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分部工程开工报告(doc 51页)

合集下载

路基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路基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省道S301大林线安阳永和乡至许家沟段二升一改建工程 BT项目B2合同段水泥石灰稳定土路基开工报告(K56+998.7—K62+489.432)金光道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省道S301大林线安阳永和乡至许家沟段二升一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项目部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技术方案金光道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省道S301大林线安阳永和乡至许家沟段二升一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项目部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编制依据省道S301大林线安阳永和乡至许家沟段二升一改建工程 BT 项目B2合同段施工图设计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等。

合同段工程现场考察情况。

我单位拥有的机械设备状况、技术力量、施工能力、现场实际情况和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2、编制原则(1)按照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的各项条款要求,实质性响应业主的指令和要求。

(2)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坚持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经济实用的原则。

(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围绕工程重点,周密部署,合理安顺序。

(4)实施项目管理,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对生产资源及生产资源及生产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确保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及(5)坚持工程施工全过程严密监控,一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灵活实施“动静结合”的管理原则。

(6)做好环境保护,减少因施工对当地带来的一切干扰。

3、工程概况:金光道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省道S301大林线安阳永和乡至许家沟段二升一改建工程 BT项目B2合同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水冶和许家沟境内,起止桩号为;k56+691.3—K62+489.432,路基宽度为24.5M,路基横断面按双向四车道布置,其中行车道宽2*2*3.75,中央分隔带宽1.0M ,路缘带、行车道及硬路肩采用2.0%横坡,土路肩采用3.0%横坡。

本合同段所地处北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其主要特点是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冬季寒冷雨雪少。

公路工程分部分项开工报告范本

公路工程分部分项开工报告范本

公路工程分部分项开工报告范本公路工程分部分项开工报告范本【导言】公路工程分部分项开工报告是指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于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开工情况进行报告的文书。

作为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部分项开工报告的编写十分重要,能够提供工程的开工情况和进展,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正文】一、概述本报告是针对公路工程分部分项的开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记录,以确保工程的正常推进。

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根据设计规范、施工图纸和工程进度计划,对分部分项的开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并提供个人对此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二、开工情况1. 分部分项概况在本次公路工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分部分项工程:1.1 路基工程1.2 路面工程1.3 桥涵工程1.4 路肩工程1.5 视线保证工程1.6 路灯工程2. 路基工程开工情况在路基工程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工程规划和布局,对土壤进行了勘探和试验,制定了合理的路基施工方案,并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的路基施工,总体情况良好。

3. 路面工程开工情况路面工程是公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我们已经制定了路面施工的详细方案,并进行了试验性的路面施工。

目前,路面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已经初步确定,下一步将进行路面的正式施工。

4. 桥涵工程开工情况桥涵工程是公路建设中的重点部分,对于交通的畅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工程中,我们已经完成了桥涵工程的主要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并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的施工。

5. 路肩工程开工情况路肩工程是为了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而进行的重要工程。

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路肩设计和规划,并已经开始进行路肩的施工工作。

6. 视线保证工程开工情况视线保证工程是为了保障公路行车安全而进行的工程。

我们已经对公路的环境进行了仔细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改善方案,目前已经开始视线保证工程的施工。

7. 路灯工程开工情况路灯工程是为了提高公路夜间行车安全而进行的工程。

路面分部工程开工报告(精选5篇)

路面分部工程开工报告(精选5篇)

路面分部工程开工报告(精选5篇)路面分部工程开工报告篇11、施工准备(1)人员准备:按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各环节所需管理、控制、施工力量和施工计划等情况,进行人员配置和进场;同时将施工目标、质量管理点、相关、规定及特殊要求等进行交底。

具体人员配备如下:工长 1人技术员 2人质检员 1人测量员 2人试验员 2人机械操作手 16人劳动力 20人(2)材料准备:根据各种原材料的需用量及规范质量要求,通过试验检测选择确定能够满足施工质量的料源,并在开工前28天对各种原材料进行符合性检验,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批准后组织进场,进行备料,分类堆放。

①水泥:水泥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低温天气施工、有快通要求的路段可采用R型水泥。

②粗集料:粗集料使用碎石,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

粗集料技术指标应不低于Ⅱ级并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31.5cm。

③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并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且砂的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5。

④水:混凝土面板拌和及养护用水应用人畜能饮用的水。

⑤外加剂:路面混凝土中所加入的外加剂必须有供应商提供的有相应资质外加剂检测机构的品质检测报告,并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3)机械准备: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采用集中拌和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输,设置一个作业面,按设计分块施工。

作业面拟配置以下机械:① 混凝土拌和站:25m3/h 1台;②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6 m3 2辆;③ 振动夯: 6m以上 2台;④ 磨光机: 1台;⑤ 路面刻纹机: 1台;⑥ 真空吸水机: 1台;⑦ 插入式振捣棒 4台;⑧排式振捣器 1个;⑨三辊轴 1台。

(4)配合比设计室内配合比设计应以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值±0.03确定三组不同的配合比,并通过混凝土的工作性以及强度来确定最终配合比。

路基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路基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塔江路路基工程建设项目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分项工程名称:路基工程分项工程编号: U1-P2-S3编制单位:无为县水利建筑安装公司塔江路TJ01标项目部年月日目录一、分部(项)工程开工通知二、分部(项)工程开工申报表三、施工图审查申报表四、工程量校核表五、施工放样报验单六、进场材料申报表及相关资料1、标准击实试验2、液塑限试验七、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八、附表1、施工人员状况表2、主要进场机械设备表3、承包人试验设备状况表九、有关图纸及资料塔岗至江坝公路建设项目无为段路基工程第一合同段(分项工程桩号:K15+389.6~K15+694.3)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无为县水利建筑安装公司塔江路TJ01标段项目部年月日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一、本分项工程的基本概况塔江路无为段路基工程第一合同段(合同编号:TJ01)是省道S226(大墅-塔岗)向南延伸段,起讫点桩号为K11+900(凤凰桥乡老集镇),终止点桩号为K19+460(凤凰桥乡新街道),全长7.56km,公路等级为平原微丘二级,主要技术指标:计算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12米,路面9米,采用沥青碎石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BZZ-100级。

目前正准备施工的分项工程编号为:U1-P2-S3,起讫点桩号为K15+389.6,终止点桩号为K15+694.3。

主要工程量为:路基挖方m3,填方m3。

计划开工日期为年月日,完工日期为年月日,工期为天。

业主:无为县塔江路工程建设指挥所设计单位:安徽省港航勘测设计院监理单位:安徽中兴工程建设监理所一、施工人员安排针对本分项工程的特点及工程量,我项目部投入如下人员,目前已全部到岗:技术人员10人:技术员5人,专职质检员3人,试验员2人。

管理人员5人:项目副经理1人,材料采购保管员1人,会计2人,安全文明生产1人。

技术工人24人:机械操作手5人,司机15人,电工2人,机修工2人。

辅助普工20人。

总合计59人。

三、施工方案1、清表利用挖掘机及推土机将道路的路基区域范围内的各种表面物体、树木、枯木、树桩、根、根株、丛林、其它草木、垃圾和其它突出的障碍物等清理并挖掘残根。

路基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路基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宁杭铁路溧阳站站前路先导段新建工程合同号:2011-NHTL-002路基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江苏通用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宁杭铁路溧阳站站前路先导段工程项目经理部二0一一年六月三日宁杭铁路溧阳站站前路先导段新建工程承包单位江苏通用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2011-NHTL-002监理单位宜兴市路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编号路基分项工程开工申请单A-8致(总监理工程师)祁敏先生:根据合同要求,我们已经做好宁杭铁路溧阳站站前路先导段新建工程工程的开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现要求该项工程正式开工,请予批准。

计划开工日期:2011-5-20计划竣工日期2011-10-31本项工程现场负责人姓名徐国附件:①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及附②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及附③施工放样报验单及附④建筑材料报验单及附⑤进场设备报验单及附⑥分项工程月进度计承包人道结构工程师意试验工程师意测量工程师意同意开同意开同意开不同意开不同意开不同意开签字签字签字总监理工程师意见总监理工程师宁杭铁路溧阳站站前路先导段新建工程承包单位江苏通用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2011-NHTL-002 监理单位宜兴市路通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编号路基分项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地理位置宁杭铁路站前路(241省道-东环路)路线起自241省道,沿宁杭高铁北侧向东前行,分别与燕山南路、育才路、锦绣路、南门路、罗庄路、春晖路相交,终于东环路,全长4537.409m。

燕山南路路线起自与站前路交叉口北侧变宽段,终于宁杭高铁以南50m,长388.348m;南门路南延伸路线起自与站前路交叉口北侧变宽段,终于站前路交叉口南侧变宽段,长367.911m;罗庄路南延伸路线起自罗庄路茶亭河桥终点,终于站前路,长184.507m。

2、工程简况从东环路(K4+537.409)到茶亭河桥(K3+594.3)长度为901米。

道路全宽100m,路基宽度70m,为四块板断面,采用主辅道形式,一般路段断面组成为15m人行绿化带+7.5m辅道(机非混行,3.25m非机动车道+3.7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6m侧分带+43m主道{双向8车道,(0.5m路缘带+(3.75m×2+3.5m×2)机动车道+0.5m路缘带+12.0/2m中分带)×2}+6m侧分带+7.5m辅道(机非混行,0.5m 路缘带+3.75m机动车道+3.25m非机动车道)+15m人行绿化带。

路基开工报告

路基开工报告

路基开工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负责此次路基工程开工的项目经理,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开工情况。

一、项目背景和意义这个项目是位于XX市的一条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全长约XX 公里。

由于当前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决定开展该项目,通过建设高速公路来改善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二、前期准备工作在项目正式开工之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工程勘察、环境评估等。

通过这些准备工作,我们全面了解了工程的地质情况、土壤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项目进展情况自项目正式开工以来,我们以“安全第一、科学施工、精细管理、优质服务”为原则,不断推进工程进展。

1. 施工队伍组建我们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施工人员组成的施工队伍。

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 施工方案制定针对该工程的特点,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

根据地质情况,我们合理选择了挖土方法,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3. 施工现场管理我们注重施工现场的管理,定期组织例会,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严格遵守施工规范,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4. 质量监控我们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控,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检验。

同时,我们与监理单位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四、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困难是遇到了突发天气和地质灾害,给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而我们采取了适应性方案如加强排水系统,加强病车力度等,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对工程的影响。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未来,我们将继续按照原定计划,依次开展土方开挖、路堤填筑等施工工作。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六、总结和展望通过项目开工至今的进展情况来看,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明确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路基(分部)工程开工报告

路基(分部)工程开工报告

目录一、工程概括 (2)二、涵洞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3)三、施工准备情况 (3)四、施工方案 (5)五、施工工艺、方法 (5)(一)钢筋砼盖板涵施工工艺及方法 (6)(二)预制盖板施工方法及工艺 (16)六、工程质量检验 (19)七、质量保证措施 (22)八、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4)九、环境保护措施 (24)十、文明施工措施 (25)十一、施工期间的通车保证措施 (26)十二、交通安全措施 (27)十三、附件 (27)S328线大南湖至G30烟墩段公路工程项目第二合同段K58+000-K60+000段涵洞(分部)工程开工报告一、工程概括S328线大南湖至G30烟墩段公路工程项目第二合同段K58+000~K60+000段涵洞分部工程,共计2道涵洞工程,其中1-4.0m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1座, 1-4.0m钢筋混凝土现浇盖板明涵1座。

涵洞概况见表K58+000~K60+000涵洞设计表序号中心桩号夹角°跨径(孔-径)涵长(m)备注1 K59+240 90 1-4.0 12.0 预制盖板2 K58+400 90 1-4.0 14.0 钢筋砼现浇盖板本分部涵洞位于洪积平原上,属于风蚀地貌,地势开阔,涵洞轴线地形起伏较小,海拔高度683~685m。

涵洞址区揭露的基岩岩性强风化砾岩、地基承载力较高,可作为基础持力层,施工时涵洞基底承载力都不小于设计值。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基础、台身和支撑梁采用抗硫酸盐混凝土,涵洞洞口均采用一字墙锥坡型式。

涵洞基础、台身、支撑梁设计为C30抗硫酸盐混凝土;锥坡护坡、涵底铺砌设计为C30混凝土;盖板采用C35混凝土。

此分部由一个作业施工队施工,按流水作业,平行施工原则施工。

施工队施工人员共22人,技术管理人员3人。

二、涵洞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该涵洞分部工程按平行作业施工,计划开始时间2015年5月20日-2015年8月16日。

三、施工准备情况1、测量完成情况:项目部的导线控制点及水准点复测已完成,以确保施工放样的准确性。

路基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路基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简介省道101线阿尔善至乌里雅斯太段二级公路工程第F合同段全长28,217公里,起点桩号K825+000,终点位于乌里雅斯太镇。

该合同段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布线,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12.0米,路面宽9.0米,面层采用4厘米厚沥青砼高级路面。

新建及加宽利用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原有利用桥涵设计荷载标准不再提高,桥涵与路基同宽。

该合同段主要工程数量:1、路基土石方工程:(1)路基挖方:挖土方21105m3,挖除非适用材料504 m3;合计21609 m3;(2)借土填方:换填土17269m3,线外借土49367 m3,合计66636 m3;2、软土地基处治:换填良性土17621 m3(已包含在路基填筑中)。

、二、自然条件该合同段所处地属牧业区。

属半干旱大陆性草原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干燥风沙大,寒暑变化剧烈,昼夜温差较大,雨量较少。

年平均气温0~3℃。

年极端最高气温38.3℃,年极端最低气温-42.3℃,最高月气温18~20℃,年平均降雨量为150~300毫米之间,无霜日数年平均120多天,主导风向西北风。

沿线地表水不太丰富,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的孔隙潜水以及低山丘陵区的基岩裂隙水,水量较丰富。

沿线出露及坑探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的含细粒土砂、粘土质砂、含细粒土砾,岩性主要为侏罗系、二迭系花岗斑岩及第四系火山岩为主。

路线所经地区属公路自然区划VI1区,地震基本裂度为6度。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结合本合同段施工任务的特点,以路基土石方工程及路面工程工期为控制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和作业时间,该合同段施工总体计划见表7《施工总体计划表》。

具体安排如下:1、路基填筑:2005年7月15日—2005年8月5日,计20天,(二)路基工程路基土石方工程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施工为辅。

软土地基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填前碾压和换填,挖方路段布置多个作业面同时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分部工程开工报告(doc 51页)目录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原则 (3)二、工程概况 (3)2.1工程地质 (3)2.2水文地质 (3)2.3气候条件 (4)2.4地点、数量、时间 (4)2.5.修筑临时便道便函 (4)三、填方路基施工方法 (5)3.1施工前准备 (5)3.2清表 (5)3.3清表后原地表处理 (6)3.4路基工程施工方法 (6)3.5.土质路基与土石路基施工 (6)3.6填石路提的施工 (10)3.7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图 (11)3.8路基填筑注意事项 (14)四、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 (15)五、填挖交界处路基施工 (17)六、路基修整及坡面防治 (22)七、土石方路堑的开挖 (23)7.1石方路基开挖 (23)7.2半填半挖段爆破施工 (28)7.3深挖路堑爆破方法 (29)7.4边坡控制方案 (31)7.5爆破块度控制 (33)7.6爆破安全 (34)7.7土方路基开挖施工方法 (36)八、清淤回填施工方案 (37)九、三背回填施工 (40)十、质量标准 (42)十一、质量保证措施 (46)十二、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47)十三、施工环境保护要求 (47)十四、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48)十五、人员保证措施 (49)十六、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0)路基土石方K32+200~K33+963段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设计文件;2)依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1-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现行公路设计及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公路规程、规则;4)现有机械设备条件、现场施工条件及施工准备情况。

1.2编制原则1)以设计文件、施工规范为依据组织施工。

2)规范作业程序,强化各项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等控制措施,确保各项工程目标的实现。

3)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简化施工环节。

二、工程概况2.1、工程地质①、本路段沿线出露地层岩性复杂,按时代顺序由新老依次为:第四系(Q),三叠系(T1)下统,二叠系上统(P2),二叠系下统(P1)。

经外业地质勘查沿线地质层出露情况如下:②、K32+200~K34+240段主要出露二迭系上统峨眉山组P2,灰绿色,深绿色,块状,杏仁状玄武岩。

二迭系上统潭组P2I,蝎黄色,灰绿色砂岩,粘土岩夹灰岩,炭质页岩及煤层。

二迭系下统栖霞组,茅口组P1q+m,灰色,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2.2、水文地质①、本路段测区为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河流属山区雨源型河流。

河流水量主要受大气降雨影响,夏季降雨量充沛,遇暴雨昌满溢两岸;秋冬季降雨量少,河流量锐减,部分河床暴露。

灰岩,白云岩融化程度发育,落水洞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深。

②、测区内地下水类型根据岩性及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水动力特征,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空隙水三大类型,其中对公路工程构成影响的主要是隧道工程中的岩溶地下水的涌水问题,特别是以管道形式存在的的地下岩溶介质。

2.3、气候条件本项目区域内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无霜区长。

多年平均气温11℃-1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年降水量1000-1300mm,但降雨量地区分配不均,降水分布由东向西,从南到北,逐渐减少。

2.4、地点、数量、时间①、本分部工程位于K32+200~K34+240段,主线长2.04Km。

设计速度8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

②、路基土石方总量为:131.1万m3,其中挖方80.4万m3,换填压实方7.8万m3,填方42.9万m3。

③、施工时间:2012年1月2日~ 2012年10月23日2.5、修筑临时便道便涵为使挖方段土料运输到填方路段,使路基土石方施工顺利进行,必须根据施工路段地形在坡脚外、路线内修筑施工便道,并使施工便道贯穿全合同段,便道通过沟渠、灌溉水道时应埋设涵管,保证能排洪,能灌溉,不影响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

必要时可在临时便道外挖排水沟,并与当地沟渠顺接,保证便道内无大面积积水,必要时应填筑碎石土或其他材料以便于雨季施工。

三、填方路基施工方法3.1、施工前准备①、测量准备:K32+200~K34+240段已完成对原有导线、中线及水准点的复测,施工复测的精度符合要求,并在主要工程段落增设了水准点、导线控制点,并对原地面纵横断面进行复测并绘制横断面图,整理成资料递交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

②、试验准备:试验室人员已全部到位,投入主要检测仪器设备共计54余台(套),满足工地施工试验及检测要求。

于2011年11月10日通过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的验收。

同时,工地试验室的临时资质,组织试验人员做好项目原材料的取样、试验工作及砼、砂浆配合比的选配工作。

③、临时用水、用电:利用山泉、溪水经净化后作为生活及施工用水:建设临时变电站解决施工用电,各工区备一台250KW发电机一台作为备用电源。

3.2、清表①、在路基K32+200~K34+240段施工之前,将占地范围内的地表的农用表土、腐植土、树丛、树根、杂草、杂物、垃圾、渣土等一切不适宜路用的材料进行清除,清除表土平均厚度按0.2m厚计,如有特殊情况,可根据地质情况适当加深,然后用装载机装和自卸汽车将清表后的杂质土运到弃土场存放。

②、如在清表过程中遇到地表不适宜材料过深且数量巨大时,我部将上报监理工程师。

③、在路基清表过程中,对于水沟淤泥要先抽水后挖淤泥,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换填砂砾。

3.3、清表后原地表处理清表后碾压原地表土,先用压路机静压1遍、微振、强振各1遍,压路机碾压1遍,在压路机静压1遍完成后,我部开始安排试验人员检测压实度,此后每压1遍压实度检测一次,直至压实度达到93%以上,然后布料。

软弱地基如需换填的,根据设计及实际情况而定,回填砂砾。

3.4、路基工程施工方法①、路基的施工方法采用机械化作业。

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土方运输为自卸汽车,土方运距在100米以内采用推土机施工,运距在500~1000米以上时采用汽车运土。

路基的挖填应做好土方平衡调配,提高土方利用率,减少土方的运距,加快施工进度。

根据设计图纸,编制本路段土方调配图。

路堤的填筑采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精平,振动压路机碾压。

路堑开挖时,如遇坚土或岩石按设计要求采用预裂爆破、微差爆破、光面爆破。

不允许放大炮影响边坡稳定的施工方法。

②、路基填筑范围内因清表发现的坑、洞、墓穴,应用原地土或砂性土回填,分层夯实到填筑高程,压实度不小于93%,清表过程中发现局部软基应立即向驻地办报告。

通过驻地办与总监办联系确定处理方案。

③、路基临时排水,做好路基施工阶段的临时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地面积水对路基的浸泡,使路基能经常处在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并防止路基受冲刷流入农田。

在路基施工前根据地形设置临时截水沟、排水沟等,将水引排到路基范围之外。

排水沟、截水沟分段设置出水口,临时排水设施应尽可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3.5、土质路基和土石路基的施工3.5.1路基填筑(填土)1)施工流程路堤填筑采用机械化施工: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初平,再用人工配合凿平,压路机碾压。

施工过程分为“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

三阶段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四区段为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查区;八流程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及晾晒、机械碾压、检查签证、面层整修。

2)卸土控制填筑前测量工程师对路基中桩进行恢复(并布设10个控制点,每个控制点布设3个子控制点)测量其高程,以控制路基宽度及填筑厚度。

用石灰或打桩挂线等方法定出方格网,计算其面积。

填土按松铺厚93区40cm、94区30cm、96区28cm计算每个方格中填土的方量,以确保路基每层填筑厚度达到要求。

填筑时,专人指挥车辆控制卸土间距、并随时清除填料中的树根、杂物。

虚铺系数为1.3~1.45,具体施工时按照实际情况及土质确定摊铺系数。

3)摊铺整平先用推土机大致平整后再用人工配合凿平,并使路基表面平整,横向有一定横坡(第一层可小于2%,等以后逐层达到设计横坡要求)。

在平整时注意路基的纵坡和横坡,尤其是在雨季施工时,横坡应该适当加大以利路基排水,一般情况路基横坡要求2%,为利于排水可加大到3%~4%。

整平后按检测标准测量松铺面标高。

4)检测含水量碾压前进行含水量测试,当含水量过大需晾晒;当含水量过小需均匀洒水湿润;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以内时即可进行平整。

5)碾压路基压实采用20T振动压路机碾压程序:一般工艺为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2~6遍(同步检测结果定),弱振1遍,最后再静压1遍消除轮迹。

即:静压-弱振-强振-弱振-静压。

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碾压方法:碾压前向压路机司机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起讫范围、压实遍数、压实的速度等。

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曲线地段先内侧后外侧,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0.4m。

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6)压实检测压实度是填方路基的一个重要指标,压实度检测方法采用灌砂法。

压路机在整个碾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

由于各段土质不同,应反复试验调整,直至工艺最佳。

若控制压实遍数超过10遍,应考虑减少填土厚度。

经压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一道工序。

不合格处应进行补压后再做检验,直到合格为止。

3.5.2路基填筑(土石混合)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堤时,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度。

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应先铺大块石料,且大面向下,放置平稳,再铺小块石料,石渣、石屑整平后碾压。

当石料含量小于70%时,土石可混合摊铺。

1、场地清理机械平整施工场地,并满足测量定位、放线与路基施工要求。

现场清理过程中,须将原地面树根、杂草、淤泥质土清除干净,并且需要进行整平,压实度不小于93%,对清除杂物集中堆放,弃运至指定地点。

如清表后原地面过于潮湿,需进行翻晒,待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2、测量放样清表完成后,由测量人员据施工图设计放出路基的中桩、边桩、坡脚线坐标和高程,直线段按20m每断面控制,个别地段原地表起伏较大的进行加密测量,加密后按10m每断面控制。

在测量工作完成后及时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以便计算路基挖填量。

在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