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总结
盾构施工技术总结范文

盾构施工技术总结范文一、前言。
盾构施工,这就像是在地下玩一场超级复杂又刺激的“地道战”游戏。
我有幸参与其中,现在就和大家唠唠这盾构施工技术里的那些事儿。
二、盾构机——地下巨无霸。
1. 初见盾构机。
刚看到盾构机的时候,我就被它那庞大的身躯给震撼到了。
这玩意儿就像一个钢铁巨兽,静静地趴在那里,感觉充满了神秘的力量。
它由好多部分组成,刀盘就像它的大嘴巴,那些锋利的刀具就像是牙齿,准备随时啃开前方的泥土和岩石。
2. 盾构机的工作原理。
盾构机工作起来可神奇了。
它是边往前推进,边在后面组装管片形成隧道的。
刀盘旋转起来,把前面的土体切削下来,然后通过螺旋输送机把土运出去。
同时,盾构机依靠千斤顶的力量不断向前推进,每推进一段距离,就把预制好的管片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隧道就这么一点点地被建造出来了。
就好比是一个会自己往前走,还能一边走一边盖房子的超级机器。
三、施工准备工作。
1. 场地布置。
场地布置就像是给盾构机打造一个舒适的“家”。
要考虑好多东西,比如盾构机的吊装位置,材料堆放的地方,还有渣土堆放和运输的区域。
这就像在家里安排家具一样,每个东西都得有个合适的地方,不然就会乱成一团。
我们得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让盾构机和其他设备都能顺利工作。
2. 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可是盾构施工的“指南针”。
在施工之前,必须得把地下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是软土还是硬岩,有没有地下水,这些都会影响盾构机的选型和施工参数的设定。
要是没做好地质勘察,那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盾构机可能就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卡壳或者下陷之类的。
四、盾构施工过程。
1. 始发。
盾构始发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启航仪式。
首先要安装始发基座,这基座得稳稳当当的,就像给盾构机搭了个结实的起跑架。
然后就是盾构机的调试,要确保各个系统都正常工作,就像运动员上场前要做热身运动一样。
一切准备就绪后,盾构机就开始缓缓地向前推进,那感觉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怪兽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开始它的地下之旅。
泥水盾构工作总结

泥水盾构工作总结
泥水盾构是一种用于地下隧道施工的先进技术,它通过推进盾构机来实现隧道的开挖和支护。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泥水盾构工程的施工工作,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现在,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来总结一下我的工作经验,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首先,泥水盾构工程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合理选择盾构机的类型和参数,制定施工方案,并且进行严密的施工监控。
同时,我们还需要熟练掌握盾构机的操作技巧,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其次,泥水盾构工程需要团队的协作和配合。
在施工现场,我们需要与地质勘探、设计、监理等部门密切合作,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施工团队内部也需要密切配合,各个岗位之间要相互协调,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最后,泥水盾构工程需要注重安全和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排除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泥水盾构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程,需要我们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相信,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会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为泥水盾构工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总结

开阀的时候必要保证一定的进浆压力,否则容易刀盘结泥饼)。
C、液位下降快时,应减少进出管流量差,对于6、7、8号易结泥饼地层,进浆流量应该保持在800~900立方每小时的高流量(海瑞克盾构机),进浆压力不小于2.2bar。全断面砂层中流量保持在500~650立方每小时,进浆压力保持在1.5~2.0bar。
(2)泥水粘度
泥水必须具有适当的粘性,以收到以下效果:
①防止泥水中的粘土、砂粒在土仓内的沉积,保持开挖面稳定;
②提高粘性;
③使开挖下来的弃土以流体输送,经泥水分离设备处理后滤除废渣,将泥水分离。泥浆粘度太低,达不到携带弃土能力和稳定开挖面的要求,粘度太高会影响它的运输能力,并造成刀盘及土仓结泥饼。在实际掘进中,我们应当结合地层分布情况、泥水分离系统的出渣情况、进出口泥浆粘度和比重的差值、环流系统是否顺畅、地表沉降等原因综合考虑。
一.工程概况:
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工程(东莞火车站~东莞虎门站段)[2303A标:榴花公园站、茶山站~榴花公园站区间]土建工程施工项目,位于方中路上的茶山站后,正线隧道与出入段线隧道并行约100m由东向西穿越宽约200米的寒溪河,进入东岸大片农田(此时出入段线进入寒溪河东岸的东城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段)、通过中间风井及河西岸的数幢别墅后进入莞龙路。线路继续沿莞龙路前行,绕避了数架人行天桥后到达榴花公园前的榴花公园站结束。
盾构工作总结

盾构工作总结
盾构工作总结
盾构是一种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水利、道路建设等领域。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幸参与了盾构工程的施工工作,并对这一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我负责监督工地安全和质量,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我熟悉并掌握了盾构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术。
盾构设备是盾构施工的核心,良好的设备操作和日常维护对于保证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我认真学习了设备使用手册,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我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盾构施工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素,因此安全工作必不可少。
我带领团队进行了安全培训,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加强了对施工现场的巡视和监控。
通过这些工作的推进,我们成功地避免了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此外,我还注重与相关部门和团队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盾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紧密合作,我积极主动地与其他部门沟通交流,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与其他部门协调好工作进度。
这样的努力使得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通过一年多的盾构工作,我深刻理解到了盾构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为盾构工程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盾构工作总结

盾构工作总结篇一:盾构机工作总结总结今天只要学习了盾构机的盾体构造,其中,盾体主要包括前盾、中盾和尾盾三部分,这三部分都是管状简体。
前盾和与之焊在一起的承压隔板用来支撑刀盘驱动,同时使泥土仓与后面的工作空间相隔离,推力油缸的压力可通过承压隔板作用到开挖面上,以起到支撑和稳定开挖面的作用。
承压隔板上在不同高度处安装有四个土压传感器,可以用来探测泥土仓中不同高度的土压力。
前盾的后边是中盾,中盾和前盾通过法兰以螺栓连接,中盾内侧的周边位置装有22个推进油缸,推进油缸杆上安有塑料撑靴,撑靴顶推在后面已安装好的管片上,通过控制油缸杆向后伸出可以提供给盾构机向前的掘进力,这22个千斤顶按上下左右被分成四组,掘进过程中,在操作室中可单独控制每一组油缸的压力,这样盾构机就可以实现左转、右转、抬头、低头或直行,从而可以使掘进中盾构机的轴线尽量拟合隧道设计轴线。
中盾的后边是盾尾,盾尾有12个被动跟随的铰接油缸和中盾相连。
这种铰接连接可以使盾构机易于转向。
由于今天没有带相机,所以相片没有拍好。
相片如下:(推进油缸作业控制表)(中盾上的推进油缸)篇二:工程盾构项目设备物资部20XX年工作总结盾构项目设备物资部工作总结20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盾构机顺利穿越了钱塘江江南江北大堤、江北风井,时光任苒,20XX年已经接近尾声,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在项目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20XX年,在项目部及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我部采取各种措施,有力的保障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现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一、工程进度及工作量20XX年共推进1160环计1392米,组织进管片1163环,膨润土529吨,进管片螺栓39790套,水泥1615吨。
二、物资管理物资成本在工程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加强与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物资管理工作面广,量大,环节多,性质复杂多变,极易发生问题。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资管理制度,包括物资的材料员管理制度,使得物资的采购、加工、运输、储备、供应、回收和处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监督和考核,顺利实现当期施工任务和物资效益的合理化。
盾构机工作总结

盾构机工作总结
盾构机是一种用于地下隧道建设的重要工程机械设备,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地下隧道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盾构机的工作,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盾构机的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盾构机的工作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
在操作盾构机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手册和安全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自己和周围工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盾构机的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盾构机的工作现场,往往需要多个工种的人员协同作业,因此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高效进行,同时也能够减少因为沟通不畅导致的错误和事故发生。
最后,盾构机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盾构机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因此作为盾构机操作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以适应新的工作需求。
总的来说,盾构机的工作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团队合作和沟通,以及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盾构机的工作,为地下隧道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的总结,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盾构施工个人总结

盾构施工个人总结
在盾构施工期间的个人总结如下:
1. 熟悉施工工艺:盾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掌握各项施工工艺和流程。
在施
工前,我通过学习相关的资料和参与培训,对盾构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有了一
定了解。
2. 强调安全意识:安全是盾构施工的首要考虑因素,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在施工期间,我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加强沟通与协作:在盾构施工中,与其他人员的沟通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与团
队成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施工进程的顺利进行。
4. 注重细节和质量控制:盾构施工要求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包括隧道内的土质、液压系统、掘进机械等。
我在施工过程中注重检查和测试,及时调整操作,以保证施
工质量。
5. 不断学习和提升:盾构施工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我通过参加培训、与其
他从业者的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总的来说,盾构施工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的工艺和操作技能,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加
强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作,并且注重细节和质量控制。
通过持续学习和提升,可以
更好地适应盾构施工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盾构法施工的安全总结及今后施工安全工作的要求

盾构法施工的安全总结及今后施工安全工作的要求盾构法施工是一种先进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其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好、对地面干扰小等优点,在现代城市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盾构法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能够安全顺利进行。
首先,盾构法施工的安全总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工人安全:施工现场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工人在其中需要面对高温、高湿等不利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和防护措施,确保他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
2.施工设备安全:盾构机是盾构法施工的核心设备,其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安全性能,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排除存在的故障和隐患。
3.地下环境安全:盾构法施工一般在较深的地下进行,需要关注地下环境的安全情况,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气体等。
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和通风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4.监测与预警: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地下管线等问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5.救援与逃生:制定详细的救援与逃生预案,培训施工人员相应的应急知识和技能,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救援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确保遵守施工规程和操作规范。
2.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控。
3.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测和维护盾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
4.强化安全监测与预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测和预警工作,提前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和地下管线等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
5.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包括安全通道的设置、作业区域的划分、材料堆放的整理等,确保施工现场的整体安全。
6.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加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定期组织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总结本工程是我单位常规直径地铁盾构第一次采用泥水盾构机施工。
在施工、操作方面可借鉴经验不多,造成在施工中走过了不少弯路,出现了许多问题。
泥水盾构机操作的基本原则是:控制切口压力在技术交底范围内稳定和盾构机姿态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的前提下,实现盾构机正常掘进。
切口压力的稳定是保证地面沉降、安全掘进的前提条件,而盾构机姿态决定隧道走向是否与设计路线符合,成型隧道符合设计要求的先决条件。
如果在掘进期间,切口压力不稳定,波动较大的话,轻则沉降较大,重则引起地面塌方。
所以在操作泥水盾构机的时候,每一个操作手必须清楚的明白,保证切口压力稳定的重要性。
而盾构机姿态是决定我们的施工是否按设计路线施工,如果出现姿态超限,轻则隧道管片出现错台、开裂、漏水等质量问题,重则需要联系设计单位和业主,进行调线。
通过一年多的泥水盾构机施工经验,结合自己以前土压平衡盾构机的操作经验,对泥水盾构机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一些想法做如下总结。
一.工程概况: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工程(东莞火车站~东莞虎门站段)[2303A标:榴花公园站、茶山站~榴花公园站区间]土建工程施工项目,位于方中路上的茶山站后,正线隧道与出入段线隧道并行约100m由东向西穿越宽约200米的寒溪河,进入东岸大片农田(此时出入段线进入寒溪河东岸的东城车辆段)、通过中间风井及河西岸的数幢别墅后进入莞龙路。
线路继续沿莞龙路前行,绕避了数架人行天桥后到达榴花公园前的榴花公园站结束。
本标段起讫里程YDK2+298.728~ YDK5+502.598,包含1个明挖车站(【榴花公园站】)和1个区间(【茶山站~榴花公园站区间】),1条出段线盾构隧道(【中间风井~出段线盾构井】),1条入段线盾构隧道(【茶山站~入段线盾构井】)。
其中正线段茶山站~榴花公园站区间左线起讫里程为:ZDK2+301.000~ZDK3+497.720、ZDK3+653.485~ZDK4+118.812,左线长1662.041m; 右线起讫里程为:YDK2+298.728~YDK3+434.162、YDK3+601.659~ YDK4+110.000,右线长1643、775m;区间正线总长3406.628m。
其中ZDK3+653.485~ZDK3+746.000、YDK3+601.659~ YDK3+690.000采用矿山法开挖,盾构管片衬砌。
二.操作注意事项:(一)泥浆粘度控制在泥水盾构中,泥浆的作用有两种:维持开挖面稳定和运送弃土。
泥水盾构机施工时稳定开挖面的原理为:以泥水压力来抵抗开挖面的土压力和水压力以保持开挖面的稳定,同时,控制掌子面变形和地面沉降;在掌子面形成弱透水性泥膜,保持泥水压力有效作用于掌子面。
泥浆作为一种运输介质将开挖下来的渣土以流体形式输送,经地面泥水处离处理设备分离,将处理过的渣土运至弃土场。
泥浆的比重和粘度等性能决定它稳定开挖面和携带渣土的能力。
(1)泥浆比重为保持开挖面的稳定,即把开挖面的变形控制到最小限度,泥浆比重应比较高。
从理论上讲,泥水比重最好能达到开挖土体的密度。
但是,泥浆比重大会引起泥浆泵超负荷运转以及地面泥水分离设备处理困难;泥浆比重小虽可减轻泥浆泵的负荷,但因泥粒渗走量增加,泥膜形成慢,对掌子面稳定不利,容易造成地面沉降。
因此,在选定泥浆比重时,必须充分考虑土体的地层结构,在保证开挖面的稳定的同时也要考虑泥水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
一般情况下,在砂层中,泥浆比重要求偏大一些,在1.20~1.25g/cm3,在粘土层中应当偏小一点,一般在1.10~1.15g/cm3。
(2)泥水粘度泥水必须具有适当的粘性,以收到以下效果:①防止泥水中的粘土、砂粒在土仓内的沉积,保持开挖面稳定;②提高粘性;③使开挖下来的弃土以流体输送,经泥水分离设备处理后滤除废渣,将泥水分离。
泥浆粘度太低,达不到携带弃土能力和稳定开挖面的要求,粘度太高会影响它的运输能力,并造成刀盘及土仓结泥饼。
在实际掘进中,我们应当结合地层分布情况、泥水分离系统的出渣情况、进出口泥浆粘度和比重的差值、环流系统是否顺畅、地表沉降等原因综合考虑。
(二)环流系统控制环流系统控制受外界影响较大,有的可控,有的无法控制。
1、地层因素地层的影响对切口的压力最为关键,而我们环流操作的目的就是稳定切口压力。
不同的地层、埋深需要的切口压力值不一样,所以每一个操作手必须了解和熟悉在掘进状态下盾构机所处在的地层、埋深。
当地层发生改变时,操作手提前做好掘进数据记录,方便在相应的地层中寻求最佳的掘进参数。
2、环流液位的控制环流液位的上升与下降直观的反映出切口环压力的波动,客观的反映出土仓里面泥渣的堆积情况。
A、当液位上升快时,如果进出管流量差不大时,应留意切口环压力和你的推进速度,当切口环压力也随液位上升而上升时,适当的降低掘进速度,通过阀的切换和泵的转速来重新保持环流平衡。
B、当液位上升快时,如果进出管流量差大时,应当减少进出管流量差(加大出浆量或者减少进浆量,一般采用加大排浆量),或者少开阀来慢慢稳定环流平衡(对于易结泥饼的6、7、8号地层,在开阀的时候必要保证一定的进浆压力,否则容易刀盘结泥饼)。
C、液位下降快时,应减少进出管流量差,对于6、7、8号易结泥饼地层,进浆流量应该保持在800~900立方每小时的高流量(海瑞克盾构机),进浆压力不小于 2.2bar。
全断面砂层中流量保持在500~650立方每小时,进浆压力保持在1.5~2.0bar。
3、环流系统控制泥水盾构机操作最重要的就是环流控制,环流控制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切口压力的稳定。
环流的控制主要靠泵和阀来控制,一般来说,在环流不怎么堵管的时候,尽量不要调动泵的转速,多切换阀,顺利的将土仓中的泥渣带出,来保证切口环压力的稳定进行正常掘进。
对于不同的地层,环流的控制手法应该是有所不同的,掘进速度有快慢之分。
一般在全断面的砂层中,速度控制在28~35mm/mim,进浆流量控制在550~650立方每小时,进出管流量差宜在60~80立方每小时。
泥浆粘度宜控制在32~38秒。
中部底部以7#,8#为主,上部存在3-1#,4-1#,在隧道上部依然是3-1#,属于典型的上软下硬地层,这种复合地层中盾构机土仓内和刀盘最容易结泥饼,在进行环流操作时,尽量控制流量高点,一般来说,流量控制到800~900m3/ h时,土仓内不会有泥渣积累造成堵管现象。
泥浆粘度情况需根据出渣比例进行调节。
为防止刀盘结泥饼,尽可能的将通向土仓的阀全开,或者频繁切换土仓进浆阀,适当选用高转速(刀盘转速必须结合当前的地质实际情况,需防止由于转速高引起超挖造成地表沉降过大)。
对于全断面的7#、8#地层,掘进速度不宜过快,15~20mm/min 为宜,泥浆粘度控制在20~25s。
环流重点要注意的部位是在土仓与气泡仓的出口处,所以通向土仓底部的阀门可以全开启,或者开一个,频繁切换。
进出浆的流量要大,一般控制在850~950 m3/h,而冲洗碎石机和出口格栅两旁的浆管至少各开一个,以保持出口处通畅。
在掘进期间要注意土仓压力,土仓压力慢慢上升,适当的加大进浆压力,多冲洗土仓,同时加大排浆量,通过液位升降来维持切口环压力(加大排浆量的同时防止液位抽空)稳定。
等土仓压力慢慢回落到原来设定值时再重新调节环流平衡。
若土仓压力瞬间上升,马上打开旁路,等到土仓压力回落到原来掘进数值时再切换到掘进模式,并清洗格栅处。
等到压力稳定后恢复掘进,先以慢速推进(实现一边推进一边清洗土仓和气压仓),在环流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再适当加快推进速度。
(4)液位计联锁控制液位连锁原理是当液位上升或者下降到某一液位指示等亮时,循环系统自动切换到旁路,停止掘进。
其原理时防止液位在人为操作情况下继续上升或下降,引起切口环压力大的波动,从而关闭或者开启进浆阀。
液位连锁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更好的协调交接班,防止上一个班组由于操作不当引起气压仓或者土仓堵塞问题。
(5)刀具配置应尽量避免滚刀的偏磨,顺利通过软弱地层及上软下硬地层地段,进入到全断面岩层。
因此如何防止滚刀偏磨是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经验,在软土地层中,滚刀磨损量很少,几乎没有。
因此,重点控制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的掘进。
根据本项目掘进情况,滚刀偏磨可能主要由泥饼引起,由于形成泥饼后使滚刀无法滚动,从而造成偏磨,特别是中心滚刀,由于开口率小,刀具布置密集,容易形成泥饼,因此在推进时应注意控制环流,采取各项措施防止泥饼形成。
另外,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滚刀容易产生破坏,应合理控制刀盘转速和推进速度,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三)盾构机姿态控制1、影响盾构机姿态的主要原因:(1)地层变化,(2)掘进参数不合理,(3)设备存在缺陷(如刀具配置不合理)。
2、在正常掘进过程中应当保持盾构机水平和垂直姿态在±30mm,垂直姿态控制在0~ -30mm更理想,这样的姿态无论对于超限和隧道上浮都有一定纠偏余地。
在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中,盾构机保证一定的俯角(-2~-5)推进,在沙层中保持+2~+4的仰俯角推进,这样更有利于姿态的控制。
3、滚动角应当控制在±5,根据滚动角的变化随时更换刀盘转向,一环中有需要的话可以多次转变刀盘转向,这样可以防止由于滚动角大造成隧道管片扭转。
4、在曲线掘进时,在盾构机进入暖和曲线前,做好盾构机姿态调节,常规下一般姿态向曲线内侧偏移-10~-25mm比较合适。
5、推进油缸行程原则上控制在至1730mm至1760mm的时候应停止掘进,除非特殊情况下推进油缸行程可以适当多走一点(如需接大管)但行程不宜过长,如果行程到1850后不能接大管要求,等管片拼装后再往前推进到满足要求。
推进油缸行程差不宜超过50mm,行程差过大,则盾尾刷容易露出,管片脱离盾尾较多,变形较大,易导致管片姿态变差;行程差过大,易使盾体与盾尾之间的夹角增大,如果推进油缸行程差比较大时,应当合理的进行管片选型,通过管片楔形量来调整推进油缸的行程差。
6、铰接油缸伸出的长度,直接影响到掘进时盾构机的姿态,应减少铰接油缸的长度差,尽量将长度差控制在20mm以内,将铰接油缸的行程控制在40~60mm之间为宜。
铰接油缸行程差加大,盾构机推力增大,同时造成管片选型困难。
7、管片选型要合理,在管片选型上,不能仅凭盾尾间隙草率选定管片,应当以盾尾间隙为原则,结合铰接油缸行程和盾构机走向趋势来进行综合选型。
(三)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管片选型控制管片选型的两个原则:第一,管片选型要适合隧道设计线路;第二,管片选型要适应盾构机姿态。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影响整个隧道管片的需求计划,后都影响隧道掘进和隧道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
所以在管片选型上,我们要结合盾尾间隙、推进油缸行程差、铰接油缸行程、设计轴线等方面原因进行正确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