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87页_加页码

合集下载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第3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第3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3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视频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2.掌握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不同研究设计式、数据收集方法、结果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3.能够结合本章内容,独立进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并实施。

4.了解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方法首先要遵循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同时突显出发展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由于发展心理学研究关注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全程的发展与变化历程,个体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因此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也具有不同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方法的独特性。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有四个,即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发展心理学研究也不例外。

1.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发展状况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正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当前状况是必要的。

例如,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需要描述被试的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语言和数学等能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情况。

2.解释是对发展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作出说明。

如果说描述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解释就是说明“为什么”。

例如,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外语时会感到越来越困难?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3.预测是根据研究形成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作出推断。

例如,根据儿童早期依恋的发展情况预测其未来的人际互动或情感的发展状况。

4.控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

所谓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某些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教师在语文、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式,达到促进学生智力的敏捷性、概括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品质发展的目的正确的描述是合理解释变量间关系的基础,只有合理的解释才能产生准确的预测,根据正确的解释和预测才能进行有效而符合预期目的的控制。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4.儿童概念的发展;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一、小学儿童的学习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NEW)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NEW)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21.在家庭生活中,盈盈的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接纳了她目前对音乐 的喜爱,而盈盈也认同了父母关于学业成绩重要性的看法,这个例证所 体现的发展现象是( )。
A.同步现象 B.再社会化 C.相互社会化 D.远端——近端发展 【答案】B 【解析】再社会化是指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个人实行与其原有
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在某种情况下,青少年和成人通过再 社会化,有意忘掉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重新塑造出新的价值观和行 为模式,是生命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
第6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7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8章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9章 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第10章 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第11章 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一)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二)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11.在概念形成的策略中,记忆负担最轻的是( )。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பைடு நூலகம்同时性聚焦 D.继时性聚焦 【答案】A 【解析】采用保守型聚焦,记忆的负担最轻。
12.独白语言属于( )。 A.对话言语 B.书面言语 C.外部言语 D.内部言语 【答案】C 【解析】独白言语属于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属于外部语言。
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的作用,它遵循现实原则,既要尽量满足本我的需 求,又受制于超我的约束。
20.儿童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学前男童和女童之间的最大差 异在于( )。
A.语文测试成绩 B.数学测试成绩 C.工作记忆容量 D.游戏模式 【答案】D 【解析】学前期男童与女童的最大差异是游戏模式上出现了性别差 异,此差异大于其他三方面。
准备状态的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林崇德第二版)(Chong-de lin The second edition )第一章绪论(一)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的过程。

通过社会化,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而形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来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 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心理特征与个体生理发展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即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发展心理学课后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课后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课后题及答案发展心理学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林崇德第二版整理 BY Gan第1章绪论 1、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

社会1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9章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成年早期的一般特点;2.成年早期的认知特点;3.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及成年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4.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5.恋爱、婚姻和事业的发展规律及特点。

9.1复习笔记一、成年早期的基本问题(一)成年早期的年龄规定青年期以前的各个时期的年龄规定,一般是依据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来进行的;而青年期以后的年龄规定,则应该在依据生理成熟、心理成熟的同时,参照社会成熟来进行。

1.一般规定将生理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早期的开始年龄(成年早期的上限),将社会生活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早期的结束,也就是成年中期的开始年龄(成年早期的下限),据此将成年早期的年龄阶段规定为18~35岁。

2.阿奈特的始成年期阿奈特把从高中时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即18~25岁或者更长的这段时期,称为始成年期,即从中学结束到成人地位获得的这段时间。

始成年期可被看做成年早期的开始阶段,它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更为成熟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以及向新的成人角色的过渡为标志。

这一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关注的时期,是新角色的形成时期。

阿奈特同时指出,始成年期并不是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之中,而是只存在于允许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青年有一个较长的独立的角色探索时期的文化中。

(二)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成年早期的身心发展趋于稳定成熟,智力发展达到全盛时期,建立起家庭并创立事业,开始全面适应社会生活。

这一时期的个体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儿童及青少年阶段被称为成长期。

进入成年早期后,个体进入稳定期。

这种稳定性体现在绝大多数成年早期的个体身上,具体表现为:(1)生理发展趋于稳定;(2)心理发展,尤其是情感过程趋于成熟,性格特点基本定型;(3)生活方式趋于固定化和习惯化;(4)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家庭;(5)社会职业稳定,且能忠于职守。

2.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成年早期个体的智力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思维方式由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为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更加具有相对性、变通性、灵活性、整合性和实用性。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第11章 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第11章 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

第11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传统的老年观和毕生发展观的理论及其评价;2.老年人认知活动退行性变化的特点;3.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特点;4.成年晚期的个性及其适应性类型;5.成年晚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6.对死亡的态度转变及对死亡的认知发展。

一、老龄、老化与发展(一)老龄与老化1.老龄与人口老化(1)老龄老龄指进入老年期的年龄。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规定60岁或65岁为老年期的起点,同时规定:一个国家和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就称为老龄型国家和地区。

我国也将60岁作为统一划分老年人口的界线。

我国属于老龄型国家。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2)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即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老龄化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世界各国的社会问题。

如何更好地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救助制度,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如何健全老龄组织机构,加强老年法律建设,加强老年生理、心理和身心健康教育,都是需要迫切开展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2.老化及其理论老化是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一般而言,人在成熟期后开始老化,速度较缓慢,50岁后老化进程加快。

老化开始的时间和速度,个体差异很大;即便同一个体,其不同组织、器官老化的时间和速度也有差异。

(1)老化原因的理论①损耗理论。

认为人体及其他所有的生物活体同无生命的物质一样,会因长时间的磨损而逐渐消耗、衰老。

人体老化是由于长时间生活劳苦、体能过度损耗的缘故。

这是关于衰老的一种古老的学说。

②遗传程序理论。

认为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有规律的退化,各类生物寿命的长短是由遗传程序决定的。

③生命过程变异理论。

认为衰老是由于生命过程中发生的某些变化引起的。

发展心理学课后题及解答

发展心理学课后题及解答

发展心理学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林崇德第二版2014.7.7整理 BY Gan第1章绪论1、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

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