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与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2)五色交辉..交辉:(3)四时俱...备四时:俱:(4)夕日欲颓.颓:(5)沉鳞..竞跃沉鳞:(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7)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内容理解。
(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视角来写的?(3)作者是怎样动静结合来描写景物的?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歇:(2)沉鳞..竞跃沉鳞: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观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7.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ɡǒu)。
《答谢中书书》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四时.俱备:②四时俱备.:③晓雾将歇.:④晓.雾将歇:⑤夕日欲颓.:⑥古来共谈.:⑦五色交辉.:2、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自:①自康乐以来:②自非亭午夜分: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念无与为乐者:书:①谢答中书书:②谢答中书书: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3、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起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③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④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⑤夕日欲颓.:古今异义,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⑥古来共谈.:古今异义,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⑦五色交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辉映。
2、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自:①自康乐以来:自从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答谢中书书的练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的练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的练习题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8—20题。
(10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l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四时俱备四时:②晓雾将歇歇:
③夕日欲颓颓:④与其奇者与:
19、把下面的文字泽成现代汉语。
(2分)
①五色交辉译文:
②沉鳞竞跃译文:
20、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两种视角,写,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
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流露于笔端。
答案:
18.①四季。
②休息。
这里指散尽。
③坠落。
④参与,这里指欣赏。
(4分,一词1分)
19.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
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分,一句1分)
20.①仰观俯察山之高、水之净。
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4分,一空1分)。
《答谢中书书》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练习(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内容理解。
(1) “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 “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 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视角来写的?(3) 作者是怎样动静结合来描写景物的?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晓雾将歇. 歇:(2) 沉.鳞.竞跃 沉鳞: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 答谢中书书.书: (2) 五色交.辉.交辉: (3) 四.时.俱.备四时: (4) 夕日欲颓.颓: (5) 沉.鳞.竞跃沉鳞: (6)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7)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俱: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6.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观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7.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ɡǒu)。
答谢中书测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代表作之一,请问“中书”指的是什么?A. 一种书法B. 中书省C. 一种官职D. 一本书的名字答案:C2.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请问文中提到的“山川之美”是指什么?A. 山和河流的美丽B. 书法艺术的美C. 人的品德之美D. 文学作品的美答案:A3.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提到了“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的“欲界”是什么意思?A. 指人间B. 指天堂C. 指地狱D. 指仙境答案:A二、填空题4. 《答谢中书书》中的“__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
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5. 文中“________”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于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的自豪感。
答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简答题6. 请简述《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是如何表达的?答案: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谢灵运通过对山川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他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来说明山川之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欣赏和谈论的话题,而“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达了自己能够欣赏到这样的美景,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四、阅读理解题7. 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答案: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谢灵运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极高评价和深厚情感。
他不仅赞美了山川的壮丽,还表达了自己能够亲眼目睹这些美景的幸运和自豪。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作者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仙境的高远情怀。
五、写作题8. 请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表达你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答案:(此题答案不唯一,考生需自行创作)自然之美,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每当我漫步在山林间,听着溪水潺潺,看着绿树成荫,心中便涌起一股宁静与和谐。
自然之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给予我们的心灵慰藉。
10.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

10.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积累运用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沉鳞(lín) 参与(yù) 晓雾将歇(xiē)B. 藻荇(xìng) 竹柏(bǎi) 欣然起行(xīn)C. 颓废(tuí) 仙都(dōu) 无与为乐(wéi)D. 摘取(zhāi) 阐释(chǎn) 亦未寝(qĭn)2.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山川之.美箬篷覆之.B. 相与步于.中庭货恶其弃于.地也C. 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D. 天下为公念无与为乐者3.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项是()A.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B. 念.无与为乐者C. 月色入户,欣然..,四时俱备..起行 D. 青林翠竹4.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沉鳞竞跃。
(2) 实是欲界之仙都。
(3)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4)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文意理解7. 按要求默写语句。
(1) 《答谢中书书》中最能表现江南山水特征有别于北方山水的句子是:(2)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热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文中所给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3)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庭中景色的句子是:(4) 《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旷达心境的句子是;(5)《记承天寺夜游》中,全篇从“夜”写起,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接着写寻找夜游同伴并说明夜游的地点,为写景作铺垫;之后集中笔墨描写景物,结尾部分。
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训练题一、翻译句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二、简答题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13.答谢中书书文中“”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18.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19.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20.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21.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2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谢中书书一、翻译句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二、简答题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信给谢中书的信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朝与夕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3.答谢中书书文中“”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同时表达了自己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18.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19.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20.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1.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一、填空《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①,。
②,。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五色交.辉消散四时.俱备争相晓雾将歇.交相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季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四、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①,。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
1.《答谢中书书》选自《》,作者,字,号。
2.填补原文空白。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二、三、①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杂乱无章。
(交织在一起)③实在是人间天堂。
四、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2.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②自康乐以来未复者能与其奇者3.表达了作者对秀美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一、填空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
①,。
②,。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五色交.辉消散
四时.俱备争相
晓雾将歇.交相
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季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四、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①,。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
1.《答谢中书书》选自《》,作者,字,号。
2.填补原文空白。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二、
三、①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杂乱无章。
(交织在一起)
③实在是人间天堂。
四、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
2.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者能与其奇者
3.表达了作者对秀美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阅读课文《答谢中书书》,完成下面练习。
1.解释下列加线词。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书信 (2)消散(3) 指人间 (4) 参与。
这里指置身其中
2. (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C点拨:“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的意思,不是“繁多杂乱”。
4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