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故居讲解词

合集下载

广东梅州旅游景点:大鹏古城

广东梅州旅游景点:大鹏古城

丘逢甲故居座落在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

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面积1800平方米,是一幢座西朝东二堂四行围屋,正门名为“培远堂”(清未翰林温仲和题)两侧对联:“培栽后进;远继先芬”。

内堂匾额“心泰平草卢”为清广东巡抚许振偉题。

南厢房“念台精舍”为潮州知府李士彬书;北厢房“岭云海日楼”为清进士吴道容题。

屋后有大荔枝树12株,传是丘逢甲所植。

室内陈列有大量珍贵文物、照片、手稿、文献,向人们展示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光辉的一生。

1984年由蕉岭县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重修。

198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诗人大全】丘逢甲简介_丘逢甲的资料介绍

【诗人大全】丘逢甲简介_丘逢甲的资料介绍

【诗人大全】丘逢甲简介_丘逢甲的资料介绍丘逢甲(1864~1912)近代诗人。

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

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

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

同治三年(1864)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授任工部主事。

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生平丘逢甲,台湾苗栗客家人,祖籍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

1895年甲午战争后,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民激愤,丘逢甲坚持反对并组织义军反抗。

同年5月23日,唐景嵩发表宣言,宣称“台湾同胞誓不服倭,与其事敌宁愿战死”。

丘逢甲任义勇军统领,隔日,国会议长林维源逃亡至福建省厦门。

在5月29日乙未战争掀起战端,6月4日总统唐景嵩弃职逃亡福建厦门,镇守北台湾的正规军溃败。

其后丘逢甲见局势不可为,携带家眷内渡广东嘉应州。

其后虽有名将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及吴汤兴、姜绍祖、徐骧等人率领的诸多民间义勇军奋起抗日,但由于装备及训练均远不如日本,终究于10月21日被日军攻入大本营台南,台湾沦陷。

丘逢甲内渡后先在家乡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1903年,被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萧惠长等人创办的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支持康梁维新变法,并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革命党人参与筹划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

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

民国元年(1912)元旦因肺病复发,正月初八日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

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百家姓对联:丘(邱)姓对联及丘(邱)姓来历、丘(邱)姓宗祠联.doc

百家姓对联:丘(邱)姓对联及丘(邱)姓来历、丘(邱)姓宗祠联.doc

百家姓对联:丘(邱)姓对联及丘(邱)姓来历、丘(邱)姓宗祠联丘、邱(qiū)姓同源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

得姓始祖:丘木。

吕尚之子。

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作为开国功臣,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定都营丘。

后又将营丘改称临淄,太公之子木怀念都城故称,遂以地为氏,称丘姓。

因“邱”姓为“丘”姓避讳加邑旁而来,实属同源。

丘(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七。

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十六位。

思敬堂忠实堂敦睦堂堂堂播誉;河南郡吴兴郡扶风郡郡郡传名。

——全联典出丘(邱)姓的郡望和堂号。

兄弟联吟郎署;幼孤笃学琼山。

——上联典指宋·朝奉郎丘舜中为,兄弟诸女皆工诗,内集必吟咏为乐。

下联内指明代文渊阁大学士丘濬,琼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

著《大学衍义补》。

系出太公,名扬渭水;功齐夫子,书著春秋。

——上联典指齐·太公姜尚事典。

下联典指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姓丘名明。

其高祖曾祖和祖父在楚国均为左史,父亲又适鲁为左史。

因世代为左史官,故人们便以左氏代称。

其父因病告老还乡,则由左丘明继任左史官,编修国史。

他尊重历史,呕心沥血。

双目失明后,仍锲而不舍,终篆辑成惊世名著《左传》《国语》,一鸣惊人。

孔子与之同好恶,司马迁称其为君子,历代帝王对左丘明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明封先儒、先贤,清乾隆御赠《经臣史祖》匾额。

护台拒日思逢甲;抗美援朝痛少云。

——上联典指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事典。

甲午战争后,清廷割弃台湾,丘逢甲联合台绅驰电抗议,并倡议自救,亲率义军抗击登台日军,失败后离台内渡。

下联典指当代志愿军一级英雄邱少云事典。

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

附:系承姜尚;源出扶风。

——佚名撰丘姓宗祠联。

潭月映山足;天河泻涧中。

——此联为唐代尚书郎丘丹《秋夕宿石门馆》诗句联。

读书千载业;孝悌一堂春。

——广东省蕉岭县客家围丘氏宗祠堂联。

丘逢甲诗歌中的岭南情怀

丘逢甲诗歌中的岭南情怀

到镇平祖籍后的作品, 诗中云 :万里西风雁叫天 , “ 梅 做
江行尽 客停 船 。仙纵 桃熟 寻杨 子 , 梦茶香 证 了拳 。 禅
所 写 既有 梅州 的 自然 景物 ,又 有 当地 民间崇奉 的神

艺术 成 就 。 近 代 中 国“ 界 革 命 ” 是 诗 的一 块 丰碑 , 在
中 国近代 文学史 上 占有 重要 的地 位 。

话性人物杨子仙师和潘 了拳( 即惭愧祖师)而且还 0 ,
有对 自己客家身 世 的追怀 ,全 篇充 满浓郁 的梅州 客
家 文化气 息 。

对 梅 州风 物 的 咏 赞
这一 时期 丘逢 甲写作 的《 舟入梅 州境 》《 、题东 山
作 为岭南 客家 移 民台 湾 的后 裔 , 年 时 代 的丘 青 逢 甲虽 然 从 自 己 的祖 辈 和 亲 友 身 上 接 受 有 客 家 文 化 的影 响 , 他 出生 和成 长 于 台 湾 , 但 主要 还 是 一 名 台湾诗 人 。内渡 之 后 , 丘逢 甲首 先 回到祖 籍 梅 州蕉
岭县( 当时称嘉 应 州 镇平 县 )在 这 里 , , 他开 始 广 泛接
杨 子仙 庙 》 《 、 乙未 秋 日归 印 山故居 因游 仙 人 桥作 》 、 《 九 日游长潭 》 《 重 、 寻镇 山楼故 址 因登城 四眺越 日遂
游 城北诸 山》 《 汉敬州 修 慧寺干 佛铁塔 歌》 等 , 、南 也
宋公 ( 湾先生) 牛 耳 , 芷 执 光焰不 可逼 。 堂堂黄( 香铁 先 生) 李( 子先 生) 亦各具 神 力。 与 绣 ,
我欲 往从 之 , 自愧僵 籍 浞 。
发、 薛侃 、 万 达 、 六 奇 等一 大 批 在 潮 汕 历史 上 具 翁 吴

游蕉岭丘逢甲故居有赋

游蕉岭丘逢甲故居有赋

游蕉岭丘逢甲故居有赋
辛卯九月,因逢国庆,余与公司同事赴蕉岭县丘逢甲故居游览,心多感触,故有此作:
梅州有丘公,别号华严子。

慕名欲往悼,涤冠而沐衣。

公家在乡野,龙卧而睥睨。

开门怀翠葇,远黛入丹樨。

精陈幽晰,高檐游而逶迤。

尊谨方严,月屋环而绮丽。

影度回廊,观屋宇之宏阔。

鸟栖庭树,闻晨钟和暮雨。

诗翁学问泓渊,乃性清而雅洁
心怀国家天下,志在匡扶社稷。

闻寇之犯台,朝堂拱手相让。

凭己之全力,决然凛危不惧。

心虽有余,惜孤力之不殆。

国家虽大,恨庙堂之难济。

风月有天难补恨,
江山无地可埋愁。

雄鹰裹翅朝南望,悲戚几度春与秋。

壮志未成,退而治学。

培栽后进。

远继先芬。

血濡台澎心未死,
寒笳残角海东云。

掀开诗风起雄谈,
绮靡国粹作新声。

故后学多有往祭,瞻仙姿遗容。

高足笔落兰台,赞曰
龙卧南阳,马来西极。

仰丘公遗像,余有叹曰:
向使当年未先渡,
力抗倭寇如徐公。

其后便无人诟病,
何人敢不念高风?
华创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小编2011年10月6日。

逢甲故乡武陵源

逢甲故乡武陵源

逢甲故乡武陵源作者:丘洪松来源:《源流》2012年第01期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抗日志士丘逢甲先生这首春愁诗已经为大家所熟悉。

今日丘逢甲故居游人络绎不绝,他们大多是受逢甲先生爱国情怀感染而来,可以想象有很多人会考究逢甲先生笔下的“山”在什么地方。

逢甲先生的“山”,就是蕉岭一带的“山”。

在先生的故居文福淡定,就可以看到连绵的青山妩媚极尽,桑麻影里、鸡犬声中掠过一幅幅山乡田园的图画。

逢甲先生在他的《松山书屋图记》一文中说:“予村去山人之村六十里,村在镇平县北之文福乡。

乡之西翼然而起者庐山也。

其山多松,山之主峰曰松光峰,其麓有林,曰松林,湾曰松湾,而淡定村在焉。

……松明之火,可照读书,亦曰松光,峰之所由名也,此皆予之所赖以松者,固甚不愿其出山,以材见为世用。

”既描写了一幅山村的美丽图景,又抒发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逢甲先生“淡定村”诗中写道:群山忽豁见山门,幽绝溪山是此村。

鸡犬云中仙气在,衣冠田舍古风存。

桂生前代成尊宿,松占高峰长子孙。

不必桃花千万树,已教人作武陵源。

从诗中可以看出昔日淡定村(今日逢甲村)就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了。

而所谓的幽绝溪山,能让人留连忘返的,就在离淡定不远处的蕉岭老八景之一的仙桥飞渡。

从文福镇往西南驱车十分钟,穿过幽幽的绿色走廊,爬上几个弯曲的山坳,便是一处极平缓的山坡。

往西北眺望,远山若有若无飘忽在蓝天下,往东南便是一大片苍苍莽莽的果林,正是八月秋熟,柑桔柚果悠悠香飘。

缓步前行,修篁如屏,山花似火,仙人飞渡赫然突现,走近桥栏俯视,只见平坦中深藏着巨石坚岩对峙的溪涧,碧草如茵,杂花摇曳,一股雪白的清泉,从远处竹林的万叶丛中窜出,幽绿深黑的卧石缀着珠弹玉泻的水花,合奏着一曲林泉妙景,令人禁不住连声叫好!逢甲先生曾有过山中秋景的动人描述: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蒙蒙。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诗人笔下的山水空灵宛约,令人欲一探究竟,而眼前桥上的风光也一样令人跃然欲往。

关于介绍梅州的导游词5篇

关于介绍梅州的导游词5篇

关于介绍梅州的导游词5篇梅州是一座非常适宜生活的城市。

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梅州导游词,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梅州导游词1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的景点是阴那山灵光寺。

阴那山在离梅州城45公里的雁洋镇境内,它与罗浮、南华一同被称为“粤东三胜”。

景区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还有观音岩、棋盘石、铜锣湖等景观。

它的主峰海拔1297米,像五指并聚直指青天,气势雄伟,也称五指峰。

许多朋友都去过泰山,知道泰山多高吗?海拔1500多米,咱们五指峰也就比泰山低200米,够高的了吧?现在,新修了全长999级的登山通道可以安全顺畅的登山山顶。

极目远望,可以看到狮子岩、卧佛岭等千姿百态的山峰,唯妙唯俏,妩媚动人。

也有不少游客头天晚上就登山住在上面,第二天凌晨看日出,当一轮红日蓬勃欲出之时,霞光万道,山峰都披上了金色的晨装,那无比壮观的感受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再来时一定要多留一天去看一看五指峰日出。

阴那山里有一座千年古刹灵光寺,是广东省五大名寺之一。

它的创始人是唐朝高僧潘了拳。

他圆寂之后,村上的人就简历了寺院纪念他,最初名字叫“圣寿寺”,至今已经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

后来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粤东监察御史梅鼎捐钱扩建,更名为灵光寺,现在正门石匾上所刻“灵光寺”三个字,就是梅鼎写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灵光寺,它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大家看,寺庙依山而建,面积相当广大,有6000多平方米,寺庙上空香烟缭绕,香客和游人不绝。

这座寺庙在梅州远近闻名,除香客之外还吸引大量游客参观,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灵光寺有“三绝”。

第一绝,就是称为“广东宝村”的“生死柏”。

大家已经看到寺前有两棵相同高度的巨大柏树。

一棵枝叶繁茂,一棵却光秃秃的,甚是奇异。

你看那棵活的有30多米高,据说是创始人潘了拳亲手种的,树龄达1100年以上,至今枝叶繁茂;而另一棵虽然已经死了300多年,却几乎是同样高大,依然傲然挺立,枯死而不腐,是不是令人叹绝!前几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拍过一部电影《生死树》,就是以这两棵树的故事为背景的。

丘逢甲爱国七言诗

丘逢甲爱国七言诗

丘逢甲爱国七言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出处:《春愁》。

意思是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流淌。

例子:有个老爷爷给孩子们讲历史故事的时候说:“你们看呐,就像丘逢甲说的‘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咱可不能忘了过去那些艰难的日子呀!”“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出处:《春愁》。

意思是四百万同胞一起痛哭,去年的今天台湾被割让出去。

例子:历史课上,老师激动地说:“同学们,想想丘逢甲的这句‘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咱得多珍惜现在的和平呀!”“英雄愧说郑延平,目断残山一角青。

”出处:《有感书赠义军旧书记》。

意思是自己在民族英雄郑成功面前感到惭愧,望着残缺的山河只有一角还显青色。

例子:一个学者在讨论历史时感慨:“丘逢甲这句‘英雄愧说郑延平,目断残山一角青’,多让人痛心呐!咱得努力让国家更强大。

”“海水一泓烟九点,壮哉此地实天险。

”出处:《汕头海关歌寄伯瑶》。

意思是海水浩渺,岛屿如同九点烟尘,这里实在是雄伟的天险之地。

例子:导游在介绍景点时说:“大家看这壮丽的景色,是不是有点像丘逢甲说的‘海水一泓烟九点,壮哉此地实天险’呢?”“东南半壁日昏昏,万骑临流待北奔。

”出处:《闻海客谈澎湖事》。

意思是东南半壁江山昏暗不明,众多兵马在河边等待向北奔去。

例子:一个历史爱好者在讨论时局时说:“这情形有点像丘逢甲那句‘东南半壁日昏昏,万骑临流待北奔’,真是让人着急呀!”“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出处:《离台诗》。

意思是宰相有权割让土地,孤臣却无力挽回大局。

例子:在讨论历史悲剧时,有人叹息道:“丘逢甲这‘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太无奈啦!”“天下兴亡匹夫责,江山寥落酒人悲。

”出处:《秋怀八首和邱仙根工部原韵》。

意思是天下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江山寥落让人悲伤。

例子:一群年轻人在讨论责任时说:“咱得记住丘逢甲这句‘天下兴亡匹夫责,江山寥落酒人悲’,好好为国家做点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丘逢甲故居解说词新编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欢迎前来参观丘逢甲故居。

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两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

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梅州市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丘逢甲自拟,温仲和题写的堂名“培远堂”及对联“培栽后进;远继先芬”。

大意为“精心栽培教育后裔子孙,努力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

接下来,请大家移步参观展览的各部分内容。

丘逢甲1864年(清同治三年,甲子)出生于台湾苗栗铜锣湾,自幼便展现出杰出的诗书才华。

1877年(光绪三年,丁丑),丘逢甲虚龄十四去应童子试,路上偶遇父亲好友黄明修,黄用“以父作马”为上联试探丘逢甲。

丘逢甲略加思索便以“望子成龙”回对下联,黄明修内心惊服。

应试时逢闽抚兼主考官丁日昌来台巡视,丁出上联“甲年逢甲子”,丘逢甲以“丁岁遇丁公”对之。

丁日昌赞为“奇童”,赠“东宁才子”印。

丘逢甲一生作诗近万首,至今保留下来的有近2000首,其中不乏爱国诗歌。

2004年春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曾吟诵他1896年写的《春愁》,深情阐述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密切
关系。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不仅是近代中国诗作丰富的爱国诗人,而且是抗日保台的爱国志士。

1889年,丘逢甲虽高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但对京都官场乌烟瘴气、蝇营狗苟之腐败深恶痛绝,不愿为伍,旋即援例以亲老告归,弃官返台从教。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丘逢甲“刺血三上书”,号召“抗倭守土”,率领义军迎敌苦战近一个月,因力量悬殊,兵败后被迫于1895年挥泪内渡。

丘逢甲血脉里流淌着精忠报国、抗击外敌的民族热血,他与淞沪会战中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将军以及抗日复台志士罗福星一起被称为蕉岭抗日三英杰。

丘逢甲内渡后,决心图强救国收复台湾。

他提倡新式教育,并在潮州、梅州、汕头等地创办新式学堂。

1904年冬他倡导宗族用族田所得兴办族学。

几年间,所办新学达近百间。

丘逢甲先生的新式教学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于1906和1909年先后被推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省谘议局副议长。

在兴办新式学堂、提倡新式教育的同时,丘逢甲由支持改良的维新立宪派,转变为倾向、支持革命的民主派。

丘逢甲利用自己广东省教育总会会长、谘议局副议长的身份掩护革命党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

此后,丘逢
甲作为广东省三人代表之一,去南京参加临时中央政府筹组工作,被选为中央参议院参议员。

南京会议未开完,丘逢甲旧病复发,匆忙南归,延医救治无效,临终之前交代后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也”,1912年2月25日辞世,年仅49岁。

丘逢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依然深情思念着故土台湾。

丘逢甲先生去世后,为纪念和弘扬丘逢甲爱国主义精神,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分别成立了丘逢甲研究会,同时兴建了若干纪念设施,开展系列交流和纪念活动。

念台精舍简介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丘逢甲会友作诗之处“念台精舍”,室名为丘逢甲自拟,由清潮州太守李士彬题写。

“精舍”即居所、住室。

上、下联:扫除万事付诸命;卓犖高才独见君。

由清广东巡抚许振祎题写,大意是劝忘却不平之事,怨生不逢时;赞卓识非凡,才志过人。

《丘逢甲主题展览》就介绍到这里。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顺意!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