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考点:妊娠生理现象
女性的特殊生理——妊娠与产育

女性的特殊生理——妊娠与产育一.妊娠定义:从怀孕(受孕)到分娩这个阶段,称为“妊娠”,也叫“怀孕”。
妊娠怀孕又称:重身、有子、怀子、有躯。
(一)妊娠的生理现象1.月经停止来潮。
2.早孕反应:妊娠早期(约六周)常可见头晕、厌食、择食、乏力、嗜睡、晨起恶心、口淡欲呕等,一般在孕三个月后消失。
3.妊娠早期孕妇可自觉乳房胀大,乳头、乳晕着色加深,孕三个月后白带稍多。
4.妊娠4-5个月后(18-20W)自觉胎动,听到胎心(120-160次/分)。
小腹部逐渐膨隆。
一般孕3 个月(12W)――耻骨联合上2-3横指4个月――脐耻之间5个月――脐下一横指6个月――脐上一横指7个月――脐上三横指8个月――脐与剑突之间9个月――剑突下二横指10个月――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5.妊娠6个月后,胎儿渐大,阻滞气机,水道不利,常可出现轻度肿胀。
6.妊娠末期,由于胎儿先露部压迫膀胱与直肠,可见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等现象。
7.脉象:妊娠三个月后,六脉平和滑利,按之不绝,尺脉尤甚。
《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王冰:“阴,谓尺中也”是说尺脉属阴,两尺脉象滑数搏指,异于寸部阳脉的,便是有孕之征。
《素问平人气象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1)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曲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2)少阴指尺脉。
(3)左寸脉(左寸可候心),是说月经初停,诊左寸脉滑动,这是血聚以养胎的现象。
妊娠后胎儿发育情况,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法》所论较切实际,即如《备急千金要方》说: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胎动……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
(二)妊娠的机理受孕的机理在于: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二脉功能正常,男女两精相合,就可以构成胎孕。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决气》概略地述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灵枢本神》受孕的机理《女科正宗》“男精壮而女经调,有子之道也”受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男精壮:精液量正常2――6ml,液化时间<30分钟,精子数量充足(0.6――1亿),活动力良好(活动率>60%),异常精子<20%,酸碱适度。
妊娠生理知识点总结

妊娠生理知识点总结一、妊娠的定义和特点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并发育成胚胎,最终发育成为胎儿的过程。
在妊娠过程中,女性身体会发生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是由于孕激素等物质对于身体的影响所致。
妊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孕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约为40周;2.孕妇身体会发生全面的变化,包括内分泌、代谢等方面;3.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需要良好的营养和合理的保健。
二、妊娠期的生理变化1.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在孕期,妇女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对于胎儿的生长和妊娠的维持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甲状腺激素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在孕期后期,胎盘会分泌促甲状腺素,对于母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产生影响。
2.血液系统的变化在孕期,母亲的血容量会有所增加,红细胞水平也会上升,这是为了保证胎儿和胎盘对氧气和养分需求的满足。
此外,在孕期后期,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也会有所下降,这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3.呼吸系统的变化在妊娠过程中,子宫的增大会对周围器官产生一定的压迫,这可能会影响到母体的呼吸功能。
另外,孕期后期,子宫的增大还会对膈肌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呼吸功能减弱。
此外,受荷尔蒙的影响,孕妇的肺活量也可能出现下降。
4.消化系统的变化在孕期,由于激素的影响,母亲的胃肠道功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包括胃排空时间加长、胆囊收缩减弱等,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孕妇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5.泌尿系统的变化在孕期,由于子宫的增大会对尿道和膀胱产生一定的压迫,这可能会导致尿频和尿急的症状。
此外,孕妇的肾脏功能也会有所改变,尤其是在尿素清除方面。
6.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在孕期,母体的血容量和心脏指数会有所增加,以应对胎儿对于氧气和营养的需求。
这可能会导致孕妇容易感到疲倦和心悸。
7.生殖系统的变化在孕期,子宫的增大和宫颈的变化将会对产道产生影响,这可能会对分娩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8.神经系统的变化在孕期,由于激素的影响,孕妇的情绪和认知能力可能会有所改变,这可能会产生一些孕期特有的情绪和行为表现。
2017执业医师-妇产-第三单元 妊娠生理

(2)血红蛋白生成:
有原始血红蛋白、胎儿血红蛋白和成人血红蛋白3种。
妊娠前半期均为胎儿血红蛋白,妊娠最后4~6周,成 人血红蛋白增多,至临产时胎儿血红蛋白仅占25%。 (3)白细胞生成: 妊娠8周胎儿血循环出现粒细胞;妊娠12周胸腺、脾
产生淋巴细胞,成为体内抗体的主要来源。
妊娠足月时白细胞计数可高达(15~20)×109/L。
630g。各脏器均已发育,出现眉毛。
28周末:胎儿身长约35cm,顶臀长25cm,体重约1000g。
眼睛半张开,出现眼睫毛。四肢活动好,有呼吸运动。出生后 易患呼吸窘迫综合征。
32周末:胎儿身长约40cm,顶臀长28cm,体重约1700g。
出现脚趾甲,睾丸下降,出生后可存活。 36周末:胎儿身长约45cm,顶臀长32cm,体重约2500g。
【正确答案】C
三、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一)胎儿发育分期 1.胚胎受精后8周内的人胚——称为胚胎,是其
主要器官结构完成分化的时期。
2.胎儿受精后9周起——称为胎儿,是其各器官 进一步发育渐趋成熟的时期。
3.妊娠时间——通常以孕妇末次月经第1日计算,
妊娠全过程约280日,以4周(28日)为一个妊娠月, 共10个妊娠月。
(二)不同孕龄胚胎胎儿发育特征
流产 分娩
28周
12周 早期流产 晚期流产 早产
37周 42周 足月产 过期妊娠
胎儿身长: 16周:16cm 20周:25cm 24周:30cm 28周:35cm ——1000g 32周:40cm
36周:45cm ——2500g
40周:50cm
(二)不同孕龄胚胎胎儿发育特征 4周末:可以辨认出胚盘与体蒂。 8周末:初具人形,头占整个胎体近一半。 能分辨出眼、耳、鼻、口、手指及足趾。心脏已 形成,B型超声见心脏搏动。 12周末:胎儿身长约9cm,顶臀长6~7cm。 外生殖器已发育,四肢可活动。
2017年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妇科学》妊娠病知识

2017 年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妇科学》妊娠病
知识
妊娠病是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妇科学的知识点。
你知道什么是妊娠病吗?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妊娠病的知识。
欢迎阅读。
细目一:中医对妊娠病的认识要点一、妊娠病的概念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妊娠病,亦称胎前病。
妊娠病不但影响孕妇的健康,妨碍妊娠的继续和胎儿的正常发育,甚则威胁生命,因此必须重视妊娠病的预防和治疗。
要点二、妊娠病的发病机理
常见的发病机理包括:
①阴血亏虚:阴血素虚,孕后血聚胞宫以养胎元,阴血益虚,可致阴虚阳亢而发病。
②气机阻滞:素多忧郁,气机不畅,胎体渐长,易致气机升降失常,气滞则血瘀、水停而致病。
③脾肾虚损:肾虚则精亏血少,胎失所养;或肾气虚弱,胎失所系,胎元不固。
脾虚则气血乏源,胎失所养;或脾虚湿聚,泛溢肌肤或水停胞中为患。
④冲气上逆:孕后经血不泻,下聚冲任、胞宫以养胎元,冲脉气盛,冲气易夹胃气或肝气上逆而发病。
要点三、妊娠病的治疗原则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以胎元正常与否为前提。
①胎元正常者,治病与安胎并举。
②胎元不正,胎堕难留,或胎死不下,或孕妇有病不宜继续妊娠。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练习题及答案:妊娠生理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练习题及答案:妊娠生理一、A11、中医学认为,受孕机理在于A、肾气充盛,天癸成熟B、冲任二脉正常C、胞宫功能正常D、氤氲之时的候E、以上都是2、下列不属于妊娠生理现象的是A、妊娠初期晨起恶心作呕B、妊娠初期自觉乳房胀大C、妊娠中期白带稍增多D、妊娠中期出现小便频数E、妊娠末期出现大便秘结3、晚期囊胚透明带消失后,相当于受精后第几日开始着床A、2~3日B、4~5日C、6~7日D、8~9 日E、10~11日4、下列哪项不是受精卵着床的条件A、透明带消失B、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C、囊胚与子宫内膜必须同步发育D、必须有足够的孕酮E、子宫内膜发生蜕膜变5、当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头部顶体外膜与精细胞膜顶端破裂,形成小孔释放出顶体酶,可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这一过程称为A、桑椹胚B、精子获能C、顶体反应D、受精卵着床E、受精卵植入6、卵子从卵巢排出,在输卵管何处受精A、输卵管峡部B、输卵管峡部与壶腹部连接处C、输卵管伞部D、输卵管间质部E、子宫腔7、妊娠期孕妇循环系统改变,下列错误的是A、妊娠晚期心脏向左、上移位B、心脏容量到妊娠末期增加10%C、心率在妊娠末期增加10~15次/分D、妊娠20~28周心排出量的增加达高峰E、孕期血红蛋白常轻度降低8、妊娠期血液成分的变化,应排除哪项A、血细胞比容降至0.31~0.34B、网织细胞轻度增多C、白细胞增加,多数超过15×109/LD、白细胞的增加主要为中性多核细胞E、血浆蛋白至妊娠中期后约为60~65g/L9、关于妊娠期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下列哪项错误A、妊娠末期腺垂体稍增大B、妊娠期间醛固酮增加4倍C、妊娠期间皮质醇增加3倍D、妊娠期间甲状腺呈中度增大E、妊娠早期孕妇血清中甲状旁腺素水平增高10、妊娠期卵巢的变化,下列正确的是A、卵巢正常大小B、卵泡仍不断发育C、卵巢滤泡囊肿形成D、双侧均可见妊娠黄体E、妊娠黄体的功能于孕10周后由胎盘取代11、正常妊娠期间肾功能应有下列哪项变化(较非孕时)A、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不变C、肾血流量不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D、肾血流量不变,肾小球滤过率略降低E、肾血流量略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2、妊娠期易发生肾盂肾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雌激素使泌尿系统平滑肌张力下降B、妊娠中期以后,可见肾盂呈轻度扩张C、输尿管增粗,其蠕动减弱D、右侧输尿管受右旋子宫压追E、妊娠期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有利于细菌生长13、妊娠期母体体重增加的规律,下列哪项错误A、妊娠早期不明显B、妊娠晚期,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0.5kgC、妊娠全过程体重增加不超过12.5kgD、妊娠28周后增加明显E、体重增加过多应考虑水肿或隐性水肿14、妊娠期血液的变化,哪项不正确A、血红蛋白下降B、红细胞比容增高C、血液处于高凝状态D、红细胞沉降率加快E、血浆蛋白下降15、妊娠期与泌乳无关的激素是A、雌激素B、孕激素C、垂体生乳素D、胎盘生乳素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6、下列哪项不是妊娠期正常乳房的变化A、孕妇自觉乳房胀或刺痛B、乳房增大,乳头着色,易勃起C、乳晕着色,有散在的小隆起称蒙氏结节D、乳房可扪及肿块,是乳汁瘀滞所致之炎症E、妊娠后期,尤近分娩期可挤出稀薄黄色液体,称初乳17、关于妊娠宫颈的变化,下列错误的是A、宫颈肥大、着色、变软B、宫颈管内腺体肥大C、妊娠早期宫颈呈淡红色D、宫颈黏液增多,形成黏液栓E、接近临产时宫颈管轻度扩张18、妊娠期子宫的变化,下列错误的是A、妊娠中期开始,子宫峡部伸展变长,逐渐形成子宫下段B、妊娠后期大多数子宫向右旋C、子宫的血流量在妊娠后期受体位影响D、妊娠10周子宫底超出盆腔E、妊娠12~14周后子宫有不规则的无痛性收缩19、下列哪项不能用妊娠时心血管系统变化解释A、心率稍增快而有心悸感B、心浊音界稍向左扩大C、心尖及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柔和收缩期吹风样杂音D、下肢浮肿,卧床休息后不消退E、上楼时呼吸增快,气促20、妊娠期乳腺变化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A、胎盘分泌雌激素刺激腺泡发育B、胎盘分泌孕激素刺激乳腺管发育C、乳腺的发育不需其他激素参与D、妊娠期无乳汁分泌的可能与大量雌孕激素有关E、妊娠后期挤压乳房时,亦无初乳溢出21、关于足月胎盘的大体结构,错误的是A、胎盘呈椭圆形B、重约450~650gC、直径>22cmD、厚1~3cmE、中间厚,边缘薄22、正常妊娠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出现高峰是在末次月经后A、6~8周B、8~10周C、10~12周D、12~14周E、14~16周23、正常脐带含有A、一条动脉,一条静脉B、一条动脉,两条静脉C、两条动脉,一条静脉D、两条动脉,两条静脉E、以上都不是24、一年轻妇女正常阴道分娩刚结束,检查胎盘和脐带时,应注意符合下列哪种情况才是正常的A、一条动脉,一条静脉B、一条动脉,两条静脉C、两条动脉,一条静脉D、两条动脉,两条静脉E、以上都不是25、有关胎儿附属物描述错误的是A、胎盘是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B、胎膜由羊膜、绒毛膜及蜕膜构成C、胎盘血循环主要靠渗透、扩散作用进行D、羊水是羊膜腔内的液体,弱碱性E、脐带为连接胎儿与胎盘的纽带,内含脐动脉、脐静脉及胶样物质26、胎盘的组成,正确的是A、滑泽绒毛膜+包蜕膜+羊膜B、滑泽绒毛膜+底蜕膜+真蜕膜C、叶状绒毛膜+包蜕膜+真蜕膜D、叶状绒毛膜+底蜕膜+羊膜E、叶状绒毛膜+真蜕膜+底蜕膜27、关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A、绒毛细胞滋养细胞产生B、受精后10日开始分泌C、有与黄体生成素相似的生物活性D、为糖蛋白激素,产后1周内消失E、至妊娠14~16天达高峰,持续1~2周后下降28、孕妇开始自觉胎动的时间是A、妊娠12~16周B、妊娠16~20周C、妊娠22~24周D、妊娠25~26周E、妊娠27周以上29、下列关于妊娠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A、妊娠是受精卵的形成过程B、妊娠是成熟卵子和精子的结合C、妊娠是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除的过程D、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E、以上都不是二、A21、女,停经45天,疑为早孕,下列哪项与之不符A、胃脘部略胀,乏力B、乳房胀感C、检查发现子宫偏软略大D、宫颈黏液检查黄体期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E、阴道分泌物增多三、B1、A.子宫增大B.子宫肌细胞肥大C.足月时子宫动脉变直D.宫颈变软E.临产后子宫峡部可伸至6~10cm<1> 、妊娠期生殖系统的变化哪项不正确A B C D E<2> 、子宫增大的原因为A B C D E2、A.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B.合体滋养细胞C.胎儿肾上腺和胎儿肝脏D.胎膜E.脐带血<1> 、属胎儿附属物的是A B C D E<2> 、组成胎盘的组织结构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中医学认为,受孕机理在于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二脉以及胞宫功能正常,男女两精相合,即可构成胎孕。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女性生殖生理

1、⼥性⽣理特点:经带胎产乳。
产⽣机理:脏腑、天癸、经络、⽓⾎与胞宫的协调作⽤。
以肾-天癸-冲任-胞宫⽣殖轴为核⼼ 2、⽉经⽣理定义: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宫出⾎现象。
⽉经来潮标志⼥性发育成熟。
3、⽉经⽣理现象:初潮:14岁(11-16岁);周期:28-30天(±1周);经期:3-7天;经量:50-80 ml;经⾊: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块,⽆特殊臭⽓;伴随表现: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绝经:49.5岁(45-55岁) 4、⽣理性停经:妊娠期、哺乳期;初潮后1-2年,绝经前1-3年。
5、特殊⽉经现象:定期两⽉⼀⾄者为“并⽉”;三⽉⼀⾄者为“居经”或“季经”;⼀年⼀⾄者为“避年”;终⾝不⾏经⽽能受孕者为“暗经”; 妊娠早期,个别妇⼥仍按⽉经周期有少量出⾎⽽⽆损胎⼉者称为“激经”。
6、⽉经产⽣机制:⽉经的产⽣,是肾⽓、天癸、冲任、⽓⾎作⽤于胞宫,并在其他脏腑、经络的协同作⽤下,使胞宫定期藏泻⽽产⽣的⽣理现象。
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其他脏腑、经络的协调作⽤;⽓⾎充盛与和调是重要条件。
⽉经的产⽣是在肾主导下,天癸成熟泌⾄,使冲任⼆脉汇聚脏腑之⾎溢⼊胞宫,既孕则营养胎元,未孕则化为⽉经依时⽽下。
肾、天癸、冲任、胞宫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主宰着⽉经的产⽣。
⽉经周期的四个阶段:(⽉经周期中阴阳⽓⾎消长变化) ⾏经期(1-4天):⾎海由满⽽溢,⾎室正开,⼦宫泻⽽不藏,经⾎下泄。
经后期(5-13天):⼦宫、胞脉相对空虚,阴⾎不⾜。
阴长期,⼦宫藏⽽不泻,阴长。
经间期(14-15天):重阴必阳,在肾中阳⽓⿎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阳⽓,出现絪緼之候。
经前期(15-28天):阳⽓渐长,达“重阳”状态。
阴精与阳⽓皆充盛,胞宫、胞脉⽓⾎满盈。
7、天癸:天癸者,癸⽔也,具有促进⼈体⽣长发育和⽣殖的作⽤,天癸源于先天,男⼥皆有,由肾中之真阴所化⽣,在肾⽓的推动下趋于成熟。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绪论细U-:中医妇科学定义及范围要点:1. 定义2. 范围细LI二: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要点:1. 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2. 这些著作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细目一:外生殖器要点:1. 毛际的位置2. 阴户的位置及功能细目二:内主殖器要点:1. 阴道的位置及功能2. 胞宫的含义3. 子宫的功能4. 子门的位置及功能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生理细U-: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要点:1. 新生儿期2. 儿童期3. 青春期4. 性成熟期5. 圉绝经期6. 老年期细H二:月经的生理1. 月经的生理现象2. 月经产生的机理(脏腑、天癸、气血、经络)3•月经周期节律细目三:带下生理要点:1. 带下的生理现象及作用2. 带下产生与调节的机理细目四:妊娠生理要点:1. 受孕机理2. 妊娠的生理现象3. 预产期的计算方法细目五:临产与产后要点:1. 临产调护的六字真言;临产、试胎及弄胎的概念2. 正产现象3. 恶露的概念及持续时间4. 哺乳期的断乳时间第四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病因要点:1. 寒热湿邪2. 七情内伤3. 生活失度4. 体质因素细目二:病机1. 脏腑功能失常2. 气血失调3. 冲任督带损伤第五单元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1. 问诊2. 望诊(月经、带下、恶露、阴户、阴道)3. 闻诊(月经、带下、恶露)4. 切诊(切脉)第六单元妇科疾病的治疗细口一:常用内治法要点:1. 调补脏腑(1)滋肾补肾(2)疏肝养肝(3)健脾和胃2. 调理气血(1)理气法(2)调血法3. 温经散寒4. 利湿除痰5. 调治冲任督带6. 调养胞宫7. 调控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细目二:常用外治法要点:1. 坐浴2. 外阴、阴道冲洗3. 阴道纳药4. 贴敷法5. 宫腔注入6. 肛门导入7. 中药离子导入8. 介入治疗细LI三:中医妇科急症治疗要点:1. 血崩证2. 急腹症3. 高热证4. 厥脱证第七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 月经病的定义2 •月经病的范围3. 病因病机4.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5. 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二:月经先期要点:1. 月经先期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清经散、丹梔逍遥散和两地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三:月经后期要点:1. 月经后期的定义2. 月经后期与妊娠的鉴别3. 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特点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金匮要略》)和大补元煎的药物组成细目四:月经先后无定期要点:1.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2. 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3. 鉴别诊断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五:月经过多要点:1. 月经过多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举元煎、失笑散及保阴煎的药物组成细目六:月经过少要点:1. 月经过少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归肾丸和苍附导痰丸的药物组成细目七:经期延长要点:1•经期延长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八:经间期出血要点:1. 经间期出血的定义2. 应与经间期出血鉴别的疾病3. 病因病机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九:崩漏要点:1•崩漏的定义2. 需与崩漏鉴别的疾病3. 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4. 崩漏的治疗原则及塞流、澄源、复旧的含义5. 出血期的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6. 清热固经汤和固本止崩汤的药物组成7. 急症处理细目十:闭经要点:1. 闭经的定义2. 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要点3. 与生理性闭经的鉴别4. 闭经的治疗原则5.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一:痛经1. 痛经的定义2. 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要点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少腹逐瘀汤和清热调血汤的药物组成细目十二:经行乳房胀痛要点:1. 经行乳房胀痛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十三:经行头痛 要点:1. 经行头痛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十四:经行感冒 要点:1•经行感冒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十五:经行身痛要点:1. 经行身痛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细目十六:经行泄泻 要点:1. 经行泄泻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十七:经行浮肿 要点:1. 经行浮肿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十八:经行吐覷 要点:1. 经行吐®1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4 •顺经汤的药物组成细口十九:绝经前后诸证要点:1. 绝经前后诸证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二仙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二十:经断复来要点:1. 经断复来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代表方剂第八单元带下病细目一:概述要点:带下病的定义细目二:带下过多要点:1. 带下过多的定义2. 带下过多的主要发病机理3. 带下过多的属实、属虚、属热、属寒的辨证要点4. 带下过多的治疗大法5.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6. 完带汤和止带方的药物组7. 阴道炎的鉴别诊断细目三:带下过少要点:1. 带下过少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代表方剂第九单元妊娠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 妊娠病的定义2. 妊娠病的范II3. 妊娠病的发病机理4.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5. 妊娠期间用药的注意事项 细目二:妊娠恶阻 要点:1. 妊娠恶阻的定义2. 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三:妊娠腹痛 要点: 1. 妊娠腹痛的定义 2. 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 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四:异位妊娠 要点:1. 异位妊娠的定义2. 临床表现3. 诊断4. 急症处理及手术适应证5.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五:胎漏、胎动不安 要点: 1•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 2. 与异位妊娠的鉴别3. 病因病机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5. 寿胎丸和胎元饮的药物组成 细目六:堕胎、小产 要点:1•堕胎、小产、暗产的定义 2.治疗原则 细目七:滑胎 要点: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1. 滑胎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八:胎萎不长要点:1. 胎萎不长的定义2. 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3. 诊断细目九:子满要点:1. 子满的定义2. 诊断3. 鲤鱼汤(《千金要方》的药物组成细目十:子肿要点:1•子肿的定义2. 子气、皱脚、脆脚的定义3. 病因病机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 天仙藤散的药物组成细目十一:妊娠小便淋痛要点:1. 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二:妊娠小便不通要点:妊娠小便不通的定义第十单元产后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产后病的定义2. 产后“三冲”、“三病”、"三急”的内容3. 产后病机特点4. 产后病的病因病机5. 产后病的诊断及产后“三审”6. 产后病的治疗原则7. 产后用药三禁细目二:产后血晕要点:1. 产后血晕的定义2. 与产后血晕相鉴别的疾病3. 病因病机4. 昏迷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细目三:产后发热要点:1. 产后发热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的药物组成细LI四:产后腹痛要点:1. 产后腹痛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须与产后腹痛鉴别的疾病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 生化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五:产后身痛要点:1. 产后身痛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六:产后恶露不绝要点:1. 恶露不绝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七:缺乳要点:1.缺乳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第十一单元妇科杂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 妇科杂病的定义2. 妇科杂病的范圉细目二:0YW要点:1.0Y®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三:盆腔炎要点:1. 急慢性盆腔炎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四:不孕症要点:1. 不孕症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毓麟珠的药物组成细目五:阴痒要点:1. 阴痒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阴痒的外治法细LI六:阴疮要点:1. 阴疮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七:子宫脱垂要点:1. 子宫脱垂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子宫脱垂的分度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第十二单元计划生育细目一:避孕要点:1. 工具避孕2. 药物避孕细目二:人工流产要点:1. 人工流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 人工流产并发。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妊娠生理(3)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妊娠生理(3)2017年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妊娠生理第三节妊娠期母体变化一、生殖系统乳房的变化(一)子宫变化最明显。
子宫体妊娠早期子宫呈球形或椭圆形且不对称,受精卵着床部位的子宫壁明显突出。
妊娠l2周以后,增大的子宫渐呈均匀对称并超出盆腔,妊娠晚期的子宫呈不同程度右旋。
子宫腔容量增加l000倍。
子宫重量增加20倍,主要是子宫肌细胞肥大,胞浆内充满具有些缩活性的肌动蛋白和肌浆球蛋白,为临产后子宫阵缩提供物质基础。
子宫肌壁于孕中期逐渐增厚,至孕末期又渐薄,子宫增大最初受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以后的子宫增大系因子宫腔内压力增加。
子宫各部的增长速度不一。
子宫底部于妊娠后期增长最快,子宫体部含肌纤维最多,子宫下段次之,子宫颈最少,以适应临产后子宫阵缩由子宫底部向下递减,促使胎儿娩出。
自妊娠12~14周起,子宫出现不规则无痛性收缩,可由腹部检查时触知,孕妇有时自己也能感觉到。
特点为稀发和不对称,无疼痛感觉,称为Braxton Hicks收缩。
2.子宫峡部位于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部位。
非孕时长约1cm,妊娠后变软,妊娠10周时子宫峡部明显变软。
妊娠12周以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可伸展至7~lOcm。
3.宫颈于妊娠早期,宫颈充血及组织水肿,致使外观肥大、着色及变软。
宫颈管内腺体肥大,宫颈粘液分泌量增多,形成粘稠的粘液栓,有保护子宫腔免受外来感染侵袭的作用。
临产时,宫颈管变短并出现轻度扩张。
由于宫颈鳞柱状上皮交接部外移,宫颈表面出现糜烂回,称为假性糜烂。
(二)卵巢:略增大,一侧卵巢可见妊娠黄体。
妊娠黄体于妊娠10周前产生雌激素及孕激素,以维持妊娠的继续。
(三)输卵管妊娠期输卵管伸长,有时粘膜也可见到蜕膜反应。
(四)阴道粘膜变软,充血水肿呈紫蓝色。
皱襞增多,结缔组织变松软,伸展性增加。
阴道上皮细胞含糖原增加,乳酸含量增多,使阴道分泌物pH值降低,不利于一般致病菌生长,有利于防止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考点:妊
娠生理现象
妊娠生理现象:
1.子宫。
妊娠前,子宫只有40-50克,大小跟一个鸡蛋差不多。
随着胎儿的生长,子宫逐渐增大,到临产时,可达到 1 000克左右, 直径约35厘米左右。
妊娠期间,子宫常会有不规则的间歇性收缩,以促进胎盘的血液循环。
妊娠末期,子宫的兴奋性增加,收缩加频,足月时变为有规律地收缩,是分娩的主要动力。
2.阴道。
随着孕期的增加,阴道壁伸长,变得疏松柔软,弹性增大;粘膜变厚,充血,呈紫蓝》色;阴道分泌物也会增多,呈酸性,可以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外阴部色素沉着,膨大变软,利于胎儿娩出。
3.乳房。
妊娠6〜7周时,乳腺开始发育。
会感到乳房发胀、
变大,有刺痛及触痛感,会看到乳头和乳晕有色素沉着。
妊娠晚期挤压乳房时,会流出淡黄色的乳汁。
4.皮肤。
在妊娠期间会出现色斑、皮肤发暗,腹壁、大腿外侧及乳房等处的皮肤会因弹力纤维断裂而出现妊娠纹。
此外,妊娠期还会常感到皮肤瘙痒。
5.体重。
一般情况下,在妊娠期的体重可增加8-12千克。
但各时期的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
孕早期,由于妊娠反应,体重变化不
大。
孕4个月后,妊娠逐渐平稳、食欲增加,胎儿生长加快,体重增加得也较快。
大约每周增加0.5千克左右,若体重增加过快,则应考虑是否是病理现象。
6.心血管。
孕中期,母体血容量明显增加,血液呈稀释状,白
细胞的数量略有上升。
到了孕中、晚期,心率平均每分钟增加10〜15次。
7.消化。
孕早期,会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孕12周后逐渐消失。
由于肠蠕动减慢,妊娠期还易出现肠胀气和便秘现象。
8.膀胱。
孕早期增大的子宫和孕晚期胎儿头对膀胱的压迫,常会
出现尿频现象。
由于妊娠期母子代谢产物的排泄量增多,肾脏血液
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也都会有所增加。
至足月时,膀胱的大小会比孕前增加30%-50%.
9.呼吸。
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腹压增高,横膈上移,使呼吸变得短促而激烈,容易疲劳,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10.骨骼。
因妊娠期中骨盆关节及椎骨间关节松弛,会感到腰骶部、耻骨联合或肢体有疼痛的感觉。
要适当补钙,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