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案】

合集下载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学设计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学设计
2分钟
课堂检测
见课件检测部分。(组内批改,三名二号展台展示答案,师巡视,评价)
4分钟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本节课小组表现和得分情况。
1分钟
6.生小展示两组四号上展台。(生比较,各加相应的分数)
7、视频“北约的建立”;识图:
师小归纳:两极局面形成。
过渡语: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局部“热战”时有发生。
(三)(阅读局部“热战”,并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8.自主学习:完成导学5、6两题。座位上回答即可。
补充“冷战”结束:见课件
8.小归纳。过渡语:下面我们来看看整个冷战过程。
4分钟
2分钟
1分钟
4分钟
1分钟
1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1分钟
4分钟
能力提升
l、美苏“冷战”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小组合作,口头展示,师点拨)
师补充说明。
4分钟
点拨归纳
1、归纳巩固本节课知识。
2、整合版块后提升到学科思想高度,即认识到和平的可贵,也就实现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硝烟弥漫的二战结束了,进入了冷战,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吗?)
3.生小展示:两组三号上展台。(师生比较各加相应的分数)
4、图片、视频引导学生逐条理解。
.师小归纳。
过渡语:“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伸,在经济上遏制了苏联。但是美国觉得还不够,还应该在军事政治上压倒苏联,我们看第二目:“两极”对峙。
(二)(阅读“两极”对峙,并独立完成下面表格和填空)
5.合作学习:完成导学单3、4题。(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Biblioteka 指导,评价,鼓励)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措施

“冷战”与“热战”教案

“冷战”与“热战”教案

“冷战”与“热战”教案
教案标题:冷战与热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冷战和热战的基本概念及其实质;
2.分析冷战和热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冷战的开始及标志;
2.冷战的具体表现;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4.美苏“冷战”的实质;
5.美苏“冷战”的影响;
6.“热战”的具体事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难点:冷战形成的过程;
2.重点:冷战的实质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法与学法:
1.讲述法:对于冷战和热战的基本概念、形成背景等内容,采用讲述法进行
讲解;
2.讨论法:对于冷战的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等,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深
入思考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回顾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引出冷战的背景;
2.导入新课:介绍冷战的概念及其实质,引导学生了解冷战的形成背景;
3.讲述内容:通过讲述冷战的开始、表现、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让学生了
解冷战的基本内容;
4.分析冷战的影响:通过讲解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冷
战的影响;
5.讨论“热战”:通过讲解一些“热战”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世界
并不太平;
6.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
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更多关于冷战和热战的内容;
2.写一篇小论文,探讨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10课 “冷战”与“热战”》word教案 (1)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10课 “冷战”与“热战”》word教案 (1)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010“冷战”与“热战”一、教学目标: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教学重难点: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课型)1.导入:“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导入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3.检测:学生预习目标达成检测4.补充:利用本课图片、材料对预习内容简单的重复,加深学生印象。

6.小结:结合预习内容概括构建本课知识结构7.巩固:学生把知识点背诵3分钟(多媒体展示) 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冷战 原因:美国 、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序幕: 1946、3 , 发表了 “铁幕”演说表现 政治: 。

(开始标志)经济: 。

热战 朝鲜战争(1950—1953) 越南战争 经济 军事 丘吉尔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1949 北约 1955 华约 军事: 年美国在军事方面建立了 。

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 年成立了__________。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8.探究: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利用各类史料尽量把设计的问题简单化,对相关知识点的解释通俗易懂,语言精练,贯穿情感渗透。

材料一: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不断变化,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更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体系?该世界体系主要是通过哪两次会议确立的?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的冷战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点?材料二:“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 ——摘自邱吉尔的“铁幕”演说1、“铁幕”是指?2、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有何作用?2.人类在20世纪上半叶连续遭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下半叶又陷入长达40多年“冷战”的磨难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出现了长期的对峙。

第10课“冷战”与“热战”

第10课“冷战”与“热战”

时间:2019年6月15日地点:多媒体(2)班级:初三(1)班执教者:董明璇课题:第10课“冷战”与“热战”一、教材分析重点:杜鲁门主义,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难点:了解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材料阅读,掌握“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师生互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利用多媒体观看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剪辑,形成感性认识“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通过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联系现实导入法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的学习你认为战争应具备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总结:以上是我们认识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战争,然而还有一种战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这种对抗形式亘古未有,那是什么样的战争呢?2、学习新课一、冷战的背景(原因)(1)二战后,雅尔塔体系逐渐形成。

(2)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3)苏联力量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欧一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4)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最主要原因)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以下资料“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和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力量的强大”说明“铁幕”降临的背景材料一: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苏联力量壮大,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发展。

师讲述: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二、丘吉尔“铁幕”演说——冷战的序幕利用多媒体,学生看丘吉尔“铁幕”演说剪辑:并以以下文字辅助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年):……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学简案 北师大版 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教学简案 北师大版 教案
“冷战”与“热战”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构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设置问题,激发思考,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启导精思
结合史实归纳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2.个别提问、展示结果。
让学生在练当中掌握有关知识点,突破重难点
三、
自主提升
两极格局有何特点?举出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
1.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个别提问,展示结果
让学生进一步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展示目标
1、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学生齐读具体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确认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具体的知识要点




一、
自主构建
1、什么是“冷战”?
2、归纳冷战的形成过程
3、杜鲁门主义
1、完成《学考精练》填空。
2、在课本找到自主学习问题的答案并做好标记。
课堂检测
《学考精练》基础达标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答案。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

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

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
二、
热战
师:从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段时间内,两大阵营在欧洲主要以冷战形式对抗,但这并不代表世界没有战争,特别在亚洲,两大阵营的对抗主要以热战的形式存在。由美苏参与或者直接导致的局部战争有哪些?
师:局部热战使世界充满动荡和不安Hale Waihona Puke 因素,使这些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______年,苏联等国在华沙缔结《_______________》,成立_______________
识图,指认两大军事集团的地理位置。
练一练: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相同之处是( )
A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B都是由一个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却利益一致的大国集团
(3)发展: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
师:美国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冷战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请阅读课本,分析在经济方面美国有什么举措?
师:阅读材料分析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教师提示材料分析的方法)
师:总结马歇尔计划的目的。(ppt展示)
马歇尔计划达到目的了吗?再阅读一段材料分析。
漫话历史
该图反映了二战后初期美国与欧洲的关系。试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2)开始:杜鲁门主义
师:冷战的序幕缓缓拉开,真正的主角开始登场,那就是….
看这张照片,他就是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这一时期美国对外特别是对苏政策。
师:从这个政策中我们可以分析出美国的目的是什么?(提示:8个字)
师:这就是杜鲁门主义,也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练习材料题和选择题。(ppt展示)学生通过学案做题,教师加以分析点拨。
由此点出两大集团的性质:政治军事集团。
(4)结束

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版

第10课“冷战”与“热战”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版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雅尔塔体系即“两极格局”:二战以后逐渐形成的,以美苏为中心,以对抗为主要特点,以“冷战”为主要对抗形式的国际格局,这种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一、全面冷战
含义:冷战,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称霸全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同时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也大为增长,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美国认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所以,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美苏争霸。

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局部“热战”
“热战”的主要表现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为遏制亚洲共产主义的扩张进行的)。

三、评价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
教师归纳: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德国、朝鲜分裂)的做法,大致局部地区动荡不安。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1。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教学设计 教案

第10课 “冷战”与“热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铁幕”演说和两级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2、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3、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级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两级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理解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冷战”的兴起及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谈话进入,贴近时政热点:以微信朋友圈《卢布狂跌华人扫空莫斯科奢侈品》新闻报导话题导入,俄罗斯货币——卢布贬值,不仅对华人、而且对当地居民也带来很大的影响,抢购商品等现象可看出俄罗斯的经济秩序出现混乱(展示抢购的照片)。

除了卢布贬值,俄罗斯的国民经济命脉——石油也受到创伤,国际油价大跌。

(出示两幅漫画)师问:为什么俄罗斯现在会面临现在这么尴尬的情况?生答:(从漫画中可看出)受到美国和欧盟的制裁。

师:这两年,随着各方面实力的强大,俄罗斯开始扩张。

最近的焦点就是乌克兰。

由此,俄罗斯与美国、欧盟等进行了直接对抗,经济制裁也就随之而来。

现在国际社会上都有这样一种声音:新的冷战是不是要来了?什么是冷战?冷战现在还在继续吗?今天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冷战”与“热战”。

【新课讲授】师: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冷战”?(先让学生表述什么是“冷战”)生:“美国和苏联冷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直接进行军事上的攻击……”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和讲解“冷战”的概念,注意要强调实质)冷战是指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与“热战”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

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内容是认识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以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教材通过“铁幕”演说、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和局部“热战”三目来论述这一主题。

其中,第一目通过战后形势、“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论述了“冷战”开始的背景、序幕及发展,而第二目则通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论述了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三目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说明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五、学情分析由于初中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能力的深刻性和分析能力的透彻性,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

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的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

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初中学生处于对知识的渴望时期,求知欲极强,勇于接受挑战,敢于创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时事,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达到以史鉴今,学以致用。

在教学时适当补充文字材料、图片等,尽量还原和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对重大历史问题的分析,提升学生对战后美苏关系对抗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影响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

六、教学方法1、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影视、历史图片、地图、数据和文字资料等为教学营造一个想象空间和探究空间,在思中学,在学中思。

进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2、互动开放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宣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就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来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三单元前言,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

战后,被资本主义世界认为的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这一局面主宰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你知道“铁幕”指什么?什么是“冷战”?“冷战”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新授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布置预习思考题:(1)冷战的概念(2)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3)冷战的表现(4)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1、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冷战”的定义。

所谓冷战,是指西方国家提出了用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来遏制共产主义。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冷战”概念。

美国推行冷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战后的世界形势教师在学生分析基础上归纳:①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表现在: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

②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惟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

③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

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可以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

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以“遏制”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探讨“冷战的实施过程”这个问题,让学生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并结合图片感知事件及人物的真实性。

3、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铁幕”演说的内容)。

学生思考:演说中提到的“铁幕”指什么?这次演说的实质又是什么?这次演说对美国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分析探讨:“铁幕”是指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这篇讲话是在号召所有的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这一演说实际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共反苏演讲,主张遏制苏联,为当时杜鲁门政府正在实行的对苏强硬的“遏制”政策提供了详尽的理论根据。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杜鲁门国会咨文)。

要求学生从中找出有关针对苏联的字句,并分析哪些地方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从中认识什么是杜鲁门主义,以此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总结: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内部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在全世界扩展势力的宣言,也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因此,在杜鲁门主义的招牌下,美国首先向欧洲扩张。

“马歇尔计划”就是杜鲁门主义在欧洲的运用。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

由于战争的打击,战后欧洲形势严峻。

在这种局面下,美国对西欧的援助会带来哪些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教师强调指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复苏,便利了美国对西欧经济的渗透和政治控制。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借助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它在政治上是“杜鲁门主义”的延伸,是“冷战”的一个重要策略。

为有效实施“冷战”,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便着手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组织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

下面我们来认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

5、指导学生阅读《北约和华约对峙形势图》,了解其成员国。

多媒体课件出示。

并结合以下材料材料一“第四条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认为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

”“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北大西洋公约》材料二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力,个别地或通过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友好互助合作条约》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北约和华约的军事集团性质,同时多媒体展示“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具体事例”的资料,做进一步理解。

教师课件展示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与终结,并进行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

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课小结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这一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代之以美苏两极主导。

美苏两极格局存在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自由感悟:你对冷战和热战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冷战”与“热战”背景:序幕:“铁幕”演说冷战政治上:杜鲁门主义表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约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朝鲜战争热战越南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