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个案调查表

合集下载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目的:调查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查找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扑灭疫情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使用实时PCR检测诺如病毒。

结果:在学校共确诊调查病例24例,学生23例、老师1例。

10例病人样本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

结论:多途径接触传播造成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暴发。

标签:诺如病毒;暴发疫情;控制诺如病毒(norovirus,NV),又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非细菌性其他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可经消化道、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且人群普遍易感。

学校、医院、工厂是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较多的地方[1]。

近几年上海集体性感染性腹泻疫情中,诺如病毒发生率较高。

2013年12月松江区某小学发生一起諾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定义:①临床病例2013年12月22日至调查日期,发生腹泻或呕吐病例,且腹泻次数≧3次/天的病例;②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诺如病毒阳性病例。

1.2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病例定义,对该学校所有学生及工作人员工进行病例搜索调查。

使用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统一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

1.3实验室检测:采集学生及家长、教职工的肛拭子和呕吐物送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开展实时PCR检测。

同时采集学校内的水样、食堂留样食品、食堂环节样送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2 结果2.1一般情况:该校位于松江区城东,拥有1栋四层教学楼,共有2个年级16个班,学生836名,男生382名,女生454名,教职工48名。

学校设有食堂,食堂有工作人员8名,每天提供一顿午餐。

2.2疫情概况:截止至调查日期,该校共出现24例有腹泻、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其中23名学生,1名生活老师。

学生病例全部集中在教学楼二层的一年级教室,且均分布在楼道同侧。

2.3临床症状:学生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胃肠炎(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

胃肠炎(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

胃肠炎(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编号□□□□□一、基本情况1、被调查对象类别:(1)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诊断病例2、患者姓名:被访家长/家属姓名:3、性别:(1)男(2)女4、出生日期:年月(年龄:周岁)5、工作单位/学校:6、工作部门/班级/班组:如住宿则宿舍房间号:7、职业:(1)学生(2)教师(3)厨工,岗位(4)医护人员(5)工人(6)农民(7)散居儿童(8)幼托儿童(9)其他8、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或中专(6)大专及以上(7)不详9、现住址:10、联系电话:二、发病及诊疗经过1、发病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2、是否就诊:①是②否③不清楚首次就诊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3、是否住院:①是②否③不清楚入院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出院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4、是否补液治疗:(1)口服补液治疗(2)静脉补液治疗(3)无5、是否已经痊愈:①是②否③不清楚痊愈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三、临床表现1、首发症状:(1)腹泻①是,次②否③不清楚(2)腹痛①是②否③不清楚(3)恶心①是②否③不清楚(4)呕吐①是,次②否③不清楚(5)发热①是,℃②否③不清楚(6)其他3、临床检验结果:(1)首次血常规:采血时间:月日, 结果: WBC(109/L)血小板(109/L)(2)第二次血常规:采血时间:月日, 结果: WBC(109/L)血小板(109/L)(3)首次便常规:采样时间:月日, 结果: WBC计数 RBC计数(4)第二次便常规:采样时间:月日, 结果: WBC计数 RBC计数四、流行病学:1、宿舍/家庭同住人,发病人(不含患者本人)同班或同部门人,发病人(不含患者本人)填写其他人员发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定是否需要填下表):注:性别:(1)男(2)女;接触方式:(1)同吃(2)同住(3)一起上学⑷一起工作(5)同活动;(6)其他:2、发病前72小时内同类病人暴露情况2.1是否接触同类病人:(1)是(2)否,跳至2.2 (3)不清楚,跳至2.2接触方式:(1)同吃(2)同住(3)一起上学⑷一起工作(5)同活动(6)其他首次接触同类病人时间:月日时(指病人发病后的首次暴露)最后接触同类病人时间:月日时接触时是否采取防护:(1)是(2)否2.2是否直接接触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1)是(2)否,跳至2.3 (3)不清楚,跳至2.3 首次接触时间:月日时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接触时是否采取防护:(1)是(2)否2.3是否短距离暴露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一米内):(1)是(2)否首次接触时间:月日时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接触时是否采取防护:(1)是(2)否3、发病前72小时内摄入的食物(包括食品、饮料、酒和水果等)3.1 如果病例间有单次餐次的共同暴露,可参考下表设计问题,根据食谱,调查所有食品品种及饮料的进食史,并在“□”中划“√”3.2 如果病例发病前与其他病例有多个餐次共同暴露,可参考下表设计问题。

关于XX街道XX小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病例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

关于XX街道XX小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病例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

关于XX街道XX小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病例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关于XX街道XX小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病例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2年11月20日1时许,我中心接市食安办电话通知:XX街道XX小学有部分学生因出现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到XX医院和XX市人民医院就诊,怀疑发生食物中毒。

接报后,我中心于20日凌晨2时和9时先后两次派出公卫所技术人员前往现场调查,现场共调查到29名病人,考虑病人发病时间十分集中,且白细胞结果绝大多数升高,我中心初步考虑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此后我中心未接到新发病例的报告,直至21日23时许,XX医院再次向我中心报告,称该校尚有个别新发病例到该院就诊。

为明确原因,22日上午,我中心派出领导及传防所、公卫所专业技术人员,会同省疾控中心专家前往XX医院、XX 小学,对本情况作进行进一步核实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涉疫单位基本情况XX小学位于XX街道XX社区,为一所全日制的民办小学。

共有学生人,教职工人,设6个年级共个班。

约有名学生在校吃早餐,约名学生在校吃午餐,并在教室午休。

学校配有部校车,约名学生乘坐校车。

教学楼有2栋,其中五、六年级在旧教学楼,一至四年级及509班在新教学楼。

教学楼卫生状况一般,通风尚可,各层均设有卫生间,未配备洗手液。

该校有1个饭堂,配有厨工7人,为教职工提供早餐及午餐。

早餐及午餐均由教职工或学生直接送到教室,饭堂卫生状况及通风良好。

学生日常的饮用水为学校提供的电热水器烧开的开水,由学生自带杯具接水饮用。

二、疫情情况(一)病例定义诺如病毒感染病例:2012年11月18日至2012年11月22日调查时为止,XX街道XX小学教职工和学生中出现呕吐(≥2次/24小时)伴腹痛或腹泻(≥3次/24小时)且伴大便性状改变者。

(二)疫情概况自2012年11月18日至2012年11月22日调查时为止,该校共发生了例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学生病例例,罹患率%(/ );教师1例,厨工1例。

幼儿园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PDF X页)

幼儿园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PDF X页)

作者简介:崔晓曼(1979-),女,辽宁大连人,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E-mail:86523120@㊂【调查研究】幼儿园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崔晓曼,孙妍妍,马文博,秦世娟,齐 齐,李耀生,徐彦辉,董 博(甘井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31)【摘要】 目的:调查一起幼儿园病毒感染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传播因素㊂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主动搜索,寻找可疑的食源性㊁水源性㊁日常接触等传播危险因素,采集相关样品开展实验室相关检测㊂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病例34例,其中幼儿26例均为小二班,罹患率为86.67%,幼儿家长8例;幼儿发病潜伏期为25~43h,平均潜伏期为30h,患儿家长发病时间集中在10月31日20时左右;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部分患者有发热和腹痛腹泻㊂结论:该起事件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推断可疑传播因素为对口巾消毒不彻底,且幼儿间混用㊁经粪-口途径传播所致㊂【关键词】 诺如病毒;流行病学;分析doi : 10.3969/j.issn.1672-0369.2015.18.056中图分类号: R373.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5)18-0101-03 诺如病毒又称为诺瓦克病毒(Norovirus,NV),属于人类杯状病毒,是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1,2]㊂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全年均可感染发生,高发于秋冬季,故被称为 胃肠道流感”或 冬季呕吐病”[3];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常见的传播途径为食用被污染的食品㊁水及生活接触,也可通过呕吐物的气溶胶传播[4,5]㊂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传染性强㊁发病急㊁传播速度快,在人口聚集的幼儿园㊁学校和医院等人口聚集场所容易引起暴发流行[6-8]㊂2014年10月29日11时,大连市某幼儿园小二班20余名儿童陆续出现不明原因呕吐㊁腹泻等症状,经大连市及甘井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调查,证实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具体调查分析如下㊂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自2014年10月28日以来,该幼儿园教职工㊁幼儿及幼儿家长中出现呕吐和(或)腹泻症状之一者㊂1.2 方法1.2.1 病例搜索 通过对儿童医院门诊记录㊁幼儿园出勤记录及与幼儿家长电话调查等方式开展病例搜索㊂1.2.2 标本采集和卫生学调查 采集幼儿园发病病例便样㊁食堂食品留样及饮用水样品13份,进行细菌病原学和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对幼儿园基本情况㊁饮食及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㊂2 结果2.1 基本情况 该幼儿园为一所公立幼儿园,成立于2014年1月,占地面积800平方米㊂全园共有7个班级,幼儿301人,教职工31人(女30人,男1人);幼儿园为一座3层楼房,其中1层为托一班(44人)㊁托二班(44名);二层为小一班(45名)㊁小二班(44名)㊁小三班(42)名;三层为中一班(42名)㊁中大班(40名)㊂2.2 发病情况 首例患儿于10月28日8时在幼儿园出现腹泻3次,老师未进行相关消毒处置,当日16时患儿由父母接回家;10月29日幼儿午睡后,有1名幼儿出现呕吐3次,老师进行常规清理未进行消毒处理㊂10月28日以来共搜索病例34例,其中幼儿26例,均为小二班,罹患率为86.67%;幼儿家长8例㊂2.3 时间分布 10月29日11时起,幼儿园小二班幼儿陆续出现呕吐症状,发病高峰集中在14时至16时,潜伏期为25~43h,平均潜伏期为30h;8名患儿家长发病时间集中在10月31日20时左右,见图1-2㊂图1 34名患者发病时间流行曲线图2 26名患儿发病时间流行曲线1012.4 临床症状 患儿均出现呕吐症状,低热症状占7.69%,腹泻腹痛症状占15.38%;患病家长中呕吐症状占75.00%,腹泻症状占25.00%;呕吐次数在1 ~6次/d㊂到大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患儿中有6名进行血常规检验,其中2名患儿检验结果无异常变化,4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㊁淋巴细胞下降㊂2.5 人群分布 26例幼儿病例中,男性13例,女性13例,性别比为1∶1,年龄3~4岁;8名患病家长中,有7名为患儿母亲,1名为患儿奶奶,日常主要负责患儿的生活起居㊂2.6 实验室检测 采集样品13份,其中10月29日幼儿园留样食品8份,检验项目为金黄色葡萄球菌㊁蜡样芽胞杆菌,结果均未检出;幼儿园提供饮水4份,检验项目为菌落总数㊁总大肠菌群㊁耐热大肠菌群㊁大肠埃希菌,结果均未检出;采集患病家长便样1份,检验项目为诺如病毒㊁轮状病毒,结果均未检出㊂2.7 卫生学调查 幼儿园设有食堂,后厨共4人,包括1名主厨㊁2名帮厨㊁1名面点,均有健康证,近期无呕吐㊁发热㊁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食堂日常为幼儿提供早㊁中㊁晚3餐,为教职工提供午餐;7个班级幼儿每餐食品相同,但与教职工用餐不同;每个班级有固定盛装饭菜的白钢盆和白钢筒,幼儿餐具由食堂统一提供,不固定使用,每餐后所有用具统一在食堂进行蒸汽消毒,教职工自带餐具㊂幼儿园供水为市政自来水,日常饮用水经食堂烧开后分别倒入每个班级固定的保温水壶中,由幼儿自行取用;饮用水每日更换,班级保育员负责保温水壶的每日清洗㊂幼儿使用的水杯及口巾由幼儿园统一提供并进行消毒处理,幼儿使用的口巾不固定,每餐使用后统一收集放置在容器中,使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20 min后备下餐使用,每日放学后将口巾放置在臭氧消毒柜中储存㊂3 讨论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胃肠道反应事件,引发原因主要包括食源性㊁水源性或传染性疾病㊂该幼儿园在饮食㊁饮水条件相同的情况下,26名患儿均为小二班,其他班级幼儿在此期间均未出现呕吐或腹泻症状,可排除由于食源性和水源性引发可能㊂由于患儿家长在护理患儿后亦出现呕吐和(或)腹泻症状,且各家庭间除患儿外无共同暴露因素,因此初步推断此次事件为一起传染性疾病事件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26名患儿发病前在幼儿园共同暴露日期为10月28日,推断最短潜伏期为25h,最长潜伏期为43h,平均潜伏期为30h,以呕吐为主,症状较轻,与由诺如病毒引发急性胃肠炎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基本一致[9]㊂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资料显示[10],只有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以上才能够有效杀死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且无相关文献证明臭氧消毒对杀死诺如病毒有效㊂综上所述,认定此次事件为一起传染性胃肠道反应事件,推断致病因子为诺如病毒,传播途径为10月28日小二班出现诺如病毒暴露因素,通过口巾经粪-口途径传播给班级其他幼儿,经过1个潜伏期,班级其他24名患儿在29日发病(1名患儿在30日发病),7名患儿的8位家长(二代病例)在照顾患儿后经过1个潜伏期出现相似症状㊂结合幼儿园实际,采取如下防控措施:加强病例管理,患病幼儿及家长及时就诊治疗,并于症状消失后48h方可返回幼儿园;加强疫情监测及幼儿园晨㊁午㊁晚检,做到及时发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的幼儿,立即做好隔离,通知家长及时就医,并及时上报疾控中心及相关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日常消毒工作,增强保育员的消毒意识,明确消毒剂种类选择㊁配比剂量浓度和作用时间,按要求规范开展终末消毒和随时消毒,并督促家长做好家庭消毒,重点加强手部消毒清洗;建议幼儿园对口巾采取高压或煮沸方式消毒,做到幼儿专人专用,规范管理;幼儿园近期避免举行大型活动,发生疫情的班级与其他班级进行错时上课及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对园内教职工及幼儿家长进行诺如病毒㊁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腹泻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或讲座,注重宣传的方式方法,避免恐慌㊂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该园无续发病例,疫情结束㊂本次调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㊂因该病的潜伏期和病程较短,最初报告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加之患者多为幼儿,家长配合度较低,故未能及时采集到较多的便样标本开展诺如病毒相关检测,无法提供确证的实验室检测依据㊂参考文献[1] 徐友富,童贻刚,茹志涛,等.诺如病毒感染国内外研究概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5):949-951.[2] 桑少伟,赵仲堂,索继江,等.国内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245-4247.[3] 张静,常昭瑞,孙军玲,等.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建议[J].疾病监测,2014,29(7):516-521. [4] 周晓红,李晖,杨杏芬.食源性及水源性诺如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9):1213-1214.[5] 高海明,黄世旺,戴舟艳.某幼儿园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调201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4):397-399.[6] 林琴,郝超,陈聪,等.常州市2011-2013年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365-1366. [7] 叶晓玲,龙冬玲,陈戊申,等.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7):1317-1325.[8] 宋杰,陈风格,赵伟,等.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幼儿园急性胃肠炎暴发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10):1121-1123. [9] 杨绍基,李兰娟,任红,等.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5-50.[10] 消毒技术规范[M].2002年版,卫法监发﹝2002﹞282号,2002:212-213.(收稿日期:2015-03-20)编辑:尹飞【调查研究】浅谈大学生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临床特征赵晋娴1,孙宁华2(1.济南市优抚医院,山东 济南 250117;2.泰安市复原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率㊂方法:采用前驱期问卷(16条目)筛查600名在校本科生,将筛查得到的阳性患者进行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访谈,对精神病风险综合征进行诊断㊂随后对其进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对共病情况进行评估㊂结果:大学生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检出率为4.3%,以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轻微阳性症状为大多数,其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为异常思维(61.5%)㊁知觉异常(46.2%)㊂在检出的精神病风险综合征患者中,有66%至少共病1种精神障碍,其中以特定恐惧症(38.5%)和抑郁障碍(34.6%)最为多见㊂结论:大学生中存在的精神病风险综合征个体大多为轻微阳性症状,特定恐惧症和抑郁障碍较为普遍㊂【关键词】 大学生;精神病风险综合征;早期识别;临床特征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5.18.057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5)18-0103-02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是一种来描述使精神病障碍发生率增加的潜在精神状态[1]㊂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的早期识别是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可最大限度的遏制其精神疾病的进一步发展㊂目前,大学生精神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大学生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临床特征,取得一定成效㊂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济南市2014年9月-12月某大学在校本科生6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4人,女性286人,年龄为17~21岁,平均(18.9±1.1)岁,均未婚㊂所有个体均填写问卷并全部收回㊂排除标准:已患精神病性障碍者㊁最近3个月内受到严重创伤事件及身体疾病者㊂本研究获得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批,所有受试个体均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2 方法 采用前驱期问卷[2](PQ-16)对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初筛,该问卷包括知觉异常9个条目㊁思维异常5个条目㊁阴性症状2个条目,再测信度0.88㊂每个条目0~3分共四级评分,以总分超过6分为前驱期阳性㊂对前驱期阳性者进行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PS)[3],再测信度0.87㊂其中SIPS精神病风险症状量表(SOPS)是其主要评价部分㊂该表包括知觉异常㊁思维异常㊁交流紊乱㊁夸大等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瓦解症状以及一般症状4个子量表,共19个条目,每个条目0~6分7级评分,6分以及上者为精神病阳性症状,3~5分者为轻微症状㊂并对PQ-16超过6分者进行简明国际精神访谈(MINI)[4],对阳性个体进行精神病共病分析,再测信度0.91㊂以上评定均由经验丰富的不同精神科医生完成,评定一致性均在90%以上㊂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x2检验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早期识别结果 在600名受试者中,前驱期阳性个体51人(8.5%),在这51人中,有26人被诊断为PRS,PRS检出率为4.3%(26/600)㊂受试者中PRS与非PRS个体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见表1㊂2.2 精神病风险症状分布情况 26名PRS患者均为轻微阳性症状,其中以异常思维(61.5%)和知觉异常(46.2%)者最为多见;非轻微阳性症状中较为301。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调查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调查
作者单 位 :安 吉 县疾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浙 江 安 吉
总 发病数 的 78.03% 。 4 人群分布 (1)年 龄分 布 :学生 病 例 中年 龄最 小 16岁 ,最 大 2l岁。年 龄 问无 统计 学 意义 ( =0.93, P >0.05)。(2)性 别分 布 :578例学 生病 例 中男 303 例 ,罹 患率 13.41% ;女 275例 ,罹患率 12.17%。性别 问无统计 学意 义 ( :0.07,P >0.05)。 (3)住 校生 分 布 :报告病 例 中住校 生 504例 ,罹 患率 22.94% ;通 校 生 74例 ,罹患率 47.74% 。通校生和住校生罹 患率 问有统计学意义 =42.96,P <0.001)。 5 实验 室 检 测 (1)食 堂 留样 食 品 4l份 ,检 测 微 生物指 标 ,除 1份米 饭检 出蜡样 芽孢 杆菌外 ,其余 均 未 检 出相关 微生物 指标 。(2)水 样 5份检 测 结果 显 示 2份 饮水 机 内剩 余水 大肠 菌群 和菌落 总数不 符合 生活饮 用水标 准 ,其 余合 格 。 (3)呕 吐物 3份 、肛拭 22份 检测 志贺 菌 、金黄 色 葡萄 球 菌 、沙 门菌 、致病 性 大肠 埃希菌 、蜡样 芽孢杆 菌等 病原 微生 物 ,结果 均为 阴性 。 (4)大便 18份 ,检 出诺如 病 毒 13份 阳性 ,阳 性检 出率 为 72.22% ,分 别 为 诺 如 病 毒 Ⅱ型 阳性 6 份 (全为学 生 ),诺 如病 毒 I型 阳性 6份 (2份 为水 厂 职 工 ,4份为学 生 ),诺 如病 毒 I型 、Ⅱ型 混 合感 染 1 份 (学 生 )。学 生 大 便 标 本 的 阳 性 检 出 率 为 91.67% ,水 厂 工 人 大 便 标 本 的 阳 性 检 出 率 为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模板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模板

页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模板关于XX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以学校为例)XXXX年XX月,我中心接到XX学校电话报告,称该校近期腹泻病人异常增多,近一周发生腹泻病例近XX例。

为核实疫情情况,查明原因,XX月XX日,我中心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前往该校开展调查。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涉疫社区/单位基本情况XX学校于XX市XX县XX镇XX路XX号,为XX学校。

全校设有XX个系XX 个专业XX个年级,共有XX名学生,XX名教职工;宿舍楼XX栋,包括学生宿舍XX栋、教工宿舍XX栋、饭堂职工宿舍XX栋。

该校设有XX间校医室,配备XX名医生和XX名护士,仅设门诊,无住院病区。

(XX社区位于XX市XX县,位置XX、面积XX、自然村XX个、人数XX人)。

二、病例搜索XX月XX日,XX疾控中心对病例进行搜索,制定搜索病例定义如下:自某年某月某日开始,在某范围内,有腹泻或呕吐症状者。

经病例搜索,截止XX月XX 日XX时,共发现符合定义病例XX例。

XX月XX~XX日,该疫情网络报告病例XX例,主动搜索病例XX例,共计XX 例,罹患率为XX. X%(XX/XX);其中现症病例XX例(包括住院病例XX例),已痊愈病例XX例;所有病例病情均较轻,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三、临床特征病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XX. X%)、呕吐(XX. X%),发热(XX. X%),腹泻次数介于XX~XX次/天(表1)。

查阅XX例住院病例病例血常规,XX. X%(XX/XX)病例WBC计数上升/下降,XX. X%(XX/XX)病例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下降,XX. X%(XX/XX)病例淋巴细胞计数上升/下降。

表1 XX单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临床特征%比例()病例数(N= XX )症状XX. X XX 日)呕吐(≥2次/XX. X 日)次腹泻(≥3/ XXXX. XXX℃)37.3发热(≥四、流行病学特征页脚页眉(一)时间分布日达到日出现病例数异常增多,XXXX月XX日,XX首例病例发病时间为暴露(持续暴露或点暴露)XX日明显下降;XX~XX日流行曲线呈现高峰,XX 。

胃肠炎(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调查病例一览表

胃肠炎(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调查病例一览表
胃肠炎(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调查病例一览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电话
所在部门/班级/宿舍
发病时间
临床表现
就诊情况
症状消失时间
是否采集标本
诺如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检测
诺如病毒基因组
诺如病毒基因型
发热
最高体温(℃)
恶心
呕吐
次数
腹痛
腹泻
次数
大便性状
血常规WBC
计数
便常规WBC计数
便常规RBC计数
注:1.编号:按流水号从1开始;2.性别:1=男,2=女;3.发病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月日时;
4.发热、恶心、腹痛:1=是,2=否;5.大便性状:1=水样便,2=粘液便,3=脓血便,4=其他;
6.就诊情况:1=门急诊,2=住院,3=自行用药,4=未治疗;7.是否采集标本:1=是,2=否;
8.诺如病毒检测:1=采样但没检测,2=诺如病毒核酸阳性,3=诺如病毒核酸阴性,4=诺如病毒ELISA阳性,5=诺如病毒ELISA阴性
9.如果病例搜索与个案调查用同一表格,请自行设计暴露史信息。
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者签名:

一起幼儿园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幼儿园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感 染 病 防 治 ・

起幼儿园 诺如病毒性胃 肠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任福琳 , 蔡永彬 , 李琮 ( 江苏省太仓市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江苏 太仓 2 1 5 4 0 0 ) 2 0 1 1 年5 月 5日 上午 l 0时 3 O 分, 太仓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 ( 疾控 中心 ) 接太仓市某幼儿 园报告 , 称 该 园大 ( 3 ) 班 多名幼 儿 出现 呕 吐症 状 。接 报 后 , 太 仓 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 了流行病学调查 , 苏
2 . 3 首发病 例 发病 前后 情 况
首 发病 例 为 大 ( 3 ) 班幼 儿, 该 病 例 于 4月 3 0 1 3 至 5月 2日放假 期 间 , 参 加 了 3次 喜 宴。5月 3 1 3出 现 恶心 、 腹 痛症状 在 家休 息 。5月 4 日由家 长送 幼 儿
1 资料的《 诺如病毒急 性胃肠炎爆发疫情个案调查表》 , 对该幼儿 园所有幼
儿和 教职工 进行 追踪 和 回顾性 调 查 。
1 . 3 实验 室检 测
占 2 . 3 3 %。从 5月 4日上午 1 l 时 出现首例病例 , 到 5 月 5日上午 1 O时 3 0 分 出现发病高峰, 平均潜伏期 为l 1 . 5 h ( 图1 ) 。
9 O
撂 嚣
O 6 3 O 6 3 n 6

. ● 2 3 5 . ●
3 0
I 8皿 =



2 . 4 . 3 班级分布 1 4个班级 中有 7个班 级出现病 例, 占幼儿 园班级数 的 5 0 . 0 0 %。其 中大 、 中班 各 3 个, 小班 1 个( 表1 ) 。 出现首发病例的大( 3 ) 班罹 患率最高 , 其次为与 其相邻的大( 2 ) 班和大( 4 ) 班。大 ( 2 ) 班、 大( 4 ) 班的 流行高峰时间和大( 3 ) 班相吻合 , 其他班级 出现散在 病例 , 发 病 时间不 集 中 ( 表 1 , 图2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如病毒个案调查表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附表 1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个案调查表
编号□□□□
一、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
2、单位电话:
3、单位地址:
4、患者姓名:被访家长/家属姓名
5、性别: a.男 b.女

6、年龄(岁):
□□
7、部门/班级/班组:
8、入读方式:a.走读 b.寄宿 c.日托 d.夜托 e.全托

9、现住址:
10、联系电话:
二、发病及就诊情况:
1、首发症状:
发生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月□□日□
□时(Am/Pm)
2、初诊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月□□日□
□时(Am/Pm)
3、就诊医院:
4、发病治疗经过:a.用药情况(药物名称及剂量):
b.自行用药(药物名称及剂量):
c.未治疗
四、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五、流行病学:
1、发病前3天有无接触同类病人:a有 b.无

接触方式:a.同吃b.同住c.同活动

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
密切程度:a.非常密切 b.密切c.一般密切

有无接触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a有 b.无

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
有无暴露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一米内:a有b无□
有无共用厕所:a有b无

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
2、同住人,发病人(不含患者本人)
注:性别:a.男b.女;
接触方式:a.同吃b.同住c.同活动;□是否接触过同类病人呕吐物:a.是 b.否□
4、72小时前饮水史:
饮用水来源:a.自来水 b.井水 c.河水 d.泉水 e.开水 f.桶装水 g.瓶装水 h.其它□
6
7、生活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 1.是 2.否□、喜吃生冷食: 1.是 2.否□8、其他情况:
调查单位调查者
审查者调查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