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间调查记载表

合集下载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试行)一、试验概况1、试验田基本情况(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 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稻田发芽观察记录

稻田发芽观察记录

稻田发芽观察记录一、主茎叶片(一)叶片观察项目水稻每长出1个完全叶叫1龄,叶片从始出到全展所经历的日数即为该叶的日数。

1.叶龄即主茎长出的完全叶数,平均每日增长叶片数即为叶龄日增量。

2.始出期即上一叶叶尖伸出下一叶叶枕时的时期。

3.全展期即心叶全部露出下叶叶枕并可见到该叶叶枕的日期。

4.叶长从叶枕至叶尖的长度(单位:厘米)。

5.叶宽叶片最宽处的宽度(单位:厘米)。

(二)观察方法从3叶期起用印泥和号码机标记叶片。

移栽时,将标记过的秧苗小心地移植于观察点。

大面积生产为多本栽培,故样株也应插多本,即把样株分别插到各观察中,确保观察的数据接近大田。

单株未定型叶片的叶龄记载方法,按心叶与其下定型叶的比值记作0.1、0.3、...0.9。

例如某稻株5叶叶尖露出下叶叶枕时记作4.1,5叶长度超过下叶1/3,但不足1/2时为4.3,超过1/2不足2/3时为4.5,超过2/3到4叶等长时为4.7,5叶比4叶长,但6叶未出之前为4.9。

二、群体动态及抽穗动态(一)观察点的系统记载1.定观察样本莞群体消长情况与叶龄观察可结合一起共同定株,每个类型定两点,每点10莞,共20莞。

于返青后调查基本苗,应使样的基本苗数与整个观察田平均每莞基本苗数大体接近,否则应适应调整。

全省统一观察时间,每6天观察1次,以5月1日为中心,前后推算观察日期。

年度间观察日期不变,以便资料比较分析,每次观察分别将各莞的总苗数(主茎加分蘖)填入表内,下次记载为累计数。

2.长势调查在观察群体动态的同时,对观察分蘖动态的20莞同时观察莞高,6天1次。

具体观察日期:早稻:3/30、4/5、4/11、..…:中稻,4/12、4/18、4/24、....晚稻,6/20、6/26、7/2、...…。

3.抽穗进度抽穗时应隔天标记每莞出穗株数分别填入表内,直到全莞稻穗抽完为止。

然后根据10莞总抽穗数计算出比较准确的见穗期、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

(二)大面积生产观察区的选定为了真实反映大面积水稻群体消长情况,应于观察点的同一丘田内,按五点取样,每点20~40,选定观察区。

(完整版)实验三水稻产量性状调查及测产

(完整版)实验三水稻产量性状调查及测产

水稻成熟期产量测定
2、穗数、粒数、粒重测产法: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666.7m2有效穗数,每穗平均
实粒数和千粒重构成,对这三个因子进行调查测定,就 可求出理论产量。
每666.7m2产量(kg)= 每666.7m2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1000×1000 (万/ 666.7m2 ) (粒/穗) (g)
(万/666.7m2)(粒/穗) (粒/穗) (%)
(g) (kg/666.7m2)
—————————————————————————————————
2、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理论产量的构成因素进行讨论。
将样本小心脱粒,调查每个有效穗的实粒数、空粒 数和总粒数,取平均值。
计算结实率:
结实率=(平均每穗实粒数/平均每穗总粒数)×100%
注:凡充实不到2/3的谷粒均不作为实粒处理。
⑤ 测定千粒重
随机选取脱粒后的实粒数1000粒,放入干燥培养箱内。将 温度调至84℃,大约经24小时,谷粒达恒重后,1%的电 子天平称重,为千粒重(g)。
选好测产田块后,即取样调查,根据田块大小及田间生 长状况定取样点(调查点),取样点力求有代表性和均匀分布,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八点取样法和随机取样法 (如下图)。
水稻成熟期产量测定
2011年9月18日,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水稻攻关,在湖南省 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百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验收程序: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将107.9亩示范田,分成了18块, 编号。7人专家组分成三小组,抽签,抽出了2、5、8号稻田作为 验收样本。先丈量面积,采用皮尺实地量,同时还选用了GPS测量 仪,两种方法反复检测,得出稻田面积。经手工收割、脱粒和烘 干、去杂,测定亩产。
水稻成熟期产量测定

水稻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表

水稻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表

附件1
水稻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表
小麦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表填表单位:联系人:电话:
玉米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表
填表单位:联系人:电话:
薯类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表填表单位:联系人:电话:
小宗粮豆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表
注:小宗粮豆种类以表中列出为准。

大豆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表
填表单位:联系人:电话:
注:免耕栽培技术指前茬收获后不耕翻土地,直接在原茬地上种植的栽培技术,包括东北地区的原垄卡种技术和黄淮海地区的贴茬播种技术等。

油菜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表填表单位:联系人:电话:
花生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表填表单位:联系人:电话:
向日葵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表填表单位:联系人:电话:
附件10
芝麻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表
填表单位:联系人:电话:
附件11
胡麻生产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表
填表单位:联系人:电话:
说明:上述技术在填写时不要更改名称,以便汇总;如还有其他技术,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水稻苗情观察记载内容

水稻苗情观察记载内容

水稻苗情观察记载内容一、主茎叶片(一)叶片观察项目水稻每长出1个完全叶叫1龄,叶片从始出到全展所经历的日数即为该叶的日数。

1.叶龄即主茎长出的完全叶数,平均每日增长叶片数即为叶龄日增量。

2.始出期即上一叶叶尖伸出下一叶叶枕时的时期。

3.全展期即心叶全部露出下叶叶枕并可见到该叶叶枕的日期。

4.叶长从叶枕至叶尖的长度(单位:厘米)。

5.叶宽叶片最宽处的宽度(单位:厘米)。

(二)观察方法从3叶期起用印泥和号码机标记叶片。

移栽时,将标记过的秧苗小心地移植于观察点。

大面积生产为多本栽培,故样株也应插多本,即把样株分别插到各观察蔸中,确保观察的数据接近大田。

单株未定型叶片的叶龄记载方法,按心叶与其下定型叶的比值记作0.1、0.3、……0.9。

例如某稻株5叶叶尖露出下叶叶枕时记作4.1,5叶长度超过下叶1/3,但不足1/2时为4.3,超过1/2不足2/3时为4.5,超过2/3到4叶等长时为4.7,5叶比4叶长,但6叶未出之前为4.9。

二、群体动态及抽穗动态(一)观察点的系统记载1.定观察样本蔸群体消长情况与叶龄观察可结合一起共同定株,每个类型定两点,每点10蔸,共20蔸。

于返青后调查基本苗,应使样蔸的基本苗数与整个观察田平均每蔸基本苗数大体接近,否则应适应调整。

全省统一观察时间,每6天观察1次,以5月1日为中心,前后推算观察日期。

年度间观察日期不变,以便资料比较分析,每次观察分别将各蔸的总苗数(主茎加分蘖)填入表内,下次记载为累计数。

2.长势调查在观察群体动态的同时,对观察分蘖动态的20蔸同时观察蔸高,6天1次。

具体观察日期:早稻:3/30、4/5、4/11、……;中稻,4/12、4/18、4/24、……;晚稻,6/20、6/26、7/2、……。

3.抽穗进度抽穗时应隔天标记每蔸出穗株数分别填入表内,直到全蔸稻穗抽完为止。

然后根据10蔸总抽穗数计算出比较准确的见穗期、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

(二)大面积生产观察区的选定为了真实反映大面积水稻群体消长情况,应于观察点的同一丘田内,按五点取样,每点20~40蔸,选定观察区。

田间调查报告

田间调查报告

田间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农田耕作情况,掌握农民用工量、农耕技术、作
物生长情况,以及农药使用等情况,提出科学的耕作管理建议。

二、调查对象
本次田间调查以某村庄的农户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时间
本次田间调查从2021年8月初至8月末进行。

四、调查内容
1. 农民用工量: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每天平均用工量为6小时,耕作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和下午,休息时间为中午和晚上。

2. 农耕技术:农民普遍使用微耕机和手推车进行耕作,少数农
民使用牛耕,整地顺畅,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农民存在过度耕
作问题,需要加强技术指导。

3. 作物生长情况:经过观察发现,作物生长情况良好,虫害少,但是部分农民存在肥料施用不均匀的情况,需要加强对肥料施用
的指导。

4. 农药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少数农民存在过量使用农药
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民使用农药的宣传和培训。

五、研究建议
1. 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减少过度耕作、肥料施
用不均和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

2. 鼓励使用环保型农资,推广低毒、无毒农资,保护土壤和水
源的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3. 建立田间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农民的
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六、总结
本次田间调查发现,部分农民存在一些耕作技术不规范、肥料
施用不均、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需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管理。


时,推广环保型农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田间调查记载表

田间调查记载表
田间调查记载表
播种日期6 月27 日
品种
名称
出苗

出苗

开花

成熟

生育

叶形
叶色
茸毛

生育
习性
结荚
习性
落叶

倒伏
程度
裂荚

田间
总评
备注
鲁豆11号
7/1
2
8/7
10/5
100
圆形绿色棕色直立有限落1

2
潍豆7号
7/1
2
8/9
9/29
94
圆形
绿色
灰色
直立
有限

1

2
潍豆8号
7/1
1
8/9
9/29
94
圆形
绿色
棕色
直立
有限

1

1
潍豆6号
7/1
1
8/7
9/30
95
圆形
绿色
棕色
直立
有限

1

1
931
7/1
2
8/8
10/1
96
圆形
圆形
绿色
灰色
直立
有限

1

1
齐黄33
7/1
1
8/8
10/7
102
圆形
绿色
灰色
半直立
有限

2

2
北农101
7/1
2
8/7
10/3
98
圆形
绿色
棕色
直立

水稻苗床调理剂田间试验

水稻苗床调理剂田间试验

2016年第6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农民致富之友3.3.3病害防治本地鲜食玉米上发生的病害主要有:大小斑病、纹枯病、病毒病、粗缩病等。

防治一般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健全田间水系、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等物理措施来解决,一旦田间发病,可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粗缩病的防治重点要防治好灰飞虱,当田间灰飞虱发生初期及时用5%锐劲特悬浮剂30ml 加10%吡虫啉15g,对水40-50公斤喷施;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30ml 或48%毒死蜱60-80ml,对水40-50公斤喷施,田间虫量较大时,可每隔3天喷一次,连喷3-4次,同时可加用40%病毒A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喷洒防治病毒病。

3.4水分管理鲜食玉米拔节以后生长速度加快,对水分的需求加大,至抽穗开花期进入需水高峰,此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缓解旱情,反之,如果玉米生长期间降雨较多则应做好排涝降渍工作。

3.5其他田间管理措施3.5.1辅助授粉鲜食玉米开花阶段如遇大风、持续降雨等恶劣气候条件时,会出现授粉不良,形成秃顶缺粒等现象,此时可适当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时间以上午9-11时最佳,如遇下雨,雨后散粉时即可进行。

3.5.2去除多余雌穗部分鲜食玉米品种在肥水条件较好时,会出现3~5个腋芽发育成雌穗的现象,如果听任3~5个雌穗自由生长,则每个果穗都很小,而失去商品性,因此为确保上面1~2个果穗的正常生长,必须去掉其它雌穗。

3.5.3去分蘖鲜食玉米比普通玉米更容易产生分蘖,因分蘖要消耗养分应及时打掉,以促进主茎生长,提高商品质量,去分蘖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要打两次,第一次在开始长出分杈时进行,7-8天后再打一次3.6适期采收鲜食玉米适时采收是确保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采摘过早,因玉米籽粒尚未完全充实,不仅产量低,而且食用价值亦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