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选址原则

合集下载

基站规划与选址管理规范

基站规划与选址管理规范

基站规划与选址管理规范一、引言基站规划与选址管理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基站的布局、选址、建设、运营等多个方面,对于保障通信网络的覆盖质量和容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站规划与选址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二、基站规划1. 基站规划目标基站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选址,实现通信网络的全面覆盖和容量提升,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2. 基站规划原则(1)覆盖优先原则:基站的布局应以实现全面覆盖为首要考虑,确保信号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能够获得稳定的通信服务。

(2)容量优先原则:基站的选址应考虑到用户密度、通信负荷等因素,确保基站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容量需求。

(3)经济效益原则:基站规划应兼顾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确保在满足通信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 基站规划流程(1)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和通信网络规划,确定基站的布局和选址需求。

(2)资源评估:评估现有资源情况,包括电力、土地、通信设备等,为基站规划提供依据。

(3)选址筛选: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筛选潜在的基站选址,考虑到地形、覆盖范围、市场需求等因素。

(4)选址评估:对潜在选址进行评估,包括环境评估、工程可行性评估等,确定最佳选址。

(5)规划设计:根据选址结果,进行基站的规划设计,确定基站的布局、天线高度、功率等参数。

(6)方案审核: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核,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7)实施建设: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基站的建设和安装。

(8)监测调整:建成后对基站的覆盖范围和性能进行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基站选址管理1. 基站选址管理目标基站选址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基站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选址冲突和环境污染,保障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

2. 基站选址管理原则(1)合规原则:基站选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包括土地使用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2)公平原则:基站选址应公开、公正、公平,避免利益输送或不当干预。

5g基站选址原则及注意事项

5g基站选址原则及注意事项

5g基站选址原则及注意事项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5G基站的建设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而基站选址则是5G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5G基站选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5G基站选址原则1. 覆盖范围:5G基站的选址首先要考虑覆盖范围,以满足用户需求和网络容量。

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建筑物、地形等因素,确保信号覆盖范围广阔且信号质量稳定。

2. 信号强度:选址时要考虑信号强度,以确保网络信号的稳定性和传输质量。

选择具有较高信号强度的地点,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覆盖范围。

3. 建筑物高度:5G基站需要进行高密度部署,因此选址时要优先选择建筑物较高的地点,以提高信号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

4. 环境干扰:选址时要避免环境干扰,特别是电磁干扰和遮挡物。

应尽量选择远离电磁干扰源的地点,并避免有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遮挡物的地方。

5. 供电条件:选址时要考虑供电条件,确保基站能够稳定运行。

优先选择供电方便、稳定可靠的地点,以减少供电线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二、5G基站选址注意事项1. 法律法规:在选址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电磁辐射和环境保护的规定。

应避免在禁止设置基站的区域进行选址,以免引发纠纷。

2. 社会影响:选址时要考虑到基站对周边社区和居民的影响。

应尽量选择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小的地点,避免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3. 工程可行性:选址时要考虑工程可行性,包括基站建设的难度、成本和时间等因素。

应选择对基站建设较为便利的地点,以降低建设成本和时间。

4. 网络规划:选址时要充分考虑网络规划,特别是与周边基站的布局和覆盖范围的关系。

要确保基站的选址能够与周边基站形成良好的覆盖衔接,以提高网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 与运营商的合作:在选址过程中要与运营商进行密切合作,共同确定最佳选址方案。

运营商对网络需求和规划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支持。

基站选址原则与方法

基站选址原则与方法

基站选址原则与方法基站选址是指在其中一地区确定适合建设移动通信基站的位置和有关参数。

基站选址的原则和方法旨在确保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基站选址的一些原则和方法:1.覆盖范围原则:基站选址应优先考虑未覆盖或信号弱的区域,以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

在城市中,需要重点考虑人流、车流密集的地区,如商业中心、主要道路等。

2.拓展空白区原则:基站选址应优先考虑在网络覆盖空白区域建设,以提高整个网络的连续性和覆盖范围。

3.信号质量原则:基站选址应优先选择地形平缓、视线开阔和无遮挡物的区域,以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覆盖范围。

需要避免高层建筑、山区、森林等地形复杂或有遮挡物的地方。

4.基站距离原则:基站选址应考虑基站之间的相对距离,以提供更好的信号重叠和相互干扰控制。

通常建议基站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如2-5公里。

5.经济效益原则:基站选址应综合考虑建设和运营成本,以及未来的需求增长。

需要注重对接入用户数量、通信服务质量和投资回报率的平衡。

基站选址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1.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和评估,结合经验和直观感受,对潜在选址进行初步筛选和评估。

可以考虑以下因素:地理环境(地形、土壤、植被等)、人口分布(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道路交通状况、建筑密度和高度、电力和通信基础设施等。

2.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使用专业的技术工具和模型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和计算。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无线规划软件,结合数字地图、遥感影像和相关数据,进行基站选址的优化和仿真。

可以考虑以下因素:覆盖率、信号强度、干扰控制、容量需求、电力供应、运维成本等。

需要强调的是,基站选址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政策法规、居民意见、环保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妥善解决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以确保选址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基站选址的原则及要点

基站选址的原则及要点

基站选址的原则及要点基站选址是指在移动通信网中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建设无线基站的过程。

基站的选址是移动通信网覆盖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

1.信号覆盖原则:基站选址的首要目标是保证信号的覆盖范围,即能够满足用户在所选址地区内的通信需求。

在选址时需要进行无线信号功率预测和覆盖分析,考虑到地形、建筑物遮挡、环境干扰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位置。

2.交通条件:基站的建设和运维需要保证供电、传输、维护等方面的顺利进行,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到交通条件的便利性。

选择靠近道路、交通枢纽、电力供应设施等便于师资运输和维护的地理位置。

3.建筑物高度和稳定性:基站天线的高度直接影响到信号传输的范围和质量,所以选址时需要选择高度合适的建筑物或者地形地势较高的地点。

此外,基站需要长期稳定运行,选址时需要考虑到地面土质、地下水位、地震活动等因素,选择具备一定稳定性的地点。

4.电磁辐射影响:基站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电磁辐射,可能对周围的居民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选址时需要考虑到基站对周围居民的辐射影响,选择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设施的地点。

5.土地手续和产权问题:选址时需要考虑到土地的所属权、使用权和开发手续等方面的问题。

将基站建在私人土地上需要征得土地拥有者的同意,对于公有土地需要遵守相关开发手续。

6.环保要求:基站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要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选址时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保护问题。

选择远离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的地点,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正常运维需求:基站选址后需要长期进行运维工作,包括设备、供电、传输线路等的维护和检修。

在选址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运维的便利性和成本,在设备、材料的供应等方面保证正常运维的需要。

除了以上的原则和要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基站选址还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不同的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架构也有不同的选址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选址决策。

无线基站选址及勘察方法

无线基站选址及勘察方法

无线基站选址及勘察方法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基站作为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广泛分布。

基站的选择和勘察是建设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无线基站选址的一般原则和勘察方法。

一、无线基站选址原则1.覆盖范围:基站的选址必须能够覆盖到通信网络所辖区域内的绝大部分区域,以提供稳定的信号覆盖。

2.地形和环境条件:基站选址时要考虑地势坡度、高度和建筑物密度等因素,有利于信号传输和接收。

3.电磁环境:潜在的干扰源会削弱或干扰基站的信号,所以基站选址要尽可能远离电磁污染源。

4.便捷性:基站选址要尽量选择交通便利、施工条件较好的地方,以减少工程建设的成本和时间。

5.安全性:基站选址要考虑安全因素,尽量避开悬崖、地震带、水域等不安全地区。

二、勘察方法1.地理勘察:通过地形图、地貌图、卫星图像等信息,了解基站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湖泊、河流等,确定基站选址范围。

2.环境勘察:调查基站周围的建筑物密度、土地利用情况、潜在的干扰源等环境因素,分析对信号质量的影响,以确保基站选址的稳定性。

3.电磁勘察:通过使用电磁波测量仪器和分析软件,评估基站选址附近的电磁干扰强度和频率使用情况,避免可能的干扰源和频率冲突。

4.技术勘察:基站勘察人员应根据通信网络规划要求,选择适当的基站类型、功率和天线高度等参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基站位置。

5.交通勘察:调查基站附近的交通流量和道路情况,选择交通便利和交通阻塞较少的地点,以确保基站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

6.安全勘察:评估基站附近的安全风险,避免选择潜在的自然和人为灾害风险区域,确保基站设备的安全运行。

7.法律勘察:了解基站选址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用地政策、建设许可和环保要求等,确保基站建设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总之,无线基站的选址和勘察必须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电磁和技术等因素,以保证基站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基于对现场情况的详细调查和分析,选择合适的基站位置,有助于建设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

基站选址主要原则有哪些?

基站选址主要原则有哪些?

基站选址主要原则有哪些?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及监控保护的对象决定了不同地形地貌在建设前端基站选址时⽅法的不同,主要遵循的原则如下:⼀、监控覆盖范围尽可能⼤除景区因⼈群关系要做到尽可能覆盖,对于林区应根据防⽕特点,结合地形地貌特征,优先选择通视条件好、观测覆盖⾯积⼤,且⼈员容易达到的位置。

根据不同地形地貌,选址建议如下:1、针对长条形且陡峭的⼭脉地形地貌主要监视林区与农区交接部分,建议基站不选在⼭脉⾼处,⽽选择远离⼭脉设置基站。

2、针对⼭势起伏不⼤的丘陵地形地貌2、针对⼭势起伏不⼤的丘陵地形地貌建议基站选址在附近⼭顶制⾼点,基站与基站之间要充分考虑监视区域互补和重叠。

3、针对⼭地沟壑、⼭⾼沟窄地形地貌建议基站选址在监控区域对⾯半⼭腰以下,通视条件好的⼭脊或两沟向夹的对⾯,兼顾⼭沟的两侧。

⼆、利于烟⽕识别监控设备的俯仰⾓度不宜过⼤,俯仰⾓度过⼤⼀则不利于观测烟⽕的运动轨迹,⼆则不利于逆光情况下的摄像机光学成像,影响烟⽕识别效果,所以监控视⾓应以平视为主、俯仰为辅。

三、监测⼈群出没位置99.9%的森林⽕灾是由⼈为因素引起,所以在监控点位的选择上应尽可能监控好⼈员容易到达或⼈员经常出没的区域。

四、便于安装维护选择相对具有较好交通运输条件的位置,便于设备运输、安装、维护。

五、经济适⽤尽可能利⽤现有瞭望塔、房屋屋顶、通讯基站及其他铁塔等优良的监控点位,减少投资。

新建铁塔根据实际需要,做到简洁、牢固,满⾜森林防⽕监控的需要即可。

六、避开地质灾害频发区域为保证监测基站设备安全,选址地点要具有稳定的地质结构,避开常见的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如泥⽯流上游形成区、泥⽯流流通区、泥⽯流堆积区。

浅谈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

浅谈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

浅谈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1. 引言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基站选址能够提高网络覆盖率、增强信号质量,从而提高通信服务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从选址的重要性、选址的原则、选址的方法等方面对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进行浅谈。

2. 选址的重要性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直接影响着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一个好的选址能够确保信号覆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供良好的通信质量。

合理的选址还可以避免网络覆盖空白区域,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选址的原则3.1 地理位置合理移动通信基站选址应考虑到地理位置的合理性。

基站应尽可能靠近通信用地,以降低布设成本。

基站应分布均匀,避免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以保证网络的连续性和覆盖性。

3.2 信号覆盖范围选址时需要考虑到信号的有效覆盖范围。

基站应能够覆盖周围较大的区域,以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需要避免信号的重叠覆盖,以避免信号干扰和资源浪费。

3.3 环境影响评估选址时需要对基站周围的环境进行影响评估。

需要考虑基站的辐射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以及基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需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来保证基站的建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小化。

4. 选址的方法4.1 地理信息系统(GIS)辅助选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为基站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它可以综合考虑到用地、地形、交通等因素,进行选址分析,为选址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

4.2 现场勘察选址前的现场勘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通过实地考察,可以了解选址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地形地貌、交通状况等因素。

还可以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选址地区的规划、环保要求等相关政策。

4.3 数据分析通过对历史通信数据、用户需求、网络规模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确定选址的需求。

还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优化算法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5.移动通信基站的选址在整个网络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基站选址能够提高通信服务的质量,提高网络的覆盖率和可用性。

基站选址解决方案

基站选址解决方案

基站设备相关参数–
综合开关电源
高度:200CM 宽度:60CM 厚度:60CM 重量(满配置):250公斤(估)
基站设备相关参数–
高度:200CM 宽度:69CM 厚度:45CM 重量:100公斤(估)
杂项架
基站设备相关参数–
总重量
250kg* kg*3 总 重 量 = 250kg*3( 主 设 备 )+100kg 杂 项 架 )+250kg 电 源 100kg 250kg 100kg( 250kg( 柜 )+2000kg/1600kg/1200kg 2000kg/1600kg/1200kg 2000kg/1600kg/1200kg(600AH x48 块 /500AHx48 块 /300AHx48 块)+50kg 空调)+3G 设 备 重 量 预 计 50kg 50kg( 3 250kg* kg*3 3900/3500/3100kg 250kg*3 = 3900/3500/3100kg
基站的交流引入—基站功率的核算
电池充电功率
根据公式P=6.37*Q,(Q为两组电池容 量,单位取KAH) 计算,若按500Ahx2 计算,电池充电功率为6.4KW
基站的交流引入—基站功率的核算
其他设备的耗电功率
空调常常以“匹”为计量单位,仅表示空 调的制冷量,用它来计量其耗电量不确切, 因此我们将其转化为“KW”来度量,经验 值1匹=980W,对于5匹的空调的耗电量约 为5KW 传输、照明、动力监控等一般按1KW计算
基站的交流引入—线径计算
低压配电交流线线径 (相线)
根据公式S 相 =Im/Jj,其中Im为导线的 最大电流,Jj为经济安全电流密度, 取2A/mm2 S相=47.2/2=23.8mm2 S零=S相/1.7=14mm2 综上,交流引入的电缆取定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站选址原则————————————————————————————————作者: ————————————————————————————————日期:ﻩ基站选址原则为了加强GSM扩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根据集团公司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基站选址原则。

本原则根据基站选址的相关要求,从:蜂窝结构、基站站距、天线挂高、地形、干扰等多个方面进行细化,以提高网络建设的合理性。

基站站址选择主要是为基站天线选择一个最佳安装位置,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

首先因为地形及地面建筑物的不规则性造成信号强度覆盖图形的不均匀性,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避免干扰。

所以,在选址时,既要考虑覆盖要求,也要考虑与其他如基站、电台等的干扰。

需用重点注意的是,在移动通信网中,不应只考虑一个基站的位置,而要同时考虑许多基站站址的可行性。

所有基站都要满足这两项要求而它们之间又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其中一个基站的站址发生变动,将对其他基站的站址产生影响。

选择的站址应满足下列原则的要求。

一、站址的拓朴结构应尽量符合规则的理想蜂窝网络结构实际站址与理想站点的距离不应超过小区半径的四分之一。

在高业务密度区,该距离应该更小。

我们知道,基站的站间距一般为基站覆盖半径的1.5倍,即相邻基站之间有相应的比较合理的覆盖重叠区。

实际站址与理想站点的距离越大,基站之间的覆盖重叠区就会变化(或大或小),当这种不合理的基站数较多时,整个网络的拓朴结构将变得紊乱,各基站的覆盖重叠区将要么过大,要么过小,要么就是有些区域变成多个基站的重叠覆盖。

在这些区域,将不可避免的产生下述几个后果:1、基站无主服小区2、出现弱覆盖区域3、产生乒乓切换二、站点分布对应于话务密度,使用户尽量集中在小区中心话务密度一般分为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农村和交通干线等,根据无线链路预算,站距(系统不一样时略有区别)一般分别选定为350~500米、500~800米、800~1000米和1000~5000米之间。

基站选址时,应根据覆盖区域的话务密度预测情况进行分类,按合适的站距进行选址。

基站小区的中心范围内,信号覆盖良好,一般都大于-80dBm,当用户集中在小区中心时,能提高接通率,减少切换,减少掉话率,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天线挂高要求超出周围平均高度为降低信号在传播路径上的传输损耗,天线挂高一般要求比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高。

根据基站站址所在区域分类和相应的覆盖要求,天线挂高超出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建议值如下表所示。

地域分类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乡镇农村天线挂高超出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米) 10及以下10~15 15以上15以上15以上特殊情况下,如某建筑较为封闭的小区,在小区中心新建基站覆盖本小区,天线挂高需低于小区建筑物平均高度。

四、选址时,要避免天线附近有高大建筑物阻挡的情况天线附近有高大建筑物阻挡,会造成信号反射,产生对其他小区造成比较大的干扰,较高的基站还会造成反方向的孤岛效应,而主瓣方向由于阻挡却信号很弱。

工程要求天线主瓣方向100米以内无阻挡,旁瓣方向50米内无阻挡。

五、基站应避免选用附近有大功率电台、频率相近的寻呼、微波等设备的位置作为站点大功率电台附近底噪较高,造成通话质量急剧恶化;频率相近的寻呼、微波设备会产生互调干扰,造成掉话、通话质量差等问题。

六、站点应选在交通方便、市电供应良好、环境安全的地方在提供机房的站点,其楼顶、塔上或其他规划的天线架设位置应有足够的面积安装天线,能够提供天线走线位置,能够解决传输和电源等其他配套要求。

站点的选择考虑好配套设施问题,能给基站的建设和维护带来便利。

如交通方便能提高建设及维护的速度;市电供应良好能使基站更安的运行;环境安全的地方,能减少移动通信设施被破坏的概率。

七、在选址时,尽量选取成本低的站址在不影响总体布局的情况下,基站建设投资越少、成本越低,回收期越短,对于企业的经营是非常有利的。

八、市区边缘或郊区尽量避免建设高站900MHz移动通信是近地表面视距通信,天线所发直射波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S)直接与收发信天线的高度有关,具体关系式可简化如下:S=2R(H+h)其中:R-地球半径,约为6370km;H-基站天线的中心点高度;h-手机或测试仪表的天线高度。

由此可见,基站无线信号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即基站的覆盖范围)是由天线高度决定的。

GSM网络在建设初期,站点较少,为了保证覆盖,基站天线一般架设得都较高。

随着近几年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基站站点大量增多,在市区已经达到站距大约为350m~500m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降低天线的高度,减小基站的覆盖范围,否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网络质量。

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话务不均衡。

基站天线过高,会造成该基站的覆盖范围过大,从而造成该基站的话务量很大,而与之相邻的基站由于覆盖较小且被该基站覆盖,话务量较小,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导致话务不均衡。

2、系统内干扰。

基站天线过高,会造成越站无线干扰(主要包括同频干扰及邻频干扰),引起掉话、串话和有较大杂音等现象,从而导致整个无线通信网络的质量下降。

3、孤岛效应。

孤岛效应是基站覆盖性问题,当基站天线远较相邻基站天线高时,会由于越区覆盖在很远处出现"飞地",而与之有切换关系的相邻基站却因天线挂高原因覆盖不到,这样就造成"飞地"与相邻基站之间没有切换关系,"飞地"因此成为一个孤岛,当手机占用上"飞地"覆盖区的信号时,很容易因没有切换关系而引起掉话。

从干扰观点来看,选择较高的站址往往是一个不好的方案。

建议天线挂高如下表所示。

项目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乡镇农村平原丘陵山区天线挂高(米)3 30九、新建基站应选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安全及少占良田的地方(农村基站)交通方便,便于后期的维护;市电可用,避免增加架交流引入的投资;环境安全,避免出现如设备被盗等意外事故;少占良田,尽量选荒地,保持原有的耕地。

十、避免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建站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底噪较高,容易出现掉话、通话质量差、信道丢失等问题。

十一、新建基站远离树林处以避开信号的快速衰落无线信道是一种难以估计的不友善信道。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将无线信道的衰落简单分成三层模式,如下:第一层是描述发射机和接受机之间的路径损耗特征的区域平均功率。

这是单纯由于路径损耗引起的衰落,一般包括直接视距路径的扩散损耗,由于建筑物、山或森林引起的反射损耗和绕射损耗,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等。

第二层是叠加在路径损耗区域平均功率上的慢衰落平均功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主要是由于阴影衰落所引起的,通常是由于建筑物、树和树叶遮挡所产生,是慢衰落。

分为大尺度模式(遮挡物超过100m)和中尺度模式(遮挡物在100米以内),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第三层是再叠加在呈对数正态分布的慢衰落平均功率上的快衰落瞬时功率,它服从莱斯(GSM 视线范围内的衰落)或瑞利分布(非视线范围内的衰落),是快衰落(小尺度模式)。

这种衰落是由于发射的电磁波被散射体,如房屋、建筑物、树林等反射、绕射、散射而产生的多径效应造成的。

多径衰落是深衰落(如瑞利衰落),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我们应当尽可能的避免。

由多径传播所引起的接受信号短期起伏称为小尺度衰落(快衰落)。

各条多径信号的不同传播路径长度产生不同的传播时延,称之为多径分支。

由于各条多径分支的功率是时变的,而各路多径信号到达接收机的相位是不同的,因此产生衰落,而衰落的深度取决于信道的类型。

在直接视线不可接触的范围内,快衰落的信道类型为瑞利衰落。

瑞利衰落的是最严重的移动无线衰落信道。

因为视线不可及,因此没有一个绝对占优势的信道,所有的多径信道都是独立的,没有一个占优,因此造成的衰落很深;而在直接视线接触的范围内,快衰落的信道类型则是莱斯衰落,莱斯衰落的深度较之前者为浅。

这是因为视距路径就是一条占优势的信道。

所以,为能避免信号的深衰落,基站尽量应远离树林;即使没有其他建设方案,基站选址只能在树林内,天线挂高应超出树林平均高度30米以上,使得主要覆盖区内信号的衰落符合莱斯分布。

十二、在山区、岸边比较陡的地方、湖泊区和丘陵城市及有高层金属建筑的环境中选址时要注意信号反射及时间色散的影响在接收端,由于射频信号的反射作用,接收机收到的信号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的反射信号来自远离接收天线的物体,这种反射信号经过的路程比直射信号长很多,因而会形成相邻符号间的相互干扰。

这种现象称为时间色散。

出现时间色散的典型环境为山区、丘陵城市和高层金属建筑等。

出现时间色散的条件为(反射路径-直射路径)>1.1km。

避免有害时间色散的方法是:将基站设在离建筑物尽可能近的地方;将基站设为背对反射物,天线的前景比高。

十三、建网初期,选择站点应保证重点地区良好的覆盖在建网初期设站较少时,选择的站址应保证重要用户和用户密度大的市区有良好的覆盖。

基站站址宜选择在规则蜂窝网孔中规定的理想位置,其偏差不应大于基站半径的1/4。

选择的站址不仅本期工程适用,将来小区分裂时也能继续使用。

十四、尽量不要让天线主瓣沿街道、河流等地物辐射,避免波导效应产生的导频污染或孤岛效应天线主瓣沿街道覆盖,容易产生波导效应,小区覆盖距离较远,对其他小区产生干扰,而且容易形成孤岛效应;天线主瓣沿河流覆盖,由于水面的镜面反射系数较大,延长小区的覆盖,对其他小区产生干扰,也容易形成孤岛效应。

十五、为了人员、设备的安全和高压电力线路对移动通信基站可能造成的干扰影响,建议基站站址根据电力铁塔的高度和基站铁塔的高度,建在距电力线50-100米以外的地方1、安全方面考虑:电力铁塔一般为40~70米,考虑到遇意外事故造成铁塔倒塌、电力线断裂时,造成基站设备及基站铁塔带强电,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危害,建议基站站址根据电力铁塔及基站铁塔本身的高度建在距电力线50~100米以外的地方。

2、电磁干扰方面考虑:高压电线周围的强磁场可能会对基站设备造成的影响,一般可分为四个方面:即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电磁幅射干扰和地电位。

上述四个方面对基站设备的干扰程度各有不同。

一般认为在220千伏以下,工频电场的影响较小,工频磁场的影响更小,主要是电磁辐射干扰(以电晕放电和间隙击穿为主)和地电位。

这种现象出现对离电力线几十米的基站设备来说是致命的。

间隙击穿发生在高压输电线上两个互相靠近、电位不等的尖端之间。

间隙击穿时,放电电流产生很宽的辐射频谱,一直延伸到特高频段。

电晕放电是由高达几万到几十万伏的电压产生很强的电场,引起周围粒子激烈的惯性碰撞过程,形成的干扰具有随机干扰特征(其频谱在数兆赫以下),产生电磁幅射干扰和噪声就会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