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援助与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9)共15页word资料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9)(201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发展进程中,中国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
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发挥出建设性作用。
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对外援助事业稳步发展。
这里,就2019年至2019年的对外援助情况作一介绍。
一、稳步发展对外援助事业2019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
其中,成套项目建设和物资援助是主要援助方式,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增长显著。
亚洲和非洲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地区。
为促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对外援助资金更多地投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一)援助资金2019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
对外援助资金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三种方式。
无偿援助重点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中小型社会福利项目以及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物资援助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无偿援助323.2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36.2%。
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无息贷款72.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8.1%。
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社会效益的生产型项目、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较大型成套设备、机电产品等。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优惠贷款497.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55.7%。
援外预算资金由财政部按预决算制统一管理。
优惠贷款本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市场筹措,贷款利率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由此产生的利息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
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

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
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自身国情和受援国发展需要。
1964年中国提出的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对外援助遵循的基本方针,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
发展仍然是中国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这决定了中国的对外援助属于南南合作范畴,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帮助。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坚持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实践证明,一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
中国在提供对外援助时,尽力为受援国培养本土人才和技术力量,帮助受援国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本国资源,打好发展基础,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独立发展的道路。
——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
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相信各国能够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绝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
——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中国坚持把对外援助视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注意实际效果,照顾对方利益,通过开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着力促进双边友
好关系和互利共赢。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在援助规模和方式上,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依据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注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结合受援国的实际需要。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中国对外援助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注重总结经验,创新对外援助方式,及时调整改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对外援助工作水平。
中国的海外援助政策与发展战略

中国的海外援助政策与发展战略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的海外援助与发展战略是中国国际事务中一个重要的议题,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国力的增强,中国的海外援助也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存在的问题及升级路径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存在的问题及升级路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指中国政府在国外设立的经贸合作园区,旨在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促进国际经贸合作。
自2013年以来,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升级路径,以期能够促进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监管不足目前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监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在一些合作区中,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企业的日常管理、财务风险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合作区的整体形象都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 服务不到位在一些境外经贸合作区中,服务能力不足,对于企业的政策咨询、人力资源服务、贸易配套等方面的支持存在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和合作积极性。
3. 缺乏国际化一些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还缺乏国际化视野,对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行情了解不够,导致了一些合作区的运营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影响了合作区的效益。
4. 风险控制不力一些合作区对于外部环境的政治、经济风险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加剧了合作区的投资风险,影响了合作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5. 产业布局不合理一些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产业布局上缺乏科学合理性,重复建设、产业过于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了一些合作区的产业布局不合理,影响了合作区的整体效益。
以上问题突显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在运营管理、国际化发展、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以期提高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
二、升级路径1.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高其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以确保合作区的运营管理水平。
2. 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支持合作区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加强对于企业的政策咨询、市场信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提高合作区的服务水平。
3. 搭建国际化平台合作区需要搭建国际化合作平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和了解,确保合作区的发展能够与国际市场需求相符合。
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融入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融入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首要任务之一。
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境外投资的重要平台,具有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贸易和技术转移、推动产业升级的功能,以及为东道国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收入等经济利益。
为了更好地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融入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政策扶持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境外经贸合作区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例如免税、减税、简化行政审批等,吸引更多外商和投资项目进入合作区。
制定政策鼓励境外经贸合作区与当地企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推动技术、人才和信息的对接与共享,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提高合作区的配套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加快信息和通信网络建设,提高信息流通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商务服务和便利条件。
三、加强培训与技术支持加强对东道国企业和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其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合作的能力。
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业务支持,帮助其解决技术和市场难题,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四、加强产业链对接与合作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与东道国企业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鼓励合作区企业与当地企业共同开展研发、生产、销售等合作活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五、加强沟通与合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境外经贸合作区与东道国政府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强化双方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动。
加强信息交流和分享,及时了解双方的需求和问题,为解决矛盾与问题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和解决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境外经贸合作区融入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双方需本着平等互利、互信互惠的原则,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带一路实现互惠互利的例子

一带一路实现互惠互利的例子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经济合作,实现互惠互利。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例子,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如何为参与国家和地区带来实际利益。
1.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之一,它连接中国西部的新疆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
通过建设公路、铁路和电力基础设施,这一项目促进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CPEC有助于巴基斯坦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和发展其经济。
2.中国—柬埔寨“铁路外交”:中国援助柬埔寨修建了从柬埔寨首都金边到西哈努克港的铁路。
这条铁路连接了柬埔寨的两个重要城市,为柬埔寨提供了更快捷和便利的货运和交通方式。
该项目的实施为柬埔寨提供了就业机会,并促进了该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3.中国—肯尼亚蒙巴萨港扩建项目:中国援助肯尼亚扩建蒙巴萨港,使其成为东非地区最大的港口。
这一项目促进了肯尼亚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使肯尼亚能够更好地利用其地理位置和海港资源。
蒙巴萨港的扩建为肯尼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该国的经济增长率。
4.中国—巴西铁路项目:中国与巴西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巴西的新铁路系统。
这一项目将改善巴西的交通基础设施,缩短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并提高该国的经济竞争力。
该项目也为中国提供了更便捷的贸易通道,使中国能够更容易地进口巴西的资源和产品。
5.中国—蒙古煤炭开发项目:中国企业在蒙古发展煤炭开采业,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并帮助蒙古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同时,该项目也为蒙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帮助该国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6.中亚天然气输送管线:中国通过建设天然气输送管线,从中亚国家进口天然气。
这为中亚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出口市场,并为中国确保了稳定的能源供应。
这一项目促进了参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并改善了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这些例子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互惠互利方面的实际应用。
通过共同合作建设基础设施、扩大贸易、提高就业机会和提高经济竞争力,参与国家和地区能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分析中国的境外投资与对外援助

Part Six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境外投 资与对外援助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 战
技术创新的影响:新兴技术的出现 将为中国境外投资与对外援助提供 新的手段和方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国际关系的 变化将影响中国境外投资与对外援 助的策略和方向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对环 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将对中国境 外投资与对外援助提出更高的要求
的影响
社会风险:文 化差异、民族 问题、宗教信 仰等对援助项 目实施和效果
的挑战
自然灾害风险: 受援国自然灾 害频发,对援 助项目和人员 安全构成威胁, 影响援助效果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境外投资,中 国企业可以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出 口,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资源保障:通过境外投资,中国企 业可以获取稳定的能源和原材料供 应,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Part Three
官方发展援助 (ODA):由发 达国家提供的具 有发展援助性质 的资源转移
目的:帮助受援 国减少贫困、改 善民生、促进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形式:无偿援助、 低息贷款、赠款 等
特点:不以谋取 政治利益和商业 回报为目的
新中国成立初 期:对外援助
起步
改革开放时期: 对外援助快速
境外投资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矿产、制造业、服务业等。
境外投资需要遵守国内外法律法规,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注重风险防范和可持 续发展。
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和矿产领域
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开始尝试对外投资,投资领域逐渐扩大
发展
21世纪以来: 对外援助体系
不断完善
中国对外援助的事例和意义

中国对外援助的事例和意义摘要:一、引言1.介绍中国对外援助的背景和重要性2.文章结构概述二、中国对外援助的事例1.援助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2.援助发展中国家教育、卫生等领域3.援助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项目4.灾害救援和国际社会援助三、中国对外援助的意义1.提升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2.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和可持续发展3.深化国际合作和友谊4.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四、中国对外援助的策略和原则1.坚持不干涉受援国内政2.注重受援国实际需求3.突出民生和可持续发展4.促进南南合作和互利共赢五、中国对外援助的展望1.适应新时代国际发展形势2.加强国际发展合作和交流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外援助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促进国家间友好关系、深化国际互利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对外援助的事例、意义、策略和原则以及展望四个方面,全面分析和阐述中国对外援助的内涵和外延。
首先,从事例上看,中国对外援助涵盖了多个领域。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援助了众多发展中国家,如非洲的铁路、公路、港口等项目,助力受援国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在教育和卫生等领域,中国通过提供奖学金、派遣医疗队等方式,帮助受援国提高人民福祉。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项目,为国际社会贡献力量。
在灾害救援和国际社会援助方面,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紧急援助。
其次,中国对外援助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提升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通过援助项目带动受援国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
二是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对外援助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三是深化国际合作和友谊,通过对外援助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四是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践行国际责任。
在援助策略和原则方面,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的主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CHINA OPENING JOURNAL开放导报2015年2月第1期 总第178期February 2015No.1 Total No.178【开放论坛】一、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与问题1. 制造业成本上升的选择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的成本逐年上升。
与发达国家相比,2005年美国制造业成本高于我国成本22%,2008年降到5.5%。
与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相比,2006年中国制造业成本比墨西哥低5%,2009年高出墨西哥20%。
成本的上升包括几个方面:劳动力价格攀升、原材料成本提高、融资难。
自2010年开始在各地出现的“用工荒”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劳动力成本的时代,低廉劳动力成本不再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优势。
而原材料价格,自2009年开始迅速上升。
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也遇到了困难,超过80%的中小企业依靠自筹资金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问题。
而外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严重,自金融危机以来,针对我国的贸对外援助与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李 丹, 陈友庚(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00)[摘要] 我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于推动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其发展,而对外援助(ODA)在此过程中未能得到重视。
事实上,对外援助作为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已经对对外投资和贸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从加强对境外经贸合作区东道国的宏观政策援助、实施本地化战略、使用援外优惠贷款支持合作区建设三个方面实施改革。
[关键词] 境外经贸合作区 对外援助 对外投资[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5)01-0051-03[作者简介] 李丹(1967 — ),河南南阳人,法学博士,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全球治理、国际发展研究;陈友庚 (1983 — ),湖南岳阳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发展援助。
易摩擦增多,这都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增添了障碍。
在这种形势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具备了其合理性与迫切性。
2. 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现状我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分批进行的。
2006年11月审批通过了8家,2007年底通过了11家。
其做法是:先由我国政府(商务部牵头)与政治相对稳定、与我国关系较为友好的国家协商完毕;商务部审批通过的企业与该国政府再签约,在该国负责建设经济贸易合作区;该企业在国内外吸引企业进入合作区,形成产业集群。
我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特点是,从运行模式来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经营,这是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运行的原则;从境外经贸合作区分布的地区来看,非洲、南亚、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占了大部分;入园企业多为能源、资源、农业、轻工、冶炼、电子等行业;主导企业一般是国内的大型企业,多为国有企业,而入园企业则以中小企业居多。
3. 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面临的问题投资和收益不成正比,是开发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最大挑战。
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投资1.4亿美元用于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而合作区取得收益的渠道却较为狭窄,包括出租厂房、办公场所、土地、供电、提供物业服务、开发商业项目等。
同样非洲的另外一个经贸合作区——苏伊士合作区,其前三年的年均利润为41.8万美元,而其投资总额已达到了8000万美元,投资利润率仅为0.52%。
按照这样的情况且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条件下,合作区需要192年才能收回其投资。
从这两个经贸合作区的状况可以看到,盈利能力低下,是制约经贸合作区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经贸合作区的运作模式是以市场化为原则的,政府的补贴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与初期性的启动机制,合作区能否走得远,关键还是要靠其盈利能力。
只有盈利能力提高了,国内大量受成本攀升制约而急于寻找投资机会的企业才会转移到合作区来。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第二个问题是东道国投资环境不够完善。
合作区多布局在发展中国家,在非洲的数量不少。
发展中国家虽然具备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成本低、国际贸易条件相对较好等优势,但其政局不是很稳定、社会各项制度比较欠缺、针对合作区的政策也不够稳定。
这都为我国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赞比亚为例,2006年,赞比亚通过了《发展署法》,并成立了服务外部投资的机构,也实施了不少优惠投资的政策。
但是这些政策与机构运行的稳定性都成问题,这一届政府通过的政策到下一届政府是否有效,都是经贸合作区所担忧的。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所遇到的第三个问题则是布局有待合理化、定位需要科学化。
我国在南亚国家如柬埔寨、越南、泰国都建立了经贸合作区,其中,在越南就建立了两个经贸合作区。
这几个国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同时建设这么多经贸合作区,反而导致了各合作区之间的恶性竞争,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于合作区的整体发展无利。
大多数经贸合作区都存在行业覆盖过大过全问题。
还有些经贸合作区没有与我国国内对外投资的趋势对接。
我国在各地的经贸合作区主要服务于国内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只有符合对外投资的要求,才能保证有大量的企业涌入到合作区内来。
而现有的一些合作区在自我定位时没有对此做出周全的考虑。
二、对外援助服务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可行性分析1. 境外经贸合作区本身是援助改革的产物。
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与对外援助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最开始是作为援助的一种手段被提上议事日程的。
1995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的改革援外工作会议,提出要将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帮助其建立类似于深圳、厦门这样的开发区,带动其整体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境外经贸区的最初建设思路是从改革对外援助工作起步的。
1998年10月,中埃苏伊士特区成立。
从苏伊士特区的后续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对于该特区的功能更多地是看重其带动埃及经济发展,促进两国友谊等方面。
也就是说,合作区更多地具有援助的性质,而不仅仅是解决我国对外投资问题的方案。
2. 援助的功能决定了其在境外经贸区的作用。
对外援助不仅是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
大量发展中国家通过我国的援助,认识、接触并逐渐信任“中国制造”的,我国的对外援助成为“中国制造”出口的一种营销手段。
成套设备援助援建项目中使用中国的标准,工程项目建设、后续的维护中所需要的原料和设备都是从中国进口。
这将形成使受援国产生一定的进口依赖,对扩大我国产品的出口是有利的。
援助对于投资同样具有推动作用。
中国对非洲援助与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3. 对外援助能切实解决经贸合作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首先,我国对外援助中很大一部分是援建受援国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电信等。
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资源所处位置偏远,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对外援助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便利了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
其次,对外援助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风险保障的作用。
我国对外援助引入市场机制,各类企业成为执行对外援助任务的主体,极大地减少了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
52到目前为止,对外援助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扩大出口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对于投资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机制也比较单一。
特别是当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促进对外投资的重要平台之后,对外援助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使用不充分。
三、如何更好发挥对外援助在经贸合作区建设中的作用1. 加强对合作区所在国的宏观政策援助。
在我国现有的援助形式中,大多是对受援国的物资援助、技术援助和项目援助,而极少是以受援国的宏观政策为援助对象的,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对外援助发挥其助推经贸合作区发展的功能。
从国际发展援助的实践看,对于受援国的宏观政策的援助是可行的,而且得到了一些发达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大量运用。
与单纯的物资援助和技术、项目援助相比,以受援国宏观政策为作用对象的援助有着如下突出的优点:在尊重受援国主权前提下的宏观政策领域的援助,对于受援国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远远超过项目援助的作用。
这种援助能为物资、技术和项目援助提供赖以发挥作用的土壤。
因此,应当改革我国的对外援助,选择几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所在国作为试点,逐步在各经贸合作区所在国推广。
2. 实施援助本地化战略,加强对合作区所在地区的援助。
当前发展情况看,如何实现本地化,是合作区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对合作区所在地区的交通、水电、通讯等经济基础设施进行援助,再加大资金的投入。
其次,应加大对合作区所在地的人力资源援助。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所在地的居民对合作区的发展不理解,构成了不利的社会环境。
同时,人才缺乏也是困扰合作区发展的一大问题。
对受援国人力资源的援助不仅是一项增加本地可用人才的办法,同时也是一项改善受援国当地居民态度、建立友谊的好办法。
3. 加强金融援助,解决合作区资金紧缺的问题。
资金紧缺是当前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普遍面临的发展瓶颈。
可以考虑以援外优惠贷款的方式加强对各合作区、入园企业的资金支持。
援外优惠贷款是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的一种新的对外援助方式,到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援助资金的主流,2009年到2012年三年间达到497.6亿元人民币,占援外支出总量的55.7%,超过无偿援助与无息贷款这两种方式的总和。
同时,由于援外优惠贷款主要投向中方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因此可以考虑将该贷款更多地向合作区其它相关企业倾斜。
通过使用援外优惠贷款支持合作区发展,在不新增财政支出的条件下调动较大规模的资金,更好地加强援外工作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1] 冯维江,姚枝仲,冯兆一.开发区“走出去”: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实践[J].国际经济评论. 2012(2).[2] 李春项 .境外经贸合作区与我国企业“走出去”[J].中国外资.2008(8).[3] 乔慧娟.论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风险防范问题[J]. 商业时代. 2014(15).[4] Kapfer S, Nielsen R Nielson D. If You Build It, Will They Come? Foreign Aid’s Effect so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R]. Paper prepared for the 65th MPSA national Conference,14April,2007.[5] 张汉林,袁佳,孔洋.中国对非洲ODA与FDI关联度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10(10).Foreign Aid and China’s Extraterritorial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sLi Dan ,Chen YouGen( Xiamen University, Fujian Xiamen 361000 )Abstract: Chinese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zone is important for the FDI of Chinese enterprise ,Chinese government make policy to promote it. However, ODA as a effective tool was ignored. In fact, ODA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versea investment and trade. Chinese ODA should reform on promoting the ODA for host country’s policy, executing localization strategy and enabling concessional loan. These reform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zoneKey Words: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zone; Foreign aid; FDI(收稿日期: 2015-01-13 责任编辑: 垠 喜)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