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菌落观察及藻类形态观察

合集下载

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观察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及个体形态,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和性状。

实验材料和设备:
1. TSY琼脂培养基
2. 火焰灭菌器
3. 培养皿
4. 显微镜
5. 无菌培养基
6. 实验手套及护目镜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将TSY琼脂培养基按照说明书制备好,热离
心并倒入培养皿中。

2. 灭菌处理:使用火焰灭菌器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3. 分菌涂布:将待观察的微生物菌液取少量涂布于培养皿表面,通过灭菌针均匀地划过琼脂表面。

4. 培养:将培养好的培养皿倒置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使其适宜生长。

5. 观察生长:每隔一段时间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菌落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微生物菌落的生长形态各异。

有的菌落呈圆形,
边缘光滑,整齐排列;有的菌落呈不规则的形状,边缘模糊,有分枝延伸出;还有一些菌落呈现为六边形或星形等不寻常的形状。

个体形态方面,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微生物细胞大小不一,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杆状,形态多样。

实验结论:
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和个体形态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形态。

通过观察可以初步了解微生物的外观特征,并对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参考。

不同形态的菌落和个体形态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微藻的筛选及分类方法

微藻的筛选及分类方法

微藻的筛选及分类方法微藻是一类极小的藻类,其细胞直径通常在2-20微米之间。

由于其极小的体型和丰富的群落结构,研究微藻的筛选和分类方法一直是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微藻筛选和分类方法。

一、显微镜观察微藻的筛选和分类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放大镜检查微藻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大小、颜色等,可以初步进行分类。

也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微藻的运动方式,如鞭毛运动、滑动运动等,来辅助分类。

二、细胞计数与浓度测定细胞计数与浓度测定是筛选和分类微藻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细胞计数方法有:直接计数法、显微镜计数法、电子计数法、流式细胞仪等。

通过测定微藻的细胞数目和浓度,可以大致了解微藻的生长状态、群落密度等信息。

三、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微藻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来了解其光合作用和生物化学成分的方法。

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微藻的叶绿素含量、类固醇含量、脂肪含量等信息,为微藻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四、基因分析基因分析是利用微藻的DNA或RNA序列来进行分类的方法。

常用的基因分析方法有:18S rDNA序列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ITS序列分析等。

通过比对微藻的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已知的微藻基因序列,可以确定微藻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

五、蛋白质组学分析蛋白质组学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微藻蛋白质的种类和表达水平,来进行分类和筛选的方法。

常用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有:二维凝胶电泳、质谱分析等。

通过分析微藻的蛋白质组,可以了解微藻的功能特征、代谢途径等信息。

微藻的筛选和分类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观察、细胞计数与浓度测定、光谱分析、基因分析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等。

通过结合多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微藻的筛选和分类工作,为微藻的利用和研究提供基础支持。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取极少量霉菌孢子点接于平板中央,使其形成单个菌落;或在平板上接三点,即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接种,经培养后同一菌种可形成三个重复的单菌落。

后一方法称为三点接种法。

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和生活史、菌落特征、常见霉菌

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和生活史、菌落特征、常见霉菌
微生物学基础
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
项目二 霉菌的构造和形态观察
一、霉菌的形态和结构
1 霉菌的概述 ➢ 霉菌(mold)和酵母同属于真菌; ➢ 为丝状真菌的统称,凡是在营养基质上能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 真菌(除少数外),统称为霉菌(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 ➢ 按Smith分类系统,霉菌分属于真菌界的藻状菌纲 、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
四、常见霉菌

常用霉菌-根霉
➢分布:分布于土壤、空气中,常见于淀粉食品上,可引起霉腐变质和水果、蔬菜的腐 烂,接合菌纲毛霉目; ➢形态特征:菌丝为白色、无隔多核的单细胞真菌,多呈絮状,主要区别在于根霉有假 根和匍匐枝,与假根相对处向上生出孢囊梗,孢子囊梗与囊轴相连处有囊托,无囊领; ➢繁殖:无性繁殖产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根霉的孢子囊和孢囊孢子多为 黑色或褐色,有的颜色较浅; ➢应用:对酿酒业有特殊作用,(因为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而根霉能产很强的淀 粉酶)在酿酒工业上常用做糖化菌;能产生乳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
二、霉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霉菌的有性繁殖
➢ 子囊孢子的形成:霉菌不同性别的菌丝,分化出雄器(小)和产囊器(大),两个性器 官接触后,雄器的内含物通过受精丝进入产囊器,进行质配;质配后,产囊器生出许多 短菌丝(称产囊丝),产囊丝顶端的细胞是双核的,在顶端细胞内发生核配,成子囊母 细胞(2n);再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产生1-8个子囊孢子。
➢ 子囊果:在子囊和子囊孢子发育过程中,雄器和雌器下面的细胞生出许多菌丝,形成保 护组织,整个结构成为一子实体。这种有性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子囊包在其中。
➢ 子囊果三种类型:完全封闭式称闭囊壳;有孔口的称子囊壳;开口呈盘状的称子囊盘。

实验五微生物菌落形态观察

实验五微生物菌落形态观察

实验五微⽣物菌落形态观察实验五微⽣物菌落形态观察1、本次实验的⽬的和要求(1)观察细菌、酵母菌、霉菌三⼤类微⽣物具体菌落的形态特征。

(2)总结三类微⽣物菌落的⼀般特征并能识别。

(特征描述:形状、⼤⼩、颜⾊、边缘、隆起、光泽、质地等。

)2、实验内容或原理菌落:单个菌体在固体平⾯培养基上⽣长繁殖形成的⾁眼可见的群体。

区分和识别各类微⽣物可从菌落形态(群体形态)和细胞形态(个体形态)两⽅⾯进⾏,菌落形态是⽆数细胞形态的集中反映,因此每⼀⼤类微⽣物都有其⼀定的菌落特征,可通过这些特征差异区分和识别。

特征描述:形状、⼤⼩、颜⾊、边缘、隆起、光泽、质地等。

细菌菌落特征:凝胶状、表⾯较光滑、湿润、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易挑取,正反颜⾊⼀致。

酵母菌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 :⽐细菌⼤⽽厚,不透明,表⾯光滑、湿润、粘稠,易⽤针挑起。

多呈乳⽩⾊,少数呈红⾊。

霉菌的菌落特征:⽐细菌菌落⼤,由菌丝组成疏松的绒⽑状、絮状或蜘蛛⽹状,有的⽆固定⼤⼩,延⾄整个培养基中,产⾊素,使菌落显⾊。

3、需⽤的仪器和试剂(1)培养基:PDA培养基、⽜⾁膏蛋⽩胨培养基、YEPD培养基(2)菌落观察:(a)霉菌:⿊曲霉、⿊根霉、青霉、犁头霉、⽑霉(b)酵母菌:酿酒酵母菌(c)细菌:⼤肠杆菌4、实验步骤1.细菌菌落形态观察包括:菌落⼤⼩、颜⾊、形状(圆形、不规则、假根形)、边缘(整齐光滑、叶状、波浪状、锯齿状、丝状)、隆起(扁平、低凸起、⾼凸起)、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光泽(⾦属光泽、油脂性光泽)、质地(油脂状、膜状、粘稠状)、表⾯状态(光滑、褶皱、颗粒状、龟裂状)等。

2.⼤多数酵母菌的菌落与细菌相似,呈圆形,湿润有粘性,不透明,表⾯光滑,有油脂光泽。

多数为⽩⾊或乳⽩⾊,少数为红⾊,培养时间长了,颜⾊会变暗。

与培养基结合不紧,易被挑起。

质地粘稠,边缘皱褶状。

3.霉菌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菌丝粗⽽长,形成菌落疏松,菌丝有绒⽑状、棉絮状、蜘蛛⽹状,菌落很⼤是细菌的⼏⼗倍,表⾯蔓延,有多种颜⾊,菌落正反⾯颜⾊多有不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器材
(1)活材料:培养18h的大肠杆菌(E. coli)培养液。 (2)培养基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14支 (每支10ml),浓缩5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 酸溶液(甲酸:乙酸:乳酸=3:1:1)。 (3)器材:1ml无菌吸管、摇床、冰箱、光电比色计、 标签等。
实验方法
1、接种:按无菌操作法用吸管向每管准确加入0.2 ml 的大肠杆菌培养液。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管置于摇床上,在37℃下 振荡培养。其中9支培养管分别于培养的0、1.5、3、5、 7、9、12、24和36h后取出,放冰箱中贮存,待测定。 3、比浊:以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调零 点,在光电比色计上,选用520~560nm波长进行比浊, 从最稀浓度的菌悬液开始,依次测定。
实验步骤
1.将肉膏胨淀粉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至45℃左右倒入无 菌培养皿内(每皿约10~
15毫升),共倒3个,静置待冷凝即成平板。
2.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大肠杆菌和活性污泥 各一环分别在4个平板上各点种4个点。倒置于37℃恒温箱内培 养24~48h。
3.观察结果,取出平板,分别在2个平板内菌落周围滴加碘液, 观察菌落周围颜色的变化。若在菌落周围有一个无色的透明圈, 说明该细菌产生淀粉酶并扩散到基质中去。若菌落周围仍为蓝 色,说明该细菌不产生淀粉酶。
实验器材
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2.仪器:电炉、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放大 镜。 3.试剂:硫代硫酸钠溶液。 4.其他用品:无菌采样瓶,9ml无菌水试管,无菌 培养皿(直径9cm),无菌移液管等。
实验步骤
1.水样采取 2.细菌总数测定 (1) 水样稀释:根据水样受有机物或粪便污染的程度,可用无
3.高倍镜观察

微生物形态观察

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学习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并区别常见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菌落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

3、学习微生物画图法,体会并展现微生物形态的美学价值。

二、实验原理(略)三、实验器材1、普通光学显微镜、镜油、镜头纸、擦镜液。

2、细菌装片: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破伤风梭菌、固氮菌、螺菌。

3、霉菌装片:黑根霉、曲霉、青霉、毛霉。

4、酵母菌装片:出芽酵母。

5、放线菌装片。

6、微生物单菌落划线平板: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泾阳链霉菌、青霉、酵母菌。

四、实验步骤1、显微镜的基本调节用10×物镜对焦,安放标本,调节光亮度、焦距、瞳距和视度,找到要观察的区域;换40×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2、霉菌的特征结构观察用400×观察黑根酶、曲霉、毛霉装片、青霉装片,用1000×观察接合孢子装片。

3、放线菌的特征结构观察用1000×观察放线菌装片。

4、细菌基本形态观察(1)显微镜下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装片,注意菌体间关系。

(2)显微镜下观察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装片。

(3)显微镜下观察螺菌装片,注意菌体螺旋。

5、细菌特殊结构观察(1)油镜下观察固氮菌装片,注意细菌荚膜。

(2)油镜下观察螺菌装片,注意鞭毛的染色,位置,数目,形态和大小;(3)用油镜观察苏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注意芽孢。

6、酵母菌的形态观察观察出芽酵母形状和出芽方式、树枝状分支的假丝酵母的形状和大小。

7、微生物菌落观察观察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泾阳链霉菌、青霉、酵母菌的菌落平板,并描述菌落的形状、颜色(正、反面)、含水状态、透明度和边缘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拍摄五张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的照片,见图14-1至图14-5。

注:显微镜号为14。

图14-1 青霉(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10×40放大图14-2 放线菌(菌丝),10×100放大图14-3 曲霉(菌丝、孢子),10×40放大图14-4 毛霉,10×40放大图14-5 螺菌(菌体的螺旋),10×100放大2、用圆圈代表显微镜视野,画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的图片,下图为扫描后结果。

实验四 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菌落计数及菌种保藏(张理珉)

实验四 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菌落计数及菌种保藏(张理珉)

浊度与微生物生物量测定
原理:
①细胞的存在会 造成光的散射, 降低光线的透过;
②在一定范围内 细胞浓度与吸光 度成正比
二、平板菌落计数的优缺点
优点:反映的是微生物活菌数量,可获 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 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 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 污染程度的检测。 缺点:操作较繁,所需时间较长,测定 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菌体浊度的测定(只针对单细胞微 生物); 利用分光光度计在600nm测定吸光度 值。 (4)细胞干重和湿重的测定(有时湿重 以体积计量); (5)各种细胞物质含量的测定(蛋白质、 核酸、 ATP、磷、叶绿素等定量测 定)——建立了多种快速检测方法; 说明:后两种对丝状菌比较有意义。
2、常见微生物检测项目
10-3
3 平均 1 2
10-4
3 平均
霉 菌
cfu数/平板 每毫升中的cfu数
实验内容四
——介绍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一、菌种保藏的重要性
微生物基本特性所决定的——微生 物个体微小、代谢活跃、生长繁殖 快、易变异、易污染。 研究工作的连续性需要。 工业及科研菌种要注意菌种的衰退 和复壮。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 300,则应按稀释度(倍数)最高的平均菌落数 乘以稀释倍数(见下表,例4)。
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 则应按稀释度(倍数)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 稀释倍数(见下表,例5)。
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 30~300之间,则以最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 数乘以稀释倍数(见下表,例6)。
计算公式说明:
①如样品来源为液体其表示为CFU/ml;
②所加样品量为每个平板所加入的相应稀释液的体积(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微生物的菌落观察及藻类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基本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落形态特征及藻类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及菌种 1、代表性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落形态观察:
(1)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 霉(蕈)状芽 孢杆菌
(2)紫色直丝链霉菌 (3) 酿酒酵母 (4)青霉毛状
透明度:
透明,不透明
颜色:
正面和反面都需要写
菌落形态描述
菌名 青霉 黑曲霉 根霉 酿酒酵母
紫色直丝链霉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胶质芽孢杆菌 霉状芽孢杆菌
菌落 形状
表面及 质地
颜色
隆起
边缘 气味
正面 反面
带状叶绿体
合子
水绵形态图(10X)
硅 藻
2、藻类形态观察 水绵:固定片观察(营养藻丝体和接合生殖) 硅藻:水浸片观察
三、作业 1、以表格的形式描绘各种菌种的菌落形态特征: 形状、大小、表面及质地、隆起程度、透明度、边缘与颜色。 2、绘制水绵形态图 3、绘制硅藻形态图
菌落特征:
大小:
小,较小,中,较大,大
表面及质地: 干燥,湿润,粉粒状,颗粒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