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的临床运用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三则

吴某 , , 1岁 , 学 生 , 9 8年 1 女 2 大 19 1月 9 日初
诊 。患者失 眠 多梦 1 余 。 曾多 方诊 治 , 中西药 年 服 疗效 不佳 , 故前 来就诊 。经详 细询 问 , 知患 者发病 方 前 曾与人 发生 口角 , 后就 经 常出现 失 眠多梦 , 卧 之 睡 不安, 甚则 出现 彻夜难 眠 , 并伴 有烦躁 不 安 , 头晕 , 口 干口苦 . 舌质红 、 黄 , 苔 脉弦数 .证 属肝郁 化火 , 乱 . 扰 心 神 。治以清 肝 泻 火 , 心安 神 。方选 龙 胆 泻 肝 汤 镇 加减 : 胆草 、 胡 、 龙 柴 栀子 、 黄芩 、 通 各 1 , 泻 、 木 0g泽 车前 子 ( 包煎 ) 1 g生地 、 各 5 , 龙齿 ( 煎)珍 珠母 ( 先 、 先 煎 ) 2 , 各 0g磁石 ( 煎 )3g甘草 6g 先 o, 。服 药 4剂后 , 睡眠 明显 好转 , 继服 3剂后 , 诸症 皆消 按: 该患者 因恼 怒伤肝 , 气郁 结 , 久化 火 , 肝 郁 火 热 上炎 , 乱 神 明 , 神 不安 , 致不 能 入 睡 。故 用 扰 心 而
~
4次 , 伴 有 脘 腹 胀 满 , 呆 , 且 纳 两胁 窜 痛 , 口苦 耳
鸣 ’、 ,便赤 涩 。查 舌质 红 、 黄腻 , 弦 数 。大 便 常 J 苔 脉 规: 粘液 ( +) + 。大便 潜血 ( 结肠镜 检 查 : 一) 结肠 运动 亢进 , 他 未 见 异 常 。肝 、 、 B超 检 查 : 其 胆 胰 未 见异 常 。血 常规 :B .9 0 / ,H B12gL R C49 ×1 L G 4 / ,
维普资讯
中 医研 究
2f 02点 4月
第】 5卷
第 2期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解析

万方数据
故患者心情异常焦虑和紧张,进 一步导致气郁化火,从而加剧了 肝火炽盛,实属火上加油。我对 本案的治疗,始终抓住肝火炽盛 和肝经湿热为主线,应用龙胆泻 肝汤直折其火,清泻湿热。又加 知母、黄柏滋肾降火,以护肾精。 避免相火妄动,耗伤阴精,加剧肝 火亢盛的恶性循环。患者前后服 药仅14剂,收效非常显著,实现 了“邪去正安”。妻子喜获身孕, 家庭和睦。由此可见,正确运用 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把握辨证 施治理法方药的一致性,是提高 中医药疗效的关键。
火盛易伤阴,肝肾又同源。高 血压患者早期多以肝火亢盛为主, 迁延不愈极易发展为肝肾阴虚。 肝体阴而用阳,“阴虚阳亢”是其发 展的必然结果。故本案患者后续 治疗重在滋养肝肾,以防止“阴虚 阳亢”的发生。
4月1日二诊:患者服上药后 舌苔黄腻己除,脉象弦数而转为细 软,饮食增进,口不苦不干,小便已 清,病损区已布满短嫩发,梳头时 已极少脱发,拟改用参苓白术散善 后。后经追踪随访疗效巩固,未再 出现脱发。
按脱发大致可分为两种类 型:一为头发突然脱落,常在一宿 之间,成片成块掉落,脱发处头皮 光亮为镜,不留发根,古称油风,俗 名鬼舐头,现称斑秃。一为头发逐 渐稀落,尤以头顶为甚,日久形成 秃顶。
1976年1月6日二诊,服上方 后诸症有好转,梦遗已除,阳痿有 改善,尿后滴精已除,舌苔黄腻消 失,脉象弦数明显好转,嘱原方再 服7剂。
1977年12月20日,患者陪 同其父亲来南昌请余诊病,闻服 前方病症已愈,并告知妻子已怀 孕八个月。
按阳痿,《灵枢·经筋》称为 “阴器不用”,在《素问·痿论》中 又称为“宗筋弛纵”和“筋痿”。形 成阳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 是现代社会男子产生阳痿,或称为
龙胆泻肝汤临床治验4则

龙胆泻肝汤临床治验4则
陆龙涛;李春华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07(025)005
【摘要】患者,刘某,男,23岁,在校大学生。
鼻出血断续多年,衄血鲜红,夏日更甚,虽多方求治,效不明显。
来诊时,面色少华,伴头晕头痛,胸胁不适,口气有味。
切上腹部(中脘穴处)和脐左侧2寸处稍有板滞感,稍按有胀痛感,舌红苔黄,脉弦稍数。
此属肝胃气滞,郁而化热,迫血妄行。
用龙胆泻肝汤加白茅根15g、大黄10g(后下),并送服木香顺气丸,衄止。
【总页数】2页(P124-125)
【作者】陆龙涛;李春华
【作者单位】自治区供销社储运工贸公司医疗门诊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06;自治区供销社储运工贸公司医疗门诊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龙胆泻肝汤临床治验举隅 [J], 王凤丽
2.龙胆泻肝汤临床治验举隅 [J], 王永祥
3.龙胆泻肝汤临床治验 [J], 李金萱
4.龙胆泻肝汤临床治验 [J], 郑宏冰
5.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临床治验举隅 [J], 李雁;杨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胆泻肝汤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龙胆泻肝汤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展【摘要】龙胆泻肝汤是一方传统的中医汤药,有利湿但不伤阴、泻肝但不伤肝的功效。
龙胆泻肝汤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同时也具有抗菌、解热、安神、利尿、利胆、消炎等作用。
现如今常用于临床的龙胆泻肝汤药方出自由清代医家汪昂编写的中国汉医方书类著作《医方集解》,其中包含10味中药。
随着对龙胆泻肝汤不断深入研究,对龙胆泻肝汤的药理作用研究和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不少成果。
近年来,关于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的进展情况如何,本文现作如下综述【关键词】龙胆泻肝汤;药理作用研究;综述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通过检测溶血空斑形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水平这两项指标,可以看出龙胆泻肝汤对免疫调节作用有显著增强效果。
章健等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以常规方法煎煮龙胆泻肝汤并对昆明种小鼠灌胃,对照组则以注射黄芪作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龙胆泻肝汤提高正常小鼠的溶酶菌量的效果明显优于注射黄芪[1]。
王大进研究表明,龙胆泻肝汤能显著提高动物体内溶血素抗体数量、血清溶菌酶水平和T细胞转化率,且其作用效果与剂量的增加成正比关系[2]。
研究发现,适当剂量的龙胆泻肝汤可借助增加体内T细胞CD4+百分率,减少 CD8+百分率,提高脾指数的方式来提高细胞免疫调节功能。
2.抗炎作用龙胆泻肝汤及其部分单药均有良好的炎症治疗效果,能够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防止炎性渗出、有效抑制炎性递质释放等。
潘经媛等研究发现,通过口服龙胆泻肝胶囊,可以有效抑制巴豆油导致的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导致的大鼠肿胀,这表明龙胆泻肝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3]。
王镏等发现,柴胡皂苷 d不仅可以抑制生成前列腺素 E2,还可加速生成环氧合酶代谢物,因此有良好的抗炎作用[4]。
通过查阅文献可知,龙胆泻肝汤中不仅部分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其整体的作用效果因为兼备了各味药的优势而更为明显,如龙胆泻肝汤可减轻二硝基氟苯所致的皮炎。
黎伟珍等联合金黄膏和龙胆泻肝汤来治疗丹毒,这主要是利用龙胆泻肝汤泻火与清热散风利湿的功效,同时以金黄膏清热除湿、散瘀活血、消肿止痛的功能为辅,结合两者,实现整体凉血通络、清热解毒的功效[5]。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探讨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探讨外耳湿疹患者,男,12岁,2006年4月6日初诊。
自诉:左外耳道、耳郭红肿,瘙痒1个月余。
西医诊断:外耳湿疹。
曾服用阿莫西林、扑尔敏,外用无极膏、龙胆紫等罔效。
诊见:外耳道及耳郭周围皮肤潮红、灼热、瘙痒,局部有水疱、糜烂、渗液及黄色痂皮附着,烦躁失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旋耳疮。
证属肝胆湿热,治宜清泻肝胆,解毒祛湿;以龙胆泻肝汤化裁,处方:龙胆草10g,山栀10g,黄芩10g,柴胡10g,车前子10g,泽泻10g,木通10g,金银花15g,蒲公英10g,苦参15g,当归6g,生地10g,甘草6g。
水煎服,共服15剂而愈。
按:外耳湿疹中医谓“旋耳疮”,方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清泻肝胆湿热,加入金银花、蒲公英、苦参以助之,使其如虎添翼,功效倍增。
方中龙胆草入肝经,清肝火除湿热,并引诸药直达病所;黄芩、山栀清热解毒祛湿;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引火从小便而出;生地凉血滋阴;柴胡舒肝理气,并“引诸药归于肝经”。
全方配伍得当,相得益彰,功效卓著。
急性膀胱炎患者,女,25岁,2006年1月26日初诊。
自诉:尿频、尿急、尿痛3天。
西医诊断:急性膀胱炎。
经口服氟哌酸、呋喃妥因等治疗,效果不显。
服用中药“八正散”罔效。
诊见:寒热往来,心烦欲呕,少腹痛,尿频、尿道口灼痛,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中医诊断:淋证。
证属膀胱湿热,治宜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予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龙胆草10g,山栀10g,黄芩10g,柴胡10g,车前子10g,泽泻10g,木通10g,乌药10g,扁蓄10g,瞿麦10g,黄柏10g,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服。
2剂后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5剂而愈。
1周后复查,此症未见复发,小便常规正常。
按:急性膀胱炎,中医谓之“淋证”。
少腹乃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患者情志怫郁,肝失条达,气机郁结,郁而化热,湿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遂致寒热往来,尿痛、尿频、尿道口灼热,尿黄赤。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草、 侧柏 炭 、 贼骨 ; 乌 若血 热丙 气虚 者 , 可用本 方加
维普资讯
34 6
— —
陕 西中医 2 0 0 2年 第 2 卷 第 4 3 期
龙胆 泻肝 汤在 临床 上 的应 用
中国长城铝 业公 司 总医院( 南郑 州 河 “ 胆泻肝汤 ” 摄早 源 于 中医“ 方” 中, 龙 , 扁 之 在 李东垣 的《 证治 准绳 》 ( 、 医宗 金铿 ) ( 氏遵 生 书> 、沈 等 医书上都有记 载 。现在 中医界在 临床 上一般 以 “ 扁方 ” 所载 的为准 。 本方 主要用法 以水煎 服为 主 , 也有制 成散 , 丸作 为 口服 用 。 4 0 4 ) 赵 迎喜 5 0 1
党参 、 黄蓍 ( 北箭 者最 佳 ) 口渴 者 、 麦冬 、 ; 加 花粉 、 梨皮 血色不 正者 可加三七 粉 、 阿胶珠 , 石脂 , 赤 禹 余 粮 等 品 ( 时 可 把方 中的木 通 、 此 泽泻 、 前子 去 车 掉) 。西 药可 配服 当归片 、 维生 素 B' 1 。 、 B等 3 本方在 内科杂病 上运 用 3 1 属 于肝 阳上亢 之 眩晕 : 周烦劳恼怒 而 . 每 眩晕 , 时潮 红 , 躁丙 怒 ,h 烦热 , 眠 , 面 急 , t胸 失 少寝 多梦, 口苦苔 黄者 , 均可用 本方 加天麻 、 钩藤 、 牛膝
可泻 肝胆 实 火 , 黄芩 , 栀子 协 助龙 胆草 以清热 , 木 通、 泽泻 、 车前 子引导 湿热从 小便 而 出 。因肝胆火 旺, 必耗伤 阴液 , 故用 当归 、 地养血 以滋 肾之 阴 生 甘草 和 中补 脾 , 当归、 地 结合 , 和 生 有祛 邪 补 正气 之 义 肝胆 属木 , 性喜 条达 , 郁遇则 木气 不舒 。 湿热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摘要】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泻火、疏肝解郁的功效。
本文将探讨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和意义。
首先介绍了龙胆泻肝汤的历史背景和临床应用体会的意义。
然后详细讨论了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炎、胆囊炎、肝气郁结和肝阳上亢等疾病中的具体症状和疗效。
最后总结了龙胆泻肝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启示和意义,强调其对调理肝脏功能、改善肝胆疾病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升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肝炎、胆囊炎、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启示、现代临床。
1. 引言1.1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的应用体会不仅仅在于其药理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应用规范和用药技巧。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的意义在于其对于传统中医理论的阐释和诠释,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龙胆泻肝汤的疗效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和推崇。
1.2 龙胆泻肝汤的历史背景龙胆泻肝汤,又称龙胆泻肝丸,是一种经典中药方剂,起源于《伤寒杂病论》。
龙胆泻肝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该方首次被收录在并被用于治疗伤寒病。
在《伤寒杂病论》中,龙胆泻肝汤被列为治疗伤寒初期的经典方剂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胆泻肝汤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在宋代,陆羽的《肝疟论》中进一步对龙胆泻肝汤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使其在中医临床中更加重要和广泛。
在明清时期,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成为治疗肝胆疾病的重要方剂之一。
如今,龙胆泻肝汤已成为现代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剂,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以及其他相关疾病。
龙胆泻肝汤的历史背景丰富多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其临床应用体会逐渐丰富,为中医药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运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骨科的新用
孙晓 嘉 关 键词 : 芪桂枝 五物 汤 ; 黄 骨科 中图分类 号 : 29 R 8. 5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6 07 (00 0— 08 0 10 —9 92 1 )80 1— 2
黄芪桂枝 五物 汤 出 自《 匮 要略 》是 张仲 景为 治疗 血痹症 而 1 腰 椎间盘 突 出症 金 , 设 。方 中黄芪补 中益气 , 肉, 温分 实营卫 ; 桂枝生 姜温经 活血 , 散 疏 张某 , ,3 , 民。 0 9 1 9日 诊 。 男 4岁 农 20 年 月 来 患者长 年劳动 , 肌腠之 风寒 ; 芍药 、 大枣养 血和 营 , 与芪 、 桂姜相 合共 达温经通 痹 固 3日前 因受 凉 出现腰 痛剧 烈疼 痛伴 左下肢 麻木 , 跛行 。查 : 面色萎 卫和 营之 功效。笔者运 用此方变 化治疗 多种骨科疾 病 , 效果满意 。 黄 , 舌淡 苔 白 , 气虚无 力 。 直腿 抬高试 验 6 度 , 0 加压试 验 ( )左小 +。 腿外侧皮 肤感 觉麻 木不 仁 。腰椎 M I R 显示 :4 5 问盘 突出 ( L- 椎 中 河南 省安 阳钢铁集 团公司职 工总 医院( 5 0 4 4 50 ) 2 1 年 2 8日收稿 00 月 央偏左 ) 治 以温经 通痹 , 和营 止痛 。方用黄 芪桂枝 五物汤加 。 益气
龙 胆 泻肝 汤 的临床 运用
黄 崇伦
摘 要: 临床 上龙胆 泻肝 汤是 治疗肝 胆 湿热 的首选 方 剂 , 无论 是 内科杂病 还是 妇科 等 杂证 , 只要 因肝 胆 湿热 的病 因病机 所 至的病证 皆 可用本 方灵活 的加 减运 用 。 关键 词 : 肝胆 湿热 ; 异病 同 治; 龙胆 泻肝 汤 中图分类 号 : 29 R8. 5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0— 992 1)80 1一 l 1 6 07 (0 00— 0 8o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运用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运用
龙胆泻肝汤方出自宋代《和剂局方》为治肝胆二经实火之方,凡属肝胆二经实火亢盛和肝胆湿热下注所致之病症,用本方均能达到泻肝火、清湿热之效,为临床上常用名方之一。
方中以龙胆草泻肝胆之实火为君,柴胡引经入肝,黄芩、栀子助其清热泻火之力,泽泻、木通、车前仁清利湿热使从小便而出,合之以泻其肝火,清其湿热,恐其过盛伤正,故又以生地、当归以补其阴血,甘草以和诸药,俾其泻肝之用而不伤其肝体也。
我在临床上常将肝之经络所巡行部位上属实火、湿热性质的病症,运用本方治疗每获疗效,现介绍于下。
1 淋证
诸淋皆由乎热结,一般多用五淋散、八正散之类。
虽然湿热蕴结下焦,多与肝火有关,以肝司疏泄,其火最横也。
用龙胆泻肝汤直泻其肝火,则湿热自去,且八正散之峻利湿热,易于伤正,龙胆泻肝汤有生地、当归顾及阴分,不若八正之易于伤阴也。
肾盂肾炎一类病例,在临床上多见小便点滴涩痛,口苦头昏等证状,用龙胆泻肝汤为主,血淋加桃仁、红花、白茅根、赤芍,体壮实而尿痛涩痛者,方加萹蓄、瞿麦,即合八正意也,疗效颇佳。
待其肝火得泻,再用导赤散及知柏地黄汤之类以善其后。
2 胁痛
凡胁痛,均由肝邪为主,多以疏理肝气为治,然木郁易于化火,若胁痛灼热,口苦尿黄,则属肝火为患,此种患者体型黑瘦,本方去泽泻、车前仁,或去当归,加青皮、郁金、黄连。
3 眩晕
眩晕有由肝经实火致者。
有一患者,体壮,每眩晕发作,颜面热赤,心烦易怒,躁扰不宁,气粗,口苦,脉弦劲而大,洪数有力。
患者原有高血压,曾服大剂平肝息风潜阳之药,症仍不减,余谓此肝火为患也,用龙胆泻肝汤,一剂症大减,三剂即平。
后每发,原方服用,均效。
4 头顶痛
一患者头顶痛,诸药不效,察其头顶痛时自觉烘热,手触其顶之发,即觉发根松而痛,甚则如火燎。
此为肝火挟血热上冲所致,用龙胆泻肝汤去泽泻、前仁,加菊花、天花粉、连翘、桑叶治愈。
5 前阴诸疾
凡前阴热痒,或肿痛,妇人多有带下稠黏而色黄,男子或茎纵不收,或平时阳事易举,均为肝经湿热所致,本方加苦参、黄柏、连翘、土茯苓之类。
特别是顽固性的阴囊湿疹用之效果颇佳。
6 疝气
疝症多用辛温理气之药,亦有由肝经湿热所致者,忆治一人,疝发必连阴囊肿痛,阴囊汗多,口苦,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服胆草泻肝片(成药,即汤剂原方)治愈。
7 遗精
少壮之人,梦遗者多,而精滑者少,由相火太盛也。
曾有用知柏地黄、金锁固精、金樱膏之类不效。
服本方一剂即止。
但本方不可久用。
泻火之后,再用前三方,或三才封髓膏善后。
8 耳心痛
胆脉络于耳,凡耳心肿痛,或流脓水,皆为木火上炎所致,清其木火即愈,本方去泽泻、当归,加连翘、苍耳子、白芷、菊花、桑叶之类。
9 牙痛
牙痛为胃火,亦有兼旰火为患者,其痛必延及耳心。
一患者牙痛,服清胃散不效,我加用胆草、栀子、柴胡、木通,兼泻其肝,即愈。
10 鼻衄
鼻衄为肺热,肺热有为木火亢盛者,一患者鼻衄严重,用龙胆泻肝汤加白茅根、侧柏叶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