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制药厂设备维护部门经常发生的十个GMP问题

合集下载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制药企业的设备管理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设备管理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制药企业设备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一、设备维护和保养不到位制药企业的生产设备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转,因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制药企业存在设备维护和保养不到位的问题。

设备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故障,一旦发生故障不仅会影响生产进度,还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

对策:制药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隐患。

企业还应对员工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培训,提高员工的设备管理水平。

二、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制药生产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一些制药企业存在对设备更新换代不够重视的问题,过度依赖老旧设备,导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无法跟上市场需求。

对策:制药企业应建立设备更新换代计划,定期评估和更新设备,确保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了解新型设备的发展趋势,引进适用的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设备管理流程不规范设备管理流程对于制药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涉及设备的采购、验收、保养、维修等方方面面。

一些制药企业存在设备管理流程不规范的问题,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导致设备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对策:制药企业应建立规范的设备管理流程,明确设备管理各环节的责任和要求,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企业还应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设备管理模式和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设备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四、设备管理人员素质和数量不足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直接影响到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一些制药企业中,存在设备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和数量不足的问题,导致设备管理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对策:制药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设备来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制药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问题。

制药企业迫切需要寻找解决设备管理问题的对策,以确保生产的高效、安全和可靠。

问题一:设备维护管理不完善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种类繁多,包括生产设备、检测设备、清洁设备等。

而这些设备需要不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

部分制药企业在设备维护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一是没有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记录和档案,二是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的定期检修。

这些问题导致了设备的故障率增加、寿命缩短,从而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对策一: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为了解决设备维护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制药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包括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和记录表,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和周期,配备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的定期检修和保养,并进行设备维护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问题二: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一代的制药生产设备不断涌现,其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性能表现。

部分制药企业在设备更新换代方面存在问题:一是对新设备的认识不足,缺乏引进和更新换代的意识,二是资金和投资不足,无法及时更新和更换设备,导致生产过程中设备性能落后、效率低下。

对策二:加强设备更新换代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了解决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的问题,制药企业应加强设备更新换代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定期调研新设备的性能和效益,评估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制定相应的更新换代计划,并逐步引进新设备,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问题三: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已成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部分制药企业在设备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问题:一是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二是缺乏专业的设备管理信息化人员,从而导致了设备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运行成本高。

GMP检查与设备运行维护的常见问题

GMP检查与设备运行维护的常见问题

GMP检查与设备运行维护的常见问题1. 什么是GMP检查?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良好生产规范)是指制药、医疗器械、食品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标准。

GMP检查是指对生产企业进行的符合GMP要求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符合规范,并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 在GMP检查中,设备运行维护的重要性是什么?设备运行维护在GMP检查中非常重要,因为设备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或维护不当,可能会对产品的生产造成影响,甚至导致产品的质量问题。

3. 设备运行维护的常见问题有哪些?3.1 设备清洁问题:设备的清洁能力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在GMP检查中,常见的设备清洁问题包括:•清洁程序是否规范及有效;•设备清洁是否彻底,是否存在死角和积污;•清洁剂、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是否符合标准。

3.2 设备校准问题: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GMP检查中,常见的设备校准问题包括:•设备的校准周期是否符合规范;•校准程序是否规范,是否遵循标准操作程序;•校准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3.3 设备保养问题:设备的良好维护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在GMP检查中,常见的设备保养问题包括:•设备保养计划是否制定,以及是否按计划进行保养;•关键零部件的更换是否及时;•设备保养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3.4 设备故障处理问题:设备故障的及时处理能有效避免生产中断和质量问题。

在GMP检查中,常见的设备故障处理问题包括:•设备故障的记录和归类是否规范;•设备故障处理的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及时响应和解决;•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是否有追踪和记录。

4. 如何解决设备运行维护中的常见问题?4.1 设备清洁问题的解决:•制定和执行清洁程序,并保证其有效性;•加强清洁培训,提高清洁操作的标准化水平;•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清洁性能,确保清洁彻底并消除积污。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制药企业在市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制药企业的生产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制药企业的生产中,设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成为了当前制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制药企业设备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分析1. 设备故障率高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设备因常常在高温高压下工作,设备本身的材质及零部件质量对设备寿命有着极大的影响。

如果设备的材质选择不当,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就容易导致设备的故障率提高。

设备故障率高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需要更多的维修和更换零部件,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甚至可能导致生产中断,影响产量和产品质量。

2. 设备维护不及时制药企业生产环节繁多,设备维护多为预防性维护,而非事后维护。

但由于企业生产节奏紧张,员工可能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对设备的维护,导致一些设备出现了隐患。

一旦设备出现了问题,往往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进行维修,甚至可能造成生产中断和产品质量问题。

3. 设备技术更新滞后制药企业的生产设备大多数需要借助高科技,而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如果企业的设备技术更新滞后,就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

4. 设备管理标准不统一不同设备的管理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包括设备的选型、采购、使用和维护等环节。

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会导致企业的设备管理混乱,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二、对策分析与建议1. 提高设备维护意识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设备的维护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隐患,以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2. 加强设备维护企业要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体系,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工作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并进行严格的执行。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制药企业的设备管理对于保障生产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由于设备种类繁多、使用环境复杂、运营成本高昂等原因,设备管理问题时常存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药企业设备管理问题以及对策。

问题一:设备维护难度大原因:制药企业的生产设备种类多样,维护难度大。

有些设备需要定期更换零部件,而有些设备需要进行专业维修。

对策:建立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维护计划、维护记录和维护人员培训。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时,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频率,制定不同的维护周期和方法。

建立维修记录,及时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以便于查找问题根源。

重视维护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对设备维护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

问题二:设备故障率高原因:制药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容易受到腐蚀、磨损、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故障率高,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

对策:加强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故障预测。

通过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润滑、清洁等操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借助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如振动分析、红外线检测等,实时监测设备状态,预测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问题三:设备使用寿命长原因:部分制药企业购买的生产设备使用寿命过长,存在安全隐患。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投入有限和设备更新不及时导致的。

对策:建立设备更新换代计划,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技术标准、使用寿命等因素,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并适时进行设备的更新和更换。

加强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问题四:设备管理过程繁琐原因:制药企业设备管理涉及到设备购买、验收、安装、维修、报废等多个环节,管理过程繁琐。

对策: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流程和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确保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对设备信息、维修记录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提高设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原因:部分制药企业存在设备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如超负荷使用、操作不当等,导致设备损坏和故障的频繁发生。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制药企业设备管理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在制药生产中,设备的管理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必须引起制药企业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从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制药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问题分析1. 设备维护不及时和不完整在制药企业中,设备使用频率高、工作强度大,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

然而在一些企业中存在着设备维护不及时和不完整的情况,导致设备老化加速,易出现故障,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2. 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制药企业生产设备大多属于高端设备,需要专业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然而在一些企业中,存在着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不仅容易造成设备的误操作,还会导致设备损坏和事故发生。

3. 设备管理流程不规范设备管理流程不规范是导致制药企业设备管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企业在设备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设备管理混乱,信息不畅通,难以及时掌握到设备的使用情况和问题。

4. 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药生产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然而一些企业在设备更新换代方面存在着不及时的情况,导致使用的设备性能和工作效率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二、对策分析1. 设备维护保养规范化制药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制定明确的维护计划,规范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流程。

并且在维护过程中要加强对设备的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企业应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同时制订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流程,促使设备操作人员规范设备操作,减少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

企业要在设备管理方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流程和制度,包括设备台账管理、维修保养记录、异常事件处理等方面,确保设备管理的整体规范化,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企业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先进设备的情况,确保企业设备与时俱进。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制药行业的发展,设备管理对于制药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质量至关重要。

制药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常见问题,我们需要进行问题与对策的分析,以确保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问题一:设备养护不及时经常发生设备维护计划无法按时执行,导致设备日常养护工作不及时、不规范。

这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率上升,生产中断和成品质量下降。

对策一: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计划制定一个详细而全面的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各项养护工作的时间表和任务清单。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重要性,合理安排养护周期和内容。

建立设备维护记录,及时记录养护情况和设备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问题二:设备知识不完备由于设备种类繁多,制药企业的技术人员对于某些设备的知识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导致设备管理不够专业化。

对策二: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和知识共享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加强对设备的培训和学习。

与设备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获取设备的最新信息和技术资料。

建立内部知识库或社区,方便各个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提高整个团队的设备管理水平。

问题三:备件库存不足或过剩备件库存管理不规范,可能导致备件库存不足或过剩,造成生产中断或过多的资金占用。

对策三:优化备件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的备件管理系统,分析历史数据和设备的故障率,合理确定备件的库存量和种类。

与供应商建立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及时采购和补充备件。

加强对备件的跟踪和监控,及时处理库存过剩和过期备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问题四:设备保养人员素质不够高设备保养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责任心不强,可能导致设备保养工作质量低下,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对策四:加强设备保养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定技能培训计划,提高设备保养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

加强对设备保养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措施,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建立健全的设备保养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保养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问题五:设备更新周期不合理一些制药企业对设备更新周期的规划不合理,导致设备老化严重,设备性能下降,影响生产质量和效率。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制药企业设备管理是制药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工作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制药企业设备管理往往会面临一些问题,下面将从设备保养和维修、设备更新与升级以及设备使用规范等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设备保养和维修方面的问题及对策:1.1 设备保养不到位:由于一些制药企业对设备保养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存在对设备保养的轻视和忽略,导致设备寿命缩短,故障频发。

对策:制药企业应加强员工对设备保养意识的培养和宣传,进行定期的设备保养培训,并建立健全的设备保养制度,确保设备保养工作的落实。

要加强对设备的巡检和日常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1.2 维修困难:部分设备由于设计复杂、制造商停产等原因,导致设备维修困难,维修周期长,影响了生产进度。

对策:制药企业应建立设备备件库存管理制度,根据设备维修历史和故障预测,合理配置备件库存,确保设备维修的及时性。

与设备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设备动态信息,掌握设备维修的最新技术和方法,以提高设备维修效率。

1.3 缺乏有效的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部分制药企业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对维修过程、维修内容和维修效果等数据缺乏有效的记录和分析,影响了对设备维修情况和设备寿命的了解。

对策:制药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和维护记录系统,对设备维修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通过对维修记录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设备故障的原因和频率,为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和改进提供参考。

2.1 技术落后:部分制药企业设备技术落后,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策:制药企业应对设备技术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选择先进的设备技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要与设备供应商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合作,了解设备市场动态,及时掌握新技术和新产品。

2.2 资金不足:设备更新和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部分制药企业资金紧张,导致无法进行设备的更新和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二 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s (CMMS) are not utilized, are under-utilized or are not
validated 没有使用信息化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CMMS),或使用程度不足,或 CMMS 系统未验证
A CMMS typically performs five GMP-critical tasks: 信息化设备维护管理系统 CMMS 通常执行下列五项重要的 GMP 工作:
1. Allocating a Unique Identifying Number(UINs) to each piece of equipment 为每个设备分配独一无二的标识码(UINs)
We recommend a simple four-category system for equipment: 我们建议将设备分为了四类: 1. Direct Impact (Product Critical Equipment)直接影响(关键设备)
关键设备是指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例如:冻干机 2. Indirect Impact (Process / System Critical Equipment) 间接影响(工艺/系统关键设备)
工艺/系统关键设备是指对工艺或系统性能有间接影响的设备,这些设备的故障可能影响成品的质量 或安全。例如:高压灭菌器内的温度监控器 3. No Impact Equipment 无影响 这些设备是指对最终产品质量、安全或环境没有影响的设备。例如:厂房入口处的安全水栅门。 4. Safety/Environmental Impact System 安全/环境影响系统 这类设备是指对安全或环境有直接影响的设备。例如:锅炉。
This categorization system is detailed in the ISPE Baseline Guideline on Qualification and Commissioning, Volume 5, Impact Assessment. The Direct, Indirect, No Impact and Safety categories are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D.I.N.S. system. 设备的这种分类体系在国际制药工程协会的《确认和调试基本指南》中第五卷“影响评估”中有详细说 明。上述设备的四种分类体系也简称为 D.I.N.S.体系。
Let’s face it –maintenance staff would rather watch 15 hours of snail racing on TV than complete paperwork. It’s hard enough to get them to complete maintenance records, let alone Change Control forms. Yet simple maintenance activities such as changing filters or adding lubricant can dramatically impact product quality. 事实上,维护人员更愿意看 15 个小时的蜗牛赛跑节目,而不是完成纸质文件。维护人员很难完成维护记 录,更不用说变更控制表单了。然而简单的维护工作,例如换装过滤器或添加润滑油,都可能对产品质 量造成很大影响。
2. Describi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e validated plant configuration 说明已验证厂房布局
3. Being the repository of maintenance plans 汇总维护计划
4. Holding records of maintenance activities 保存维护活动的记录
These hybrid systems may keep the UIN list in a spreadsheet, store the plans and records as paper files and schedule maintenance activities with a computer system. 这样的混合管理系统就是把 UIN 清单转化为电子表格,把计划和记录保存为纸质文件,用计算机系统安 排维护活动。
Validat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budget for any CMMS. When using a risk-based approach to validation, you need to validate only the five GMP-critical tasks listed above– not the whole system. An unvalidated CMMS is not defendable during an audit, so if you can’t afford validation you may as well forget the whole thing. 在规划 CMMS 项目时,一定要包括计算机系统验证的预算。如果使用基于风险的方法实施计算机系统验 证,只需要验证 CMMS 系统的上述五项 GMP 重要功能及其他 GMP 相关功能,而不一定是验证整个 CMMS 系统。在检查时,没有被计算机系统验证过的 CMMS 是没有合理性与说服力的,如果你无法保证 CMMS 系统能被合理的验证过,也许就不该考虑实施 CMMS 系统。
第3页/共 8页
问题 4 Maintenance staff and contractors are not trained properly
维护人员和维护承包商没有接受适当培训
Do your maintenance workers and contractors know the impact of changing a setting on a piece of production equipment? Do they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a validated state? Do they know when to involve QA? 维护人员和维护承包商是否知道变更生产设备的某个设置会造成什么影响?他们是否理解已验证状态的 意义?什么时候需要 QA 参与?
白皮书:制药厂设备维护部门经常发生的十个 GMP 问题
小编按:本白皮书列举了十个药厂设备维护部门最常发生的 GMP 合规性问题。在检察官进行现场检查 时,这十个问题经常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建议您在检察官下次进行检查之前,预先找出这些问题, 并展开调查,尽早将问题先行解决。
问题一 A risk-based approach to maintenance is not used
Whenever hybrid system exists, the computer system gets preference because it’s easier. Paper systems are neglected and maintenance job sheets get lost. An auditor will target this area because it’s often difficult for companies to get right. Our advice? Use a validated CMMS system. 计算机系统在混合管理系统中更受青睐,因为这样会使工作便捷,纸质系统往往被忽略,维护工作单会 丢失。检察官检查的重点也在此,因为企业往往会犯错误。我们的建议是使用已验证的全信息化的 CMMS 系统。
Using a risk-based approach such as DINS can dramatically impact the amount of work facing a maintenance department. For example, your maintenance schedule may require that all temperature transmitters be calibrated annually. This is the same frequency for an autoclave as for the ambient ai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 a warehouse. Which one is more likely to impact product quality? The frequency of calibration should be determined during the validation or re-validation project phases. Using the risk-based categorization approach, the temperature transmitter in the autoclave may need calibration every three months, but the warehouse temperature transmitter may need calibration only once every two years. 采用这种基于风险的方法,例如 DINS,可以显著减少维修部门的工作量。例如:维修计划可能要求所有 温度传感器每年都要进行校准。也就是说高温灭菌器中的传感器和仓库环境空气温度测量器中的传感器 校验周期相同。究竟哪个传感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更大呢?校验周期应在验证或复验阶段规定。根据基 于风险的方法,高温灭菌器中的传感器需要每三个月校验一次,而仓库温度传感器只需要两年校验一 下。
在维护工作中没有使用基于风险的方法
It's common to treat every piece of equipment within a pharma plant equally when it comes to maintenance. A better way is to use a risk-based approach that classifies each piece of equipment in terms of its impact on product quality. 在药厂中,通常所有设备接受的都是同等维护。但是,更好的方法是使用基于风险的方法,根据每个设 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对设备的维护进行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