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分析
山水田园诗(5篇)

山水田园诗(5篇)山水田园诗(5篇)山水田园诗范文第1篇鉴赏山水田园诗时,笔者认为,要留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把握。
一、意象――把握诗中意象的特征和寓意1、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植物类意象及其寓意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杨柳(垂柳、柳枝、柳)表怨别、伤感、怀远等情思。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江枫游子思乡、羁旅之思。
枫叶愁思、悲凉。
青苔田园之景、寂寥之情、沧桑之变。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桂花表现一种安静、清远的情境。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荷高洁、雅致、安静等。
残荷衰败、对逝去光阴的叹惋,生活环境破败。
杏花梦幻抱负、热闹奔放、春残留恋、追求爱情。
桃花明净喜悦、清爽明朗。
海棠表现对美妙景物的珍惜。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竹常寄予仆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舒适与清幽。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动物类意象及其寓意。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舒适的生活。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静谧清幽的环境。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曾几《山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闲适心情。
赵师秀《约客》: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3、其它常见意象及其寓意。
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春山渲染清寂的环境。
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王维的《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水田园诗总结

山水田园诗总结山水田园诗总结篇一:山水田园诗山山水水总关情————山水田园诗专题一、山水田园诗的概念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二、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
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整传神,语言质朴淡雅。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情感表达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是山水田园诗中最常见的情感。
热爱自然,钟情山水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表达自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同时,这类诗也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歌颂农人勤劳、热情、淳朴及乡村生活的幽静平和等。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初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

内容情感
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 这种生活的向往。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 感悟。
手法借鉴
景、事、 情完美地 结合
富有哲 理
积雨辋川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 写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 朦胧飘渺、安静祥和的兰溪山色。
19
[16天津]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2)衬托人物性格。比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 白”就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高超琴技从而使听众都沉浸 在美妙的琵琶声中以及琵琶女内心的凄凉。
3)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比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 开头两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就为全 诗营造了一种凄冷阴森的氛围。
4)表达人物心情。如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7天津】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 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 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 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 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山水田园诗鉴赏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鉴赏一、例析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小结:山水——风光优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怀田园——生活恬然二、思想内容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写景的方法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五、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分)答:(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分析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分析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为后人留下了550多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反映战乱、批判权贵、同情民生嫉苦的好诗,也有拟古、歌行不乏千古传诵的名作,而最能代表其典型风格和突出成就的,毕竟还是山水田园诗。
任何一位诗人,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向和审美追求,这种独特的趣尚和追求,一旦溶于其作品中,便建构成其鲜明的风格。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就是以其独特的清谈、自然、抒情风格“自成一家之体”,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
一.恬淡——淳美自然韦应物一生由豪侠公子走向文人学士,由三卫郎做到大州刺史,做官虽不算显达,然官运尚可,总是缓步升迁的,自无迁谪之怨;他做官勤慎爱民,以清廉直正见称,加之生性恬淡,自无躁进之心,更不会刻剥人民而取宠;他对当时社会前景缺乏足够的希望和信心,隐退思想时隐时显。
诗如其人,因此,他的诗在古朴隐淡之中,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淡淡的图画,表现了诗人淳美的自然情操。
1.淡而不枯。
试观其《赋得暮雨送李胃》: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人离别之情,在历代文人笔下总是显得那样郁闷盘曲,但韦应物却将笔力放在写景上,寓情于景。
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首联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题中的“暮雨”二字,淡淡几笔,勾画出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
二、三联四句接写江上景色:在沉沉西下的夕阳,傍晚的暮蔼里,伴随着微微小雨,出航的船只慢慢归来,而鸟儿却迟迟不愿离开,远望江面渐黑看不到朋友的远去的船只,只有岸边的浦树永远饱受这里江水的滋养。
全诗以“微雨”起,以“散丝”结,淡淡地涂抹,又淡淡地了结,显示韦应物恬淡的特色,因而翁方纲称韦诗“其妙全在淡处,实无迹可求”(《石州诗话》)。
2.溶浓入淡。
韦应物虽身在名利追随的官场,却能清心寡欲、恬淡自远,不为外物所动,他把生活的贫富、官场的沉浮看得很淡。
以一种澄沏清莹的胸怀处世,便自然心旷神怡,山水泉林在他的眼前也格外清新可爱。
煮酒把盏话桑麻山水田园诗鉴赏

参考答案: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 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
常用术语: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思想情感: 怀才不遇 渴望归隐 闲适恬淡 自甘淡泊 清高自傲 洁身自好 超然世外 悠然自得 清新优美 宁静和谐 清幽静谧 清冷荒僻 意境特点: 明净绚丽 明丽绚烂 雄伟壮丽 雄浑壮阔 孤寂闲适
煮酒把盏话桑麻
—— 山水田园诗鉴赏
常见的意气息。
2.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视觉画面特征:开阔优美 听觉画面特征:宁静和谐
山水田园诗一般鉴赏方法:
把握意象 分析意境
体会情感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 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 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解题思路: 什么景 —— 意境—— 情感
答案构成: 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语言特点: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清新淡雅
隽永优美
琅琊溪【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 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 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 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达了作者 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 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研究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研究一、本文概述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的诗作不仅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美丽景色,更寄寓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探索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题思想及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孟浩然诗歌的细致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创作风格、情感表达以及他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本文还将对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进行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分析,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其诗歌的魅力与价值。
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题与风格孟浩然,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作在主题与风格上均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涵盖了山水之美、田园生活、隐逸情怀等多个方面,且常常融入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在风格上,孟浩然则以其清新自然、平淡真挚的艺术特色而著称。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首先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
他善于捕捉山水间的细微变化,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例如,《春晓》一诗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便通过对春天清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他也常常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使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除了自然景色外,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还以田园生活为重要主题。
他通过对农家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如《过故人庄》一诗中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便生动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场景,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在风格上,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以清新自然、平淡真挚为主要特色。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无华,却又不失韵味。
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自然景物的神韵。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而深沉,往往能够触动人的内心。
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孟浩然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他追求自然与真实,崇尚隐逸与超脱,这些思想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在主题与风格上均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一、山水田园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
①王维《积雨辋川庄作》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①陶渊明《归园田居》②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① 《过香枳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山水诗特点思想内容:1、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杜甫的《望岳》。
2、描写秀丽的风光,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或表达隐居情怀,如孟郊的《望终南山》3、描写羁旅愁思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二、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6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 ~②题(7分)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D )(E )A. 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 分)答案:②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2、(07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
(8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3、(08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4、(08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山水田园[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4 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 分)答案:(5 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 分)答案:(6 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考点: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
6、(10 年福建卷)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 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 。
(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2 分)A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答案:(1)踏(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3)A7、(11 年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7 分)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角度提示)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8、(12 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 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
(3 分)答:(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 分)答: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高考山水田园诗赏析导学案一、高考真题体验1、(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 分)【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 分)【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2、(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
(3分)【答案】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从内容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 分)【答案】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小结】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各地高考试题中,山水田园诗是重中之重,复习时,应作为重点。
二、山水田园诗知识(1)山水田园的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2)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江水:时光的流逝。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3)山水田园诗常见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三、解题技巧方法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即把握诗歌意象。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④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比兴手法的运用。
四、鉴赏训练:1、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2007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问题: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2、诗人借山水的奇伟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