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编导基础

合集下载

论电视综艺节目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论电视综艺节目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或把握 不好分寸 , 一味地迎合 受众 的心理 , 滥用 扮演和作 秀 , 就会给观众 “ ” “ ” 演 和 假 的感觉 , 而丧失节 目的品格。 ( ) 二 要掌握 电视 文艺基本 的表达 手法 综 艺 节 目是 一 种 娱 乐性 的 综 合 表 现 节 目形 式 , 常 包 含 通
了许 多艺术类型 的演 出。我 国的综艺节 目正 处于全 民娱 乐 , 全 民参 与、 观众做 主的时代 , 在节 目的创作过程 中 , 这种 理念பைடு நூலகம் 已经 越 来 越 深 入 人 心 。 这 样 的理 念 在 一 定 意 义 上 , 肯定 了娱 线, 注重 文化 的积累 , 提升 电视艺 术的文化品位。I 要做 好 乐自身的全民性与广大 受众进 行深度接触 的可能性 , 是娱 l l 想 但 电视 文 艺 编 导 工 作 , 须 具 备 一 定 基 本 素 质 和 技 能 , 免 综 乐是 应 该 有 一 定 的 限度 , 不 能 丢掉 综 艺 节 目应 有 的 艺 术 性 。 必 避 艺 节 目的 创 作 误 区 ,让 综 艺 节 目在 娱 乐 时 代 既 轻 松 愉 快 , 又 中央 电视 台的《 星光大 道》 就是一档 运用 电视文 艺基本 表达 积 极 向上 , 现 其 美 学 价 值 。 实 方法 的大型综艺节 目,改 变了娱 乐节 目之前 大打 明星牌 , 依 二、 电视文艺编导 的基本素质和 技能 靠 明星表演 为主的局面。本着 “ 星光大道 、 百姓舞 台” 的节 目 ( ) 一 要具有超前 的意识 和优质的品格 宗 旨 , 出 了大 众 的 参 与 性 和 娱 乐 性 , 点 表 现 “ 根 文 化 ” 突 重 草
O NGN HU NB 实 探 AN C A O 务 讨 媒 与 目究 体 节 研

论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论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论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摘要】电视文艺编导是一个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

除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外,还需要具备艺术素养和制作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素质,因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往往需要多方的合作和协调。

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作品质量。

要提升综合素质,除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外,还需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未来,电视文艺编导将朝着更加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因此综合素质将更加受到重视,希望更多电视文艺编导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推动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视文艺编导、综合素质、文学功底、艺术素养、制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重要性、提升、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导言电视文艺编导是一个融合了多种素质要求的复合性职业,要在不断变化的电视文艺领域中脱颖而出,编导需要具备一系列综合素质。

在当今的电视行业中,专业要求、文学功底、艺术素养、制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探讨,探讨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这些综合素质,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视文艺编导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更需要全面发展自己的个人素养,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2. 正文2.1 电视文艺编导的专业要求电视文艺编导是一个需要具备多方面综合素质的专业。

在这个领域里,编导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文学功底,高水平的艺术素养,过硬的制作能力,以及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

电视文艺编导需要具备专业的电视制作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包括节目构思、策划、拍摄、剪辑等各个环节,掌握影视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各类制作软件。

文学功底是电视文艺编导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编导们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学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种文学作品,善于用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艺术素养是电视文艺编导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探讨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探讨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探讨广播电视文艺编导是指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负责节目创作、编导和组织制作的工作人员。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人类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播电视文艺编导来说尤为重要。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修养,他们才能够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各类文艺作品,从而能够更好地去创作和导演出高水平的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需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广播电视节目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对广播电视文艺编导来说,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他们需要熟悉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理论,能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以便能够更好地去指导演员和制作团队,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节目。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的有机组织和协调。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需要能够将各个环节有机地安排和组织起来,确保整个制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与此他们还需要与演员、摄影师、音效师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紧密的沟通和配合,确保各个环节能够完美地配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节目效果。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广播电视节目需要不断创新,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保持观众的兴趣。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需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新颖的题材和创意,并将其应用到节目制作中。

由于制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突发情况,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需要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处理方式,以便尽快解决问题,保证制作的顺利进行。

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需要具备文化修养、艺术修养、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基本素质。

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广播电视文艺编导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创作出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

论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论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论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电视文艺编导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角色,他们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涵盖了多个方面,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电视文艺编导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

1. 文化和艺术素养
电视文艺编导应该有着扎实的文化和艺术基础,了解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风尚,熟悉电视表现技巧和艺术特点,有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

只有具备这些素养,才能够在节目策划、编排和表现过程中,深入挖掘主题,把握节目情感,突出表现手法,达到预期效果。

2. 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
电视文艺编导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独具创意的节目构思和表现形式,在行业中展现出独特性和先进性,不断推进电视文艺的创新和发展。

3. 组织和管理能力
电视文艺编导应该具备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制作团队,统筹协调分工合作,落实制作计划,确保节目质量和进度。

同时,还需要在预算和资源限制的情况下,合理规划、利用、管理节目制作中的各种资源,以达到经济、高效、优质的节目制作目标。

总之,电视文艺编导是电视节目制作的灵魂人物,要做好电视文艺节目制作,需要具备文化和艺术素养、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以及组织和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电视文艺节目制作的创新发展,创造更多精品节目。

论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论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论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摘要】电视文艺编导在制作节目过程中需要具备文学艺术功底、创意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素养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文学艺术功底是电视编导必备的基础素质,能够为节目的策划和构思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创意能力是电视编导在节目制作中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能够为节目注入新颖的元素和独特的视角。

团队协作能力是电视编导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够有效地组织团队成员,协调各方资源,保障节目顺利进行。

技术素养是电视编导必备的素质之一,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节目制作。

沟通能力是电视编导必备的素质之一,能够与制作团队、演员以及观众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

电视文艺编导必须具备综合素质方能胜任节目制作工作。

【关键词】电视文艺编导、综合素质、引言、文学艺术功底、创意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素养、沟通能力、结论、定义、重要性、总结。

1. 引言1.1 电视文艺编导的定义电视文艺编导是指负责策划、组织、指导和管理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文艺创作与导演工作的专业人员。

他们应具备扎实的文艺功底和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创意能力和表现力,能够根据剧本要求设计出符合节目主题和风格的导演手法和创意表现。

电视文艺编导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演员、摄像师、制片人等合作,共同完成节目制作任务。

他们还应具备优秀的技术素养,熟练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所需的技术设备和工具,能够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为节目呈现提供支持。

沟通能力也是电视文艺编导必备的素质之一,他们需要与各种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确保节目制作的顺利进行。

电视文艺编导需要在艺术创作、技术应用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具备全面的素质,以确保节目制作能够取得成功。

1.2 重要性电视文艺编导在电视节目制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文学艺术功底,创意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素养和沟通能力,还需要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起到统筹规划和指导的作用。

他们承担着挑选剧本、指导演员表演、设计节目构思、安排拍摄等诸多任务,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受众口碑。

论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论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论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电视文艺编导是电视节目创作与制作中的关键岗位,他们负责节目的构思、策划、编剧、导演等工作,是整个节目制作流程中的核心人才。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文艺节目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电视文艺编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化修养、创意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实的专业基础,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电视文艺编导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电视文艺编导应具备扎实的文化修养。

文艺编导是节目创作中的灵魂人物,他们需要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底蕴,才能够进行深入的情感挖掘和故事创作。

只有通过对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广泛学习,电视文艺编导才能有更多的灵感和素材,才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扎实的文化修养也是提高编导审美水平的基础,使其在创作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受众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创作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

电视文艺编导应具备创意能力。

创意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的灵魂,是区别于其他作品的核心竞争力。

文艺编导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创作中不断突破传统,寻找新的表现形式和观点,使作品更加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

只有通过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够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提高作品的市场影响力。

创意能力是电视文艺编导必备的素质之一。

电视文艺编导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作为电视节目创作的核心人才,文艺编导需要对人性、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以便在创作中能够更加生动、真实地刻画人物和故事,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而敏锐的观察力则是他们能够发现和捕捉到社会新鲜事物和作品创作灵感的重要保证。

只有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编导才能创作出更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电视文艺编导还应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电视节目制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编导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包括剧本创作、导演技术、影视语言等多方面的技能。

只有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才能够在实际创作中准确把握节目的质量和效果,使作品更加专业和高水准。

《电视编导基础》课件(全)

《电视编导基础》课件(全)
1.电视编导首先应是一个新闻工作者 电视文艺,尤其是电视剧的创作,虽然属于文艺创作的范畴,但电视文艺具有新 闻媒体的属性,其新闻属性要远远重于文艺属性,这是由电视文艺的趋时性(或 称及时性,也有人冠以“新闻性”)所决定的。 2.电视编导的应变能力 要制作一档好的电视节目,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创意和一名优秀的编导。因为这不 仅关乎节目的精彩程度,而且关乎一档节目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电视编剧和编辑的语感能力 影视编剧(有些电视节目样式的编导是分为编剧和导演的)和编辑的工具之一是 文字,他们必须把握运用文字的方法,必须具有判断作品语言是否通达顺畅的本 领。
6.电视编导的基本技能与实践
编导必须学习、掌握有关电视节目的知识和规律,学会如何达到媒体的 特殊要求,掌握和发现哪一种电视节目形式表达何种意境最合适。
电视编导基础
绪论
一、创意与编导
此处的“创意”涉及各类电视节目和作品的创造性选题、构思、策划、编辑、编 剧和导演方面的整体筹划、摄制、后期完成等全程指导工作,其所涉及的职业又 可细分为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总策划人等若干大类,本书侧重于电视编导。电 视编导是集前期策划、采编、编辑直至后期制作指导、播出指导于一身的综合性 电视艺术人才。
1.文字写作能力
编导必须有扎实的写作功底。电视编导和电视记者起码要具备报社文字 记者那样的基本功。
2.口头表达能力
电视编导时常要做出镜采访;即使不出镜,在镜外提问,也有个语言表 达能力的问题。
3.审美、摄像能力
编导的审美、摄像能力指要熟练掌握和使用摄像机,有镜头感。
4.电视编辑业务
一般的编辑业务是指采访、撰稿等方面的能力。电视台的编辑业务还包 括驾驭各种电子摄录机器的能力。
每一个电视编导都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当杂家。这首先要求博 学多才,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各个方面都要通;同时,对自然科学, 尤其是当代科学的一些前沿领域也要有所了解。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编导创意、文艺基础知识等)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编导创意、文艺基础知识等)

电影:《红高粱》 导演:张艺谋 《重庆森林》 导演:王家卫
第一节
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远景:人物在屏幕上最大不超过高度的1/2,最小可以是一个点。 全景:人物的影响最大不超过屏幕的高度,头脚完整,都在画面之内。 最小不小于画面高度的1/2。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 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 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膝盖以下部分的镜头, 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升:上升摄像。
降:下降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 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 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2、续写类。续写类是戏剧故事的续写,即故事开头已经给出,要求考生 编织主体情节和故事结尾。
3、组词类。将几个不相干的词编织成一个戏剧故事。当然题目给到的词 语必须要用到的。 戏剧故事备考时注意平时多读一些小说,故事会。特别是侦探小说,培 养一下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大量的形象素材。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 降、俯、仰、旋、甩、悬、 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 里进行拍摄。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反打:指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 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 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 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 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文艺编导基础1、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宣告了中国电视的诞生。

2、第一档信息类的新闻节目是《图片报道》3、1958年6月15日电视史上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在演播室内直播,标志着中国电视创作的开始。

4、电视报道剧《党救活了他》1959年直播《新的一代》1963年《相亲记》外景直播电视剧5、1958年6月26日,北京电视台进行了第一次剧场文艺实况转播,内容是残疾军人的文艺演出6、1959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实况转播,天安门建国十周年大庆文艺晚会7、1960年的春节第一次在电视上举办综艺晚会8、1961年4月20日直播的第一个大型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9、1961年8月90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个专业晚会《笑的晚会》,其内容全部是相声。

10、1964年1月4日,为庆祝《毛泽东诗词》出版,第一次举办了大型诗歌朗诵会11、1964年12月,北京电视台第一次使用录像技术录制《朝阳沟》《红灯记》片段12、彩色录像技术的普及也促使电视制作中录像的方式被更加广泛采用,从而促使:“专场录像”这一工作方式变成经常化13、专场录像:即导演对镜头进行认真设计,演出者专门为电视录像而进行表演,是导演对作品精心的电视加工所采取的工作方式。

14、我国第一部外景制作的电视剧是在1978年5月22日播出的《三家亲》15、1979年《永不凋谢的红花》上海电视台录制,反映了“文革”期间张志新烈士在狱中和“四人帮”当与斗争的英雄事迹。

《有一个青年》反映十年动乱后青年一代振奋精神投入新生活。

《乔厂长上任记》反映新时期工业改革中的人物及思想变革。

16、1981年的飞天奖,于1983年正式命名,专门针对电视剧创作1983年金鹰奖设立,又为电视剧的繁荣创造条件。

17、1989年开始实行“许可证”制度,为电影生产的正规化起到了促进作用18、境外电视剧的引进对国产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80年代初播放的香港的《射雕英雄传》《上海滩》《霍元甲》台湾的《一剪梅》日本的《血疑》《姿三四郎》美国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19、1988年《家教》采用了棚内搭景,多机拍摄的方法,到90年代初的长篇电视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都是以室内剧的形式制作的《我爱我家》开创内地情景剧的先河20、90年代中期的《戏说乾隆》构造了“戏说”与“娱乐”旋风的开端《将爱情尽情到底》打出“中国第一部青春偶像剧”的旗号21、主旋律电视剧:是以当代主旋律话题或事件为题材,籍以弘扬主流文化,塑造社会集体价值观,鼓励积极健康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电视剧。

主要包括有:近代革命题材电视剧。

反映当代改革生活的电视剧,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电视剧,军旅题材电视剧,重点革命题材电视剧等等。

代表作品:《亮剑》《士兵突击》言情剧:可以有都市和乡村的划分,是以男女主人公家庭生活、爱情纠葛为主线的电视剧,同时也必然反映出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的冲突,展示现代社会的生存理念。

长期以来表现较为突出的是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都市言情剧。

代表作品:《北京人在纽约》《乡村爱情》青春偶像剧:这类作品最早也应该是“都市言情剧”的一部分。

相对于传统的言情剧,这列电视剧大多以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关于他们的青春,理智的故事,剧中主要演员形象亮丽,俊朗,有的还是偶像歌手。

这类电视剧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非常注重“市场营销”理念,将各种爱情故事演绎得浪漫,唯美,动人,同时也反映出年轻人对生活的热切期盼。

于是,这类剧的主要受众也自然是年轻人。

总体上看,中国的偶像剧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目标受众心理需求的把握和对剧中人物内心的开掘,还存在着过度模仿,脱离生活,制作粗糙等问题,很多作品还有拼凑之嫌。

代表作品:《一米阳光》《情定爱情海》武侠剧:是指通过对“江湖”世界的刀光剑影、侠肝义胆、爱恨情仇的描写,力图体现“侠”“义”“勇”“武”内核的电视剧。

代表作品:《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戏说历史剧:是指以娱乐、消遣为创作目标,对历史故事进行重构,以满足大众观赏需求的电视剧。

代表作品:《戏说乾隆》《还珠格格》情景喜剧:情景喜剧概念是个舶来品,是一种以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叙事性系列喜剧,是英美等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形式之一,一般都是固定的几个演员在特定情景中的喜剧表演,在播出时伴有现场观众和后期加入的笑声,长度一般为30分钟,与栏目化的播出方式非常协调。

代表作品:《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22、1979年1月,中央电视台《外国文艺》开播,这是国内第一个具有明确的栏目形式意识的电视文艺节目23、栏目\专栏的固定特点:一、将多个内容组合在一起,以相对固定的系列节目形式播出二、定时定期播出三、节目之间有播音员串连(后来叫主持人)24、“栏目化”包含着两层涵义:第一层指运作和管理机制,第二层是“栏目”成为一种节目结构框架。

25、电视运营与管理机制(栏目化即制片人制的代名词)制片人制是目前电视节目制作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机制。

26、由于制片人掌握了节目的统筹权,使一系列的节目制作人员目的明确,进入了有序的工作状态。

同时,由于栏目的工作人员是相对固定的,栏目的成功与集体的智慧,团体的努力合作有直接关系,故电视节目的栏目化还带动了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有利于节目整体质量的提高。

27、日常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样式的栏目化:是指将主题相似或行使相关的,时间相对短的内容划入同一板块或段落使之串联整合形成一个整体在固定的时间以系列的形式播出。

28、栏目化的利与弊利:当栏目有相对广泛的包容性和长度时,对内容的编排方式则与杂志非常接近故又可称为“电视杂志”或“板块式”。

这些相对固定的模式使创造有了标准,更能提高产量,也利于更好的吸引“目标受众”。

弊: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节目内容、风格和样式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对于注重精彩纷呈表现、倾向于抒情风格的文艺节目而言。

栏目的风格、时长给节目本身增加了诸多限制。

大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会使编导放弃个人风格而一味迎合节目模式,使得节目内容雷同,甚至质量普遍下降。

另一方面,“制片人制”的经营模式强化了管理者的意志,导演不再是节目的制作中心,其创造力下降使作品也逐渐丧失独创性。

29、1981年1月1日,广东电视台开播的《万紫千红》是中国电视文艺史上第一个综艺样式的栏目30、《正大综艺》开播于1990年4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与国外企业共同制作的栏目31、文艺栏目的专业化:不再强调“杂烩”从内容的专业性出发,强调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和个性展示,如果是综艺栏目,则推崇每期主题鲜明内容集中。

32、电视文艺栏目的“大众化”与“市场化”“大众化”与“市场化”是电视整体娱乐化的根本动因,这不仅体现在观念上,更落实到节目的内容形式上。

33、1993年1月24日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快乐大转盘》是全国第一个游戏娱乐节目34、湖南卫视的娱乐游戏节目《快乐大本营》第37期获得第16界金鹰奖评选综艺类大奖,娱乐类游戏节目才真正有了生存空间。

35、娱乐节目被分为:竞智型博彩型竞力型综艺型感情直销型36、发展的角度上看,诸多走向“大众化”的变化也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政治更加开放(二)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三)是电视运作机制的变革(四)发展中国家受众的娱乐需要(五)节目自身发展的必然37、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星空卫视,整体节目编排成熟,而且开播就推出《星空不夜城》《星空热舞俱乐部》《美人关》《人小鬼大》38、春节晚会是从1983年算起,标志着我国电视文艺“综艺时代”的开始。

其突破了以往晚会的模式,并影响至今,包括:一、实况播出二、设立节目主持人三、在现场设热线电话四、邀请国家高层领导出席晚会现场39、1993年春节晚会,第一次由卫星向海外直播,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实现了四地互传,导演张子扬是由招标会胜出,成为选拔导演的固定方式,不仅要看业绩,还要审查节目的设计方案40、1994年,随着整个电视文艺行业的“专业化”发展趋势,首次实行在三个频道同时分别播出“春节联欢晚会”“春节戏曲晚会”“春节音乐歌舞晚会”,传统的春节晚会被定义成“综艺晚会”的范畴,电视文艺晚会“专业化”创作趋势正是文艺晚会整体创作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41、1996年春晚实现技术上的“三地互传”导演张晓海设计了上海、西安分会场。

42、2000年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定期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43、2003年春晚没有分会场,减少插播内容,表现出了导演对文艺本体和晚会“现场感”的充分关注。

44、抗击非典特别节目《我们众志成城》中“现场互动”成为晚会专业化重要特征。

45、歌会形态的《同一首歌》,舞美灯光也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

46、电视文艺专题的概念:专题是内容形式为主题表达服务,于是其构架往往是“夹叙夹议”的。

所以从风格上,专题具有纪实性的,也有非纪实性的。

作为专题文艺,实践中定义也比较复杂,一般呈现三种状态:一是文艺为题材。

二是因某个主题将文艺与纪实手法结合,或较多运用文艺样式抒发感情,纪实与文艺形成夹叙夹议的节目。

三是文艺作品的电视化处理,将文艺作品改造为与电视手段相适应的形态,或进行文艺本体的“电视化”深入探索。

综上所述:当文艺类“专题”成为一种节目“样式”时。

意味着对主题的深入表达或专注于艺术本体的“电视化”表现,而且“专题”可能是一种单独成片的节目状态,与栏目,晚会等其他节目的制作有较大区别:这类节目往往采取录播的方式,不带现成观众,有较为复杂的后期剪接。

47、电视文艺专题的成长(即为更加的电视化)电视文艺专题的代表作品优秀人物专题片贵州电视台《刻刀下的黑与白》吉林电视台《朝阳与夕阳的对话》《西藏的诱惑》曾荣获1989年全国首届录像片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三届电视文艺“星光杯”一等奖。

其实电视文艺专题最独特之处在于艺术本体进行了,“电视化”或“视觉化”处理。

使文艺本体与电视手段高度融合,不仅实现了“时空拓展”进而提倡用电视思维来创作文艺节目。

48、MTV即音乐电视歌曲在电视中的处理手法有:一、舞台记录式二、画面拼接式三、情节化处理形式四、舞蹈化处理式五、电视特技处理式49、1993年,音乐电视成为内地电视创作的一大亮点。

前身是《百花园》的《东西南北中》在整合播出地方台文艺节目的同时也成为容纳电视音乐作品的品牌栏目,在年底还举办了首届音乐电视大赛《93中国音乐电视大赛》50、2004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开播51、电视文学的形态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电视诗歌、电视散文和用于直接表达文学本体的栏目。

创作核心在于表现文学作品的意境。

52电视散文代表作品:《船娘》电视诗歌代表作品:《红树林》53、刘郎创作《江南》、《苏州六纪》、《苏州水》等片为专题片54、1999年张以庆进一步运用音乐和真实音响的结合《英和白——99纪事》55、1998年,湖北电视台,武汉新田公司联合制作电视记录片《周周的世界》获得国家级奖项“奋进文明进步奖”的唯一电视大奖,并获得“中国电视记录片学术奖”长篇学术大奖和编导单项奖以及16届“金鹰奖”特别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