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合集下载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中世纪历史从公元5世纪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的时期。

二、中世纪文学的文化背景与基本特点(一)、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文化中世纪的文化特点是宗教文化,即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文化。

封建制度较之奴隶制,毕竟是更进步的社会结构,我们不能对中世纪文化全盘否定。

基督教产生的历史条件公元二世纪中叶,在罗马帝国的镇压下,犹太人被赶出了住地,流亡散居欧洲各地。

处于‚散亡‛中的犹太人把信奉的基督教散布于‚散亡‛之地。

这为基督教成为全欧性的、世界性的宗教提供了社会土壤和种族土壤、欧美普遍信奉基督教。

中世纪时,基督教正统教会成为封建社会的支柱,一切学术、教育都置于神学的控制下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统治,指的是天主教,它成为西欧各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并把哲学、政治、法律等,置于天主教神学的控制之下。

天主教会企图将封建制度神圣化,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形成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教会和王权共同统治,教皇对世俗政权也有最高权力。

(二)、基督教基本观点★原罪观:基督教教义的核心观念是原罪观。

★救赎观:上帝派耶酥基督为人类的罪代受死亡,流出宝血以赎相信者的罪。

★救世主意识:救世主观念指的是耶稣降生世间,为拯救人类脱离罪恶,得到永生。

(三)、教会伦理教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有:爱、宽恕、勿抗恶、禁欲主义、信仰等。

中世纪文学的思想特征1、基督教思想制约文化2、歌颂爱国主义英雄主义3、出现反映特定阶层思想内容的文学作品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1、文学表现内容拓展2、艺术形式更为成熟3、艺术表现手法得到开拓4、情感性强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一、教会文学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文学。

作者是僧侣,又称僧侣文学。

教会文学的内容是普及宗教教义,歌颂上帝创造一切。

教会文学的表现形式:祈祷文、赞美诗、基督故事、圣徒传、梦幻故事、宗教剧等。

5.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5.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5.第⼆章中世纪⽂学第⼆章中世纪⽂学第⼀节概述⼀、中世纪⽂学的历史背景(⼀)中世纪的阶段划分: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476年起,⾄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命,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它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时期。

⼀般认为,公元5⾄11世纪是中世纪的初期,12⾄15世纪是它的中期,15⾄17世纪中叶是它的末期。

在欧洲⽂化和⽂学史上,中世纪⼀般指前两个时期,⽽后期⼀般称为⽂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的时代特点(1)开端标志:奴⾪制的终结和蛮族登上历史舞台①奴⾪制的终结奴⾪制的西罗马帝国,在奴⾪起义和北⽅外族⼊侵的打击下,终于在公元476年灭亡了。

这⼀年标志着奴⾪制在欧洲历史中画上了⼀个句号。

②蛮族(指⽇⽿曼⼈和斯拉夫⼈)登上历史舞台侵⼊西罗马帝国的外族,包括凯尔特⼈、⽇⽿曼⼈和斯拉夫⼈,但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要是⽇⽿曼⼈。

⽇⽿曼⼈原来是些⽒族部落,正处于⽒族社会解体阶段。

他们在征服罗马各地以后,军事贵族和亲兵们分得⼤量⼟地,成为⼤地主阶级。

原来的奴⾪从新主⼈⼿中领得份地耕种,向主⼈缴纳赋税并服劳役。

从这些先前的奴⾪和⾪农以及贫困破产的⾃由民中,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的受压迫阶级——农奴。

因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曼⼈在帝国废墟上建⽴起来的那些王国,通过⼟地的⼤量集中和农民的农奴化,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这⼀过程经过了⼏百年的时间。

在中世纪初期,各外族王国为了争夺⼟地不断发⽣战争,它们的疆域也不断发⽣变化。

中世纪的最初⼏个世纪就是处在这种混战的状况中。

(2)封建社会⽣产关系及其导致的新⽭盾封建社会的建⽴使原有⽣产关系发⽣了变化,农奴劳动代替了奴⾪劳动,农奴有了⼈⾝⾃由,可以占有部分⽣产⼯具和⽣活资料,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产⽔平⽐奴⾪社会有发很⼤提⾼。

整个社会⽣产⼒的了很⼤发展。

但农民仍担负着繁重的劳动以及名⽬繁多的苛捐杂税以及徭役等杂活,所以封建主和农奴之间的⽭盾构成了欧洲中世纪社会的主要⽭盾。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欧州中世纪文学,是指从公元5世纪至公元13世纪,大约800年的时间,此时,正是欧洲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时期。

在这800年间,初始的几个世纪,蛮族尚无文字记载的文学,拉丁文文学则几乎全是教会文学,当时介乎欧、亚两州之间的拜占庭文化,远远高出欧州蛮族文化。

(所谓拜占庭文化,是东罗马帝国的另一种称呼,拜占庭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

拜占庭文化主要继承、延续了古罗马文化,在神学、法学、建筑等领域取得卓越成绩。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帝国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领属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南高加索的一部分。

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旧址,故又称拜占庭帝国。

)欧洲封建社会的开始是以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和蛮族登上历史舞台为标志的。

帝国内部封建因素——隶农的出现和蛮族的入侵促成了帝国的灭亡。

蛮族主要指凯尔特(克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各个部落。

凯尔特人在罗马帝国时期一大部分和罗马人融合。

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要力量是日耳曼人。

斯拉夫人对东罗马帝国的封建化起过重要的作用。

各蛮族的封建化过程先后不一。

从四世纪末开始,匈奴人的西移和蛮族内部的发展引起了民族大迁移。

五世纪西罗马灭亡后,日耳曼各部落在帝国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通过土地集中、公社解体和农民的农奴化,逐渐由氏族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在欧洲封建社会内,基督教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它以罗马帝国后期已被罗马奴隶主定为国教。

当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版图内建立起一系列新兴封建国家的时候,他们并未采用基督教,相反,却曾与依附于奴隶主的基督教进行斗争。

随着封建主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封建主逐渐利用并接受了基督教这一具有普遍影响的精神统治工具,基督教遂与封建蛮族王国合流。

同时,教会本身也逐渐变成了大封建主,建立了以教皇为首的统一组织,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各国人民,而且以其禁欲主义、否定现世的来世思想从精神上麻痹人民。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中世纪的概况(一)中世纪的概念和文化1、概念:历史上的中世纪:公元476年-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封建制度逐渐形成,走向繁荣,最后走向衰落的历史,约1000多年。

文学上的中世纪:公元476年-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2、欧洲中世纪文化三个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蛮族文化(日耳曼、斯拉夫人)(二)中世纪教会与文化的关系1、中世纪教会对希罗文化的破坏破坏希腊化时期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图书馆,封闭了雅典的学校。

敌视和破坏的态度,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2、中世纪教会对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教会的炼金术促进了化学和农业技术,教会内也有些科学家的诞生。

如哥白尼、伽利略、鲁诺。

教会的经院派派哲学,尊理性,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中理性的产生。

宗教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产生宗教文学、宗教音乐、宗教美术、宗教建筑等,如巴黎圣母院(三)中世纪文学概况:教会文学英雄史诗四种主要类型骑士文学城市文学民间歌谣和传说二、教会文学(一)《圣经》《旧约》“希伯来人与上帝之约”,民间流传的神话、历史法律、情歌等,犹太教经典。

《新约》“基督徒与上帝之约”,关于耶稣言行的传说,使徒的言行和书信等,基督教经典。

《圣经》的内容成为中世纪文学以及后世许多文学的题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教会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内容:宣扬原罪、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体裁: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梦幻故事、宗教剧等等。

主题:以此来歌颂基督的伟大,使徒的圣洁,宣扬世俗生活的罪恶,劝人忏悔或恐吓人民。

(三)宗教剧宗教剧欧洲中世纪戏剧的主要形式。

产生:唱诗发展而来,宣讲教义。

类型:主要有奇迹剧和神秘剧。

内容:圣经的奇迹故事,充满宗教迷信色彩。

三、英雄史诗(一)早期英雄史诗氏族社会末期蛮族部落生活《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贝欧沃尔夫》《卡勒瓦拉》,冰岛的“埃达”和“萨迦”。

(二)后期英雄史诗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罗兰之歌》(法国)《熙德之歌》(西班牙)《尼伯龙根之歌》(德国)《伊戈尔远征记》(俄国)(三)《罗兰之歌》1、历史基础:查理大帝征战西班牙,征战摩尔人也就是阿拉伯人,因国内发生叛乱,在返国途中遇到巴斯克人袭击,后卫蒙受重大损失。

2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2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二、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和《圣经》
中世纪思潮的总形势:维纳斯逝去,玛利亚降临;善 维纳斯逝去,玛利亚降临;
(道德训诫)取代了美(艺术);来世主义(灵的苦修)取 道德训诫)取代了美(艺术);来世主义(灵的苦修) );来世主义 代了现世主义(肉的快乐);神的崇拜取代了人的崇拜。 );神的崇拜取代了人的崇拜 代了现世主义(肉的快乐);神的崇拜取代了人的崇拜。
骑士传奇的艺术成就
虽然骑士传奇美化骑士阶层和骑 士制度、宣扬骑士精神、 士制度、宣扬骑士精神、宗教色 彩浓厚, 彩浓厚,但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强 烈的感情。 烈的感情。 骑士传奇在艺术上的成就, 骑士传奇在艺术上的成就,如浪 漫情调、离奇情节、爱情故事, 漫情调、离奇情节、爱情故事, 以及以一两个主要人物的经历为 中心线索来构造作品、组织故事, 中心线索来构造作品、组织故事, 对人物形象及其内心活动描写生 动细致等等, 动细致等等,同样标志着人的情 感因素在艺术领域的觉醒。 感因素在艺术领域的觉醒。
“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
时间范围:就时间的意义上而言,加洛林(Carolin, 时间范围:就时间的意义上而言,加洛林(Carolin, 即查理Charles)文艺复兴主要发生在欧洲8 即查理Charles)文艺复兴主要发生在欧洲8世纪下 半叶的查理大帝统治时期和其后的一段历史发展阶段。 半叶的查理大帝统治时期和其后的一段历史发展阶段。 思想文化成果: 思想文化成果:查理大帝在崇尚基督教一统地位的前 提下, 提下,对基督教文化的规范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宗 教文化范本的定型工作。 教文化范本的定型工作。 圣经》文本的统一: 《圣经》文本的统一:查理大帝指派阿尔古因组织人 员在797 797年 800年对当时收集到的各种 圣经》 年对当时收集到的各种《 员在797年—800年对当时收集到的各种《圣经》文本 进行了校勘,统一了《圣经》 进行了校勘,统一了《圣经》文本并将其译成了拉丁 从而成为后来天主教通用的定本。 文,从而成为后来天主教通用的定本。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在宗教文化上, 在宗教文化上,基督教占据意识形态核心
基督教控制和垄断了社会的文化精神领域, 基督教控制和垄断了社会的文化精神领域,成为中 世纪欧洲人的惟一信仰。它扼杀世俗文化, 世纪欧洲人的惟一信仰。它扼杀世俗文化,古典艺 术被视作异端邪说。 术被视作异端邪说。教会势力甚至渗入到世俗政治 领域,直接参予王权。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 领域,直接参予王权。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政 治势力、精神统治力的跨国度实体。 治势力、精神统治力的跨国度实体。
炼狱有九级,预备部、 地上乐园之外,按人类 七罪:骄、妒、怒、惰、 贪财、贪食、贪色分为 七阶。
天堂九重加天府构成 数字十,光明祥和, 数字十,光明祥和, 上帝的形象电光一闪。 上帝的形象电光一闪。
(二)《神曲》的思想意义及内容的矛盾性 )《神曲》 神曲
1、是一篇从政治上和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及整个人 、 类出路的作品。 类出路的作品。但丁通过寓言和象征的手法指出出路是走精 神复兴之路。 在具体的精神走向最高精神的历程中, 神复兴之路。而在具体的精神走向最高精神的历程中,理性 和信仰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和信仰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地狱象征苦难的现世,天堂象征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炼狱 地狱象征苦难的现世,天堂象征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是人类(通过苦修、净罪) 是人类(通过苦修、净罪)从苦难现世到达理想境界的必由 之路。 之路。 维吉尔理性和知识的化身,贝阿特丽采爱和信仰的化身, 维吉尔理性和知识的化身,贝阿特丽采爱和信仰的化身,诗 人代表人类。人类靠学习知识和理性力量认识错误, 人代表人类。人类靠学习知识和理性力量认识错误,并在宗 教信仰的指引下走向天堂。 教信仰的指引下走向天堂。 天堂之路=人智+ 天堂之路=人智+爱
骑士抒情诗: 骑士抒情诗: 破晓歌》 《破晓歌》 骑士叙事诗: 骑士叙事诗: 特利斯丹和绮瑟》 《特利斯丹和绮瑟》 《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 士》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拜占庭系统:
根据拜占庭的历史和传说 故事写成,主要作品法国的 《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4、城市文学 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内 容上,现实性极强,风格上也是生动 活泼的,主要使用讽刺的手法 法国的韵文故事 列那狐系列 玫瑰传奇

第二节
但丁及其《神曲》
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 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个大人物为标 志的。这个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 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 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自从初次在凡间一睹她的芳颜, 直到最后一次在天堂与她相见, 我对她的歌唱从来也没有间断。 (《神曲·天堂篇》第30章28行)

在那位最高贵的圣女第一次现身之后,时 间一晃就过了九年。...她又在我眼前现身了 。这一次她身裹雪白的服饰,走在两个比她稍 微年长一点的女人中间...当她走过一条街的 时候,她把目光转向了我所站立之处。我顿时 忸怩失措,万分心慌。她竟然向我点头示意, 把她那不可言传的款款深情传递给了我。这对 我来说,可以视为一种天恩。我感到我获得了 无以复加的天恩...那是这一天的九点整。
教皇 尼古拉三世
第八圈(3)
第八圈(5)贪官污吏
第九圈 卖国贼

炼狱 七层 罪孽较轻,可以通过烈火焚 烧,断掉孽根,洗清罪孽, 迚入天堂


第一层:第一层是骄傲的人的灵魂忏悔所,他 们屈着身子口唱圣诗 第二层是嫉妒的人的灵魂忏悔所 ,他们互相 依靠,双眼锁着铁丝,口中祈祷着。 第三层是爱愤怒者的忏悔所,他们口唱“上帝 的羔羊”。

中期(12-15世纪) 是封建社会全盛时期;较有 成就的文学大半产生于九、十至十 四、五世纪。从地域范围来说,中 古文学已扩大到希腊、罗马以外的 全欧洲。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
美诗、圣徒言 行录、梦幻故事、宗教 剧等。 作者:教会僧侣 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 教会斯拉夫文。 主要内容: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 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 想。 主要手法:梦幻、寓言、象征。
(二)英雄史诗和谣曲 1、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产生于8——12世纪,由人民集体创作。 主要内容反映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杰出英 雄的事迹。 (1)早期英雄史诗:氏族社会末期各族人民的 口头创作,歌颂部落英雄。 主题: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成份:有较多神话因素和多神教成份 盎格鲁· 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 (流传至 今最完整的一部 早期英雄史诗)。

耻辱感文化
东方的日本,没有基督教神学文化的传统, 他们信奉以耻辱感为基调的文化。 耻辱感文化靠外部约束力来行善,对神没有 坦白的习惯。他们有庆贺幸运的仪式,却没 有赎罪仪式。一个人犯了罪,只要外人不知 道就不必烦恼,自供反会自寻麻烦。耻辱感 文化意味着每个人都注意公众对其行为的评 价。

基督教文化是属于扩张型的,他们强调对

罪恶感文化
鉴于基督教的原罪说,有西方学者提出欧美文化 属于罪恶感文化,与日本的耻辱感文化相对。 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在《菊花 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一书中指出,欧美文 化是以罪恶感为基调的文化,罪恶感文化靠内心 的服罪来行善。“在一个荣誉意味着无愧于自己 心目中的自我形象的民族中,一个人即使在无人 知晓自己的不端行为的情况下,也会为罪恶感所 烦恼,而且他的罪恶感确实可以通过供认罪恶得 到减轻。”
在中世纪,封建国家在形成过程中,
融会了古今、东西、宗教、世俗等 种种文化意识。在剧烈裂变整合的 历史进程中,人们萌发了形形色色 的思想情感,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 创作素材,开拓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素指出,中世纪与古希腊时代在文 化上的不同点是“二元对立”的普遍 存在:“有僧侣与世俗人的二元对立, 拉丁与条顿的二元对立,天国与地上 王国的二元对立,灵魂与肉体的二元 对立等等。……所有这一切(二元对 立)都可以在教皇与皇帝的二元对立 中表现出来。”
二、文学的基本类型


文学类别:就欧洲 中世纪文学的发展 而言,主要有宗教 文学和世俗文学两 大类。 主流文学:宗教文 化是西欧中世纪最 重要的文化现象之 一。教会文学也是 欧洲中世纪的主流 文学。
修士们的情书。禁欲主义与自然情
欲的矛盾。《亲吻神学》 法国阿贝拉尔和海萝丽丝。欧洲中 世纪经院哲学的开创者,• 有才华 最 的哲学家、神学家。 约尔丹和狄安娜。格拉西安和特蕾 莎。
局限:禁锢鲜活的人性,遏制人的
创造力。 艺术上,以梦幻、隐喻、象征为主 要手法,哲理性强,但说教气味浓 厚,公式化、概念化特点明显。
但丁与贝娅特丽丝
历史上的贝娅特丽丝生于1266年,比但丁小一岁。 木板油画表现两次相遇。左边表现他们在佛罗伦萨 的第一次相遇,右边表现他们在天堂相遇。
但丁路遇贝娅特丽丝
流放中的作品


背景:但丁在被流放后写下 了一系列著作,表达出了他 对意大利现实问题的思考。 作品:其中《飨宴》、《论 俗语》和《帝制论》集中体 现了他的政治、知识和文化 观点。而最能够代表他创作 成就的是长诗《神曲》。
主要体裁

骑士传奇:是一种 叙事诗,兴盛于法 国北方。其主要内 容是写骑士为了获 得荣誉、保护宗教, 或为了赢得贵妇人 的爱情而到处冒险, 同妖魔鬼怪或异教 徒斗争,其中超自 然的荒诞故事没有 历史依据。
骑士传奇的艺术成就



虽然骑士传奇美化骑士阶层和骑士制度,但同 时也反映了个人强烈的感情。骑士传奇重视独 立个人的描写内容,标志着人的情感因素在艺 术领域的觉醒,为后世作家所继承。 骑士传奇的浪漫因素,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 学有影响。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 来源于骑士传奇——“罗曼”(roman)。 骑士传奇的情节性为长篇小说的出现打下了 基础。 如离奇情节、爱情故事,以及以一两 个主要人物的经历为中心线索来构造作品、组 织故事,对人物形象及其内心活动描写生动细 致等等。

别林斯基:“骑士诗歌的浪漫主义特 点:对个人的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 被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牺牲全部力量甚 至自己生命的勇敢精神;把女子作为 爱和美在尘世的代表及作为和谐、和 平与安慰的光辉之神而加以理想化的 崇拜;向无穷遥远的阴森中追求一切 秘密的和神秘的惶惑不安的欲望—— 构成中古时期丰富生活的浪漫主义成 分就是如此。”
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比罗马人低,
连自己的文字也没有,教会便成了 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唯一学术权威; 因为当时几乎只有教士和修士才能 读书识字,所有的学者都是教会人 士。
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历史地位


就欧洲中世纪的社会文化发展而言,它对后代 欧洲文化与文明所起的作用不亚于希腊文化。 第一,当蛮族人入侵欧洲大陆并毁坏了一切古 代文明之后,是中世纪的人们重新开始了新的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乃至文学的构建; 第二,是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促成了西方以“逻 格斯中心”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形成; 第三,是中世纪的欧洲发展起来了近代社会所 需要的社会文化基础; 第四,中世纪再造了文学和艺术的多种新的形 式。
1、教会文学
是指以基督教教会的文人学者为创作主体, 以宣扬基督教教义为创作目的的文学。 教会文学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基本主 题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神的权威,鼓 吹原罪观念、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体裁多样,种类繁多:圣经故事、圣徒 传、祷告文、圣者言行录、梦幻故事、奇 迹故事、宗教戏剧等。
特殊的作品
但丁的政治生涯




家庭:但丁家庭很早就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归 尔夫党的重要成员。 青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但丁是归尔夫党的积极政 治活动家,曾被选为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之一。 流放:但丁一心要保持佛罗伦萨的独立和自由, 不肯接受教皇的支配,最后以终身被流放而告终。 客死他乡:但丁在流放中一直没有向教皇支持的 佛罗伦萨反动势力屈服,于1321年客死在拉文纳。

《列那狐传奇》

主人公列那狐机警绝伦,诡计多端,凭着 智力和谎言捉弄国王和贵族,同时也欺压 山羊、公鸡等弱小的动物。列那狐的机智 与狡猾,预兆着一个新阶级的诞生,即商 业资产阶级的诞生。狡黠第一次成为审美 对象。

列那狐和伊桑格兰狼之间的斗争是故事中 的主要情节线索。故事中充满对愚昧无知 的封建君主、横暴的贵族以及教会僧侣的 讽刺。
(3) 市 民 文 学
取材:取材于现实生活, 充满乐观精神。 主要内容:揭露、抨击封 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 愚蠢,特别是大力和集中 赞美了市民的勇敢、机智、 聪敏和乐观,即人在中世 纪的新形象和新风貌。 语言质朴幽默,风格生动 活泼。

①韵文故事。代表作有法国的《驴的遗 嘱》和《农民医生》等。 ②长篇叙事诗。代表市民文学的最高成 就,主要作品有法国的《列那狐传奇》 和《玫瑰传奇》等。 ③抒情诗。以法国的吕特博夫和维庸为 代表。 ④戏剧。其前身是宗教剧。主要形式有 道德剧、傻子剧和笑剧。法国笑剧《巴 特兰律师》是其代表。
三部论著



《论俗语》:是研究与拉丁文相对立的各区域方言 的著作,但丁认为要综合各地区俗语的优点,提炼 成一种“光辉的俗语”。《论俗语》为意大利民族 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飨宴》:是第一部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的作品, 但丁向读者介绍自己的诗歌和古今科学文化知识, 认为它们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故名《飨宴》。 《帝制论》:提出政教平等、分离的观点,反对教 会干涉政治。对欧洲的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产 生了深远影响。雪莱称但丁是“第一个宗教改革 家。”
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


题材: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 的故事是骑士传奇最常见的题 材。 内容:亚瑟王被描写成封建社 会中一个有作为的君王。他在 卡美罗特城堡中的大厅里,设 有一张巨大的圆桌,周围设 100个座位,凡是建有赫赫功 勋的骑士均可占一席位,从而 引出了许多骑士冒险行侠的故 事。 影响:对后来的英国文学乃至 欧洲文学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列那狐做了坏事,它也“忏悔”,并且认为 “应该爱上帝超乎一切,爱同胞如自己”,但 是,一旦它面对世界上无数美好的东西,它就 丢失了自己的一切“善念”,因为“我听见那 班教士牧师们所说的,全与他们所想、所做的 不同,于是我也学说谎。谎话在国王的宫中最 流行,爵爷、贵妇、教士、文人都在说谎。我 必须也哄骗说谎。……永远说真话的人,在现 在的世界上是不能通行的。” 在艺术上承袭了伊索寓言以动物喻人的传统。

《贝 奥 武 甫》



地位:《贝奥武甫》是 流传迄今欧洲最早而又 最为完整的一部史诗。 形成:盎格鲁-撒克逊 人于公元5、6世纪由大 陆向不列颠岛迁移时带 来了这个传说,经过 200多年的口头流传, 于8世纪用中古英语写 成。 内容:它反映的是北欧 人民氏族社会阶段在大 陆的生活。
《罗兰之歌》



形成:形成于11世纪末, 现存最古手抄本产生于 12世纪,1837年始被发 现。 长度:全诗共4002行。 内容:记叙法兰西国王 查理出兵西班牙,征讨 异教徒阿拉伯人。 人物:罗兰是诗中爱国 忠君、立下不朽功勋的 英雄。
民间谣曲
俄罗斯的英雄歌谣:伊里亚。 以英国的“罗宾汉谣曲”最为著名, 塑造了一批以罗宾汉为首的杀富济 贫的侠客好汉,表现其侠义行为和 反抗精神。
诗集《新生》
Βιβλιοθήκη 题材:但丁的创作开端是与一个叫贝娅特丽丝的 女子分不开的。但丁少年时期曾经对少女贝娅特 丽丝产生了爱情,她早逝以后,但丁把在1283年 以来所写的31首献给她的抒情诗用散文连缀起来, 取名《新生》出版。 思想:这部作品歌颂了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表 现出了反对禁欲主义的情绪。 艺术:艺术上深受“温柔的新体”诗派的影响, 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地位:被认为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 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但其中也 带有中世纪文学的神秘色彩。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标志着 古代欧洲奴隶 制社会的终结 和封建社会, 即中世纪(中 古)历史时期 的到来。
历史分期



封建社会初期:5——11世纪,封建社会形成 封建社会中期:12——14世纪,封建社会全盛 封建社会末期:15——17中叶,封建社会衰亡, 资本主义产生
(1) 史 诗、谣曲
中世纪史诗可分为两大类: 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是氏族社会末 期形成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流传 于后世的主要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 奥武甫》、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 之歌》(仅存68行片断)、冰岛人的《埃 达》和“萨迦”(意为“话语”)、芬兰 人的《卡列瓦拉》(又名《英雄国》)等。

就文学而言,最后一个阶段欧洲近代资本 主义文学已经开始萌芽以至兴起,故不包 括在中古文学范围之内。中世纪欧洲文学 乃指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文学发展情况。
一、文化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

以罗马天主教会为核心,以拉丁语为书面语言、 以封建采邑制度为社会体制。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
所灭,不少日耳曼人的部族,例如 法兰克人,亦开始皈依基督宗教。
2、 世俗文学



史诗和谣曲:表现氏族社会晚期以及中世纪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感情。 骑士文学:表现中世纪特有的骑士生活和骑 士风貌,将爱情和冒险作为描写的主要题材, 肯定现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承继了古代文 化精神,背离了禁欲主义。 市民文学:将笔触指向城市市井生活和市态 人情,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意义。 三种文学样式:实是表现着中世纪世俗文学 对人认识和表现的三个向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