根据滑轮组的省力特点,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与动滑轮的个数无关.且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是奇数时,并不能达到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所以A、B错误,C正确.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滑轮组使用时,一样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的,即D错误.故选C.例3、如图所示,小华用250N的力将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共用10s,在此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下降了6mB.动滑轮重为10N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D.提升的重物变成500N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小【解析】A、由图知,n=2,s=2h=2×2m=4m,故A错;B、不计摩擦和绳重,拉力F=1/2(G+G轮),则动滑轮的重力G轮=2F-G=100N,故B错;C、有用功W有用=Gh=400N×2m=800J,总功W总=Fs=250N×4m=10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总×100%=80%,故C正确.D、提升的重物变成500N时,物重变大,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有用功变大,机械效率变大,故D错误.故选C.(四)归纳小结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新授课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 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过的过程。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规范作图。
【教学用具】教师用:演示设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大三角板。
羊角锤、演示杠杆、钩码等。
剪刀(两种)、羊角锤(木板、钉子)、镊子、瓶盖起子、啤酒一瓶(没开启)。
铁架台、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
学生用: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直尺、三角板、羊脚锤等。
【教学方法】自学、实验探究、引导发现法、讲解法、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教学过程】游戏:请两名同学用筷子分别从盒子中把花生夹到指定【布置自学提出问题】自学课本部分P64,教师并播(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做好学习的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归纳总结:、都是硬棒,都能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0转动。
注:硬棒可以是各种形状的的、曲的。
总结:错把把支点和作用点的连线看做力臂思考:这两个例子有很好的思想,表面上看改变力的作、用手拔钉在木块上的铁钉,由图可以看出食品夹是费力杠分析以上各种情况下的动力臂、阻力臂的长短。
可小小弹簧秤称出大象重的原理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见附件1【板书设计】第一节 杠杆1、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2、五要素 支点O 动力F 1阻力F 2动力臂L 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L 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示意图【教学反思】在《杠杆》一节教学中,教材挖掘深入,课堂信息丰富多彩,独立完成多媒体设计,使用恰当、熟练,效果明显;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引导,教学深入浅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层面上共同进步;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所发展;用游戏和实际生活操作引入生动、激趣又紧扣主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自如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表现出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科学、准确、精练,铺垫层次清晰,思路清楚、条理性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第一节——杠杆。
杠杆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它包括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两者的长短关系,杠杆可以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现象,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2.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3. 演示:用杠杆模型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讲解:讲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钓鱼竿、撑杆跳等。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概念及分类2. 杠杆的特点3. 杠杆的平衡条件4. 杠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杠杆的分类和特点,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现象,如秋千、翘板等。
2. 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这些杠杆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在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发明一些简单的杠杆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杠杆现象,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一)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五要素:3.要点透析五要素物理含义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1)杠杆的支点一定要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2)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3)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4)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5)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它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6)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7)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8)力臂的三种表示:根据个人习惯而定【例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杠杆一定要有支点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二)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cm动力×动力臂N·cm阻力F2/N阻力臂l2/cm阻力×阻力臂N·cm1 0.5 20 10 1.0 10 102 1.5 20 30 1.0 30 303 2.0 20 40 4.0 10 40探究归纳:只有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才平衡。
3.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公式表示为:,即.应用公式时单位要统一。
【例2】图2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在A处钩码应挂A.6个B.3个C.2个D.1个【例3】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如图所示,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B.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面水桶B往前移动一点距离C.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D.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三)生活中的杠杆杠杆类型力臂关系平衡时力的关系优缺点应用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撬棍、瓶起子等费力杠杆l1<l2F1>F2省距离,费力镊子、钓鱼竿等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天平,定滑轮等【例4】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杆下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直杆垂直且作用于OB中点的力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这个过程中这个直杆( )A.始终是省力杠杆B.始终是费力杠杆C.先是省力杠杆,后是费力杠杆D.先是费力杠杆,后是省力杠杆二、滑轮(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2.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
3.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4.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2)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5.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图中物体全部匀速运动)种类图示表达式F=G定滑轮F=f,f为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动滑轮【例5】如图所示,滑轮上挂一重10N的物体A,当滑轮在力F的作用下向上匀速上升时,滑轮的速度为重物A上升时速度的,力F应为N(滑轮和绳重及摩擦力均不计)。
(二)滑轮组1.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而成的,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效果。
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确定方法:在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受到的重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如图所示。
【例6】如图所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意重物G均匀提高h高度,最省力的是()(三)轮轴和斜面1.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方向盘、水龙头等)轮轴的公式:轮轴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但费了距离。
2.斜面:斜面是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却费距离。
理想情况下斜面公式:Fl=Gh斜面长(l)是斜面高(h)的几倍,所用的拉力F就是物重G的几分之一。
【例7】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工人师傅小波和小新分别用如图甲、乙两种方法,将同样的物体搬上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方法不可以省力,但能省功B.甲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C.乙方法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D.乙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三、机械效率(一)课前复习1.功的两个要素:、。
2.功的计算公式:。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用机械所做的功。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其中不小于可以理解为等于或大于。
等于的条件:(理想情况)大于的条件:(现实情况)(二)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通过同学们对课本三种不同方法提升沙子所做的功进行分析,根据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三种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把提升到3楼。
2.提升到3楼,升高了 m。
根据功的原理,把沙子提升到三楼必须做的功为 J。
这些必须做的功叫。
3.我们提升沙子的同时,也做了一些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一些功。
这些功叫。
在1、2、3种方法中,除了把沙子提升6m所做的功外,还做了那些功。
①克服做功;克服做功;②克服做功;克服做功;③克服做功;克服做功。
通过以上三种情形,额外功的产生主要是克服和做的功。
4.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
根据上面的分析过程,大体估算第种方法做的总功多?并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三种方法,第种方法更好一些呢?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例8】分别用杠杆、斜面和滑轮组将同一物体举到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是()A.一样多B.斜面的多C.滑轮组的多D.无法判断【例9】某同学不小心把水桶掉进井里,当他把桶从井里捞出来时,桶里带了一些水,下面有关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克服桶的重力做的功是总功B.克服桶内水的重力做的功是总功C.克服桶的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D.提水的功与提桶的功之和是总功【例10】用一个动滑轮将重480N的货物提高1m,所用的拉力为300N,则总功是J,有用功是J。
(三)机械效率1.通过对三种方法的比较分析,做相同的有用功,所做的总功;或者做相同的总功,所做的有用功。
2.机械效率:叫做机械效率。
公式:。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
3.理解:机械效率仅仅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有关,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多少没有关系。
因为有用功总是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 1。
【例11】若用杠杆把重为100N的物体撬起1m,人需要250N的力将杠杆的另一端压下0.5m,则有用功是J,总功是J,机械效率为。
4.推导公式:【例12】一个物体重1000N,用一个大小为800N的拉力沿斜面把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斜面长为20m,高10m,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练习1】在滑轮组中动力做功100J,动滑轮对重物做功80J,则()A.有用功是100J B.总功是100J C.额外功是80J D.额外功是100J【练习2】甲、乙两台机械,甲的机械效率是80%,乙的机械效率是60%,则()A.使用甲机械做功省力B.使用乙机械做功省力C.使用甲机械做功少些D.做同样多的功时,使用甲机械做的额外功少些【练习3】使用机械时,若额外功小于有用功,则该机械的机械效率()A.大于0.5 B.小于0.5 C.大于1 D.等于0.5【练习4】如图所示,用滑轮或滑轮组提起同一重物到同一高度,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练习5】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越省力的机械,其机械效率越高B.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C.做的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D.额外功在总功中的占比越小,机械效率越高【练习6】为了省力,把一个定滑轮改为动滑轮使用,则改装后的机械效率与改装前相比较()A.升高了B.降低了C.不变D.都用可能【练习7】以下方法中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A.减小动滑轮的物重B.减小定滑轮的物重C.减小滑轮与轮轴间的摩擦D.减小提升物体的速度【练习8】下列关于提高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减轻机械自重,是提高机械效率的唯一方法B.增加重物提高的高度可以提高机械效率C.改变绳子的绕法可以提高机械效率D.在可能的条件下,增加所提升物体的重量可以提高机械效率【练习9】一名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2000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是800N,绳子的自由端被拉下4m,求:(1)拉力做了多少功;(2)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练习10】某同学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1)实验时,必须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记录的两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序号的一组有错误。
(3)该同学根据第一次实验的数据,计算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4)要想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采用的方法是()A.增加钩码的个数B.增加动滑轮的个数C.减少钩码上升的高度D.减少定滑轮的个数单元总结思维导图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简单机械中,不能省力的是 ( )A.杠杆 B.轮轴 C. 斜面 D.定滑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杠杆一定能够省力B.定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C.动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D.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3、(10·杭州)某人用100牛的力提起了350牛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A.一个定滑轮B.一个动滑轮. C.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D.一支杠杆4、如图所示滑轮组,正方体A 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 的边长为1dm,密度为2×kg/,每个滑轮重为2N,若使A 对水平地面产生的压力为0,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忽略摩擦和绳重,g=10N/kg)()A.4N B.5N C.6N D.22N5、运动员将足球从后场踢到前场,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受力情况是()A、只受踢力B、只受重力C、受踢力和重力D、不受力的作用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2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120N,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B.动滑轮重20N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D.拉力F的功率是40W7、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8、夏季炎热的午后,环卫工人驾驶着洒水车以8km/h的速度匀速行使在笔直的南海大道上,水不停地洒在地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洒水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牵引力大于阻力B.车辆行驶过程中,环卫工人看到路灯是静止的C.洒水车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D.车中水的质量在不断减小,水的密度也在减小9、为了粉刷教室,需要将涂料运到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