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2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静脉输液与输血)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静脉输液与输血)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A4型题1.输液引起肺水肿的典型症状是A.发绀、胸闷B.胸痛、咳嗽C.心悸,烦躁不安D.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E.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正确答案:D解析: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血痰是输液引起肺水肿的典型症状。
知识模块:静脉输液与输血2.输液护理中判断血容量已补足的简便、可靠依据是A.脉搏在120次/min以下B.收缩压在90 mmHg以上C.中心静脉压在6 cmH2O以上D.安静,肢端温暖E.尿量30 ml以上正确答案:E解析:输液护理中判断血容量的观察指标有:①尿量,成人要求≥20 m1,以30~50 ml为宜,儿童>20 ml。
②患者安静,无烦躁不安。
③无明显口渴。
④脉搏、心跳有力,脉率<120次/min。
⑤收缩压维持在90 mmHg,脉压>20 mmHg以上。
⑥呼吸平稳。
其中,尿量是观察血容量变化简便而有效的指标。
知识模块:静脉输液与输血3.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是空气阻塞了A.肺动脉入口B.肺静脉入口C.主动脉入口D.上腔静脉入口E.下腔静脉入口正确答案:A解析:空气进入静脉,可随血流先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
如空气量少,则随着心脏的收缩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知识模块:静脉输液与输血4.有关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长期输液时,一般从远端静脉开始B.需大量输液时,一般选用较大静脉C.连续24小时输液时,应每12小时更换输液管D.输入多巴胺应调节较慢的速度E.颈外静脉穿刺拔管后在穿刺点加压数分钟,避免空气进入正确答案:C解析:连续24小时输液时,应每天更换输液管。
知识模块:静脉输液与输血5.1500 ml的液体从早上8:30开始输注,滴系数为15,调节滴数为75滴/分,其输完的时间是A.12:30B.13:00C.13:30D.14:00E.14:30正确答案:C解析:输液时间=输液总量×滴系数÷每分钟滴数。
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备考知识点(二)

基础护理在护士、护师考试中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知识,下面归纳总结了187个基础护理知识点,虽然不能说是历年护士考试重点,但也是很有必要了解的知识点:101.使用环氧乙烷消毒的关键注意点有哪些?答:1.纯环氧乙烷应存放在阴凉、通风、无火源、无电源开关处。
使用时轻取轻放,切勿猛烈碰撞。
2.储存温度不可高于40℃,以免爆炸。
3.灭菌前物品需彻底清洗干净,但不能用生理盐水清洗。
4.消毒容器不能漏气,袋内物品放置不能过紧。
5.本品液体对皮肤、眼睛及黏膜刺激性强,如有接触应立即用水冲洗。
6.本品气体具有一定毒性,作业场空气中浓度不应超过2mg/m3.102.如何划分消毒剂的高效、中效和低效?答:高效: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结核杆菌、病毒,可使物品达到灭菌要求,如环氧乙烷。
中效: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结核杆菌、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如乙醇等。
低效: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病毒,如本扎溴胺(新洁尔灭)、氯已定(洗必泰)等。
103.试述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的消毒要求?答: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各种注射、穿刺、才学器皿具必须贯彻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方针,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或灭菌。
104.理想的换血消毒剂应具备哪些条件?答:杀菌谱广,毒性低,性能稳定,又利于长期保存,对物品无腐蚀性,不易受有机物及温度等理化因素的影响,使用浓度低,而作用迅速,易溶于水,气味小,对人无刺激性,消毒后易除去残留,且价格低廉。
105.何为高度危险物品?答:高度危险物屏是指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106.何谓中、低度危险物品?答:中度危险物品是指仅与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器材和用品。
低度危险物品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健康无损的皮肤黏膜相接触的器材和用品107.如何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答:1.高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中度危险性物品,消毒即可;低度危险性物品,消毒或清洁。
2024年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高频考点必背知识点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护士执业的基础和必备知识。
以下是2024年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高频考点必背知识点。
1.人体解剖学:包括人体组织、器官、系统、腔隙等的组织结构及彼
此之间的关系,例如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等。
2.生理学:包括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呼吸系统、消
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3.病理学: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程变化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等。
4.药理学: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分类、药物的副作用、药物
的使用原则等,例如抗生素、镇痛药、抗高血压药等。
5.护理伦理学:包括护理职业道德、护理伦理的理论基础、护理伦理
决策等,例如尊重患者的隐私、保护患者的权益等。
6.护理技术:包括各种常规护理技术和疾病护理技术,例如测量体温、观察病情、给药等。
7.护理诊断:包括护理学认识患者、护理学评估患者、护理学诊断患
者等,例如分析患者的疼痛状况、分析患者的自理能力等。
8.护理计划:包括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评价护理计划等,
例如制定插管护理计划、制定疼痛管理计划等。
9.护理评价: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价
患者的护理效果等。
10.护理文献检索:包括护理学领域的文献检索方法、护理文献的评价、护理文献的利用等。
以上是2024年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高频考点必背知识点,非常重要和基础的知识点。
在备考和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注意与实际护理工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试题:饮食与营养2

1. 护士给一名肠造瘘患者注入要素饮食,她注入时饮食的温度为( E )
A.37℃
B.38-39℃
C.39-40℃
D.40-41℃
E.41-42℃
2. 一位护士给鼻饲患者注入流质饮食后又注入少量温开水。
她这样做的目的是( C )
A.防止患者呕吐
B.使患者温暖舒适
C.避免食物存积于管道
D.便于测量,记录准确
E.便于防止液体反流,发生窒息
3. 患者,男,54岁,不明原因消瘦,欲行大便隐血试验。
试验期间宜选的菜谱是( D )
A.菠菜粉丝汤
B.西湖牛肉羹
C.大蒜炒猪肝
D.蛋白炒银鱼
E.蒜苗炒羊血
4. 患者,女。
25岁,习惯性便秘,该患者宜采用的饮食是( A )
A.高纤维素饮食
B.低纤维素饮食
C.高蛋白饮食
D.低蛋白饮食
E.低脂肪饮食
5. 患者男性5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护士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其中错误的是( E )
A.低盐、低脂
B.低胆固醇
C.清淡、宜少量多餐
D.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
E.高热量、高纤维素饮食
6. 护士在护理一位长期鼻饲患者时,应注意更换一般胃管的时间为( B )
A.一天一次
B.一周一次
C.一周两次
D.二周一次
E.一月一次
7. 护士为患者提供营养,应使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是( C )
A.休克患者
B.昏迷患者
C.完全性肠梗阻患者
D.出凝血功能紊乱患者
E.严重水电解质紊乱患者。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高频考点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高频考点第一章绪论1.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三个阶段。
2. 南丁格尔开创前线护理事业,在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使病死率由原来的50%降到2.2%。
因此,南丁格尔被称为“提灯女神”和“克里米亚天使”。
3. 1983年,天津医学院首先开设护理本科专业。
1993年3月卫生部颁发了我国第一个关于护士执业和注册的部长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1995年6月首次举行全国范围的护士执业考试,考试合格获执业证,方可申请注册。
1993年,中华护理学会设立护理科技进步奖,每两年评奖一次。
6.护理学的4大任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7.个案护理是一名护理人员负责一位病人全部护理的护理工作方式。
这种护理方式,护士责任明确,并负责完成全部护理内容,能掌握病人全面情况,但耗费人力。
8.责任制护理是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和连续的整体护理。
这种护理方式,责任护士的责任明确,能较全面地了解病人情况,但要求对病人24小时负责难以实现,且文字记录书写任务较多,人员需要也较多。
9.临床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毕业后护理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规范化培训。
第二章护理学基本概念10.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是人、健康、环境和护理,这四个概念的的核心是人。
11.护理的服务对象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
12.护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水平。
13.自我概念由四部分组成:身体心象、角色表现、自我特征、自尊。
14.1948年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5. 最佳健康模式:由Dunn(邓恩)1961年提出,他认为健康仅仅是“一种没有病的相对稳定状态”。
16. 最佳健康模式更多地强调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的保健活动,而非单纯的治疗活动。
17.治疗性环境要考虑两个主要的因素:舒适和安全。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高频考点必背知识点

初级护师《基础护理学》高频考点必背知识点以下是初级护士《基础护理学》高频考点的必背知识点(最新版):1.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常见的正常生命体征范围是:体温36.5℃~37.5℃;脉搏60次/分~100次/分;呼吸16次/分~20次/分;血压120/80 mmHg。
2.感染控制:包括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床单、服装、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废物的处理等。
3.疼痛评估和管理:疼痛评估工具包括VAS评分、面部表情评分法、疼痛问卷等。
疼痛管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镇痛药物的使用)、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和心理治疗(如放松训练)等。
4.皮肤护理:包括清洁、保湿、预防压疮和伤口护理等。
常见的皮肤护理技术包括频繁更换体位、使用护理垫、合理使用辅助装置等。
5.导管护理:包括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等的管理。
导管护理包括固定、清洁和观察导管周围情况等。
6.呼吸护理:包括氧疗、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等。
呼吸护理中需要注意氧疗的流量、气管插管固定方式和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等。
7.营养护理:包括饮食指导、留置胃管和静脉营养等。
营养护理中需要注意饮食的平衡、留置胃管的护理和静脉营养的配制和观察等。
8.备孕期、孕期、分娩期和产后护理:包括孕妇体格检查、孕期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分娩过程的观察和协助、产后护理等。
如孕期的保健知识、产程阶段和产程的护理等。
9.新生儿护理:包括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喂养护理、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等。
如新生儿的各项护理、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等。
10.儿童护理:包括儿童的生理特点、发育指标、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等。
常见的儿童发育指标有身高、体重、头围等。
11.老年护理: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等。
常见的老年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12.精神护理:包括精神疾病的观察和护理、心理治疗等。
通常需要了解各种精神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13.环境护理:包括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整洁、空气质量的控制、病人安全的保护等。
初级护师专业实践能力(基础护理学)-试卷2

初级护师专业实践能力(基础护理学)-试卷2(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进行尸检应当在患者死后(分数:2.00)A.24小时B.48小时√C.10小时D.2周E.7天解析:解析:如果在调查患者死因时,遇有不能确定患者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时,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
2.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时,在抢救结束后据实补记并注明时间,补记的时间是抢救结束后(分数:2.00)A.6小时√B.1天C.半小时D.3天E.1周解析:解析: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时,应该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注明。
3.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是指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所致而非故意伤害患者,且对患者(分数:2.00)A.有人身损害√B.有精神损害C.无大损害D.无特别严重损害E.有损害但不严重解析:解析: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要求必须是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所致而非故意伤害患者,且对患者有“人身损害”的后果。
4.对构成犯罪行为的医务人员要(分数:2.00)A.给予道德谴责B.舆论压力C.免除职务、罚款D.赔礼道歉E.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解析:解析:对构成犯罪行为的医务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医疗事故鉴定组在鉴定工作中始终保持独立(分数:2.00)A.不受任何单位、个人的干涉√B.但会将鉴定结果与院方商量C.但会与医院共同出具检查结果D.但会与患者家属商量给出结果E.出具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解析:解析:医疗事故鉴定组在鉴定工作中始终保持独立,不受任何单位、个人的干涉。
6.护生脱离带教护士的督导,擅自行事造成的患者损伤,应当(分数:2.00)A.口头批评教育B.承担法律责任√C.取消实习资格D.罚款E.赔礼道歉解析:解析:护生脱离带教护士的督导,擅自行事造成了患者的损伤,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7.护士不注重患者的主诉或尊严,引起患者的不满,属于侵犯患者的(分数:2.00)A.知情权B.就医权利C.生命权和隐私权√D.安全权E.人生权解析:解析:护士不注重患者的主诉或尊严,引起患者的不满,属于侵权行为(侵犯患者的生命权和隐私权)。
初级护师考试基础护理考点试题: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2

1.属于高度危险性的医用物品是(C)A.肠镜B.体温计C.手术刀片D.血压计袖带E.压舌板2.烧伤病区属于Ⅱ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菌落总数不超过(D)A. 10cfu/m3B. 50cfu/m3C. lOOcfu/m3D. 200cfu/m3E. 500cfu/m33.无菌技术操作时,正确的是(E)A.操作环境要清洁,操作前1h减少人员走动B.操作者要面向无菌区,身体应尽量靠近无菌区C.无菌物品取出后抓紧使用,如没有用完应及时放回原无菌容器中D.定期检查无菌物品保存情况,如疑有污染,应抓紧使用E.为防止交叉感染,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患者使用4.无菌持物钳能夹取(E)A.凡士林纱布B.待消毒的治疗碗C.无菌导尿管导尿D.碘附棉球消毒E.无菌治疗巾5.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许溶液是为了(A)A.冲洗瓶口B.检查溶液的颜色C.冲洗无菌容器D.检查溶液有无污染E.检查溶液有无浑浊6.戴无菌手套,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戴手套前,先检查手套的号码B.戴手套前,可不必洗手,但一定要修剪指甲C.未戴手套的手可触及手套的外面D.已戴手套的手可触及另一手套的内面E.戴好手套后两手应置于胸部以上水平7.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B)A. 2hB.4hC.6hD.8hE.12h8.对于已穿过的隔离衣,被视为清洁的部位是(A)A.衣领B.袖口C.腰部以上D.腰部以下E.胸部以上9.使用2%戊二醛浸泡手术刀片时,为了防锈,在使用前可加入(D)A.5%碳酸氢钠B.5%亚硝酸钠C.0.5%碳酸氢钠D.0.5%亚硝酸钠E.0.5%醋酸钠10.关于碘酊和碘附,正确的描述是(D)A.碘酊属于低效消毒剂,碘附属于中效消毒剂B.碘酊和碘附都用于皮肤和黏膜等的消毒C.碘酊对金属有腐蚀性,而碘附没有法是D.皮肤对碘过敏者禁用碘酊和碘附E.碘酊对黏膜刺激性强,碘附对黏膜无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健康环境护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是人、健康、环境和护理,这四个概念的核心是人。
人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整体的概念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
(二)人是一个开放系统(三)护理中人的范围护理的服务对象既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也包括从婴幼儿到老年人整个全人类。
二、人的基本需要(一)概念人的基本需要指个体为了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长与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
(二)内容1.生理性需要指维持人正常生理功能的所有需要,如呼吸、食物、排泄、睡眠、休息等。
2.社会性需要指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或集体互动的需要,如沟通交流、朋友交往等。
3.情绪性需要指人有表达自身所体验的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的需要。
4.知识性需要指个体在认知、思想与理性方面的需要,如学习、探究事物真相、思考问题等。
5.精神性需要指有关人在精神信仰、精神依托与精神支持方面的需要,如祈祷、宗教信仰、佩戴吉祥物等。
(三)特性1.人类的基本需要大致相同。
2.每种需要的重要性可因人而异。
3.各种需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四)影响基本需要满足的因素1.生理因素;2.情绪因素;3.知识与智力因素;4.社会因素;5.环境因素;6.个人因素;7.文化因素。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概念1.成长指个体在生理方面的量性增长。
2.发展是生命过程中一种有顺序的、可预测的功能和技巧的演变过程。
3.成熟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某一生命阶段中是否完成相应的成长与发展任务的衡量指标。
(二)内容1.生理方面;2.认知方面;3.社会方面;4.情感方面;5.精神方面;6.道德方面。
(三)基本原则1.成长与发展是按持续的、有顺序的、有规律的和可预测的方式进行的。
2.每个人都要经过相同的各个发展阶段。
3.每个人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是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速度通过各发展阶段的。
4.每个发展阶段各具有一定的特征,并都有一定的发展任务。
5.每个人基本的态度、气质、生活方式和行为等都会受到婴幼儿期发展的影响。
6.发展是通过逐步的成熟和不断的学习而获得的。
(四)影响成长与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它包括:(1)家庭:家庭是人自出生后与其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环境。
家庭的首要功能是满足家庭成员的一些基本需要如温饱、安全、爱与归属等。
此外,家庭是个人主要的生活环境,故家庭中能否提供恰当的刺激,锻炼个体身体动作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建立、价值观的确认等与个体社会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学校:学校是提供正规教育及社会化的场所。
人一生的前段时期大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这段时间又是个体迅速成长的时期。
学校通过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个体在认知方面成长,提供给个体将来立足社会必要的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
同时学校也兼顾个体的体格锻炼与艺术熏陶。
此外学校还可帮助个体建立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际关系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此外,宗教、文化、社会、学习及生活经验等因素也影响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四、人的自我概念(一)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即个人对自己的认同感。
自我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随着个体与环境的不断互动,综合环境中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自身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认识而形成的。
(二)组成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认为,自我概念由四部分组成,即身体心象、角色表现、自我特征和自尊。
1.身体心象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和看法。
2.角色表现角色是对于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的行为要求和行为期待。
一个人一生中要履行许多角色,有时在同一时期也得承担多种角色。
如果个人因能力有限或对角色要求不明确等原因而不能很好地完成角色所规定的义务时,挫折与不适感便油然而生,其结果便产生负向的自我概念。
3.自我特征是个人对自身的个体性与独特性的认识。
人们通常以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及教育背景等来确定自己的身份和特征。
自我特征也包括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性格与兴趣等。
4.自尊指个人对自我的评价。
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若个人的行为表现达到别人所期望的水平,受到了他人的肯定和重视,其自尊自然会提高。
而自尊的提高又有助于个人正性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完善。
健康一、健康的定义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优点:①指出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从而弥补了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一定义的许多不足;②正确指出了健康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克服了把身、心机械分割开的传统观念,为医护特别是护理拓宽了工作领域;③健康也包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把健康与人们充实而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联系起来。
二、健康的模式(一)健康-疾病连续相模式健康-疾病连续相即指健康与疾病为一种连续的过程,处于一条连线上,其活动范围可从濒临死亡至最佳健康状态。
任何人任何时候的健康状况都会在这连续相两端之间的某一点上占据一个位置,且时刻都在动态变化之中。
连续相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个体身、心、社会诸方面功能的综合表现,而非单纯的生理上有无疾病。
如一个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行为紊乱、社会适应不良者,其在连续相上所占的位置更多地偏向于健康不良侧。
护士应用该模式可帮助服务对象明确其在健康-疾病连续相上所占的位置,并协助其充分发挥各方面功能从而尽可能达到健康良好状态。
(二)最佳健康模式最佳健康模式由Dunn(邓恩)1961年提出。
他认为健康仅仅是“一种没有病的相对稳定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和环境协调一致,表现出相对的恒定现象”。
而人应设法达到最佳健康水平,即在其所处的环境中,使人的各方面功能得以最佳发挥,以发展其最大的潜能。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一)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界中的空气、水、阳光、粮食、蔬菜、动物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然而在这个环境中,存在有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成分,如水质的污染,空气中含量过高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粮食、蔬菜中残留的农药等。
2.社会因素(1)政治制度:是否将公民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并积极采取措施以促进公众健康,政治制度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状况与个人经济条件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
(3)文化教育因素:文化教育因素通过影响人类素质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意识。
(二)机体的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
由于遗传病种多(达2000种以上)、发病率高(占一般病的20%)。
2.心理因素消极的心理因素可引发许多疾病。
如心血管病、肿瘤、高血压、胃十二指肠溃疡、意外伤害及自杀等。
(三)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许多疾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关。
因此应大力提倡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获得保健设施的可能性卫生保健设施因素包括医疗保健网络是否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是否完善及群体是否容易获得及时有效的卫生保健和医护等方面的照顾。
环境一、概念环境是人类生存或生活的空间,指与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的各种内、外环境。
二、分类(一)人的内环境:是指机体各器官功能与调节机制的运转状态。
(二)人的外环境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3.治疗性环境包括两个主要的因素:舒适和安全。
(1)舒适:首先来自于医院良好的物理环境,包括:1)温度:适宜温度是18~22℃。
新生儿及老年病人,室温以保持在22~24℃为佳。
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使人蜷缩,缺乏动力,肌肉紧张而产生不安,又可能会造成病人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2)湿度:适宜湿度50%~60%为宜(相对湿度)。
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病人感到潮湿、气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病人尤其不利。
3)通风:一般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污浊空气使人的正常生理及心理状况受到干扰,常产生烦躁、倦怠、头晕、食欲减退等,有碍病人疗养。
4)空间:保证病人有适当、能独处的空间,同时也方便操作和护理,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m。
必要时置屏风。
5)噪声:指凡是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或足以引起人们心理上或生理上不愉快的声音。
医院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噪声强度在35~45dB。
噪声强度在50~60dB时,即能产生相当的干扰。
当其高达120dB以上,可造成高频率的听力损失,甚至永久性失聪。
长时间处于90dB 以上高音量环境中,能导致耳鸣、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肌肉紧张,以及出现焦躁、易怒、头痛、失眠等症状。
室内应保持安静,尽可能地为病人创造安静的环境。
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6)光线:病室采光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太阳辐射的各种光线,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都具有很强的生物学作用。
因此,病室内经常开启门窗,让阳光直接射入,或协助病人到户外接受阳光照射,对辅助治疗颇有益处,但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病人的脸部。
人工光源常用于满足夜间照明及保证特殊检查及治疗护理的需要,护士应熟悉不同病人对光线的需要,以使病人获得最适宜的光线。
(2)安全:治疗性环境应关注病人的安全,这就要求医院在建筑设计、设施配置、治疗护理过程中,各部门相关人员均应有安全防护意识,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如设有防火装置、紧急供电装置,配有安全辅助用具(如拐杖、轮椅、床档、带扶栏的浴缸、马桶等),治疗用热(冷)过程中防烫(冻)伤等。
此外,也包括微生物方面的安全性,要求医院中设有院内感染控制小组,定期对医院空气、物体表面及无菌物品等进行细菌监测,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实战模拟病室最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A.14~16℃,30%~40%B.16~18℃,40%~50%C.16~18℃,50%~60%D.18~22℃,50%~60%E.22~24℃,60%~70%[答疑编号502345020101]【正确答案】D三、环境与健康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人类的健康与环境状况息息相关,一方面,人们通过自身的应对机制在不断地适应环境,通过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来不断地改善和改变自己的生存与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环境质量的优劣又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护理一、概念1859年南丁格尔提出“护理的独特功能在于协助病人置身于自然而良好的环境下,恢复身心健康”。
1988年她又指出“护理的主要功能在于维护人们良好的状态,协助他们免于疾病,达到他们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
1966年美国护理学家韩德森指出:“护理的独特功能是协助个体(患病者或健康人)执行各项有利于健康或恢复健康(或安详死亡)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