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合集下载

盖扶(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使用说明

盖扶(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使用说明

盖扶(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品牌】盖扶:
【用法用量】本品的最适用量约为150IU/c㎡创伤面积:隔天给药一次,将西林瓶中的冻干粉用3ml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氯化钠溶液溶解,伤患处清创后,距创面约4.5cm高度用药用喷雾泵直接喷于伤患处,1次2喷;或可直接涂抹于清创后的伤患处:或者清创后的伤患处履以适当大小的纱布,将药液均匀滴于纱布,适当包扎即可。

【注意事项】本品使用面积超过10%体表面积时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运动员慎用。

【不良反应】未见明显。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给药部位患有恶性肿瘤或者有既往史者禁用。

【适应症】促进创面愈合,可用于慢性创面(包括慢性肉芽创面、溃疡和褥疮等)和新鲜创面(包括外伤、手术伤等)、烧伤创面(包括浅Ⅱ度、深Ⅱ度、肉芽创面)。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本品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作用。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人用药】尚不明确。

【包装】20000IU/支/瓶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类型】处方药
【医保】乙类
【国家/地区】国产
【剂型】冻干制剂
【药代动力学】本品局部用药几乎无体内吸收。

【成份】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执行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YBS0055201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bFGF能促 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形 成,起到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在软骨细胞 生长过程中,当缺乏bFGF时即可出现成 纤维细胞替代软骨细胞现象,且软骨细胞 失去合成和释放硫酸软骨素和Ⅱ型胶原的 能力,补充bFGF后即可复原。
4、bFGF与肿瘤的关系 bFGF与肿瘤的 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 bFGF本身不具有诱导肿瘤的发生的作用,但和 肿瘤的生长,增生密切相关。bFGF究竟是以何 种机制对肿瘤发生作用?目前较普遍认为bFGF 是通过刺激血管形成及生长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由于bFGF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临床上 可将bFGF作为新生的肿瘤标志物和抑制肿瘤的 靶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进。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2、促进微血管的形成作用 血管形成过程 涉及血管形成部位原有毛细血管的基底膜降解 或者消失,随后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形成新 的血管腔。临床试验证明:bFGF具有促进微血 管形成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bFGF作为介导血 管生成作用最强的细胞因子之一,参与新生血 管形成的全过程。 3、促进骨和软骨的形成作用 成纤维 细胞参与任何创伤的愈合,包括在骨折愈 合的过程中,成纤维细胞也能最终发展为 骨组织。骨的形成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bFGF在化妆品美容方面应用
国内将bFGF化妆品推向市场已有十几 年的历史,人们使用bFGF收效比较显著, 在功能性护肤品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今 天,生物技术化妆品凭借其独特的高科技 含量、卓越的产品功效,在短期内已获得 众多爱美人士的关注和认可。其市场空间 广阔,前景光明。
总结

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制作工艺简述

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制作工艺简述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应与批准序列相符。
1.4 成品处理
• 1.4.1 分批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 1.4.2 分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规定。
• 1.4.3 规格 应为经批准的规格。
bGFG分布
• 主要分布于垂体、脑和神经组织及视网膜、肾上腺、 胎盘等,尤以垂体含量最高,能纯化大量的bFGF(0.5 mg/kg),其它组织含量很少,约为其1/10~1/50。 bFGF不存在或以极低浓度存在于血清和体液中。
• bFGF 作为细胞分裂原,主要作用在起源于中胚层和神 经外胚层的骨骼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骨细胞等,其受体 也相应的分布于上述细胞表面。FGF存在两类受体:一类 是亲和力受体,属跨膜性酪氨酸蛋白激酶类受体;另一类 是低亲和力受体,即肝素样受体,为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 糖类物质。它们是一条单链多肽,约 110~150 KD,受体 数目约2×103~8×104/细胞,受体对bFGF的亲和力 KD=18~80 pm。受体至少有4种形式,由细胞外区、跨 膜区、胞浆区的近膜区和酪氨酸激酶区组成,由于每种 FGF受体均能和FGF家族每个成员结合,而不同FGF受体 的表达存在着组织细胞特异性。bFGF与受体亲和力显著 大于aFGF 。
• 30年来,各国学者们研究发现,bFGF通过与细胞膜上 的受体,广泛作用于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多种来源的 细胞,包括上皮细胞、粘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 细胞、骨骼肌细胞、卵巢颗粒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神经细 胞等,都具有促丝裂原作用和趋化作用,是一种与组织创 伤的愈合过程密切相关的内源性活性因子,因此又被分子 生物学家称之为“人体愈合素”。
• 本品系由高效表达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大肠 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冻干制成。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由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和分化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bFGF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一、研究现状bFGF的结构特点:bFGF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6kDa,是一种双链性蛋白质。

bFGF具有五种亚型:bFGF-1(FGF-1)、bFGF-2(FGF-2)、bFGF-3(FGF-3)、bFGF-4(FGF-4)和bFGF-5(FGF-5),它们彼此之间结构不同,但功能相同。

bFGF的细胞作用:bFGF主要通过结合高亲和力的受体(FGFR)来发挥作用。

在不同细胞内,bFGF和FGFR的结合会触发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例如细胞增殖通路、血管生成通路、抑制衰老通路等。

bFGF的生物学效应:bFGF具有促进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分化等生物学效应。

研究表明,bFGF在神经再生、骨折修复、肌肉再生、皮肤再生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二、应用研究1、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组织工程是应用生物学原理,通过细胞、生长因子和支架材料等手段构建组织器官的一种技术。

bFGF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bFGF能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干细胞的扩增和诱导分化,例如诱导人成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2)bFGF在促进血管生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应用于组织工程中的血管构建。

研究表明,bFGF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管腔形成。

(3)bFGF在肌肉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能够促进肌肉干细胞的增殖,诱导肌纤维芽细胞向肌肉细胞分化。

(4)bFGF在皮肤再生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和修复。

2、在神经再生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的再生能力非常有限,因此神经再生的研究备受关注。

bFGF在神经再生中具有以下应用前景:(1)bFGF可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神经突起的生长,因此被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脊髓损伤的恢复作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脊髓损伤的恢复作用

( b a s i c i f b r o b l a s t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 h F G F ) 作 为一种 神经肽类 物质在机 体 的胚胎发育 、 血管形成 、 创伤愈合及神 经系统生长发育 中起着 重要作用 , 是近年来研究较 多的一种新的神经营养因子。 本文就 碱 性成纤 维细胞生 长因子 ( b F G F ) 对 脊髓损失后 的恢复作 用综
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危害 。 研究认 为 : 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不 良
的主要原 因是伤后继发性损失 的不 断加重 , 其 中的机制包括 : 细 胞 因子 、 神经细胞 凋谢 、 氧 自由基 、 N O等等 。 因此 ,如何减轻脊髓损伤后 的继发性损失和提高脊髓损伤
患者 的运 动 功能 是 目前 研 究 的热 点 。碱 性 成纤 维 生 长 因子
关键 词 : 脊髓 损伤 碱 性 成纤 维细胞 生 长 因子 保 护机 制 中图分 类号 : G 8 0 4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 -5 6 4 3 ( 2 0 1 3 ) 1 1 - _ 0 l 1 6 3
2 b F GF对脊髓损伤的恢复作用
脊髓损 伤( s p i n a l c o r d i n j u r y , S C I ) 是指撞 击 、 坠落等原 因引 起 的脊髓 损害 , 可造成损 伤水平 以下脊髓神经 功能的障碍 , 而
导致不 同程度 的瘫痪 , 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的创伤【 l 1 。
经过多年的研究 已经证实 , b F G F在机体 的胚胎发育 、 血管

种作用广泛 的成纤维细胞 因子。 b F G F在体 内分布极为广泛 , 从垂体 、 脑、 下丘脑 、 视网膜 、 肾

肿瘤治疗新靶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

肿瘤治疗新靶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
生长的营养和转移途径 , 成 为抗肿瘤热点。本文就b F G F 及其 受体信号在肿瘤的发生、 发展和转移中的作 用及 临床转化研 究进行
综述。
关键词
b F G F F G F R 信号转导
临床 转 化 研 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8 1 7 9 . 2 0 1 3 0 9 0 5
d r u g s s u c h a s a n t i — b F GF a n t i b o d y a n d F GF R a n t a g o n i s t s a r e b e i n g d e v e l o p e d t o b l o c k u mo t r g r o wt h a n d me t a s t a s i s . I n t h i s p a p e r , b F - GF a n d i t s r e c e p t o r 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a y i n t u mo r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me t a s t a s i s i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a n d c l i n i c a l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 i s r e —
We n h u i CHEN, Me n g XU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t o : Me n g XU; E — ma i l : x u me n g j i n a n @y a h o o . c o n r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用机制与应用前景引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的细胞因子,参与了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Alkalin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AFGF)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多个领域展示了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rBAFGF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1.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结构与特性rBAFGF是一种由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其结构与天然BAFGF相似,由14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rBAFGF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促进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等。

与其他FGF家族成员相比,rBAFGF具有较高的碱性,这使得其在一些特定的细胞生长环境中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

2.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rBAFGF通过与细胞膜上的FGF受体结合,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多种细胞和组织的生理过程。

rBAFGF主要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此外,rBAFGF还能够与其他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调节复杂的细胞信号网络。

3.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血管生成是新血管形成的过程,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rBAFGF能够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加血管形成的效率。

临床试验表明,rBAFGF可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和突发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创伤修复是机体对损伤的自我修复过程,rBAFGF在创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rBAFGF能够促进创伤部位的血管生成和纤维组织增生,加速伤口的愈合。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恶性肿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恶性肿瘤
方式在核中直接调节转录 , 与细胞生长有关。 内几乎所有 体 细胞 均产生 b G , F F 如成纤维细胞 、 巨噬细胞和内皮 细胞等 。 2 碱 性 成 纤 维 细胞 生长 因子 的生 物 学 特 性 bG F F具有广泛 的生物学作用 : ) f 参与新血管的生成及 1 组织修复 。b G F F对成纤维细胞 、 上皮细胞 、 血管 内皮细胞 、 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和促有丝分 裂作用 ,促进细 胞增殖和血管新生 ; ) (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B G 2 F F具有神经 营养作用 , 能够促进脑组织修 复[ ; ) 响免疫细胞活性 , 3 (影 】3 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 ) ( 其他作用 , 4 如造血 作用 、 与内分泌 参 及 生殖 功 能 的调 节 等 。
4 碱 性 成 纤 维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与 喉癌 3 喉癌用原位杂交染 色法 观察 b G F F在喉粘膜 不典型增
是血管生成因子 ,以 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参 与肿瘤 间质血 管生成的调节 , 细胞迁移 、 促进 有丝分裂和增殖 。存在于胞 核 中的 b G , F F 其活性是一种 转录调节 因子 , 以基 因特 异性
子之 一 。
同时存在细胞核表达[ 1 F F的表达强度 随卵巢上皮性 1 。b G 0 肿瘤 的恶性程度增加 而增 强 ,表明 b G F F在卵巢肿 瘤的发 生、 生长 、 浸润和转移 等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 4 碱性成纤 维细胞生长 因子与 。 . 6 肾癌 肾癌 在 正 常 肾组 织 中 ,F F和 F F bG G R一 1 为非 均 一 多 性 的阳性染 色[1, 肾癌组织 b G 1】而 F F和 F F G R一 1 的表达 除 血 管 外 ,F F 主 要 表 达 于 围 绕 癌 细 胞 的 细 胞 外 基 质 bG (c )和癌细胞胞浆 ,且 多为均一性染色 。癌细胞胞浆的 E M bG F F染 色 多见 于 T r 期 肿 瘤 ,与 T ~T 期 比较 有 显 3~r 4 1 2 著性差异 , 提示 b G F F是促 进肾癌发展 的原 因之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神经再生1975年Gospodarowicz首先报道运用理化方法从牛的大脑和垂体中分离纯化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

80年代,bFGF的氨基酸序列得到澄清。

90年代,国内外相继运用基因工程方法成功获得重组bFGF,有力推动了关于bFGF的研究。

系列研究证实,bFGF能刺激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肌细胞、成骨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起源于中胚层、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分化增殖,在胚胎发育、组织愈合中起重要作用。

神经方面,关于bFGF的研究集中在中枢神经,发现其神经活性广泛,能保护神经元,促进突起增生,提示在周围神经再生方面的研究意义。

现参考近年来bFGF与神经再生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一、内源性bFGF正常情况下的表达和神经损伤后的变化(一)中枢神经:正常情况下,内源性bFGF以微量分布于脑、垂体和下丘脑等器官,已证实星形胶质细胞、垂体滤泡及部分神经细胞能分泌bFGF,在海马皮质、中脑、纹状体和小脑颗粒细胞均有其受体。

神经损伤后,早期就能观察到内源性bFGF表达增多,是神经损伤后早期反应之一。

叶诸榕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星形胶质细胞作成机械损伤模型,观察发现bFGF在损伤后2小时开始表达,12小时达高峰,2天后开始回落,星形胶质细胞胞体肥大,突起粗大。

崔建忠运用Northern杂交、组织学方法动态观察大鼠颅脑弥漫性损伤后bFGF的基因表达和组织学改变,结果发现轻度损伤后12小时,重度损伤后4小时,bFGF基因表达增加,均于第3天达到高峰。

Grothe〔1〕研究脊髓神经节bFGF及其Ⅰ型受体(FGFR-1)的表达时发现,正常情况下,bFGF和FGFR-1的mRNA在脊神经节均有表达,原位杂交显示星形胶质细胞产生bFGF,而感觉神经元表达FGFR-1,提示旁分泌作用;坐骨神经损伤后,L4~6感觉神经元bFGF的表达在1天内即上调,7天达高峰,28天后恢复,FGFR-1的变化则不明显。

(二)周围神经:Grothe〔1〕和Meisinger〔2〕1997年报道了bFGF及其受体在周围神经的表达和损伤后变化的研究结果,而此前该领域未见报道。

该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大鼠坐骨神经FGFR-1 mRNA表达高于bFGF mRNA。

坐骨神经损伤后,FGFR-1和bFGF的mRNA 在损伤远、近端均于不同的时相点上调,并有时间依赖性;bFGF的表达具有自身正反馈特点,且不影响FGFR-1。

这一实验说明,与在中枢神经一致,内源性bFGF表达增多同样是外周神经损伤后的早期反应。

神经损伤后bFGF表达上调的意义是什么?不少学者将bFGF运用于神经细胞培养和神经损伤模型,发现bFGF具有广泛的促神经再生作用,提示bFGF表达增多是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反应,且可能具有始动意义。

二、外源性bFGF促进神经再生(一)中枢神经(1)离体试验:端礼荣在原代培养的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中加入bFGF,观察发现细胞微团集落形成率明显增加,不同剂量的bFGF表现量效关系,图像分析见神经细胞突起增多,连接丰富呈网状。

Miyagawa运用bFGF于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轴突损伤模型,观察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轴突增生、突起增多。

Himmelseher〔3〕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的bFGF对如上模型的作用,结果未用bFGF的对照组神经元存活65%,运用不同剂量bFGF的试验组神经元变性均减少,10 mg/L组存活神经元达85%,神经突起亦增多、增长。

由上述试验可见,bFGF能促进培养的神经细胞增生,神经细胞损伤后运用bFGF,变性死亡减少,神经突起增生,说明bFGF在体外具有促进、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Malgrane 〔4〕研究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对神经毒性药物的反应时发现:bFGF不但能刺激轴突再生,而且提前24小时运用可以显著减少神经毒性物质的作用,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bFGF 对神经细胞的保护、维持作用。

(2)在体实验:bFGF保护中枢神经细胞、促进突起增长的效应在体内亦得到证实。

汪春风运用bFGF治疗成年大鼠大脑皮质损伤模型,于损伤术中和术后分次给予bFGF,术后40天取材作体视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存活神经元显著多于对照组。

Miyamoto〔5〕分别运用bF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于大鼠大脑单侧伞穹窿部切断模型,发现bFGF和NGF均能刺激海马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纤维生长,NGF组仅为细纤维而bFGF组粗、细纤维均有。

Nakahara〔6〕将经基因修饰后可分泌bFGF的成纤维细胞移植于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央灰质处,发现2周至6月后,背侧区的感觉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均有纤维长入移植细胞,提示bFGF具有诱神经活性。

(二)周围神经:bFGF及其受体在周围神经的表达尚不清楚,Aebischer、Laquerriere即已尝试运用填充bFGF的小管套接坐骨神经缺损,术后4周行组织学、电生理检查,发现实验组有神经纤维生长,而对照组没有。

虽然有神经纤维生长并不就说明神经成功再生,但已提示了bFGF直接或间接促进轴突生长的可能。

故bFGF的作用效能、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雪旺细胞(Schwann s cell,SC)分裂增殖是周围神经再生的重要环节,增殖的SC 吞噬变性产物,形成索带引导再生轴突长向远侧,并分泌多种神经营养、趋化因子,使轴突迅速、准确生长。

体外培养的SC移植到神经再生室中能促进神经生长已为试验证实。

在培养SC的工作中,Rater、Dong、龚炎培均发现bFGF能促进SC分裂增殖,龚氏运用流式细胞计观察FGF、NGF、纤连蛋白和神经再生条件液对SC体外细胞动力学的影响,发现8天后FGF组SC增殖最显著,达8倍以上,而NGF对SC分裂增殖不起作用。

虽然SC超常增殖的意义学者们尚无定论,但对SC增殖期已过的陈旧性神经损伤,促进SC增殖对神经再生很可能有重要意义。

因此,应进一步验证bFGF能否促进在体SC增殖及增殖后的继发效应。

血管发生对神经损伤后创口愈合、神经再生的意义重大,然其初始介质仍未完全阐明。

Baffour〔7〕在兔下肢急性缺血模型运用bFGF,发现治疗组肌肉活力、肌内血氧含量、每平方毫米毛细血管数和每肌纤维毛细血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bFGF能促进微循环重建。

Nissen〔8〕收集术后创口内液体分析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术毕无变化,后7天逐渐升高,而bFGF 浓度术毕即升达高峰,3天后降至血浆浓度;各时相点创室内液均对内皮细胞有趋化性,能引发神经、血管反应,术毕采取的创室内液,经VEGF的抗体中和后仍具趋化性和促血管发生能力,术后3至6天采取的创室内液,经VEGF的抗体中和后趋化性和促血管发生能力显著降低。

提示bFGF是血管发生的始动介质,VEGF则起着继发而持续的作用。

Seghzzi 研究小鼠角膜血管发生时,发现形成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表达VEGF mRNA和蛋白,外源性bFGF或上调内源性bFGF能增加VEGF的表达。

说明VEGF的表达受bFGF调控,运用bFGF能促进血管发生,改善血供。

而血供的改善显然有利于创口愈合和神经再生。

综上所述,bFGF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1)保护神经元;(2)促进轴突再生;(3)促进SC增殖;(4)促进血管发生,改善血供微循环等。

借助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的新技术,各方面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

但另一方面,强调神经营养性之外,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应如何减缓退变?有关效应器营养性的研究仍不多见,值得注意,因为效应器不可逆性退变,同为神经损伤、尤其陈旧性损伤修复困难的主要障碍。

三、bFGF与周围神经再生近10余年来,新兴的、跨学科的神经生物学发展迅速,对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从细胞、亚细胞发展到分子水平,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

认为神经不同于一般组织,神经细胞胞体位于中枢,而轴突延伸很长,组成周围神经,神经损伤的性质是细胞损伤。

损伤后不仅轴突断裂,还引起近端神经元坏死,远段神经变性,失神经支配的感觉、运动效应器退变萎缩,因此神经损伤不仅是损伤局部一个水平有病变,还包括神经元、效应器,是三个水平的病变,只注重损伤局部的处理是片面的。

成功的神经再生要求:(1)保护近端神经元;(2)再生轴突快速、准确长向远段;(3)效应器未发生不可逆性退变;(4)再生轴突与效应器形成功能性突触。

SC、基底膜和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是发挥以上作用的物质要素。

NTF是指能保护神经元,和/或促进轴突再生的物质,已提出NGF、睫状神经节营养因子(CNTF)、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bFGF等20余种。

至今,NGF由于:(1)体内有特异受体;(2)体内外作用均有效;(3)制备的抗体能阻断活性,唯一得到证实,而bFGF 及其受体在周围神经的表达及损伤后变化的研究正在开展,其在体运用的效能、抗体阻断的实验亦待进行,所以是一种潜在的、未完全证实的NTF,但在试验中已经展现了较NGF促神经再生活性广泛的特点,除与NGF一样能保护神经元、促进轴突生长外,还能刺激SC 增殖,促进毛细血管形成改善损伤神经及周围组织的血供,因而又是很有潜力的,预计随着以上两方面研究的进展,bFGF作为一种NTF的性质将很快澄清,为神经损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bFGF求助编辑早在1940年,Hoftman等在脑和垂体的抽提物中发现一种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物质。

1974年该物被分离纯化,并命名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

接着,人们又分离出一种与之高度同源的物质,由于它含有较多的酸性氨基酸碱基,等电点为酸性(5.6),故命名为酸性FGF(aFGF)。

先发现的FGF因对酸和热敏感,等电点呈碱性(9.6),则称为碱性FGF(bFGF)。

aFGF和bFGF与后发现的int-2、FGF-5、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FGF-7)、hst-1/kfgf、FGF-6基因表达产物……共9个成员组成FGF家族〔1,2〕。

目录八、bFGF的发现获得的殊荣一、bFGF的一般性质二、bFGF的分布三、bFGF的作用机制四、bFGF的生物学功能五、bFGF对神经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六、存在的问题和临床应用前景七、bFGF在美容方面的应用八、bFGF的发现获得的殊荣展开简介随着bFGF的高度纯化(Bohlen,1984)、测序(Esch,1985,Simpson,1987)和DNA克隆成功(Araham,1986,Gospodarowicz,1984)引入肝素-琼脂糖亲和层析提纯bFGF,可得到纯度达90%以上,由此bFGF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