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导演风格分析
姜文电影艺术风格论

部电影以其绝对的导演、编剧和主角地位(由于年龄和情节的关系,姜文并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主角,但从编剧到拍摄,观众能清楚地看到马小军的故事就是姜文在书写自己的青春),霸气地掌控着电影的创作发展。
作者电影理论还认为,一个成熟的电影艺术家,其电影作品应该呈现连贯或相关的主题内涵,并形成其个人较为清晰可辨的艺术风格。
姜文的四部影片的确都带有他强烈的个人色彩。
那么姜文电影有没有形成较稳定风格还是仅具备创作个性而已?如果有,这四部电影的风格究竟是怎样的?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姜文电影的风格在四部影片中有没有发展变化?……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步分析。
据王朔说,姜文拍电影有三个守贞原则,第一个便是“必须和自己之前的作品保持最大不可比性,基本思路是南辕北辙"。
①的确。
如果我们要把这区区四部电影归类,许多疑问便摆在眼前。
据姜文自己说,《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是他的今生与前世。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青春的、飘逸的,那么《鬼子来了》呢?《鬼子来了》却是黑色的、残酷的。
与《阳光灿烂的日子》同是文革时期的题材,《太阳照常升起》又是魔幻的、复杂的。
也有人说《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根本就是一部电影,简称“中年爷们心里那点事儿"。
可是这两部的叙事策略和剧本结构乃至情节节奏都相差的南辕北辙了。
那么,姜文电影具备的艺术风格究竟是怎样的?毫无疑问,风格是多元统一的结合体。
“譬如《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优越、痞气和善良的组合;《鬼子来了》则是善良、血性的组合;《太阳照常升起》是高傲、优越、痞气和善良的组合;《让子弹飞》则是霸气、血性、匪气、善良和幽默的组合。
但不管怎么搭配,这种多元性质,既造成了姜文电影的多重肉身,也建构了它的多元气质。
不过,由于善良、血性和高傲这一基本特质的存在,又使得它的气质基本保持一致和易于辨认。
’’@笔者认为,纵观姜文导演的这四部电影,它们所呈现的风格可以概括为:暴力美学与情欲印象、黑色幽默与荒诞个性、浪漫奇绝不流于俗。
姜文电影特点范文

姜文电影特点范文姜文是中国著名导演,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和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以下是姜文电影的一些特点。
一、黑色幽默姜文电影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黑色幽默。
他善于将荒诞的情节和悲剧性的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一种幽默而且讽刺的方式来揭示社会问题。
他的电影在表现现实问题的同时,又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和娱乐。
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巧妙地使用了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电影中主人公刘文牧因死亡关系被牵扯进一起,导致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
通过对这些令人荒唐的细节和人物的描绘,姜文成功地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荒诞。
二、心理描写姜文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剧情和人物关系的呈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电影中的人物。
例如,《鬼子来了》中,姜文通过将日本侵略者和村民之间的紧张关系融入故事情节中,展现了不同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观众可以从中看到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的恐惧、痛苦和抗争。
姜文通过这种心理描写的方式,使观众对人物的故事和命运产生共鸣和共鸣。
三、社会批判姜文电影中常常批判和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他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呈现,以及对个体和群体命运的关注,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思考。
例如,《让子弹飞》中,姜文通过一个发生在清朝末年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不公。
他通过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姜文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引发了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四、寓言性姜文的电影常常带有寓言性的特点。
他利用诙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了深刻的寓意和主题。
例如,《鬼子来了》中,姜文将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之间的敌对关系放置在一个小村庄中,将战争的悲剧性和人性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描写抗日战争的英勇和牺牲,同时也反思了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毁和伤害。
姜文电影的文学性分析

姜文电影的文学性分析姜文是中国电影导演、编剧和演员,在中国电影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其中不乏文学性极高的作品。
本文将对姜文电影的文学性进行分析。
首先,姜文电影的剧情与文学作品类似,具有情节引人入胜、角色鲜明等特点。
姜文的电影常常以具有戏剧性冲突的故事为背景,如《让子弹飞》中黑社会老大和贪官的斗智斗勇,以及《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爱情与背叛。
他的影片通常充满悬疑、反讽和意外的情节转折,令观众充满期待和紧张。
同时,姜文电影中的角色形象生动鲜明,他们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深入人心。
这些剧情和角色的刻画都展现了姜文对于生活的洞察和思考,体现出他扎实的文学功底。
其次,姜文电影中的对话和台词也是其文学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姜文善于运用幽默、讽刺和反转的手法,通过对话展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他的台词经常精炼而诙谐,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让子弹飞》中的“给我抄出来,我朋友圈里没几个有勇气!”以及《一步之遥》中的“人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这才是最大的悬疑!”都成为了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此外,姜文的电影还常常借助文学作品或文化符号来丰富电影的内涵。
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引用了鲁迅的《故乡》,体现了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鬼子来了》中则展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爱情和革命,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这些文学与历史的交织,使影片更有深度和思考的空间。
最后,姜文电影中的意象和美学呈现也是其文学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姜文擅长用镜头语言和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和主题,如《让子弹飞》中的刀光剑影,以及《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夕阳和雨水等。
他的影片常常注重画面的美感,追求各个元素之间的和谐与统一、这些图像的表达,使得姜文电影更具诗意和情感张力。
综上所述,姜文电影的文学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剧情与角色的刻画、对话与台词的运用、文学作品与文化符号的引用,以及意象与美学的表现等。
姜文电影研究: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

姜文电影研究: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姜文电影研究: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序言姜文是中国当代电影导演中备受瞩目的一位,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人性描写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姜文从作品《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分析姜文电影中所呈现的独特视角和影像语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刻画。
一、姜文电影的影像风格姜文的电影作品常常以黑色幽默和黑帮电影的元素为主,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姜文的影像风格十分鲜明,屡屡用黑暗的画面和冷色调渲染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让观众深陷其中。
《动物凶猛》是姜文的处女作,影片以黑暗而阴郁的色调为基调,以荒诞而饱满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险恶与悲凉。
姜文采用显著的对比手法,将暴力与喜剧、悲伤与幽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影片不仅展示了黑帮世界中人性的复杂性,还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人们对生活的彷徨。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的代表作之一,电影以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为背景,通过叙述一个普通农民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个体命运的思考。
在影像上,姜文运用了广阔的荒漠背景以及明亮的色彩来表达阳光下的悲剧和人性的失落。
影片中姜文对光线的运用尤为精彩,光线的变化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氛围,更是以一种悲戚的意味点出影片主题。
二、姜文电影的影像重构姜文的影像重构是指在他的电影中通过影像的呈现来重新构建故事和人物形象,以达到更深层次的表达和思考。
影像重构不仅仅是技巧的使用,更是对影像背后意义的挖掘和诠释。
在《动物凶猛》中,姜文通过黑白影像的运用和对比手法的呈现,将暴力和幽默、喜剧和悲剧结合在一起,重新构建了一个黑帮世界的形象。
通过对黑帮人物的深度刻画和人性的复杂性的揭示,姜文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一个扭曲而荒诞的黑帮世界,对社会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通过对光线和色彩的运用来重新构建了一个悲剧般的人物命运。
姜文导演创作特色

姜文姜文原名姜小军,中国著名电影演员、电影导演。
他和葛优以及陈佩斯被认为是中国三大实力派艺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又被港台许多人士形容为内地“张学友”。
198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24岁即凭借在《芙蓉镇》中的表演获得了1987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
作为导演的姜文亦获得较多肯定,他擅长在电影中加入特有的幽默风格,并以此反映某些时代现实。
自编自导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被《时代周刊》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首;抗战题材影片《鬼子来了》在2000年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了评审团大奖;2010年末上映的贺岁电影《让子弹飞》刷新了国产电影的多项票房纪录,并斩获国内大小奖项二十余个。
《末代皇后》饰演:溥仪上映时间:1986年《芙蓉镇》饰演:秦书田上映时间:1987年《红高粱》饰演:我爷爷上映时间:1988年《春桃》饰演:刘向高上映时间:1988年《本命年》饰演:李慧泉上映时间:1990年《李莲英》饰演:李莲英上映时间:1991年《阳光灿烂的日子》饰演:成年马小军上映时间:1995 《秦颂》饰演:嬴政上映时间:1996年《宋家皇朝》饰演:宋查理上映时间:1997年《有话好好说》饰演:赵小帅上映时间:1997年《鬼子来了》饰演:马大三上映时间:2002年《寻枪》饰演:马山上映时间:2002年《绿茶》饰演:陈明亮上映时间:2003年《天地英雄》饰演:李校尉上映时间:2003年《我和爸爸》饰演:警察上映时间:2003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饰演:作家上映时间:2004年《茉莉花开》饰演:孟老板上映时间:2006年《太阳照常升起》饰演:老唐上映时间:2007年《建国大业》饰演:毛人凤上映时间:2009年《让子弹飞》饰演:张牧之上映时间:2010年《关云长》饰演:曹操上映时间:2011年2014年12月18日,姜文新作《一步之遥》公映一、姜文电影的历史观1、历史的个人化。
姜文拍摄的四部电影像是描写了一个自己的成长史,《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对青春的回忆,到《鬼子来了》里对人性的思索,以及《太阳照常升起》中梦境中的塑造,直至《让子弹飞》中他想要表达的晚年的落寞,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写照。
姜文导演电影的风格

浅析姜文导演电影的风格【摘要】作为一名备受关注的电影导演,姜文的电影与同时期其他导演的作品相比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其作品中所折射出的电影作者性和浓郁的形式主义风格以及他个人的时代记忆都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观影者。
本文以姜文执导的四部电影为文本,从话剧艺术样式、电影符号、英雄主义情结等几个方面对姜文电影进行简要的阐释,将姜文电影独特而柔情的内蕴加以揭示,从而分析出其电影中的风格。
【关键词】电影作者论;姜文;话剧风格;符号学一、话剧艺术样式对电影风格的浸透由于早期出演话剧的缘故,姜文导演的电影都深受话剧元素的浸透。
作为一个以出演话剧而渐入电影领域的导演来说,话剧无疑成为一种对电影表现力起推波助澜作用最有力的“助手”。
话剧由于受到舞台限制和场面调度的困扰,因此对人物的表现上就多运用中、近景和特写镜头,这就造成了画面空间感的压缩,降低了对背景的要求。
由于观看话剧时的视野、视线的受限,表演者需“放大”面部表情的表现力,夸张化的表情才能够使得观众清晰地去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剧情的发展。
《鬼子来了》作为一部黑白为主色调的电影,就更加注意光影的运用。
尤其电影中的室内戏比较多,这就使得画面的景别受限,姜文也刻意的营造着一种老电影的感觉,使画面的暗影部分较多,这就减少了对背景的要求。
当神秘人将鬼子和汉奸交给马大三后,他与村子里的男人们商讨的这个场景,就有明显的话剧的艺术特点:人物面部的特写,摇曳不定的灯光中夸张的表情,黑暗的环境,这就与话剧表演中的追光效果相同,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画面人物形象比较清晰饱满。
在之后的段落中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每一次的村民“聚首”都是相同的表现手法。
当把鬼子和汉奸抓到碉楼下面的暗道后,马大三去找“六爷”唱念做打的一出好戏也在上演了,马大三和六爷商讨的过程以及六爷到暗道准备砍头的情节都有很强的形式主义风格,这也是话剧艺术样式的表现手法。
在他的电影中对话剧元素的运用并不是偶然,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梁老师被打住院时墨镜女的表白,那夸张的表演,疯狂的台词都带着话剧的影子。
视听角度下姜文电影的浪漫主义

视听角度下姜文电影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诞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对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反抗。
柏林曾在《浪漫主义的根源》一书中提到:“我从未想过给浪漫主义的性质和目的下个定义,因为,诺斯洛普·弗莱明智地告诫过我们,如果有人试图某些特征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显著特征,那么必定会有别人从柏拉图或迦梨陀娑那里找到反证。
”①由于运用范围太过广泛,迄今为止,浪漫主义也没有一个精确的概念。
现在,电影运用浪漫主义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逐渐成为了一种创作手段。
张希认为:“我国20世纪60年代电影尽管没有前一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也没有新时期电影的多元化风格,但时代的特色也使它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②说明我国很早就从西方引进了浪漫主义并开始融入本国文化中。
最典型的就是20世纪30年代,孙瑜导演的影片《小玩意》就大胆运用了浪漫主义。
但是,浪漫主义目前在我国发展并不理想,现实主义明显占上风。
而周星认为:“在以纪实手法阐释现实主义的第六代导演中姜文是与众不同的,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影片,具有浪漫主义气息。
”③认为在现代导演中姜文的电影可以说是最具浪漫主义风格的。
而视听语言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成为了电影中体现浪漫主义的一种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视听语言角度对姜文所导演的电影的浪漫主义进行初步探讨。
一、通过有意蕴的镜头放大主人公主观内心浪漫主义者弗利德里希席勒写道:“艺术家应该描写的不仅是他眼前看到的东西,而且是他在自身看到的东西,如果他在自身什么也没看到,那么他就不可能描写他在眼前看到的东西。
”④因此,浪漫主义者在看待客观事物时,是看他们在主观内心世界形成的样子,而不是原本的样子。
也是因为浪漫主义在思想上就侧重于主观理想,注重个人感情,所以它总是把人物的主观内心表现给大众。
姜文电影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有意蕴的镜头语言,这些镜头大都展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抒情视野,从而放大了对人物主观内心的描绘。
姜文电影风格

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风格都各不相同。
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
但是扣去比较特殊的《鬼子来了》是为全体中国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实都是在讲姜文自己(某种程度上这可以构成一个自传体三部曲,事实上看了子弹以后我从“太阳”中读出来了不少3年前没读出来的东西),因而有很多共同的主题。
这里说说我感触比较深的几个。
英雄主义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
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
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
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
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
在他的电影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
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
但姜文宣扬英雄主义的时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义的弱点,所以夏雨在砸过人砖头以后,需要为大规模群架负责。
六子剖腹取凉粉,要以生命为代价。
只有当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点时,你才可以说你真正爱它。
爱一个女子时是,爱一个国家时也是。
雄性冲动本质上来讲,英雄主义其实完全是一种雄性性冲动。
但是这里要讲的是更直接的冲动。
比如打架和性冲动。
姜文没有宣扬这些东西,但你看的出他认为这些东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没有了男人气概。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姜文没有把这部分东西交给自己的角色(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的角色也是姜文自己的一个化身)去承担,而是很大程度上放在了廖凡所扮演的老三身上,原因后面讲到“克制”的时候会说。
对女性的迷恋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一部分是基于性冲动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在《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里面,周韵虽然戏份都不多,但是都做了最为用心的处理。
姜文镜头下的周韵,不像人间应有的女子。
她出现的时候,带着笑容,和说“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发钱,听他们笑”的声音,就像你原本以为只存在于一个男人得有多爱他的妻子,才会这样的去拍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鬼子来了》曾被列为禁片
理由: 因为里面有限制级的血腥镜头,还有许多脏话,过于写实,因此被禁止 个人猜测:真正的原因是电影立意背了传统抗战电影的标准,传统抗战 是群众齐心协力“手撕鬼子” 但鬼子来了一片中,更多的刻画了,农民的愚昧,深刻的揭露了人性的泯灭 里面国军抗日,送了个人质就不闻不问了,相对好人的农民,最后被冤杀。 这些故事情节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可能会发生,但是对群众的心里影响颇大 驱使管理发行的部门不能通过。
超快速剪辑的喜剧片
关键词:英雄主义、狂放、枪、火车
《让子弹飞》是以喜剧为基本格调的,但是它在形式上却成功地糅合了动
作冒险、枪战武打、悬疑推理、奇幻爱情等类型元素,且细细品味便会发现, 整部影片充满各种内涵与意蕴。 张麻子问:“是去上海还是浦东?”寓意颇深,张麻子已经所谓胜利以后 已经分不清虚实与否。
《阳光灿烂的日子》 ——畸形时代青春的叛逆解读
阳光灿烂的日子
信息:中国香港 134分钟 1995年9月1日 导演:姜 文 主演:夏雨 /耿乐/ 宁静 类型:剧情
第51届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 最佳男演员奖 夏雨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 姜文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 顾长卫
<<太阳照常升起>> ——颠倒魔幻现实的难解意味
跳跃的节奏、跳跃的故事、绚烂的色彩,但很多段落却看不懂。
整部电影巧妙地链接起来将影片分成四个部分, 每一部分既独立成篇又互相 影响和关照,最后的结局最后一刹那,与美丽神秘的开篇故事形成一个令人 难以置信的问答,整个故事最大的悬念由此豁然揭开
让子弹飞——让张扬飞
姜文作品特色
第一:独特的政治视角 把政治题材隐藏在个人故事中的电影,喜欢探讨边缘化的视角及故事。 第二:标签化明显,乱世出英雄 自《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姜文的每一部作品都有非常鲜明的时代 背景,从文革年代到抗战时期,再到《让子弹飞》的北洋时期,他偏 爱乱世。 英雄化标签:霸气外露,张扬的男性个人崇拜,梦,枪,烟,疯狂
“所谓第一世界的人物是指在文革中得到好处或清醒或盲目积极投入的 人们,第二世界的人物是指被放置到政治上被打击被压抑的一方。在第 一世界与第二世界的人们都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时,这群军区大院的小 孩则在无人管制的高度自制进行着他们狂热的青春。
《鬼子来了》 ——看似荒诞喜剧的别样震撼
《鬼子来了》是姜文黑色幽默运用的最为
姜文的父亲是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母亲则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 在从姥爷家回到父母身边后,又辗转到过贵州、湖南。1973年,也就是姜 文10岁时,全家才迁到北京定居。 四处迁移的生活和部队的特殊环境对姜文产生了不小影响,同时也大大丰 富了他的社会阅历。
中学时代的姜文遇见了英达,那一年,姜文10岁,英达12岁。 姜文和英达成为好朋友是在高中。高中毕业后,英达考上了北京大学,而 姜文落榜了 英达希望姜文也能上大学,于是就向他提议报考中央戏剧学 英达的父亲英若诚则让姜文领略了北京人艺演剧体系的魔力
谢谢观看
娴熟成功的代表作品。
影片采用黑白摄影。黑与白,淡化了色彩 对于视觉的冲击力反而强化了真实对于心
灵的震撼力。
他敢于突破常规,一改那些歌颂式的革命战争题材,充分的展现 中国人的愚昧无知,用别样的视角解读中国人的心境。
电影大篇幅的幽默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喜剧片,然而当马大三的村子被日本军队烧毁,村民 被屠杀,当马大三人头落地全眼血红色时观众会在发笑后紧张起来,思考着影片黑色幽默中 的残酷,当人们笑过之后会被深刻的主题所震景 2.姜文电影风格
怪才导演姜文-小档案
• 中文名:姜文 • 出生日期: • 1963年1月5日(摩羯座) • 职业: 演员/导演/编剧 • 毕业院校: • 1984年毕业于 •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 籍贯: 河北唐山 • 户籍: 广西南宁
姜小军的成长足迹
《阳光灿烂的日子》 ——畸形时代青春的叛逆解读
•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
• 故事呈现的历史语境文革时期,在军队大院孩子们的青春经历。 • 主人公马小军的故事就是现实与梦幻的掺杂。
导演给我们讲述的并不是客观的真实,他生活在文革这个特殊的时期, 但他不是众多文革电影中积极投入革命的“红卫兵青年”,他属于文革 当中第三世界的人物——有一些生命被遗忘和放逐在两个世界之外,他 们在政治上没有被打击,但也不是积极投入的“造反派”和“红卫兵”
姜文作品特色
第三:虚实结合的叙事风格
影片中多出现,真真假假,虚实结合的场景,使电影无法分辨现实与 梦境,给影片增加了神秘感,令观众浮想联翩。 第四:色彩的极端使用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全剧都是在阳光灿烂的夏日完成的,影片以黄 色为主色调。“像古老的照片一样”将我们带进了青春的回忆之中。 《鬼子来了》用黑白表现历史,最后一幕手起刀落,转为彩色。 喜欢用极端的色彩,特别是黑白来叙事。 第五:荒诞喜剧外表下的悲剧内核 在姜文的电影中,每个精心营造的喜剧背后都掩藏一个悲剧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