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汇集

合集下载

控规简要(相关指标)

控规简要(相关指标)

控规要点1.规划人口测算在总规的指导下,控规规划人口根据居住用地面积.具体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版)测算。

表1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m2/人)江西大部分属于III气候分区,具体详见建筑气候区划图。

2.中小学测算2.1 中小学和班额人数小学每班应为45人,初中每班应为50人,高中每班应为50人。

2。

2 学校建设规模标准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批准的学校规模和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确定,小学一般为12、18、24、30、36班;初级中学一般为12、18、24、30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一般为18、27、36、45班;完全中学一般为18、24、30、36班;高级中学一般为18、24、30、36班.2。

3 中小学建设规划要求1、新建小学规模控制在24班以上,初中规模控制在27班以上,高中规模控制在36班以上;2、小学在校学生数控制在1080人以上,初中在校学生数控制在1350人以上,高中在校学生数控制在1800人以上;2.4 南昌市中小学相关指标一览表2。

5 中小学校用地面积及生均用地面积指标(新区)3. 公共设施表1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表2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3.1行政办公用地3.2商业金融业用地3.3文化娱乐用地5.0。

3具有公益性的各类文化娱乐设施的规划用地比例不得低于表5。

0.3的规定3。

4体育用地23。

5医疗卫生用地表12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用地指标3。

6教育科研用地注: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共设施配套结合《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镇规划标准GB5*****—2008》4. 指标和配建停车规划区停车配建指标注:停车配建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5。

建筑退距主干道退10-15米次干道退5-8米主干道退3—5米6。

机动车禁开口城市主干道与主干道相交,距交叉口70米内限制机动车出入口;城市主干道与城市次干道相交,距交叉口40~60米内限制机动车出入口;城市次干道与城市次干道相交,距交叉口35~50米内限制机动车出入口;30米以下的城市支路相交的交叉口30米内限制设车行出入口。

(完整版)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哪些内容呢

(完整版)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哪些内容呢

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哪些内容呢?1、用地性质2、用地地块划分3、适建性、兼容性确定4、各级道路红线位置、控制点、标高5、市政设施配套情况,定位6、与图则配套的地方规定。

7、每个地块内的建筑控制,包含一般经济指标、出入口位置、建筑限高(城市天际线)、建筑色彩规定等。

估计还有更多,随着逐步深入学习,将持续更新。

总之,我们应该明确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内容、分区规划的内容、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编制情况,针对各自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的内容,确保编制的控规能适用于规划局日常的规划管理工作。

另外,我们必须研究的就是控规的编制单元确定,如何能在能在管理中进行弹性调整。

因为我国没有类似美国的开发权转让制度,而国土管理部门片面强调土地节约原则及鼓励向空中要地的做法加剧了对控规的侵害,因此如何科学地公平公正的做好弹性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对编制单元内的建筑容量、环境容量、人口容量、公建设施配套等做好平衡,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规划的综合性研究为基础,以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为手段,以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为形式,对城市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的管理,把规划研究、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方法。

控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

图件由图纸和图则两部分组成,规划说明、基础资料和研究报告收入附件。

2008年《城乡规划法》实施,将控规纳入法定规划,城市和镇都必须编制控规,经依法批准的控规具有法定效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和出让均应该符合控规要求;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依法批准的控规既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也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依据。

控规既能控制市场开发行为,避免市场失效,也能控制行政行为,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但是,控规理论自身还不够完善,编制水平各地差距较大,编制方式也不尽相同。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参考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参考

参考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2002 年版)《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讨论稿)第一步,确定人口容量 可行性较强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人口容量=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值2人口容量=规划范围内的居住用地总面积/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3人口容量=规划范围内的居住建筑总面积/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4土地承载力法根据建设用地潜力和有关人均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t t t l L P /= (4.3.1)式中:P t ——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L t ——根据土地开发潜力确定的预测目标年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l t ——预测目标年宜采用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5环境容量法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生态用地总面积,选取适宜的人均生态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t t t s S P /= (4.3.3)式中:P t ——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S t ——预测目标年生态用地面积;s t ——预测目标年人均生态用地面积。

第二步,根据人口容量确定所需的配套公建,配套绿地查《居住区设计规范》,有千人指标控制的计算方式。

第三步,依据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核算各项指标。

表 3.0.2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1住宅用地(R01)2公建用地(R02)3道路用地(R03)4公共绿地(R04)表3.0.3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2/人)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千人) 表6.0.3注:①居住区级指标含小区和组团级指标,小区级含组团级指标;②公共服务设施总用地的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0.2规定;③总指标未含其它类,使用时应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确定本类面积指标;④小区医疗卫生类未含门诊所;⑤市政公用类未含锅炉房。

在采暖地区应自行确定。

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附表A.0.3。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汇集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汇集

城市各种服务设施半径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1、幼托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2、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1986]。

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800-1000m;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400-500m;居住组团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150-200m。

居住商业中心的服务半径:居住区商业中心步行半径不大于500 m;小区、商业点半径不大于300 m。

中小型超市: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1处,在大型综合超市的服务半径内,原则上不再另行设置。

(商业网点规划)农贸市场(农贸超市)按照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米,服务人口1-2万人设一处,占地面积按480平方米/千人(服务人口)的标准配置。

(商业网点规划)居住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一般服务半径不超过500m.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3-5万人设一处,社医院的居住区不再设独立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按服务人口0.5—1万人按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m设置1处。

(日照总体规划)公园、绿地保证居民出行1000m半径内有一处综合性公园,在300m-500m半径内有一处小游园。

(日照总体规划)城市低压(变)配变站的服务半径:1、供电半径一般不超过400m[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1993]。

2、市区供电半径一般为250m,繁华地区为150m。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99-1996]3、变电室负荷半径不应大于250m,尽可能设于其他建筑内。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4、35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5~10km;110kV/35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15~30km;220kV/110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50~100km。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1999]燃气调压站的服务半径:1、中低调压站负荷服务半径500m。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汇总表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汇总表


3,用地平衡 , 用地面积(公顷) 占总用地比例(%) 人均(平方米)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项目名称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 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 门诊部 社区健康服务站 区级文化中心 居住区级文化站 居住小区级文化站 居住区级体育活动中心 居住小区级体育活动中心 街道办事处 社区服务中心 居委会 社区服务站 派出所 社区警务室 居住区级肉菜市场 居住小区级肉菜市场 邮政支局 邮政所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 大中型垃圾转运站 小型垃圾收集站 公共厕所 环卫工人作息室 消防站 公交首末站 社会停车场 110KV变电站 公园
502 主干路 503 次干路 504 支路 合计
50-69 30-49 15-29
0.8-1.2 1.2-1.4 3.0-4.0 5.3-8.0
其他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个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东莞标准 参照国家标准,一人一平方米 参照东莞标准 参求 用地面积(平方米) 数量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用地面积 数量 班 班 班 班 班 班 班 班 班 班 班 班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

浅谈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实例:3.宝山石头城控制性详细规划3.1.宝山石头城旅游区概况宝山石头城旅游区距丽江市区132km,交通极不发达。

整个旅游区以宝山石头城为核心景点,集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一体,旅游价值极高的综合旅游区。

宝山石头城包括内城和外城,内城建于金沙江边一块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三面均是悬崖绝壁,一面紧临金沙江,整个石头城只有南门和东门可供出入。

宝山石头城是纳西族发展的重要节点,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旅游区土地利用规划宝山石头城旅游区用地分类主要从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建设、旅游活动开展和旅游环境保护四方面进行思考,以河流、山谷、山脊线、陡坎等自然特征为地块分隔线对旅游区的全部土地进行划分。

共分为四大类、九中类用地,详见图1:3.1.1.旅游资源保护用地宝山石头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整个旅游区的核心景点。

为切实保护石头城及控制其旅游开发建设,划定石头城为核心保护区,其中又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①一级保护用地:包括石头城内城及其城墙外延50m范围内环境协调用地。

②二级保护用地:包括石头城外城及其外延50m的环境协调用地。

3.1.2.旅游设施建设用地根据未来旅游发展的需求,旅游设施建设用地除了现状村落外,还包括新建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

①旅游村落用地:包括现状村落用地和现状村落周围的非耕地、坡度在25%以下,与现状村落呈自然生长的合理规模用地。

②旅游新建用地:根据旅游开发需求而修建的旅游开发建设用地。

③道路广场用地:为满足旅游开发需要的停车场、广场、码头等用地。

3.1.3.旅游活动开展用地旅游活动开展用地是游客开展旅游活动的场所,包括一些供游客参观体验的旅游景点及游线周围的用地。

①旅游景点用地:包括古岩画、元革囊渡江遗址、旅游参观体验用地。

②旅游观光体验用地:包括旅游线路及旅游活动周围50m的区域,同时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貌特征,灵活调整旅游活动开展用地的边界。

表1规划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表1规划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11-209 -K01 -03 铁路用地 (H21) — <15 <15 <0.5 >30
≥1.5 车位/百 平米建筑面积 ≥2 车位/百平 米建筑面积 见图则
11-209 -K01 -04 铁路用地 (H21) — — — — —
— —
11-209 -K01 -05 铁路用地 (H21) — <15 <15 <0.5 >30
郑州市第 11-209-K01 街坊控指标一览表
地块编号 11-209-K 01 -01 公园绿地 (G1) — — — — % >70
— —
11-209 -K01 -02 铁路用地 (H21) — <15 <15 <0.5 >30
≥1.5 车位/百 平米建筑面积 ≥2 车位/百平 米建筑面积
总用地 面积 地块面 积 规 定 性 指 标 建筑后 退红线 (米) 建筑容 量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机动车出入口方 位
道路名称 西四环路 站前大道 顺达路
引 导 性 指 标
建筑风格 建筑色彩 环境要素
建筑风格以现代风格为主,外观造型应简约明快,并应服从整体空间形态的要求,处理 好与周边建筑空间的关系。 单体建筑色彩不宜超过三种;色彩上应与周边建筑统一协调。 注重沿路景观的塑造,处理好建筑与道路的关系;小品设施应鲜明简洁,具有艺术性和 时代感;注重开敞空间和绿地的营造,形成宜人的公共活动空间。注意防止噪声污染, 重视夜景照明。
≥1.5 车位/百 平米建筑面积 ≥2 车位/百平 米建筑面积
11-209 -K01 -06 防护绿地 (G2) — — — — >85 — —
用地性质 用地兼容性 建筑密度 强 制 建筑高度 容积率 绿地率 % 米
性 指 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 标 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

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整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整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整理第一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述城市用地分类共分为8大类,35中类,44小类。

小类。

1、框架2、控规的涵义: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定性、定量、定位、定界: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⑴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⑴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⑵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⑵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⑶体现城市设计的构想⑶体现城市设计的构想⑷城市政策的载体⑷城市政策的载体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程序:① 项目准备阶段②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阶段③方案设计阶段④成果编制阶段⑤上报审批阶段项目准备阶段②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阶段③方案设计阶段④成果编制阶段⑤上报审批阶段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⑴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建筑类型。

⑵确定各地块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城乡规划城镇体系规划 市规划 镇规划 乡规划和村庄规近期建设规划 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 总体规划阶段详细规划阶段⑶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各种服务设施半径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1、幼托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2、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1986]。

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800-1000m;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400-500m;居住组团公共服务设施半径不大于150-200m。

居住商业中心的服务半径:居住区商业中心步行半径不大于500 m;小区、商业点半径不大于300 m。

中小型超市: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1处,在大型综合超市的服务半径内,原则上不再另行设置。

(商业网点规划)农贸市场(农贸超市)按照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米,服务人口1-2万人设一处,占地面积按480平方米/千人(服务人口)的标准配置。

(商业网点规划)居住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一般服务半径不超过500m.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3-5万人设一处,社医院的居住区不再设独立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按服务人口0.5—1万人按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m设置1处。

(日照总体规划)公园、绿地保证居民出行1000m半径内有一处综合性公园,在300m-500m半径内有一处小游园。

(日照总体规划)城市低压(变)配变站的服务半径:1、供电半径一般不超过400m[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1993]。

2、市区供电半径一般为250m,繁华地区为150m。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99-1996]3、变电室负荷半径不应大于250m,尽可能设于其他建筑内。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4、35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5~10km;110kV/35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15~30km;220kV/110kV~10kV变电所的服务半径50~100km。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1999]燃气调压站的服务半径:1、中低调压站负荷服务半径500m。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2、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km;调压站的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供气区域狭长,可考虑适当加大供气半径。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1999]垃圾转运站和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1、垃圾转运站的服务面积是0.7~1.0km2,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应大于70m。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2、人力收集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机动车收集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1991]3、小型转运站每0.7~1km2设置一座,大、中型转运站每10~15km2设置一座。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1989] 小型的服务半径500m。

城市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1、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m为宜;居民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

[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1987]2、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间距为300~500m。

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m。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1989]3、每1000~1500户设一处;宜设于人流集中处。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机动车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1、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2、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m,并不得大于200m。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1995]城市加油站的服务半径:1、城市公共加油站的服务半径宜为0.9~1.2km。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1995]城市消防站的服务面积:1、普通消防站一般不应大于7km2;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仍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min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辖区面积,其辖区面积不应大于15km2。

特勤消防站兼有辖区消防任务的,其辖区面积同普通消防站。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2006] 半径是1.4~1.8km。

城市热源的供热服务半径:1、输送蒸气的距离为一般为0.5~1.5km,不超过3.5~4.0km;送热水的距离为4~5km,特殊情况可到10~12km。

热电厂的输送距离一般为3~4km 。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1999]邮政服务网点的服务半径:城市人口密度大于2.5万人/km2,服务半径为0.5km;城市人口密度大于2.0~2.5万人/km2,服务半径为0.51~0.6km;城市人口密度大于1.5~2.0万人/km2,服务半径为0.61~0.7km;城市人口密度大于1.0~1.5万人/km2,服务半径为0.71~0.8km;城市人口密度大于0.5~1.0万人/km2,服务半径为0.8~1.0km;城市人口密度大于0.1~0.5万人/km2,服务半径为1.01~2.0km;城市人口密度大于0.05~0.1万人/km2,服务半径为2.01~3.0km;[城市工程系统规划1999]控规容积率精确计算数据取值:参照地方标准及实际运作情况的调查,确定主要采用数据如下:A1(开发总用地)=119100平方米A2(拆除住宅建筑)=13000平方米A3(拆除补偿厂房面积)=0平方米A4(拆除补偿商业用房面积)=1000平方米A5(公共开发用地)=166900平方米S(商业店铺售价)=10000元/平方米S1(异地商品房售价)=3000元/平方米P1+p2+p6(开发费用)=1500元/平方米P4+p5(建安成本+基础设施)=1200元/平方米P3(民房货币补偿)=4300元/平方米按1:1.3 补偿P商(商业用房赔偿)=12000元/平方米R(法定利润)=0.15就地安置按1:1.3面积补偿居住用地出让地价:70万/亩商业用地出让地价:120万/亩容积率测算◆最低经济容积率假设,开发商全权负责居民安置赔偿,全部以货币补偿方式;政府收取收取全部出让地块基准地价。

对应公式:S*A1*FAR≥[A1*(p1+p2+p6)+A5*FAR*(P4+P5)+P3*A2*1.3+出让地价+ A5*(p1+p2+p6)+A5*1000*1]*(1+R)开发商成本:居住地价,建安成本,基础设施费用,拆迁货币补偿,商业赔偿,公共用地的地价。

计算结果:FAR≥0.73控制性详细规划经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是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因此,建立定性、定量的指标体系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键。

目前进行的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与实践,都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的确立放在重要的地位。

1、控制指标的内容构成(1)地块划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范围,应从城市的一个完整地域结构出发,其第一步是根据建设用地的区位、土地使用性质、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的要求,综合空间环境结构设想及开发的可行性,划分基本地块,编排地块号码。

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地块的用地面积和各项控制指标。

一般规定最小地块面积和宽度、深度,防止过小尺度的开发活动。

地块边界线要具备可识别性。

地块大小与用地特点有关,用地集中、性质单一的,地块可大一点,用地零碎分散,地块要小一点。

地块的大小还与开发建设的方式有关,统一开发,地块划分可大一点,多渠道开发的用地,地块划分小一点。

一般而言划分地块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旧城区和沿街地段分块宜小,新建居住区分块宜大;②至少与一条道路相邻;③用地性质尽量单纯;④同类用地控制要求大致相同;⑤保护地段单独划出。

(2)土地使用性质及兼容范围确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质,一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标准》(GBJ137-90)将土地划分至小类。

具体的类别划分与所在城市的规模、城市特征、所处区位等有关。

一般的规律是大城市分类多、小城市分类少;老城区分类多、新开发区分类少;中心区分类多、边缘区分类少等等。

由于国标制定较早,有些分类已不适应使用要求,可结合实际要求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分类,对它进行补充和发展。

土地的分类还应考虑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即以某一类土地使用性质为主,兼容其它性质,如在居住用地(R)中,可兼容小型的办公用地(C)。

近年来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土地使用功能概念,以混合土地使用最为常见,它以某一类土地使用性质为主,与其它性质的土地相混合,如商住用地(C2/R)等。

确定适量的土地使用兼容范围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对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规定过死或弹性过大,均可能导致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可变性和多样性。

合理的兼容规定既体现规划的弹性,为建设发展和管理实施留有余地,同时又保证城市的有机、有序地发展。

(3)土地使用强度①容积率:也称建筑面积密度或楼板面积率(Floor Area Ratio,缩写FAR),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总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

容积率反映了整个建筑物的体量,构成了土地使用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对容积率的控制为土地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②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建筑密度的大小与环境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人口密度:即规划地块内部每公顷用地的居住人口数。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对规划地区的人口的上、下限均作控制。

④建筑控制高度:即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一般有两种控制方式,一是绝对高度控制,如规定在一定的区域内新建筑物不准超过某一标志性建筑物;二是相对高度控制,如纽约的“日照后退曲线法”和“遮天率曲面法”,以及香港、台湾通过建筑高度与街道宽度的关系来控制。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⑤建筑后退:包括后退红线和后退建筑基地界限。

建筑后退红线即建筑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应根据建筑使用性质和所面临的道路等级而定。

当建设用地划分较小,其间又没有道路分隔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后退建设用地边界的要求,一般至少应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

(4)道路及其设施此项控制内容一般包括支路及以上道路的红线位置、断面、坡度、重要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等的确定;对社会停车场(库)、配建停车场(库)进行定位、定量和定界的控制;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的控制。

(5)城市环境景观这方面控制较多地运用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

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

此项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集中绿地面积,推动多种形式的绿化。

此外,还可以对其它设施提出控制要求。

其它设施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电话局、邮政局),燃气设施(煤气调压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