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害虫田间观察
农业昆虫学实验:水稻害虫田间观察

之
水稻害虫 田间观察
水稻害虫的田间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识别水稻上主要害虫及其虫害特征。
二、观察对象
盆拍
1、刺吸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黑尾叶蝉、稻蓟马
2、螟、稻弄蝶、稻眼蝶
4、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隐翅甲、寄生类 盆拍
翅中央有一个 灰黑色斑点, 下面有3个同色 斑点
雌
雄
稻纵卷叶螟
稻弄蝶 稻苞虫
稻眼蝶
稻蓟马
隐翅甲 赤眼蜂
主要水稻害虫
褐飞虱 黑尾叶蝉 大螟 稻纵卷叶螟
白背飞虱 稻蓟马 二化螟 稻弄蝶
灰飞虱 中华稻蝗 三化螟 稻眼蝶
褐飞虱
中胸背面有三条隆脊 深色型和浅色型:褐色、黄褐色,有明显油污状光泽
中胸背面中部淡黄色, 两侧黑色
灰飞虱
比褐飞虱小 雄虫中胸背
板黑色 雌虫中胸背
板黄白色, 两侧黑色。
雌:中胸背板中部淡黄色,两侧为暗褐色大斑 雄:中胸背板几乎全为黑色
有亚缘黑带 斑不与爪缝相接
爪缝 斑与爪缝相接
水稻常见的病虫害防治对策

水稻常见的病虫害防治对策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引起了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等问题。
因此,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对稻作生产非常重要。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稻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
一、水稻白叶枯病白叶枯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在生长期中后期发病。
病叶先后从叶叶缘边部向内和中心部分出现黄化和焦枯,形成一片片状,最终叶片干枯凋萎。
白叶枯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选用抗病品种:通过培育抗病品种增加水稻的抗病能力,是防治白叶枯病的长期措施。
2.化学防治:利用杀菌剂进行防治,适用于病害初期和高发期。
3.田间清理:及时清理病叶、病残体,减少病害传播。
白叶枯病壳菌与白叶枯病症状相似,也是使水稻叶片出现明显的黄化和干枯凋萎的真菌病害。
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调整氮肥用量和施肥技术,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2.防治病害源头:在田间发现病害早期及时施用杀菌剂控制病害扩散。
三、水稻纹枯谷盗虫纹枯谷盗虫是水稻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水稻的生长点和心叶。
成虫和幼虫取食水稻的嫩叶、幼芽和心叶,导致水稻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提高翻耕深度:利用机具等手段增加翻耕深度,破坏虫卵和幼虫的发育。
2.田间监测:及时监测害虫的变化情况,确定化学防治的时机。
3.化学防治:根据害虫发生情况,采用灭虫剂进行防治,但必须严格遵守使用规定。
四、水稻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害虫之一,以吸食叶汁为主。
在吸食水稻的叶汁过程中,还会导致水稻减产,黄疸病、矮秆等。
主要防治措施如下:2.化学防治:在稻飞虱发生的高峰期进行化学防治,采用含氮气化物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田间清除野草、杂草,以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的场所,合理施肥和调整施肥时间,增加水稻的免疫力,以上就是一些常见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同时应注意科学施肥和务农创收,提高水稻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
水稻 玉米害虫田间调查与识别

农业昆虫学Ⅱ实验报告班级: 农学10-4姓名: 曹跃强学号: 20100359水稻、玉米害虫田间调查与识别及虫害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水稻、玉米作物主要害虫的田间调查方法;2.认识水稻、玉米主要害虫种类及被害状;3.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两种作物的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及种类鉴定方法,并在田间进行快速鉴定。
二、实验地点四川农业大学青圃园试验基地三、实验用具镊子、采集瓶、酒精瓶、放大镜、解剖针、塑料袋等。
四、实验内容田间调查水稻、玉米等主要害虫的种类、数量及观察作物被害状;采集害虫标本并认真识别,掌握各种害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并且快速鉴定出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玉米螟、桃蛀螟幼虫。
(一)大螟Sesamia inferens(鳞翅目、夜蛾科)1.危害特点大螟主要寄主除与二化螟的近似外,还可为害棉花、杂粮等作物。
幼虫蛀入稻茎为害,也可造成枯梢、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及虫伤株。
大螟为害的孔较大,有大量虫粪排出茎外,又别于二化螟。
大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蛀孔大、虫粪多,且大部分不在稻茎内,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受害稻茎的叶片、叶鞘部都变为黄色。
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边较多,田中间较少,区别于二化螟、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2.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宽而短,自翅基部向外缘有1条暗褐色纵纹,该纵纹上下各有2个小黑点。
卵粒在叶鞘内侧排列成2-3行。
成虫雌蛾体长15mm,翅展约30mm,头部、胸部浅黄褐色,腹部浅黄色至灰白色;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浅灰褐色,中间具小黑点4个排成四角形。
雄蛾体长约12mm,翅展27mm,触角栉齿状。
卵扁圆形,初白色后变灰黄色,表面具细纵纹和横线,聚生或散生,常排成2-3行。
幼虫:体肥大,胸腹背面桃红色,腹足发达,趾钩1行单序半环形。
末龄幼虫体长约30mm,粗4头红褐色至暗褐色,共5-7龄。
蛹:蛹长13-18mm,粗壮,红褐色,腹部具灰白色粉状物,臀棘有3根钩棘。
(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鳞翅目、螟蛾科)1.危害特点二化螟食性较杂,主要寄主有水稻、茭白、甘蔗、高粱、玉米、小麦、粟、稗、慈姑、蚕豆、油菜、游草等。
水稻主要害虫田间调查实践优化

摘 要 病 虫 害 田 间 调 查 是 测 报 的 基 础 性 工 作 ,提 高 病 虫 害 田间 调 查 数 据 的 准 确 性 ,有 赖 于 田 间 调 查 方 法 的 规
范 性 和 操 作 技 能 的 提 升 。本 文 优 化 总 结 了 基 层 测 报 技 术 人 员 对 水 稻 主要 害 虫 稻 飞 虱 、稻 纵 卷 叶 螟 、二 化 螟 的 田 间 调 查 实 践 ,归 纳 出对 3种 害虫 田间 调 查 方 法 的要 点 ,并 提 出 了 田 间调 查 的 注 意事 项 。
水稻 三 叶期 开始 调 查 。秧 田前 期 虫 量 密度 低 . 宜采用 目测法 ,调 查不 同播 期 、不 同育秧 方式 的秧 田各 3块 . 目测 约 0 . 1 m z 内所有 秧苗 上 的稻飞 虱 虫
据 相关 病 虫测 报 技术 规范 的基 础 上 .总结 了基 层 测
报 技术 人 员病 虫 害 田间调 查 实践优 化 的经 验 .以期 有 效提 高 田间调查 数据 的准确 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量 ,折 算 6 6 7 m 虫 量 :也 可 采用 笼罩 法 ( 规格长、 宽、
高均3 3 e m ) 。每点 一 笼罩 ,计 算单 位面 积虫 量 ,折算 为亩虫 量 :秧 田后期 由于秧 苗密 度较 大 .中下 部虫 体 无法 目测 .而且 刚孵化 的低龄若 虫 太细 小 .无法
s t r i p e d b o r e r ,s u mma r i z e d t o 3 k i n ds o f p e s t s f ie l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me t h o d s ,a n d ma d e n o t e s o n f ie l d
水稻的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水稻的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作为人类主食之一的水稻,其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有效的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稻病虫害的常见种类、监测手段及防治方法,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
一、水稻病虫害的常见种类水稻生长过程中可能遭受的病虫害众多,其中常见的主要有“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等病害,以及“水稻纹枯螟”、“稻飞虱”等虫害。
(1)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种子传播。
该病害一旦发生,将导致水稻叶片发黄、干枯,并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因此,及时的病害监测和防治是必要的。
(2)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由黄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其特点是叶片出现纹状枯黄斑,导致叶片干枯死亡,进而影响生长和产量。
病害监测和合理的防治措施是防止该病害发生的关键。
(3)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是一种重要的稻谷病害,主要由稻瘟菌引起。
该病害的发生会导致稻谷胚乳变黑、糯糙、产量减少。
因此,科学的病虫害监测和灵活的防治措施对于稻瘟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4)水稻纹枯螟水稻纹枯螟是主要危害水稻的害虫之一,会以幼虫形式在叶片内进行食害,导致叶片枯黄、干枯,进而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收获。
因此,定期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5)稻飞虱稻飞虱是危害水稻的重要昆虫害虫之一。
其主要通过吸食植株的汁液造成危害,导致叶片变黄、发生黄化区,严重时甚至导致稻株的死亡。
因此,科学的监测和防治措施对稻飞虱的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虫害监测手段对于水稻病虫害的监测,有多种方式可以采用,包括传统的观察方法和现代的技术手段。
(1)田间调查法田间调查法是传统的监测手段之一,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的方式,对水稻生长情况进行检查。
这种方式可以发现病虫害的初期和现场情况,但观测深度有限,监测范围相对狭窄。
(2)图像识别技术近年来,图像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有效辅助病虫害监测。
农作物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农作物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病虫害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准确识别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一、水稻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1. 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其主要特征是水稻叶片上出现黑褐色病斑,病斑边缘呈现不规则形状。
为了防治稻瘟病,农民可以选用抗稻瘟病的品种,合理施用化学农药,并注意田间管理措施,如及时铲除秧苗和深耕等。
2. 水稻稻飞虱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另一种常见的害虫。
它寄生在水稻植株的叶片上,并吸取植株的汁液,导致水稻生长不良。
农民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等。
二、小麦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常见且严重的病害之一。
其特征为小麦叶片和穗部出现红色霉斑,并伴有腐烂的气味。
防治赤霉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施用化学农药以及灭菌种子等。
2.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寄生在小麦植株的叶片上,并吸取植株的汁液。
为了控制小麦蚜虫的数量,农民可以喷洒杀虫剂,也可以引入天敌昆虫,如瓢虫等。
三、果树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1. 苹果黑星病苹果黑星病是苹果树上常见的病害之一。
其特征是苹果叶片上出现黑色霉斑,并逐渐蔓延到果实上。
果农可以通过喷洒杀真菌剂和及时修剪病灶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黑星病。
2. 柑橘黄龙病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类水果上的一种严重病害。
病树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点,并导致植株枯萎。
为了防治黄龙病,果农可以实施严格的病树清除和病虫害监测措施,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如及时修剪病树和施用合适的肥料。
四、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1. 茄子霜霉病茄子霜霉病是茄子上常见的真菌病害。
其特征是在茄子叶片上出现灰白色霉斑,并逐渐蔓延到茄子果实上。
为了防治茄子霜霉病,种植户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施用杀菌剂以及定期清除病株和茄子落叶。
螟虫田间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

螟虫田间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1. 引言螟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螟虫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次螟虫田间调查。
本报告总结了调查过程、结果以及所得到的启示,以期对农业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调查内容和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水稻田的螟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调查内容包括螟虫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调查采用定点观察法和随机抽样法相结合,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调查点,通过人工抽样进行统计。
3. 调查结果在螟虫田间调查中,我们观察到以下主要结果:3.1. 螟虫种类调查中发现了多种螟虫种类,包括稻纵卷螟、稻纵卷螟、斜纹夜蛾螟等。
不同种类的螟虫在不同地区和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发生规律。
3.2. 螟虫数量调查结果显示,在一定时期内,螟虫数量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通常在水稻生长期间,螟虫数量逐渐增多,到了成熟期则逐渐减少。
3.3. 螟虫分布情况螟虫的分布主要受到温度、湿度和食物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位的水稻田中,螟虫的分布情况有所差异,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性。
3.4. 影响因素调查中发现,螟虫发生与气候条件、田间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温度和湿度是螟虫大量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而田间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则对螟虫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反思和启示通过本次螟虫田间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螟虫发生情况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4.1. 采样点选择不够全面本次调查采用了定点观察法和随机抽样法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查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但是在采样点的选择上,由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可能没有涵盖到所有可能发生螟虫的区域,这可能对调查结果的完整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4.2. 调查指标不够全面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螟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但对于与螟虫发生相关的环境因素和田间管理措施等因素的调查并不充分。
水稻害虫的调查与识别报告

水稻害虫的调查与识别报告
班级:生态1001 姓名: 赵郁豪学号:101906127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田间水稻害虫的基本种类及形态特征,并能够对其简单识别判
定
2.了解水稻、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机制.认识到植物保护对防治田间害
虫的重要性.
3.实习期间,听从老师安排,有序捕捉观察昆虫并做好观察记录,不随
意毁坏农作物.
二.实习时间
2012年9月13日
三.实习地点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农作物试验田
四.观察记录
水稻害虫:
1、二化螟:从胸到腹5条纵线,为深褐色。
螟虫类。
2、三化螟:没看到。
螟虫类。
3、大螟:钻蛀性害虫,幼虫背面紫红色,危害水稻植株,受害植株症状为白穗。
螟虫类。
4、白背飞虱:没看到。
一般7、8月份出现。
5、褐飞虱:柴油状。
一般5、6月出现。
6、灰飞虱:背部黑色。
一般8月以后出现。
飞虱一般特点是在后足上有距,主要危害水稻茎部,危害枝叶,同时分泌有毒物质。
受害植株经风吹茎杆倒下,并且食草动物不吃受害植株。
7、稻纵卷叶螟:细长,脾气急躁,受害水稻植株叶片纵向卷起,呈现白色卷叶,因为稻纵卷叶螟在水稻叶片正面,吃掉上表皮叶绿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害虫分子生物学与综合治理研究团队
课题组长:华红霞 教授
华红霞,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在水稻-害虫分子互作机制、褐飞虱翅型分化分子机制、转基因水 稻对褐飞虱及其天敌环境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lant Mol Biol、Pest Manag Sci、Insect Sci等 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1项。 何月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水稻害虫毒理与抗药性,主要研究水稻飞虱、二化螟对 新型杀虫剂的毒理反应及抗药性进化、水稻刺吸式昆虫取食行为的 药理学。 以第一作者在Pest Manag Sci、Pestic Biochem Physiol 、J Econ Entomol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
灰飞虱
比褐飞虱小 雄虫中胸背
板黑色 雌虫中胸背
板黄白色, 两侧黑色。
雌:中胸背板中部淡黄色,两侧为暗褐色大斑 雄:中胸背板几乎全为黑色
有亚缘黑带 斑不与爪缝相接
爪缝 斑与爪缝相接
翅中央有一个 灰黑色斑点, 下面有3个同
稻眼蝶
稻蓟马
二、观察对象
盆拍
1、刺吸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黑尾叶蝉、稻蓟马
2、螟虫类:大螟、二化螟、三化螟
剥查、灯诱
3、食叶类:稻纵卷叶螟、稻弄蝶、稻眼蝶
4、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隐翅甲、寄生类 盆拍
褐飞虱
中胸背面有三条隆脊 深色型和浅色型:褐色、黄褐色,有明显油污状光泽
中胸背面中部淡黄色, 两侧黑色
赵景,讲师。 研究方向为水稻害虫分子生物学,主要从事 稻纵卷叶螟和 褐飞虱迁飞分子调控机理、稻纵卷叶螟与Bt毒素互作机制 研究。 以第一作者在PNAS、Insect Biochem Molecul Biol等学术期 刊发表论文2篇。
水稻害虫的田间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识别水稻上主要害虫及其虫害特征。
隐翅甲 赤眼蜂
主要水稻害虫
褐飞虱 黑尾叶蝉 大螟 稻纵卷叶螟
白背飞虱 稻蓟马 二化螟 稻弄蝶
灰飞虱 中华稻蝗 三化螟 稻眼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