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等奖
荷花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等奖)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3.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
(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导入二:以歌曲《十五的月亮》导入。
二、作者介绍(略)三、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板书:候夫编席夫妻话别(助夫参战)荷送夫参军白洋淀妇女在花马庄寻夫探夫遇敌(感受战争)战斗中不断成长淀遇敌巧脱助夫杀敌助夫杀敌(投身抗战)成立队伍四、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
(略)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统一。
孙犁笔下的战争和我们想像的战争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感受孙犁笔下的战争)归纳概括:景美人美情美3.体会景物之美(1)赏析月下编席一节①引传说激趣。
(引传说创设意境)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
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市)所辖。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
淀区内共有36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
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成为中国特有的一处自然水景区风光。
荷花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等奖

荷花淀教学设计阿健执教班级:高2011级6班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3.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2.难点: 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 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导入二:以歌曲十五的月亮导入..二、作者介绍略三、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板书:候夫编席夫妻话别助夫参战荷送夫参军白洋淀妇女在花马庄寻夫探夫遇敌感受战争战斗中不断成长淀遇敌巧脱助夫杀敌助夫杀敌投身抗战成立队伍四、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略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统一..五、赏析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一夫妻话别部分水生嫂与水生之间的对话..1、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站起来要去端饭也体现了水生嫂的贤惠..2、她问:“他们几个呢”小生说:“还在区上..爹哩”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3、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他爱丈夫更恨鬼子;对有这样的丈夫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4、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首先表明不反对丈夫参军;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表明她对丈夫的依恋..5、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场离别;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通过以上人物语言的赏析概括出水生嫂具有体贴、温柔、机敏、识大局、明大义的性格特点..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改写水生夫妻的话别的语言;让水生嫂用另外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另一种个性..此活动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性..三重点赏析以下人物对话: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机智;伶俐;含蓄“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爽朗;率真“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稳重;谨慎;想得比较周到“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快人快语;急切而真挚“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羞涩、忸怩;用婆婆作挡箭牌;言虽假;情却真通过赏析丰富人物对话;概括四个妇女不同的形象及性格特点..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水生嫂比较理智、冷静其他人探夫心切 ..让学生用一首打油诗概括以上人物对话..参考示例:“一件衣裳一份情;一句话儿很要紧;快去快回不碍事;只怨婆婆不放心..”六.让学生用一幅对联概括本课内容;结束本课..此活动主要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另外考查学生对对联这种文体的掌握情况;比如说字数相等;内容相对或相近;上下联不能出现同样的字等..还有就是此环节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参考示例:上联:风光美丽白洋淀;战火纷飞黑硝烟..下联:保家卫国匹夫心;女子也敢上前线另附一首打油诗:男子要抗战;女子送衣衫;鬼子来捣乱;一起并肩战..。
1《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2

1 《荷花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科目语文教材版本统编版课题8.1《荷花淀》第2课时一、整体设计思路第八课《荷花淀》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课时1、梳理故事的情节及赏析白洋淀妇女的勤劳善良、深明大义人物形象特点学习任务一: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习任务二:水生嫂是什么样的形象特点?第一课时2、体味诗化小说的诗情画意的环境和人物情感的含蓄之美学习任务一:品析诗化了的环境学习任务二:品析人物含蓄(诗化)的情感第二课时(本课时)3、理解主题:歌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精神学习任务三:战争那么残酷,孙犁为什么要写得那么美?第三课时二、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语文素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苦难与新生1.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2.了解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四、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重点:体味诗化小说的诗情画意的环境和人物情感的含蓄之美难点:理解诗化小说的特点五、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诗化小说,学生对于诗体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语言风格主题表达特点比较难理解,需要再巩固提升。
六、教学方法及选用依据讲授法、问答法、诵读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其名称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以《哦,香雪》为例引出诗化小说的特点:1.情节结构:淡化情节,无激烈的矛盾冲突2.环境描写:多有自然景物、民情风俗描写,人、景、情虚实相生,场景描写充满诗情画意。
3.人物形象:淡化人物的典型性,人物形象多正面美好。
4语言风格:具有抒情意味,清新自然,蕴含意象美、诗意美。
5.主题表达: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思考人的命运、人在社会的生存状态、人性的美好...... 回顾所学感知诗化小说的特点环节二:品析诗情画意的环境小组合作讨论,五分钟时间,赏析第3和61段赏析方式:①手法②抓住重点字词③从诗歌角度(先找意象,再说意境)片段一: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片段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出荷叶无尽的生命力,写荷箭“高高地挺出来",表现出荷花坚强挺立的气质;荷叶像铜墙铁壁,荷箭像监视来犯之敌的哨兵,表达白洋淀地区的英雄儿女保卫家乡的坚强意志与坚定决心。
荷花淀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荷花淀优质课教案一等奖以下是一份荷花淀优质课教案:《荷花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
2. 分析水生嫂的人物形象。
3. 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点1. 分析水生嫂的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小说《荷花淀》,这篇小说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孙犁是一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
《荷花淀》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的一群妇女在水生的带领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故事。
2. 作者介绍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嘱咐》,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3. 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2)思考: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小说的主人公是水生嫂等一群农村妇女。
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的一群妇女在水生的带领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故事。
4. 深入研读(1)分析水生嫂的人物形象。
水生嫂是一个勤劳、善良、温柔、贤惠的农村妇女,她热爱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对丈夫和孩子充满了爱。
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胁时,她毫不畏惧,勇敢地站出来,与敌人进行斗争。
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的女性形象,是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
(2)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同时,小说的语言也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让读者感受到了冀中平原的独特魅力。
5. 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讨论:水生嫂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6. 课堂小结《荷花淀》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它以水生嫂等一群农村妇女为代表,展现了中国农村妇女的勇敢和坚强。
《荷花淀》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3、《荷花淀》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
2、分析水生嫂的性格特点。
3、分析小说的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4、分析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教学重点:1、目标22、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大家都喜欢看战争题材的小说或影视作品,如:《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那么这些作品有那些共同特点呢?学生回答:……我给大家归纳一下:第一、作品中往往塑造了英雄形象,他们要么是机智、勇敢的战士,要么是运筹帷幄的将军。
第二、作家在描写战争时,往往不惜笔墨叙写硝烟弥漫、尸陈荒野的景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别于以上风格的战斗作品,那就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学生浏览课文,要求大家为这三个小片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三、研读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在默读过程中,要求大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并从中挑选一个来进行研究。
(前后桌可以作为一个小组)1、小说的环境描写;2、水生嫂的性格;3、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四、鉴赏课文(一)、小说的环境描写1、找出环境描写的有关句段,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文章是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一提到战争,我们脑海中便不觉闪现出断壁残垣、烈火硝烟、血污泪痕。
主要的环境描写有三处,以第一处为例: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芦苇、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充满了诗情画意,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宁静,而这些氛围,正烘托了水生嫂勤劳、善良、温顺、淳朴的形象。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3)段。
(二)、水生嫂的性格1、本文的环境描写与众不同,本文人物的刻画更是栩栩如生。
学生自由谈谈水生嫂的性格。
师总结:白洋淀妇女的代表人物——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温柔、体贴,又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特点——深明大义、坚贞勇敢。
2、让水生嫂用另外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的是另一种个性:(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回来!没你的饭了。
荷花淀教案推荐7篇

荷花淀教案推荐7篇优秀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主动性,通过教案的规划,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互动机会,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荷花淀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荷花淀教案篇1一.说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起舞。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的意思。
(四)教学方法: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和描写的优美。
2.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查阅资料,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二)新课:1.师:那么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词用得恰当?为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师小结:本段作者直接了当,引起下文,引人入胜。
2.荷花开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出示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3.学习二、三自然段:自由读二、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板书:荷叶、荷花)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板书: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这样的荷花给你什么印象?师启发:荷叶就已经这么美了荷花会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问: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板书:半开、全开、含苞)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出荷花的美丽。
课文《荷花淀》教案

课文《荷花淀》教案课文《荷花淀》教案「篇一」【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创设语境。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在读中揣摩思路。
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在读中整体感知。
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
《荷花淀》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优秀6篇

《荷花淀》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优秀6篇课文《荷花淀》教案篇一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一)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白洋淀派”(即“荷花淀派”)。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揣摩的方法让学生欣赏本文,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艺术特色:成功的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
从而理解小说的思想意义,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步骤可作如下安排:首先,指导学生用10—15分钟,快速阅读全文,同时思考两个问题: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谁?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要求随手将精彩的地方划出来。
接着,提问检查速读效果。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作品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而不是水生?水生嫂从什么样的起点出发,往哪个方面成长?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熟悉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进而初步认识水生嫂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接着,简介孙犁小说散文化、诗化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精妙,从而加深对水生嫂这一形象及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三)因教学时间限制,可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及“探夫”前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
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指点迷津】本文教学难点是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荷花淀》是一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许多这类题材的作品都描述敌我双方的殊死战斗,情节曲折复杂,文中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哀鸿遍野。
如《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地道战》、《地雷战》等。
孙犁则另辟蹊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抗日战争。
他不写敌后抗日游击队怎样和日本鬼子打仗(文中虽涉及打仗,但不是主要的),而是写抗日根据地的一群年轻妇女如何在战争环境里锻炼成长,他不以游击队长水生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而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作主要人物,通过描写、塑造她们的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他不刻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精心选择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及事情,作为小说的主要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3.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
(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导入二:以歌曲《十五的月亮》导入。
二、作者介绍(略)
三、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板书:
候夫编席
夫妻话别(助夫参战)
荷送夫参军白洋淀妇女在
花马庄寻夫
探夫遇敌(感受战争)战斗中不断成长淀遇敌巧脱
助夫杀敌
助夫杀敌(投身抗战)
成立队伍
四、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
(略)
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统一。
孙犁笔下的战争和我们想像的战争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感受孙犁笔下的战争)归纳概括:景美人美情美
3.体会景物之美
(1)赏析月下编席一节
①引传说激趣。
(引传说创设意境)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
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市)所辖。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
淀区内共有36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
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成为中国特有的一处自然水景区风光。
白洋淀中有自然
形成的千亩荷花淀,每年的农历五—八月份粉、白两种荷花盛开,淀内香气四溢。
白洋淀水域辽阔,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芦苇泛金黄色;冬季泊似碧玉。
白洋淀物产丰富,盛产大米、鱼虾、菱藕和安州苇席。
被誉为美丽的“鱼米之乡”。
②播放课文1~3段配乐朗诵,体会小说诗化的语言。
课文配乐朗诵,创设情境。
③学生自由朗读,体味其中韵味。
④请朗读好的同学读下文。
(
⑤思考:抗日战争是很残酷的,抗战八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死亡随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作者这样描述合情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可以播放《我的祖国》、出示王维的《山居秋暝》帮助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到渠成完成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归纳。
学生讨论归纳:
①河山如此多娇,岂容敌人来践踏;家乡如此美好,怎能容忍列强来侵犯。
展示了荷花淀人民的精神风貌。
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秀美的荷花淀养育了多情美丽善良的女子。
这段环境描写为人物提供了生活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水生嫂是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女子。
(2)赏读日光下的水乡风光
用多媒体显示荷花淀正午风光,给以学生形象上的感知。
学生朗读描写日光下水乡风光的语段,并展开想像。
背景:万里无云,水面上没有船只,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远景)
主体:一望无边,荷叶密密层层(中景)
特写:粉色的高高挺出来的荷花箭(近景)
学生自由讨论。
提问:如果让你用一个短语来概括这两幅画面给你的感受,你会选择哪个词呢
提问:“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看到这样的描写,你觉得情节会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呢明确:荷叶像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像铜墙铁壁。
明确: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三、小结
在孙犁的笔下画面融为了一体,由朦胧逐渐清晰,荷花淀的景物是美的,水天相融,粉荷绿苇相衬,明丽清纯,让人心醉,在这里人和环境融为一体了。
景为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出了人物形象;如诗如画的美景有利于展现人物精神风貌,在人物眼中,家乡是美好的,绝不容强盗侵犯,如果有人来入侵,这里的人民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四、布置作业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
水面没有一只船。
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
明确: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
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课时
五、赏析小说中的人物语言。
(一)夫妻话别部分水生嫂与水生之间的对话。
1、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站起来要去端饭也体现了水生嫂的贤惠)。
2、她问:“他们几个呢”
小生说:“还在区上。
爹哩”
(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3、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
(他爱丈夫更恨鬼子,对有这样的丈夫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4、女人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
(首先表明不反对丈夫参军,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表明她对丈夫的依恋。
)
5、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
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
(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场离别,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
通过以上人物语言的赏析概括出水生嫂具有体贴、温柔、机敏、识大局、明大义的性格特点。
(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改写水生夫妻的话别的语言,让水生嫂用另外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另一种个性。
(此活动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性。
)
(三)重点赏析以下人物对话: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
(机智,伶俐,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
(爽朗,率真)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稳重,谨慎,想得比较周到)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
(快人快语,急切而真挚)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羞涩、忸怩,用婆婆作挡箭牌,言虽假,情却真)
通过赏析丰富人物对话,概括四个妇女不同的形象及性格特点。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水生嫂比较理智、冷静其他人探夫心切。
让学生用一首打油诗概括以上人物对话。
参考示例:
“一件衣裳一份情,一句话儿很要紧,快去快回不碍事,只怨婆婆不放心。
”
六.让学生用一幅对联概括本课内容,结束本课。
(此活动主要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另外考查学生对对联这种文体的掌握情况,比如说字数相等,内容相对或相近,上下联不能出现同样的字等。
还有就是此环节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参考示例:
上联:风光美丽白洋淀,战火纷飞黑硝烟。
下联:保家卫国匹夫心,女子也敢上前线
另附一首打油诗:
男子要抗战,女子送衣衫,鬼子来捣乱,一起并肩战。