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育种学A-及答案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动物育种学

动物育种学

BY一鸣动物育种学名词解释驯养:人类为了某种目的,把从自然界猎捕回来的野生动物加以驯服而成为驯养动物的过程。

绝对生长:指在一定时间内体重的增加量。

相对生长系数:局部器官的生长系数与整体器官生长系数的比值。

家畜的生产力: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时间内,提供合乎标准的一定数量的产品的能力。

系谱:一头家畜的父母及其各代祖先的畜名、畜号、生产成绩及鉴定结果的记录文件。

复合育种值:把不同资料来源所估计的单项资料育种值,根据其遗传力的大小给以适当的偏回归系数并求和所得的数值。

相对生长:某一段时间内的增重与始重的比值。

同胞测定:根据某一个个体同胞的成绩,来对个体作出种用价值的评定。

异质选配:是一种以不同表型为基础的选配。

近交衰退:由于近交造成家畜繁殖力减退、死亡和畸形增多、生产力适应性下降、生长缓慢、生产力降低的现象。

亲缘系数:两个个体因为共同祖先而造成亲缘关系的大小。

个体选配:考虑到交配双方的品质异同和亲缘关系远近的一种交配形式。

引种:为了改良当地的品种,常常需要从外地引入优良品种来改良当地品种的过程。

专门化品系:各具特点,而且专门用以与另一种品系杂交,获取杂种优势的品系称为专门化品系。

配合力:不同种群通过杂交能获得的杂种优势的程度。

初生窝重:仔猪初生时全窝总重量。

品质选配:就是考虑交配双方品质对比情况的一种选配。

选择差:中选个体的平均表型值与群平均表型值的差。

后裔测定:根据某个个体后代的成绩,来对这个个体本身作出种用价值的评定。

家畜育种:就是提高种畜的品质,增加良种的数量以及改进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扩大和改良现有家畜品种、创造新品种、品系以及利用杂种优势的工作。

累积生长:任何一个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都代表该家畜被测定以前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因此称为~性能测定:根据个体本身成绩的优劣来判断种用价值的高低。

野祖:各种家畜所来自的野生动物。

杂种优势现象:不同种群的家畜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上优于亲本的现象。

动物遗传学及育种学遗传学部分

动物遗传学及育种学遗传学部分

动物遗传学及育种学——遗传学部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片段在时期交换。

2、测交一般是用被测个体与隐性亲本类型的个体杂交,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被测个体产生的种类和比例,从而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3、连锁基因间交换值的变化幅度在之间。

4、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40条染色体,该生物应有个连锁群。

5、父亲的血型为AB型,母亲的血型为O型,其子女的血型可能为 .型。

6、某一双链DNA分子中T占15%,则G应为。

7、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传递的是。

8、人类中缺乏色素(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色素由显性基因A 控制。

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

他们的下一个小孩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9、两对非等位基因连锁,对其杂种的100个初级性母细胞进行检查,发现在两基因相连区段内有15个细胞发生了交换,则其交换值为。

10、果蝇的红眼(+)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红眼雌蝇杂合体和白眼雄蝇交配,子代中雄蝇的表现型是。

二、名词解释(选作5个,2×5,共10分)1、基因型2、复等位基因3、克隆4、连锁遗传图5、遗传率6、遗传漂变7、染色体组8、基因工程三、简答题(任选作3题,3×5 = 15分)1、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有何区别?2、数量性状有何特点?3、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是什么?4、近交会产生哪些遗传效应?5、举例说明基因是如何控制遗传性状表达的?四、分析计算题:1、已知某生物的a, b, c三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用基因型为10分)试问:(1)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如何?(2)这三个基因两相邻区段内同时发生交换的概率是多少?(3)这三个基因两两间的交换值是多少?(4)两个纯合体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5)绘制这三个基因间的连锁遗传图。

2、某一随机交配的大群体,aa型个体的百分率为9%,问AA型和Aa型个体的百分率各是多少?(5分)动物遗传学及育种学——动物遗传部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粗线其;2、配子;3、0~50%;4、40;5、A或B型;6、30%;7、群体基因频率; 8、1/4; 9、7.5%; 10、红眼:白眼=1:1二、名词解释:1、基因型:指基因的特定组合类型。

《动物育种学》考试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docx

《动物育种学》考试复习-知识点考点整理.docx

第二章数量遗传学基础数量性状研究的出发点是群体在群体遗传学和育种学中所说的群体一般是指所谓的孟德尔群体(Mendelian population),即个体间有交配的可能性、在连续世代间有基因交换的有性繁殖群体,其中的所有基因可看作是一个基因库,各个体共享这一基因库资源,相互间可自由地进行基因交流从遗传上看,群体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它所拥有的基因和基因型种类及其频率来描述AA、Aa和aa,可用D、H和R分别表示各自的频率Hardy-Weinberg定律: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选择、突变和迁移等因素的作用2.在任何大群体中,不论初始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个世代的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就可达到平衡状态,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以后的连续世代随机交配情况下保持平衡状态;3,在平衡状态下,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如下:D = p2, H=2pq, R = q2性状的分类: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性状的变异可以截然区分为几种明显不同的类型,一般用语言来描述,例如,猪的毛色,鸡冠的形状,牛角的有无等。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变异是连续的,个体间表现的差异只能用数量来区别。

阈性状(threshold trait):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或经济价值,其表现呈非连续型变异,与质量性状类似,但是又不服从孟德尔遗传规律。

一般认为这类性状具有一个潜在的连续型变量分布,其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对数量性状有较大影响的基因座称为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它是影响数量性状的一个染色体片段,而不一定是一个单基因座。

P=G+E+IGEP数量性状表型值G基因型值E环境效应值IGE是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偏差效应值P=G+E=A+D+I+E=A+R基因加性效应(additive effect) A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dominance effect) D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epistatic effect) ID和I带有一定的随机性,一般均将它们归并到环境效应偏差值中,统称为剩余值,记为Ro ■ = p2(+fZ)+ 2pq(d) + <?2(-«) = a(p - 7)+ 2pqdV G = p2(+(z)2 + 2pq(dV +(?2(-«)2— /Z2=2pq\a + d(q一p)]2 + QpqdV = V A ^-V DVA和VD分别表示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方差等位基因的效应:可用平均效应(average effect)来度量,它是指该基因随机地与群体内的配子结合,所形成的全部基因型均值与全群均值的离差名=pa + qd — a(p一a) + 2pqd = + d(q一p)]% = pd + qa - a(p - a) + 2pqd - -p\a + d(q - /?)]基因替代的平均效应:上述两种基因的平均效应值之差,反应了用一种基因取代另一种基因的彗体均值变化.a - a x - a2 = a + d(q一p)一个基因座的基因型的加性效应值,即育种值(breedingvalue),可定义为组成该基因型的两个等位基因的平均效应之和:4&妃=2% = 2Q\CX + d(q — /?)] — 2qa侦,)=% + % = (q —P)[« + d(q - q)] = (q — p)a)= 2a, ——2p[(z + d(q — /?)] = —2 pcc亲属相关,它有两类概念不同的指标:一是亲属间的遗传相关,二是亲属间的表型相关。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3.第二章 动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丁颖-2020.8.25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3.第二章 动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丁颖-2020.8.25

孤独的天才——孟德尔
格 雷 戈 尔 ·孟 德 尔 , 天 主 神 父 。 1856年开始在修道院的花园做豌豆 遗传试验。1865年发表了题为《植 物杂交实验》的划时代论文,但当 时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00年 才引起遗传学家、育种家的高度重 视,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时代背景
18世纪杂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杂交能否产生新种
19世纪动、植物的杂交研究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①生产的目的,即为了提高农作物的量和培养观赏植物新品种。
②理论研究的目的,即以杂交试验为手段来探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的奥秘。
虽然目的不同,但结果相似,即在杂交试验中,人们观察到杂种性状的 一致性和杂养后代性状的多态性等遗传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有规则 的遗传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当时未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所以,探讨生 物性状的遗传问题就成为19世纪生物学家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
植物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
豌豆一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P:亲本,杂交亲本;
♂: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粒的杂交亲本; P
×
♀:作为母本,提供胚囊的亲本;
×:表示人工杂交过程;
F1
F1:表示杂种第一代;
: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
受精产生后代。
F2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 成的的生物个体称为杂种二代。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 三、孟德尔定律的补充与发展—等位基因
(一)不完全显性现象 (1)镶嵌型显性 指显性现象来自两个亲本,两个亲本的基因作用,可以在 不同部位分别表示出非等量的显性。 (2)中间型 指F1的表型是两个亲本的相对性状的综合,看不到完全的 显性和完全的隐性。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

最新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全篇

最新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第1章PPT课件全篇
有、无(1对呈从性遗传的 等位基因控制)
有、无( 1对呈显性完全的 等位基因控制)
冠型
鸡体态遗传标记
单冠、豆形冠、玫瑰冠、 胡桃冠
羽形
丝毛、卷羽、常羽

形 态


传 标

反映了物种内不同品种的 鲜明特征。
与品种所处的生态环境有 紧密的关系。
标记数量少,多数为质量 性状,一般与生产性能无 关。 主要用于动物品种的起源、 演化和分类研究中。
表现、不表现(2对基 因控制,2对均为隐性 纯合时表现出来 )
绵羊体态遗传标记

有、无(1对呈从性遗传的等
位基因控制)
耳型
耳长
垂耳、竖耳( 1对呈不完全 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
短耳、长耳( 1对呈不完全 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
山羊体态遗传标记

有、无(1对显性完全等
位基因控制)
耳型
毛髯 肉疣
垂耳、竖耳( 1对呈不完全 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
第五节 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概念: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指利用动物 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常规育种对 动物的数量性状位点进行选择、 保种、杂种优势分析和利用等, 以达到更有效的育种目的。
评价:目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仍在处 于发展阶段,尚有很多问题需 要研究,但在动物育种中已有 成功的例子(如猪、鸡)。
范围 分 子 标 记 辅 助 育 种
原理:酶切、转膜、探针。
优点:1.共显性。 2.无年龄、组织特异性。 3.稳定、可靠。 4.基因组普遍存在。
缺点:1.操作烦琐、周期长、 工作量大。
2.用到放射性同位素。 3.需DNA量大。 4.多态信息含量低。
原理:随机引物、PCR扩增。
优点:1.简单易行。

《动物育种学》复习题A

《动物育种学》复习题A

《动物育种学》复习题一、填空题、遗传参数(有或无)群体特异性,同一群体同一性状的遗传参数会由于、、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哺乳动物的毛色等位基因的个系列:、、、、、。

、举例说出我省的畜禽品种中,属于地方品种的有,引进品种或配套系有,培育品种或品系有。

、近交在动物育种中的主要用途有、、、。

、生产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我国著名肉鸭品种是( )。

.绍兴鸭.高邮鸭.北京鸭.金定鸭.远缘杂交中,具有繁殖力的杂种一代是( )。

.马×驴.鸡×火鸡.鸡×鹌鹑.单峰驼×双峰驼.在核心群取得的遗传改进,扩展到商品群是通过( )。

.杂交.繁育体系.繁殖.选择.某品种牛,无角基因对有角基因呈完全显性,现有一有角牛群,改造成无角牛群需通过( )。

.在统计学中,研究由某些变量的变化去估计另一些变量的变化,即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因果关系,称之为( )。

.相关关系.回归关系.依存关系.无关系.会影响群体平均数的因素是( )。

.基因频率.个体数.方差.标准差.鸡的矮小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属于( )。

.从性.间性.限性.伴性.测交是用于判断种畜个体的某质量性状的基因型的测验性交配,判断该个体是杂合还是( )。

.纯合.显性.隐性.共显性、数量性状的特点是( )变异是连续的变异是间断的可以从外观区分由单个基因决定、造成杂种优势的原因是( )、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上位效应、显性效应、上述三种都存在三、名词解释、群体有效含量、育种值、风土驯化、配套系、近交衰退四、简答题、简述品种应该具备的条件。

、举例说出我省的地方畜禽品种、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简述保护畜禽品种资源有何意义。

、简述肉用动物的选择应考虑哪些性状?一头优秀种畜应具备哪些条件?、影响杂交效果的因素有那些?。

、简要叙述生产性能测定的目的是什么?、家畜遗传多样性保护中常用的新技术有那些?五、论述题试利用所学的育种知识,就你所熟悉的一个畜禽品种拟定选育提高或改良利用的技术方案(应包括对该品种主要性状的描述、改良目标方向、采用的基本育种技术方法等内容)。

《动物育种学》作业习题

《动物育种学》作业习题

《动物育种学》作业习题*绪论1、理解以下概念,分析其联系与区别:动物农业与农业、家畜育种学与动物遗传学2、为什么要学习家畜育种学?家畜育种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3、家畜育种学包括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有何特征和代表人物。

4、如何通过家畜育种手段提高动物的生产效率?第一章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1、理解以下概念,分析其联系与区别:家畜(广义、狭义);驯化与驯养;种、品种与品系2、主要畜禽的祖先。

3、品种形成需具备的条件。

4、影响品种形成的因素,试举例说明。

5、畜禽品种的一般分类方法。

分别举例说明。

6、国内外著名的畜禽品种及其主要用途。

第二章数量遗传学基础1、理解以下概念,分析其联系与区别:群体与孟德尔群体;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突变、选择、迁移与遗传漂变;质量性状、数量性状与阈性状;方差与协方差;重复力、遗传力与遗传相关;表型相关与亲缘相关;QTL2、Hardy-Weinberg定律(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

3、衡量群体遗传结构的指标?分析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4、微效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5、如何剖分数量性状的表型值?是么是育种值?为什么家畜育种中要尽量设法利用育种值进行种畜的选择?6、基因效应与育种值的关系。

7、重复力、遗传力、遗传相关三大遗传参数的重要性。

8、简述三大遗传参数的估计原理、估计方法及用途。

第三章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1、理解以下概念,分析其联系:性状与基因;经济性状与数量性状2、为什么要学习畜禽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3、比较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和阈性状的遗传基础、表现形式、及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并分别举例说明。

4、畜禽主要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生产中如何利用其遗传规律。

分别举例说明。

5、畜禽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生产中如何利用其遗传规律。

分别举例说明。

6、畜禽主要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遗传规律的区别。

7、畜禽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在育种上的作用。

举例说明。

第四章生产性能测定1、理解以下概念,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性状与表型;生产性能测定;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次级性状2、生产性能测定在家畜育种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动物遗传育种(遗传学部分)复习资料2014秋教材

动物遗传育种(遗传学部分)复习资料2014秋教材

动物遗传育种(遗传学部分)复习资料2014秋教材动物遗传育种学(遗传部分)复习资料 2014年秋一、名词解释:1、复制:DNA的复制就是指以秦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一个新的与亲代模板结构相同的子代DNA的过程。

2、转录:转录是以DNA 为模板,在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3、翻译: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叫做翻译4、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染色体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其长度、直径、形状、着丝粒的位置以及染色粒都相同的染色体。

5、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即某些形状的遗传和性别有一定联系的一种遗传方式。

6、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性别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与其异性性别中任何一个个体相互交配,即它们相互交配的机会是相同的。

7、测交: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以测验子代个体的基因型的一种回交8、基因: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它含有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须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9、基因型: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组成。

10、单倍体:含有配子染色体的数称为单倍体11、一因多效:是指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个性状12、多因一效:是指许多对基因共同影响一个性状,即一个性状经常受许多基因的控制。

虽然在那里,某一基因的作用可能突出。

13、质量性状:有一类性状可明确地区分成若干种相对性状,并可用形容词进行描述,如猪的毛色有黑、白、棕色之分,人们称之为质量性状。

14、数量性状:另一类性状由于其变异是连续的,无法用形容词描述,只能用度、量、衡等工具进行测定,并用数量来表示,如猪在特定日龄的体重、体尺等,称为数量性状。

15、群体:一个品种(或类群等)所有成员总称16、基因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同一位点全部基因的比率。

17、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型个体占群体总数的比率。

18、顺式作用元件:DNA分子上与结构基因连锁的转录调控区域称为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及答应元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育种学A-及答案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动物育种学(A)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 物种:2. 混合模型:3. 亲缘选配:4. 近交系:5. 杂种优势:6. 杂交育种:7.家系内选择:8. 本品种选育:9. 轮回杂交:10. MOET:二、计算题(每小题各8分,共32分)1.有一头公牛,某一性状表型为显性类型,为了鉴别其是否带有隐性基因,选择了若干头隐性纯合子母牛与之交配,请问该公牛最少要连续产生多少头显性类型的后代而不产生隐性个体,才有99%的把握说该公牛为显性纯合子公牛?(log2=0.301)2. 个体X的系谱如图所示,请计算X个体的近交系数。

A X C B 已知:个体X的系谱图如上,求X的近交系数 FX = ?3. 某种猪场拟制订的综合选择指数中包含3个育种目标性状:瘦肉率(X1)、达到100kg体重的日龄(X2)和背膘厚(X3),有关数据资料列表如下,试制订综合选择指数。

现在有一个个体X的估测瘦肉率为58%,达到100kg体重的日龄为166天,背膘厚为13mm,计算该个体的综合选择指数。

猪群3个性状的表型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 简述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2.影响育种值估计的主要因素和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的育种措施有哪些?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选种和选配的关系。

2. 试论述为什么要保存不太符合眼前需要的家畜品种。

答案动物育种学(A)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 物种:是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

在自然条件下,野生动物只有种和变种,它们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叫物种。

2. 混合模型:是指在模型中除了总平均数μ和随机误差外,既含有固定效应,又含有随机效应的模型就称之为混合模型。

3. 亲缘选配:是指在一个群体中,依据交配双方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的选配。

4. 近交系:是指通过连续高度近交形成的品系成为近交系,其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在37.5%以上。

5. 杂种优势: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平均值,甚至优于双亲任何一方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6. 杂交育种:就是运用杂交能够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创造新的变异类型,并且通过育种手段能将它们固定下来的原理而进行的一种新品种培育工作。

7.家系内选择:就是根据家系内偏差大小进行选择,即在每个家系内选择超出家系均值最多的个体留种。

8. 本品种选育:就是以保持和发展品种固有优点为目标,以品种内的选种选配为基本措施的育种工作。

不排除在个别情况下,个别范围内和一定时期的导入杂交。

9. 轮回杂交:用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母本除第一次用几个种群之一外,以后各代均用上一代杂交产生的一部分杂种母畜,其余杂种母畜和所有杂种公畜一律作商品生产用,有二元轮回杂交和三元轮回杂交良种。

10. MOET:是英文超数排卵(Multiple Ovulation)和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的缩写,它的优势是可以提高优秀母畜的繁殖力。

二、计算题(每小题各8分,共32分)1.有一头公牛,某一性状表型为显性类型,为了鉴别其是否带有隐性基因,选择了若干头隐性纯合子母牛与之交配,请问该公牛最少要连续产生多少头显性类型的后代而不产生隐性个体,才有99%的把握说该公牛为显性纯合子公牛?(log2=0.301)解:由题意可知,P=99%,假设该公牛为杂合子,那么它与隐性纯合子母牛交配,产生显性类型(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概率各为0.5,连续产生n个后代为显性类型的概率为(0.5)n。

当连续产生显性后代的概率等于0.015,就可以有99%的把握说该公牛不是杂合子,而是显性纯合子。

故计算如下:0.5n = 0.01,nlog0.5=log0.01,n = log0.01÷log0.5,n = (log1 - log100)÷(log1- log2)n = (0-2)÷(0-0.301) = 2÷0.301 = 6.6445 ≈ 7 (头)。

2. 个体X的系谱如图所示,请计算X个体的近交系数。

A X C B 已知:个体X的系谱图如上,求X的近交系数 FX = ?解:根据近交系数计算公式FX = Σ[(1/2)n1+n2+1 (1+FA)],首先需要知道个体X的父母A 、C的共同祖先及其近交系数。

从系谱图可以看出,X的父母只有A一个共同祖先。

显然,A的近交系数为0。

通过共同祖先连接X的父母的通径链分别有2条:C←A C ←B←A那么个体X的近交系数为 FX = Σ[(1/2)n1+n2+1 (1+FA)] = [(0.5)1+0+1+(0.5)2+0+1= 0.375答:个体X的近交系数为0.375。

3. 某种猪场拟制订的综合选择指数中包含3个育种目标性状:瘦肉率(X1)、达到100kg体重的日龄(X2)和背膘厚(X3),有关数据资料列表如下,试制订综合选择指数。

现在有一个个体X的估测瘦肉率为58%,达到100kg体重的日龄为166天,背膘厚为13mm,计算该个体的综合选择指数。

猪群3个性状的表型解:计算a值: a=100/(W1h12+ W2h22+ W3h32) =5000再把a值按比例分配给3个性状,分别求解a1、a2、a3。

a1=aW1h12=5000×0.5×0.45=1125a2=aW2h22=5000×(-0.3)×0.35=-525a3=aW3h32=5000×(-0.2)×0.50=-500选择指数为I=1125×X1/57-525×X2/165-500×X3/14I=19.7368 X1-3.1818X2-35.7143X3IX=19.7368×58-3.1818×166-35.7143×13= 152.2697答:该个体的综合选择指数为152.2697。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 简述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答:家畜品种是人类为了生产上和生活上的要求,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下,通过选种选配及一些育种措施培育出来的一群具备某种经济特点的动物类群。

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A. 来源相同B. 性状及适应性相似C. 遗传稳定、种用价值高E. 要有足够的数量2.影响育种值估计的主要因素和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的育种措施有哪些?答:首先,不同的信息来源直接影响育种值估计准确性;其次,信息量越多准确度越大,提高的相对幅度而言,以半同胞和后裔最大,全同胞次之,个体本身相对较小。

最后,其他条件不变时,性状遗传力越大,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越高。

知道了影响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的因素后,可以总结出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的育种措施:A. 提高遗传力估计的可靠性,可以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度。

B. 校正环境效应对遗传力估计和育种值估计均可减小环境效应所导致的误差。

C. 扩大可利用的数据量,可以直接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

D. 选用更科学的与种植估计方法,如BLUP可以获得最佳线性无偏估计的育种值,估计准确度更高。

3. 品系的维持措施有哪些?答:品系育成后,最终目的在于选育提高和推广应用。

为此必须以扩群保系作为先决条件。

没有品系的维持,就谈不上推广利用。

A. 扩大畜群数量B. 控制近交系数上升速度C. 扩大后代群的变异D. 延长世代间隔E. 各家系等数留种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选种和选配的关系。

答:家畜育种的成效大小与进度快慢,很大程度是取决于种畜的改良方法和利用方法。

前者即为选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后者则为选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选种和选配,是相互联系而又彼此促精品文档进的,利用选种以改变畜群的各种基因比例,利用选配以有意识地组合后代地遗传基础。

这是可以经常利用的两大育种手段。

其具体关系如下。

1)选种和选配二者互为基础:选种是选配的基础,因为有了种畜才好选配。

然而,选配也是选种的基础,因为可以根据选配的需要而选择种畜,还可以根据选配所得优良后代选择下一次配种所需种畜。

亦即二者互为基础。

2)选种为选配提供素材,选配验证选种效果:选种时要考虑下一步的选配,选配所得后代是否优良,足以证明选种选配是否合宜。

3)选配巩固选种,选种加强选配:没有合理得选配,选种成果就无法巩固。

因为要使所选种畜的优良品质能在后代中得到保持和加强,就必须选择具有相应优良品质的配偶才能达到目的。

通过选种,有了品质优良的后代,又为进一步的选配提供了素材。

2. 试论述为什么要保存不太符合眼前需要的家畜品种。

答:要保存不太符合眼前需要的家畜品种有多个方面的必要:1)人类对畜产品的需要是变化的;2)自然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单一品种或少数高产品种,不会完全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3)可以用不太符合眼前需要的家畜品种塑造新品种;4)可以用不太符合眼前需要的家畜品种来进行经济杂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