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前世今生

合集下载

简述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京剧,又称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之一,是中国最具戏曲艺术特色的传统音乐剧种,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起源于明清时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民间戏曲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文化之一。

京剧起源于明清时期,由明末清初开始发展壮大,形成了明清戏曲,后来又发展成今天的京剧。

明清戏曲是以当时的滑稽、小丑、话本、文白话和黑板戏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戏曲,由于当时传播的条件有限,因此形成了当时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末,由于中国的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许多艺术家和剧作家们开始改编明清戏曲,这些改编作品后来被称为“京剧”,它以北京为中心,形成了一种新的戏曲形式,这种新的戏剧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魅力,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20世纪初,京剧发展至高峰,许多名家名演员出现,他们不仅延续了明清时期的艺术传统,还注入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使京剧技艺及表演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20世纪以来,京剧合作社也越来越多,京剧的观众也越来越多,京剧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近代以来,京剧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改革也不断推进,它的表演形式及表演技艺不断更新,既保留了其本质,又使其不断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目前,京剧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浓郁中国特
色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欢迎,京剧在中国乃至于世界的艺术文化圈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和发展1.1 京剧的起源京剧起源于18世纪末的中国北京,最初受到四大戏曲剧种的影响,包括湘剧、昆曲、梆子和秧歌。

京剧的发展受到清朝宫廷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宫廷音乐、舞蹈和戏剧的元素。

1.2 京剧的发展阶段京剧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目体系。

第二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京剧进一步发展,浮现了一批优秀的演员和剧作家。

第三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京剧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1.3 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京剧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传统剧目的保护。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京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成立了许多京剧学院和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和导演。

二、表演形式和特点2.1 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四种艺术表现形式,即唱腔、念白、动作和武打。

演员通过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通过念白来讲述剧情,通过动作和武打来展示角色的形象温和质。

2.2 京剧的造型和服饰京剧的演员造型和服饰非常讲究,包括脸谱、发型、服装和道具等。

脸谱是京剧演员的重要标志,通过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脸谱来表达角色的性格和身份。

演员的发型、服装和道具也都有严格的规定,以展示角色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2.3 京剧的音乐和舞蹈京剧的音乐和舞蹈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份。

京剧音乐包括器乐和人声,器乐主要由京剧乐队演奏,人声包括唱腔和念白。

京剧的舞蹈动作优美独特,通过舞蹈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形象。

三、经典剧目和名家演员3.1 经典剧目京剧有许多经典剧目,包括《红楼梦》、《白蛇传》、《牡丹亭》等。

这些剧目通过精彩的剧情和表演,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水平。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又称为“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是中国戏曲中最为著名和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精美的戏服被誉为中国戏曲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1. 起源阶段(19世纪前半叶)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前半叶的北京城。

当时,北京的戏曲演出以鼓曲为主,但演出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戏曲演员开始将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的戏曲元素融入到北京的戏曲演出中,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京剧风格。

2. 形成阶段(19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京剧逐渐形成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特色。

在这一时期,京剧以唱腔、表演、化妆和服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革。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等人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他们的表演风格和艺术成就对后来的京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发展阶段(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上半叶,京剧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京剧团开始走出北京,到全国各地进行演出,京剧艺术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爱慕和关注。

在这一时期,京剧进一步丰富了剧目,增加了更多的表演元素,如舞蹈、杂技等,使得京剧的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

4. 繁荣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20世纪中叶至今,京剧进一步繁荣发展。

在这一时期,京剧的剧目数量不断增加,演出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京剧团开始走向国际舞台,赴海外进行演出,京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同时,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艺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一批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涌现出来,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的艺术风格,还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总结:京剧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和繁荣四个阶段。

从19世纪的起源阶段到20世纪中叶至今的繁荣阶段,京剧在艺术形式、剧目数量和表演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京剧的起源、发展、演艺形式、流派演唱和国际传播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起源1.1 传统戏曲的渊源:京剧起源于明代的传统戏曲,融合了元曲、明曲和南戏等多种艺术形式。

1.2 传统戏曲的变革:京剧在清代乾隆年间逐渐形成,吸收了汉剧、秦腔等多种戏曲元素,形成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3 历史背景的影响:京剧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如清朝的封建制度和文人雅士的推崇。

二、发展2.1 京剧的兴旺时期:京剧在清末民初达到了巅峰,成为社会上流行的艺术形式,吸引了大批观众。

2.2 改革与创新:20世纪初,京剧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如引入西洋音乐元素、改进剧本结构等,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3 保护与传承: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京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设立了专门的京剧学院和表演团体,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

三、演艺形式3.1 唱腔和音乐:京剧的唱腔独特,包括“咬字”、“念白”等技巧,配以传统乐器如二胡、洋琴等,使得京剧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

3.2 表演技巧:京剧注重身段、脸谱和动作的表演,演员通过精湛的技巧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3.3 化妆和服饰:京剧的化妆和服饰也是其独特之处,演员通过不同的脸谱和服装来表现不同的角色特征。

四、流派演唱4.1 京剧四大流派:京剧有四大流派,分别是梅派、花派、青衣派和老生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代表性演员。

4.2 梅派的特点:梅派以梅兰芳为代表,注重唱腔的婉转和动作的优美,给人以温婉、细腻的艺术感受。

4.3 花派的特点:花派以尚小云为代表,注重唱腔的高亢和动作的矫健,给人以激情、豪放的艺术感受。

五、国际传播5.1 京剧在国际舞台的影响:京剧在20世纪中叶开始走出国门,先后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演出,受到了国际观众的爱慕和欣赏。

5.2 京剧的国际传播途径:京剧通过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又称为“四大戏曲”之一,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起源于北京,融合了多种戏曲艺术形式,如京剧、豫剧、评剧等,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阶段(1790年-1840年)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1790年摆布。

当时,北京的戏曲演员们开始以“京腔”为基础,结合其他地方的戏曲元素,创造了一种新的表演形式,即后来的京剧。

这个阶段的京剧还没有固定的剧本和表演规范,演员们主要通过即兴表演来展示自己的才艺。

二、发展阶段(1840年-1911年)在19世纪中叶,京剧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京剧的剧本开始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表演规范和技巧。

同时,京剧的表演风格也逐渐丰富和多样化,包括唱腔、表演、化妆等方面。

这个阶段的京剧主要以历史故事和传统戏剧作品为题材,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声腔来展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三、现代化阶段(1912年-1949年)京剧在20世纪初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这个时期,京剧开始与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剧本的题材逐渐扩展到现代题材,表演技巧也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

京剧的舞台布景、音响设备等也得到了改进和提升,使得演出效果更加逼真和震撼人心。

四、改革创新阶段(1949年至今)1949年以后,京剧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这个阶段,京剧逐渐走向了现代化的舞台艺术形式。

剧本的题材和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开放化,包括对外国戏剧元素的吸收和融合。

同时,京剧的表演技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演员们通过更加精湛的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总结: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经历了起源、发展、现代化和改革创新等多个阶段。

从最初的无固定剧本和表演规范,到逐渐形成完整的表演形式和技巧,再到现代化的舞台艺术形式和改革创新的发展,京剧向来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吸引了泛博观众的爱慕和关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北京,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阶段(元代至明代)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的戏曲形式以元曲为主。

元朝时期,由于北京成为了中国的政治中心,各地的戏曲文化也汇聚于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明代时期,戏曲艺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剧种,如杂剧、二黄等。

这些剧种为后来的京剧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阶段(清代至民国时期)清代是京剧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清朝时期,京剧逐渐成为了宫廷的重要娱乐活动,受到了皇帝和贵族的喜爱。

同时,京剧也开始向民间传播,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娱乐方式。

清代京剧的表演形式和剧本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到了民国时期,京剧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些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如梅兰芳、程砚秋等相继涌现,他们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京剧的剧本和表演形式也得到了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三、现代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剧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京剧的保护和传承,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京剧的发展。

同时,一些著名的京剧团体如中国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等也相继成立,为京剧的推广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现代京剧的发展,不仅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还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了多样化的表演形式。

京剧的剧本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文学、战争等多个领域。

京剧的表演艺术家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表演。

四、国际影响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京剧的表演艺术家们多次出访各国,为世界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京剧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关注和研究。

总结: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经过了起源、发展和现代阶段的演变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特点。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之王”。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京剧起源于19世纪初的北京,是在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吸收了汉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多种戏曲剧种的元素,并在表演技巧、音乐、舞蹈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京剧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咸丰年间(1851-1861),这一时期京剧的形成还不够成熟,但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表演形式和剧目。

第二阶段是光绪年间(1875-1908),这一时期京剧逐渐形成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浮现了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和演员。

第三阶段是民国时期(1912-1949),这一时期京剧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推广,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

第四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今),京剧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保护,成为中国国粹之一。

2. 京剧的表演特点京剧的表演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唱腔:京剧的唱腔以“四大腔”为基础,包括“京腔”、“豫腔”、“沪腔”和“评腔”。

每种腔调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演风格。

(2)表演技巧:京剧的表演技巧非常讲究,包括“唱”、“念”、“做”、“打”、“舞”五个基本功。

演员需要通过精湛的技巧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脸谱和服装:京剧的脸谱和服装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之一。

脸谱的颜色和图案代表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和身份,服装则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设计。

(4)舞蹈:京剧中的舞蹈形式多样,包括身段、步法、手势等。

舞蹈既可以独立表演,也可以与唱腔、表演技巧相结合。

3. 京剧的经典剧目京剧有许多经典的剧目,其中一些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京剧剧目:(1)《红楼梦》:该剧改编自曹雪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

(2)《白蛇传》:该剧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讲述了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3)《霸王别姬》:该剧改编自汉代戏曲《刘秀挂帅》,讲述了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戏曲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与发展初期京剧起源于明代末年,最初是在北京地区的戏曲演出中逐渐形成的。

当时的京剧还没有固定的剧目和表演形式,主要是由一些民间艺人根据传统曲艺、杂剧和皮影戏等元素进行表演。

这个时期的京剧还没有明确的剧本和角色,演员们主要靠即兴表演和口传心授来传承艺术技巧。

二、清代的发展与规范化在清朝时期,京剧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正式的戏曲剧种。

清代的皇帝对京剧非常青睐,经常邀请京剧演员到宫廷演出。

为了满足皇帝和宫廷的需求,京剧开始规范化,确立了一些基本的表演规范和剧目。

同时,京剧的表演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加入了更多的舞蹈、唱腔和表演技巧。

三、民国时期的繁荣与创新民国时期是京剧发展的黄金时期,京剧演员和剧团纷纷涌现,剧目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个时期,京剧开始吸收西方戏剧的一些元素,加入了更多的现代题材和现代表演技巧。

同时,京剧也开始走出国门,到国外进行演出,为中国戏曲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

四、新中国时期的挑战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京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京剧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支持,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来培养和推广京剧艺术;另一方面,京剧也面临着来自电影、电视和流行音乐的竞争,观众的口味也发生了变化。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京剧开始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出了一些现代题材的剧目,并且加入了更多的舞台技术和视觉效果。

五、当代的发展与传承当前,京剧在中国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京剧剧团在国内外进行巡回演出,京剧演员也成为了国家级的文化使者。

同时,京剧也在不断进行传承和创新,一些年轻的演员开始尝试将京剧与当代艺术形式相结合,推出了一些新颖的作品。

此外,京剧也逐渐走向了大众,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进行传播,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总结: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戏曲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的前世今生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国京剧的前世今生
刘新阳
《投军别窑》中周信芳饰薛平贵
京剧,又叫皮黄、平剧、京戏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4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

京剧的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以上海、天津、武汉等地为重镇,艺术分布与活动遍及全国,除我国西藏自治区没有过专业的艺术团体外,其他省份均有专职的艺术团体及活动,故而,京剧是中国戏曲三百多个剧种中,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剧种和全国性剧种。

同时,京剧的传播还远及海外,足迹遍布东南亚、欧洲和北美洲,不仅在华人中传唱,而且在国际友人中也有流传。

说到京剧,就不能不提到中国的古典戏曲,中国古典戏曲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以独特和精湛的表演形式,富于东方审美的美学特征,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爱和传唱。

在世界剧坛上,中国戏曲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典戏剧”。

不难看出,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之林中的地位、价值以及影响。

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并自信地看到,时至今日,作为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中的古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随着时代的发展均已失传,而被湮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再无法复原演出。

而在此间,唯独中国戏曲依然以其绵延不断的千年香火,在继承、发展、创新和衍变中,始终以活体的存在,延续并展现着中国古老的华夏文明。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她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究其戏曲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

从先秦的倡优,到汉代的百戏,再到魏晋的歌舞,唐代的参军戏等等,均蕴含着中国戏曲歌舞并重的基因和属性。

到了宋代,宋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宋元时期,经过漫长的历史融合与衍变,中国戏曲已具有相对完备的戏曲艺术形式。

成熟的戏曲,当属南宋时期出现的“永嘉杂剧”和元代出现的元杂剧,就艺术成就而言,
元杂剧更是中国古典戏曲皇冠上的明珠。

此后,再经明清两代的明清传奇,中国戏曲在不断的新旧更迭与发展壮大中进入了现代。

京剧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新旧交替中,在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上,延续和传承了中国古典戏曲的香火与精神,因此,京剧是在中国戏曲一脉相承的衍变和发展中形成的,在京剧这个剧种的身上蕴含着太多中国古典戏曲的基因与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把京剧称为中国古典戏曲的“活化石”也是恰如其分的。

京剧只是中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的一个,而且距今的历史也只有一百七十多年,尽管她艺术覆盖相当广,是全国性剧种,不属于地方剧种的范畴,可为什么她会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上,对京剧去做一番了解和认识。

《盗御马》中侯喜瑞饰窦尔敦
《法门寺》剧照,尚长荣饰刘瑾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京剧曾有两个代名词,一个是“国剧”,一个是“国粹”,我们就先从京剧的这两个代名词说起。

京剧被称为“国剧”,说到“国剧”,就不得不提到近代戏剧史上的“国剧运动”。

1926年,赵太侔和余上沅等一批留美的学生,在徐志摩主持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剧刊》,首先提倡了“国剧运动”。

他们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入手去建立“中国新剧”,在戏剧观念上,主张发扬传统戏曲“纯粹艺术”的倾向。

在1931年,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和京剧演员梅兰芳、余叔岩以及文化名人溥绪(清逸居士)、张伯驹等人发起成立北平国剧学会,先后编辑出版了《戏剧画刊》、《国剧画刊》,并创办了传习所。

虽然,当时他们倡导的“国剧”不只是针对京剧,而是泛指包括昆曲、梆子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但由此可见在“五四”运动之后,京剧已同昆曲、梆子等我国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并驾齐驱,具有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京剧的艺术形式较其他地方戏曲更系统、更完
备、更具有普遍性地代表近百年来的中国传统戏剧。

既然在三百多种中国戏曲中,京剧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戏剧的普遍形态,并且融合了我国众多地区戏曲剧种的艺术成就,又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那么,把京剧称之为“国剧”也就不为过了。

直到今天,我国台湾等地还习惯性地把京剧称之为“国剧”。

虽然同昆曲、梆子等戏曲剧种相比,京剧的历史并不久远,但是京剧却是在众多古老戏曲剧种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丰富、融合、提高而成的一个新剧种,因此,它比较全面、完整和鲜明地继承了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也造就了众多杰出的艺术人才,更赢得了全国上下,乃至海外观众的喜爱。

《龙凤呈祥》中马连良饰乔玄
《上天台》剧照,于魁智饰刘秀
与此同时,我们再来看一下京剧的另一个代名词——“国粹”。

国粹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固有和不可替代的文化精华”。

京剧果然是这样吗今天公认的中国三大国粹是:中国画、中国医药、中国京剧。

国画和中医,自不待说,因为她们的发生与发展,都始于中国,也积累和浸润着中华先民的智慧结晶。

那么,作为与国画、中医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的京剧又是不是“一个国家固有和不可替代的文化精华”呢京剧被称为“国粹”,不可忽视的还有她的文化因素。

中国的古典戏剧是一种以剧本文学为中心的戏剧文化。

宋元时期的南戏、元代的杂剧、明清两代的传奇,虽然也有过十分出色的演员,但是,它们传世的主要成就却体现在剧本文学方面。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高明、汤显祖、沈璟、洪昇、孔尚任等历代剧作家,给中国的文学史和戏剧史留下了《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单刀会》、《汉宫秋》、《倩女离魂》、《周公摄政》、《墙头马上》、《梧桐雨》、《西厢记》、《琵琶记》、《还魂记》(《牡丹亭》)、《义侠记》、《长生殿》、《桃花扇》等等一大批优秀的剧作,然而,到了近代,戏曲的发展出
现了“拐点”,突出表现在戏曲的文学性逐渐削弱。

在各种地方戏曲里,演员的表演占据了主导地位,看戏主要就是看演员的表演艺术。

京剧艺术自产生以来,使得这种以演员为中心的戏剧文化得到了空前和全面的发展。

京剧的发展历史几乎就是表演家及艺术流派的发展史。

许多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不仅是舞台上的主角,往往还是一出剧目的编剧、导演、作曲、舞台美术设计等等。

这就使得京剧艺术创作的本身基本等同于为演员量身定做,以最大限度发挥演员的表演艺术。

这种戏剧文化发展成熟以后,许多古老的剧种都向京剧靠拢,来求得新发展;而一些新兴的地方戏曲,如南方的越剧、沪剧,北方的豫剧、评剧等更从京剧中汲取养料。

经过对比,可以发现京剧虽然没有中医药和国画的历史久远,但她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实际上是与中国古典戏曲一脉相承而来的,而且在现实中仍然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民群众,并在很多戏曲剧种的发展和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说京剧所以能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她所具有的艺术造诣、艺术影响,还具有来自历史和文化更深层的因素。

京剧被国际友人视为中国的“国粹”,作为中华民族的青年一代,就更有必要和义务,对承载中华民族的“国剧”和“国粹”进行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