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诗风是什么
诗人李贺简介

诗人李贺简介诗人李贺简介李贺字长吉。
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人李贺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贺简介李贺(公元790年-817年),字长吉,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他祖籍陇西,生于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三乡),因此得一称号李昌谷。
李贺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不过早已落魄,所以从小家境贫寒。
但他的聪慧却不被贫穷掩盖,七岁就会写诗,被认为是神童。
长大后又十分刻苦,每日骑驴出门,想到好的诗句就写下来扔进自己背的锦囊里,“呕心沥血”的典故就来源于他,由此虽然年轻在当时颇有诗名,深受韩愈等文学大家的信欣赏。
李贺一生积极入世,可惜一直仕途不顺。
先是为父亲服丧而晚参加科举三年,之后又被人妒忌,因父亲名字里的“晋”与进士科的“进”犯忌讳又不能参加。
后来虽然经人推荐靠父荫得了一从九品的小官,可是升迁无望。
李贺辗转多地以求前途,甚至当过三年幕僚,可最后也还是功名未成,悲愤抑郁之中患上重病,年仅27岁就早夭了。
官场不得已,却不减李贺在诗歌上的成就,他被后世称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人齐名。
李贺的诗歌以诡异见长,内容上以书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为主,此外也有许多借古讽今的诗,批判唐朝当时的贪官污吏,同情百姓的疾苦。
他常常应用中国古老的神仙鬼怪的神话传说,王母、嫦娥、月宫等都时有在诗中出现,极具奔放的想象力。
诗词特点李贺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关于李贺的诗风

关于李贺的诗风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人,他少年早成,自成一家。
他的诗歌 创作,主要采用的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乐府诗和古体诗,很有特色。
以下 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李贺的诗风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 李贺的生平 李贺,字长吉,唐富昌县昌古人,福昌即今河南省宜阳县。
公园 790 年,出 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
李贺从小便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刻苦读书、刻苦写 作,为了写出好的作品,他呕心沥血。
在十八岁时便写成了大动韩愈的《雁门太 守行》。
然而,一个受到文坛领袖赏识的青年,并没有一帆风顺地成长前进,而 是过早地蒙受了打击,他二十一岁通过了河南俯试 ,正准备参加进士考试时, 一些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 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 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以应避忌讳为借口,使得他不能 参加考试,阻塞了他的仕途。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际上也就是阻塞了他施 展抱负的道路,理想的破灭,使他十分悲愤,郁郁苦闷,日久做疾 ,竟是瘦弱 不堪。
不久,他为生活所迫投身为吏。
《文选》中说“他只做过一个掌祭记的小 官奉礼郎”。
实际上,这个奉礼郎不过是一个太常寺的小官,因此,他深感无聊 和屈辱,公园八一三年,他毅然辞官,回到昌古的南园。
第二年,他渡黄河穿太 行,到潞州投靠朋友张彻,但是怀才不遇,又过了两年,即公园八一六年,才华 横溢的诗人,寂寞地死在家中,年仅二十七岁。
后来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 为“骚之苗裔。
”对他的过早夭折也不胜惋惜。
二、李贺的诗风 李贺留传至今的诗共二百余首 ,其中多数诗在思想上都有特点。
过去,曾 有人因为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 杜甫 、韩愈等风气的影响,便说他是唯美主义诗人,那是不对的。
李贺的诗歌也 有糟粕,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
但 并没有构成李贺诗的主要倾向。
不能以偏概全。
诗人生活在贞元,元和年间,那 时,元稹 、白居易1/7的新乐府运动声势浩大,产生了许多乐府诗,来反映社会现实和民主疾苦。
李贺的诗词《李凭箜篌引》赏析

【导语】《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李贺的作品。
全诗语⾔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仅⽤两句略加描摹,⽽将⼤量笔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神的动⼈效果,⼤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息。
关于这⾸诗的赏析就和⼀起来了解下,欢迎阅读!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秋,空⼭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素⼥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
⼗⼆门前融冷光,⼆⼗三丝动紫皇。
⼥娲炼⽯补天处,⽯破天惊逗秋⾬。
梦⼊神⼭教神妪,⽼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 这⾸诗较为传神地再现了乐⼯李凭弹奏箜篌的⾼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丰富奇诡的想象⼒,被推许为“摹写声⾳⾄⽂”。
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时,其⾝价之⾼,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歌⼿李龟年。
如此乐师,他的技艺⾃当不同凡响,箜篌⼀响,致“空⼭凝云颓不流”,甚⾄连善于⿎瑟的湘娥素⼥都被这乐声感染,以⾄潸然泪下。
可见,这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神”的魅⼒。
声⾳到底多么美妙,作者形容为“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那箜篌声,时⽽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碎⼭崩;时⽽⼜⼀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响遏⾏云。
上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下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芙蓉泣露,⾹兰含笑,都是极美的事物,诗⼈⽤分别⽤以摹写琴声的悲抑及欢快,具有形神兼备之妙。
全诗以神奇瑰丽、浪漫⼤胆的想象,把诗⼈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描写成具体可感的物象,构成⼀个令⼈悦⽬赏⼼的艺术境界,曲折⽽⼜明朗地表达了作者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扩展阅读:李贺的简介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于福昌县昌⾕(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祖李渊的叔⽗李亮(⼤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武则天执政时⼤量杀戮⾼祖⼦孙,到李贺⽗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赏析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赏析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赏析【作品介绍】《李凭箜篌引》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0卷第1首。
李凭是唐代优秀的伶人,善奏箜篌,出神入化。
诗人李贺用华丽的词藻,巧妙的比喻,引经据典,使演奏的场景跃然纸上。
这首诗与《琵琶行》(白居易)和《听颖师弹琴》(韩愈)齐名,均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杰作。
【原文】李凭箜篌(kōnghóu)引⑴作者: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⑵,空山凝云颓不流⑶。
江娥啼竹素女愁⑷,李凭中国弹箜篌⑸。
昆山玉碎凤凰叫⑹,芙蓉泣露香兰笑⑺。
十二门前融冷光⑻,二十三丝动紫皇⑼。
女娲炼石补天处⑽,石破天惊逗秋雨⑾。
梦入神山教神妪⑿,老鱼跳波瘦蛟舞⒀。
吴质不眠倚桂树⒁,露脚斜飞湿寒兔⒂。
【注释】1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李凭是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
大约生活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2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3空山句:《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4“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李贺诗歌风格

李贺(约公元8世纪)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姿多彩,充满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贺的诗歌以情感深沉、意象瑰丽、语言华丽为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贺的诗歌风格非常独特,他在作品中常常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比如“衣袖卷霜雪,为我披青蛾”,用笔墨描绘出美丽动人的景象,刻画出诗情画意。
他也经常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仅展现出他的诗歌才华,也表现出他对生命的热爱。
李贺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善于捕捉自然的美丽,将自然景色转化为深刻的情感表达。
他的诗歌充满了幽默与嬉闹,取材广泛,包括生活、自然、神话传说等,甚至还描写了诸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酒醉生活。
他的诗歌充满了想象力与艺术魅力,表达出诗人的自由奔放与反叛精神,传达出他的个性与情感。
李贺的诗歌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强调个人感情和想象力的自由发挥。
他的诗歌表现出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充满了文学虚构和夸张,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狂欢和热烈。
他的诗歌非常契合唐代文化和文学环境,奠定了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基础。
他的诗歌不仅在唐代广受欢迎,而且在后世的文学史上也被视为重要的创作典范。
李贺诡谲诗风浅探

李贺诡谲诗风及其原因浅探[摘要]中国古代灿若群星的诗人当中,李贺当不愧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歌艺苑中一朵艳丽夺目的奇葩。
他在有生短短的二十七个年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幽艳奇幻的诗歌王国,开创了中唐一代“尚奇”“尚怪”的诗风。
[关键词]李贺;诡谲;原因;诗风一、诗风探源就如世人所称“鬼才”,李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描绘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奇异国度,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钟情于这诡谲的诗风呢?总的说来,有以下原因:1、诡谲诗风的文学渊源李贺独特诗风的形成与他吸收和借鉴了楚文化及诸多诗人创作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从李贺的创作风格中,可以看到楚文化的渗透。
楚文化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南国文化,其想象的丰富是其他文化所不能及的。
李贺便深受这独特的想象的影响。
杜牧在《李长吉诗歌序》中指出李贺的诗是“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附注中言“长吉诗约楚骚,而意取幽奥,辞取魂奇。
”这些都指出李贺与楚文化之间的文学渊源。
他经常把“楚辞系肘后”,随时“咽咽学楚吟”,“坐泛秦楚吟”,可见他对于楚文化是怀有深深的喜爱的。
有如《梦天》中扑朔迷离的月宫,《山鬼》般凄美艳丽的《苏小小墓》,《天上谣》、《仙人》中虚幻奇诡的仙境、神仙,《南山田中行》中凄冷阴森的鬼蜮图等,这些都植入了楚文化虚幻怪诞的绚丽想象。
其次,李贺独特的创作与他向唐代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学习分不开。
《文献通考》中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他是继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岁寒堂诗话》中:“贺诗乃李白乐府中出”,表现出太白诗对李贺诗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借梦境完成幻想之词:“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李贺的《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此诗借梦境写仙境的作法可以说与李白同一机杼,其渊源关系极为明显。
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李贺的诗作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引人瞩目。
那么,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呢?有着怎样的诗歌体会呢?彰显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李贺的诗歌风格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1幽冥凄冷是李贺诗歌的主体格调。
杜牧曾以诗人所独有的艺术敏感力,用诗的语言形象指出李贺诗歌的特征:“贺,唐皇诸孙,字长吉。
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
云烟绵连,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墙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陟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嘧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十分鲜明地说出了李贺诗歌奇诡冷艳的特点。
李贺诗歌不屑作平常语,“辞必穷力而追新”审美趣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是一味的搬用传统,常常难以创作出优秀的诗篇来。
所以,对前人常表现的题材,李贺不愿步人后尘,而是以新奇取胜。
例如:“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人们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一空依傍,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索绕心头,把纤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
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自己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李贺素以富于想象著称,并且他思路的展开以及想象的衔接处多异于常理,充满错觉与幻觉。
故所写诗歌也常常有奇幻的特色。
如《梦天》中的“老兔寒檐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取奇幻之象,构成包容诗人对月宫,对人世沧桑深沉感慨的意象,实现了尘世与天国的极富生命寓意的时空转换,显得无比奇幻怪谲。
再如他的《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骊缨。
论李贺诗的怪诞

论李贺诗的怪诞【摘要】在我国唐代文学史上,李贺是最有个性的诗人之一,具有“鬼才”和“奇才”之称。
而他诗歌的风格又以荒诞、怪异而独树一帜,使得无数后人为之争议不休。
李贺诗风的怪诞之处多表现为歌咏对象多为超现实的,他诗歌中的形象有的是幽冥的鬼魂;有的是玄幻的恐怖境界;还有的是凭空臆想的脱俗之境……可以说,李贺诗的意境大多是虚幻奇怪的想象,这跟李贺自身心境与所思所想是密不可分的,而其诗歌的构思同样也是超凡脱俗的没有完全遵循固有的章法,章句、章节之间同样毫无章法可言,跌宕起伏得让人无从揣摩,就连遣词造句方面也跟诸多文人不同,擅长使用类似于“死”、“血”、“鬼”等怪力乱神的词语,这一切都更加增添了李贺诗风的怪诞之处。
本文将通过对李贺怪诞诗风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其怪诞诗风形成的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力争为后来者研究李贺以及我国古代各种诗风再添瑰丽一笔。
【关键词】李贺;诗;怪诞【Abstract】In our country, the Tang Dynasty literary history, Li He is one of the most personality of the poet, has a "genius" and " talent ". And his poetry style and the absurd, strange and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makes numerous posterity to controversial. Li He 's grotesque place much performance is singing the object for many surreal, his poetry in the image of some ghost ghost; some fantasy terrorist state; there is the imagined refined environment ... ... Can say, Li Heshi's mood is mostly illusory strange imagination, this with Li He 's own mood and thinking are inseparable, and the poetry conception is also free from vulgarity is not completely follow the inherent law between chapters, chapters, also have no art to speak of, the ups and downs of people can not figure out, even the words sentences with many literati, adept at the use of similar to " death", " blood ", " ghost " weird things such as words, all this makes the Li He poem grotesqu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i He grotesque style, further study of the grotesque style forming cause a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and strive for Li He later research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and add a variety of magnificent. 【Keyword】Li He; poetry; grotesque一、引言作为我国唐代最富个性的诗人之一,李贺的诗歌在中唐时期开始异军突起,他摒弃了元白的坦易,避开了韩孟的奇险,脱离了韦柳的冲淡,开始另辟蹊径并独放异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的诗风是什么 有着“诗鬼”之称的李贺有着怎样的诗风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贺的诗 风是什么,欢迎参考阅读! 李贺的诗风 李贺留传至今的诗共二百余首 ,其中多数诗在思想上都有特点。
过去,曾 有人因为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 杜甫 、韩愈等风气的影响,便说李贺是唯美主义诗人,那是不对的。
李贺的诗歌 也有糟粕,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 贯。
但并没有构成李贺诗的主要倾向。
不能以偏概全。
诗人生活在贞元,元和年 间,那时,元稹 、白居易 的新乐府运动声势浩大,产生了许多乐府诗,来反映社会现实和民主疾苦。
李贺有一部分诗,如《老夫采玉歌》、 《感讽五首》、 《黄家洞》、 《宫娃歌》、 《扬声青花紫石砚歌》、《古悠悠行》、《苦昼短》、《贵主征行乐》和《吕将 军歌》 等。
学习乐府民歌, 继承前人诗歌的优良传统, 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颂李贺们的勤劳智慧, 嘲讽皇帝官僚的迷信求仙, 不满于贵族权门的奢侈荒淫 和宦官专权,其精神和新乐府运动是一致的。
当然,李贺写的更多的是直接或间 接反映李贺的生活、 李贺的抱负、 李贺的悲愤的诗。
如 《致酒行》 和《开愁歌》 、 《赠陈商》、《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等。
这些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中唐 那个黑暗的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
李贺的诗构思新颖、想 象丰富、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许多作品,多用比兴,又能摆脱思想上和节律上 的束缚,充满奇情异想,显现出了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是唐人写诗用形象思维 的典型例证。
李贺的生平 李贺,字长吉,唐富昌县昌古人,福昌即今河南省宜阳县。
公园 790 年,出 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
李贺从小便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李贺刻苦读书、刻苦 写作,为了写出好的作品,李贺呕心沥血。
在十八岁时便写成了大动韩愈的《雁 门太守行》 。
然而, 一个受到文坛领袖赏识的青年, 并没有一帆风顺地成长前进,
而是过早地蒙受了打击。
李贺二十一岁通过了河南俯试 ,正准备参加进士考试 时,一些嫉妒李贺的人说李贺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 “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以应避忌讳为借口,使 得李贺不能参加考试,阻塞了李贺的仕途。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际上也就 是阻塞了李贺施展抱负的道路。
理想的破灭,使李贺十分悲愤,郁郁苦闷,日久 做疾 ,竟是瘦弱不堪。
不久,李贺为生活所迫投身为吏。
《文选》中说“李贺 只做过一个掌祭记的小官奉礼郎”。
实际上, 这个奉礼郎不过是一个太常寺的小 官,因此,李贺深感无聊和屈辱。
公园八一三年,李贺毅然辞官,回到昌古的南 园。
第二年,李贺渡黄河穿太行,到潞州投靠朋友张彻,但是怀才不遇,又过了 两年,即公园八一六年,才华横溢的诗人,寂寞地死在家中,年仅二十七岁。
后 来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
”对李贺的过早夭折也不胜惋惜。
浅析《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的早期作品《雁门太守行》就突出地代表了李贺的写作风格。
这首诗全 部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真可谓“构思新奇、形象 饱满”。
诗中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来形容敌人数量之多,以及守军形势危急, 如鳞般的铠甲,在日光下闪闪发光,想象奇特,令人拍案叫绝。
诗人在这里没有 着意描绘疆场上撕杀的场面, 而是着重刻画了战场上的环境、 气氛以及将军誓死 卫国的精神。
这样写反而效果甚佳。
“角色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 这两个环境的描写,体现出诗人的浪漫主义特色。
后两句的描写,仿佛战场 上悲壮的气氛就在读者眼前。
守军虽然伤势惨重、 筋疲力尽, 但是依然坚持战斗。
这是为什么呢?诗人在最后两句有了交代“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是因为君王招聘贤才的厚意呀! 这里虽然表现了作者, 在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主观 思想的局限性,但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向往。
浅析《金铜仙人辞汉歌》 笔者认为李贺的作品中,最具有风格和特色的是《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基本上具有李贺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点。
《金铜仙人辞 汉歌》 是作者有感于曹灭汉的一个历史传说而写的。
作品产生的时候距离唐朝的 灭亡还有九十年左右,我觉得这里多少有点李贺为唐王朝挽歌的味道。
要不,做 为一个有头脑的诗人, 何以会在那时产生了兴亡之感呢?而当时的李王朝也的确 是日落西山、穷途末路了。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车舝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汉武帝刘彻,晚年迷信神仙,在建章宫祭仙人的精明台,竖立了高二十丈, 大七围的“仙人掌”。
它整个形体都是用钢铸成的,下面部分是钢柱,钢柱上站 着一个伸开掌捧承露盘的铜仙人。
刘彻想用金铜仙人盘上的玉杯来接云端的甘露, 以调玉屑为食,祈求长生不老。
而曹叡要把金铜仙人搬来竖立在自己的前殿。
李 贺诗中所述的事件便是, 曹叡下令叫魏国皇宫的官员, 用车子去搬取金铜仙人的 经过。
“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诗的开篇两句,就体现了李贺的 浪漫主义风格。
“茂陵刘郎”是指汉武帝刘彻。
茂陵是陵墓的名字。
第一句是说, 刘彻在悠久的历史中,像是一位秋风中的匆匆过客,指出岁月匆匆,人生短促。
“夜闻马嘶晓无迹”是诗人想象刘彻的鬼魂在夜游故宫, 有时人们可以听见马的 嘶鸣声,而白昼却无迹可寻。
刘彻是金铜仙人的主人,所以,诗人先从刘彻已死 写起。
“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这两句是诗人写想象中的汉宫景致。
它的意思是说,名花虽然还在枝头开放,但亡国之后的汉宫,已经一片荒凉。
“ 魏官车舝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这里魏官驱车从洛阳出发,指向 千里之外的目的地。
因为是写从洛阳到长安,所以进长安城的东门。
时值秋季, 诗人想象自西而来的秋风刺人眼目。
这里都是写金铜仙人之外的所作所为, 下面 是李贺的自我感受。
浪漫主义风格又一次在此体现出来。
“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金铜仙人出汉宫时,只有天上的 月亮相随陪伴, 而这个月亮曾经把临过鼎盛时代的汉宫, 所以诗人把它称做“汉 月”。
由汉月而勾起对于往事的回忆。
作者想象仙人自然会思念李贺的主人刘彻, 使它伤心落泪,诗人想象这铜人凄清的泪水象沉重的铅水一般。
“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诗人写金铜仙人离了去国,香草依 依不舍铜人,香草都是无情之物,尚且悲不自胜,那么,天若有所知觉有感情, 面对这样的兴亡变化,也会因之悲戚愁苦而衰老吧!这里诗人同样,又一次的运 用浪漫主义手法。
“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两句诗是写金铜仙人捧盘离开汉 宫,愈走愈急的情景。
凄凉的月下,车儿载着铜人远离而去。
长安城已经模糊不 清,几乎看不见了。
除了微弱的渭水声,尚萦回在月外,一切静静悄悄地。
李贺写《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悲剧到此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不尽,给读者 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使人可以反复回味。
这首诗将诗人的写作手法和创作思想完 整地表现出来,从而可见,诗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还具有娴熟的写
作技巧,以致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内,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和复杂的感慨。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李贺是一位风格独特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 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代表诗人, 又是从中唐时期到晚唐时期诗风转变的一个代 表者。
如果单就其浪漫主义而言,李贺恐怕是唐代仅次于李白的重要诗人了。
难 怪为后人誉为“诗鬼”。
然而李贺的神奇想象,优美的诗句 ,来自于李贺的勤奋、刻苦。
相传,李贺外出游历,也肩背着诗囊,忽发奇 想,或触景生情时,所留下的美妙诗句,会都纳入“诗囊”之中了。
所以,在我 们本着扬弃的精神,学习李贺,研究李贺之余,李贺的勤奋、刻苦的精神,也是 要我们认真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