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件 激素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第17章激素

生物化学第17章激素
多肽激素的合成途径就是蛋白质的合成途径, 多肽激素的合成途径就是蛋白质的合成途径 , 通过基因的转录、 翻译而合成。 通过基因的转录 、 翻译而合成 。 许多多肽激素是 以其前体的形式合成的。 以其前体的形式合成的 。 这些前体都是较大的蛋 白质,称为“原激素” 白质 , 称为 “ 原激素 ” ( prohormone)。 就像酶 ) 原活化一样, 原激素经过蛋白酶的切割, 原活化一样 , 原激素经过蛋白酶的切割 , 才加工 成分子量较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激素。 成分子量较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激素 。 值得注意 的是,有些激素存在于另一种激素当中。 的是,有些激素存在于另一种激素当中。
垂体前叶激素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是一种蛋白质。 )是一种蛋白质。 不同动物的生长激素分子量从20000到50000不等, 到 不等, 不同动物的生长激素分子量从 不等 人的生长激素分子量为21500,由191个氨基酸残 , 人的生长激素分子量为 个氨基酸残 基组成。 基组成。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I I
肾 上 腺 素 的
肾上腺素及 正肾上腺素( 正肾上腺素 ( 即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 是由肾上腺髓质 合成和分泌的, 合成和分泌的 , 其生物合成的前 体是酪氨酸。 体是酪氨酸。
合 成
固醇类激素的合成
各种固醇类激素( 各种固醇类激素(steroid hormone)的 ) 生物合成都是从胆固醇开始的。而固醇 (sterol)又是由乙酰 )又是由乙酰CoA开始经异戊二烯合 开始经异戊二烯合 成的。 成的。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 它们的作用是刺激糖、 蛋白质、 酸 , 它们的作用是刺激糖 、 蛋白质 、 脂肪和盐 的代谢,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的分化, 的代谢 ,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的分化 , 对 中枢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造血过程以及肌肉 中枢神经系统 、 循环系统 、 活动等都有显著的作用。 活动等都有显著的作用 。 总的表现是增强机体 新陈代谢, 引起耗氧量及产热量增加, 新陈代谢 , 引起耗氧量及产热量增加 , 并促进 智力与体质的发育。 智力与体质的发育。

生物化学 激素

生物化学 激素

(二)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主要影响糖代 谢,且其影响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它可促进肝糖 原分解和肌糖原酵解,使血液中乳酸和血糖水平升 高,并有增强糖异生的作用
肾上腺素的上述生理功能在临床上表现为使心脏收 缩力加强、血压升高、改善心脏供血,因此是一种 作用快而强的强心药。我国麻黄素(ephedrine)的 化学结构和生理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在医疗上可 代替肾上腺素。
(四)松果腺素
松果腺素的明确作用尚待鉴定,但它对中枢 神经系统和对各种内分泌器官(如垂体、性 腺、肾上腺等)的分泌作用都有影响。例如, 它有抑制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松果 腺素的分泌与光刺激有关,所以有昼夜波动。
二、甾体类
脊椎动物的甾体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 和性激素两类。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为两类: ①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皮质酮等,由皮质
4. 内分泌激素的作用距离最远,大多数激素属于这一类;旁分泌 激素只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自分泌激素则作用于分泌细胞自 身,也就是自身的自我调节。
第二节 主要激素的化学与生理生化 功能
一、氨基酸衍生物பைடு நூலகம்: 这类激素由氨基酸衍变而来,包括甲状腺
分泌的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 素、肠道色细胞分泌的5-羟色胺以及松果腺 体分泌的松果腺素等。
剂除用于雄激素分泌不足的替代疗法外,还可用 于贫血、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促进骨折伤口 愈合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已有人工合成的类似物, 如甲基睾丸酮、丙酸睾丸酮等。
2.雌性激素
雌性激素(estrogen)主要有雌激素和孕激素两类。 卵巢的卵泡和黄体分泌雌激素,常见的有雌二醇 (estradiol)、雌酮和雌三醇三种,他们的生理活性相 差很大,其中以雌二醇的活性最强,

生物化学课件-激素

生物化学课件-激素
靶细胞膜上受体偶联的效应器: G蛋白、 细胞膜离子通道、受体的胞内激酶活
性域、 胞内激酶分子等,引起快速效应
〔二〕细胞内受体 信号分子为脂溶性,或小分子、气体分子 此类受体进入细胞核,作用位点在细胞染色体上的
DNA分子—核受体 引起长期效应
四、膜受体类型
〔一〕 G蛋白偶联受体 G protein-linked receptors 这类受体需与G蛋白偶联,才能使靶细胞内产生第二
Gs
AC
ATP cAMP
CR CR
细胞膜
蛋白磷酸化
C
R 2 cAMP
C
R 2 cAMP
Pi Pi Pi
N
转录活化域
DNA结合域
c32AMP-蛋白激酶途径
CREB
核膜
第一信使+受体(胞膜)
cAMP-PKA通路
Gs
AC
ATP
cAMP
PKA
(无活性)
PKA
(有活性)
细胞内特异靶蛋白磷酸化
细胞表现生物学活性
小G蛋白
〔二 〕Raf蛋白〔三〕MAPK2蛋白和MAPK蛋白 MAPK2为双特异性激酶
〔 MAPK蛋白上Thr,tyr双磷酸化而激活〕
EGF、PDF等
具TPK活性的受体
〔SH2〕GRB2 P
〔SH3〕
二聚化
〔Pro)
SOS P
细 ras-GTP 胞

raf P
MAPKKK P


反式作用因子 P

7.脱敏:
激素长时间作用于靶细胞时,靶细胞会产生一种降 低其自身对激素应答强度的倾向,此现象--激素的
三、激素的化学本质和分类
以化学本质分:

生物化学激素授课PPT

生物化学激素授课PPT

氨基酸衍生物
如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
肽类激素
如生长激素、胰岛素等。
生物化学激素的作用机制
信号转导
调节代谢
生物化学激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 合,引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反应,最终调 节靶细胞的生理活动。
生物化学激素可以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 等物质的代谢过程,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 态。
生长发育
免疫功能
自身调节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内部的理 化因素变化,也会影响生物化学 激素的分泌量。
体液பைடு நூலகம்节
某些激素或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 环到达靶组织,调节生物化学激 素的分泌量。
生物化学激素的代谢
生物化学激素的分解代谢
生物化学激素在体内经过分解代谢,被降解为简单的化合物 ,如氨基酸、糖等。
生物化学激素的排泄
生物化学激素经过代谢后,其产物通过肾脏、肝脏等器官排 泄至体外。
01
生物化学激素与生 理功能
生物化学激素与生殖功能
生殖功能调节
生物化学激素在生殖过程中起着 重要的调节作用,如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等,它们影响生殖器官 的发育和功能,维持生殖健康。
生殖周期调控
生物化学激素参与生殖周期的调 控,如月经周期、排卵等,通过 调节生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 亡,维持生殖系统的正常运转。
生物化学激素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治疗
研究雌性激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乳腺癌的预 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糖尿病治疗
研究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等激素在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糖尿 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
研究神经递质等生物化学激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生物化学》课件-激素作用机制

《生物化学》课件-激素作用机制
胞外的激素与跨膜的受体结合后引起
受体构象变化,然后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 膜内的G蛋白。
无活性的G蛋白(Gβγα -GDP)发生 GTP-GDP交换,形成有活性的G蛋白 (Gs),其催化亚基Gα—GTP解离出来,
扩散到细胞内,激活其效应子(腺苷酸环 化酶、PLC、K+通道等)。
肾上腺素在促进糖 元分解中的级联放 大作用(下图):
(二)肌醇三磷酸(IP3)及钙(Ca2+)— 钙调蛋白激酶途径
1、信号转导过程 激素(儿茶酚胺、血管舒张素Ⅱ、抗利尿素、5-羟色 胺等)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G蛋白,通过G蛋白介 导,激活磷脂酶C(PLC,磷酸肌醇酶)。后者可将磷 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sphatidyl inositol 4,5bisphosphosphate PIP2)水解成二脂酰甘油(DAG)及 1,4,5-肌醇三磷酸(inosinol -1,4,5-trisphosphate IP3), 这二者都是第二信使。
结合域:决定其结合配体的特异性。 功能域:参与转导信息。
4、受体的类型
细胞膜受体 细胞内受体
①受体—离子通道型 结构特点:由数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均
有胞外、胞内和跨膜三个结构域,亚基的某些 区段共同构成离子通道。
信息传递:结合域与配体(激素)结合后,
受体变构,使通道开放或关闭,引起或切断离 子的跨膜流动,从而传递信号。
★信息传递: 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受体首先 自身磷酸化,然后进一步磷酸化其它效应蛋白。
④受体—转录因子型
★结构特点:位于细胞内, DNA结合蛋白。 ★信息传递:激素直接进入细胞内并与细胞内 受体结合,活化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转移入核 内,与所调控基因的特定部位结合,然后启动 转录。

生物化学第十七章激素

生物化学第十七章激素

雌激素:雌二酮、孕 酮
雄激素:睾酮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
生长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降钙素
加压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促脂解素 促黑色细胞素
生物化学第十七章激素
通过磷酸肌醇级联起 作用的激素
某些含氮激素等
1、 通过cAMP方式起作用的激素 (反应快、几分钟)
大部分含氮激素通过 生成cAMP、引起机体组织 产生多种生理效病
甲状腺素 (T4)二碘甲 腺原氨酸
(T3)
甲状 腺
含碘 氨基

(1) 促进蛋白质、脂肪和胆
固醇合成,促进糖异生作用,
促进糖元分解,骨骼中钙代 谢,加速脂肪动员、分解, 加速胆固醇转化为胆酸(2) 维 持机体正常生长(3) 强化交 感神经
甲状腺机能 亢进(“甲 亢”)或甲 状腺机能减

生物化学第十七章激素
3、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相似
① 使血管收缩、心脏活动加强、血压急剧上升,但对血 管作用不持续
② 肾上腺素是促进分解代谢的重要激素,如糖代谢、肝 糖分解、升高血糖
③ 具有促进蛋白质、AA及脂肪分解、增强机体代谢、升 高体温等作用 表8-4 肾上腺素及正肾上腺素作用的比较
激素
代 谢 上作用
生物化学第十七章激素
三.激素的作用机理
通过cAMP方式起作用的激素 通过激活基因形成诱 通过酪氨酸激酶起
导酶起作用的激素
作用的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糖皮质激素
胰岛素
促甲状腺激素(TSH)
盐皮质激素:醛甾酮 表皮生长因子
促黄体生成激素(LH)
促卵泡激素(FSH) 催乳激素(LTH)

生物化学第16章激素

生物化学第16章激素

All receptors that mediate transmembrane signaling processes fit into one of three receptor superfamilies:
The 7-transmembrane segment (7-TMS) receptors
1、膜受体通过腺苷酸环化酶作用途径
1)受体结构:
β-肾上腺素受体是一个跨膜的受体蛋白
七螺旋区结构是激活G蛋白的跨膜受体所具 有的普遍性质
肾上腺素的结合位点位于跨膜螺旋所形成 的“口袋” 里。
受体对G蛋白的激活不只取决于是否有激素 结合于它(激素的绝对浓度),更与激素 浓度的变化增高有关。
脂肪酸衍生物激素(前列腺素):主要由 生殖系统及其它组织分泌产生。
二、激素的作用机制
蛋白质、多肽类激素以及前列腺素— —第二信使学说
1. 膜受体通过腺苷酸环化酶作用途径 2. 钙及肌醇三磷酸作用途径 3. 受体的酪氨酸激酶途径 固醇类激素——基因表达学说 4. 固醇类激素受体调节基因转录速度
常见的突变是位于20 号染色体长臂的编码Gsα亚 基基因8号外显子的Arg 201 His或Arg 201Cys错 义点突变
变异使病灶部位细胞内基质中cAMP水平明显增加 ,导致cAMP依赖性受体(如ACTH, TSH, FSH, LH 受 体等)被自发激活,在内分泌腺组织中发生自律性 激素过多分泌或激素抵抗过程。
G蛋白参与多种信号传导过程,信号传导过程在 细胞膜上发生。
Self-inactivation of Gs
McCune-Albright syndrome
一种具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非隆起性皮肤褐 色素沉着和性早熟三大特点的疾病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学课件 第7章 激素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学课件 第7章  激素

1.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 2.肽及蛋白质激素 腺体激素 3.固醇类激素 脊椎动物激素 4.脂肪族激素 组织激素 甲壳类激素 无脊椎动物激素 昆虫激素 生长素类 赤霉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 脱落酸 乙烯
第一节 动物激素
• 五大内分泌腺 高等动物体内产生激素的内分泌 腺很多,主要有甲状腺、肾上腺、胰腺、性腺和 脑下垂体五大内分泌腺。 • 四类动物激素 高等动物体内腺体分泌的激素种 类很多。胃肠道中也能分泌多种激素。这些激素 按化学性质可分为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肽和蛋 白质激素、固醇类激素、脂肪族激素。
HO HO H C OH H2 C N CH3 H
HO HO H C OH H2 C NH2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
2I-+2H++H2O2 甲状肾过氧化氢酶
NH2 HO H2 C CH OH C O
I2(活性碘)+2H2O 酪氨酸 活 MIT
I
I2
NH2 H2 C OH C O HO NH2 OH C O I I NH2 H2 C CH I OH C O I O I I NH2 H2 C CH OH C O CH
四、脱落酸
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可促使植物离层细胞成熟, 从而引起器官脱落。
OH O COOH 脱落酸
五、乙烯
乙烯是高等植物体内正常代谢的产物。乙烯的生理作 用是降低生长速度。促进果实成熟、促进细胞径向生长而 抑制纵向生长,诱导种子萌发,促进器官脱落等效应。
第三节
激素的作用原理
cAMP级联放大作用 磷酸肌醇级联放大作用
第二节
一、植物生长素
植物激素
天然植物激素中最普遍存在的植物生长素为吲哚乙酸 (简称IA或IAA)。生长素存在于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最 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早期概念:由动物器官产生,通过血液到达靶器官,并产生特异激动效应的一类化合物现在概念: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

是一类不参与具体的新陈代谢只对某特定代谢和生理过程起调节控制作用的一类微量化学信息分子广义概念:多细胞生物体内(不论来源是细胞、组织或腺体,凡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内分泌物),协调不同细胞活动的化学信使。

它使高等生物体细胞、组织和器官,既分工又协作(1)内/远距分泌:内分泌腺分泌激素进入血液循环转运至远距离靶细胞产生效应(2)旁分泌:部分细胞分泌激素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3)自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对自身或同类细胞发挥作用(4)外激素:体内分泌但排出体外,通过空气、水等传播,引起同种生物产生生理效应激素的分泌量随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增减。

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的作用是相互平衡的,但任何一种内分泌腺机能发生亢进或减退,都会破坏分泌和功能平衡,扰乱正常代谢及生理功能,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甚至引起死亡。

激素的化学本质/分类Nitrogenous hormones[含氮激素类]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多肽及蛋白质类激素胺类激素Steroid[固醇类激素]甾醇类激素P551 表17-1 17-2Derivatives of fatty acid[脂肪酸衍生物激素(二十碳四烯酸)]含氮激素包括蛋白质、肽、儿茶酚等水溶性大分子,不易通过细胞膜。

通过与膜受体结合,诱导生成第二信使,将信号转导入细胞内胺类激素:儿茶酚AA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素肽类激素:抗利尿素蛋白质类激素:生长素、胰岛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垂体、下丘脑、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髓质、胰岛、肠黏膜、胃黏膜等分泌的激素是含氮激素p551-552表17-1甾体激素(甾醇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性腺、胎盘等分泌的激素都属此类。

类固醇激素等小分子脂溶性激素,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复合物通过变构就能透过核膜,再与核内受体相互结合,转变为激素-核受体复合物,促进或抑制特异的mRNA合成,再诱导或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

脂肪族激素(脂肪酸衍生物激素):主要是前列腺素PG,目前已知有几十种此类激素。

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1、激素的合成途径2、多肽激素合成后储存在分泌囊3、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4、固醇类激素源自胆固醇5、脂肪族激素——前列腺素①由激素的结构基因通过转录与翻译形成:一般是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②通过细胞内存在的酶系催化合成:一般是氨基酸的衍生物类、固醇类和脂肪族类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与一般蛋白质生物合成一样许多多肽激素最初合成的是分子较大、没有生物活性或很低的“原激素”,然后经酶解才加工成分子较小的具生物活性的激素p554图17-2 ——生理意义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酪氨酸衍生物,能吸收体内70%-80%的碘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酪氨酸的衍生物P556图17-4各种固醇类激素生成过程,在开始时都相同,由胆固醇(C27)转变成孕酮(C21),然后再由孕酮分别生成其它激素前列腺素(PG)实际上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的总称,目前已发现的有几十种,分为E、F、A、B 四大类,其基本结构为含有一个环戊烷及两个脂肪酸侧链的二十碳脂肪酸(前列腺烷酸)p557图17-6、7三、重要激素举例1、氨基酸衍生物激素2、重要多肽类激素3、重要固醇类激素4、脂肪族激素肾上腺激素分泌合成:肾上腺髓质,由Tyr转化而来生理功能:对糖代谢影响最大,可增强肝糖原分解迅速升高血糖;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临床用作抗休克药——强心剂还能促进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分解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分泌的含碘酪氨酸衍生物,当受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时,溶酶体中的蛋白酶水解甲状腺球蛋白,放出T4和T3。

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运输,可防止T3、T4经肾丢失。

T3、T4在肝中失活,肝中有一种与甲状腺素亲合力极强的蛋白质,血流经过肝脏时,1/3的甲状腺素被肝细胞摄取,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反应后失活,由胆汁排出。

还可脱氨、脱羧、脱碘而失活。

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生理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引起耗氧量及产热量增加,促进智力与体质发育。

缺乏症:幼年发育迟缓,行动呆笨等成年厚皮病、基础代谢降低过量:甲亢、基础代谢增高、眼球突出、心跳加快、消瘦、神经系统兴奋提高,表现为神经过敏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种认为甲状腺素主要作用在细胞的产能体系,特别是线粒体中形成ATP的氧化磷酸化过程,这种作用关系到甲状腺素对基础代谢的生理效应;另一种认为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是增强RNA的形成,这可能就是甲状腺素能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及促进总的代谢效应的原因。

重要多肽激素由垂体、下丘脑、胰腺、甲状旁腺、胃肠粘膜以及胸腺分泌的激素属于多肽或蛋白质垂体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调节全身各种内分泌腺,是各种内分泌腺的推动者垂体分为前叶、中叶和后叶,前叶及中叶能自行合成激素,但后叶仅贮存和分泌激素,后叶所分泌的激素由下丘脑制造,再由血流带到后叶1、垂体前叶激素垂体前叶在内分泌系统中起主导作用,与动物的生长、性别及代谢密切相关。

目前已经提纯的有6种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促卵泡激素、催乳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β/γ脂肪酸释放激素—促进脂肪水解生长激素(GH)是蛋白质,动物生长激素分子量20000-50000不等,人GH分子量21500,191个AA功能:刺激骨骼生长,促进粘多糖及胶原的合成,影响蛋白质、糖、脂代谢,最终影响体重的增长。

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

垂体活性过高,生长素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抑制糖氧化),引起高血糖及糖尿促甲状腺激素(TSH)是糖蛋白,有2个亚基(TSHα和TSHβ),α-链含有96个AA残基及2个糖侧链,其中行使生理功能的是β链。

TSH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的促进。

功能: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及分泌促黄体生成激素(LH)—2亚基的糖蛋白功能:促进卵泡发育成黄体,促进胆甾醇转变成孕酮并分泌孕酮,阻止排卵,抑制动情促卵泡激素(FSH)—2亚基的糖蛋白功能:促使卵巢(精巢)发育,促进卵泡(或精子)的生成和释放。

TSH、LH、FSH的α亚基Mr相同可以互换,β亚基决定各自的功能催乳激素(LTH)——单链多肽功能: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刺激并维持黄体分泌孕酮,大大促进乳腺中RNA及蛋白质的合成,还使乳腺中许多参与糖代谢、脂代谢的酶活力增大。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39AA直链多肽功能:促进体内储存的胆甾醇在肾上腺皮质中转化成肾上腺皮质酮,并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2、垂体中叶激素垂体中叶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MSH)有α-M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β-MSH(β-促脂素)2种,均为直链多肽类激素,其中的七肽是MSH活性必需的。

MSH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MRF)及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RIF)的控制MSH及ACTH分泌过多使皮肤中色素沉着——阿狄森氏病3、垂体后叶激素垂体后叶激素指催产素和加压素,由下丘脑产生再经轴突运输到垂体后叶然后分泌出来。

两者皆9肽,在第3、8位AA不同催产素有种属特异性,使多种平滑肌收缩(特别是子宫收缩)。

孕酮可抑制催产素的作用。

加压素无种属特异性,使小动脉收缩,增高血压,并可减少排尿(抗利尿激素),调节水代谢4、下丘脑激素下丘脑分泌几种激素释放因子及释放抑制因子以调节垂体前叶的功能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TRF):由焦谷—组—脯组成的3肽激素。

促进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

P563图17-11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因子(LRF):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孕酮、雌二醇)对LRF的分泌有负反馈抑制作用。

P563图17-11、124、下丘脑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9—11肽,促进垂体前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GRIF):14个AA组成的短肽,有1个二硫键,能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且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

P563图17-115、脑肽(自学)6、胰岛及甲状旁腺等的激素胰岛素(insulin):胰岛β-细胞基因表达的产物(前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胰岛素),A链21AA,B链30AA。

提高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抑制肝糖元分解,促进肝糖元及肌糖元合成,可降低血糖——低血糖效应缺乏:血糖升高,尿中有糖,糖尿病。

过量:血糖过低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大脑机能6、胰岛及甲状旁腺等的激素胰高血糖素(glucagon):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原—胰高血糖素,在C端水解掉8个AA),29AA。

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因此可提高血糖含量。

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是脂蛋白,当未与受体结合时,激素的分子构象是易变的,没有特定的构象,而与受体结合则表现出与受体互补的构象。

6、胰岛及甲状旁腺等的激素甲状旁腺素(PTH)和降钙素:是一对作用相反的多肽激素,前者升高血钙后者降低血钙,共同调节血中钙磷平衡胸腺素(thymosin):由胸腺合成并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促进细胞免疫作用的T淋巴细胞成熟——增强免疫力胎盘中的含氮激素、胃肠道激素:自学重要固醇类激素肾上腺皮质、性腺及胎盘分泌的激素甾醇类激素的3种烃核结构盐皮质激素醛甾酮储钠示意图雌激素(卵泡雌激素)是雌烃的直接衍生物,其中雌二醇最重要激素作用最强——p568图17-15雌三醇和雌酮是雌二醇的代谢产物,3种激素在体内可相互转变。

孕酮由胆固醇转变而来,是黄体激素-孕烃衍生物雄性激素是雄烃(C19)的直接衍生物,其中睾酮是体内最重要活性最大的雄激素,在肝脏可发生如下反应:两类性激素都是由胆固醇中间经过孕酮衍生而成,可以相互转变。

不论雄性和雌性个体体内都存在一定比例的雄雌激素,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平衡,在雄性中平衡偏向于雄激素,所以在其尿中排出较多的雌酮,反之亦然。

脂肪族激素前列腺素(PG):脂肪酸类物质,是人体分布最广效应最大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

同一种PG在不同组织中作用不同,而同一组织对不同PG反应也不同PG自身在机体内并不作为激素起作用,而是通过对某些激素的调节来起作用,即PG是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剂或激活剂PG有增加发炎的效应,而阿司匹林却可减少发炎——干扰PG的酶促合成四、激素的作用机制1、激素作用的特点2、膜受体通过腺苷酸环化酶途径3、钙及肌醇三磷酸途径4、受体的酪氨酸激酶途径5、固醇类激素受体调节基因转录速度激素作用的特点1. 信号传递作用2. 级联放大作用:极微量的激素,就可产生强烈的生理效应。

在体内的水平一般在10-7-10-12mol/L(10-9—10-15 mol/L)3. 相对特异性:激素与受体结合是专一的,受体在靶细胞膜表面(多肽蛋白质类激素及前列腺素)或细胞内部(甾醇激素)4. 作用的时效性:有些激素到达靶细胞后,几秒钟内起作用(通过cAMP起作用);另一些需几小时至几天才达到最大生理效应(作用于DNA而起作用),在血液中寿命较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